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pdf

    • 资源ID:762176       资源大小:1.40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pdf

    1、区域经济评论2023.04REGIONAL ECONOMIC REVIEW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李 超普 友 少摘要: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内各大区域板块中率先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在产业发展基础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的演化过程中。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其他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腹地和市场空间,更具竞争力的制造业成本优势和集群优势,但在产业结构层次和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

    2、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等领域,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比较;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3)04-0083-08收稿日期:2023-05-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区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研究”(19ZD055)。作者简介:李超,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100006)。普友少,男,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博士生(澳门999078)。【区域格局与产业发展】经过工业

    3、革命以来的长足发展,湾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版图中最为重要的开放门户和空间载体,在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全球生产方式变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王宏彬,2014)。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和快速发展,必将进一步丰富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对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国际一流湾区的产业发展经验,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一、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的产业演化历程湾区经济形成

    4、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先进产业和前沿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湾区既是所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一系列国家开放战略、新技术革命浪潮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点(卢文彬,2018)。从历史阶段来看,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415世纪。在经历了17世纪以来的初步形成和快速发展后,三大湾区在 20 世纪8090年代开始步入成熟稳定期,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见表1)。83区域经济评论2023年第4期随着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美元逐步在全球确定了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纽约作为美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逐渐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纽约湾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

    5、“金融湾区”。旧金山湾区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机遇,凭借区内数十所世界著名大学、硅谷科技创新区等创新资源,以及从世界源源不断流入的高科技人才等优势,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和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金融产业得到迅猛发展,逐步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并以“科技湾区”闻名于世。东京湾区在产业空间规划上采取集群发展模式,强调专业分工和错位发展,突破地域面积狭小和人地关系紧张等障碍,依靠其良好的重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制造业,其高新技术、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均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湾区”(张燕,2021)。综合来看,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产

    6、业结构特征目前已相对稳定,各类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也占据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粤港澳大湾区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整体上仍处于由“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的演化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起,香港借助区位优势和“窗口”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从转口贸易向出口加工业的发展转型。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香港对外贸易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达 13.07%和 19.13%。作为世界著名的自由港,香港迅速崛起成为举世公认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中心。1978年,党中央做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决策,得益于较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前店后厂”的分工模式,珠三角地区在中国各

    7、大区域板块中率先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快速崛起,在其后40年间创造了年均GDP增速超过20%的奇迹。2019年2月18日,粤湾区名称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阶段初步形成快速发展成熟稳定初步形成快速发展成熟稳定初步形成快速发展成熟稳定时间1812年至1929年1929年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1848年至二战前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1603年至二战前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湾区产业发展特征依托天然深水良港和跨国贸易优势,纽约逐步成为全美制造业中心和金融商贸中心;19世纪初开始,纽约州和康涅狄格州相继进行工业革命和交

    8、通革命;19世纪中叶,以纽约为中心形成经济核心区;1929年提出跨越行政边界来建设有活力、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社区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制造业逐步外迁,以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68年出台纽约湾区第二次区域规划,恢复区域公共交通体系,推动了纽瓦克等卫星城的快速发展,以纽约为核心的都市圈逐步形成纽约及其周边城市成为跨国商业银行和其他跨国金融机构的集中地,实现了迈向后工业化时代的产业结构转型;纽约区域规划协会先后在1996年和2017年发布第三次和第四次区域规划,推动了湾区城市间合理分工格局的形成在“西进运动”和淘金移民热潮的带动下,城市化开始起步,重工业、轻工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9、;20世纪20年代,旧金山湾区高速公路网修建完成,7座跨海大桥的建立使湾区城市网络雏形初现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以风险投资为特色的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旧金山西部金融中心地位确立;湾区内部出现郊区化现象,各大城市开始进行城市治理;链接旧金山与湾区其他城市的快速铁路网络系统(BART)建成信息产业繁荣,新的零售业中心不断出现在湾区内,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三大城市分工定位明确;旧金山西部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奥克兰的港口和新兴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圣何塞依托硅谷成为科技创新中心东京逐渐成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东京湾为中心建立水上运输体系和工业体系;东京湾周边开始填海造陆,东京港、横滨港、川崎港、

    10、千叶港、木津港等湾区港口功能逐步完善重化工业高速发展,形成京滨和京叶两大世界级工业带;实施工业分散战略,引导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般制造业陆续迁移至湾区周边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和环形放射状高速公路网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企业总部和高等院校集中,高新技术、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集聚,东京新城的崛起带动科技园区发展;多核分散、职住平衡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表1国际一流湾区的产业演化历程资料来源:卢文彬,湾区经济:探索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刘彦平,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 旧金山 东京 粤港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84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

