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T 4686—2024 城市轨道交通5G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规范.docx

    • 资源ID:723871       资源大小:186.0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32/T 4686—2024 城市轨道交通5G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规范.docx

    1、ICS 33.180.10CCS M 33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46862024城市轨道交通 5G 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规范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rail transit 5G public network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2024-02-05 发布2024-03-05 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出版DB32/T 46862024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缩略语25 基本规定26 工程勘察3一般规定3车站勘察3机房勘察4隧道区间勘察4高架区

    2、间勘察5地面区间勘察67 工程设计6需求分析6覆盖范围及目标8设计重点9整体组网原则9车站设计方案9机房设计方案10隧道设计方案12传输设计方案128 工程施工13施工安装检查13施工规范要求14施工安全生产管理14施工环境保护管理159 工程验收15验收原则、依据及范围15工程验收前检查16工程初验17工程终验19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

    3、计院有限公司、华信咨询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金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戴海兵、王旺、陈东伟、刘言彬、卢飞、唐岱、祁小钰、李真、陈福文、王坦、郭志成、 徐洋、薛韩勇、申方舟、徐沛东、徐波、徐瑞、吴启宗、潘磊、史习雯、芮翔。DB32/T 46862024城市轨道交通 5G 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 5G 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四个阶段的应用内容和要求,包含每项应用的资料准备、实施步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下的地铁系统、市域快轨系统、轻轨系统、中低速磁浮 交通系

    4、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悬挂式单轨系统、自导向轨道系统、有轨电车系统、导轨式胶轮系统和电子导 向胶轮系统等多种运输制式 5G 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50157地铁设计规范GB 50382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 508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 50944防静电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1120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GB

    5、 51158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1171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1194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GB 51199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GB/T 51369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GB 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YD/T 2199通信机房防火封堵安全技术要求YD/T 2491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纵包铜带外导体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YD 5003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T 5120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 5160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验收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采用专用轨道

    6、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19注: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统。来源:GB/T 508332012,2.0.1,有修改3.2哈芬槽hafen trough一种建筑用的预埋件,先将 C 型槽预埋于混凝土中,再将 T 型螺栓的大头扣进 C 型槽中,要安装的构件再用 T 型螺栓固定。3.3光电复合缆photoelectric composite cable适用于宽带接入网系统中作传输线。注:是一种新型的接入方式,它集光纤、输电铜线于一体,可以解决宽带接入、设备用电、信号传输的问题。3.4漏泄同轴电缆leaky coaxial cable具有不完全封闭外导

    7、体的同轴通信电缆,部分在电缆上传输或接收到的能量,可被耦合或辐射到由电缆外导体和外部环境构成的传输系统中。来源:YD/T 24912023,3.1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BU: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P:轨道控制网(Track Control Network)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MIMO:多进多出(Mult

    8、ipleIn MultipleOut) NR:新空口(New Radio)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OI:多系统合路平台(Point Of Interface)RRU: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SSRSRP: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功率(Synchronization Signal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SSSINR:同步信号信干噪比(Synchronization Signal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TIM

    9、:通信信息模型(Tele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Model)WiFi: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5 基本规定本文件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5G 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应满足用户语音和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 5G 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时,应符合轨道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城市轨道交通 5G 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应符合通信网规划,遵循全程全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布局合理以及经济适用的原则,并做好与既有线路通信网的衔接。城市轨道交通 5G 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应满足设备使用和维护对可

    10、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隧道通信设备、设施设置位置及方式应满足 GB 50157 中限界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频率使用应符合国家和城市轨道交通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本文件未作说明的 5G 移动通信其他频段及要求,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本文件应满足 5G 建设目标,同时应兼顾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相关要求。6 工程勘察一般规定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勘察人员在现场勘察时若发现现场状况存在安全隐患或有不符合国家和本行业的安全规定的情 况,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反映并在设计中提出整改建议。勘察前应准备相应的勘察工具及满足勘察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勘察

