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pdf

    • 资源ID:916196       资源大小:3.90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pdf

    1、第42 卷第5 期2023年10 月环境管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邱利平,吴优,刘冬梅,王恒(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成都6 10 0 0 0)摘要: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支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实现优势区域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定位,梳理分析其自然生态状况和特色优势资源,围绕“什么是生态产品、怎么创造生态产品、创造什么样的生态产品”的研究思路,提出8 种适合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的生态产品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以期为实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2、有机统一提供参考。关键词: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F062.2;X22Study on Development Mode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Ecological Productsin Northwest Sichu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ZoneQIU Li-ping,WU You,LIU Dong-mei,WANG Heng(Sichu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planning,Chengdu 610000,China)Abstract:In order

    3、 to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ne branch,multiple branches,and five regions coordinationin Sichuan Province,support the northwest Sichu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area to strength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create more ecological products,develop plateau featured industries,and

    4、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of advantageous regions andbetter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s,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zone innorthwest Sichuan,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ts natural ecological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s,focusing

    5、 on theresearch ideas of What are ecological products?how to create ecological products?and what kind of ecological products tocreate?,put forward eight ecological product models and their realization path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 Sichuan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zone,expecting to p

    6、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alizing the organic un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west Sichu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zoneKeywords:Northwest Sichu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zone;ecological products;development mode;implementation path四川环境SICHUA

    7、NENVIRONMENTD0I:10.14034/ki.schj.2023.05.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1-3 6 44(2 0 2 3)0 5-0 2 45-0 7Vol.42,No.5October 2023前言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概念是在2 0 18 年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中被正式提出,系除成都平原、川东北、川南、攀西等4大经济区之外唯一没有 GDP考核的区域 1 4。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支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实现优势区域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在此战略引导下,如收稿日

    8、期:2 0 2 2-0 8-2 4作者简介:邱利平(198 9),女,重庆长寿人,2 0 15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产品实现机制等。通讯作者:刘冬梅,1498 2 948 6 。何利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优势资源,探索其适合的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从已有文献 5 19 中可以发现,关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县城空间、生态脆弱、经济发展等问题,针对生态产品的研究聚焦在内涵及价值实现机制、实践路径、实现路径等方面,鲜有学者研究利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高原特色资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解决四川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246因此,本文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定位,梳理分析其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和特色优势资源现状,从“什么是生态产品、怎么创造生态产品、创造什么样的生态产品”三个维度出发,研究提出适合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的生态产品模式及实现路径,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参考。1?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概况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连接地带 17 ,总面积2 3.6 万km,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组成(如图1所示),山9800东10200东*.0.013川西北生态示范区7.0.0甘孜藏族自治州7.0.982四川环境体构成自西北向东南,拥有庞大枝细

    10、的河网系统,其中主要河流包括岷江、雅碧江、大渡河、金沙江等。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护涉藏州县和谐稳定的重要阵地、传承弘扬藏羌文化和长征文化重要承载区,全域3 1个县(市)均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明确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土保持区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一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100*60东10400东阿坝藏族族自治州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眉山市雅安市乐山市?山桥族自治州42卷1060:0东10800东N广元市7F.0.02巴中市达州市南充市遂宁市安

    11、市资阳市内江市宜宾市泸州市非.0.0.8 2攀枝花市干米025501009800东1000东15020010200东104*p0*10690东10800东2.0.0图1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地理位置Fig.1 Geographic Location of Northwest Sichu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Zone1.1生态环境状况分析1.1.1自然生态状况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是四川省最主要的天然林分布区,森林面积755.58万hm(甘孜州5 3 5.8 0 万hm、阿坝州219.78万hm),占全省的5 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 5.8%,

    12、其中具备固碳能力的草原2 0 0 0 hm,占全省的90%;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若尔盖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18 。建有自然保护区7 0 个,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珍贵生物基因宝库”之称。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为其创造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5期1.1.2环境质量状况20162 0 2 0 年,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全域空气质量保持优水平,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并稳定为100%,PM2.5 年均浓度低于2 0 g/m,长期保持全省前列、全国领先。3 1个县(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

