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思想异同浅析.pdf

    • 资源ID:834429       资源大小:1.40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思想异同浅析.pdf

    1、64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思想异同浅析杨洪亮摘 要:孙子兵法 与 战争论 都是世界公认的著名军事著作,分别代表了东西方古、近代军事文化的最高成就,前者是“东方兵学瑰宝”之尊,后者素有“西方兵学圣经”的美誉。两部兵书在思想和思维体系上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其中的差异既是两位作者的思想差异,更是东西方千年文化沉淀的不同底蕴的体现。关键词:孙子兵法 战争论 思想异同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2095-9176(2023)04-0064-006收稿日期:2023-05-23作者简介:杨洪亮(1984),国防科技大

    2、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如果将人类的军事思想史比作一个宫殿,则孙子兵法构成了宫殿的顶层设计和坚实基础,而战争论填充了这座宫殿的四梁八柱,两部兵书都是世界公认的著名军事著作。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两部兵书思想上的异同为切入点,进行粗浅探析。一、两部兵书及作者的基本情况孙武(约前 545-约前 470),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其著作 孙子兵法共 13 篇,成书时间不晚于公元前 512 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卡尔冯克

    3、劳塞维茨(1780-1831),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是近代军事战略学的奠基人。其著作战争论共 3 卷 8 篇 125 章,首次出版于1832 年,是西方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战争论奠定了近代军事科学的基础,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1二、两部兵书的共同点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战争论,都在不少方面正确揭示了战争作战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这就注定了两部兵书在战争指导上的“殊途同归”。台湾学65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者钮先钟认为,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思想有很多相合之处。他指出,“从表面上看来,(两部兵书)似乎是各有其

    4、特点,彼此间也存在着相当巨大的差距,但令人感到惊异的是其间还是有许多相似和暗合之处”2。本文试略举六个方面。(一)关于思想认识的历史局限性。受历史年代的制约,两部兵书均不能摆脱其所处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孙子生活在公元前 500 年上下的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很低,人们尚不能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揭示世界发展的内在规律。孙子虽然看到了战争中矛盾现象的辩证关系,但无法进一步揭示这种矛盾现象内在的科学性的本质联系。克劳塞维茨所处的年代,虽然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已经相当成熟,但由于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片面性和先验论的影响至深,克劳塞维茨终究未能摆脱客观唯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二)关于战争的军

    5、事目的问题。孙子认为战争是争利的军事活动,即“非利不动”“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杂于利害”。对于军事行动一定要考虑其“费效比”,如作战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旨在强迫我们的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孙子和克劳塞维茨的思维出发点,归根结底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统筹考虑战争问题。(三)关于影响战争的战略要素问题。在研究影响战争的战略要素时,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须“经之以五事”,即“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

    6、,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兵法计篇)此谓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克劳塞维茨认为,战略是为战争的目的而为交战所使用,影响交战而使用的战略要素可被分为五种类型,即“战略五要素”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统计要素。孙子和克劳塞维茨都身处战乱的时代,可谓是身经百战、“乱世英雄”,二者在影响战争的战略要素认识上不谋而合。(四)关于进攻与防御的辩证统一问题。孙子主张攻防结合,“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兵法形篇),“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孙子兵法虚实篇)。克劳塞维茨认为攻守“毫无二致”,假如进攻与防御

    7、之间的唯一差别只在于一个事实,进攻有积极的目的,而防御没有,战斗形态则毫无二致。由此可见孙子与克劳塞维茨在攻防认识上是高度一致的。(五)关于集中优势兵力问题。孙子提出在局地集中兵力形成兵力优势,“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66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则(在局地)我众而敌寡”(孙子兵法 虚实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兵法谋攻篇)。克劳塞维茨同样讲求“兵员数量优势”,认为数量优势诚然是交战结局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只要它大得足以抵消所有别的助成境况。因而,在决定性关头,尽可能多的部队应被

    8、投入交战。(六)关于以奇用兵问题。孙子和克劳塞维茨都注重用兵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达到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孙子强调,“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兵法 计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孙子兵法 势篇)。孙子还讲求用兵要有变化,要避实击虚,“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同样,克劳塞维茨在“战略通论”篇提出要“出敌不意”。出敌不意无例外地是一切作战的根底,这是获取决定优势不可或缺的要点,也因其产生的心理作用而应当作为作战中的一个独立要素考虑,其对作战效果起到“倍增”作用。

