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孔子的教师形象及其当代启示——基于《论语》文本的质性分析.pdf

    • 资源ID:651769       资源大小:1.51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孔子的教师形象及其当代启示——基于《论语》文本的质性分析.pdf

    1、第 7 卷第 2 期2023 年 6 月摇教摇 师摇 发摇 展摇 研摇 究TEACHER DEVELOPMENT RESEARCHVol.7 No.2摇 Jun.2023收稿日期:2023-04-17作者简介:李宝敏,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师学习与发展研究,E-mail:;喻雪,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师学习与发展研究。DOI:10.19618/ki.issn2096-319x.2023.02.015孔子的教师形象及其当代启示 基于论语文本的质性分析李宝敏1,喻摇 雪2(1.华东师范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2.华东

    2、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摘摇 要:从论语文本入手,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采用质性分析法对孔子教师形象进行分析,把作为教师个体的孔子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发展背景中,孔子的教师形象可以分为以下层次:作为个体的教师,孔子展现了“为学者冶“修身者冶的形象;作为引领学生发展的教师,孔子展现了“为教者冶的形象;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孔子展现了“忧国者冶“经权者冶“名望者冶的形象;作为传承道义的教师,孔子展现了“怀志者冶“传道者冶的形象。当代教师应博学好学,修己不辍以达人;乐教爱教,有教无类教有方;坚守原则,处事经达晓权变;家国天下,忧国强国为己任;志存高远,怀道传道志于道,致力于

    3、当代教育之变革。关键词:孔子;论语;教师形象;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G40-092.25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摇 摇 文章编号:2096-319X(2023)02-0103-12一、问题的提出摇摇“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冶1,教师是建设高质量教育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教师地位与待遇不断提升,教师岗位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加入。2在教师队伍日渐壮大的同时,教师失德、失职等现象屡见不鲜,重塑教师形象,提升教师队伍质量迫在眉睫。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师形象是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彰显教师典范的综合形象体,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人格理想、教学

    4、活动、地位影响等多个方面。过往的研究几乎涵盖了孔子教师形象的各方面:生平经历、人生志趣、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历史地位、时代价值等。这些研究基本勾勒出孔子一生下学上达、为学为教、传承民族文化的人师典范形象,3-5但学者们在陈述与描绘孔子的教师形象时往往先显示结论,再以对应文本佐证呼应,导致对孔子教师形象的分析较为依赖研究者的主观视角,分析过程的全尽性和准确性不足,对孔子教师形象的呈现也不够丰满、立体、完整。同时,学者们对孔子教师形象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结论也较为多样,正如顾颉刚所言,“各时代的人,他们心中怎样想,便怎样说,孔子的人格就跟着他们变个不歇冶6。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

    5、今天,更为全面、深入地挖掘孔子人师典范形象及内涵,对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角色转换与身份价值认同,提升教师整体形象,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笔者从能够反映孔子教师形象的文本出发,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助质性分析软件 NVivo 12,并结合其他史料文献,在力求准确把握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对文本中展现孔子教师形象的内容进行编码与整合,从而得出以孔子教师形象为核心概念的三个级别描述及相应参考点,以期突出分析过程,提高分析的全尽性和准确性,更加真实、立体、全面地构建孔子作为教师的形象。教摇 师摇 发摇 展摇 研摇 究2023 年摇二、研究设计摇 摇 首先,进行概念界定。学界对“教师

    6、形象冶的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界定,对其理解主要来源于“形象冶“角色冶“职业冶三个角度,关注教师的内在思想、外在表现特质、社会价值、名望地位、职业特点、权利义务等各方面。综合学界对教师形象的解释,笔者认为,“教师形象冶这一概念不仅包括品德、修养、学识、人格、举止等个人内在和外在特质,还包括教师在社会中的职能与分工、权利与义务、名望与价值等。此外,教师形象会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形象的分析不能脱离教师身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次,选取合适文本。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记述文集,被学界公认为是研究孔子最可信的材料,生动地呈现了孔子教师形象。本研究采用学