    13、标率10 0%,江河出境断面水质常年达到类以上标准,一江清水持续东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污染物浓度低于环境风险管控值。持续改善的环境质量为其创造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1.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面积2 3.2 6 万km,占四川总面积的47.90%,是五大经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辖区内常住人口193 万人,城镇化率为36.6%。辖区内大部分县属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山区,生产方式原始粗放,主要以旅游、种植、畜牧、资源开挖为主,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不可持续。2 0 2 0 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 2 2.4亿元,占比不足全省的2%;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约是一般性公

    14、共预算收入的12 40 倍;第三产业值大于第一、Tab.list of important tourism resources in Northwest Sichu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zone类型序号风景名胜区1234567891011湿地公园1213141516171819邱利平等: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1.3特色优势资源分析1.3.1旅游资源现状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四川全域旅游示范区,境内有草原湿地、雪山冰川、河流湖泊、干旱河谷等雄奇俊秀的高原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赋好、品质高、数量多,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占全省50%以上。境内有以贡

    15、嘎山为核心的极高山群、以九寨黄龙为核心的地质景观群、以稻城亚丁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旅游区,还有“东方阿尔卑斯”四姑娘山、低海拔现代冰川海螺沟、“若诗若画”若尔盖草原、“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等一大批旅游资源享誉世界。成功创建国家5 A级旅游景区5个、4A级旅游景区44个,有世界遗产地3 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级各类旅游资源远超全省平均水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要旅游资源名录见下表。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要旅游资源名录名称四姑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亚丁省级风景名胜区九鼎山文镇沟大峡谷省级风景名胜区叠溪松坪沟省级风景

    16、名胜区卡龙沟达古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米亚罗省级风景名胜区三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太阳谷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四川莲宝叶则省级湿地公园四川雅江那溪措省级湿地公园四川稻城金珠省级湿地公园四川德格珠姆省级湿地公园四川德格玉隆省级湿地公园四川色达果根塘省级湿地公园四川九龙溪古省级湿地公园247二产业总值,其中旅游总收人达6 3 7 亿元;区域人均GDP为416 3 7.8 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3/4。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其加快产出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强大动力。所在地小金县松潘县九寨沟县康定市、泸定县、九龙县稻城县茂县茂县黑水县理县汶川县得荣县若尔盖县阿坝县雅江县稻城

    17、县德格县德格县色达县九龙县248续表类型地质公园自然遗产地四川环境序号名称20四川新龙拉日马省级湿地公园21四川石渠邓玛省级湿地公园22四川石渠色须省级湿地公园23四川石渠扎曲省级湿地公园24四川石渠普公坝省级湿地公园25四川甘孜雅碧林卡省级湿地公园26四川金川措朗沟省级湿地公园27四川海螺沟国家地质公园28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29四川黄龙国家地质公园30四姑娘山国家地质公园31四川达古冰川国家级地质公园32乡城乡巴拉七湖省级地质公园33四川稻城亚丁省级地质公园34四川松坪沟省级地质公园35九寨沟自然遗产地36黄龙自然遗产地37大熊猫自然遗产地42卷所在地新龙县石渠县石渠县石渠县石渠县甘孜县

    18、金川县泸定县九寨沟县松潘县小金县黑水县乡城县稻城县茂县九寨沟县松潘县汶川县、小金县、理县、泸定县、康定市1.3.2文化资源现状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主要的族聚居区,是三大藏文化之一一一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是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一系列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相互交融,遗留下“千碉之国”丹巴、桃坪羌寨、格萨尔王城、“雪域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色达五明佛学院、“飞夺泸定桥”、雪山草地等一大批文化遗址,孕育出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康定情歌、“世界最长史诗”岭格萨尔王、长征精神等世代流传的文化遗产 19。全域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 项、国家非物质文

