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理解与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基于大概念单元教学的视角.pdf

    • 资源ID:652000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理解与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基于大概念单元教学的视角.pdf

    1、前沿问题探讨理解与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基于大概念单元教学的视角李寒梅祝晓薇(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山东济南250014)摘要 理解与落实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但当前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理解、对综合性课程内容的组织、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贯彻等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片面化、形式化等问题。突破这些困境,更好地理解与落实新课标,需要在处理好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实施建议与教学实践、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价和考试评价等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大概念单元教学,关注研制素养化教学目标、整合综合性单元内容、设计单元式教学活动

    2、以及实施过程性与发展性教学评价。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大概念单元教学新课标2022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业质量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要求,是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重要遵循依据。文章通过分析一线教师在理解与落实新课标中的困境,探索理解与落实新课标的关键问题,厘清其中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并立足素养化教学要求,深入探讨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以期为有效落实新课标提供一定启发。一、当前理解与落实新课标的困境“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改革的总纲和蓝图”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是我国基础

    3、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新课标作为课程改革的强有力引领与支撑,自颁布以来便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对课程文件精神的深入理解与有效落实是渐进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理解的简单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DYKC19167)、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指向专业品性与质量保障的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9XM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寒梅,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

    4、治教育研究。祝晓薇,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7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育中华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要责任。课程的五大核心素养指向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体现了新时代的育人导向,代表着课程改革的方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整合三维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依据。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最突出的变化是强调了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但是,在对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教学理解与落实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一是由于核心素养本身内涵丰富,教师理解诸如与课程性质、理念、实施的关系较为复杂,致使部

    5、分教师对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领悟产生偏差,仅流于表面或简单化文字理解,无法真正领会课标的内在要义;二是部分教师教学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难以将对新课标的文字理解有效落实于素养化培育的实践,尤其是将课程目标逐级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整合三维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等问题2理解不深、操作不准;三是从课程标准文本到教学实践之间需要多主体协同努力,而课程改革的专业指导在层层下达与落实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完成任务的形式主义倾向,导致广大一线教师无法深刻把握其中的丰富内涵。(二)对综合性课程内容组织的片面化相较于2011年版课程标准,新课标突破教学内容的自然单元限制,以主题内容(大概念或大观念)为引领,进行内容的结

    6、构化重组,对教学内容组织与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跨学科、跨领域要求。但在当前教学实际中,教师对内容的组织大多情况下仍习惯性地遵循教材的自然单元或课时顺序,在所有课时任务完成后进行框架梳理与知识整合,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建构起知识之间的关联,仍未突破内容组织的片面性,其表现与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综合性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求教师重组教材内容结构,必要时对教材知识进行删减或补充,以更好地符合教学实践逻辑。这对于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而言难度较大,导致其无法舍弃局限于单一内容的片面化组织方式。其次,由于缺乏配套新教材,一线教师需要在讲授旧教材内容时落实新课标要求,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这种情况对部分教师来说,

    7、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对课程内容结构化处理的难度。最后,如何结合地区和学生实际,科学提炼学习主题,如何有机融入跨学科内容,如何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设计与实施等,都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研究与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核心素养培育,亟须改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依据学科逻辑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以克服上述问题,更好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三)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贯彻的形式化“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内在的即学、即教、即评的过程”3,即在教、学、评相互融通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实施。这一基本理念适应当下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在一线实际教学设计与实

    8、施过程中,对于如何落实好一体化,广大教师仍存疑惑,其中形式化现象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解“存在窄化的倾向,内部一致性较弱,实操性不强”4,容易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局限于一堂课的教学,或简单归为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一致性策略。这种片面化理解影响了教与学在目标、内容与评价具体实施中的有效融通,使一致性只流于教学形式上的简单操作。其次,中高考等考试过程中的唯知识倾向仍然根深蒂固,由此带来的处理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与考试分数论及升学压力等关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认可与接纳。最后,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倡导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9、这就要求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但当前教学活动设置的形式化、评价方式的滞后等问题较为突出,致使“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有效落实。二、理解与落实新课标需要处理好的关系突破上述困境,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充分理解新课标,有效落实新课标。其中的关键是把握好新课标中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学业质量标准等关键点及其新要求,处理好与之相关的四个关系。(一)厘清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新课标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核心素养凝8前沿问题探讨练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方面。五大核心素养各有侧重、相互交融。课程目标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与高中思想