    11、体系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标志着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号角正式吹响。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板块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正逐步由“世界工厂”向“全球制造业中心”转型升级(毛艳华等,2018)。在产业发展导向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坚持“四轮驱动”,即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海洋经济为优势,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对四大湾区的产业演化历程比较发现,地域互不关联、要素禀赋差异显著

    12、的世界著名湾区,在产业演化过程中有着许多共性特征。一是湾区大多具备港阔水深的优良海港,发端于港口经济,并据此形成发达的临港型经济区和加工贸易网络,因港而生,依湾而兴。二是湾区都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先导产业和经济活动带,在历次技术革命浪潮下不断实现产业和技术迭代,并引领相邻地区不断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三是湾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具有天然的开放属性、显著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是各类产业创新要素的汇聚之地。四是湾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协调区域内部产业、人才及资源的流动和配置,逐渐衍生出较为完备的区域协调和产业分工体系。二、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的产业发展水平比较通过比较四大湾区的基础数据可以发现,

    13、湾区已成为所在国家的主要人口集聚地和核心增长极。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分别以占全国7.2%、2.7%、28.8%和6.1%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0%、4.9%、40.6%和11.3%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四大湾区占所在国家国土面积的比重分别仅为0.4%、0.3%、9.7%和0.6%(方创琳等,2022)。综合来看,四大湾区都具有较大规模的经济体量、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强有力的经济核心区、具有创新性的研发机构,正在逐步成为全球产业技术变革的中枢,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和国际经济的竞争格局。1.产业发展基础从人口、土地、资本等要素禀赋条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达到863

    14、4.52万人,土地总面积约为5.59万平方千米,远超其他三大湾区,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腹地和市场空间。在人力资本方面,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达21.43%,而其他三大湾区的高学历人口比例均已超过30%。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深圳、广州等金融中心城市,吸引了70余家世界百强银行,银行总资产为纽约湾区的2倍左右,港交所和深交所IPO总额仅次于纽交所。2008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两个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市值占全球证券市场总额的比重从2.53%提升至8.12%。随着澳门证券交易所的顺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将可能同时汇聚三大证券交易所,金融业发展潜力和资本的丰裕程度将会大大提

    15、升。从要素价格水平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价收入比要整体高于其他三大湾区,通过计算房屋抵押贷款占家庭可支配净收入的比例可以发现,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的主要城市均未超过85%,而香港、广州、深圳的该比值甚至接近300%。相对于房价收入比而言,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同地段同户型的房租水平要显著低于其他三大湾区城市,甚至不到纽约的1/5。在通勤、饮食和服务领域的主要生活成本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要显著低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这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家庭收入水平基本匹配。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使得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制造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随着未来产业转型升级速度

    16、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相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失。通过进一步观察20052020年间各大湾区夜光指数的变化可以发现(见图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定基夜光指数高达139.2,纽约湾区为86.5,旧金山湾区为108.5,东京湾区为97.0,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活力和上升趋势遥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2021年,四大湾区均已突破1万亿美元GDP门槛。其中,纽约湾区为1.8万亿美元,旧金山湾区约1万亿美元,东京湾区为1.7万亿美元,粵港澳大湾区为1.67万亿美元。按照现有地区生产总值和相对增速推算,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赶超其他85区域经济评论2023年第4期三大湾区、

    17、跃居成为世界最大湾区经济体将是大概率事件。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机场客运量、进出口贸易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等发展指标上,粤港澳大湾区均已超出纽约、旧金山和东京湾区的总和(廖明中,2020)。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5家企业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上榜企业总量已经超过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离东京湾区尚有一定差距。2.产业结构层次从产业结构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一方面展现出了与其他三个湾区相同的三二一产业结构(见图2)。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第二产业占比次之,第一产业占比均不足2%,且其占比持续下滑。但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有着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湾区的产业结构特征。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产业占比

    18、相对于其他三大湾区最高。2016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产业占比稳定在1.24%1.48%之间,而最低的纽约湾区已常年不足0.1%。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二产业占比要显著高于其他三大湾区。2011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二产业占比达到峰值的35.62%,同期第二高的纽约湾区只有19%,随后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二产业占比逐步回落至2020年的32.47%。作为中国制造的重点区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较高的第二产业占比依然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特征。三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占比最低,并且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6.4%,而其他三大湾区均在80