    19、化遗产名录项目4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8 5 项。1.3.3清洁能源资源现状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江河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沛,有金沙江、雅江、江、大渡河等四大主要河流,2 0 2 0 年水资源总量为13 47.91亿m,地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6 90 0 万kW,可开发量达5 5 0 0 万kW,约占全省容量的41%。同时还是我省太阳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太阳能理论蕴藏量超1.3 亿kW,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2 2 0 0 万kW。甘孜州甲基卡锂辉石矿区还是国内现有探明储量最大的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区。1.3.4农林畜牧资源现状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生态特色农牧业发展地区,农作物、

    20、畜禽等种质资源丰富 2 0 ,围绕青稞、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牛、藏羊、藏猪等高原特色农产品,打造出“羌脆李”“色达酸奶”“红原耗牛奶粉”“高原葡萄酒”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及“净土阿坝”“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品牌。川贝、冬虫夏草、川黄芪、高原红景天等药草品种多样,药材种植面积高达17920hm,有“天然药库之称”。建成各级现代农业园区6 2 个(其中省级8 个),累计登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统称“三品一标”)40 5 个,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集体牧场3 0 4个。综上所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价值极高、人文与自然景观要素丰富,但经济发展相

    21、对滞后。如何在贯彻落实好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保护好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值得研究。2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围绕“什么是生态产品、怎么创造生态产品、创造什么样的生态产品”的研究思路,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自然生态资源与特色优势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因地制宜提出8 种适合生态补偿政策林草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5期其发展的生态产品模式及实现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真正有效解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赢”难题。具体的生态产品模式设计和实现路径框架如图2所示。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产生的

    22、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13.2 1。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发展的生态产品有生态物质供给产品、生态文化服务产品以及生态调节服务产品等三种类型,发展模式有“品自然生态实现路径邱利平等: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的内容在后续章节详细介绍。生态产品生态物质供给产品生态文化服务产品农林畜牧资源清洁能源资源249牌赋能型”“清洁能源溢价型”“逆向飞地型”“山歌水经型”“文化铸魂型”“生态补偿型”“碳汇交易型”“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等8 种方式。三种类型的生态产品均是基于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依托辖区内的优质特色资源、政府支持政策等,通过8 种发展模式,发展与之对应的产品实现。具体生态调节服务产品

    23、优惠政策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品牌赋能型清洁能源溢价型生物多样性友好型逆向飞地型发展模式山歌水经型文化铸魂型生态补偿型碳汇交易型科研教学、田园养生、农牧体验等科普教育、影视制作等绿色矿产等能源开发、观光体验、农牧产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产业、旅游休闲、体育赛事、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等文化体验、演艺娱乐、党建培育、影视制作等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等林草碳自然教育、汇生观光赛事、物天然宣传普法、气等影视制作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有机统一图2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图Fig.2development mode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24、 ecological products in Northwest Sichu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zone2.1生态物质供给产品2.1.1以增加农林畜牧产品附加值为典型的“品牌赋能型”“品牌赋能型”是指以农林畜牧为主导功能或具有特色农林畜牧的地区,按照借力生态、品牌赋能的思路,擦亮“三品一标”金字招牌,注重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为农林畜牧注人更多新鲜元素,实现生态与发展协同互促。此类模式适用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全域。北部高原地区依托耗牛、藏羊、藏猪等优势畜牧业和中藏药材,金沙江流域依托特色水果、错季蔬菜、酿酒葡萄、中藏药材,雅江流域依托青稞、花

    25、椒、春油菜和中藏药材等,江和大渡河流域依托甜樱桃、酿酒葡萄、食用菌、茶叶、花椒、核桃等,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生态产品,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发挥和利用“圣洁甘孜”和“净土阿坝”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聚,拓展发展科研教学、田园养生、农牧体验、休闲观光、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广告创意设计等生态产品。2.1.2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清洁能源溢价型”清洁能源溢价型”是指在清洁能源富集地,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新能源特性,因地制宜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此类模式适用于川西北