    10、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有机衔接,充分体现了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建设原则。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培育要求与核心素养质性规定进行统一设计,“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课程目标”5。以此为基础确立 19年级五个课程总目标。五个课程总目标与五大核心素养一一对应,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铺展开来。每一学段目标中,均对三维目标进行了指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内在整合,体现了三个维度密不可分、综合培育的需要。各学段目标间也依据学生的成长逻辑,体现循序渐进趋势。这种整合三维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改变了不同领域培育任务孤立的现象,符合人才培育的现实需求,是课程

    11、标准的最新贡献,需要教学改革理解并落实好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二)处理好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直接依托。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显著变化之一,是依据综合性课程建设理念,强调课程一体化设计。而实践中的落实需要对内容框架进行深度研究,创造性地把握教材内容结构,处理好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首先,教师应立足于“成长中的我”“自我认识”“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的逻辑要求,依照学习主题、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保障内容与目标、评价的一致性。其次,在不同主题所涉及的知识基础上,教师应融入跨学科内容与时代性元素

    12、,充分体现内容的综合性,发挥“100%跨学科课程”的作用,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教师可以从学习主题等栏目内容中提炼大概念或大观念,并以其为统领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以此保障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促进学习迁移,推动核心素养培育。(三)把握“实施建议”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学实施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一步。新课标强调教学实施要突出学科实践,在教学活动的认知与体验中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新课标”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强调了“六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以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要把握好新课标中的“实施建议”与教学实

    13、践的关系,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良好环境。以“实施建议”指导教学实践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将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有机融入其中,同时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增强教学的现实关怀。二是遵循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要求,重视诸如项目式、议题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案例探究法、情境体验法、讲授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三是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如进行参观访问、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在促进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推进教学改革。(四)平衡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价和考试评价的关系“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

    14、课程内容整体刻画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6,并按照四个学段呈现其具体要求,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学业成就评价的进步与完善。因此,教学实际中要处理好学业质量标准要求与教学评价和考试评价的关系,以更好地达成教学评一致性,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方面,教学评价和考试评价设计要以学业质量标准达成程度为基本依据,立足本学段质量标准要求,研究相邻学段的学业成就完成情况,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适度调整与创新,体现评价的一体化建设理念。另一方面,遵循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将教学与评价原则、方法等有机融入教学与考核。在具体的教学与评价实施中,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以评促学、以评促教,重视

    15、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原则,采取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评价结果以分项等级制等方式呈现,并对其进行个性化、发展性的解读。三、以大概念单元教学落实新课标要求以大概念统摄单元知识框架与学科思维,提升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应对综合性问题的实际素养,是应对9新时代核心素养培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面对核心素养培育困境与挑战,在处理好新课标关键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大概念为引领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是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一)以大概念为引领研制单元目标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提炼大概念,厘清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实现由总目标向单元目标的转化,是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

    16、关键。因此,大概念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在充分了解学情与提炼大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目标层级要求,明确核心素养培育指向。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教学设计与实施中,首先,教师应确定“勇担社会责任”大概念,明确这一大概念的素养化培育要求。新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多聚焦于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由此本单元目标侧重于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其次,教师应逐级解析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确定单元目标。根据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和总目标的相关表述,本部分与总目标直接相关的目标可理解为“具有责任感,能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担当”,责任意识培育的学段要求可解析为

    17、“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再次,从学情角度看,学生通过前三个学段的学习,关于责任意识的认知和思维也有了一定基础,因此,本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最后,我们整合三维目标,将单元目标确定为:通过搜集、研读相关案例,构建以“勇担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思维框架,辩证了解社会责任;通过合作探究和辩论,能够理解勇担社会责任的原因,树立勇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通过学习榜样人物,能够明确勇担社会责任的途径,在生活中自觉做负责任的青少年;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构建思维框架,进一步增强认同感与责任意识。这一单元