    11、人员在收到勘察通知后应明确本次工程的场景,依据勘察目的、任务和相应技术标准要求,针对拟建工程的特点编制勘察纲要。现场勘察结束后,勘察人员应填写勘察表配套文件,对勘察成果以电子文件格式归档。车站勘察车站基本信息勘察车站建筑结构、各区域功能是否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建筑设计图纸一致。车站定位记录车站位置,测量经纬度。外部通信人(手)井勘察车站外部通信人(手)井位置和规格。外部光缆路由勘察外部光缆引入民用通信机房路由。民用通信桥架勘察车站内部民用通信桥架位置和路由。电缆引入间勘察民用通信机房至电缆引入间路由;勘察电缆引入间板孔位置、规格和使用情况。弱电间勘察民用通信机房至弱电间路由;勘察弱电间板孔位置

    12、、规格和使用情况。GPS/BDS 路由勘察车站 GPS/BDS 路由。预埋管勘察车站出入口人防门、新风井人防门、卷帘门等位置民用通信专业预埋管的位置、规格和使用情况。草图绘制根据车站情况绘制勘察草图,记录现场信息。勘察草图应简洁清晰、数据准确、字迹清楚易辨认。机房勘察机房信息勘察民用通信机房位置、建筑结构是否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建筑设计图纸一致。机房电源勘察民用通信机房市电引入情况。机房散热勘察民用通信机房内通风口和空调的类型、型号、数量和位置。机房消防勘察民用通信机房内消防设施的类型和位置。机房照明勘察民用通信机房照明设备的类型、数量和位置。机房接地勘察民用通信机房接地点的位置和规格。草图绘

    13、制根据机房现场情况绘制勘察草图,包含但不限于下列信息:机房尺寸、机房净高、墙体结构、机房内配 电箱位置、照明设备位置、机房门位置、通风口位置、空调位置和接地位置。勘察草图应简洁清晰、数据准 确、字迹清楚易辨认。隧道区间勘察隧道信息勘察隧道区间类型、结构、长度是否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建筑设计图纸一致。哈芬槽勘察隧道区间内哈芬槽的位置和长度。电缆支架勘察隧道区间内电缆支架的高度和规格。人防门勘察隧道区间内人防门的位置、民用通信专业人防门预埋管的位置和数量。光缆路由勘察隧道区间内光缆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电缆路由勘察隧道区间内电缆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线缆过轨勘察隧道区间内线缆过轨位置、线缆

    14、过轨路由、预埋管的位置和数量。线缆爬架勘察隧道区间内电缆引入间下方线缆爬架位置和空间。设备节点定位和标记隧道区间内设备节点,确定位置时应避开 CP控制网测量点、消防设施、地铁监测标识等城市轨道交通专用设施和点位。设备点间距使用测距车进行设备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要求测距车路线应顺直无障碍物。草图绘制根据隧道区间现场情况绘制勘察草图,包含但不限于下列信息:隧道区间里程、线缆爬架里程、人防 门里程、设备点里程、哈芬槽里程、线缆过轨里程。勘察草图应简洁清晰、数据准确、字迹清楚易辨认。高架区间勘察高架信息勘察高架区间结构、长度是否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建筑设计图纸一致。电缆支架勘察高架区间电缆支架的高度和规

    15、格。光缆路由勘察高架区间光缆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电缆路由勘察高架区间电缆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线缆过轨勘察高架区间线缆过轨位置、线缆过轨路由、预埋管的位置和数量。草图绘制根据高架区间现场情况绘制勘察草图,包含但不限于下列信息:高架区间里程、线缆过轨里程。勘察 草图应简洁清晰、数据准确、字迹清楚易辨认。地面区间勘察地面区间信息核对图纸信息,勘察地面区间结构、长度是否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建筑设计图纸一致。电缆支架勘察地面区间电缆支架的高度和规格。光缆路由勘察地面区间光缆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电缆路由勘察地面区间电缆布放方式、布放位置和路由。线缆过轨勘察地面区间线缆过轨位置、线缆过轨路

    16、由、预埋管的位置和数量。电缆沟勘察电缆沟位置、长度、空间和走线路由。基站机房勘察线路周边拟使用基站机房,收集机房信息,包括机房尺寸、机房净高、墙体结构、机柜布置、照明 设备位置、机房门位置、通风口位置、空调位置和接地位置等信息。基站铁塔勘察线路周边拟使用基站铁塔,收集铁塔信息,包括铁塔类型、铁塔高度、各个平台高度、天线安装情 况和铁塔基础现状等信息。草图绘制根据地面区间和现场情况绘制勘察草图,包含但不限于下列信息:地面区间里程、线缆过轨里程、基 站机房信息、基站铁塔信息。勘察草图应简洁清晰、数据准确、字迹清楚易辨认。7 工程设计需求分析业务综合考虑投资成本以及不同业务(包括语音和数据业务)用户