    26、生态示范区全域。依托250雅碧江、金沙江、大渡河等流域水资源及太阳能、风能、锂矿等清洁能源资源,发展水电、光伏、风电、锂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继续推进水电基地建设,推进整县(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加快高原风电试点示范建设,推动水风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高温地热资源丰富地区规划建设地热能利用示范项目,推动能源科技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拓展发展观光体验、科普教育、影视制作等生态产品。2.1.3厚植生态本底带动土地增值的“逆向飞地型”“逆向飞地型”是指在生态资源富集且经济欠发达地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跨空间在另一个相对发达的行政地区进行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

    27、,实现“研发在外,生产在内”,创造一条区别于依靠低价劳动力、土地、能源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道路,对于因承担生态保护责任而造成的“福利净受损”的地区具有重大意义。此类模式适用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全域。依托资金、土地、税收、留存电量等优惠政策,与省内、省外经济发达地区合作探索“飞地”经济,建立异地产业园,转移产业发展,建立精简、统一、便捷的跨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发展农牧产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产业、绿色矿产等生态产品,实现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2.2生态文化服务产品2.2.1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主导的“山歌水经型”“山歌水经型”是指生态环境资源特色突出的地区,围绕自身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资源

    28、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探索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的路径,生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理念。此类模式适用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全域。依托九寨沟、黄龙、稻城亚丁、海螺沟、四姑娘山、木格措、泸定桥、贡嘎西坡等旅游资源,发挥核心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环贡嘎山生态旅游区、香格里拉核心旅游区、大熊猫及羌文化旅游区、大草原湿地旅游区等旅游精品区。构建“全域、全时、立体、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季节互补旅游产品,引进培育一批知名旅游企业集团,推动单一性景点观光到全域化深度体验建设,发展旅游休闲、体育赛事、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广告创意设计等生态产品。

    29、四川环境2.2.2以彰显特色生态文化为引领的“文化铸魂型”“文化铸魂型”是指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可依托生态资源烹赋条件,充分梳理当地文化脉络,挖掘红色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三国文化等文化资源,让绿水青山焕发人文的生命力与活力,创造出人在精神享受、知识获取、休闲娱乐和美学体验等方面的综合惠宜。此类模式适用于丹巴、茂县、甘孜、德格、色达、泸定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依托“千碉之国”丹巴、桃坪寨、格萨尔王城、“雪域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色达五明佛学院、泸定桥、雪山草地等文化资源,发挥好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耗牛文化节、藏羌彝原创音乐盛典、中国藏族山歌传承大赛等赛事宣传影响作用,打造区域代表性

    30、文化品牌,推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体验基地,发展文化体验、演艺娱乐、党建培育、影视制作、图书出版、文博展览、民族工艺品等生态产品。2.3生态调节服务产品2.3.1以实现保护者受益为根本的“生态补偿型”“生态补偿型”是指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地区,借助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各级财政资金,以及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省市内部生态补偿机制等多种生态补偿政策,更好地提供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生态产品。此类模式适用于汶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白玉县、色达县等5 个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持续深人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持续推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

    31、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及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流、耕地等类型的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利益相关方对生态产品进行交易,发展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等生态产品,实现资源和资金互补。2.3.2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引领的“碳汇交易型”“碳汇交易型”是指在山林草资源丰富地区,坚持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理念,应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深度结合乡村振兴、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等项目,开发一批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草碳汇项目,促进碳汇资源在国际碳交易、全国碳市场、区域碳普惠42卷5期机制下消纳,实现碳汇经济社会价值。此类模式适

    32、用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全域。马尔康市、九寨沟县、甘孜县、泸定县等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靠前的区域,以及红原县、若尔盖县、石渠县、色达县等草地、湿地资源丰富区域,可借助全省碳普惠机制建设,争取成为碳汇项目试点地区。其他区域林草碳汇项目的实施,可利用现有林业碳汇计量技术,核算其直接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优选项目地块,积极储备林草碳汇项目,发展林草碳汇、生物天然气等生态产品,推进生态效益的经济转化。2.3.3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生物多样性友好型”是指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科学合理利用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独有的景观、特有的物种与遗传资源,构建