    18、目标对应不同的课时目标,教学中在完成各个课时目标过程中达成单元目标,提高学习任务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二)依据大概念整合单元内容大概念是学习的核心。因此,教学要以大概念为统领,整合单元内容。以大概念为统领整合单元内容可采取对教材自然单元进行重组或拓展的形式,或以主题内容为脉络等其他组织形式,最终指向对应的核心素养培育。例如,本部分教材自然单元内容可以进行整合。首先,充分把握单元主要概念,在“勇担社会责任”内容分析中,提炼主要概念为以下几条:“角色意味着承担相应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做负责任的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其次,按照概念之间的逻辑要求,梳理关键概念及其关系,将抽象概念分解为结

    19、构化内容,由此提炼大概念“勇担社会责任”。最后,以主要问题联结大概念和关键概念,重构单元内容,如图 1所示。(三)围绕大概念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围绕大概念建构系统科学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观念构建,是提高学生的大概念理解和迁移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单元教学活动是大概念单元教学的主体,要围绕大概念,设计序列化的情境、问题、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新知,获得感悟成长。.B.B(.K2.A.J77BBUJUUKMUUUEB767E7/0*6.+.B*L.B图 1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图10前沿问题探讨例如,本单元教学即可采取议题式教学形式,将单元主题直接转化为总议

    20、题,下设“识勇担社会责任之貌”“探勇担社会责任之因”“践勇担社会责任之行”三个子议题,子议题下再设不同的学习活动与任务。对于具体学习活动或任务的设计实施,要遵循新课标教学实施建议,参照“教学提示”。“责任与角色同在”内容设计与实施,可采纳“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理解社会上各种角色,以及各种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教学建议,用情境体验的方式增进学生对责任与角色关系的切身认识,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探究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四)突出大概念框架下的教学评价特征教学评价要立足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要求,明确其与大概念内容框架下的教学目标、活动之间的关系,确定评价准则,突出过程性与表现性特征

    21、,保证各环节的一致性。例如,对于第一课时目标“通过研读、搜集相关案例,构建以 勇担社会责任 为核心的思维导图,辩证了解社会责任”的实现过程,可依据“勇担社会责任”大概念整体框架,结合学业质量“具有亲社会行为,具有责任感”要求,设计“能够搜集、整理勇担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探究社会责任的来源与含义,辩证对待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回报与代价,初步形成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整体认识”评价标准。然后,根据不同活动阶段目标设计综合评价指标,如“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搜集的资料切题且充分”“主动参与小组讨论,观点表述恰当”“学会认真倾听,并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等,建构发展性评价量表,使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最终以真

    22、实情境考查学生对大概念的迁移应用能力,检验教学的实效性。参考文献:1张济洲.新课标引领新教学的实践逻辑及其推进 J.课程 教材教法,2022(10).2李寒梅.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困惑、问题与策略以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为例 J.教学月刊 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9).3丁丽云.“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J.中国教育学刊,2018(3).4吴晗清,高香迪.“教 学 评”一体化理念偏差与实践困境及其超越 J.教育科学研究,2022(2).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Understa

    23、n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Big Idea Unit TeachingLI HanmeiZHU Xiaowei(Marxism Department,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014,China)Abstract: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

    24、m Standard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Compulsory Education(2022Edition)is the focu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one-sidedness and formalization in understanding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core literacy,organ

    25、izing the content of comprehensive coursesand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n front-line teaching.To break through these dilemmas and better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we need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literacy and curricul

    26、umobjectives,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aterials,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and teaching practice,academic quality and teachinge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evaluation,and deeply explore the big idea unit teaching,paying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literacy teachingobjectives,integrating comprehensive unit content,designing unit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mplementing process and developmental teachingevaluation.Key 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Big Idea Unit Teaching,New Currculum Standard(责任编辑:李玮)11


    注意事项

    本文(理解与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基于大概念单元教学的视角.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