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究——以《农业生态学》为例_李聪慧.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究——以《农业生态学》为例_李聪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究——以《农业生态学》为例_李聪慧.pdf(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28福 建 开 放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THE OPEN UNIVERSITY OF FUJIANNo.6,2022General,No.1562022 年第 6 期总第 156 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四维创新路径探究以农业生态学为例李聪慧(福建开放大学,福建福州,35000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中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开放教育作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形式,肩负着培养大国农业工匠的重要使命。为了推进“五育并举”深化“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育人改革,以农业生态学构建“情系三农”课程思政生态圈模型为例,从点(思政目标)、线(思政举措)、面(
2、思政融入)、体(思政成效)四维度探究开放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创新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农科智慧。课程思政;乡村振兴;人才;农业生态学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0412(2022)06-0028-04摘 要:关键词:一、引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先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施行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乡村振兴自上而下政策支撑完善体系提出具体指导,亦对乡村人才振兴特色化措施细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1开放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基层万千“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
3、养的艰巨任务,但历经四十余年的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身份认同度低及普惠面窄等诸多不足。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印发为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从解决思想问题顶层设计入手,将理想信念与专业培养相结合,落实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3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农业生物群体和环境资源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其课程思政贯彻落实福建开放大学“12335”成人大学生思政模式,4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与生产发展可持续的专业核心问题,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激发其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大国农业思维和
4、工匠精神。农业生态学作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的主要农科课程,对其课程思政四个维度的创新路径探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理念培育现实意义。二、“目标导向路径”多点发力统筹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课程思政是一种追求“课程”专业知识传收稿日期:2022-07-18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本文系福建开放大学 2021 年科研项目“福建地域文化融入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号:FK21C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李聪慧,女,河北衡水人,福建开放大学理工学院讲师。2022年第6期29授与“思政”三观意识培养同频共振产生人才效益最大化的教学方法。5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六点聚焦,靶向发力,突出农业领域生态问题导向,构建人与
5、自然和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政体系。知识目标:掌握现代农业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具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以及论文撰写、学术交流能力;动态了解农业生态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应用目标:能够根据生态学相关基础理论分析、评价农业生态质量,并进行农业生态工程调控与优化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准确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领域的方针政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整合目标:能够将各章节的学习内容以农业思维主线串联起来,将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具备学习、实践、创新、思辨四项能力。情感目标:学会沟通与协作,增强文化自信,树牢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情怀,秉持“绿水青山就是
6、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价值目标:具备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以诚信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在开展农业生产和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绿”色农业生态观与“红”色中国梦相结合,打造“情系三农”课程思政生态圈。学习目标:通过联通主义打造有温度的课程,充分运用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索课程前沿理论科技,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三、“教学相长路径”多线并进通力保障思政主体交互农业生态学教育教学强化“线上导学+线下活学+双向互动”模式,突出开放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特点,以乡村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为导向发
7、展课程建设“内趋力”,听学生声音、解学生难题、察学生所缺、供学生所需,将灌输与疏导相结合,将潜移默化与开诚布公相融合,五育并举培养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专业人才。传统性知识讲授:专业知识是思政元素融入的载体,通过传统知识讲授方法,关注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理论知识的现实应用,打开包含生态学概念、遵循规律、保护原则和工程举措的课程“工具箱”;结合前沿科技领域热点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科研精神;坚持农业思维一条主线,将传统知识讲清、说明、道白。多元化双频共振:为了克服开放教育“线上教学为主,线下实践为辅”学生归属感不足的问题,课程优化学生自学网络资源,强化虚拟教室“音频+视频”上课直观感
8、提升教学方法,采用集中直播授课外加音频政策、知识点解读,为学生支撑起教师点播凝聚重难点的学习框架,助力学生形成以国家政策导向的上层建筑为指引,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管齐下,重点从文化、工匠、科技的强国梦出发,加强学生“三农”意识。案例法情境再现:案例是解决理论知识书面化向现实性过渡的特色“法宝”,农业生态学的很多理论知识往往通过案例的结合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案例选择尽量以“省内”“红色”“科技前沿”的新技术新方法为宜,把思政元素以专业知识相结合方式无声地输送给学生,为学生展现最直观、最震撼、最真实的教学案例,达到直击内心、催其奋发的效果,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结合自
9、身优势萌发转化为扎根农村、诚信经营、服务“三农”的意愿。实践式系统带入:课程设置实验实习环节,通过实地调研感受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生态学的关系,了解当下农业发展趋势与现代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农业生态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设计融入路径”全面打造思政模型落实立德树人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情系三农”课程思政生态圈(见图 1),以农业思维一条主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中,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和学习、实践、创新、思辨四项能力,五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生态学 乡村 振兴 背景 开放 教育 课程 农业 生态学 聪慧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