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pdf

    • 资源ID:849684       资源大小:3.45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pdf

    1、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年月,頁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陳錚 歷代名畫記 引 梁書 共計九處,其中卷七畫家小傳徵引七處,分别是蕭繹傳、蕭方等傳、蕭大連傳、蕭賁傳、陸杲傳、陶弘景傳和袁昂傳;另兩處是卷五顧愷之傳附記“梁書外域傳”和卷七僧迦佛陀傳附記“梁書外國傳”。貞觀三年(),唐太宗詔令著作郎姚思廉與祕書監魏徵同撰梁書,魏徵負責總體規劃,編次筆削等具體工作則由姚思廉一人擔當。本次 梁書的編修從貞觀三年到貞觀十年(),前後用時八年。按曾鞏 梁書目録序言,姚思廉 梁書是在其父姚察所撰舊稿基礎上補續而成,其間也參考了謝吴等諸家所記。隋志著録姚思廉編纂工作之前三部紀傳體梁史:梁中書郎謝吴 梁書 四十九

    2、卷、陳領軍大著作郎許亨 梁史 五十三卷、姚察 梁書帝紀 七卷。其中謝吴梁書原是一百卷,毁于江陵焚書,朱希祖以爲四十九卷本是焚餘殘籍。隋志著録并不完備,至少漏掉開皇年間()姚察進上的未竟本梁書。劉知幾説:“隋文帝嘗索梁、陳事迹,察具以所成每篇續奏,而依違荏苒,竟未絶筆。皇家貞觀初,其子思廉爲著作郎,奉詔撰成二史。於是憑其舊稿,加以新録,彌歷九載,方始畢功。”可見,姚察的 梁書 副本唐初尚在家中。雖然張彦遠未言所用“梁書”何本,但以上諸史中,許亨之書可先排除在外。大業*本文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歷代名畫記引書考”(項目批准號:)的階段性成果。史通 卷一二 古今正史“隋史”條:“初,

    3、太宗以梁、陳及齊、周、隋氏并未有書,乃命學士分修。事具於上。仍使祕書監魏徵總知其務,凡有贊論,徵多預焉。始以貞觀三年創造,至十八年方就(原注:唯姚思廉貞觀二年起,功多於諸史一歲),合爲 五代紀傳,并目録凡二百五十二卷。書成,下於史閣。”(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通釋: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 則姚思廉撰梁、陳史始於貞觀二年(),用時九年。按,謝吴之名或作“謝昊”,或作“謝炅”,未知孰是,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録已言之(上海書店出版社,年,第頁)。本文引述各隨原文,論述時均作“謝吴”。朱希祖:蕭梁舊史考(續),國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年第卷第號,第頁。(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通釋:史通通

    4、釋,第頁。九年()許亨子善心上 梁書 七十卷,它是許善心在其父舊稿上的修續補闕之作,與姚思廉接踵父書經歷相同。從許善心梁書序傳所示篇目來看,許氏父子書中有逸民傳 無 處士傳,而張彦遠注明陶弘景傳出自“梁書處士傳”,正與姚思廉書吻合。可是,姚書又衹有 諸夷傳 無“外域傳”和“外國傳”,於是温肇桐便懷疑張彦遠説的 梁書 乃謝吴的一百卷本。這純屬猜測,一方面,謝書的一百卷本唐前已毁;另一方面,謝書篇目如何,歷史亦無記載。另據 陳書目録序 言,北宋秘府所藏 梁 陳 等書往往脱誤,不堪校書之任,曾鞏等人曾特請朝廷下詔徵書。玉海 卷四三“淳化校三史、嘉祐校七史”條:“嘉祐六年()八月庚申,詔三館秘閣校理

    5、宋 齊 梁陳後魏周北齊七史,書有不全者,訪求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五“宋書一百卷”條亦云:“嘉祐中,以 宋 齊 梁 陳 魏 北齊 周書 舛謬亡闕,始詔館職讎校。曾鞏等以秘閣所藏多誤,不足憑以是正,請詔天下藏書之家,悉上異本。久之,始集。治平中,鞏校定南齊 梁 陳 三書上之。”則今本梁書在治平年間()經過曾鞏校訂,其時 梁書 尚有祕閣本與異本之别,那麽,張彦遠時代是否存在這樣差異,抑未可知。如劉知幾説 梁書孝元紀 載其 同姓名人録 研神記,而今本 梁書闕載研神記,故浦起龍注云:“恐姚氏前别本有之。”也許寫本時代的梁書已有散佚 至少,宋蜀大字本被發現多處闕文。舊唐志 云:“梁書 三十四卷,謝昊、

    6、姚察等撰。又五十卷,姚思廉撰。”新唐志 云:“謝昊、姚察 梁書 三十四卷。姚思廉 梁書 五十六卷。”則與姚思廉梁書并行於世的,尚有謝吴、姚察的三十四卷本,但謝本四十九卷後來爲何變成三十四卷,繼而又與姚察合著,原因還不清楚,章宗源推測是“唐志有誤”。?10又,新唐志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10 隋書 卷五八 許善心傳,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温肇桐:顧愷之新論,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年,第頁。(宋)曾鞏:陳書目録序,陳書 第册,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宋)王應麟:玉海(合璧本)第册,京都:中文出版社,年,第頁上。(宋)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 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7、,第頁。(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通釋:史通通釋,第頁。張元濟撰,張樹年等導讀:校史隨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舊唐書 卷四六 經籍志上,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新唐書 卷五八 藝文志二,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清)章宗源撰,(清)王頌蔚批校,黄壽成點校:隋經籍志考證卷一,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著録“吴競 梁史 十卷”,可 舊唐書吴競傳對該書評價不高,云其“又傷疏略”,以至杜希德()相信它是編年體。張彦遠若貿然以新出簡本代替舊本,實難置信。所以,張彦遠所選 梁書 衹有兩種可能:一是謝吴、姚察的三十四卷本,二是姚思廉的五十六卷本

