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pdf

    • 资源ID:715399       资源大小:8.31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pdf

    1、125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吴青沈佳爱内容提要:1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基督新教在华传教事业得以延续。美国圣经公会于18 9 3年委派第三任驻华经理海格思来华主持该会的圣经工作。海格思调整圣经传播策略,改变了美国圣经公会在华困局。在他的领导下,该会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为基督教在华传播发挥了作用。本文利用美国圣经公会档案等史料,研究海格思主持下美国圣经公会在华经营活动,以揭示清未民初圣经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关键词:清未民初,美国圣经公会,圣经销售,海格思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圣经公会在华活动与影响研究”(15B

    2、ZJ022)的阶段性成果。This paper is the phased achievement of the general project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Fund“Studies on the Activities and Influence of 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 in China(15BZJ022)本文是笔者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分发事工(18 7 5-18 9 0):以驻华经理葛立克为中心的后续研究,参阅圣经文学研究第2 4辑,2 6 0-2 8 4。WuQingandZhangYingyue,“Bi b l e

    3、Distribution in China by 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1875-1890):The Activities of Manager Luther.H.Gulick,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Biblical Literature.no.24(2022):260-284.)126第2 7 辑圣经文学研究Bible Sales in China by 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The Activities of Manager John R.HykesWU Qing and SHEN JiaaiAbs

    4、tract: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the 20th century,Protestant missionary work in China was undergoingmuch development.In 1893,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 appointedits third Agent,John R.Hykes,to lead its work in Shanghai in 1893.Hykes adjusted the strategy of Bible sales which

    5、successfully reversedthe constrained situation of 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 in China.Under his leadership,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 achieved strongresults and promoted the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This paperutilizes the archives of American Bible Society to study the businessactivities of t

    6、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 in China under its third agent,Hykes,and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bible transmission in China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Keywords: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Bible sales,John R.HykesAuthors c

    7、ontact info:Institute of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Jinan University.Email: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圣经翻译、出版与分发工作都由圣经公会专营。晚清以降,在华担负这类工作的西方专门机构主要有英国圣经公会(BFBS)、美国圣经公会(ABS)和127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苏格兰圣经公会(NBSS)。在三大公会中,美国圣经公会人华时间较晚,但至清末民初却“后来居上”,对华圣经销售业绩逐渐超越同,成为西方三大圣经公会中的夜者。美国圣经公会于18 16 年在纽约成立;18 33年开始资助在华圣经工作;至1

    8、8 9 3年海格思(JohnR.Hykes)成为第三任驻华经理时,该公会在华传播圣经已过去整整一个甲子,而海格思任期内是美国圣经公会在华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西方圣经公会有“三大工作”,即“资助译经、出版圣经及分发圣经”,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分发圣经。英国圣经学者苏吉萨拉迦在其著作圣经与第三世界里指出,圣经学者很少认真研究圣经的分发量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特别是那些销售圣经的人。目前关于圣经在中国的研究,正如苏吉萨拉迦所评论的,对圣经分发或销售主题的研究不仅不够深入,且数量寒无几。香港学者麦金华亦认为,自基督新教来华传教始,圣经是如何在中国传播这一问题存在大量的空间,可供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的批判

    9、性研究。美国圣经公会在近代中国基督教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即以美国圣经公会档案为中心,辅以当时一些传教士回忆录与中英文报刊资料,探究驻华经理海格思任期内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经营活动,揭示清末民初圣经在中国传播的历程。R.S.Sugirtharajah,The Bible and the Third Worl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1),140.George Kam Wah Mak,“The Colportage of the Protestant Bible in Late Qing China:The Example of the

    10、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in Religious Publishing and Print Culture inModern China,1800-2012,ed.Philip Clart and Gregory Adam Scott(Boston:De Gruyter,2015),17.128第2 7 辑圣经文学研究一、从传教士代理到驻华经理的海格思美国圣经公会是个世界性的非盈利组织,拥有一套庞大且严密的运营系统。该会在美国筹募经费,委派代理人统筹海外圣经事业,在世界各地印刷出版圣经,并向全世界推广。据该公会档案记载,海格思来华之前,美国圣经公会