    17、覆盖需求情况,确定覆盖需求,见表 1。质量频段频段如下:a) 中国移动:2 600 MHz 频段、4.9 GHz 频段;b) 中国联通:900 MHz 频段、2.1 GHz 频段、3.3 GHz 频段、3.5 GHz 频段; c) 中国电信:800 MHz 频段、2.1 GHz 频段、3.3 GHz 频段、3.5 GHz 频段; d) 中国广电:700 MHz 频段、3.3 GHz 频段、4.9 GHz 频段。无线覆盖边缘场强各运营商 5G 网络覆盖指标具体需求见表 1。表 1 各运营商 5G 网络覆盖指标序号电信运营企业网络制式参考指标覆盖电平有效覆盖率1中国移动NR 2.6GSSRSRP/

    18、SSSINRSSRSRP-105 dBm 且SSSINR3 dB95%2中国联通NR 3.5GSSRSRP/SSSINRSSRSRP-105 dBm 且SSSINR3 dB95%3中国电信NR 3.5GSSRSRP/SSSINRSSRSRP-105 dBm 且SSSINR3 dB95%接通率在无线覆盖区内 95% 的位置,99% 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无线信道呼损语音业务呼损不大于 2%,数据业务呼损不大于 5%。数据业务速率要求数据业务速率要求如下。a) 移动 5G:下行平均速率 600 Mbps,上行平均速率 70 Mbps(100 MHz 带宽,下行上行 82 配比, SA 组网,4

    19、通道,室内步测);下行平均速率 300 Mbps,上行平均速率 30 Mbps(100 MHz 带宽,下行上行 82 配比,SA 组网,2 通道,室内步测)。b) 联通 5G:下行平均速率 525 Mbps,上行平均速率 105 Mbps(100 MHz 带宽,下行上行 73 配比, SA 组网,4 通道,室内步测);下行平均速率 260 Mbps,上行平均速率 105 Mbps(100 MHz 带宽,下行上行 73 配比,SA 组网,2 通道,室内步测)。c) 电信 5G:下行平均速率 525 Mbps,上行平均速率 105 Mbps(100 MHz 带宽,下行上行 73 配比, SA 组网

    20、,4 通道,室内步测);下行平均速率 260 Mbps,上行平均速率 105 Mbps(100 MHz 带宽,下行上行 73 配比,SA 组网,2 通道,室内步测)。信号外泄要求各运营商信号外泄应满足表 2 的要求。表 2各运营商信号外泄指标序号电信运营企业网络制式参考指标室外 10m 处信号电平/dBm1中国移动NR 2.6GSSRSRP-1102中国联通NR 3.5GSSRSRP-1103中国电信NR 3.5GSSRSRP-110覆盖范围及目标覆盖范围覆盖范围应满足下列要求。a) 线路轨行区:1) 正线、折返线、停车线、渡线及安全线;2) 联络线;3) 车场及车辆基地出入线。b) 车站/控

    21、制中心:1) 包括站台公共区域、站厅公共区域、主要设备用房区域、办公用房公共区域、出入口及换乘通道等;2) 控制中心、线网中心内移动用户设备活动区域;3) 变电所;4) 区间风井。c) 车辆基地:1) 库内区域;2) 其他车辆可达区域;3) 车辆基地内移动用户设备活动区域。d) 折返线、停车线、渡线、安全线、联络线、车场及车辆基地出入线、控制中心、变电所、区间风井、车 辆基地等区域的覆盖可根据承载业务需要自行选择。覆盖目标城市轨道交通范围内 95% 以上区域各个系统覆盖指标应满足边缘场强的要求。干扰与噪声干扰与噪声应满足下列要求:a) 各种无线信号共用同一套城市轨道交通覆盖系统时,无线信号相互