    8、。如何確定第一種情况,嚴可均給出思路,他將太平御覽卷三四二引 梁書 廬陵太守王希聃獲銅劍二口并上奏事歸於謝吴之書。儘管嚴氏未説明理由,但比對姚思廉 梁書武帝紀,便知該書記祥瑞均不載賀表,故通過分析姚書體例、旨趣、風格,大致可以判斷 歷代名畫記 中 梁書 的引文來源。接下來,我們便按 歷代名畫記 中梁代畫家出場順序,一一考辨其間梁書引文,而 外域傳 和 外國傳 的引文放在最後討論。本文使用的歷代名畫記爲谷口鉄雄校本,原書中的雙行夾注以小字加括號表示。一、蕭 繹 傳 元帝蕭繹,字世誠,(中品。)武帝第七子。初生便眇一目,聰慧俊朗,博涉技藝,天生善書畫。初封湘東王,後乃即位。年四十七。追號元帝,廟號

    9、世祖。嘗畫聖僧,武帝親爲贊之。任荆州刺史日,畫蕃客入朝圖,帝極稱善。(梁書具載。)又畫職貢圖并序,蓋畫外國來獻之事。(序具本集。)雖今本 梁書元帝紀 未言,但蕭繹確善書畫,且水平不低。如,蕭繹曾向武帝進呈畫作而得到嘉賞,在 謝上畫蒙敕褒賞啓中他談到自己“簿領餘暇,竊愛丹青”;蕭繹 上東宫古迹啓 及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上王羲之書,又顯示其對書藝也相當在行。顔之推、姚最對蕭繹畫作更是贊譽有加。張懷瓘書斷云:“(梁武帝)子綱、綸、繹,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 新唐書 卷五八 藝文志二,第頁。舊唐書 卷一二 吴競傳,第頁。英杜希德著,黄寶華譯:唐代官修史籍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注。(清)嚴可均校輯:全上

    10、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第册,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上。(唐)張彦遠撰,日谷口鉄雄編:校本歷代名畫記,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年,第頁。藝文類聚 卷七四 巧藝部 引梁元帝 謝上畫蒙敕褒賞啓,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藝文類聚 卷七四 巧藝部 引梁元帝 上東宫古迹啓、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上王羲之書,第頁。顔氏家訓雜藝:“吾家嘗有梁元帝手畫蟬雀白團扇及馬圖,亦難及也。”(王利器:顔氏家訓集解卷七,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姚最 續畫品“湘東殿下”條云:“右天挺命世,幼禀生知,學窮性表,心師造化,非復景行所能希涉。畫有六法,真仙爲難。王於像人,特盡神妙,心敏手運,不加點治。斯乃聽訟部領之隙,文談衆藝之

    11、餘,時復遇物援毫,造次驚絶,足使荀衛閣筆,袁陸韜翰。圖製雖寡,聲聞於外,非復討論木訥,可得而稱焉。”(于安瀾編:畫品叢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年,第頁)并有書名也。”竇臮 述書賦云:“孝元不拘,快利睢盱。習寬疏於一體,加緊薄而小殊。”南史 本紀云:“帝工書善畫,自圖宣尼像,爲之贊而書之,時人謂之三絶。”也是旁證。“初生便眇一目”與 梁書 南史 本紀記載不同,它們説蕭繹生下有眼疾,後被蕭衍治療不當,遂盲一目。“聰慧俊朗,博涉技藝,天生善書畫”,即姚最所言“天挺命世,幼禀生知”,梁書南史本紀所言“聰悟俊朗,天才英發”。關於蕭繹“天才”的論調,最肉麻的當屬何之元 梁典:“世祖聰明特達,才藝兼美,詩筆

    12、之麗,罕與爲匹。伎能之事,無所不該。極星象之功,窮蓍龜之妙。明筆法於馬室,不愧鄭玄;辨雲物於魯臺,無慚梓慎。”衹是蕭繹畫聖僧及蕃客入朝圖兩事均不見他書,張彦遠却言“梁書具載”,令人費解。許逸民疑此四字原置於“廟號世祖”句下,王素以爲歷代名畫記蕭繹條當據“别本梁書”,余太山認爲此“梁書”可能爲梁中書郎謝吴所撰。至於 歷代名畫記 同時著録 蕃客入朝圖與 職貢圖,乃是聞見不同造成。歷代名畫記 卷三 述古之秘畫珍圖 云:職貢圖(一,外國酋渠、諸蕃土俗本末,仍各圖其來貢者之狀。金樓子言之,梁元帝畫。)原來,張彦遠所謂“蕃客入朝圖”録自梁書,而“職貢圖”采自金樓子及梁元帝集。按,隋志:“金樓子十卷,梁元帝

    13、撰。梁元帝集五十二卷,梁元帝小集十卷。”?10舊唐志:“金樓子十卷,梁元帝撰。梁元帝集五十卷,梁元帝集十卷。”?11新唐志:“梁元帝金樓子十卷。元帝集五十卷,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10?11(唐)張彦遠著,范祥雍點校:法書要録卷九張懷瓘書斷下,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年,第頁。(唐)張彦遠著,范祥雍點校:法書要録 卷五竇臮 述書賦上,第頁。南史 卷八 梁本紀下,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梁書 卷五 元帝紀,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南史 卷八 梁本紀下,第頁。文苑英華 卷七五四引何之元 梁典高祖事論,北京:中華書局,第年,第頁下。(唐)張彦遠撰,許逸民校箋:歷代名畫記校箋 下册,北