    11、在华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传教士代理时期(18 33-18 7 5),葛立克(Luther.H.Gulick)和裴来尔(L.N.Wheeler)时期(18 7 6-18 9 3)。18 33年,中国第一位传道人梁发在广州城内的读书人群体中无偿分发圣经。同年,美国圣经公会董事会首次拨款3,0 0 0 美元,用于资助下一年(18 34)圣经在华传播,此事被该会视为对华圣经工作的滥筋。(一)从传教士代理到驻华经理1866年以前,美国圣经公会在中国的圣经分发皆由传教士全权代理,该会未向传教士支付代理费,亦未向传教士索取书费。此时期,圣经分发的策略均由在华传教士自行制定,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和弹性。传教士

    12、通常免费赠送圣经,但因中国人对随着炮舰而来的外来事物抱以成见,他们的工作并不顺利,让中国民众接受这些免费赠送的圣经异常困难。早年间,在华传教士们如能在一个月内分送一、二百册福音书,已经很不错了。不仅如此,中国民众和其他地区的人们一样,会更珍“Dr.John R.Hykes Tell the Wonderful Story of the American Bible in China,TheChina Press,November12,1911.129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视那些他们为之付出代价的事物,免费赠送圣经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在这33年的免费赠书工作中,

    13、传教士帮助美国圣经公会派发了457,341本经册,平均每年13,8 6 2 本。18 6 6年,美国圣经公会董事会意识到免费发放圣经的弊端,于该年底终止了这一做法,而代之以“象征性”的价格销售经册。新的做法导致销售量急转直下:与上一年相比,18 6 7 年减少了近6 万册。尽管以低价销售圣经取代免费分发的政策使得美国圣经公会在短时间内销售量的急速下降,但从驻华机构的长远发展来看,略取书价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在美国圣经公会第一任驻华经理葛立克的经营下,该会在华事业渐有起色。18 8 7 年,美国圣经公会的中国售书员共计52名,该年销售圣经2 52,8 7 5册,此销量是该公会在华前所未有的。葛

    14、立克在任的15年是美国圣经公会在中国极为重要的奠基阶段,为该会在华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8 9 0 年,裴来尔接任葛立克之职,不幸于三年后病逝于任上。裴来尔任职期间,该会在华圣经的销量均未超过葛立克18 8 7 年的最高销量。18 9 3年,海格思接任驻华经理时,当年圣经销售量仅为19 2,2 15册。在葛立克和裴来尔主持业务的18 年间,圣1指前文所述18 33年中国第一位传道人梁发在广州城内的读书人群体中无偿分发圣经。“Dr.John R.Hykes,China Press.Ibid.4Ibid.海格思:美国圣经会在华八十三年之历史(上海:上海图书馆藏书,1916),21。Jo h n

    15、 R.H y k e s,M e i g u o Sh e n g j i n g h u i z a i H u a b a s h i s a n n i a n z h i l i s h i (A m e r i c a n Bi b l eSociety in China:The Story of Eighty-three YearsWork)(Shanghai:Shanghai Library,1916),21.?ABS Historical Essay#15,Part VI-F-2,Distribution Abroad 1861-1900,China,American Bibl

    16、e Society Archive(New York:American Bible Society,1965),57.130圣经文学研究第2 7 辑经销售量为3,0 52,6 8 8 册,年均销量为16 9,59 3册。(二)海海格思其人海格思(JohnResideHykes)18 52 年8 月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成长于美国一个家境优渥且信仰虔诚的基督教商人家庭。作为成功商人的后代,他并未像其两位弟弟一样继承父亲的生意,而是选择了做传教士。海格思早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公立学校,未满18 岁便从米勒斯维尔的宾夕法尼亚州师范学校(PennsylvaniaNormal School)毕业。随后

    17、,他担任了约翰斯顿(Johnstown)的学校主管,并被按立为牧师。18 7 3年9 月,海格思加人美以美会纽约中央公会,经该会派遣来华传教,当时他只有2 1岁,是美以美会派往海外工作的传教士中最年轻者。海格思抵达中国后,驻扎于江西九江传教,在华中地区工作2 0 年之久,是美以美会在该区的奠基者之一。天津教案(18 7 0)发生后,华南沿海各省谣传传教士散John R.Hykes,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 in China(New York:American Bible Society,1916),45.2海格思加人美以美会或许与其父为该会成员有所联系,但就笔者目前

