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栅栏步行街界面形态量化与活力研究.pdf

    • 资源ID:907475       资源大小:7.74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大栅栏步行街界面形态量化与活力研究.pdf

    1、122住区研究DC STUDIES摘要:街道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空间,它不仅是构成城市肌理的骨架,塑造并丰富了城市的空间形态,也是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及空间品质的标签。本文以北京历史街区大栅栏商业步行街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界面角度对大栅栏街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结合街道活力,从三个层面:城市层面、建筑层面、空间结构层面对其界面形态进行了量化研究,以为今后街道空间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城市设计、老大栅栏、发展与演变、街道界面、量化分析、街道活力Abstract:As the main public space of the city,street is not only the skeleton of

    2、 urban texture,but also the carrier of urban culture transmission and the label of space quality.This research takes the Dashilan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a historical street in Beijing,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analyzes the spatial form of Dashilan Stre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interf

    3、ace.Combined with the vitality of the street,it conducts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its inter-face form from three levels:the urban level,the architec-tural level,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level,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treet space design.Keywords:ubran design,Dashilan,development a

    4、nd evo-lution,street interface,quantitative analysis,street vitality大栅栏步行街界面形态量化与活力研究Study on Interface Form Quantification and Vitality of Dashilan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文/王莲霆 金秋野(通讯作者)张琳 WANG Lianting JIN Qiuye&ZHANG Lin王莲霆/北京建筑大学金秋野/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张琳/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站博士后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年来,我国

    5、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展开了一系列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空间整治活动。2016年上海首先发布了关于街道设计导则的文件并予以实施;次年北京市的街道设计导则工作也进入编制环节。紧接着一系列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及改造项目陆续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在学术领域与街道空间设计相关的研究主题如活力街道、安全街道、人本街道等迅速成为了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改造为研究背景,以街道界面形态为研究维度,以北京传统历史商业街区,大栅栏商业步行街为例,从三个层面,城市层面、建筑层面、街道自身空间结构层面对大栅栏街道的界面形态进行了现场调研与量化分

    6、析,同时略分析了部分量化指标对街道空间活力的影响关系。本研究中需要解释的一个关键名词是“街道界面”。美国纽约城市公共健康空间设计导则(Active Design Guidelines: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y Design)1将人行道空间定义为由四个平面:地平面、天空面、路面和建筑侧面组成的“人行道房间”(the sidewalk room),并特别说明,研究者不是从驾驶经过者或建设者的角度,而是基于人本理念,从实际人行道使用者出发,指出塑造人行道空间体验的重要性。本文依据纽约城市公共健康空间设计导则对人行道空间的定义,将商业步行街空间视为

    7、是由路面、天空面或顶面、两侧建筑侧界面这四个123住区研究DC STUDIES基本界面构成的三维线性空间。本文从城市层面、建筑层面、空间结构层面对大栅栏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界面进行了研究。因为街道两侧建筑侧界面,“是构成街道空间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街道空间连续性、围合性和秩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本文对两侧建筑侧界面进行了主要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业步行街,大栅栏街。之所以以此为例进行研究是因为我国对传统文化街区的保护与重视日益提升,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更新项目持续增多。大栅栏商业步行街作为成功的保护更新与活化利用案例,非常值得学者进行再研究与再分析。一、大栅栏的发展

    8、与演变大栅栏商业街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3,这条具有商业传奇的京城老街,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的修复与改造,成为了当前北京传统历史商业街区的成功典范之一。1.大栅栏步行街位置分析大栅栏(Dashilan)传统历史商业街,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以西(表1),街道全长275m,从兴起到现在已拥有近六百年历史。一直具有很高的经济与社会活力。2.各历史街段街道界面的演变 600年的时光荏苒见证了大栅栏商业街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图1)。由于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的历时性,街道两侧建筑界面形态汇集了各个时期的特征。(表2)精致的立面,精美的装饰,丰富的商业种类及浓厚的商业气息,使大栅栏一直以

