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pdf

    • 资源ID:730680       资源大小:2.30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pdf

    1、第 卷第 期 年 月生 物 加 工 过 程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定西市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作者简介:张 虎(),男,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方向:微藻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张成武(联系人),教授,:引文格式:张虎,谭英南,朱瑞鸿,等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生物加工过程,():,():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张 虎,谭英南,朱瑞鸿,洪 建,高保燕,张成武(暨南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态学系 水生生物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摘 要:微藻生长速度快、固定效率高,每生产 微藻生物质可固定 。同时,微藻还

    2、可将固定的 转化为油脂、蛋白质、多糖、色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能够实现 的高值化利用。因此,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捕集和利用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效固定 藻株的选育、提高微藻生物固定 的培养策略、微藻处理烟道气化合物技术、微藻高效培养光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及新兴技术助力微藻碳减排等内容,再结合现阶段微藻生物固碳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微藻生物固定 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利用微藻高效固定、高值化利用 提供参考,从而加速“双碳”目标的实现。关键词:微藻;碳中和;生物固碳;培养策略;光生物反应器中图分类号:文章编号:(),(,):,:;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

    3、碳()等吸热性较强的气体逐年快速增加。统计显示,年全球 排放量达到 亿,比 世纪末的排放量增加了 。这加剧了温室效应及海洋酸化,造成灾难性气候变化频发、环境污染加重,严重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以及粮食和食品的安全性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持续恶化,联合国从 世纪 年代开始相继出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明确规定各国需要承担的 减排任务。我国是最早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也是巴黎协定 的积极推动者。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排放力争于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年前实现

    4、碳中和。为此,开发清洁、高效、经济的 固定技术来降低 净排放量、大力发展 高效环保利用技术实现 的资源化利用来降低现存量是减排、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常用的 固定方法中,生物固定法尤其是微藻 生物固定技术已经被证实是一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 固定策略。微藻在光合作用中通过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能量()和还原力()在暗反应阶段将 同化为糖类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藻细胞内可进一步转化为高值化合物,如油脂、蛋白质、多糖、色素和多酚等,可为能源、食品、饲料、医药、化妆品和保健品等行业提供原材料,从而将“变废为宝”,实现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经相继开展了利用

    5、微藻规模化固定 的研究。年,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资助的“地球研究更新技术计划()”项目筛选出多株 固定效率高的微藻,并利用这些藻株对火电厂废气中的 进行了吸附清洁研究。年,我国科技部组织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螺旋藻产业园区建立了 固定示范工程。同年,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投)的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也开展了微藻固定电厂 的中试研究。但是现阶段利用微藻工业化固定 仍面临低效率及高成本等问题的严峻挑战。本文综述了高效固定 藻株的选育、提高微藻生物固定的培养策略、微藻高效培养光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微藻处理烟道气化

    6、合物技术及新兴技术助力微藻碳减排等内容。同时,结合现阶段微藻生物固碳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微藻生物固定 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利用微藻产业化高效平价固定、高值化利用 提供参考,从而加速“双碳”目标的实现。高效固定 藻株的选育藻株选育是获得生长速度快、光合作用效率高、耐受及固定能力强等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理想藻株”的有效手段。常用的藻株选育手段包括从自然藻株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藻株以及利用基因 工 程 手 段 改 良 藻 株 的 某 些特性。自然藻株选育据估计,全球存在 多种微藻,其中已被发现和研究的微藻不足 种,这为筛选合适的藻株进行 生物固定提供了广阔的种质资源。此外,微藻

    7、不仅广泛分布于海洋、河流和湖泊等水体,是这些系统中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存在于极地、冰川、沙漠和盐碱地等各种极端生境,成为这些生境中的“先锋植物”。这些不同的生境甚至可以赋予某些微藻特殊的性状,如耐低温、耐酸或耐盐碱等,这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来充分发挥这些微藻的独特优势提供了可能。目前,常用来筛选高 耐受及固定能力藻株的方法是在相同光自养条件下,考察藻株在不同 浓度下的生长特性、光合作用效率、耐受及固定能力等,从而获得满足实际需求的藻株,。等采用此种策略筛选到 株 固定效率高达()()的栅藻()。此外,也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方法随机诱变()或者采用实验室适应性进化()等策略对自然