    18、所掌握的材料,尚未披露他何时人教。截止至18 7 3年。4Bible Society Record,November,1921,197-198,in ABS Historical Essay#15,Part VI-F-2,Distribution Abroad 1901-1930,China,American Bible Society Archive(New York:AmericanBible Society,1967),60.?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省志宗教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322。Lo c a l Ch r o n i c l e s Co mp i l a t

    19、 i o n Co mmi t t e e o f Ji a n g x i Pr o v i n c e,e d.,Ji a n g x i s h e n g z h i:Zongjiao zhi(Annals of Jiangxi Province:Annals of Religion)(Beijing:Local Chronicles PublishingHouse,2003),322.131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放毒粉,屡次激起反教暴动。据江西中美交涉已结未结案清册记载,同治十三年(18 7 5)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海格思与皮卫真、周宏奎等在瑞昌县租房卖

    20、书被毒打,随后美领事前后数次照会清政府交涉海格思被殴一事,后因结案而不了了之。事发当时,刚到九江两年的海格思尚未掌握汉语,外出工作时需翻译陪同,传教之旅并不顺利。对于他来说,这些不被接受的经历,一方面为他担任美国圣经公会驻华经理一职积累了宝贵经验;另一方面,这使他在之后主持圣经公会的销售工作时,对中国售书员更具理解之心。1893年10 月,海格思辞去美以美会在九江的传教工作,成为美国圣经公会第三任驻华经理。之后的2 7 年间,他负责该机构圣经在华的翻译、修订、出版、销售等工作。海格思不仅拥有出众的工作能力和敬虔的宗教品格,而且在美国拥有1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台北:道声出版社,19 8 7)

    21、,6 37。ChristopherTang,Zhongguo Jidujiao bainian shi(The First Hundred Years of Protestant Mission in China)(Taipei:TaoshengPublishingHouse,1987),6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第一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 8 8),8。InstituteofModermHistory,A c a d e mi a Si n i c a,ed.,Zhong Mei guanxi shiliao:Guangxu chao(

    22、Historical Data on Sino-US Relations in the GuangxuDynasty)(Taipei: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Academia Sinica,1988),1:8.)关于海格思时期年限的计算,笔者说明如下:海格思于18 9 3年11月自九江赴上海担任驻华经理一职,尽管他在18 9 3年末主持驻华机构采取了相关措施,但18 9 3年其在任时间较短且所产生的成效带有一定滞后性,而美国圣经公会档案又将葛立克和裴来尔时期的终止年定为18 9 3年,因而,笔者将计算海格思主持驻华机构的起始年定为18 9 3年,但在计算他所主持

    23、下的圣经销售量时,起始年定为18 9 4年。从任际清为海格思写的悼词可知,海格思于19 2 1年初染病,可见,海格思在19 2 0 年驻华机构的年度报告上签完字之后,他在美国圣经公会的实际工作就已经结束了,故笔者将海格思时期的终止年定为19 2 0 年。132第2 7 辑圣经文学研究较高的社会地位,既是共济会高阶成员,又曾担任美国驻华副总领事,多次被美国国会高层人物接见。19 10 年,海格思作为美国圣经公会的全权代表出席在爱丁堡举行的传教士大会;19 16 年,美国圣经公会总部召海格思回国,协助该会在纽约举办百年纪念庆典。可见,他极受美国圣经公会董事会的器重。?海格思是不是合格的海外代理人?

    24、答案是肯定的。18 36年,纽约的通讯秘书布里格姆(JohnC.Brigham)总结过该会代理人的先决条件:“我们需要一个学识渊博、虔诚、谨慎、精力充沛并热爱传教工作的人。代理人将与传教士共事,因而必须同情传教士的工作。另外,他还必须协助翻译圣经、阅读校对译本、监督印刷经册、在旅行中分发圣经。再者,他必须是美国圣经公会的缩影,是一位传教士。”美国圣经公会认可的价值观是福音美德,且适用于任何工作。要想成为合格的海外代理人,除了具备世俗经验和丰富的福音传道资历外,还需要以下能力:第一,因其大部分工作涉及翻译和校阅圣经文本,语言能力尤为重要;第二,代理人需要自主分配资金,管理机构的财政预算,必须具备