    14、京:中華書局,年,第頁注。王素:梁元帝 職貢圖 新探 兼説滑及高昌國史的幾個問題,文物年第期,第頁。余太山: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唐)張彦遠撰,日谷口鉄雄編:校本歷代名畫記,第頁。隋書 卷三四 經籍志三,第頁;卷三五 經籍志四,第頁。舊唐書 卷四七 經籍志下,第、頁。又小集十卷。”張彦遠當是從梁元帝集或梁元帝小集金樓子裏采摭職貢圖之事,小字注“外國酋渠”云云則從金樓子補入。證據來自玉海卷五六梁職貢圖:藝文類聚:梁元帝職貢圖。名畫記:元帝畫職貢圖,并序外國貢事。唐地理志:梁元帝一卷。(崇文目同。書目云:其自序云,乃纂百國一卷,今存二十有七。)又,玉海 卷一五

    15、二 梁職貢圖:唐志地理類:梁元帝職貢圖一卷。(南史云貢賦圖,梁書云畫番客入貢圖。)書目:金樓子其自序云,乃纂百國一卷,今存二十有七,爲湘東王時諸蕃使者入貢,圖其形貌服飾,次以本國風俗。由此可知,金樓子著書 收録 職貢圖 時,蕭繹曾自叙其畫,即書目(中興館閣書目)所謂 金樓子“自序”,也就是 歷代名畫記 卷三“外國酋渠”等十九字,衹不過張彦遠將“金樓子 言之”倒置在引文之後。從蕭繹“自序”分析,職貢圖 與 蕃客入朝圖是同一件作品,大抵前者是正式的題簽,後者是俗稱。類似一圖兩名、多名的例子在歷代名畫記裏就有。如,述古之祕畫珍圖 著録 洛陽圖,注曰:“一名楊公圖狀,楊佺期撰。”而新唐志稱“洛城圖”;

    16、文選 卷一六 閑居賦注及卷三三月三日率爾成篇注、漢書郡國志一 注作“楊佺期 洛陽記”,藝文類聚卷六二與卷六四、後漢書儒林傳序注又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 新唐書 卷五九 藝文志三,第頁;卷六 藝文志四,第頁。(宋)王應麟:玉海(合璧本)第册,第頁下。(宋)王應麟:玉海(合璧本)第册,第頁上。四庫本 金樓子著書 首條“連山 三秩三十卷”後,附雙行小字原注:“金樓年在弱冠著此書,至於立年其功始就,躬親筆削,極有其勞。”陳志平、熊清元云四庫館臣所標“原注”正是蕭繹自注(金樓子疏證校注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注)。如此,金樓子著書“貢職圖一秩一卷”後,照例亦有蕭繹自注。四庫全書總目 云,蕭繹 金樓子

    17、乃是從 永樂大典 輯出,然後重新編定,而永樂大典保存的是元至正刊本形態,又云 著書 等八篇首尾完整。(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上)現在可以推知貢職圖後的蕭繹自注元時已脱。(唐)張彦遠撰,日谷口鉄雄編:校本歷代名畫記,第頁。作“楊龍驤 洛陽記”,均指一物,章宗源對此考辨甚明。張彦遠之所以重複録入蕃客入朝圖 和 職貢圖,當是從不同文獻中掇拾,又無從檢驗而致。又,職貢圖序文末作“貢職圖”,梁書元帝紀南史元帝紀金樓子著書并作如此,故 職貢圖 又名 貢職圖。王素以爲蕭繹除了繪製 蕃客入朝圖和 職貢圖以外,另作“貢職圖”,此説無理。若依此邏輯,玉海卷一五二引“南史云貢賦圖,梁書云畫番客入貢圖”,豈非蕭繹名

    18、下再多出貢賦圖和蕃客入貢圖兩本畫迹?按,周禮夏官大司馬:“施貢分職以任邦國。”鄭玄注:“職謂賦税也。”淮南子原道訓:“四夷納職。”高誘注:“職,貢也。”是職,猶賦也、貢也,“職貢”“貢職”和“貢賦”三義皆通。唐道宣 四分律删繁補闕行事鈔“白木條國”下小字注:“按梁時貢職圖云:西蕃白木條國來貢獻。”唐大覺 四分律行事鈔批 疏:“注云按梁時貢賦圖云者,謂梁朝有白木條國人來,此方貢朱駿馬,云從西來。”吴越景霄四分律行事鈔簡正記復疏:“貢職圖 者,圖寫高職任人及附諸國來貢物數。圖 云:西方白木條國,貢朱駿白馬一疋,玉象一軀等。”北宋元照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再疏:“注引貢職圖,梁湘東王撰,一卷,號 百國

    19、貢職圖。”則 貢職圖 非但有 貢賦圖 之名,還有 百國貢職圖之稱。余太山曾疑 玉海 卷一五二 書目引金樓子自序“乃纂百國一卷”,“百國”爲“職貢圖”三字之奪訛,現在看來玉海都是據實而引。又,述古之祕畫珍圖著録一本“百國人圖”,大概也與 職貢圖 有關。同理,“入朝”與“入貢”亦義相通,蕃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清)章宗源撰,(清)王頌蔚批校,黄壽成點校:隋經籍志考證 卷六,第頁。按,通志卷七二圖譜略第一 又作“楊佺期洛京圖”和“楊佺期唐洛陽京城圖”(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下、頁中),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藝文類聚 卷五五 雜文部一 引梁元帝 職貢圖序,第頁。(清)孫詒讓撰,王文錦、陳