    7、界公认的研究论语较为权威的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和钱穆的论语新解作为研究的主要资料,7-9以求对论语文本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阐释。再次,进行系统编码。将论语电子文本导入 NVivo 12 软件中,参照论语译注 论语新解论语今读三个版本对论语电子文本逐句逐篇进行校勘,得到对论语文本更准确和全面的阐释,在此基础上对文本中反映孔子教师形象的内容进行三级编码。第一,进行开放编码。从相对客观的角度观察文本,根据语录和记述发生的情景,重点关注能够反映孔子教师形象的事件、正面描写、他人评价及孔子本人的言语记述等,从中抽取并创建出关于孔子教师形象的节点并对其进行本土化命名,意义相同相近者加以合并。对

    8、于部分章句,由于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在开放编码过程中采用“存疑之处不编码冶的原则,即如有反映孔子教师形象某一方面的章句解释存疑,则该章句不被创建为反映孔子教师形象的节点。第二,进行主轴编码。关注在前一阶段建立的关于孔子教师形象各个自由节点之间的联系,找寻其中的从属关系,建立树状节点以联系各节点,并对主轴的范畴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建立各个概念、范畴间的联系。第三,进行核心编码。通过梳理主轴编码阶段的树状图,进一步发展和修订类目,建立更为概括性的节点,将其他意义类属的节点与该核心节点联系起来。最后,检验编码信效度。笔者在编码时比对了三个版本对论语的注释和解读,剔除解释难以达成一致的内容,之后进行两

    9、次手动编码,前后两次编码一致性为 0.83,说明编码具有较高信度。同时,在编码时首先编写论语前十五章内容,形成初步编码体系,并以后五章内容来检验,发现其都能囊括至已有编码体系中,说明已达到较好的理论饱和。三、孔子的教师形象摇 摇 笔者在开放编码时尽量采用本土化的概念表述,共形成 29 个自由节点(表 1 第 1 列),主轴编码形成 8 个意义类属(表 1 第 4 列),分别对应孔子的 8 种教师形象。在核心编码中,选择了更具有概括性和解释性的核心类属,并将其与意义类属相联系(表 1 第 5 列)。(一)修身者修身者是论语中最突出地表现孔子教师形象的特征,生动地展现了作为教师的孔子在品德、修养、

    10、人格、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内在和外在形象(表 2)。1.威严端肃,温文尔雅。孔子十分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认为君子的仪表应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冶(论语述而)的。孔子认为,对自身仪容的修饰不只是为了呈现良好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在与人相处时表达自身态度,彰显自身地位,使自身由内心到外在都合乎于“礼冶 的要求:在服貌用色、款式上要严谨,“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冶(论语乡党);选配的服饰要合于场合,“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冶(论语乡党);见“齐衰者冶“冕者与瞽者冶必得神情凝重肃穆,以表敬重和礼貌。2.克己复礼。孔子怀念昔日周王室强盛、天下和平而统一的时代,认为维护周王室统

    11、治的关键在于维护“周礼冶,“礼冶代表着一切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标准,以“礼冶来区分使不同等级的人各安其位。除此之外,孔子还认为“礼冶是自我修身的重要方式,“恭冶“慎冶“勇冶“直冶等品格的修养都需施以“礼冶的指导。孔子对“礼冶的尊崇401摇 第 2 期摇 摇 李宝敏,等:孔子的教师形象及其当代启示表 1摇 孔子的教师形象编码开放编码自由节点参考篇数参考点数主轴编码核心编码威严端肃温文尔雅612克己复礼730学为君子1759修己治人19243崇礼守道1777传道至坚1336安贫乐道815政治评论511政治理想67政治主张1581有教无类58因材施教48亦师亦友1031严慈相济1036善启善诱44

    12、诲人不倦48博闻广识1021乐学好学1019笃志为学22虚心求教44善思善学510早年立志23志于礼道912以天下为己任22德高望重713桃李满门34权于道22权于礼11权于仕711修身者(344)传道者(128)忧国者(99)为教者(95)为学者(56)怀志者(17)名望者(17)经权者(14)作为 个 体 的教师形象(为学 者、修 身者);作为 引 领 学生的 教 师 形象(为教者);作为 社 会 成员的 教 师 形象(忧 国 者、经权者、名望者);作为 传 承 道义和 革 新 时代的 教 师 形象(怀 志 者、传道者)摇 摇 注:表内括号中的数字为该形象在论语中对应的参考点数。下同和维护