    19、%以上,占比最高的纽约湾区达到了92.5%。但总体来看,2005202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占比大约下降了1%,而同期其他三个湾区占比均在上升,增幅最大的旧金山湾区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从制造业发展状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成本、地理区位及政策等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积极吸收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培育出产业链完整、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成为了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与此同时,通过将产业价值链分布对标“微笑曲线”可以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环节优势主要集中在“微笑曲线”中段,而前后两端的研发与设计、营销与服务环节相对薄弱,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急需向两端延伸拓展(

    20、李超,2022)。这种价值链的分布状态也直接导致湾区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和过度竞争现象。有些产业规划与布局还欠合理,具有明显的行政区划特征,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日渐凸显。随着资源能源约束趋紧,一般要素价格上涨,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制造业面临日益图120052020年四大湾区夜光指数定基变化趋势比较数据来源:根据招银理财、wind数据库整理计算。湾区夜间灯光指数(2005年为基期100)(年份)图220062020年四大湾区第二、第三产业占地区GDP的份额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公开数据(https:/ 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设定的预期目标,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

    21、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33%。但从目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半以上的城市距离该目标尚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从服务业细分行业份额变化来看,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头部行业所占份额总量低于其他三个湾区,但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行业结构演化方向整体上与纽约湾区趋同(见图3)。粤港澳大湾区产值比重最高的三个行业所占地区GDP份额在35%左右浮动,而其他三个湾区的对应份额均在靠近或已越过40%基准线。综合来看,旧金山湾区头部细分行业份额不断扩大,信息业占比越来越高。东京湾区头部细分行业结构相对稳定、批发零售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服务业头部细分行业都是金融保险业、房地产行业以及批发零售

    22、业,并且房地产业占比相对稳定,批发零售行业日渐式微,金融保险业占比则不断提升。十年间,以深圳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增至12.9%,而同期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该比例分别为18.7%、15%和10%。2022年,深圳已进入金融中心指数榜全球前十,其保险业指数高居全球第一,而香港各项指数则常年高居前三,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业已具备一定的世界级影响力。但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各城市服务业发展很不均衡,香港、澳门的服务业占比常年稳定在90%左右,而且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珠三角九市中广州、深圳和珠海服务业占比超过50%,其他六

    23、市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从服务业的细分行业来看,珠三角占比最高的是批发零售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专业性服务业占比还相对较低。3.产业科技创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创新过程并不能完全解释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发现象,而是包含了各类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引导的结果。我国各区域的创新能力贡献主要源于各区域内企业主体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它们不仅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也是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创新发展对接的主体力量(郑国楠,2021)。从产业研发投入看,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来反映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虽然相对于国内其他

    24、区域较高,但总体上仍低于其他三大湾区。根据欧盟委员会 2020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 提供的2500家世界各国企业数据,旧金山湾区在企业研发投入和密度方面的表现均遥遥领先,共有 56 家企业进入研发投入榜前500名,全球榜单 前 十 独 占 四 位,包 括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电子产品巨头 Apple、社交公司Facebook(Meta)、芯片设计制造商 Intel。旧金山湾区研发投入排名靠前的十家企业2019年研发投入总额为 883 亿欧元(见表 2),占企业销售净额的14.10%,并创造了 1505.6 亿欧元的惊人利润。纽约湾区有14家企业进入研发投入榜前图32006

    25、2020年四大湾区服务业头部行业占地区GDP的份额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公开数据(https:/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的数据,20112015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通过WIPO一共提交了42888份国际专利申请(PCT)。20152019年间,该国际专利申请(PCT)数量上升至84326件,在总量上仅次于“东京横滨”集群,长期位居创新集群榜第二位。在国际专利申请(PCT)增量及增幅指标上,“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均领先于其他三个湾区的创新集群。但从创新产出的密度看,“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每百万人的PCT申请量为1759件,约为“圣何塞旧金山”创新集群的1/4,

    26、也显著低于“东京横滨”集群,高于“纽约城”集群;每百万人的科学文章发表量则以2818篇位居四个集群最末,不足“圣何塞旧金山”集群的1/5。根据国际风投研究机构CB Insights的数据(见表3),截至2023年6月,全球共有1218家独角兽企业,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分别有283家和129家,粤港澳大湾区仅有34家,从数量上要多于东京湾区,但与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存在较大差距。三、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演化经济学家佩蕾丝和苏蒂认为,后发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赶超存在两种“机会窗口”。一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技术体系下,后发国家和地区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实现经济追赶。二是在新技术革命

