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食品安全学》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pdf

    • 资源ID:833555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食品安全学》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pdf

    1、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0月 第37卷 第10期 13食品安全学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基金项目:2021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辽教办2021254 号)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于洋 王晶晶 张倩妮【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校选修课的开设不仅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而且为学生到其他院校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提高各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该项目的实施对推进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锦州医科大学与

    2、沈阳农业大学、辽宁警察学院开展了跨校修读学分课程食品安全学,文章就食品安全学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改革方案、改革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改革考核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建议,为高等院校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关键词】食品安全学;互联网+;跨校修读学分;在线学习;资源共享;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763(2023)10-0013-04doi:10.3969/j.issn.1004-6763.2023.10.004在“互联网+”背景下,为推进

    3、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带动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各高等院校开展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跨校修读学分是指高校学生根据高校之间的协议选择修读非本校开设的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且所获学分须由本校审核后给予认可的一种新型教学管理模式1。为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项目,到目前为止,我省已建成跨校修读学分课程 500 余门,并且在省级本科教学管理平台上运行,该项目的实施对推进高校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重变革,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间通过组建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将优质课程资源与有资源需求的院校有效链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1 改革背景

    4、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及其科学的防控策略,铸造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毕业后能在各级公共卫生机构、食品安全风险监管、品控、科研、分析检测、生产、教育和新媒体等领域工作。尽管食品安全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一定的长处,但也存在着以下的痛点。课程教学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出发,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对食品行业社会需求的掌控。学生的痛点是: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中,由于学生所具有的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因此,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与风险沟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经验应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痛点是:管理沟通具有明显的隐性知识特征,各知识模块具有较强的情境权变性;

    5、案例未能与时俱进,缺乏数字化背景和本土化情境元素;考核方式单调,评价体系单一;个体差异与大班授课的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自我学习能力提升的矛盾;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度的矛盾;师生交流少与学习过程中需要点拨的矛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现象。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实训、讨论、社会实践、实验实习等仍处于辅助地位,由于重视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时数较多(理论 40 学时,实验 16 学时),理论与实践比值较大,使得教学偏离实践,对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思维培养不利2。总之,将共建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与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嫁接,是高等院校之间同类课程进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3。笔者以教授的 食品安

    6、全学 课程为例,从新的视角进行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 实施方案笔者根据锦州医科大学食品安全学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结合沈阳农业大学、辽宁警察学院的教学计划,选择 2015、2019 级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医学、刑侦学三个专业食品安全学课程进行跨校修读学分。三所高校食品安全学教学采用传统授课和跨校修读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学生自愿选择,针对三所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三所高校制定了相应的授课计划4,如(图 1)。2.1 课程准备阶段首先组建三个团队,建课方团队、使用方团队和网络平台方团队。经过使用方(沈阳农业大学、辽宁警察学院)和建课方(锦州医科大学)共同商定,选用超星平台作为网络平台,

    7、三方就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的开展达成如下共识5。14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October 2023,Vol.37,No.102.1.1 优化教学团队,更新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组建教学团队,制定教学计划;精简、融合相关课程内容,与食品企业联合开发基于食品企业工作过程、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内容,共享建设成果;加强信息化培训,及时补充前沿学科知识,以弥补教材的局限性。2.1.2 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经过三方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在学习通、智慧树平台上创建了线上课程资源,其中智慧树资源作为课程知识巩固和拓展资源库。同时,加大讨论式教学案例的编

    8、写力度和广度。2.1.3 合理设计课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师生共建课程”的教学新思路,设置一定学时,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教学准备和课堂讲解,形成报告性论文;依托师生创建“锦 e 食安”公众号作为课程社会实践平台,服务社会。2.1.4 融入实践教学,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本门课程实践环节的内容包括食品中重金属污染、包装材料中甲醛及抗生素测定等。同时,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项目和食品研发大赛,通过“锦 e 食安”社会实践平台,积极参与地方助农服务和食品安全科普等活动。2.1.5 课程思政教师是本课程“课程思政”的主体,学校通过案例研究与教学团队建设、大量企业一手资料、企业系列案例开发、协同教学方式

    9、、教学规范性文档管理等途径,积极调动教师在本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作用,引导和激励本课程教师切实承担起工作的主体责任6。2.1.6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在食品安全学课程中实施多元化教学环节设计和组织方式,采用案例式、翻转课堂、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以讨论式案例为“纽带”将课程知识点串联起来,利用雨课堂和智慧树等平台跟踪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培养学生思辨力7;深入挖掘教学资源,积极融入课程思政,使用“线下课堂+雨课堂+智慧树+新媒体”为一体的食品安全学智慧课堂教学。学生返校当天,组织本学期有食品安全学课程的学生进行跨校修读学分自愿报名、编班,根据三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经商定共同制订执行计

