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思想文化贡献及其所存在的问题.pdf
《墨家的思想文化贡献及其所存在的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家的思想文化贡献及其所存在的问题.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文 史 哲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A N D P H I L O S O P H Y2 0 2 3年第4期(总第3 9 7期)N o.4,2 0 2 3(S e r i a l N o.3 9 7)墨家的思想文化贡献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丁为祥摘 要:在中国思想史中,墨家是一个最奇特的思想流派。一方面,它对国人思想影响之深,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一种对墨家的强烈期待,但作为一个思想学派,墨家却在秦统一后彻底“中绝”了;另一方面,就献身精神与拯救热情而言,墨家最为高尚,也最富于献身精神,但却又被古代主流思想家批评为“无父”“反天下之心”。就对中国
2、思想文化之贡献而言,中国人从平等追求、兼爱情怀一直到所谓“明是非”“审治乱”的逻辑,实际上都出自墨家;但中国古代社会之周期性震荡,民众之唯利是图、麻木不仁乃至于以邻为壑,似乎也都与墨家的作用后果存在着分不开的联系。因此,对于墨家,人们在表示敬仰、钦佩的同时,又不能不报以沉重而又苦涩的反思。关键词:墨家;思想文化;客观基础;主体根源;反思D O I:1 0.1 6 3 4 6/j.c n k i.3 7-1 1 0 1/c.2 0 2 3.0 4.0 4在中国思想史中,墨家似乎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自秦统一起,人们似乎就已经“告别”墨家了,但又难免会时不时地从心灵深处泛起一种对墨家的强烈期盼,
3、而墨家似乎也总是出现在社会动乱和社会苦难的关头。不过,一当海晏河清、社会升平,它又最先为人们所忘记;即使被提起,也往往是作为批判的对象。墨家确实是中国社会苦难的担当者与动乱的承受者,但它同时又是中国社会危机的潜伏者与制造者自2 0世纪9 0年代起,笔者开始接触墨家,并一度认为自己似乎也有一种墨家情结,但曾几何时,笔者很快就成为墨家思想的批评者。不过,虽然笔者也时时会对墨家的思想进行某种条分缕析的批评,但心头又会时不时地泛起一种墨家情结。如果说“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史的主流,那么作为中国第三大思想流派的墨家,其与儒家的统一及与道家的结合却呈现出一种两极化的走向,造成了中国思想史中两种最为奇特
4、的景观:前者成就了作为道德理想主义的孟子精神,而后者则造就了以君主专制思想为突出特征的韩非法家。总之,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墨家,简直就是一个让人难舍难分而又苦涩满怀的思想流派。让我们先从墨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说起。一、墨家的思想文化贡献如果说孔子与老子的相会就是儒道两家不同主张一起并生的宣言,那么墨翟的“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也就可以说是儒墨两家的接踵而起。中国思想史也由此进入到一个儒道墨三家分分合合的“三国”时代。既然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那么他为何又要背弃儒家,从而走上了一条与儒家对立的 作者简介: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陕西西安 7 1 0 1 1
5、9)。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2 0 1 8年度哲学社科规划国学单列课题“儒道互补及其价值观的相互支撑”(1 8 G Z G X 0 3)的前期成果。淮南子要略,高诱注:淮南子 卷二一,诸子集成 第7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8 6年,第3 7 5页。思想道路呢?对于这一问题,淮南子 认为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 的这一说法无疑是从墨家的诸多主张中反推出来的。而从墨家自身来看,他们也有关于墨子所以背弃儒家思想立场的说明,比如 非儒 写道: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这里虽然只有一点,但却明确表达了墨翟无法
6、接受儒家思想的最根本之处;至于其“非儒”的冠名,也说明仅仅这一点也就足以代表儒墨两家最根本的分歧了。因而,墨子根本无法接受儒家“亲疏尊卑之异”的思想主张,自然就要从反面来标示墨家所要努力的方向。那么墨家的方向是什么呢?让我们从墨家当时最激烈的批判与最强烈的主张中寻绎其人生的第一方向。从墨家的核心观点寻绎儒墨两家的根本分歧可能无过于其“兼爱”主张,但墨家为什么要以“兼爱”作为其与儒家对立的主张呢?这就主要是因为儒家的人伦之爱存在着“亲疏尊卑之异”;正是希望能够彻底打破并取代儒家的“亲疏尊卑”之爱,才有墨家“兼爱”主张的提出。所以说,“兼爱”既代表着墨家“背周道而用夏政”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其拯救