    13、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中,还表现在待人处事的各个方面。孔子希望能够以克己复礼的方式维护周礼,复兴周王室,修炼自我。3.学为君子。“君子冶是孔子推崇的拥有最高人格和道德的理想化身,也是孔子及其弟子们修身的最高追求模范。在孔子看来,君子拥有崇高的志向和独立的人格,“贞而不谅冶,固守正道,“谋道不谋食冶(论语卫灵公),在注重自身修养的同时心怀天下苍生,以期在“修身冶之后成为“治国平天下冶之人。孔子认为的“君子冶所具备的品格包括很多方面,除“智冶“仁冶“勇冶之外,还包括“直冶“信冶“义冶“恭冶“谦冶“信冶等美好的品质。为进一步阐释“君子冶的人格品质,孔子还引入了“小人冶,即“平庸的人冶 这一概念与“

    14、君子冶人格进行对照。孔子通过对“君子冶的深刻解读,勉励自己和弟子提升修养水平,不断追求更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4.修己治人。春秋末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礼崩乐坏,诸侯割据,面对这样的情形,孔子极力推崇并呼吁世人保持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论语中有大量关于孔子对优秀人格和道德品质的记述,这是孔子修身的主要内容,也是孔子给学生传道的重要方面。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有“仁冶“谨冶“孝冶“信冶“恭冶“衷冶“直冶“义冶“谦冶等内容。在论语中,孔子对“仁冶有着丰富的阐释,他认为,“仁冶是一种与其他的道德相互贯穿的最高的道德,它来源于内在的情感;从内容上看,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皆与“仁冶相近,与贤者交,

    15、与仁者友,“仁冶贯通着家庭关系、交往关系、政治关系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二)传道者孔子希望以“传道冶的方式传播自己关于政治、伦理、道德的思想,培育更多仁人志士挽救世风日下、礼崩乐坏的社会。传道者展现了孔子具有崇高的使命与担当、希望在时代变革中发挥个人价值的教师形象(表 3)。1.崇礼守道。重建礼制,恢复仁道是孔子一生的志向所在。孔子认为,不论是从个体层面还是国家层面,礼与道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个体来说,“不知礼,无以立也冶(论语尧曰),如若人人都能克己复礼,那天下就回归“仁冶了;对于国家而言,孔子主张君主要好礼,以礼治天下,501教摇 师摇 发摇 展摇 研摇 究2023 年摇“上好礼,则民易

    16、使也冶(论语宪问);“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冶(论语八佾)。“学而优则仕冶则是将个人层面修身之道与天下兴旺之道相连接的途径,孔子鼓励仁人志士努力为学,心怀天下,以个人之礼建立天下之礼,这也是孔子对自身的真实写照。表 2摇 孔子“修身者冶教师形象文本信息形象自由节点参考点内容举例修身者威严端肃温文尔雅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论语乡党)克己复礼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论语乡党)学为君子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冶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冶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冶(论语颜渊)修己治人子曰:

    1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冶(论语学而)表 3摇 孔子“传道者冶教师形象文本信息形象自由节点参考点内容举例传道者崇礼守道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冶(论语八佾)传道至坚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冶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冶(论语卫灵公)安贫乐道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冶(论语学而)摇 摇 2.传道至坚。传道中的孔子历经重重险阻,但这并未削弱孔子传道弥坚之心。孔子身处的春秋末期诸侯割据,礼崩乐坏,鲁国国势渐趋衰落。“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

    18、夫四世矣。冶(论语季氏)孔子也深深感受到世道的沦丧,世人重佞重美,轻仁轻德,相比于过往,今之学者的为学目的已偏离原本的方向。孔子所推行的道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符,因此不被世人理解,屡屡碰壁,即便如此,孔子仍坚持不懈推行心中所坚信的道,是世人口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冶之人。孔子一生按照礼的规定侍奉君主,然“人以为谄也冶(论语八佾)。晚年的孔子被迫离鲁周游列国,经历过被困、断粮等险境,但仍不放弃所向往之道,从仕道路不通便转向整理古籍、教导弟子。3.安贫乐道。传道中的孔子不改其为“君子儒冶的志向,生活节俭清贫,但仍乐在其中。孔子曾对子夏道:“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冶(论语雍也),为君子儒是孔子传道为仕的基

