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3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 资源ID:811045       资源大小:35.3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鱼**】。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鱼**】,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2023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1、2023 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联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字路厉彦林我老家莒南的县城驻地,就叫“十字路”。当地人都知道:“到了十字路, 那就到县城啦。”当年我在农村求学时,把到县城读书作为了人生第一个梦想 和目标。据记载:十字路之称始于宋代,因由此东至安东卫、西至临沂、北至 莒县城、南至江苏青口,均为 110 华里,纵横两条大路在此相交,呈“十”字 形而得名。“十字路”喻意四通八达。三十年后,我又站在十字路口,天气乍暖还寒,马路两旁的几棵泡桐树老 气横秋,透出几份沧桑和悲凉:在这个人生的原点,我庆幸当年理智的选择, 无论职业、婚姻,还是对亲情的守护、对朋友的珍重。林林总总的往事从

    2、眼前 掠过,山峦、法桐、麦田、豌豆、火车站、狗尾巴草、孤灯,焦灼、疲惫、清 泪、微笑它们是融在血液里的一种记忆与情结,它们一直在固执地追随着 我,并且在方格稿笺里排列、组合成不同的文字,目光、月光、灯光陪我度过 了一个又一个深夜。我的成长就是把周身的泥土味变成了诗歌、散文,幻化为 一缕书香气。脚踏实地地努力,希望总会在下一个十字路口与你邂逅每个人都会遇到岔路,有时往往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犹豫徘徊,深感迷茫正如美国作家凯鲁亚克说的:我们找不到灵魂的家园,于是我们集体在路上。当所有的精力耗尽,开始感到疲惫时,出发之前的那种内心的苦闷便重新占据了生活中心。他说:“在路上,永远在路上。”站在十字路口,

    3、无论你 是什么国籍,无论是男是女,无论什么职业,你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在做着 人生的选择题。向左还是向右,向前还是向后,遵循内心还是遵从现实,必须 作出最佳选择,当然哪一种选择都是生命的必须,都值得尊敬,哪一种选择都 会成为自己生命链条上的集结点、闪光点每个人遇到十字路口都会迟疑、犹豫甚至纠结,因为每一种选择都会有正 确与错误、光明与黑暗、安全与危险、顺利与艰难、健康与死亡之分或者趋向。 一方面渴望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方面又恐怕选错走偏人生方向, 也确实有人因为优柔寡断断送了个人的前程、价值尺度偏移进入岔道,也有人因为自己的仓促决定而遗憾终生。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十字路口,有不同的选择

    4、、 不同的轨迹,终有不同的命运人的一生,个人定位很重要,定力更重要。选准了方向,就需要耐得住寂 寞,百折不回。许多人以优雅的姿态和成功的业绩,在现代社会孤军奋战,东 拼西杀,心灵却越来越孤寂、苦涩与失落,期望远处闪耀一丝亮光,温暖内心,倾吐苦闷。蓦然回首,醒酒后一看,这地方竟然是生他养他的故乡那个简易贫寒的小山村。我的故乡莒南,早在抗战时期,就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到解放战争时期 则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先后对莒南县勤 俭办社、创办记工学习班和整山治水的经验三次批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后,莒南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也曾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最终还是坚守了农业的 传统优势

    5、。近些年开始转型,探索符合时代、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格局在变动,中国如何跳出包围圈, 宽松发展,也站到重要的十字路口。中国在战略元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和成立亚投行,与新兴市场国家接轨,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展 示出大国视野和担当。恩格斯指出:“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 种总的合力。”社会上一些人向左,一些人向右,社会最终的演变方向必定是 所有人的合力,一切都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处在了 十字路口,别人怎么样自己就怎么样随波逐流,连自己的选择的权力都不知不 觉放弃了。任何个人、团队和民族所选择的发