7、社会苦难的第一出发点。关于墨家的思想主张,由于笔者以前既写过专门介绍其思想的小册子,也发表过不少的研究性论文,所以这里无须进行具体的征引、推导与分析,而仅仅以简括的方式来表达墨家的思想倾向以及笔者对这些思想倾向的分析与说明。就墨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伦之爱的第一推动“兼爱”不仅是墨家针对儒家“亲疏尊卑”之爱所提出的一个对立或取代性主张,而且也是其面对人伦社会与苦难的第一出发点;而这个出发点,又必须通过墨家率先垂范的“第一推动”来实现。因为在墨家看来,当时的社会现实就是“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
8、谓乱也”。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普遍流行的亏人以自利的行为呢?这就必须通过“爱人如己”的“兼爱”来实现,一旦“爱人如己”,人必然会回报以“兼相爱”,如此一来,“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显然,墨子就是试图通过从“兼爱”到“兼相爱”的转换,来实现一个人与人相亲相爱的世界。那么,究竟应当由谁来发起这种从“兼爱”到“兼相爱”的第一推动呢?这就只能由墨子及其门徒来率先垂范了。贵义 载: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
9、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同样的逻辑也表现在墨子对其弟子的要求中,比如: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74墨家的思想文化贡献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淮南子要略,高诱注:淮南子 卷二一,诸子集成 第7册,第3 7 5页。墨子非儒,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九,北京:中华书局,2 0 0 1年,第2 8 6 2 8 7页。请参阅丁为祥、雷社平
10、:自苦与追求 墨家人生哲学概览,武汉:武汉出版社,1 9 9 8年。请参阅下列拙作:墨家宗教因缘析辨,中国哲学史1 9 9 8年第3期,第6 97 7页;儒道墨人的关怀比较,学术月刊1 9 9 8年第7期,第5 7 6 4页;墨家兼爱观的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9 9年第4期,第7 07 6页;墨家科学理性的形成及其中绝(与文光合作),自然辩证法研究2 0 0 5年第1 1期,第9 8 1 0 3页;从绝对意识到超越精神 孟子对墨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与超越,人文杂志2 0 0 7年第2期,第1 7页。墨子兼爱上,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四,第9 8 9 9页。墨
11、子兼爱上,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四,第9 9 1 0 0页。墨子贵义,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一三,第4 3 9 4 4 0页。以子为足以责。”墨子的这种自处方式与待徒之道必然使其将自己及其门徒与教团作为天下人伦之爱的第一推动者,公输 记载墨子自齐赴楚以救宋的故事,正是墨家以人伦正义之第一推动力量自居的典型表现。如果说牛顿的宇宙第一定律就是发现世界要实现从“静”到“动”的过渡就必须通过上帝的“第一推动”来实现,那么也可以说墨子就是要通过自身的率先垂范,从而推动人伦社会从“人人自爱而不相爱”到“兼相爱,交相利”的第一推动者。(二)从工具到逻辑在中国思想史中,墨家彪炳史册的功
12、绩就是对逻辑的发现和整理,现存 墨子 一书中的 经 上、经 下,经说 上、经说 下以及 大取、小取,就属于墨家的逻辑学著作。关于逻辑的作用,墨家认为其主要应当服从于“辩论讲说”的需要。故 小取 云: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从墨家对逻辑规则的这种自觉来看,应当说它主要是一种应用逻辑,也就是如何保证言说的有效性与正确性;至于这里所谓的“辩者”,其实也就是后期墨家的三系之一 “辩墨”,就是说,是“辩墨”集中整理了先秦古籍中的表达与论说规则,从而也就形成了墨家的逻辑学著作。但
13、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墨子本来是为了救治社会之乱才提出“兼爱”主张的,并试图通过“兼相爱,交相利”以彻底改变社会上“人与人相贼害”的现实,而墨家后学为何又会转向逻辑学思考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儒道墨三家相继形成后,三家因不同主张及其纷争就难免议论纷纷,这就必须有人能够提出言说与论辩的准则,以作为判断言说之有效性与正确性的标准。墨家既然已经提出并且也充当了人伦之爱的第一推动力量,那么面对各种不同的论辩,他们也必然要提出言说与论辩的标准。当然,从充当人伦之爱的第一推动到提出言说与论辩正确性的标准,墨家还存在着一个出身与职业上的优势。墨子经常自称为“北方之鄙人”,那么其职业是什么呢?从墨子与鲁班在制作
14、木鹊上的“斗法”以及墨子对“造车”之“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的描述和说明来看,应当说墨子的职业可能就是当时“百工”中的木工。再从 墨子一书来看,墨子说: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悬)。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已。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这里谈的是法仪,而墨子的职业经验则是“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悬)”,显然,这无疑是