    19、本准则,孔子不愿与重佞重美的世人同流合污,不愿放弃真正的道而沦为“小人儒冶,从而迎合世人换取财富荣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冶(论语述而),孔子认为,与其追求不可求的富贵,不如安于贫,乐于道,追求自己的兴趣志向所在。仲由、颜回等弟子们不以贫为耻,安贫乐道,孔子对他们大加赞赏。(三)忧国者孔子心怀家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教师形象,在忧国者主轴编码下共包含着三个自由节点,即政治评论、政治理想、政治主张,可以反映出孔子是一位心忧天下的爱国者(表 4)。1.政治评论。孔子关心天下大事,对古今政治具有自己的见解,并时常发表评论。孔子好古,曾多次对古之君王表达崇敬之情:赞赏尧舜之崇高

    20、,称赞泰伯三让天下的至德,认为他们遵循礼制、依靠仁德得天下,而不像孔子所处时代的篡位者依靠弑君夺得天下。他怀念古之圣君,认为他们崇礼尚道,以尽民事,是执政者的榜样;反观当下,臧文仲窃取官位,“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冶(论语卫灵公);齐景公据位而富,“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冶(论语季氏)。孔子以古喻今,希望当今的君主能够向古之圣君学习。601摇 第 2 期摇 摇 李宝敏,等:孔子的教师形象及其当代启示表 4摇 孔子“忧国者冶教师形象文本信息形象自由节点参考点内容举例忧国者政治评论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爷矣。冶(论语宪问)政治理想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

    21、已可也,三年有成。冶(论语子路)政治主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冶(论语为政)摇 摇 2.政治理想。孔子心忧天下,从政心切,也常思考勾画理想的社会图景,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总体而言,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天下有道冶的社会,在论语中可见孔子多次谈论“天下有道冶的话题。据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有道冶 一词作为“政治清明、社会井然有序冶这一含义在论语中共出现了 12 次,10237而与之对应的“无道冶作为“政治灰暗,社会秩序混乱冶这一含义则出现了 11 次。10284具体而言,孔子“天下有道冶的政治理想包括两个层面:其一,从个人层面来看,世人能够克己复礼,修养高尚

    22、的伦理道德品质;其二,从国家层面来看,为人君、为人臣者各安其位,恪守本分,安老者,怀少者,为政以德,礼治天下,以达到“政不在大夫冶“庶人不议冶的局面,天下无讼,近者悦,远者来。3.政治主张。在政治上,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冶“礼治冶“选材用人冶“以道事君冶“仁政冶等主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爷冶(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德冶是为政的中心,为政者应以道德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核心原则,道德与礼治教化于人的效果远胜于法律禁令,法律和禁令只能给人民带来畏惧的约束。作为统治者要选贤举能,重视贤才的价值,“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爷冶(论语颜渊)。仁人是仁政的政治主体,仁道是仁政的合

    23、法性基础,孔子主张仁政,在位君子应爱民亲民、富民教民,以仁德治国,推己及人,将仁爱之道推广到全天下,11孔子赞赏舜的无为而治,主张富民教民,用民以时,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争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冶(论语卫灵公);君子应“忿思难冶,有忧患意识。(四)为教者为教是孔子传递自己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一生诲人不倦,为教者反映了孔子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进行知识传授与道德引领方面的教师形象(表5)。表 5摇 孔子“为教者冶教师形象文本信息形象自由节点参考点内容举例为教者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冶(论语卫灵公)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冶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

    24、行之?冶冉有问:“闻斯行诸?冶子曰:“闻斯行之。冶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爷;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爷。赤也惑,敢问。冶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冶(论语先进)亦师亦友子曰:“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冶(论语述而)严慈相济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冶(论语雍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冶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冶(论语雍也)善启善诱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冶(论语述而)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冶(论语述而)摇 摇 1.有教无类。世人多论

    25、人性之善恶,孔子更重人性之远近。“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爷冶(论语阳货),孔子认为人性本相近,因习染不同便产生了差距。在“性相近冶的人性观下,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从史记仲尼弟子传中可以看出,孔子广招门徒,桃李天下,701教摇 师摇 发摇 展摇 研摇 究2023 年摇其弟子身份各异,既有来自贵族的南宫敬叔、孟懿子,也有来自平民阶层、家境寒微的颜回;既有来自鲁国的冉求、冉雍,也有来自齐国的公冶长、吴国的言偃、卫国的端木赐、陈国的颛孙师。除此之外,孔子还招收了一些来自蛮夷地区的学生,如公孙龙、秦商等。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了当时教育为上层奴隶主贵族所垄断的局面,使平民阶层也可以接受教育,

