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张仲景六经辨治“下利”思路探讨及临证实践.pdf

    • 资源ID:787416       资源大小:1.59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张仲景六经辨治“下利”思路探讨及临证实践.pdf

    1、思 路 方 法35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9 期4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26.5 朱震亨.格致余论M.刘更生,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7.6 林勇凯,张天成,李赛美.从既济、未济两卦角度探析心肾之间的交感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3):297.7 陶节庵.伤寒六书M.黄瑾明,傅锡钦,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99.8 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9 林之瀚.四诊抉微M.吴仁骥,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9.10 吴谦.医宗金鉴M.鲁兆麟,主校.石学文,高

    2、春媛,王新佩,等,点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91.11 佚名.素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2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69.13 程杏轩.医述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76.第一作者:许韵(1997),女,博士研究生在读,中医内科学专业。通讯作者:冯玲,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收稿日期:2023-03-21编辑:蔡 强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辨证论治详实、理法方药完备的专著,首创了以六经辨证为提纲,方证辨证为核心的六经方证辨证体系,成为后世临证治则、治法之圭臬。经方治病是以临床症状为依据,

    3、进行六经方证辨证,求得患病病情与方药适应证高度契合即方证对应,从而治愈疾病的一种方法1。清代俞根初2言:“以六经钤百病”,“病变无常,不出六经之外”,凸显了伤寒论六经辨证在临床的应用价值。“下利”为脾胃系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仲景所言“下利”,包括“自下利”“协热利”“便脓血”等,涵盖了“泄泻”和“痢疾”两种疾病,似现代医学描述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稀水样便,或夹黏液、脓血或不消化食物,可见于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肠道疾病。笔者系统整理了伤寒论中关于“下利”的条文及证治方剂,归纳出“下利”证治要义,并按其思路用于临床诊疗,确有效验,现介绍如下。1 太阳病下利1

    4、.1葛根汤证 伤寒论第32条333:“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寒邪郁闭肌表,腠理闭塞,津液不能外出为汗,反内迫下趋大肠,清阳下泄而发为“利”,治以葛根汤解肌发汗、升清止利,此即后世所称之“逆流挽舟”法。本方由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成。桂枝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加葛根解肌散邪、升阳止利,神农本草经读435言葛张仲景六经辨治“下利”思路探讨及临证实践臧海洋 杨 芳 沈 文 葛桂萍 杨晓慧(南通市中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doi:10.19844/ki.1672-397X.2023.09.009摘 要 伤寒论 中“下利”,似现代医学描述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稀水样便,或夹黏

    5、液、脓血或不消化食物,是脾胃系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见于急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肠病等多种肠道疾病。仲景伤寒论 中论及“下利”之条文达60余条,见于六经各篇,证治方药各异,为脾胃病的辨治提供了思路。太阳病“下利”可见于葛根汤证、葛根芩连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阳明病“下利”可见于大黄牡丹汤证、承气汤类方证;少阳病“下利”可见于四逆散证、黄芩汤证、大柴胡汤证;太阴病“下利”可见于理中汤证、泻心汤类方证;少阴病“下利”可见于真武汤证、桃花汤证;厥阴病“下利”可见于白头翁汤证、乌梅丸证。验之临床亦有明显效验,附验案1则。关键词 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方证;下利;泄泻;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基金项

    6、目 南通市市级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JCZ20197)思 路 方 法36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9 期根“主身大热起阴气,解诸毒”,助麻黄、桂枝解肌发汗,开腠理引邪外出。葛根汤证患者多见体质壮实,腠理致密,症见恶寒下利、无汗或少汗,舌质淡红,脉浮紧。1.2葛根芩连汤证 伤寒论第34条350:“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实热毒邪由肌表内陷阳明,肠腑传导失职致热利,治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止利。方中葛根入阳明升清止利、解毒缓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利,黄连主“肠澼,腹痛,下痢”48,黄芩“主诸热肠澼泄痢”436,清代徐大椿云

    7、:“芩、连为治痢之主药”5,张锡纯伤寒论讲义6中载:“陆九芝曰芩、连之苦,不独可降可泻,且合苦以坚之之义:坚毛窍可以止汗,坚肠胃可以止利。”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坚阴解毒、升清止利之功。葛根芩连汤证患者多见体质强壮、多汗,症见下利或夹血、肛门灼痛,舌质红,脉滑数。皇汉医学7139记载方舆輗对葛根芩连汤的注解:“下利初发,用桂枝汤、葛根汤之类以解表证,但脉益促、热尚盛者,可用此汤。”1.3 桂枝加大黄汤证 伤寒论第279条3156:“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邪气袭表,腠理不密,半内陷于阳明与食毒互结,肠腑气血受阻发为腹痛下利,治以桂枝加大黄汤解