15、木工对工具的熟练运用。正是根据木工运用“法仪”的经验,墨子才能将其推广到“治国”的领域;而由“治国”到言说论辩中的“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所需要的逻辑,同样是其“法仪”经验的推广与拓展。(三)路见不平的怒吼这样的标题,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个体化且也很有性格特征的标题,但这就是墨翟的性格,进而成为一个群体 所谓墨家学派的性格。关于墨子本人的性格,淮南子 的记载就已经表现了其性格特征 既然“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为什么又要“背周道而用夏政”呢?淮南子 出于对墨84文史哲2 0 2 3年第4期 墨子耕柱,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一一,第4 2 1 4 2 2页。墨子小取
16、,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一一,第4 1 5页。吕氏春秋爱类,吕不韦编,许维遹集释,梁运华整理:吕氏春秋集释 卷二一,北京:中华书局,2 0 0 9年,第5 9 4页。墨子鲁问,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一三,第4 8 1页。墨子法仪,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一,第2 0 2 1页。家主张的理解并且通过对儒墨两家相关主张的比较,从而得出了“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等诸多原因,似乎墨家完全是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儒家的主张对立起来,于是也就有了“背周道而用夏政”的总体方向。实际上,由“非儒”所表达的儒家人伦之爱的“亲疏尊卑之异”,才是墨子“背
17、周道而用夏政”的真正原因,甚至在墨子的认识中,他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所谓“夏政”不“夏政”的问题,只是在儒家所表彰的古圣先贤中,只有大禹的形象才深得墨子之心 这一点甚至在孟子的思想中还有所保留。比如孟子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这不正是墨子性格的历史表现吗?这不正是墨子回答故人的“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吗?所以,所谓“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其实墨子并不是将儒家的主张当作一种理论主张来学习的,而是直接把儒家所讲的理论与自己的生存现实进行比较,甚至,在墨子看来,所谓理论也就应当像其“造车”一样,当下就可以“
18、直以绳,正以县(悬)”。也正因此,笔者才以“路见不平的怒吼”来形容从墨子到其学派的学术性格。当然这种性格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怒吼,但却一定会表现出某种坐而谈,即可起而行之的强烈的实践特色,公输 所描述的墨子在齐国听到楚国伐宋的消息,马上就“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就是一种从不脱离实际生活而且要求刀下见菜的性格,也可以说是救火队长的性格。甚至,就是 孟子 一书中表现儒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经典案例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其原始案例实际上也就源于墨家: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义也。这就是为孟子所反复强调的“
19、人皆有恻隐之心”的案例原型,不过在墨子这里,却是把这一精神作为人之为人的“义”来阐发的;而其所突出的精神,也就是一种“不忍”或“不能不如此”之“贵义”的情怀。不仅如此,所谓“今有人于此”也往往成为墨子的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比如墨子劝谏楚王时所采用的一段假设性比较就是这样的言说方式: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辇,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弃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这种言说方式的特点就在于直指人心之当下,而且无可逃遁,因而也就必须当下抉择,孟子 一书中的许多“理想性实验”,也就是这样形成的。二、墨家思想形成的客观基础与主体根
20、源那么,对于中国思想史有如此贡献的墨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恐怕并不仅仅是出于墨子本人之主观喜好,也不仅仅是墨子为了与儒家作对,从而也就刻意地“背周道而用夏政”所能说明的。墨家所以形成之社会基础,或者说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就在于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战乱,以及由社会战乱所导致的老百姓之流离失所。这种现象必然会深深地刺痛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思想家,促使其思以救之,应当说,这一点就是墨家这种“救火队长”应运而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因此,在 墨子 一书中,这样的话头几乎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 墨子非乐上 所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这种“不得食”“不得衣”与“不得息”的现