    20、玉霞點校:周禮正義 卷五五,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何寧:淮南子集釋 卷一 原道訓,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補闕行事鈔卷下二衣總别篇第十七,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卷,第頁中。(唐)大覺:四分律行事鈔批 卷二四 二衣總别篇第十七,卍續藏經第册,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年,第頁下。(吴越)景霄:四分律行事鈔簡正記 卷一五 從懺六聚篇畢二之篇,卍續藏經 第册,第頁下。(唐)道宣律師撰鈔,(宋)元照律師撰記,弘一律師集釋,學誠法師校釋: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校釋第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年,第頁。余太山: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研究,第頁。客入朝圖 被稱作 番客入貢圖,亦無不可,衹是王

    21、應麟的 梁書 引文不見今本。職貢圖 的創作是在蕭繹第一次任荆州刺史期間,即普通七年()至大同五年()。職貢圖序 云“皇帝君臨天下之四十載”,表示圖是爲紀念大同七年()梁武帝登基四十年而特意繪製,金維諾由此認爲蕭繹在大同六年()前後創作了這件作品。然王素以宋人李公麟所見 職貢圖畫有中大同元年()遣使入貢的渴槃陁國使者,便斷言之後蕭繹又創作出“貢職圖”,實無確據。在新發現的張庚諸番職貢圖卷 題跋中,渴槃陁國遣使時間恰好是大同元年()。而後王素又以宋人樓鑰跋傅欽父所藏職貢圖 引渴槃陁國題記亦作“中大同元年”,反疑張庚摹本渴槃陁國題記“大同”前脱“中”字,亦不足爲憑。實際上,通志卷一九六渴槃陁亦云:“

    22、梁大同初,復通江左,獻其方物。”渴槃陁國始通江左究竟在大同元年還是中大同元年,或朝貢非止一次,也未可知。至於樓鑰所見之圖乃李公麟摹本,上面衹有使臣圖像及標示他們國别的榜題,并無“諸蕃土俗本末”題識,余太山已指出了這點。細考樓跋中二十條諸夷題記,與 南史夷貊傳 高度近似,當是樓氏本人根據使臣一側榜題,索隱節取而來,絶非抄録 職貢圖 原始題記。又,蕭繹在 職貢圖序 中渲染四夷萬里來朝,其中有謂:“身熱頭痛,不改其節。”按,漢書西域傳言罽賓國有“大頭痛、小頭痛之山,赤土、身熱之阪”,通典 卷一九三邊防九則言渴槃陁國“又有頭痛山,在國西南,向罽賓,歷大頭痛、小頭痛之山,赤土、身熱之阪”,而梁書又未載罽

    23、賓來獻事,則蕭繹所指“身熱頭痛”之地,或是渴槃陁。樓鑰另一句跋文更值得重視:“名畫記云:元帝畫職貢圖,并序外國貢事。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按,玉海 除卷一五二之外,卷一一三、一四八和一八七中尚有四條梁書引文亦不見今本。參閲吴妍:梁書 整理研究 考校與輯注專題,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年,第、頁。金維諾:“職貢圖”的時代與作者,文物年第期,第頁。(清)葛嗣浵:愛日吟廬書畫續録 卷五 清張庚 諸番職貢圖卷 ,續修四庫全書第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下;并參閲趙燦鵬:南朝梁元帝職貢圖題記佚文的新發現,文史年第輯,第頁。王素:梁元帝 職貢圖 與西域諸國 從新出清張庚摹本諸番職貢圖卷引出的話題,文物年第

    24、期,第頁注。(宋)鄭樵:通志 卷一九六 四夷傳第三,第頁上。余太山: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研究,第頁、頁注。按,余氏言題記是傅欽父所作,非是。題記末云:“右二十國亦有屢至者,姑紀其略。”依其語氣,題記當是樓鑰本人所録,以資考證所用。漢書 卷九六上 西域傳上,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唐)杜佑著,日長澤規矩也、尾崎康校訂,韓昇譯訂:北宋版通典第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第頁。按,方框内字據 太平御覽 卷七九三 四夷部十四 引 通典 補入。(第頁下)又 梁書 云:任荆時畫 番客入朝圖。”樓鑰的梁書引文接在歷代名畫記之後,不似從 歷代名畫記轉引,而與玉海卷一五二小字注“梁書云畫番客入貢圖”相符,可

    25、見 歷代名畫記謂蕭繹“任荆州刺史日,畫蕃客入朝圖”,確有可能引自 梁書。南史 本紀載蕭繹爲荆州刺史時,“起州學宣尼廟”“自圖宣尼像”諸事。戴孚 廣異記常夷傳 又載蕭繹鎮荆時請博士講論語,博士不慎觸諱而遭酖殺事,錢鍾書指出 梁書“脱遺”未道。顯然,唐前舊梁史曾記蕭繹任荆州刺史事迹,姚書未取而已。二、蕭 方 等 傳 元帝長子方等,字實相。尤能寫真。坐上賓客,隨意點染,即成數人。問童兒,皆識之。後因戰殁,年二十二。贈侍中、中軍將軍、揚州刺史,謚忠莊太子。(見梁書及三國典略。)蕭方等“尤能寫真”云云不見今本 梁書 本傳,而與顔之推的話相近:“武烈太子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人,以問童孺,皆

    26、知姓名矣。”關於蕭方等的謚號,姚思廉 梁書 作“忠壯世子”,顔之推作“武烈太子”,張彦遠作“忠莊太子”。南史卷五四 元帝諸子傳 云:“(蕭方等)軍敗溺死,求屍不得。元帝聞之心喜,不以爲戚。後追思其才,贈侍中、中軍將軍、揚州刺史,謚忠壯世子,并爲招魂以葬之。元帝即位,改謚武烈世子。”卷八 梁本紀下云:“(承聖元年冬十一月)改謚忠壯太子爲武烈太子。”是以蕭繹即位後,蕭方等被追贈太子并多次改謚,謚號先後順序是:忠壯世子武烈世子忠壯太子武烈太子 南史“武烈世子”與“忠壯太子”并行,莫衷一是,倒證實了歷代名畫記蕭方等“謚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宋)樓鑰撰,顧大朋點校:樓鑰集 卷七三 跋傅欽父

