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pdf

    • 资源ID:653670       资源大小:1.16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pdf

    1、2023 年 6 月第 39 卷第 3 期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Jun.2023Vol.39,No.3收稿日期:2023-04-09基金项目:2021 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21JDSZK004);河 南 省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与 实 践 项 目(2019SJGLX003);河南工业大学社科创新基金支持计划(2022-SKCXTD-04)作者简介:李海涛(1978),男,山东成武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政策;潘明蔚(19

    2、99),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政策。E-mail:2559576152 。文章编号:1001-7488(2023)03-0098-06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李海涛,潘明蔚(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摘要: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生态效益,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为根本。以绿色发展引领新时期乡村建设,既打造了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双赢格局,又为探索乡村绿色发展道路、加速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筑牢了坚实基础,是全面推

    3、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因此,要坚守乡村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从制度基础、保障机制、践行路径、方法措施等方面系统推进,助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关键词: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内涵体系;实践指向中图分类号:F323.22;X22文献标识码:A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农村探索实践与深刻把握“三农”重心转变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4、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这是对社会主义乡村建设与生态节约集约的进一步提档升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推 进 生 态 优 先、节 约 集 约、绿 色 低 碳 发展。”150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树立科学的绿色发展观,不断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党的十九大以来,学者们将乡村振兴落脚到绿色发展的语境下,分别从内在逻辑3、现

    5、实困境4、融入路径5等方面探讨了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主题。多数学者认为,乡村生态振兴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6。但目前,乡村生态振兴存在着村庄衰落7、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8、农民绿色发展理念薄弱9等问题。与此同时,亦有学者分析了乡村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从构建生态振兴长效运行机制10、推广绿色金融11、全域动员乡村旅游12等方面探索了新时代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和经验借鉴。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研究中,关于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一般性理论研究较多,且大多侧重于微观层面,对于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整体性研究还需要加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

    6、,厘清绿色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的内涵体系,明晰其价值,并深入总结实践路径,可以更好地指导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稳步前进。1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其实践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厘清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第 39 卷 第 3 期李海涛,等: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的乡村振兴的总体内涵、价值旨归,能够有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1.1总体内涵: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辩证统一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就其要义来讲,就是按照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方向要求,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的基础上,通过

    7、农业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进一步释放乡村“绿色红利”,以达到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相统一。其中,经济生态化是指农村生产活动的速度和规模要控制在生态和资源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追求经济的理性发展。生态经济化是相较于生态补偿而言的,其强调生态环境的价值转化。立足新发展阶段,生态经济化过程强调要在合理利用、尊重、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释放生态资源潜在的经济效应来实现农民增收和社会福祉的扩大。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13。自然资源是不能随意挥霍的,它有自身的安全边界。一旦超过这个边界,生态和资源将受到极大的破坏,将会带来难以预估的灾难。“我们不要过分陶醉

    8、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4以生态建设为支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乡村生态资源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从整体上看,当前农村依靠大量资源消耗、以环境为代价来谋取短期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尚未扭转,人与自然关系失衡,长期以来“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难以为继,乡村绿色转型迫在眉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 共 生 的 现 代 化,人 与 自 然 是 生 命 共 同体。”123“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守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其从本质上跳出了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打破了发展与保护相束缚的局面,为守护民生福祉、筑牢高质量绿色发展奠

    9、定了坚实根基,是兼顾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全面保护、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2价 值 旨 归:满 足 人 民 日 益 增 长 的“绿 色需求”人的需要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在彼此联系的活动中不断产生出新的需要,其内容越来越丰富,因而要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进入“强起来”的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广泛、多元,不仅对物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对生态、环境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优美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中所占

    10、的权重不断提高,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人类共识。人民群众的“绿色需求”日益增长,而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双重约束下,“绿色供给”却愈发不足,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客观上亟待生产活动模式的转变及其活动者发展理念的革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能够增强农民的获得感16,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公平尤其是生态公平的正确举措。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逻辑,始终将民生与人民的“绿色需求”摆在优先位置。因此,社会生产在为人们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提供更多的优美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包含“绿色需求”在内的

    11、“美好生活需要”。2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以绿色发展带动乡村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运用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积极推进生态福祉建设,为打造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双赢格局、探索乡村绿色发展道路、加速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筑牢坚实基础,继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亮出时代答卷。2.1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17。因此,人们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在自然界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一头蕴藏“绿色”价值,一头蕴藏“金色”价值,只有充分激活生态资源潜能,让良好生态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12、,才能实现生态振兴前提下的多元振兴。从整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但形势仍较为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18。广大农村也面临着农田生态功能退化、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污染来源多样化等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源污染99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加剧已然成为乡村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掣肘。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人民群众“绿色需求”的新变化、生态国情的新形势,强调要创造包含生态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论述在生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重视力度上是一次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升华,为实现人与自然