    27、的酝酿阶段,对新兴产业进行大规模的激进创新来实现技术赶超(贾根良,2013)。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以成本低廉的方式获得技术进步,从而在国内各大区域板块中率先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以“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牢牢把握住了“第一种机会窗口”。然而,在经济转型发展、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附加值正面临日益升高的劳动力成本和贸易成本的双重挤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抢抓新技术革命的“第二种机会窗口”,将会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需要肩负的重要使命与艰巨任务。1.积极构建“总部经济+制造基地”现代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实践

    28、表明,一个内部经济发展协调的城市群可以使地理位置、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不同的各等级城市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在区域范表22019年四大湾区研发投入前十的企业比较数据来源:欧盟官网(https:/op.europa.eu/en/home)。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投入(百万欧元)38955.5088309.6131309.1927143.28销售净额(百万欧元)349308.39626496.43552924.91262442.89研发投入密度(%)11.1514.105.6610.34总利润(百万欧元)72150.00150555.4833137.5032563.37地区研发

    29、支出第一的公司JOHNSON&JOHNSONALPHABETHONDAMOTORHUAWEIINVESTMENT&HOLDING表32023年6月四大湾区内独角兽企业比较数据来源:CB Insights官网,https:/ ABC 技术(AI 人工智能、BigData大数据、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为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数字创意等重点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二是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重点,在新型健康技术、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医药、远程诊疗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三是以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在新型显示、智能机器人、

    30、3D打印、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设备等领域实现集成创新。四是以节能环保技术为重点,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以及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等领域加快形成集群优势。89区域经济评论2023年第4期注释由于全球存在大约58个体量不同的湾区经济体,在所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尽一致,且湾区概念本身存在一定的泛化现象。在众多湾区中,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历史较为悠久、发展最为成熟,具有较强的全球影响力,因此本文选取这三个湾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参照对象。若非特别说明,本文用四大湾区指代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目前除了粤港澳大

    31、湾区和东京湾区的地域范围相对明确外,国内外学者和第三方机构对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在空间范围和统计口径上并未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为此,本文主要基于官方或权威渠道对各大湾区的基础数据进行横向比较,部分指标由于数据缺失将统计口径调整至州级或市级层面。数据来源:https:/ 1.5每月净收入(假设女性收入为50%)。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第三产业使用了服务业宽口径定义。参考文献1 王宏彬.湾区经济与中国实践J.中国经济报告,2014(11).2 卢文彬.湾区经济:探索与实践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 张燕.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旧金山及东京国际一流湾区影响力比较 J.全球化,202

    32、1(4).4 刘彦平.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 粤港澳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5 毛艳华,荣健欣.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 方创琳,王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超大城市群的特殊性与行动路径 J.城市与环境研究,2022(1).7 廖明中.世界四大湾区要素资源流动现状特征分析 J.深圳社会科学,2020(6).8 李超.在新起点上谱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篇章 N.南方日报,2022-08-08.The Realistic Basis and Path Choice of Constructing

    33、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in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Li ChaoPu YoushaoAbstract: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Afterdecades of development,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as taken the lead in i

    34、ntegrating into the globalvalue chain system among major regional sectors in China.It has a certain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erms of industrial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is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from an“Industrial Economy”to a“Service Economy”and an“Innovation Economy”.Compared with other wor

    35、ld-class bay areas such as the New York Bay Area,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and the Tokyo Bay Area,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as a broader development hinterland and marketspace,more competitive manufacturing cost advantages and cluster advantages.However,there is still a big ga

    36、p in terms ofindustrial structure level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 the futur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should focus on areas such as advanced manufacturing,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modernservice industries and marine economy,and accelerat

    37、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with 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Modern Industrial System;Development Comparison;Path Choice(责任编辑:平萍)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出路*彭 傲 天安 鑫 丽张 良 悦摘要:数字农业既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种新的农业范式的转型。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农业

    38、工业化发展的先天不足、初期转型过于集中于交易领域以及收益不显著导致的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应更加重视技术创新,聚焦生产领域,彻底释放数字技术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产业组织的重构。在转型发展中,除了构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制度环境,还必须大力引入数字科技企业等新兴农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的作用,着力推动新兴农业主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关键词:数字农业;新兴农业主体;融合转型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3)04-0091-09收稿日期:2023-02-07*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乡村振兴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2021-CXTD-01);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2019-YYZD-0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相对贫困与内源式反贫机制研究”(2021BJJ001)。作者简介:彭傲天,女,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安阳455000)。安鑫丽,女,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安阳455000)。张良悦,男,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安阳455000)。90


    注意事项

    本文(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