    27、所藏職貢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第頁。錢鍾書:管錐編 第册,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唐)張彦遠撰,日谷口鉄雄編:校本歷代名畫記,第頁。王利器:顔氏家訓集解 卷七,第頁。南史 卷五四 元帝諸子傳,第頁。南史 卷八 梁本紀下,第頁。忠莊太子”之説非空穴來風,衹是張彦遠所用梁書似乎未來得及更新其謚號。至於謚法中以“壯”爲“莊”,嘉祐六年蘇洵上六家謚法議中説這種混淆現象已經很久了。耐人尋味的是,姚思廉始終避言蕭方等追贈、改謚之事,并將其收入世祖二子傳,不與昭明太子、哀太子、愍懷太子合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南史將武烈世子和愍懷太子二傳放在一起。實際上,不獨蕭方等,其母徐昭佩在姚書中也被刻意淡化

    28、,本傳不及七十字,失寵原因諱莫如深;其子蕭莊事迹則刊落殆盡,特别是太平二年()陳霸先廢黜蕭方智後,他被王琳從北齊迎回繼承皇位一事,王鳴盛指出梁書是不應漏掉的。由此看來,凡是涉及蕭方等的信息都被姚思廉精心過濾了,這麽處理既有徐妃“無行”導致蕭繹極度厭惡蕭方等的緣故,還有法統觀念的作祟。姚思廉在梁書敬帝紀 中埋下伏筆,藉末帝所頒梁禪陳詔,告訴讀者梁朝鼎命斯墜,曆數已移。言外之意就是,之前在江陵稱帝的蕭詧、之後在郢州即位的蕭莊,已非梁祚延續,無需再言,而蕭方等追謚太子之事,隱去不寫。正如趙翼所言:“梁書本據國史舊文,有關係則書,無關係則不書,即有關係而其中不無忌諱,亦即隱而不書,故行墨最簡,遂覺南史

    29、 所增益多也。”“忠壯太子”便屬“有關係而其中不無忌諱”那種,但歷代名畫記所見 梁書 恰恰不是這種觀念。需要補充一點,諸家梁史對於梁朝的法統與斷限并不一致。如何之元梁典便不承認簡文帝的大寶年號,太清之後轉以承聖紀曆;又編寫嗣後主以記王琳“崇立後嗣”,并將梁史叙事下限移至王琳遇獲之年()。那麽,作爲元帝嫡長子、嗣後主父親蕭方等的“太子”地位,在持相似立場的諸家舊梁史裏也一定不會被遺忘。如陳爽指出 梁書 對蕭方等戰敗而死記載甚爲簡略,而姚最 梁後略 却進行了生動的記述,便是某種政治立場的流露。可見,雖都奉蕭繹江陵政權爲正統,但對蕭方等的書寫,即使是姚最、姚思廉叔侄之間還是有很大差别。關於 梁後略

    30、史事斷限,姚振宗云:“按史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劉琳、刁忠民、舒大剛等校點:宋會要輯稿 第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上。(清)王鳴盛著,黄曙輝點校:十七史商榷 卷五五 王琳奉蕭莊,上海書店出版社,年,第頁。(清)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校證卷一南史增删梁書處,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陳書 卷三四 文學傳 何之元 梁典序,第頁。陳爽:梁後略 輯考,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第輯,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通 及 御覽 所引,似其書起于太清侯景之亂,及元帝王琳蕭莊之事,不知迄于何時。”柴德賡云:“估計是記述蕭繹江陵稱帝及蕭詧後梁小朝廷的事情。”陳爽以爲“下限衹能迄於承聖三年十一月辛亥西魏破江陵,

    31、或十二月梁元帝遇害”,并舉荀綽晉後略、張大素 隋後略 兩例説明。但實際上舊唐書經籍志除了張大素隋後略十卷外,尚有 隋書 三十二卷,則前者恐非如陳爽説的記“隋末群雄并起史事”,而是專記煬帝之後楊侑、楊侗、楊浩諸人事迹 他們都短暫繼承帝位,號稱隋曆,但均未受天命。“後略”當指專記王朝從衰到亡之書。隋書高祖紀 史臣曰:“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隋書煬帝紀史臣曰:“自肇有書契以迄于兹,宇宙崩離,生靈塗炭,喪身滅國,未有若斯之甚也。”梁書敬帝紀魏徵評梁武帝:“自古以安爲危,既成而敗,顛覆之速,書契所未聞也。易 曰:天之所助者信,人之所助者順。高祖之遇斯屯剥,不得其死,蓋動而之險

    32、,不由信順,失天人之所助,其能免於此乎!”南史梁本紀 論曰:“自古撥亂之君,固已多矣,其或樹置失所,而以後嗣失之,未有自己而得,自己而喪。”則隋實二世而亡,梁一世而亡。梁後略當與隋後略相仿,皆記梁、隋末世,其時天命已改,史家敷衍後事,以示終結。劉知幾云:“夫皇王受命,有始有卒,作者著述,詳略難均。有權記當時,不終一代,若陸賈楚漢春秋、樂資山陽載記、王韶晉安陸紀、姚最梁昭後略。此之謂偏紀者也。”亦見梁後略專記侯景之亂後梁史,不以敬帝爲限,既然有嗣後主蕭莊之事,亦當有西梁蕭詧等三帝之事,下迄爲廣運二年()西梁廢國,否則梁史有始無終,不可稱作偏紀。三、蕭 大 連 傳 蕭大連,字仁靖,簡文帝第五子。少