    13、和谐共生、促进乡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打开了新格局。2.2走乡村绿色发展新道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然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中,通过探索环境资源友好、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的绿色发展道路,助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否定了将经济从社会系统中割裂出来、为获取私利而对生态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的做法,强调人们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要多一点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这在一定意义上革新了传统的依靠大量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来谋求短暂利益的“黑色发展”观念,转而向乡村生态建设与资源适度开发有机结合的“绿色发展”模式过渡,进一步深化了生态优先理念。另

    14、一方面,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其目的是给人们带来更宜居的生态环境、更稳定的生态产品,让乡村守得住绿水青山、留得住乡愁,不断增进人民的幸福感。这体现并升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诠释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下推进乡村振兴,立足乡村良好生态优势,挖掘乡村积蓄的生态潜能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宽乡村生态价值转化渠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实现绿色富农,也是新时代增进民生福祉、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举措。2.3提供美丽乡村的基本样态乡村美不美,不光要看生态治理成效,也要聚焦经济发展,要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放在首位。要坚持把绿色富农、生态产业助农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

    15、础工程,统筹推进美丽乡村与生态扶贫产业整体联动,综合提升乡村生态治理风貌,保留乡土风情,使得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引领乡村振兴坚持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原则。坚定不移走乡村绿色发展道路,提高农业农村生产的绿色化水平,有利于弥补乡村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而获益的短板,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耗费脱钩,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添翼。同时,乡村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有着充足的资源要素。蹄疾步稳地推进乡村绿色转型、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将乡村打造为承载更多“美丽乡愁”、彰显现代文明的“新型村镇”;整合城乡地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城乡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也是构建城乡融合绿色发展通道、畅通城乡大循环、补

    16、齐城乡生态短板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继而为新时代美丽乡村之路定位指向。3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指向“绿 色 发 展 引 领 乡 村 振 兴 是 一 场 深 刻 革命。”14112要走好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长征路,必须要从制度基础、保障机制、践行路径、通盘措施等多维度综合考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3.1制度基础:健全乡村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和重要遵循。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19。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绿色发展制度,将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硬性约束条件,不断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制度创新,才能持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外动力。第一,压实主体

    17、责任。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绿色发展的统筹规划,压实乡村绿色发展主体责任。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坚持党管农村、党政同责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确保党总揽全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督查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设立村支部书记为环境卫生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村庄环境卫生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分级创建一批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等,鼓励各地积极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第二,完善制度体系。实行更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设立地方农业农村委员会,负责制定辖区内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相关政策;建立资源环境友好、质量标准

    18、体系完善、农业投入品安全为特征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激活农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增加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供给,实现生态资产资本化。第三,健全乡村绿色金融制度,建立金融重001第 39 卷 第 3 期李海涛,等: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点倾斜机制。发展绿色金融产品,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定向投入乡村绿色建设,拓展乡村融资渠道,创新银行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为农村生态治理与绿色科技产品的研发提供专项信贷服务;通过激励机制引导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农村绿色发展基金,助力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生态保护作用较大的绿色项目,使乡村绿起来与农民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使乡

    19、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支出与回报相对称。3.2保障 机制:探索乡 村绿色发 展 多 元 投 入机制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补齐乡村生态文明制度短板,必须探索乡村绿色发展多元投入机制。解决乡村振兴中的资金投入问题,必须在切实把握我国“三农”工作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下,突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主基调,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财政政策研究,推进生态补偿长效运行体制机制改革,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第一,健全和完善财政支出政策体系。将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大力支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绿色发展,推动建立健全乡村生态

    20、治理体系,加大“三农”财政保障力度,将农村生态环境作为财政优先保障的领域。同时,应当建立和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运行机制,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支出与乡村绿色发展目标相适应。第二,要加快完善生态补偿长效运行机制。生态补偿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生态保护责权、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在纵向补偿方面,依照各地乡村状况对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补偿资金可适当向欠发达地区、环境恶化地区、生态功能区等倾斜,优先支持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引进环保项目。在横向补偿方面,巩固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果,开展跨区域联防联

    21、控。通过货币或实物补贴,引导流域沿岸村民转变生活方式,降低对流域保护的压力。考虑到流域之间的生态流动具有方向性,要加快构建流域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有效支撑生态补偿资金流动与生态流动的对应,强化上游保护区与下游受益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3.3践行路径:积极向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转变打造绿色循环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农民增收为基础、环境宜居为追求、生活富裕为根本,使农村“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14122。第一,推进农业绿色化生产方式。农业作为与自然联系最密切的生态产业,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程度是在资源和环境瓶