    8、肌实表、通腑逐毒止利。本方由桂枝汤加大黄组成,方中桂枝汤解肌祛邪、缓急止痛,大黄下瘀血、除血闭、荡涤肠胃、逐食热毒邪从下而走。本方适用于腹痛下利伴“皮肤松粗而弛缓”、多汗体质者736,症见“痢疾初起,有表证腹痛而里急后重不甚”741。2 阳明病下利2.1大黄牡丹汤证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第4条8:“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因湿热蕴滞肠腑,气血邪搏结,肠道壅滞,脂膜血络受伤,腐败下利脓血,治宜大黄牡丹汤。方中大黄、芒硝荡涤实热、宣通壅滞;牡丹皮、桃仁凉血逐瘀;冬瓜子排脓散痈。诸药合用,共奏荡

    9、热解毒、消痈排脓、逐瘀攻下之功。大黄牡丹汤证患者多体格壮实,症见下利黏液脓血频,如鱼脑状7353,腹胀痛拒按。2.2承气汤类方证承气汤类方包括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见于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素体阳热亢盛,实热毒邪内结阳明,气血壅滞,腑气不通致腹痛下利、里急后重者,可用承气汤类方通腑泻下祛其毒,此法属中医“通因通用”之法。承气汤类方中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枳实理气消痞、散结止痢;芒硝润燥软坚、清热泻下,能“除寒热邪气,逐五脏六腑积聚,固结留瘕”425;厚朴下气除满、消积导滞。诸药合用,共奏通腑泻热、消积导滞、排脓止利之功。承气汤类方证患者症见腹痛下利里急,舌红、苔黄燥,脉实。

    10、如类聚方广义9109认为本方“治痢疾,大热,腹满,痛如锥刺,口舌干燥或破裂,大便日数十百行,或便脓血者”。3 少阳病下利3.1 四逆散证 伤寒论第318条3182:“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少阳气机郁结,疏泄失施,肠腑传导失职致利,治以四逆散加薤白和解少阳、达郁止利。方中枳实、芍药为枳实芍药散,理气活血、散结止痛;柴胡疏肝解郁、畅达神机,能除“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47;加薤白消肿排脓。诸药合用,共奏舒畅气机、通阳散结、排脓止利之效。四逆散证患者症见腹痛、下利、里急后重、胸胁苦满9221。3.2黄芩汤证 伤寒论第172条351:“太阳与少阳合病,

    11、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少阳邪热内犯阳明胃土,木不疏土,土壅木郁,肠腑传导失职致利,治以黄芩汤清泻少阳、和营止利。方中黄芩苦寒清解少阳、阳明之郁热;白芍酸寒泻热敛阴和营,并于土中伐木缓急止痛;甘草、大枣益气滋阴。后世称本方为“万世治痢之祖方”351。黄芩汤证患者症见下利臭秽、腹痛显、口干苦,舌质红,脉弦。3.3 大柴胡汤证 伤寒论第165条3146:“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邪热久居少阳不解,内传阳明,与食毒互结,蕴滞肠腑而发病,类证治裁痢疾言10:“症由胃腑湿蒸热壅清热导滞,则痢自愈”,治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腑止利。方中柴胡、

    12、黄芩疏泄清解少阳之郁热,半夏降逆逐饮除痞,合枳实、芍药、大黄荡涤阳明热毒、逐瘀攻下、推陈出腑。大柴胡汤证患者多见体格壮实,性情暴躁,腹部肌肉结实膨隆,症见腹痛下利或夹脓血,舌红、苔黄腻,脉弦。4 太阴病下利4.1 理中汤证 伤寒论第159条385:“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思 路 方 法37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9 期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损及太阴脾土,气机升降失常,水谷不运,合污而下成利,症见“腹满而吐,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治以理中汤温中散寒、燥湿止利。方中干姜守而不走,温中化饮、散寒止利,能“温中止血”,治疗“肠澼