    9、三、两部兵书的差异点孙子兵法与战争论作为时隔 2300 年相继问世的兵书,并且分别出自东、西方思想名家,在思想上肯定会有很多的不同点,本文浅析两部兵书的六个差异点。(一)思想源泉上的差异。孙子的思想集聚了东方哲学文化之大成,表现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特点,其军事观点从直观体验开始,经过对事物的种种情况的综合分析和高度抽象,简明扼要地概括出其本质结果,使读者在思考之时经历一个过程去顿悟个中道理。孙子通过诸如“攻守”“虚实”“奇正”“众寡”“迂直”“利害”“胜败”等对立统一的概念范畴,用“水”“常山之蛇”等形象的比喻,以及通过列出“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法”“相敌三十二法”等具体的“作战指标”,构建

    10、了一个庞大、周延的军事思想范畴体系。克劳塞维茨生于德国、长于德国,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善于哲学思辨的民族,也是一个哲学家辈出的民族。从战争论的思辨逻辑来看,德意志哲学泰斗康德、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无疑对克劳塞维茨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是其思想逻辑的起点。比如:黑格尔认为,“概念的规定性”,“它乃是普遍者的特有的内在环节,因此,普遍者在特殊性中并不是和一个别物在一起,而正是和自身在一起”。3这就是说,特殊性不在普遍性之外,它就是普遍性自身的构成环节或组成部分。与此逻辑内核相似的是,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我打算首先考虑这个论题的不同要素,接着考虑它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或剖面,最后考察其内

    11、在结构中的整体。”4另外,黑格尔提出“绝对精神”概念,而克劳塞维茨提出了逻辑内核相似的“绝对战争”概念。(二)布局谋篇上“道”与“器”67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的差异。易经有云: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5“道”是无形的、抽象的、宏观的,“器”是有形的、具体的、较微观的。孙子兵法13 篇,无不是在客观规律、运筹帷幄的谋略上浓墨重笔、精雕细刻,全文体系完整、结构连贯、篇篇启承,许多关于战争的观点是在一篇当中详加阐释,而又在其他篇章加以呼应,从而贯穿整个 13 篇当中。战争论则多是在“细枝末节”上详细描述,更注重每一篇章、每一要素的描述准确

    12、与细致。孙子兵法全书 13 篇约 6000 字6,而战争论有 8 篇 125 章 70 多万字7,两部兵书布局谋篇的“道”“器”之别分秒立判。(三)对于战争观上的差异。在战争观的认识上,孙子认为,战争的目的是胜利,消灭敌人只是一种可能性,而非最佳选择,孙子强调战争的最终极的目的是“全胜”,即所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克劳塞维茨则认为消灭敌人是战争的目的,强调对付敌人必须进行杀戮,必须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在战争中手段只有一种,那就是战斗,必须用流血的方式解决

    13、危机,即消灭敌人军队。(四)对于情报欺骗认识上的差异。孙子的兵家思想,很有名的两句是“兵者,诡道也”和“兵以诈立”,同时也提出了诡道十二法“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计篇)“形人而我无形”(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认为诡诈是势均力敌时用兵作战的立足点,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手段,不注重运用诡诈就很难赢得战争的胜利。克劳塞维茨对狡黠诡诈基本持不屑的态度,他认为那只是在兵力较弱情况下的无奈之举,甚至是十分有害的。他指出,“以足够打动敌人的彻底性去准备一项欺骗行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而且欺骗规模越大,成本就越高”,“总是存在一无所得的风险,连同被部署的部队在真

    14、正需要他们的时候会有不可得的风险”。8(五)对于情报先“知”认识上的差异。孙子高度重视“知”的作用,高度评价“知”的地位。在 孙子兵法 中,“知”字出现 79 次,为甚高频词。9 孙子由“知”出发,构建了以“知”为核心系统的情报思想。孙子着重强调“知彼知己”的作用,“庙算”“形人”“动敌”“相敌”“用间”等,都可视为是对“知彼知己”手段进行的总结和研究。克劳塞维茨对“战争中的情报”下了一个概括性定义,对于“知彼”进行简单描述,但其并未对“知己”“知地”等以及获取情报的手段、意义等进行一系列详细的论述。克劳塞维茨认为,战场充满迷雾,不可能完全了解清楚,战争除了具有暴烈性和从属性以外,概然性和偶然