    22、之间的互调干扰不会影响其 他系统工作;b) 对于共建共享双缆系统,NR 闲时上行通道底噪-107 dBm(移动)、-110 dBm(电信/联通)/在 1 个RB(360 kHz)带宽内;c) 对于共建共享四缆系统,NR 闲时上行通道底噪-110 dBm(移动)、-113 dBm(电信/联通)/在 1 个RB(360 kHz)带宽内。越区切换越区切换应满足下列要求:a) 系统保证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地下链状蜂窝小区间的可靠切换、隧道洞口与室外的切换及各 车站出入口通道与站外蜂窝小区之间的切换;b) 移动通信系统在隧道内的信号切换在隧道内完成,车站出入口切换点设置在出入口通道内。电磁辐射设置基站等

    23、设备时,电磁辐射限值应满足 GB 8702 的要求。设计重点覆盖规划覆盖规划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业务覆盖目标取定; b) 链路预算规划;c) 小区规划;d) 切换区域设定及重叠区规划。多系统合路多系统合路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多系统间的干扰隔离; b) 上下行分路覆盖;c) 设备选型要求;d) 系统扩展性。整体组网原则城市轨道交通无线覆盖系统属于共建共享的信号覆盖工程,宜采用一次建成、运营商共享的方式。车站宜采用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及传统室内分布系统协同覆盖方式。隧道区间宜采用四根宽频段低损耗漏泄同轴电缆覆盖方式,应根据工程现场条件和业务需求确定实际覆盖方案。高架区间和地面区间可在城市轨道

    24、交通红线外设置地面宏基站,采用天线覆盖方式。BBU 基站设备安装在民用通信机房内,RRU 信源设备安装在民用通信机房、预留机房或预留安装位置。系统应配合 TIM 完成建模并满足设计要求。系统应满足当期工程,综合考虑技术演进、系统扩容、频率规划等因素,预留适当的余量。车站设计方案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满足下列要求。a) 系统由室内基带处理单元、扩展单元和远端单元设备组成,采用室内覆盖数字化架构。基于有源终端级的小区分裂能力,可按需灵活配置容量,采用 IT 化的网线/光纤部署。基于全有源的数字化系统和有源终端级的MR 能力,实现网络设备的可视化和网络性能的地理化,支持网络故障快速恢复

    25、和预防性管理。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能够满足超高流量密度和超大带宽、超高可 靠性、超低时延、海量连接、位置服务和可视化运维与智能化运营等要求。b) 扩展单元与远端单元之间采用光电复合缆,长度不宜超过 200 m,采用 1.5 mm光电复合缆。 c) 车站高容量区域宜采用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应根据工程现场条件和业务需求确定实际覆盖方案。d) 数字化室分单个远端单元即可实现MIMO,可根据不同功能区话务发生时间差异来规划容量和小区,远程控制小区分裂,及时应对突发话务,话务低时合并小区,可减少干扰,提升资源利用率。传统室内分布系统传统室内分布系统满足下列要求:a) 系统由POI(合路器)+分布系统组成,

    26、两路天线 MIMO 间距宜设置为 1.2 m1.5 m;b) POI 互调指标要求-155 dBc,无源器件宜采用 500 W/-155 dBc 高品质器件,最大程度抑制三阶互调干扰,保证各系统稳定性;c) 无源器件、天线、馈线宜采用支持运营商全部频段制式的材料,馈线接头宜采用 DIN 型快速接头;d) 车站办公区、公共区、设备区、商业区等区域全面覆盖,常驻人房间天线宜入室覆盖。机房设计方案机房建筑机房建筑满足下列要求:a) 民用通信机房应靠近站厅或站台的公共区,宜设置在电缆引入间、弱电间的附近,方便车站走线 和隧道区间光缆、电缆的引入;b) 主机房应设置成矩形形状,面积应50 m2;c) 在

    27、距民用通信主机房每 150 m 处应设置 1 个民用通信 5G 拉远机房,拉远机房面积应12 m2; d) 机房净高应3 m;e) 机房内不应设置立柱,若无法避免,需增加机房面积;f) 机房门应设置挡鼠板,采用防火密闭门;g) 机房等效均布活菏载值应满足YD 5003 的要求,应不低于 6 kN/m。机房装修机房装修应满足下列要求:a) 无架空地板的民用通信机房,采用水泥地面刷抗静电环氧漆,水泥踢脚刷环氧漆;b) 设架空地板的民用通信机房,原楼地面面层可不做防静电处理,采用水磨石、水泥抹面刷地板漆 等方式保证地面平整、光滑、不起尘,采用阻燃踢脚。机房环境机房环境满足下列要求:a) 避免电磁干扰