    8、藻株的某些性状进一步改良,如提高细胞耐受高浓度 的能力等。等采用 线诱变小球藻(),不仅提高了藻细胞在 (体积分数,下同)条件下培养的耐受性,而且生物质浓度也提高了。等采用实验室适应性进化的策略对 进行耐 驯化,经过 个周期的驯化后发现,在 条件下的驯化的 第 期张 虎等: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菌株可以在 条件下快速生长,其生物质浓度是未驯化菌株在同等培养条件下的 倍,显著提高了藻细胞的生长速度及 固定速率。在自然藻株中,单细胞绿藻尤其是 和栅藻 ,由于生长速度、环境适应能力强及 固定效率高等优势,常被用于生物固定。但是这两个属的微藻细胞体积都很小()(图()和(),并不利

    9、于后续生物质的采收,进而严重限制了这些微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单细胞微藻相比,丝状微藻的细胞体积明显更大(藻丝长度 以上)(图()和(),可以直接通过滤网采收,能够节省 以上的生产成本。同时,丝状微藻较大的藻丝体也可以有效抵抗原生动物的捕食,增大了大规模培养时成功的概率。更为重要的是,丝状微藻的生长速度也很快,其光合作用效率和 固定能力与单细胞绿藻相差并不大,甚至可能更高。此外,一些丝状微藻还可以积累大量高附加值产品,如小黄丝藻 可以分别积累 和(以细胞的干质量计)以上的二十碳 五 烯 酸()和 棕 榈 油 酸,枝 鞘 藻 可以积累 的虾青素。这也为利用丝状微藻进行 生物固定,同时联产高附加

    10、值产品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可能。为此,开发基于丝状微藻的 生物固定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 的经济、高效、稳定及大规模化生物捕集和高值化利用。图 四种不同微藻的形态特征及细胞大小 基因工程改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手段,如归巢核酸内切酶()编辑技术、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编辑技术以及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编辑技术等已经广泛应用于改良微藻的性状。在增强微藻光合固碳能力方面,可以通过改良以下 个潜在靶位点来提高细胞固定 的能力,即提高 固定酶的效率、改变捕光色素复合蛋白及引入其他固碳途径来减少 和能量的损失(图)。图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微藻生物固定 的主要方法(修改自

    11、文献)()调控 固定途径关键酶的表达量是提高微藻固定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微藻中,卡尔文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卷循环()和 浓 缩 机 制(,)主要参与 固定。前者可以将固定的无机碳转变为有机碳,后者可以增强无机碳向前者的传递。在卡尔文循环中,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 加氧酶()催化 和核酮糖,二磷酸()进行羧化反应,从而将 固定下来。因此,是光合作用中决定碳同化速率的关键酶,提高该酶的表达量可以增强微藻细胞的固碳能力。等在海洋微拟球藻 中过表达了 个候选 活化酶,在低浓度 条件下()可将藻细胞的生长速率提高、生物质浓度提高,显著增强了细胞的固碳能力。此外,过表达卡尔文循环中的其他关键酶也可

    12、以提高微藻的固碳效率,如果糖,二磷酸醛缩酶()和景天庚酮糖,二磷酸酶()等。等在普通小球藻 中过表达,将细胞固定 的速率提高了。等和 等分别在拜尔代维勒杜氏藻 和纤细裸藻 中过表达,将藻细胞的光合效率及生物质产率都提高 倍以上。在 途径中,碳酸酐酶()催化 向 转变,可以在低 浓度条件下提高叶绿体基质中 的浓度,以便供 更高效地催化 和 的羧化反应。但在高浓度 条件下,降低 才能提高 固定,等研究发现,在海洋微拟球藻 中敲除 个编码 的基因,可在高浓度()条件下将藻细胞的光合放氧速率、生长速率及生物质积累速率分别提高、和左右。此外,调控卡尔文循环和 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也可以提高微藻的 固定效率

    13、,但是影响这些酶活的因素较多。以 为例,、和 等营养因子以及温度、盐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活性。为此,合理调控上述多种因子也是提高微藻 固定效率的必要措施之一。第二种提高微藻光合固碳能力的方法是优化藻细胞的捕光色素复合蛋白。它可以通过 种潜在途径实现,即增加微藻可吸收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的宽度,降低非光化学淬灭()带来的能量损失以及理性调控 并提高微藻细胞对氧化损伤的抵抗力(图)。通常微藻可吸收利用的 波长范围为 ,但是一些蓝藻中的光合色素,如叶绿素 和,其吸收波长都可以超过。在高等植物或者微藻细胞中增加叶绿素的种类可在 延伸至 时将细胞可利用的光量子数提高,从而为光合作用