    25、财务敏锐度和管理技能;第三,代理人将长期在异国他乡工作,因此需要对当地风俗文化、人文历史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以上几点海格思均符合条件。“Dr.John R.Hykes Died in China Tuesday,The Chronicle,Shippensburg,Pennsylvania,16 Jun 1921,Thu,1.?ABS Historical Essay#15,Part VI-F-2,Distribution Abroad 1901-1930,61.American Bible Society(ABS)Annual Reports 1910(New York:American

    26、 Bible Society,1910);ABSAnnual Reports 1916.John C.Brigham to Moses Stuart,11 June 1836,Letter Book,Corresponding SecretarysPapers,American Bible Society Archives,American Bible Society Library,New York.133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1917年,就职美国圣经公会2 4年之久的海格思在寄往纽约总部信中直言:“首先,我自己具有执行能力和商业意识,以及因经验而生的对我

    27、们业务的了解。其次,我在驻华机构有2 4年的管理经验,又有2 0 年的传道人分发经书经验,我不信自已不适合驻华经理的工作。”诚如海格思所言,作为该会驻华机构的领导者,他熟知中国各地语言情况与风俗习惯,极具商业头脑与执行能力,对其下属抱以同情理解之心,体谅他们的难处与苦处。海格思任职期间出色的工作为他赢得了在华同事的一致尊敬与好评。二、海格思调整圣经销售举措(一)确立全国分区制度驻华机构在中国设立分会制度并非海格思首创,而是源于美国圣经公会第一任驻华经理葛立克。18 8 4年,葛立克计划在中国北部、中部、西部等各区域的重点城市建立分会,以便美国圣经公会的分会在不久的将来能覆盖整个中国。然而受时局

    28、影响,该计划迟至18 8 8 年才正式开展。18 8 8 年2 月15日,葛立克在苏州建立了该会在华第一个分会一苏州圣经公会(SoochowBibleSociety)。随着18 8 9 年葛立克因病离开中国,美国圣经公会在中国重点城市设立分会的计划不得不搁John R.Hykes to John Fox,22 May 1917,Correspondence 1917,China Mission,AmericanBible Society Archives,American Bible Society Library,New York,RG#27.L.H.Gulick to E.W.Gilman

    29、,2 September 1884,Correspondence 1884,RC#27.134第2 7 辑圣经文学研究浅。18 9 3年11月,海格思担任驻华经理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该会在华事业,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中国确立全国分区的圣经工作制度。此前,第一任驻华经理葛立克希冀美国圣经公会的分会未来能覆盖整个中国,该愿望终于由第三任驻华经理海格思完成。海格思主持业务之初,便意识到该会在华售书工作处于青黄不接且萎缩的状态,呕需重整。18 9 4年,他致信纽约总部通信秘书吉尔曼(E.W.Gilman),提出雇佣全职外国售书员以监督华中、华南和华西售书工作的设想。18 9 3年,该会在中国范围内只有

    30、一个外国售书员从事售书监管工作,即,驻北京的贾立德(T.J.N.Gatrell)。为解决销售问题,海格思提出一个方案:设立全国分区制度;提高传教士对该会工作的兴趣;雇佣合适的外国传教士担任专职外国售书员;在重要城市组织本地售书员,向民众售卖圣经并传教。各分会经理需提供准确的信息,说明圣经工作的具体情况。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报告影响传教工作的因素。因此,海格思四处招募合适人选,希望重振该会在华售书工作。海格思认为至少还需要三位外国传教士,签约成为美国圣经公会的专职员工,全身心投人驻华机构的工作,分别负责华中、华南和华西地区的圣经销售工作。1902年,负责华北分会工作的分经理甘门(CharlesF.

    31、Gammon)向海格思提出在华北地区设置两名外国监督员的请John R.Hykes to Edward W.Gilman,16 January 1894,Correspondence 1894,RG#27.1John R.Hykes to Wm.I.Haven,22 March 1915,Correspondence 1915,RG#27.ABS Annual Reports 1913,363.John R.Hykes to Edward W.Gilman,16 January 1894,Correspondence 1894,RG#27.4135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