    6、展道路和前进方向,都必须在苦 难之后,经过沉淀反思,由自省走向自觉,由自强走向自信。人生就是“十字路”,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图。但是无论前后左右每条 路都是一条单行线,或直或曲,有上坡、有下坡,有柏油的、有沙土的,没有 回头路。行人众多,尤其遇到困惑与迷茫、陷入犹豫和徘徊时,也不允许等待, 来不及犹豫,不能落伍和掉队。无论哪个路口,只要义无反顾地选择以后,就 必须怀揣希望,咬紧牙关大步前行,去逐步接近或者抵达人生的光明顶点。走过了就没有机会回头,回过头也不是当年的路!(选自新华文摘 2016 年第 21 期,有删改)1作者围绕“十字路”,展开了哪些联想?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7、小题。缝 隙朱以撒这条蜿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 挂起招牌做生意,从洞开的大门和里边的摆设,可以知晓他们都在经营一些什 么,咖啡、甜点、沉香、山区土特产,便觉得没有必要走进去。那些等待翻新 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 以紧闭。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 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已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当 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时间过去,没有谁走过 时会想到里面有这么多宝贝风沙吹老了时日,也吹走了这

    8、个密室外观曾经 有过的人工痕迹。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探到内部,也就 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散 佚到世界各地,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 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它们都 是真迹,比挂在王羲之名下的那些作品可靠多了。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 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碑刻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 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时日把曾经知晓它们的人送走,史册也语焉不详, 让后来人止步。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再成为 秘密。与秘密相逢,就获

    9、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但前提是,先找到隐藏 在寻常中的那一道裂缝吧。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桃林连属无端,坚硬的桃 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 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是时光把泪水凝固了。而当口舌触及一碗温度适宜的 桃胶时,它柔中含韧舒展开来的弹性,足以称之美味,总是会欣赏一番,再细 细品尝。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 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在我的记忆中,严冬是人的表皮最易开 裂的时段,那时在工地、田野劳作的人,对此毫无办

    10、法,静等裂开,那时的教 科书赞美这样的手和脚是开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胶不断地从桃树伤口的缝隙 中涌出,接触空气,成为胶状,为桃树的所有者不断收取,加工成坚硬之物。 相比于桃胶,桃花要风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将朵朵桃花寄送给远方的友人,被 津津乐道,以为是名士风度的延续。在我看来,桃花是虚的,便于托寄情性, 也便于浮想联翩,想到唐伯虎和桃花庵,李香君和桃花扇,真是妙不自寻。而 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胶,那真是难言风雅风雅之举似乎都是轻盈的、 灵性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让人无从一握手中。这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树的多 重功用,用于实的,用于虚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每个学期上课,我都会想几个题目,让研究

    11、生去写,然后抽空每篇看过 这当然是一种私趣。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说单薄得很,他不知你,你不知 他,通过文章,窥探其中的主旨和表达,究竟有哪一些差异,也是很有意思的。 我总是强调,我写故我在,如果不用文字表达出来,还真不知道一个人如何想, 想如何,正是写作罄露了他们的才华和情性,或者点缀了一些奇诡和荒唐,这 些都是我所乐意把玩的。正是从一些语言的缝隙里,我察觉到文思无定居然如 此 没有哪两个人的笔端是相似的,客气浮辞的、深婉不迫的、循途守辙的、 纵横自喜的,应有尽有,读毕不禁无端生慨。善于操作的人,总是以大量地调 遣史料为快慰。科技手段使人便捷地将史料填纳于文章之内,使我见到古贤人 这般说、那般说

    12、,独不见这位学生如何说他被史料的烟云遮蔽,使我找不 到他了。这常是我阅读的一个疑问 为何不以自己的话语言说?邻家的金银 器皿的确气派得很,瓦缶瓷杯虽不起眼,还有裂痕,却是自家物色,理应珍惜。 这个道理却不是都能明白的。每到午后,怀安桥下就陆续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经营来路不一的 水果。刀剑披挂的榴裢尽管一副凛然不可侵的相貌,还是被不少人围着。我猜, 是它微微裂开的缝隙,那飘出来的独特的果香把人招引过来。不买也罢,这浓 郁的气味真的让人迷醉。有时,在自我表现上,人还不如一枚榴裢。有一则旧事是如此展开的 弘一到丰子恺家,丰子恺请弘一坐在一张 藤椅上,藤椅柔韧,老师坐上去会更舒适。弘一没有马上坐下