    33、高品质、多样化生态产品体系,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此类模式适用于九龙县、雅江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等9个横断山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小金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康定市、泸定县、丹巴县等11个岷山一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壤塘县、阿坝县、甘孜县、德格县、石渠县、色达县等6 个羌塘一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依托红豆杉、白皮云杉、五小叶械、川贝母、红景天等植物资源,以及阿坝大熊猫、若尔盖黑颈鹤、川金丝猴等动物资源,发展野生生物资源人工繁育培育利用、生物质转化利用、农作物和森林草原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产业。加强生物多样性

    34、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鼓励原住居民参与特许经营活动,发展自然教育、观光赛事、宣传普法、影视制作、文创产品、研学产品等生态产品。3结论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自然生态状况和特色优势资源,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建议其发展物质供给类、文化服务类、调节服务类三种类型的生态产品。三种类型的生态产品均是基于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依托辖区内的优质特色资源、政府支持政策等,通过“品牌赋能型”“清洁能源溢价型”“逆向飞地型”“山歌水经型”“文化铸魂型”“生态补偿型”“碳邱利平等: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区域治理,2 0 2 1,(7):9 5-9 6.7杨金,朱旭宏

    35、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意义与路径-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J大陆桥视野,2 0 2 1,(8):45-47.8段徐辉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 0 2 0.9杨庆育论生态产品 J探索,2 0 14,(3):5 4-6 0.10宋蕾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优化路径 J人民论坛,2022,(14):72-74.11 周子波生态产品价格实现机制研究 J价格月刊,2 0 2 2,(5):14-21.12 詹琉璐,杨建州生态产品价值及实现路径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问题,2 0 2 2,(7):19-2 6.13丁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 J新疆社科论坛,202

    36、2,(1):36-41.14樊轶侠,王正早:“双碳”目标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及路径优化 J甘肃社会科学,2 0 2 2,(4):18 4-193.15周斌,陈雪梅新时代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J.价格月刊,2 0 2 2,5):2 8-3 3.16 张林波,虞慧怡,郝超志,等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与路径 J:环境科学研究,2 0 2 1,3 4(6):140 7-1416.17颜文涛,陈卉,万山霖,等省级次区域国土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与管控政策一一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例 J上海城市规划,2 0 2 1,3(3):8-17.18 蒋桂芹,毕黎明,贺逸清.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时空变化及影

    37、响因素 J。科学技术与工程2 0 2 1,2 1(2 9):12 6 8 8-12 6 94.19 川西北的全域旅游之路 J四川省情,2 0 18,(11):1-1.20郭红,邹奔星,王永志川西北民族地区农业结构系统分析及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 0 10,3 8(2 8):15 90 1-15 90 3,15917.21 王夏晖,朱媛媛,文一惠,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模式与创新路径 J环境保护,2 0 2 0,48(14):14-17.251汇交易型”“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等8 大发展模式,发展与之对应的科研教学、田园养生、农牧体验、休闲观光、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广告创意设计等产品实现。作为

    38、基础研究成果可以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赵炜,李渊,王超深,等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县城空间扩展特征及规划引导 J:上海城市规划,2 0 2 1,3(3):2 6-3 3.2 杨金,朱旭宏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意义与路径一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J大陆桥视野,2 0 2 1,(8):45-47.3个付志康。甘孜州对接四川省“二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研究J.中国西部,2 0 18,(5):10 0-10 4.4 走赵倩倩深度解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一一专访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邓长金J四川省情,2019,(11):7.5赤郝儒杰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草原草场退化沙化及治理对策J.时代报告,2 0 19,(6):17 4-17 5.6汤红蒂: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破解返贫问题的对策研究 J.


    注意事项

    本文(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产品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