    32、海格思为中心求,并希望雇佣更多本地售书员。不仅华北地区如此,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整个中国。中国幅员辽阔,圣经销售市场十分巨大,划区工作由专人管理,才可进一步拓展驻华机构的影响范围。设置分会的工作理念脱胎于美国圣经公会的海外代理人制度,分会经理的工作实质上仍是圣经公会的代理人,各分会经理统领于海格思的管理之下,并定期向上海总部提供工作报告。实施海格思构想下的分区制度需要以优秀人才为后盾,他于是向总部申请,提高外国售书员的待遇。具体做法是,一方面,争取得力的老员工继续为驻华机构服务;另一方面,物色能力出众的传教士,作为该会新任用的外国售书员,以求全面完善驻华机构的人才机制,为美国圣经公会在华中、华

    33、南和华西等地设立分会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拓展该会在华圣经工作的版图。海格思从中国传教的实践中认识到,美国圣经公会在华所能雇佣的人员,通常都是各差会挑选后剩下、不那么优秀且不太令人满意的传教士,但驻华机构真正需要的是一些认真、专注、敬虔的人员。因此,海格思设想圣经公会与外国传教士签订为期数年的协议,将其从祖国派往海外从事圣经工作。美国圣经公会将提供充足的薪酬,以确保其在华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当时受雇的外国售书员却无法以该会支付的工资支撑其在华基本生活需要。出于挽留出色老员工的考虑,海格思曾决定为当时与美国圣经公会合作的唯一外国售书员贾立德每月涨薪ABS Annual Reports 1903,2

    34、02-203.136第2 7 辑圣经文学研究10美元,以缓解其在北京人不敷出的困境。海格思逐渐意识到,美国圣经公会驻华机构留住优秀员工的前提,是提高外国售书员的物质生活保障。因此,他必须争取提高其薪资待遇。他极为诚地向纽约总部提出六条建议。18 9 4年5月4日他在写给吉尔曼的信中说,目前驻华机构的工作进展顺利,他正在寻找若干优秀的传教士前往各地,用于监督和指导当地通讯员和售书员的日常工作。当时他面临的问题是很难在中国本土获得优秀员工,因此希望总部同意他进行不定期的旅行考察。在海格思的经营下,美国圣经公会最终形成了以上海为总部,在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华西五个区域的重点城市设立分会,由外国售

    35、书员监管中国售书员,覆盖全中国的圣经销售格局。海格思18 9 3年11月1日从其前任裴来尔手中接管该会的售书监督员,此后,在18 9 4至19 16 年的2 3年间,该会驻华机构全国分区的工作人员增加了2 6 人,其中13人为美国人,13人为英国人。而从19 0 5年至19 0 8 年连续四年,驻华机构的售书监督员都是美国人,分别为5人、6 人、5人和7人。其中,上海驻华机构总部的人员构成如下:驻华经理海格思于18 9 3年11月1日全权统筹该会在中国的工作。协助海格思工作的助理有三位,分别是:高学海(J.E.Ca r d w e l l),英国人,曾负责前任代理人裴来尔去世到1John R.

    36、Hykes to Edward W.Gilman,16 January 1894,Correspondence 1894,RG#27.Ibid.3John R.Hykes to Edward W.Gilman,4 May 1894,Correspondence 1894,RG#27.Table of Superintendents,colporteurs,distribution and expenditure of the China Agency1876-1916,Correspondence 1918,RG#27.137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海格思接续

    37、驻华经理期间的工作;迈尔斯(H.V.S.Myers)博士,美国人,由美国公理会委派;任际清(W.M.Cameron),英国人,早年曾为机构的外国售书员,后外派至海外,于19 0 9 年底从暹罗机构调回,协助海格思工作。后两位于海格思任职期间一直在上海总部协助处理圣经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任际清,他从18 9 4年开始为美国圣经公会效力,工作十分出色,先以外国监督员身份任职,后又成为海格思的左膀右臂。19 16 年海格思回国协助举办美国圣经公会百周纪念会议时,任际清暂时代理驻华经理,负责该会的工作一整年。19 2 1年,海格思因病去世,任际清接管该会的圣经工作,直至新的驻华经理力宣德(G.C.Lac