    9、来都是北京最有活力的商业步行街之一。二、城市层面1.大栅栏街肌理分析大栅栏街自古以来就以商业为主,且每类业主多以家庭为单位,为同时兼顾家庭生活与商业工作,多采用“前店后厂”、“上宅下店”等商住一体的传统建筑模式,并成群体式布局;街道两侧建筑在尺度处理、退线处理等方面也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街巷肌理形态。4 2.交通设施分布由于没有统一的建筑退线处理,加上中国传统礼制下对“门堂之制”的重视,使得沿街建筑立面突出、凹进处理随意自然,从平面上看(表1),整条街道呈现出错位相连,参差不齐的肌理形态。这种自然生长的图底肌理虽然不整齐,但却增加了街道空间的层次感与趣味性。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传统街道空间“通而不畅

    10、、开合有致”的内在特色与形态特征。表1 大栅栏街位置分析1 大栅栏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时间轴北京市东西城前门地区大栅栏街124住区研究DC STUDIES2.可达性分析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大栅栏商业步行街周边的交通设施,可知,大栅栏步行街周边的交通设施便利,地铁,公交站路口分布密集,从附近交通设施分布点到达目的地均可控制在15分钟内。因此,整体可达性较强(图2)。这也是形成街道活力的必要条件。三、建筑层面该部分主要对两侧建筑侧界面的特征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客观的分析了大栅栏步行街两侧建筑侧界面特征与街道空间活力的强相关关系。卡米洛西特(Camillo Sitte)认为“运用连续界面形成封闭空间是

    11、街道与广场取得艺术效果的最基本条件。”5中国传统街道对界面的处理方式与其文化、礼制有很大关系,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侧界面形式。大栅栏步行商业街两侧店铺密集,前后错落有致,通而不畅,且建筑立面风格汇集了传统中式风格、西洋风格以及后现代主义风格。虽然街道长度达275m,但自然生长的肌理与空间形态以及风格多样的建筑侧界面使行走其中的人们不觉乏味反而流连忘返。a 清代后期前门大街景象eh 现在的大栅栏街道界面: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灯火阑珊,意犹未尽。b 民国初期大栅栏步行商业街再次繁华,西洋风格的样式门面逐渐增多。c 北京前门大栅栏民国老明信片d 20世纪80年代,破旧的沿街立面和高悬的钢框架广告牌。表

    12、2 大栅栏步行商业街不同时期沿街立面的演变2 交通设施分布125住区研究DC STUDIES1.建筑侧界面的整齐度由大栅栏肌理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街道两侧的建筑整齐度较低,街道两侧建筑分布多凹凸变化,由此形成的面积较大空间与面积较小空间形成了街道空间形态的有序无律变化,而不是一层不变现代街道空间结构。同时,较大面积的空间区域起到了集散人群,活动交流等作用。另外通过现场调研实测,大栅栏商业街最窄处约5m,最宽处达11m,平均宽度7m左右(表3)。大栅栏街道最宽处是两侧建筑后退形成的结果,可被视作为步行街中的空间节点。面积较大的空间节点,起到了集散人群,活动交流等作用。通过对街道两侧建筑沿街轮廓线的

    13、提取(图11)可清晰的看出,大栅栏商业步行街不注重两侧建筑的退线与贴线处理,建筑进退的随意性使得街道空间内出现宽度不一,错落有致的空间形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街道“通而不畅”的精髓。这种凹凸变化的街道形态特征是中国传统街区空间肌理的普遍存在形态,与中国的传统礼制文化、城市规划思想及建筑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门堂之制”就是中国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对不同等级建筑布局与设计内容的体现。为了突出门的主导地位,常将其进行凹进或突出形式的布局,这也是造成街道界面凹凸变化,整齐度低的直接原因。也正是这个原因赋予了街道空间曲折含蓄、通而不畅的趣味与灵性。2.建筑侧界面的店面密度店面密度反映了一条街的商