    28、和磁场干扰;b) 无线电干扰场强满足 0.15 MHz1 000 MHz 范围,不大于 126 dB; c) 磁场干扰强度不应大于 800 A/m;d) 机房内尘埃的粒径0.5 m 的个数18 000 粒/cm。外市电引入机房内由低压配电和动力照明专业在民用通信机房设置动照配电箱,提供两路独立电源、负荷等级 要求为一级负荷,双路输出。空调通风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满足下列要求:a) 应防止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二氧化氮(NO2)有害气体侵入;b) 机房工作环境温度+15 30 ,相对湿度 40%70%,温度变化率小于 10 /h(不得凝露); c) 空调出风口应避免直接正对机柜顶部,

    29、宜靠近机房边缘,防止冷凝水滴入机柜内。交直流电源系统交直流电源系统满足下列要求。a) 机房内应配置总交流配电箱(柜),为机房、隧道设备提供交流电,交流配线箱(柜)宜具备分相计 量功能。机房内BBU、RRU、传输等设备供电均为直流供电,应配置直流开关电源,按各运营商 划分配电区域,开关电源智能监测要求应具备按周期提供各运营商电度用电量和比例,蓄电池按周期放电电量等功能,蓄电池后备时间按不低于 30 min 考虑。b) 开关组合电源配置原则: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应按远期负荷考虑,开关电源的整流模块容量应按近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 N+1 冗余方式确定,其中 N 只为主用,N10 时,1 只为备用

    30、,N10 时,每 10 只备用 1 只,其中 N 只主用整流模块的总容量应按负荷电流和蓄电池均充电流(10 小时率充电电流)之和确定。c) 蓄电池配置原则:蓄电池组宜采用铅酸阀控蓄电池,可分单组或多组安装,其总容量应按近期负 荷并考虑适当预留,对于利旧基站,在机房面积不足或承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缩短蓄电池 组的后备时间。消防系统机房内应根据系统需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设置烟雾探测告警器装置和灭火装置。电气照明机房内应根据民用通信机房设备布置图配置机房照明,应设置在设备维护通道位置,与设备平行,应满足 0.75 m 水平面照度值 300 lx,另内设断电应急照明。防雷与接地系统机房内应配置等电位箱

    31、/接地端子箱,提供不少于 10 个接地端子,接地电阻小于 10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机房内应配置动力及环境监控设备,主要监控对象应为配电设备、蓄电池组、空调设备、新风设备、防 雷设备、机房门禁和环境等参数。主要监控内容应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功率、谐波、电度、设备运营状 态、温湿度、烟雾、水浸、门禁等。隧道设计方案建设方案建设方案满足下列要求。a) 各运营商做隧道 5G 覆盖时,宜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漏缆方案,系统对应漏缆有多种组合方式,可根据网络运营情况自由调配、规避干扰,以达到最优的网络覆盖效果。可选用以下三种覆盖方案:1) 以相邻两车站区间为节点进行漏缆断点设计,广告牌区域的区间单独开断,使

    32、用单独信源, 根据不同制式的链路预算确定断点间距,合理规划全频段型及透传型 POI 位置,将切换区域控制在洞口和隧道区间内;2) 以整体隧道区间为节点进行漏缆断点设计,根据不同制式的链路预算确定断点间距,合理规划全频段型及透传型POI 位置,将切换区域控制在隧道区间内,在选取 POI 设备安装位置时,每个车站隧道两端的 POI 设备安装位置宜设置为一个距离站台较近,一个距离站台较远,以此将切换区域控制在隧道区间内,可将车站与距离车站较近的 POI 信源设备划为同一小区;3) 以相邻两车站区间为节点进行漏缆断点设计,漏缆布放至广告牌处断开,采用车站数字化室分兼顾覆盖广告牌区域的隧道,根据不同制式