    13、下痢”432,配人参、白术、甘草益气补中、健脾止泻、温中止血。若恶寒倦怠显著,可选用含附子之四逆汤、茯苓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等四逆辈,诸方均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振兴沉衰之功。理中汤证患者多见体质素虚,或久病体虚,畏寒喜暖,症见下利频繁或夹血,舌质淡、苔薄,脉细或弱。4.2泻心汤类方证 泻心汤类方包括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治疗中焦寒热错杂下利。方中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止利;半夏、干姜苦温逐饮、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生姜、甘草益气补虚。诸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燥湿健脾、清热止利之效。泻心汤类方证患者症见下利,或黏液脓血便,伴肠鸣腹痛、口苦,喜暖,脘痞,舌质红

    14、、苔黄腻,脉滑。皇汉医学7279记录:“芳翁医谈曰:休息痢,世皆以为难治,盖亦秽物不尽也。兼服泻心汤之类。”5 少阴病下利 5.1真武汤证 伤寒论第316条3168:“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久病脾阳消乏,肾阳衰败,水液代谢失常,水饮内停下迫肠腑而利,治以真武汤温肾利水、和营止利。方中附子壮肾阳散寒,生姜佐附子宣散水气;白术燥湿健脾制水,茯苓淡渗佐白术利水;芍药敛阴和营、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散寒、利水止利之功。真武汤证患者症见雷鸣下利、便血、腰疼腹痛、恶寒,下利,日数行,夜间尤甚

    15、9142,舌质淡暗体胖大,脉沉。5.2桃花汤证 伤寒论第306条3172:“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久利不愈,脾气受损,肾失固摄,关门不利,泄利无度,治以桃花汤温脾散寒、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方中赤石脂温中益气、涩肠止利、收敛止血,能治“泄痢,肠澼脓血”426,配温中止血之干姜、益气缓中之粳米,共奏温摄固脱之效。桃花汤证患者症见腹泻频繁,日达6次以上,夹脓血,倦怠畏寒。6 厥阴病下利6.1 白头翁汤证 伤寒论第371条3204:“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湿热毒邪郁滞厥阴,内迫下趋阳明大肠致利,治以白头翁汤清热燥湿、解毒止利。方中白头翁味苦,清热解毒、凉血止利、逐血止痛;秦皮清热

    16、凉肝、止血消痈;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坚阴厚肠。医方集解云11:“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澼;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利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白头翁汤证患者多症见下利脓血、里急后重、口渴,舌红、苔黄,脉滑。6.2乌梅丸证 伤寒论第338条3190:“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厥阴为阴尽阳生,厥阴寒邪未尽,阳气来复,出现寒热错杂之下利,治以乌梅丸气血同调、清热燥湿、散寒止利。方中重用乌梅

    17、之酸合干姜、附子、细辛、桂枝、蜀椒之辛通阳散寒;合黄连、黄柏之苦寒泻热;合当归、人参、白蜜之甘以化阴。诸药合用,酸甘化阴、益气养血、调和肝脾而止利。乌梅丸证患者症见下利频繁,或夹脓血黏液,恶寒喜暖,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伴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7 临证实践刘某,男,65岁。2018年3月15日初诊。主诉:间断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3年余,加重2个月。2015年查电子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E2型),予美沙拉嗪4g/d、中药汤剂口服。3年来症状间断发作。2个月前患者出现症状加重,腹泻10 15次/d,为鲜红色血便,腹微痛。查电子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E3型);病理示:全结肠黏膜慢性炎,伴脓性分泌物

    18、,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表现;粪便隐血(+),粪钙卫蛋白254.3g/g,C-反应蛋白34mg/L,血小板计数386109/L,血红蛋白72g/L,白蛋白33g/L,红细胞沉降率25mm/h。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及美沙拉嗪,症状再发。刻下:腹泻日10 15次,昼夜无间歇,质烂不成形,夹大量鲜血,肛门下坠灼热,腹部隐痛,腹部皮肤松弛,畏寒喜暖,倦怠嗜卧,心下痞满,纳差,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腻,脉沉滑。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活动期,E3型,重度)。中医诊断:下利;六经辨证属太阴厥阴合病。治法:温补太阴、清泄厥阴。方选四逆加人参汤合白头翁汤化裁。处方:制附