    14、业开发强度。这里引用徐磊青等对店面密度的定义,即“各街段中每100m商业单元的出入口数量。计算公式为:店面密度=总店面数量/人行道长度(m)100%。”7许多学者就店面密度与街道空间活力的关联度进行了量化研究,较早来自于扬盖尔的研究6、7,他认为最有活力的街道空间内,其店面密度大概控制在每百米1525个,步行友好性街段则大概控制在1014个;国内学者陈泳、赵杏花(2014)8、徐磊青、康琦(2014)9则都认为每百米街段内,7个商业单元或出入口是支持街道行人停留活动的最低阈值;而代鑫(2015)10通过研究得到的数字,每百米520310 大栅栏不同空间节点处,街道两侧的建筑界面景象374859

    15、610126住区研究DC STUDIES个商业单元或出入口数量与陈泳、徐磊青等学者有所不同,反而与国外学者扬盖尔的结论相近,且代鑫认为店面密度越高,即越是小单元高密度的商业店面状态越能增加行人的商业活动,从而越能带动街道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街道更有活力。而街道活力一般体现为行人的活动行为,由扬盖尔理论,人在街道空间内的活动行为分为商业性活动行为和社会性活动行为,徐磊青等(2014)在此基础上将商业性活动分为商业观望、商业驻足;社会性活动分为社会观望、社会驻足、休息坐靠、其他活动。并且认为店面密度与商业性停留活动中的商业驻足存在积极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代鑫(2015)基于徐磊青等将其总结为商业观

    16、望、商业驻足、社会观望、社会驻足以及其他活动五部分。综上所述,街道的店面密度与人们的活动行为有极强的关联性。通过调研实测,大栅栏步行街底商部分,南侧界面商业单元共有42个,北侧共有41个,由公式计算可得,由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大栅栏商业步行街的店面密度高达30%,即每100m街段约有30个商业单元或出入口。这个数字远高出扬盖尔研究所得出的数字,最有活力的街道店面密度大概控制在每百米1525个的范围。因此可知影响街道活力的店面密度最高阈值并非25个,但也并非是代鑫认为的店面密度越高越有活力,因为不同的商业单元有其不同的空间尺寸需求,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关系。3.建筑侧界面的功能密度这里引用徐磊

    17、青等对“功能密度的定义:功能密度指各街段中每100m的功能业态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功能密度总功能数量人行道长度(m)100%。”9街道最宽处街道最窄处表3 建筑界面的整齐状态127住区研究DC STUDIES通过资料查阅与现场调研,大栅栏街共有11个行业,36家商店。功能主要为食品、服装、纪念品、餐饮、住宿,娱乐等。由上述公式知大栅栏步行商业街的功能密度为4%。其中传统老字号店铺23家,占店铺总量的33%。老字号店铺不仅是一种有形的物质性遗产,还是体现先辈们传统文化生活的缩影,有很强的商业效应和文旅体验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街区的活力度。街道的店铺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活动行为,

    18、但功能密度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却影响不大。徐磊青在对“商业街的空间与界面特征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9进行研究时,指出功能密度对社会性活动中的社会观望有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但影响不是非常显著。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大栅栏步行街内“德云社”、餐饮店、服饰店、装饰等纪念品店外人群的聚集度较大且呈现出的社会及商业性活动行为较多,比如,观望、拍照、交流、驻足等,极大的增加了该处空间节点的活力。因此街道的活力与功能密度本身这个数值没有太大关系,但与功能的类型有很大的关系。一般餐饮、服装、娱乐等功能对步行者的吸引力及人群的聚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总结可知,街道空间或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均与街道及其周边业