    13、,而是先摇晃了 几下藤椅,方才缓缓落座。后来又去了一次,仍然是这个摇晃的动作。弘一回 答了丰子恺的疑问这张藤椅旧了,藤条间有许多缝隙,会有一些虫蚁,如果贸 然坐下就把它们挤压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别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 在一些细微处,譬如细细的缝隙,也填充了一个人丰富的悲悯。有些人刻意为 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为之,成为一种自觉。一个人要走多远,才可以关 注到藤椅中的缝隙?时日匆匆,我们对于屑屑者已经缺乏察觉的细心了,而对于大,我们的 兴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人赠送我的宣纸形制大起来了,我 把笔濡墨挥洒的作品也大起来了。其实,书法家的内心都很清楚 大未必佳, 但巨大是可以

    14、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笺写一幅小楷,那真会像汪洋 中的溺水之人,顷刻被淹没,无处找寻。想想晋宋时期的那些简札,小得不得 了却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边的,别无他倚。这样,就是片纸只字,也甚 佳好。说起来,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其死生在朝暮之间的虫蚁,所谓的大 小,都是天地夹缝里的存活物,没有什么差别,当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轻 慢。(选自 2022.9.16 光明日报,有删改)注: 榴裢:也作榴莲。2文中的“缝隙”一词,引发了作者广泛的联想和思考,有着丰富的内涵,请 结合文本加以概括和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

    15、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 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 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 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 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 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 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 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

    16、歇的啁 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 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 女性。 1824 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 这里完成了 叶甫盖尼 奥涅金 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 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 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她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抑本性;我却以为 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 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 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

    17、魅力。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 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 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 金在流放中的生活。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 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 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 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 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

    18、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 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 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 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 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 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 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 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

    19、,赠给普希金“宫廷近侍”的职务,他说: “我宁愿做奴隶,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 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 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 纪念堂里那幅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 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 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 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 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

    20、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 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 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 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 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 止不住的思绪(有删改)3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 法。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辛弃疾的黄沙古道倘若提及黄沙岭,想必鲜有人知。但辛弃疾的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 则近乎家喻户晓。这条从南宋走来的古道,因了辛弃疾的这首词而得名,成为 江南一个美

    21、丽的注脚。黄沙古道是古时从上饶通往铅山石塘的必经之路。宋孝 宗淳熙八年,辛弃疾被谏官弹劾,惹得龙颜大怒,罢官,携家在上饶定居。辛弃疾被迫离开战场,由一个抗金英雄改行当专业词人。这期间,辛弃 疾常往返于上饶和铅山,写下有关上饶的词,多达两百首。可见,上饶是个多么有气场的地方。一个文人的气养足了,胸襟开阔豁达,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 作灵感。沿着上饶黄沙村出来,徒步数里,人烟逐渐稀少。山涧如一把天工神斧, 凭空将黄沙岭斫为两半。山岬摆着形状不一的造型踅进山的皱褶里,给山平添 了几分森严。流水潺湲,泠泠作响,让人想起古琴的声音,但绝不是古筝。古 筝俗了些,是高朋满座用以表演助兴的热闹。古琴则不然,是独坐

    22、幽篁轻拨琴 弦,弹奏一曲寻觅知音的绝响。读辛弃疾与陈亮,或与朱熹,或与陆游等人的唱和诗词,总觉得辛弃疾 是值得朋友推心置腹的。可以与他一起对雪煮酒,一起泛舟九曲,一起穿行松 林,谈谈“富贵千钧如发”,谈谈“玉女峰前一棹歌”,谈谈铁马金戈梦。这样真 诚的辛弃疾,真是可爱至极。路愈加崎岖,进入山石古道,山涧全被寒芒和灌木丛覆盖。野草贴着地 面向路中央蔓延,仿佛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横冲直撞,霸道地挡住我们的去路。 我们小心避开,脚踝依然被剐出许多道血痕。山里露水重,轻轻蹭一下,裤脚 便被露珠沾湿,走起路来格外笨重。艰辛和疼痛,在很多时候,一直像人生设 置中的隐喻,喻示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踏向远方的路上