    19、子20g(先煎),炮姜15g,茯苓20g,红参思 路 方 法38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9 期15g(另煎兑入),白头翁20g,黄连6g,黄柏10g,葛根12g,白及10g,炙甘草6g。7剂。每日1剂,浓煎200mL,每次服约20mL,频服。2018年3月23日二诊:腹泻明显减少,日6 7次,白昼次数减少,夜间次多,质如前,便血转为暗红色,无肛门下坠灼热,仍畏寒喜暖,精神、纳食好转,舌质淡、苔薄,脉沉细。六经辨证属太阴少阴合病,属四逆加人参汤合桃花汤方证。予初诊方去白头翁、黄连、黄柏、葛根,加赤石脂30g、粳米15g,7剂。每日1剂,浓煎200mL,每次服约20mL(每次另加入赤石脂粉3

    20、g),频服。2018年4月1日三诊:腹泻明显减少,日2 4次,夜安,质稍成形,偶有暗红色血便,无肛门下坠,精神好转,纳食好转,舌质淡红、苔薄,脉弱。方证未变,予二诊方加炒山药15g,14剂,煎服法同前。药后患者症状基本消除,随证调治3个月,相关检查均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未复发。按: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以直肠、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遗传、免疫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常用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外科手术治疗,存在服药时间长及药物依赖、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缺点,且病情易反复,癌变风险较高12。本案患者诊断为

    21、溃疡性结肠炎,属 伤寒论“下利”范畴。因疾病久治不愈,正气亏虚,邪陷太阴,脾气消伐,阳气衰惫,滑泻无度,表现为腹泻次多、腹痛喜暖、倦怠嗜卧、痞满纳差,为太阴里虚寒证;湿热久郁厥阴内迫阳明致鲜血便、肛门下坠灼热,为厥阴热病。故本案初诊时六经辨证属太阴厥阴合病,为四逆加人参汤合白头翁汤方证。四逆加人参汤培补脾土元气、回阳固脱以救本虚,白头翁汤清泄厥阴肝经湿热以治标。方中制附子、炮姜(易原方之干姜,加强温中散寒之效)用量偏大用以振兴沉衰、温阳摄血;红参补五脏、安精神、除邪气,大补脾胃元气;白头翁汤去收涩之秦皮加葛根以清泄厥阴湿热毒邪,升阳明清气而止利;白及消痈肿恶疮败疽、生肌长肉。诸药合用可排泄肠疡

    22、瘀脓热毒,促进溃疡愈合。二诊时患者便中鲜血转为暗红色,无肛门下坠,说明已由厥阴热利转为少阴虚寒脓血利,六经辨证属太阴少阴合病,为四逆加人参汤合桃花汤方证,故去白头翁汤及葛根,加桃花汤之赤石脂、粳米。赤石脂主治泄痢、肠澼脓血赤白,为治疗少阴下利脓血之要药,水煎配研磨冲服加强收敛元气、固摄止血功效;粳米益中气、止泻利。三诊时患者标热之象不显,六经辨证属太阴病,仍需温补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加炒山药补虚羸、益气力、长肌肉,以培补后天,化生气血。运用仲景六经辨证,方证对应,调治数月,顽疾得痊。8 结语运用六经辨证,“下利”可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辨治。其实证、热

    23、证多为三阳病,病位在阳明,可兼太阳、少阳合病或并病,有大承气汤方证、葛根汤方证、大柴胡汤方证等;虚证、寒证多为三阴病,病位在太阴,可兼少阴、厥阴合病或并病,有理中汤方证、真武汤方证、乌梅丸方证等13。仲景论述“下利”类全法备,辨证明晰,施治灵活,临证需“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可效如桴鼓。参考文献1 刘南阳,李浩.对伤寒论方证辨证的认识J.中医杂志,2020,61(2):174.2 俞根初,原著.徐荣斋,重订.重订通俗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4.3 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 陈念祖,著.刘燕君,校注.神农本草经读M.北京:中国医

    24、药科技出版社,2011.5 刘洋,主编.徐灵胎医学全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77.6 张锡纯 张锡纯医学全书之五:伤寒论讲义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45.7 汤本求真,著.周子叙,译.皇汉医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 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0.9 尾台榕堂,著.徐长卿,点校.类聚方广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10 林佩琴.类证治裁M.孙玉信,朱平生,主校.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51.11 汪昂.医方集解M.鲍玉琴,杨德利,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8.12 卫珮如,白杨,王继德.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监测的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1):127.13 冯世纶,主编.胡希恕M/张文康,主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40.第一作者:臧海洋(1979),男,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经方治疗脾胃病。通讯作者:杨晓慧,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修回日期:2023-06-02编辑:吴 宁


    注意事项

    本文(张仲景六经辨治“下利”思路探讨及临证实践.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