    22、颈约束下振兴乡村的必由之路,也是在农业农村生态系统运作中推进生态协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一系列程序相互兼容的特有方式。要构建绿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开展科学用药培训指导,推广精密施药技术,稳妥推进淘汰高毒药物,构建有机肥施用长效机制。第二,推广乡村绿色化生活方式。要加强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宣讲,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对象化、分众化绿色宣传教育等,提高村民对乡村绿色发展的知晓率和认同感。积极开展国家生态环保政策、绿色农村政策下乡宣传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例如有奖问答、视频讲解等,引导村民自觉履行乡村生态保护职责,让践行绿色生活

    23、方式在乡村蔚然成风。同时,乡村绿色发展离不开浓厚的生态文化底蕴,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例如,“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等,这些观念宣扬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体现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对于这些蕴含绿色哲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大力弘扬,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生态环保理念成为乡村主流价值观。3.4方法措施: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针对乡村规划建设落后、水土资源约束趋紧、面源污染加剧等问题,要从改善乡村公共环境、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加强乡村风貌引导这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谋划,在提升村容村貌上下狠功、出实招。第一,改善乡村公共环境。扎实

    24、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农村改厕模式,组织各方力量,推动农村户厕建设、运转维护等规范的编制,大力推进污水处理一体化,提升全域生态涵养能力。健全农村畜101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禽粪便处理利用体系,组织开展大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农作物附加值。推广地膜标准化生产,对于不达标的地膜严禁进入市场,持续开展地膜残留例行监测,实施地膜回收行动,试点使用可降解地膜。第二,推进乡村绿色经济。发展乡村绿色产业是实现乡村绿色转型的关键一环,在指导各地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推动美丽宜居 乡村建设。立足于人民对

    25、绿色、生态、有机的诉求,大力发展康复疗养、植物工厂、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新产业,提供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农民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在乡村振兴中处于主体地位。”20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更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村民在村貌保护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积极宣传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符合生态环保理念的村规民约,让村民对其所生活村庄的历史及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引导村民转变不良生活习惯,培育生态道德,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在乡村振兴的血液中注入“绿色基因”。4结语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道路,既是贯彻

    26、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又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坚实基础,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绿色需求”和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宜居和美乡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秉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多措并举加强乡村生态治理和修复,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 第 十 九

    27、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上 的 报 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刘巍.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五个维度探赜J.农业经济,2022(1):9-11.4何寿奎.农村生态环境补偿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动力机制及政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9(6):106-113.5温暖.多元共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3):115-120.6赵金科,李娜.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逻辑与践行路径: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思考J.长白学刊,2020(5):117-124.7黄国勤.论乡村生态振兴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2

    28、):190-197.8张宇,朱立志.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发展问题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65-71.9段艳丰.新时代中国乡村绿色发展道路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9(1):118-125.10 朱斌斌,冯彦明.乡村生态振兴的长效机制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9(1):9-14.11 王四春,许雪芳.推进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20(8):106-107.12 仇叶.乡村旅游产业的过密化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对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的反思J.贵州社会科学,2020(12):155-162.13 中共

    29、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5 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著作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 张占仓.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与河南推进的重点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4):1-9.17 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著作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9-02-01(1).1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

    30、平关于社会201第 39 卷 第 3 期李海涛,等: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0 文丰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性、动力及促进机制 J,东岳论丛,2022,43(3):5-15.THE BASIC CONNOTATION,VALUE MEANING AND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WHICH LEADS RURAL REVITALIZATION LI Haitao,PAN Mingwei(School of M

    31、arxism,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Abstract:Ecological livability is the intrinsic require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green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con-cept of green

    32、 development should not only emphasize economic benefits,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ecological benefits,and continuously meet the growing“green demand”of the people as the foundation.Leading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with green development not only creates a win-win pattern of rural construc

    33、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but also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xploring the path of rural green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and is a new engine fo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direction of

    34、 rural green development without wavering,and systematically promote it from the aspects of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guarantee mechanism,practice path,methods and measures,etc.,to help realize the unity of peoples prosperity and ecological beauty.Key Words:green development;rural revitalization;conn

    35、otation system;practice direction(上接第 80 页)REVIEW AND PROSPECT OF CONSUMER KNOWLEDGE RESEARCHWU Jianxun(School of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Abstract:As an important external factor affecting consumers purchasing behavior,consumer knowledge has been paid more an

    36、d more attention by academic circles.The definition,generation,influence on consumers purchasing behavior,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consumer knowledge are important issues of academic con-cer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circles from four aspects:the

    37、 definition,composition and level measurement of consumer knowledge,the source and formation of con-sumer knowledge,the influence of consumer knowledge,and the regulatory role of consumer knowledge,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prospect preliminary,so as to deepen the research on consumer behavior and realize the precise marketing and personalized marketing of enterprises.Key Words:consumer knowledge;subjective knowledge;objective knowledge;willingness to buy;consumer education301


    注意事项

    本文(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及实践指向.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