    15、性也是其基本属性。概然性和偶然性的现象是不可预先测定的,一切情况都处68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于很不确实的状态,必须靠才能推测,或者靠运气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在 论持久战中批评了克劳塞维茨的“概然性”:“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定性,即更带所谓盖(概)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10(六)对于治军方式上的差异。关于带兵治军,孙子兵法中多篇都有提及:关于将帅品德,有“五德”之“仁”;关于施行法度,有“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关于日常教育,有“令素行

    16、者,与众相得也”;关于爱兵如子,有“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关于反面典型,有“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各篇章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了孙子较为全面、系统的带兵治军思想。相比之下,战争论当中对于治军方式着墨不多,但仍可从相关篇章中看到思想上的闪光。如战略“五要素”中的精神要素,以及军队的“武德”,是克劳塞维茨特别看重的力量,其与部队的军心士气、组织管理和日常训练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在精神和德行方面对于带兵治军方式进行阐述,但从系统性、全面性来看稍显不足。四、一些思考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可谓东西方兵学文化、军事思想乃至哲学思想的巨擘,其思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通过

    17、对比两部兵书的异同点,并结合个人的学习思考,似乎可以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思想闪光。(一)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思想差异产生的原因。个人认为,两者的思想差异,说到底是来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生存环境的差异是人类产生文化差异的本质原动力。处于海洋文化的人们,生产资料依靠海上捕捞与贸易,食物获取因受到海洋恶劣环境的影响而较为困难,当有食物时,人们更倾向于“及时行乐”,从而形成民众相对较少的“长期主义”,而较多的“短期主义”“实用主义”的特点。而大陆农耕文化,生产资料可以预期,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下,“五谷不绝”(荀子王制)11,食物供给较为充足,人类食物获取的可预期性与高效率性,形成中

    18、华民族“长期主义”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东方文化深谋远虑、综合施策、重大局的特点。(二)孙子兵法思想光芒还将照耀千年。孙子生活在约公元前 545 年至约公元前 470 年,与老子(约前 571约前 471)、孔子(前 551前 479)生活在同一时期,孙子兵法的思想要义和思维逻辑,上启易经,并与道德经 论语等中华经典一衣带水、一脉相承,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冯友兰先生指出,孙子兵法“在古代是一部优秀的兵书,也是一部692023 年第 4 期总第 46 期No.4General No.46出色的哲学著作”12。这句话到今天仍丝毫未显得过时,甚至在政治学、经

    19、济学、外交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发扬光大。可以想见,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其光辉还将继续照耀中华大地乃至全球。(三)能战方能止战。孙子的“全胜”战略固然符合当代社会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争取“全胜”一刻也不能离开武力准备这个基础。战争论中所反映出的战争的暴烈性和残酷性,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古往今来战争的基本规律。【注释】1吴琼:诠释,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 页。2钮先钟:孙子三论,桂林: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71 页。3 德黑格尔著,先刚译:黑格尔著作集(第 5 卷)逻辑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第 42 页。4 德卡尔 冯

    20、克劳塞维茨著,时殷弘译:战争论(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年版,第 101 页。5杨天才译注:周易,北京:中华书局,2016 年版,第 362 页。6林世平:论孙子兵法的战略理论地位,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13 年第 5 卷第 4 期。7 德卡尔 冯克劳塞维茨著,时殷弘译:战争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8 德卡尔 冯克劳塞维茨著,时殷弘译:战争论(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年版,第 290、291 页。9 熊剑平:孙子以情报为先导的兵学思想体系,情报杂志,2020 年第 39 卷第 9 期。10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

    21、出版社,1991 年版,第 490 页。11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北京:中华书局,2017 年版,第 77 页。12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 192 页。(责任编辑:周淑萍)A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i mi l a r i t i e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I d e o l o g i e s o f T h e A r t o f Wa r a n d O n Wa rYang Hongliang A b

    22、s t r a c t:The Art of War and On War are both renowned military treatises globally recognized as significant works in the realm of military literature.They represent the pinnacle of ancient and modern military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 respectively.The former is revered as the gem of“Eastern

    23、 Military Studies,”while the latter holds the reputation of being the“Western Military Bible.”However,these two treatises exhibit certain commonalities and disparities in their ideologies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s.These differences stem not only from the distinct thoughts of their respective authors but also embody the diverse cultural legacies that have evolved over millennia in the East and the West.Keywords:The Art of War;On War;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Ideology


    注意事项

    本文(《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思想异同浅析.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