    14、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推测在绿藻或者其他藻类中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导入叶绿素 或 的编码基因有望提高微藻固定 的能力,但是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仍然匮乏。微藻的两个光系统(和 )中都含有光反应中心蛋白及与之相结合的天线色素复合物。这些复合物主要由天线蛋白连接叶绿素和叶黄素类构成,也被称为捕光天线蛋白。它们可以增强藻细胞在低光条件下对光量子的吸收,同时也可以在高光条件下将多余的光能以 的形式进行耗散,从而保护藻细胞免受强光的伤害。但是这种光能耗散策略会导致光的利用率降低,而且这些天线蛋白的体积比较大,在微藻高密度培养时会相互遮挡导致反应器内侧的藻细胞接收到的光能不足,从而限制微藻的生长。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降

    15、低光系统中叶绿素的数目或者天线色素的含量来优化捕光色素复合蛋白,可以提高微藻细胞对高光的适应以及光在藻液中的通透性,从而降低 效应,提高藻细胞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微藻的生长速率及固碳能力。此外,微藻细胞中负责调 控 的 个 关 键 蛋 白 是 和,合理表达这两个蛋白可对 进行理性调控以促进微藻生长。等在莱茵衣藻 中调控 表达量来微调,结果发现,这可以提高藻细胞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长速率。等研究发现,在强光条件下,微藻细胞不仅能够调控 来抵抗这种逆境,而且藻细胞本身也存在其他抵抗光氧化胁迫的保护机制,如抗氧化酶和叶黄素循环等。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来合理调控这些保护机制,从而提高藻细胞的抗氧

    16、化能力,也是保障微藻快速生长、高效固碳的一个有效方法。引入其他固碳途径同样可以提高微藻固定 的效率(图)。微藻在光合作用中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的初级有机物是 磷酸甘油醛,再经一系列反应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乙酰辅酶 来为机体提供能量。但是,从 磷酸甘油醛(碳糖)到乙酰辅酶(碳糖)的转化过程中存在碳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等在细长聚球藻 中构建了一种人工 第 期张 虎等: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设计的()途径,可将 分子 磷酸甘油醛与 分子 转化成 分子乙酰辅酶,实现了碳的零损耗,从而将 固定效率提高 倍。因此,在微藻细胞中理性构建固碳途径来增加碳固定可以提高 的固定效

    17、率。此外,微藻的光呼吸过程会消耗能量,并释放,成为限制光合作用效 率 的 一 个 主 要 因 素。在 高 等 植 物 拟 南 芥 中发现,通过酶工程和代谢工程设计一种可以绕过光呼吸的通路实现 零释放,进而提高固碳能力,这也为今后在微藻中降低光呼吸、减少 释放来提高 固定效率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改良方法。提高微藻生物固定 的培养策略 微藻在光合作用时利用光能将 和水同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供细胞生长和代谢之需。因此,影响微藻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因素都会对其生物固定的能力产生影响。重要环境因子、营养因子及培养模式是决定微藻光合作用效率和生长状况的主要因素。提高微藻生物固定 的培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 个方向,即光

    18、管理()、营养需求()、培养方式优化()和 利用()(图)。图 提高微藻生物固碳能力的培养策略 光管理光是影响微藻光自养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微藻生长提供能量,而且还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细胞中多种代谢产物的合成。因此,光管理对于提高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及 固定率至关重要。太阳光是多数微藻进行室外大规模培养时常用的光源,但是太阳光极易受到季节、气候及所在地经纬度等条件的限制,所以需要选择太阳辐射量相对充足的区域来培养微藻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我国为例,云南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光线充足,而且全年温差小,国内多数微藻生产企业都在此建立生产基地。除了太阳光之外,人工光源,如高

    19、压钠灯、荧光灯及发光二极管()等也可以为微藻培养提供光照。其中,具有高效、节能、精准可控、体积小及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微藻的培养及相关生物制品的生产中。基于 的研究发现,光强、光质和光暗周期都可以对微藻的光合固碳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对于某一特定藻株来说,需要系统研究不同光条件对其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才能最大限度促进细胞生长。等对球等鞭金藻 的研究发现,当 红光和蓝光比例为 、光强 ()、光暗周期 时,最有利于藻细胞生长,生物量最高可达 。同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藻细胞密度会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细胞之间相互遮挡加剧,从而导致光的透过性减弱,所以位于反应器内侧的