    10、划8。如(表 1)。2.2 课程实施阶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线上包括教师授课幻灯片(power point,PPT)、优质慕课、播放视频、随堂测验、案例讨论、课堂实时答题、弹幕、投稿、案例导入、微课、互动答题、分组讨论、思维导图总结、课程思政等内容;线下包括教师授课 PPT 讲授、插入视频、翻转课堂、分组讨论、学生发言、思维导图总结、分组讨论、课程思政等内容;此阶段网络平台运行顺畅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课程已具备全部授课视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校内外实践环境完备,在学习通建立了 1 个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在智慧树建立了1 个辅助网络教学资源,资源数 140 个;12 个校级讨论式案例

    11、,1 个师生共建课程社会实践平台“锦 e 食安”微信公众号。平台方解决网络线上的技术问题,从而保证跨校修读学分的顺利进行。表 1 跨校修读学分计划表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及作业教学方式及手段师生互动设计创新情况主讲人食品安全现状、发展趋势及内涵在线视频及作业课堂面授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知识点巩固或小组讨论;在线讨论及 QQ 群讨论案例式、翻转课堂、讨论式使用方教师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性因素在线视频及作业课堂面授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知识点巩固或小组讨论;在线讨论及 QQ 群讨论案例式、翻转课堂、讨论式使用方教师影响食品安全的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在线视频及作业课堂面授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知识点巩固或小组讨论;在线讨论及

    12、 QQ 群讨论案例式、翻转课堂、讨论式使用方教师/建课方教师新技术与食品安全性在线视频及作业课堂面授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知识点巩固或小组讨论;在线讨论及 QQ 群讨论案例式、翻转课堂、讨论式使用方教师/建课方教师食品安全科学治理与监管在线视频及作业课堂面授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知识点巩固或小组讨论;在线讨论及 QQ 群讨论案例式、翻转课堂、讨论式使用方教师图 1 跨校修读学分实施过程示意图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0月 第37卷 第10期 152.3 成绩考核阶段食品安全学课程的考核办法经三方商定,课程考核方式由形成性考核、案例式/翻转课堂/讨论式和终结性考核三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 40%,其中 20%

    13、视频、10%作业、5%讨论、5%测验;案例式/翻转课堂/讨论式 20%,其中 15%汇报、5%PPT 制作;终结性考核 40%,其中 30%期末考试卷面、10%实验。3 建设成果3.1 课程评价本课程经校内专家、选课单位、用人单位和学生反馈,认为本课程教学达成了课程目标,评价为优秀。3.2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5 年来,学生平均成绩由 2016 年 63 分,及格率 79.4%提高到 2021 年的 81.1 分,连续 3 年及格率为 100%。本课程在教学中使用传统授课与跨校修读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期末终结性考试采用统一命题、教考分离、统一标准进行交叉阅卷,并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期末对跨校修读

    14、组学生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回收,了解学生对跨校修读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发现,跨校修读组与传统授课组相比,跨校修读组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授课组的成绩(P 0.05),跨校修读组不及格人数少于传统授课组,而且 70 90 分居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绝大部分学生对跨校修读教学模式满意,满意率为 97.6%9-10。同时,将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表现、课堂测试、实验考核、阶段测试、参加创新创业类项目和食品研发大赛、参加“锦 e 食安”社会实践平台建设、参与地方助农服务和食品安全科普等活动纳入形成性考核范畴。3.3 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实施效果教师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锦 e 食安”

    15、社会实践平台、虚拟仿真平台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习通、智慧树建立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讨论式案例库、社会实践平台“锦 e 食安”微信公众号,形成多样和特色化的“教育教学资源供给与服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食品加工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个性化发展潜力发挥,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受益明显。5 年来,本校学生获辽宁省互联网+、挑战杯、创新食品大赛、海洋食品大赛、可乐杯食品大赛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17 项、三等奖 31 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和获奖数 10 项,学生发表论文 30 余篇,学生实践力、创新力大幅度提高。3.4 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课

    16、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出版教材多部,参与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多项,师生团队积极参与助农服务和食品安全科普,辐射效应在万人以上。3.5 课程建设荣誉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食品安全学的前身)开设于 2007 年,2013 年经重新提炼课程内涵,更名为食品安全学,2014 年获批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5 年在“酷学辽宁”金课平台上运行,2015、2019 年先后被沈阳农业大学、大连警察学院学生选为跨校修读课程,2020 年课程发布于学习强国平台,获批辽宁省线下一流课程。5 年来,笔者先后在学习通、智慧树平台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利用雨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的数字化教学。