    19、态的分布状态、业态种类及数量以及功能的混合度有密切的关系,而不能单纯的以某个指标进行衡量。4.建筑侧界面的开敞度和界面密度建筑侧界面的开敞度一般用于描述街道垂直界面的开敞程度,即建筑侧界面的不连续程度。对街道两侧建筑侧界面开敞度的研究中,徐磊青(2014)指出,它是“与人行道没有物理上断开的界面比例”。周钰(2018)在研究街道界面形态时,也沿用了上述定义方式。即:“开敞度=开敞界面长度/人行道长度(m)100%。即,当开敞度为零时,表示街道界面是连续无间断的”11,即表明街道两侧建筑界面有较强的连续性和完整的围合性,对商业性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当开敞度的比例逐渐增大时,则会对社会性活动产

    20、生促进作用。而街道的建筑侧界面密度则是用于描述街道垂直界面的连续性与围合程度。12从城市设计角度来看,街道建筑侧界面密度的高低显然取决于街道网密度的大小及围合街道的建筑物的多寡,这些都是影响街道两侧建筑侧界面密度的主要因素。13也有许多学者对街道两侧建筑侧界面密度进行了定义:石峰(2005)14认为“界面密度主要指街道一侧建筑面宽(有时是围护结构,如围墙、栅栏等)的投影总和与该段街道的长度之比”;沈磊等(2007)认为“界面密度是指某段街或道一侧的所有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一的建筑(含围墙、栅栏)的投影面积总和与该段街或道的长度之比。”;周钰(2018)认为“界面密度是指街道一侧建筑

    21、物沿街道投影面宽与该段街道的长度之比”。以上学者们对街道界面密度定义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对其本质的认识基本一致。由上分析可知,街道界面的开敞度和界面密度是一对互补的量化指标。分别从相对的方向反应了大栅栏步行街两侧建筑侧界面的开敞与连续程度。通过实测调研,大栅栏步行商业街,除开始与结尾两端口外,量垂直界面中间分别仅有一处胡同开口(图12),可知大栅栏步行街的开敞度接近于零。由于大栅栏步行商业街较好的连续性与围合性进一步促进了商业性活动的发生,这也是集聚活力的原因之一。四、街道空间结构层面人在步行街上行走的空间感受,比如局促感,宽敞感,拥挤感,生疏感,均衡感等,一般人的这些行为感知与街道自身的空

    22、间结构比例,如街道界面的宽高比,有很大关系。11 对街道两侧建筑沿街轮廓线的提取128住区研究DC STUDIES较早对空间界面宽高比进行探索研究的是卡米洛西特,不过西特研究的是广场尺度与周边建筑高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广场的最小尺寸应该与它周围的主要建筑物高度相等。最大尺寸不应超过建筑高度的两倍。之后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对街道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明确提出了街道界面的宽高比参数(D/H)。得出的主要结论如表4所示。由调研和实地测量可知,大栅栏商业街最宽处达11m,最窄处约5m,平均宽度7m左右;街道两侧建筑24层不等,高度在8m17m之间;街道界面的宽高比包含了D/H1(远离感),D

    23、/H1(均衡感)三种比例关系,由于不同的D/H值代表着不同的街道空间形态,大栅栏街的三种“界面宽高比”反应了大栅栏街空间结构形态的丰富性,也增加了街道空间的趣味性。下面是选取的三处宽高比不同的街道空间节点(表5)。五、总结本文以北京传统历史街区内步行商业街大栅栏为例,从三个层面,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大栅栏的空间形态特征。从城市层面,本文研究了大栅栏步行街的肌理形态与交通可达的便利性。指出两侧建筑界面在尺度与退线处理方面凹凸自然、参差有致的渊源。同时指出这种自然生长的街巷肌理与通而不畅、开合有致图底关系12 对大栅栏商业街的开敞度分析2D/H1D/H=2D/H1D/H=1当街道宽度与

    24、垂直界面高度比大于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感超过2时,则会产生宽阔之感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当街道宽度与垂直界面高度相等时给人比较均衡的感觉,同时可视作是空间性质的转折点表4 街道空间结构与行人空间感受分析129住区研究DC STUDIES在增加街道空间的层次感与趣味性的同时促进了街道空间活力的提升。从建筑层面,主要对两侧建筑侧界面的整齐度、店面密度、功能密度、开敞度和界面密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客观的揭示了建筑侧界面与街道活力的相关性。通过提取大栅栏两侧建筑侧界面轮廓线,可知大栅栏商业步行街两侧建筑侧界面的整齐度较低,界面轮廓进退凹凸、含蓄曲折、错落有致,自然形成了多个空间