    20、藻细胞会因光能不足而生长受限。为此,开 发 闪 光()培养模式通过增加光照强度,使光的透过性增强,同时每隔固定时间(几毫秒、秒或分钟不等)停止光照,使细胞免受光抑制或在光抑制后有充足时间进行修复,这样可以使微藻接收到的光量子数和连续光照条件下的相同。这种培养策略不仅可以为高密度培养的细胞提供充足光能,而且间断光照也有利于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等采 用 蓝 光 闪 光 模 式 培 养 微 拟 球 藻,与对照组相比,可将生物质浓度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微藻具有差异性的捕光色素及光敏色素,这也导致它们对不同光质光能的响应、传导、吸收和捕获存在很大差别。合理调控 光质种类及其比例将有助于提高

    21、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藻细胞生长。等比较了 种光质(白光、红光和蓝光)对普通小球藻 生长和生物固碳的影响,结果发现,白光条件最有利于细胞生长,此条件下固定效率最高,可达 ()。等比较了不同比例 红光和蓝光对三角褐指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卷藻 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红光和蓝光比例为 时,藻细胞的生物量最高,可达 。此外,同一株微藻在不同光质下的生长状况和关键代谢产物积累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为此,采用“两步法”甚至“多步法”的培养策略,先在合适光质条件下促进藻细胞生长,然后转变光质来诱导关键代谢产物的积累,可以实现微藻高效生物固定 及联产高附加值产品。等研 究 发 现,先 用 红 橙 光

    22、 培 养 莱 茵 衣 藻 来促进细胞生长,然后再用蓝光培养诱导细胞积累油脂,可将生物质产率提高,油脂含量提高。营养需求营养需求对满足微藻快速生长、高效固定 也发挥重要作用。微藻生长的基本营养需求包括、及 等微量元素,但是不同微藻最适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类型及浓度范围存在差异,需要比较研究这些营养盐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后筛选出最佳类型的营养盐及其浓度来促进微藻生长。常用的筛选策略包括单因素法和多因素分析法(如响应面法等)。等采用单因素法比较了 种常见氮源(、和()对类波氏真眼点藻 生长和产油的影响后发现,()最有利于细胞生长及油脂积累。等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 和 对普通小球藻 生长和产油的影响后发现:当

    23、体积分数为 、浓度为 时,最有利于普通小球藻的细胞生长;当体积分数为 、浓度为 时,最有利于细胞积累油脂。营养方式优化微藻的营养方式主要包括光自养、混养和异养,这 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表)。其中,微藻在光自养和混养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将固定下来。但是微藻在这两种模式培养下很难实现超高细胞密度生长(生物量超过 )。相反,微藻在异养培养时可以利用先进的发酵工艺及设备在短时间内(一周左右)达到超高细胞密度,实现高效率培养。但是异养微藻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不能完成碳固定。为此,结合异养和光自养或者混养模式,先通过异养模式获得超高密度细胞,然后以此细胞为藻种进行光自养或混养来固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

    24、种培养模式的优点来实现微藻快速生长、高效固定 的目的(表)。与传统光自养相比采用异养和光自养耦合的模式培养 小 球 藻(、和),可将生物量提高 以上。同时,采用此 种 策 略 在 室 外 大 规 模 培 养 尖 状 栅 藻 时发现,细胞的生物量比传统光自养的结果提高超过,表明此种培养策略具有显著的工业化生产潜能,适合用于大量生物固定。此外,微藻在异养生长时产生的 还可为随后的光自养生长提供碳源,能够实现异养阶段 零排放,进一步增加了这种模式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除了异养 光自养耦合模式之外,混养 光自养耦合及光自养 异养耦合模式都可以促进微藻生长及 固定,这两种模式分别在湖泊红球藻和原壳藻 的