    33、的链路预算确定断点间距,合理规划全频段型及透传型POI 位置,将切换区域控制在洞口和隧道区间内。b) 交叉变轨区域,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通过漏缆与天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覆盖,对于需要与 现有线路通信系统对接的,应充分考虑原有和当前漏缆的安装高度、位置及链路预算,做好与原 有线路通信系统的衔接。c) 隧道与高架或地面过渡区域,应在洞口漏缆末端布放天线或将漏缆延伸至隧道壁末端以保证与室外信号的切换。漏缆限界漏缆的高度宜位于列车车窗上沿与下沿高度之间,应结合隧道侧壁的空间使用情况、民用通信与专 用通信和公安通信之间的干扰隔离要求、MIMO 隔离度要求等确定漏缆高度。漏缆开断间隔漏缆开断间隔与信源设备

    34、、漏缆、POI、列车等无线信号传播过程中的物理实体的相关参数有关,应 在设计时根据具体参数进行核算。隧道电源隧道内每个设备点位应设置交流配电箱,为各运营商设备供电。隧道内交流配电箱从车站民用通信 机房交流配电箱(柜)引 380 V 交流电,对于长距离区间隧道,则考虑采用隧道交流配电箱级联方式。隧道电源线采用无卤低烟阻燃铠装电缆,电源线线径选择要求满足隧道设备点位压降损失小于 10%。传输设计方案设计原则充分考虑车站及隧道内其他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如自动售货机、信息展示牌、广告牌、地铁 WiFi、地铁沿线周边的引出光缆、信息点等,应满足系统建设后长期使用的需要,避免因为业务发展引起频繁扩容改造。

    35、设计重点传输系统在功能定位上主要为运营商的传输接入系统,应设置独立的汇聚节点集中与运营商网络对 接,为充分满足网络安全、方便传输系统的优化升级,传输系统整体建设方案满足下列要求:a) 光缆分层建设 ,按 核心层 、汇 聚层 、接 入层需求 ,分 别进行光缆建设 ,应 满足 GB 51158 和GB 51171 要求;b) 传输设备应采用标准接入传输设备,方便进行线路侧端口及业务侧端口扩容;c) 传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内宜按双平面建设传输系统,以隧道为主路由,每隧道为一个独立完 整的传输系统,互为备份;d) 传输系统建设宜充分考虑已有传输资源的利旧与系统优化;e) 传输线路侧光缆宜考虑主备路由,

    36、按隧道建设双侧光缆,每侧光缆芯数应考虑 5G 和后期扩容;f) 传输系统宜采用环形组网拓扑结构,环上节点数量可根据系统容量、各节点业务量、线路侧光缆 长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环上节点不宜过多,便于预留扩容容量并保证业务安全可靠性。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满足下列要求:a) 采用可扩容的标准型接入传输设备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传输设备;b)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布放双侧光缆;c) 建设过程中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市政管道的互通需求,及时做好沿线周边的传输资源预留。8 工程施工施工安装检查施工安装环境检查施工安装环境检查满足下列要求:a) 设备安装机房环境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设备安装场所宜整洁、无灰尘,线缆布放路由具

    37、备施工 条件;b) 施工区域的井道、楼板、墙壁等严禁出现渗水、滴漏、结露现象;c) 设备安装位置应远离高温、易燃、易爆、易受电磁干扰、强腐蚀的环境; d) 室外安装环境应易于设备固定,工程安装所涉及的建筑墙体应坚固完整; e) 设备安装防静电环境应满足GB 50944 的要求;f) 设备安装防火应满足GB 55037 和YD/T 2199 的要求;g) 工程涉及的建筑物楼内电源系统和防雷接地设施应满足 GB 51194、GB 51120 和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安装前设备及器材检查施工安装前设备及器材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a) 进行设备及器材检查时,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供货厂

    38、家三方人员 同时在场,并做好记录;b) 设备及器材的规格、型号、数量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对照装箱单对设备实物进行核对检查;c) 对设备及器材进行外观检查,外包装完整、无破损,无受潮、火烤等迹象,无明显凹陷;d) 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器件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或集成商)和供货单位共同鉴定,并 做好记录,并由责任单位及时解决;e) 当器材型号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时,征得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f) 设备检查完毕,分类存放并堆放整齐。施工规范要求电信设备安装电信设备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a) 电信设备安装满足YD/T 5120、YD/T 5160、GB 50382 和工程设计