    23、,总是充满曲折坎坷。山上树木极多,一棵挨着一棵,整个树透着静气 ,迥异于城里的树木。 每一棵树都沉得住气,不懂得谄媚天地,也不懂得取悦他人,淡定地发芽、长 叶、开花、结果。久居城市,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历经沧桑的草木,都有一股倔强劲,即使被忽视,被践踏,也会拼全力绽放人生。它们是一个个智者,指点我们的迷津。起用、晋升、贬职、隐居,起起落落,贯穿辛弃疾的一生。辛弃疾和苏 东坡一样,共同演绎宋朝的悲怆。两人虽身处逆境,却总有一股浩然正气,促 使他们不断地探索人生的真谛,从而让自己“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 的政治勾当之上”。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写道: “从东坡的笔端,我们能听到

    24、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悦,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 ”辛 弃疾何尝不是如此。两人都是豪放派的词人,在词中有交集,却又有着本质的 不同。苏东坡在参佛悟道之中,秉性更趋于温润敦厚。他尽情享受人生,过着随遇而安的快乐生活。辛弃疾毕竟是以武起事,是真正的勇士,敢于为屈辱的南宋发出慷慨的 怆痛呼喊,有一股平常人不可企及的燕赵侠士之气。辛弃疾的心里住着千军万 马,随时脱缰,策马奔腾,气吞山河。他的灵魂在忧国忧民中苦苦地挣扎,有 壮志难酬的长叹之意。古道蜿蜒,犹如龙脊。越往上走,草越茂密,没人膝盖,无处下脚。行 至半山腰,见有一座凉亭,专供行人歇脚。石块垒就,墙体的石灰剥落,漫漶 着黄色的水渍

    25、,东一块,西一块,让行人窥探到时间的方向。数百年来,古道 朝迎暮送了多少纷沓而至的身影?漫漫长路,一座凉亭,抚慰了多少旅途中孤 独落寞的心?南宋的某个夏天。当夜幕降临,各种属于白昼的声音都在黑暗中消失。 踢踏踢踏,远处传来马蹄声,敲破夜色的沉寂。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很低很 低,几近挨着黄沙岭。虫鸣次第响起,月光洒下缕缕清辉。良驹甩了甩长长的 鬃毛,嘶鸣数声。辛弃疾站在山岗上,轻抚马背,高大的身影被月色浸染成一座圣洁的雕像。辛弃疾沿着司南的指向,由北至南,从故乡到异乡,不论是在朝堂,还 是在乡野,自始至终都在经营一个精神国度,让后人在接受宋词文化浸润的同 时,也沿着孤独者的光芒前行。我想铅山人是

    26、懂得这个怀有赤子之心的爱国词人的,他们在为辛弃疾建立雕像时,让他永远面朝北方。山道幽静,落满阴凉,陡坡下去,七星桥横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之上。一 棵古老的枫杨默默守在桥边,像是在等待故人。桥的四周,长长的藤蔓缠着一 个个充满古意的诗句。回想一路的景致,意兴盎然,不由得脱口吟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取材于王俊同名散文,有删节)4文中在写辛弃疾的时候还联想到苏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章内 容,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 人生的十字路,要理智地选择;在某个地方发展的十字路口,积极探索自身发展之路;一个国

    27、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十字路,要有大国视野和担当;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字路,要聚集所有人的合力共同发展。2 敦煌的缝隙让封存的过往再现,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与众不同的认知、识 见。 由桃胶联想到劳动者开裂的手脚,赞美劳动成就美好生活;一物兼具多 重功用。 透过语言的缝隙,让作者察觉文思无定,写文章要注重表现自我。由弘一善待藤椅缝隙中的虫蚁,体现了丰富的悲悯情怀和生命关怀。 书法 作品上记载的“情思”这一缝隙,展露了古人的“真性情”。3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 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 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 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 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4 辛弃疾和苏轼有相似之处。两人都仕途坎坷,却胸怀坦荡、有浩然正气。但两人在创作上又有所不同。苏词呈现了乐观豁达、洒脱自适的人生态度, 辛词则更多了一些沉郁悲壮的家国情怀。 通过类比/比较,更加突出了辛弃疾 深切的忧国忧民之心,表达作者对他的钦佩之情。


    注意事项

    本文(2023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鱼**】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