    25、高效培养中得到验证。利用利用策略会影响 在藻液中的停留时间及溶解量,从而影响微藻的生长及 固定效率。溶于水后生成碳酸(),将高浓度的 通入藻液后,会导致 显著下降(可低至 以下),严重抑制不耐酸微藻的生长;而将低浓度的通入藻液后,并不能满足微藻快速生长对大量碳源的需求,进而限制微藻生长。同时,在藻液中的溶解度不高、扩散率也低,很容易逃逸而造成利用不完全。为此,先进 分布及高效利用技术既能够促进微藻快速生长、高效固碳,又能够减少 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曝气器是含有 气体在藻液中传输的唯一工具,其结构和材料会影响气泡的生成速率、大小、分布及上升速度和混合时间等,对 的传质效率

    26、及后续利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多数研究都聚焦于此,并相继开发出多种形式的曝气器,包括气泡石式、条式、摇摆式、蜗壳式及微纤维膜式等。开发这些曝气器的主要目的是增大气液接触的比表面积,减小上升速度和混合时间,延长气体停留时间,从而强化气液传质过程,增加生物固定,。此外,面对藻液中 易逃逸的问题,李夜光等研究在跑道式或环形养殖池中的曝气区域加装“储气罩”或者在养殖池底部深处加装“充气槽”来提高 的吸收率,减少 向空气中的排放。此外,高 可以增加藻 第 期张 虎等: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液中 的溶解量,减少 损失。为此,利用一些微藻耐高 的特性,将藻液的 设置在较高范围来增加藻

    27、液对 的吸收率,结果发现可以提高的固定效率。等在培养螺旋藻()时通过调整 的浓度,将藻液 维持在 时,可提高藻细胞对 的固定效率。表 微藻在 种不同营养方式下培养时的优缺点比较 培养模式优点缺点,微藻脱除烟道气化合物技术化石能源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生物固定烟道气化合物中的 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化石能源的燃烧不仅会产生,也会同时产生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将烟道气中的 纯化后再来培养微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会增加生产成本。微藻在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碳源,也需要氮源、硫源及金属元素,烟道气中含有这些物质也可以作为微藻生长的营养源。等

    28、采用不同比例的纯、和 模拟工业烟道气组分来培养蛋白核小球藻 时发现,藻细胞对、和 的去除率分别达 、和 ;同时藻细胞能够积累生物质干质量 的油脂,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这个结果表明,微藻脱除烟道气化合物技术可以实现固碳、脱硫和除硝的目标,同时也可以获得高值生物质,极具发展前景。等以生物质发电厂的秸秆燃烧物为营养源,直接利用发电厂烟道气培养小球藻 时发现:藻细胞的生物质产率和油脂产率比 培养基正常培养条件下的结果分别高 和;藻细胞对 的最高去除率可达,对 的最高固定速率达 (),表明结合生物质燃烧物和发电厂烟道气可实现微藻高效固定。此外,燃煤烟道气也可以直接用来培养微藻。等分析了燃煤烟道

    29、气的成分后发现,占总体积的、占 、占 ,为 ,为 ,在通气量 条件下比较了 株微藻清洁燃煤烟道气的效果,结果发现:在 室 外 大 量 培 养 时,富 油 新 绿 藻 的生长速度最快,生物质生产速度可达 (),的固定速率达 (),同 时 藻 细 胞 油 脂 含 量 可 达 干 质 量 的,能够实现烟道气的高效净化和生物柴油高效联产。微 藻 高 效 培 养 光 生 物 反 应 器()的开发 是微藻培养的关键设备,决定着藻细胞能否发挥快速生长、高效固定 的潜能。目前,微藻 研发已经经历了三代发展历程。第一代 主要是跑道池或环形养殖池等开放式培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备投入及运行成本少的优势

    30、,但是光照、温度等关键培养条件的可控制性差,而且开放环境极易受杂菌、杂藻及原生动物的污染,导致微藻生长速度缓慢、固定效率低。这种反应器主要用来培养螺旋藻这种耐高 或者小球藻等这种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的少数几种微藻。第二代 是以平板式、柱式及管道式 为代表的密闭式微藻培养系统。这些密闭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卷式 将藻液与外界环境隔开,从而显著降低培养过程中生物污染的概率,而且可以自动化控制、通气量、通入量和温度等培养条件来促进微藻生长。因此,微藻在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情况相对可控,其生物质浓度和 固定效率都比第一代 中获得的结果有了极大提高。但是这种 存在投入成本较高的弊端,主要