    38、y)上任为止。1912年,驻华机构在中国设有六个分会,遍布北京、广州、成都、九江、汉口和长沙,各分会经理负责的领域已覆盖绝大部分地区。美国圣经公会有四个分会贯穿海格思驻华的整个时期,分别是驻北京的华北分会、驻汉口的华中分会、驻重庆和成都的华西分会,和驻广州的华南分会。其余的驻长沙(19 11-19 17)、驻九江(19 0 1-19 17)、驻南京(19 15-1917)的三个分会,各自只短暂存在一段时间,19 17 年之后就完全停止售书活动。在19 17 至19 19 年的几年间,各分会的销售量普遍下降,这不仅是资金不足所引发的供不应求,也Table of Superintendents,c

    39、olporteurs,distribution and expenditure of the China Agency1876-1916,Correspondence 1918,RG#27.ABS Annual Report1913,363.此两个分会先是分开运营的,而后同属一个分代理机构,故在此合并讨论。其中,19 0 3年该分会没有数据。ABS Historical Essay#15,Part VI-F-2,Distribution Abroad 1901-1930,133.5138第2 7 辑圣经文学研究反映了该会售书方式由受薪售书员转为义务售书员之后的下滑趋势。售书员以分会所在的城市为

    40、中心向四周辐射,极大地扩张了美国圣经公会在华的圣经销售范围。19 16 年美国圣经公会驻华机构的发展达到全盛,在广州、长沙、成都、重庆、汉口、九江、南京和北京都设立分会,销售的圣经版本以官话、文理(文言)和浅文理为主,也包括一些方言版本。19 16 年该会的销售量为2,2 7 4,7 10 册,比19 15年净增2 9,9 6 4册,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的记录。(二)组建中国售书员队伍美国圣经公会所循圣经分发的标准方式是:第一,通过几个重要城市的仓库(Depot)销售;第二,通过在教会工作的通讯员(Correspondents)销售;第三,通过受雇于美国圣经公会、负责某一区域的售书员(Colpo

    41、rteur)游说兜售(Ca n v a s s)。其中核心方式是售书员的兜售分发。1908年,驻北京的华北分会经理艾略特(W.S.Elliott)称赞售书员的工作“为传教士的布道之火提供燃料”,充分肯定了他们在圣经销售方面的突出作用,这一点也得到在华传教士的普遍认可。传教士们对圣经公会的售书员表示感谢,认为一方面,中国售书员的游行售书活动为传教士布道工作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传教士对售书员的监督保证了他们更为忠ABS Historical Essay#15,1901-1930,133.2ABSAnnual Report1917,319.ABS Historical Essay#15,Part

    42、VI-F-2,Distribution Abroad 1861-1900,42.Bible Society Record,June 1908,92-95,in ABS Historical Essay#15,Part VI-F-2,DistributionAbroad1901-1930,235.139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实、持续和系统的工作,二者形成互利共赢的关系。1897年,海格思总结了在华传播圣经的重要意义,认为圣经公会的工作是各差会传教的基础。他强调各个传教差会不能单独开展工作,而要依靠圣经公会供应传教所需的经册。正如华北分会经理甘门所言:“圣经公会的

    43、售书员如军队的先遣兵,他们走访的地方,之前没有其他福音先驱者的脚步踏过。”1910年,驻广州的分会经理赫斯特(GodfreyHirst)记录了东莞石龙的售书之旅:售书员的游行售书活动采取团队合作,一行六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除了用一辆马车载着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外,还借助一个六角手风琴、一个号角和一面横幅等营销手段,吸引人群的注意。音乐将人们都吸引出来,横幅引起观众的注意,售书员们向不识字者讲解圣经内容,回应他们的质疑。销售圣经的生动场景跃然纸上。美国圣经公会的售书员来自中国各个阶层,包括退伍士兵、商人、农民、医生等。他们通常由与其合作的传教士推荐,再经过各地区的分会经理谨慎选拔而来。能讲道、

    44、传播福音的售书员为圣经在华事业注人内生动力。海格思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是:“圣经公会的目的不该是报告分发的数量,而是要确保读者能够学习圣经,拥有得救的智慧。”售书员不只是销ABSAnnual Report1907,161.ABSAnnual Report1897,157.3ABS Annual Report 1903,203.4ABSAnnual Report1911,337.Ibid.6ABSAnnual Report1906,174.John R.Hykes to John Fox,18 July 1908,Correspondence 1908,RC#27.140圣经文学研究第2 7 辑售