    17、4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4.1 网络教学平台顺畅运行是保证三方良好合作的基础线上课堂因网络、设备、软件使用等客观因素,使得授课效果受到影响,线上课堂依赖网络状态,教师或某学生的网络出现问题,均会影响教学效果11。4.2 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大对学科人才引进支持的力度,把领军型人才、创新型团队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放在教学科研的突出位置,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专项的培养12。4.3 精准重构,完善课程资源由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在授课方式、师生互动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为更好地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三方应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毕业生的就业实际及用人

    18、单位反馈意见,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国内外食品安全概况、影响因素及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重构教学内容,重制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教学,精准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应用知识。同时三方应不断完善课程资源,打造教学视频、学习目标、习题库、案例库等模块。三方还应按照章节知识点分工制作不同模块,使用统一的规范化教学PPT,不断完善知识点、测试题、随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等,教师个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修改,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13。4.4 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雨课堂智慧树教学工具、“锦 e 食安”课程社会实践平台、现场演示教学、基于实例探索

    19、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积极使用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4.5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利用校内省级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肉品质量安全工程中心以及乳品、肉品、农产品加工三条生产线等条件,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与食品企业的无缝对接。通16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October 2023,Vol.37,No.10过与优秀食品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食品企业创新型人才。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锦 e 食安”社会实践平台、虚拟仿真平台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14。4.6

    20、 食品安全学考核方式的改革食品安全学打破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动态的发展评价机制,将学生开展的和本课程相关的科学研究、调查报告、学科竞赛、翻转课堂、讨论教学、课堂测试、锦 e 食安、实验考核、阶段测试所取得的成绩纳入本课程学习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同时教师还要不断观察学生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再结合卷面成绩予以综合评判15,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热情。4.7 强化教研、育人先行,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三方任课教师在课程研讨过程中,要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教学中始终认真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树标杆、做典范,始终不忘育人初心,通过荧屏为学生

    21、传递正能量,鼓励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在网络课件中,鼓励学生“耐心学习、克服困难、终生学习、胜在坚持”,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和认同感。4.8 过程管理、实时监控,保证学习效果4.8.1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 1 周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件和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开课前 1 d,教师通过后台数据检查学生们自学情况。在课前教师时刻关注学生们签到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4.8.2 实时监控学生状态通过弹幕、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师生在时空分离的状态下完成教学。上课过程中,教师不定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出勤情况,组织课堂练习并随机点名,及时表扬和鼓励参与互动的学生。对于问题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教师

    22、鼓励并指导其更好地进行复习,保证每一名学生都不掉队。4.8.3 积极开展课后答疑教师上课后布置作业,并提醒学生及时提交;在网络平台讨论区鼓励学生们互相探讨,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锦州医科大学通过和沈阳农业大学、辽宁警察学院合作开展食品安全学跨校修读学分的实践,表明跨校修读学分是实现三校优势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重要举措,是强化高校之间合作、加强师生间沟通和联系的有效途径,合作三方将继续推进高校之间的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助力三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考文献1 王玮卓.新资源背

    23、景下“货币银行学”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实践 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2,24(6):574-576.2 杨武英,杜娟,黄波.问题教学法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J.教育教学论坛,2022(38):148-151.3 苌转,吴净.汽车构造课程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3):130-132.4 姚冬玉.网络课程建设与跨校修读学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以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传播学概论”课程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2,24(5):69-71,102.5 周鲜华,何佳妮,叶茗玉.双循环背景下的高校跨校修学分课程共享模式与效果研究以财务会计学

    24、课程为例 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1):93-98.6 张莉,刘健,孙波,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生理学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2):221-224.7 王玲,郑伟.互联网+背景下跨校修读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3,25(4):60-63.8 汪旭晖,李晶.“互联网+”视域下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2):54-62.9 姚树桐,李卫红,刘艳,等.病理生理学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2):18

    25、8-194.10 孙阳,闫文俊,韩跃虎,等.基于模拟人系统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物理诊断学实训课中的探索 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5):829-831,878.11 潘朝路,王飞跃,路孝琴,等.基于学生视角的全科医学课程线上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2):208-212.12 杨春光,张学梅,王丹,等.基于跨校修读学分的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J.科教文汇,2023(9):100-104.13 陈剑阳,魏海斌,黄小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医学生人文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6):840-846.14 朱公志,任福安,夏冬生,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研究与实践 J.教育现代化,2020,7(19):127-128,131.15 祁之秋,李修伟,王凯,等.植物化学保护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 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2):129-131.收稿日期:2023-03-20


    注意事项

    本文(《食品安全学》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