    31、用于培养某些微藻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此外,这些 都是利用外部光源为能量,在培养过程中随着藻细胞的生长,密度增大后,光的通透性变差,光能供应不足,不能支持细胞高密度培养对能量的需求,导致细胞生长及 固定量受限。近些年来,随着发光二极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发出内置光源的第三代 来提高光的通透性。结合自动化技术,这种 还可以根据微藻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在线精确调控光质、光强和光周期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光能输入效率及光能分布,能够满足高细胞密度培养时对光能的需求。同时,该 也可以在线精确调控、通气量、通入量、溶解氧和温度等众多理化条件,可以实现微藻快速生长、高效固定。等采

    32、用内置 光源的新型 研究了不同光质对特氏杜氏藻 生长的影响时发现,蓝光条件下获得生物质浓度是红光条件下的 倍。最近,等报道了一种新型内置可变光谱 灯的,在该 中发现红光和蓝光比例为 时可以显著促进长耳齿状藻 生长,中试培养时()的最高生物量可达 ,是外置光源中试培养()结果的 倍,显著提高了细胞固定 的能力。新兴技术助力微藻高效固定 新兴技术是提高微藻 固定效率,进而实现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固定 的有力推手。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微藻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监测和调控微藻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和营养盐等条件中得到应用,从而提高

    33、了微藻的生物质浓度和目标产物产量。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已经开发出多种智能化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这为微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设备保障。更为重要的是,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微藻生物制品生产的全链条,包括上游过程中的藻种鉴定、有害藻株识别、藻细胞活性监测、全自动控制及优化微藻培养过程中的各种理化指标,以及下游过程中的微藻收获、生物炼制及产品加工等过程。这不仅可以高效培养微藻固定,而且也降低了微藻产品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及能耗损失,为发展智能、清洁、安全、绿色和经济的微藻生产新工艺提供了支持。今后随着传感器、微流控、微藻自动化、高通量平台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在微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将会使微藻产

    34、业真正从“农业模式”转变为“工业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双碳”目标服务。结论和展望微藻生长速度快、固定效率高,是生物捕集的理想材料。但是利用微藻大规模工业化生物固定 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培养工艺和生产技术仍不成熟,而且也缺乏藻类高效固碳机制方面的有力支撑。为此,今后首先需要加强高效固定藻株的选育,尤其是需要加强丝状微藻生物捕集 方面的研究,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提高丝状微藻固定 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从光管理、营养需求、营养方式优化及 利用等方面入手开发微藻高效固定 的培养策略。进一步,还需要系统研究微藻处理烟道气化合物技术来从工业 排放源头高效捕集 以及 和 等有害气体。此外,微藻高效

    35、培养 的开发及新兴技术在微藻碳减排方面的应用也将极大地促进微藻固碳行业的发展。可以预期,上述多个方向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为今后工业化培养微藻真正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固定 并联产高值生物质提供了可能性及可行性。因此,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第 期张 虎等: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 ,:高世楫,俞敏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和变革路径新经济导刊,():周文广,阮榕生微藻生物固碳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中国科学(化学),():李煦,荣峻峰,宗保宁微藻碳减排与生物质利用技术研究进展石油炼制与化工,():

    36、,():,():龙菲平,池庆雷微藻生物固碳技术研究和应用情况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张婷,何 青,徐 梓 钧,等 不 同 营 养 盐 及 浓 度 对 黄 丝 藻 生长及脂质积累的影响生物工程学报,():,:,:,:黄妙琴,高保燕,刘国祥,等不同培养条件对枝鞘藻生长、虾青素和油脂积累的影响植物科学学报,():,:,:,:,:,:,:,(),:,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卷,:,():,:,:,:吴新军,黄良民,苏强海洋浮游植物 酶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生态科学,():,:,:,:,:,:,:,():,:,:,:,

    37、:,:(),:,:,():张虎,朱瑞鸿,谭英南,等 光质调控微藻生长及目标产物积累的研究进展生物加工过程,():,(),():,:,:,(),():,:,(),:,:,:,:,:,():,:,:,:,():,第 期张 虎等: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夏奡,叶文帆,富经纬,等燃煤烟气微藻固碳减排技术现状与展望煤炭科学技术,():,:,():李夜光,耿亚红,殷大聪,等微藻养殖池补充二氧化碳的装置:,:,:,:,():刘建国,徐冉我国微藻资源开发 年蝉变之路生物学杂志,():,:,:,:,():,(),():,:,(),():,(),:(责任编辑 管珺)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卷


    注意事项

    本文(微藻生物固碳技术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前景.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