    33、俊爽風流,有巧思,洞達音律,工丹青。初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二十五史補編第册,上海:開明書店,年,第頁上。柴德賡:史籍舉要,北京出版社,年,第頁。陳爽:梁後略 輯考,第頁。隋書 卷二 高祖紀下,第頁。隋書 卷四 煬帝紀下,第頁。梁書 卷六 敬帝紀,第頁。南史 卷七 梁本紀中,第頁。(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通釋:史通通釋,第頁。封臨海縣公,官至東揚州刺史、輕車將軍。大寶元年,封南郡王,年二十五。(見梁書。)蕭大連傳與今本 梁書 本傳近似,後者亦云“兼善丹青”,而“簡文帝第五子”唯見 南史。然仔細對照,歷代名畫記引述相異不止一處。如,大同二年(),蕭大

    34、連被封臨城縣公而非“臨海縣公”,臨城縣梁屬南陵郡,臨海縣則屬臨海郡。大同五年(),蕭大連婚,蕭綱下 停省婦見令,謂“臨城公夫人於妃既是姑侄”云云,歷代名畫記 引文有誤。又,梁書簡文帝紀南史梁本紀記蕭大連被封南郡王在太清三年()六月,梁書南史本傳却説大寶元年()蕭大連被封爲南郡王。歷代名畫記似采梁書本傳之言,但又删去本傳中“二年秋,遇害,時年二十五”一句,給讀者造成誤解,仿佛蕭大連卒於大寶元年。考慮到蕭大連傳溢出姚書之外,還有明顯錯漏,以出自另一部 梁書 的可能性更大。梁書元帝紀 云:“大寶元年,世祖猶稱太清四年。”是故蕭繹在江陵承接太清年號,不奉簡文帝大寶正朔,而姚思廉梁書不嫌繁複,兩者兼用。

    35、朱希祖以爲“今本 梁書 有 簡文帝本紀者,以察曾受簡文知遇,且其本爲太子,故爲之立本紀”。以此來看,許亨 梁史、許善心 梁書 衹怕也是一樣。許善心梁書序傳提到其書篇題裏有“四帝紀 八卷”,則諸家梁史中非僅姚氏父子用大寶紀年。四、蕭 賁 蕭賁,字文奂,(下品。)蘭陵人。多詞學,工書畫。曾於扇上畫山水,咫尺内萬里可知。仕梁爲河東太守。(見梁書。)姚思廉 梁書 無蕭賁傳,亦無蕭賁事。歷代名畫記 蕭賁傳與 南史 本傳十分接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唐)張彦遠撰,日谷口鉄雄編:校本歷代名畫記,第頁。南史 卷五四 梁簡文帝諸子傳,第頁。隋書 卷九 禮儀志四,第頁。梁書 卷四 簡文帝紀,第頁;南史 卷八 梁本紀下

    36、,第頁。梁書 卷四四 太宗十一王傳,第頁;南史 卷五四 梁簡文帝諸子傳,第頁。梁書 卷五 元帝紀,第頁。朱希祖:蕭梁舊史考(續),第頁。(唐)張彦遠撰,日谷口鉄雄編:校本歷代名畫記,第頁。近:“同弟賁,字文奂,形不滿六尺,神識耿介。幼好學,有文才,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内,便覺萬里爲遥。矜慎不傳,自娱而已。”説明歷代名畫記所引梁書亦爲李延壽所見,而蕭賁“仕梁爲河東太守”,南史 未采。蕭賁畫扇事也見於姚最續畫品,云:“嘗畫團扇,上爲山川,咫尺之内,而瞻萬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辯千尋之峻。學不爲人,自娱而已。雖有好事,罕見其迹。”顔之推論畫云:“蕭賁、劉孝先、劉靈,并文學已外,復佳此法。”蕭

    37、賁善畫殆無異議。又,金樓子著書云:“奇字二秩二十卷。金樓付蕭賁撰。”按,“奇字”即籀書,爲日本京都毘沙門堂藏蕭子良篆隸文體 鈔本所録四十三種書體之一,也是庾元威論書所謂“百體”之一。蕭賁既被蕭繹委托撰寫 奇字,“能書”毋庸置疑。南史 本傳説蕭繹僅因蕭賁指出其寫檄文不合體例,就將他治死戮尸,之後又著 懷舊傳 加以譭謗,極盡污毁之事。南史侯景傳則説侯景圍臺城時,蕭繹遲遲不救,蕭賁對此極爲不滿,出言諷諫,“王深爲憾,遂因事害之”。蕭繹懷舊傳今已不存,金樓子立言 尚能見到蕭繹對蕭賁的詆毁。這些内容暴露蕭繹性格殘忍一面,與姚思廉樹立的、蕭繹平亂時“雄才英略”“神睿特達”的形象背道而馳,所以他不爲蕭賁立傳

    38、,是不難理解的。姚思廉 梁書 不載蕭賁并非孤例。南史本紀云:“性好矯飾,多猜忌,於名無所假人。微有勝己者,必加毁害。帝姑義興昭長公主子王銓兄弟八九人有盛名。帝妒害其美,遂改寵姬王氏兄王珩名琳以同其父名。”而姚書則徑將王琳傳與其次子王錫傳相接,抹去長子王銓有關的一切蛛絲馬迹。類似的例子在姚書裏還有很多,趙翼指出 南史 可以補入 梁書紀傳的十七例,“多有關於人之善惡,事之成敗者”。此説反之亦然,即姚思廉 梁書 也削删了很多人性陰暗之處 特别是蕭繹惡行。這導致一些歷史事件被蓄意掩飾,一些歷史人物則被故意隱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南史 卷四四 齊武帝諸子傳,第頁。又,太平御覽 卷七二 服