    39、要求,如需变更,应征得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具备设计变更手续;b) 电信设备安装设计的抗震设防烈度与安装设备的电信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相同,电信设备的抗 震加固满足GB/T 51369 和工程设计要求;c) 电信设备的电源系统满足GB 51194、GB 51199 和工程设计要求;d) 电信设备的防雷接地系统满足GB 51120 和工程设计要求。标签标签安装满足下列要求:a) 室内分布系统中每一个设备都应有明显的标签,方便后期管理和维护;b) 在并排有多个设备或多条走线时,标签应粘贴在同一水平线上;c) 标签的标注应工整、清晰;d) 标签宜粘贴在设备、器材正面可视的地方,并用防水胶带进行防

    40、水处理,线缆的标签在首尾两端 采用吊挂式,以方便阅读。加电检查加电检查满足下列要求:a) 主机电源不应使用插头接电,采用空气开关,主机输入交流电的电源线火线、零线相对应,不能 反接,交流供电时,相线为红色,零线为蓝色或黑色,地线为黄绿色,直流供电时,正极为红色,负 极为蓝色,地线为黄绿色;b) 设备工作电压满足设备标称值要求;c) 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开机,设备正常工作;d) 检查设备告警系统,工作正常、告警准确;e) 电表箱安装安全可靠、易于读数;f) 电表的标签上能反映电流互感器倍数;g) 每台设备采用单独供电线路。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a) 施工单位建立、

    41、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相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专项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 金投入,并根据不同的专业向施工人员提供必需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保障施工人员的生 命和财产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b) 工程项目施工实行安全技术逐级交底制度,纵向延伸到全体作业人员,安全技术交底应具体明确,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等向施工队长、班组长、作业人员进行详细 交底并书面记录,交底记录按要求归档。c) 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1) 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因素;2) 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的具体预防措施;3

    42、) 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4) 在施工生产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5) 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施工环境保护管理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满足下列要求:a) 工程开工前,工程小组明确环保管理措施和环保目标的“环保责任书”;b) 各工程组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据工程中环保的自身特点,制订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上报 主管部门审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应批准施工;c) 对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的建立有详细的规划设计,报请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保 存原场地地貌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施工期间施工期间应满足下列要求:a) 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设计组织施工,将环保措施贯彻于施工生产全过程中;b) 配

    43、备专职环保工程师全程跟踪监督;c) 做好环境保护实施记录及文档的管理,详细记载施工前、后的环境状况,各种环境保护措施的执 行情况等;d) 将有关原始地貌的影像资料底片及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保存。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应满足下列要求:a) 对未完成环境恢复的主体工程和大型临时工程,将不予验收;b) 每个工程完工后,对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检查,符合环保要求后方可正式撤离现场。9 工程验收验收原则、依据及范围验收原则验收原则应满足下列要求。a)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已有相关标准。b) 在满足基本验收项目前提下,重点验收项目选择的原则:1) 对后期网络运行影响大的指标;2

    44、) 侧重新业务、新功能的指标;3) 有利于后期运行维护的指标;4) 当期工程的特殊场景。c) 在进行实际验收时,可采取资料复核、现场检查测试、记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收依据验收依据应满足下列要求:a) 国家或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b) 原邮电部、原信息产业部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有关文件;c)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和 GB 8702 的要求;d) 运营商现行的验收及测试规范;e) 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或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阶段设计还应包括技术设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和各专业的设计规范、施 工及验收规

    45、范。验收范围验收范围应满足下列要求。a) 主要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有源设备或器件、无源器件、天线、缆线和电源配套设备等的施工工艺情况及整个分布系统性能指标进行验收。b)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1) 施工工艺质量;2) 系统功能及系统性能等的测试;3) 对工程档案、工程建设程序规范化情况;4) 工程决算、资源资料等方面内容的检查。c) 现场验收时按规范要求逐项检查验收,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竣工检验项目表。工程验收前检查环境检查环境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a) 建筑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已完工并验收合格;b) 所有预留孔洞位置、尺寸,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c) 通风、空调和消防系统已安装完毕,并能正常使用,室内工作温度和湿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d) 监控系统工作正常;e) 防雷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安装工艺检查安装工艺检查满足下列要求:a) 设备和线缆应有明确标识,同时标识正确、清晰、齐全;


    注意事项

    本文(DB32/T 4686—2024 城市轨道交通5G公网移动通信系统建设规范.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