    45、圣经,还需要以讲道方式介绍圣经,引导中国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圣经,以达到真正传播圣经的目的。因此,售书员作为圣经工作的排头兵,讲道布道是其必须掌握的能力。1908年,在华工作的三大圣经公会中出现事关工作量与投人资金比例的讨论。其间美国圣经公会驻华机构受到来自美国教界的批评,原因是该机构在支出资金相等的情况下,完成的圣经销售业绩不及英国圣经公会和苏格兰圣经公会。海格思申明,另外两个圣经公会的销售量较大,主要是因其记录的“销售量”包括了“已寄出”给外国售书监督员和传教士通讯员的圣经数量,以及实际销售的圣经数量。然而,美国圣经公会驻华机构的“销售量”实际只计算了分发至人们手中的圣经销量,不包括寄发到各

    46、地仓库的数据,因为实际上那些库存并未真正销售出去。因此,海格思认为,应该比较各圣经公会的全部工作,而不仅仅是圣经的销量,如此这般便无法得出公平的比较。海格思指出,在所有条件都相同时,美国圣经公会用同样的资金完成的工作量,比其他两个圣经公会完成的更多。以1907年驻华机构的全部工作量计算,该机构每支出1英镑的成本,就能完成57 册圣经的分发数据。海格思批评了苏格兰圣经公会滥发圣经的情况,其理念显然与之不同。在他眼中,如果只是将圣经分发出去,将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如何在传播圣经过程中防止一味滥发,又如何尽一切努力完成圣经分发背后的救赎目的,则是非常不简单之事。海格思担任驻华经理以来,一直秉承“

    47、防止驻华机构滥发圣经”的工作理念。ABS Annual Report 1915,405.John R.Hykes to John Fox,18 July 1908,Correspondence 1908,RG#27.141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他曾经写道:我宁可通过售书员告知购买者圣经的意义,将十册圣经销售给之后会阅读圣经的人,也不愿在乌合之众中滥发五百册圣经。圣经公会的目的不应该是报告销售的数量,而是要保证销售圣经之后,读者能够学习圣经,获取得救的智慧。自从我三十五年前第一次来到中国传教以来,从未比现在更加谨慎地从事各种形式的基督教工作。驻华机构的圣经工作

    48、效率受质疑事件引起海格思的深思,他意识到美国圣经公会拓展在华圣经工作,除了覆盖更广泛的领域之外,还要派出更加训练有素的售书员,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他在190 9年决定实施一个更加系统的圣经销售方案,不仅可以应对圣经推广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提升售书员的素质。由此,在资金短缺,圣经生产、销售成本提高的情况下,1909年的发行量还是比190 8 年高出了193,0 0 0 册。在说服人们购买圣经时,售书员必须熟知圣经的内容,随时准备布道。这对售书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训练有素必不可少。1912 年,常州汇文书院院长包文(A.C.Bowen)牧师致信海格思,建议雇佣售书员之前,须对他们有所考核

    49、,还应为售书员建立一个类似于圣经学校的地方,以此提高其工作效率。实际上,美国圣经公会此前在华南地区已举办过一John R.Hykes to John Fox,18 July 1908,Correspondence 1908,RG#27.2ABS Historical Essay#15,Part VI-F-2,Distribution Abroad 1901-1930,35.ABSAnnual Report1913,361-362.142第2 7 辑圣经文学研究些小范围的售书员圣经学习会。华西地区三家在华圣经公会也通力合作,开展了售书员学习圣经的联合会议。然而,驻华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售书员的培训

    50、十分有限。包文的意见随即得到海格思首肯,之后,驻华机构的分会经理多次为其监管的售书员规定学习和讨论圣经的时间,包括定期学习,以及随机学习,即利用售书员聚在一起时学习圣经。1919年,加拿大美以美会通过了一项关于圣经公会在中国工作的重要决议,同时,美国浸信会也通过另一份决议作为补充。海格思认为,上述这些有影响力的机构声明具有特殊的分量,因其都是根据在华工作经验得出的结论,具有权威性。这些决议将激发美国国内教会对圣经公会在海外传教的兴趣,并支持该会秘书和其他人员募集资金的呼吁。鉴于圣经工作与各差会的传教密不可分,各差会希望美国圣经公会能与他们保持同步。加拿大美以美会请求美国圣经公会加大流通量,美国


    注意事项

    本文(清末民初美国圣经公会的圣经销售研究:以驻华经理海格思为中心.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