    39、用部四引齊書全與南史該段相同(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下),恐此“齊書”當爲 梁書,即張彦遠所見之本。于安瀾編:畫品叢書,第頁。王利器:顔氏家訓集解 卷七 雜藝第十九,第頁。(南朝梁)蕭繹撰,陳志平、熊清元疏證校注:金樓子疏證校注 下册,第頁。蕭子良:篆隸文體,東京:古典保存會,年,第頁;(唐)張彦遠著,范祥雍點校:法書要録卷二梁庾元威 論書,第頁。南史 卷八 侯景傳,第頁。南史 卷八 梁本紀下,第頁。(清)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札記校證 卷一 南史增梁書有關係處,第頁。歷代名畫記 蕭賁傳另有來源。梁書敬帝紀 魏徵評梁元帝:“沉猜忌酷,多行無禮。騁智辯以飾非,肆忿戾以害物。爪牙重將,心膂謀

    40、臣,或顧眄以就拘囚,或一言而及葅醢。”其中,“一言而及葅醢”指的就是蕭賁因言獲罪,慘遭戮尸事,但如此嚴重罪行衹載於顯慶四年()成書的南史。也就是説,當時魏徵所發議論并不單獨針對姚思廉 梁書,也包括之前的諸家舊梁史。五、陸 杲 陸杲,字明霞,(中品上。)吴郡人也。好詞學,信佛理,工書畫,與舅張融齊名。初仕齊,後入梁,官至特進、揚州大中正。(見梁書。)謝云:“體致不凡,誇邁流俗。時有合作,往往出人。點畫之間,動雜灰琯,傳於代者蓋寡。”陸杲傳似乎節略自今本梁書本傳,唯前者云“好詞學”,後者云“少好學”,而以 歷代名畫記 引文爲佳。張融以文辭詭激知名,善草書,自視甚高,好佛理,著有門律,歷代名畫記 説

    41、陸杲“與舅張融齊名”,即指其文章、書畫、佛理皆能,可與張融相提并論。但今本 梁書陸杲傳衹采陸杲不畏强權、剛直不阿事迹,略去了“好詞學”一面,致使卷末史臣贊顯得莫名其妙:蕭琛、陸杲俱以才學著名。琛朗悟辯捷,加諳究朝典,高祖在田,與琛遊舊,及踐天曆,任遇甚隆,美矣。杲性婞直,無所忌憚,既而執法憲台,糾繩不避權幸,可謂允兹正色。詩云:“彼己之子,邦之司直。”杲其有焉。姚思廉的評語不合邏輯,前面既言“蕭琛、陸杲俱以才學著名”,後面却褒揚陸杲的耿直,彼此毫無聯繫,與同卷蕭琛傳的寫法形成鮮明對比。也許,張彦遠説陸杲“好詞學”的理由出自 梁書文學傳:“初,太宗在藩,雅好文章士,時肩吾與東海徐摛、吴郡陸杲、彭

    42、城劉遵、劉孝儀、儀弟孝威,同被賞接。”清水凱夫認爲這裏的“陸杲”應該是其子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 梁書 卷六 敬帝紀,第頁。(唐)張彦遠撰,日谷口鉄雄編:校本歷代名畫記,第頁。梁書 卷二六“史臣曰”,第頁。梁書 卷四九 文學傳上,第頁。陸罩纔對,然在梁武帝 清暑殿聯句柏梁體 詩中,十一位大臣參與聯句,分别爲任昉、徐勉、劉汎、柳憕、謝覽、張卷、王峻、陸杲、陸倕、劉洽、江葺,陸杲能置身其中,證明其善辭令倒也不假。陸杲“工書畫”確鑿無疑。竇臮述書賦云:“陸杲迅熟,騁捷遺能。任縱便,無風棱。如郊坰羽獵,奔騰。”竇蒙注:“陸杲,吴郡人,梁光大夫、揚州大中正。今見具姓名草書九行。”又,謝赫古畫品録將陸杲列爲第

    43、三品,歷代名畫記引謝語不全,津逮祕書 本云:“體致不凡,跨邁流俗。時有合作,往往出人。點畫之間,動流恢服。傳於後者,殆不盈握。桂枝一芳,足本性。流液之素,難效其功。”陸杲畫名如此顯赫,難怪姚思廉 梁書陸杲傳 與 南史陸杲傳俱載其“工書畫”。但陸杲“工書畫”又未必止於一書,故我們不能認爲張彦遠編纂陸杲傳時所據底本,一定是姚思廉的。另外,鑒於 南史陸杲傳 基本沿襲了 梁書陸杲傳,没有明顯闕漏,可以判定 歷代名畫記 陸杲傳所引 梁書,也不是姚書别本,當另有他本。六、陶 弘 景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幼有異操,年十歲得葛洪神仙傳,便有長生之志。喜琴棋,工草隸,徵爲諸王侍讀。永明十年,辭禄,遂止於

    44、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好著述,明衆藝,善書畫。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贈中散大夫,謚曰貞白先生。(見梁書處士傳。)武帝嘗欲徵用,隱居畫二牛,一以金籠頭牽之,一則逶迤就水草。梁武知其意,不以官爵逼之。朝廷有事,多詢之,號山中宰相。張彦遠小字注提示,陶弘景傳出自 梁書處士傳。不過,“處士傳”不是姚思廉獨創,最早王隱 晉書 就立有 處士傳,之後檀超、江淹的“南齊國史”亦立有處士傳,另一部 梁書 的“隱逸列傳”完全有可能冠以同樣的篇題。我疑此段陶弘景傳存在錯簡,“見 梁書處士傳”六字當置於“山中宰相”之後,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日清水凱夫著,韓基國譯:六朝文學論文集,重慶出版社,年,第頁。藝