21、象必定为墨子94墨家的思想文化贡献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孟子离娄下,焦循:孟子正义 卷八,诸子集成 第1册,第3 5 2页。墨子公输,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一三,第4 8 3页。孟子公孙丑上,焦循:孟子正义 卷三,诸子集成 第1册,第1 3 8页。墨子贵义,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一三,第4 4 6 4 4 7页。墨子公输,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一三,第4 8 4页。墨子非乐上,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 卷八,第2 5 1页。所常见,所以才被其视为“民之巨患”,也所以墨子才会有“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志向。因而也可以说,正是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战乱及
22、其所导致的“民之巨患”,才是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的社会历史条件。但作为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墨家学派的开创者就落在墨翟肩头?这就不是所谓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所能说明的问题了。所以,我们还必须回到墨翟本人,为什么如此多的儒家弟子,却只有墨翟这个人一定要站出来背叛儒家并修正儒学?这样,我们也就必须再次回到墨家的开创。一当回到这一点,那么墨家最核心的主张 “兼爱”就面临着一个其动力究竟来自哪里的问题。(一)兼爱与平等:谁才是动力?墨家“兼爱”主张之所以提出,其究竟是出于对“民之巨患”的一种不忍的情怀呢,还是来自其他动因?要解答这一问题,让我们回到 非儒,回到墨家学派之原始开
23、创。墨子既然认为儒家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实际上只能导致“亲疏尊卑之异也”,那么这就说明,墨子对于儒家人伦之爱所导致的不平等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墨子解救“民之巨患”的强烈愿望对其创立墨家学派的促进作用,但他为什么会发现这个“巨患”,而其解救“民之巨患”的“兼爱”主张为什么又会以“爱人若爱其身”作为规定和标准呢?从这一系列的问题来看,与其说墨子是为了突出其自身的高尚才提出“兼爱”主张,不如说其有可能是首先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实际上的不平等才提出了所谓“兼爱”的主张,从而试图使所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平等的“爱”;而这一点同时也就是其所以不接受儒家人伦之爱所陷入的“亲疏尊卑之异”的根本原
24、因。这样看来,所谓人与人的平等意识与平等原则也就成为其“兼爱”主张所以提出的创发动因了。这种平等意识还表现在墨子对理想的人际关系的展望上。比如“尚贤”也是墨家的基本主张之一,之所以要“尚贤”,就是为了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显然包含着“官”与“民”在机会上的平等;而其平等的基础,就是“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从而才能实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理想。进一步看,即使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起码也应当坚持一种基本的底线,这就必须是“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而所有这些“不执”“不劫”“不侮”“不敖”与“不欺”之类的底线究竟为什么而设呢?这就主要
25、是为了保证一种平等的人际与国际关系。从这种底线意识及其防范措施来看,应当说墨家主要在追求一种人与人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平等意识。从这个角度看,墨子并不是先预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救世”身份,然后才有其“兼爱”主张的提出,而恰恰是因为不平等的现实唤醒了他的平等意识,这才不得不以“爱人若爱其身”的“兼爱”作为“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替代主张,以避免产生人与人“相贼害”的恶果。这样看来,所谓第一推动的“兼爱”其实原本就是针对人与人之间“相贼害”的现象而提出的,并不具有超然世外的根源和动力。这一点,可能也就是墨家虽然具有强烈的拯救情怀,但却并不会走向超然世外的宗教,而是走向服务于现实人生之功利原则的根本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墨家 思想 文化 贡献 及其 存在 问题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