    25、节点,极具空间趣味性,明显延长了行人及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了街道空间的活力度。通过实地调研,大栅栏两侧建筑侧界面的店面密度均达到30%,远高出了扬盖尔认为的最有活力的街道店面密度大概控制在每百米1525个的范围数字。当然这与商业街的类型,即传统商业街还是现代商业街,以及功能空间的空间单元尺度有直接关系。但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侧界面的店表5 大栅栏街道空间节点 D/H值分析130住区研究DC STUDIES面密度与街道活力成正相关的关系亦充分证明了大栅栏步行商业街超高的活力。大栅栏步行商业街建筑侧界面的功能密度达4%,其中传统老字号店铺数量占比店铺总量高达33%,其极强的商业效应和文旅体验效应,在

    26、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街区的活力度。大栅栏街道两侧建筑侧界面的开敞度和界面密度是一对互补的量化指标,经实地调研,南北两侧建筑界面均仅有中间一处小胡同口,界面开敞度较低,连续性与围合感较高,具有较好的聚集性。从街道的空间结构层面,依据芦原义信对街道空间结构的界面宽高比参数(D/H)研究了大栅栏街道的典型节点空间形态,并得到三种界面宽高比参数关系即D/H1(远离感),D/H1(均衡感),反应了大栅栏街道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与空间形态的丰富性。作为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街道不仅是形成城市的骨架,塑造了城市肌理,同时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容器与城市空间品质的象征。美国著名城市研究学者,简雅各布斯(Jane

    27、Jacobs)曾说:“当我们想到座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15可见街道之于城市设计及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本文以大栅栏为例,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步行商业街的界面特征及其与街道活力之间的关联,以期为当前城市街道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 City of New York,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Design andConstruction,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MentalHygiene,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Department of C

    28、ity Planning.2010.Active Design Guidelines: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in DesignS.New York:2010:75-76.2 周可斌,矫鸿博.城市街道侧界面连续性的控制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03):49-53.3 孟丹.北京大栅栏商业街与前门大街景观演变的启示D.北京服装学院,2017.11-14.4 王阳.大栅栏地区传统店铺类建筑遗产特征与价值传承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44-49.5 奥西特卡米洛.城市建设艺术遵循艺术原则进行城市建设M.仲德昆,

    29、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20,56.6 Gehl Architeces.Phaces for People:MeboumeR.City of Meboume,2004.7 Carmona M,Heath T,Oc T,et al Public Phaces,Urban Spaces:the Dimensions of Urban DesignM.Kidlington:Architectural Press,2003.8 陈泳,赵杏花.基于步行者视角的街道底层界面研究以上海市淮海路为例J.城市规划,2014,38(06):24-31.9 徐磊青,康琦.商业街的空间与界面特征对步行者停

    30、留活动的影响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03):104-111.10 代鑫.街道底层界面空间变量与行人活动关联度研究以香港弥敦道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5:12.11 周钰.街道界面形态的量化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01.12 周钰,赵建波,张玉坤.街道界面密度与城市形态的规划控制J.城市规划,2012,36(06):28-32.13 王金岩.城市街廓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5-6.14 石峰.度尺构形对街道空间尺度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5:42.15 Jacobs J.The Dea 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61.图表来源表2 a:穆默的摄影日记.Ein Tagebuch in Bildern.德.Alfons von Mumm著;b:徐城北老北京变奏前门;c:北京前门大栅栏民国老明信片_普通明信片_往事印象【7788收藏_收藏热线】();d:图2 改绘自百度地图其余图片均由作者自绘、自摄表格均由作者绘制整理


    注意事项

    本文(大栅栏步行街界面形态量化与活力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