    45、文類聚 卷五六 雜文部二 引梁武帝 清暑殿聯句柏梁體,第頁。(唐)張彦遠著,范祥雍點校:法書要録 卷五竇臮 述書賦上,第頁。于安瀾編:畫品叢書,第頁。(唐)張彦遠撰,日谷口鉄雄編:校本歷代名畫記,第頁。參閲徐冲:中古時代的歷史書寫與皇帝權力起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否則陶弘景“畫二牛”和“山中宰相”便没有出處了。儘管這兩件事僅見 南史 本傳,但可以確信至少“山中宰相”曾載於某部 梁書。賈嵩 華陽陶隱居傳序 云:或曰:貞白先生在梁書高士傳,今而爲傳,何謂?(梁書云:“陶君諱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母夢兩天人手執香爐云云。齊高作相,引爲諸王侍讀。雖在朱門,不交外物。永明十年,脱朝服掛神虎

    46、門,上表辭禄,詔許之。公卿送之征虜亭,供帳甚盛,咸云江東以來未有斯事。於是歷名山尋訪仙藥,每經澗谷,必坐卧其間。特愛松風,庭院皆植。及梁武即位,書問不絶,月常信數。時人謂爲山中宰相。大同二年卒,時年八十五,顔色不變,屈伸如常云云。”今具此傳於注者,蓋明其簡略也。此又兼鄭暐史雋陶傳同録於此。)曰:梁書之傳先生猶史記之述老氏也。其叙事頗删略,俾仙聖行業不得昭著而紛綸其間。(韓非與老子同傳,論之者多矣。而梁書列先生在沈麟、阮孝緒、范元琰,馬之間矣。)賈嵩爲了證明 梁書 陶弘景傳和謝瀹寫陶傳過於簡略,有必要重寫,序言自問自答,大字設問,小字注答,其間抄録 梁書陶弘景傳和永明十年()謝瀹陶傳全文,以示對

    47、陶弘景被史家冷落的不滿。前者計字,“云云”處當有所概括,但縮略字數不會太多;後者計字,是一字不落地迻録原文。這從賈嵩在序言裏不停抱怨二傳“簡略”“脱略”“疏略”“太簡”可以讀出。賈嵩的梁書引文與今本非常不同:它稱陶弘景在“梁書高士傳”;又云陶弘景傳排在沈麟士、阮孝緒、范元琰、馬樞諸傳之間;最重要的一點,它比今本 梁書陶弘景傳 的字數少很多。賈嵩的第二個提問反映了當時一種對 梁書陶弘景傳的看法,即認爲它采取了 史記老子傳 的簡約寫法。今本史記老子傳計約餘字,非司馬遷初撰原貌,王念孫已有指明。依據陳錫勇復原本,去除唐抄衍文,則老子傳僅餘字。若再拿掉其中老萊子、太史儋附記及老子世系,真正的老子個人傳

    48、記纔餘字,與賈嵩所録 梁書陶弘景傳和謝瀹陶傳字數相近。而姚思廉梁書陶弘景傳有餘字,即使别本也不至盈縮幅度如此巨大,故賈嵩所引梁書絶非姚書。事實上,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賈嵩:華陽陶隱居傳序,道藏第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年,第頁中。按,“梁書 列先生在沈麟、阮孝緒、范元琰,馬之間矣”一句,“沈麟”脱去“士”字,“馬”後脱“樞”字。沈麟士()入 南齊書高逸傳,寫作“沈驎士”,南史隱逸傳下作“沈麟士”。馬樞,太建十三年()卒,故姚書無傳。陶弘景與沈麟士、阮孝緒、范元琰、馬樞今俱在南史隱逸傳下。又,賈嵩後引謝瀹陶傳(第頁下),本文不再列出。(清)王念孫撰,徐煒君等校點:讀書

    49、雜志 第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頁。陳錫勇:史記老子傳 辨正,鵝湖學志年第期,第頁。賈嵩全然不理會姚思廉的梁書陶弘景傳和字的南史陶弘景傳,要麽表明 内傳 寫在貞觀三年之前,要麽表明賈嵩時代最流行的梁書不是姚本,否則他拿其中的 陶弘景傳 與 老子傳比較便毫無道理了。這部梁書陶弘景傳是否真的藉鑒司馬遷的 老子傳,無從知曉,而從姚思廉、李延壽所編陶傳篇幅不斷擴充的趨勢來看,成書肯定在它們之前。此外,賈嵩引文也露出一些端倪,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虎門”事姚書未見,而 南史陶弘景傳寫作“神武門”。賈嵩 梁書引文不避唐諱,明顯是唐前 梁書。王鳴盛曾斷言南史陶弘景傳“神武門”寫法“必别有據,此皆是唐人下筆

    50、時改,其實當作虎”,現在可知淵源。又,南史原文云:“陶弘景以宋孝建三年景申歲夏至日生。”又云:“大同二年卒,時年八十五。”照此計算,陶弘景春秋八十有一,正與蕭綱 華陽陶先生墓誌銘、蕭綸 隱居貞白先生陶君碑所載相合,中華書局點校本曾據此校改。但從賈嵩的梁書引文來看,姚思廉梁書説陶弘景卒年八十五,就不是偶然了。這個錯誤怕是在唐前已經傳播開來,并導致南史在編寫陶弘景生年和卒年時,因史源不一,在剪輯熔鑄中出現矛盾。張彦遠説陶弘景“善書畫”,姚思廉 梁書 衹言“工草隸”,“畫二牛”事則見南史本傳。賈嵩 華陽陶隱居内傳 卷中亦載此事,有所不同:梁武帝即位,彌加欽重,使朱嗣之及舍人黄陸賫敕至山,因召先生。畫


    注意事项

    本文(《歷代名畫記》引《梁書》考.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