    26、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2.因材施教。孔子善察人,在施教过程中发现个体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但并不代表每个人接受的教育是完全相同的,性虽相近,但不同人之间也存在差异。对于“闻斯行诸冶这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给出了不同回答:冉求做事犹豫不决,总爱退缩,孔子鼓励他听到之后就立马行动;仲由好勇过人,做事易冲动,孔子希望他能够谨慎,多多参考父兄的意见;季文子做事顾虑太多,过于谨慎,孔子希望他不必三思而行,遇事果决一些,考虑两次就足够了。3.亦师亦友。学生们与孔子在一起并不总是十分拘谨,孔子尊重爱护学生,可以亲切与他们谈论学习、为仕、君子、道德等问题,话题广泛,相互学

    27、习。孔子也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弟子在一起时,孔子可以和他们谈论自己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冶(论语公冶长)的志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也可畅快自在,各言其志,一片祥和欢愉。如若学生与孔子意见相左,学生也不必在孔子面前虚假地恭敬顺从,孔子与学生们坦诚相待,“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冶(论语述而)。学生们十分信任孔子,孔子晚年被迫离开家乡,周游列国,足迹遍布郑、楚、蔡、陈、卫、宋、曹等国,所到之处接连碰壁,曾在蔡被困,在陈断粮,条件极其艰苦,但弟子们仍坚定追随孔子,患难与共。4.严慈相济。孔子对学生是严慈相济的,他以慈爱之心对待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会及时勉励,当学生取得成就时

    28、则会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若学生有言行不正之处他也会严厉地批评。孔子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伯牛生病时,他会殷切关怀;颜渊死后,孔子为他悲怆地痛哭,时常缅怀。子路在刑狱方面卓有才干,做事果敢重承诺,颜回重仁,闵子骞重孝。对于弟子们的这些优点,孔子大加赞赏。子贡常常讥讽别人的短处,孔子批评他道:“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冶(论语宪问)。当冉求试图用“力不足也冶作为自己懒惰不学的托词时,当原壤夷俟不讲孝悌时,孔子也会对他们严加指责。5.善启善诱。在教学中,孔子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关注其所学、所思、所悟。论语八佾中记载了孔子与子夏探讨诗经的过程,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29、爷何谓也?冶对于这个问题,孔子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以“绘事后素冶引导子夏更深入理解其中的意涵。通过孔子的启发,子夏解读出了先仁后礼的道理,只有如素般真实的内心情感才能让外在绚烂的礼完美呈现。孔子将这种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学生们受益颇深,颜渊感叹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冶(论语子罕)。6.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冶(论语述而),意谓学习而不感到厌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是孔子对自己从教为学的真实评价。孔子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知识、道德、思想,以六艺教化学生,以一言一行感化学生,博之以文,约之

    30、以礼,鼓励学生修身传道,学而优则仕,在年少时树立远大志向。孔子一生诲人不倦,桃李遍布天下,深受弟子们的崇敬与爱戴。在孔子去世后,学生为其守孝三年,结庐而居,可见学生对其缅怀之深切。(五)为学者孔子虚心求教,乐学好学,并且善思善学,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学习方法,博文广识,展现了笃志为学,矢志不渝的教师形象(表 6)。1.博闻广识。孔子精通六艺,编纂六经,博闻广识,对此颜渊对孔子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冶(论语子罕);太宰更是感叹“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冶(论语子罕)。孔子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化学生,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冶(论语泰伯)。他既可与学生谈论诗经尚书

    31、,也可与老师畅谈礼乐,见解独到,颇有体悟。学生子贡深赞:“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冶(论语公冶长)。孔子晚年仍801摇 第 2 期摇 摇 李宝敏,等:孔子的教师形象及其当代启示治学于文,对待学问一丝不苟,编纂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流传千古。表 6摇 孔子“为学者冶教师形象文本信息形象自由节点参考点内容举例为学者博闻广识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冶(论语阳货)乐学好学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冶子闻之,曰:“是礼也。冶(论语八佾)笃志为学子曰:“莫我知也夫!冶

    32、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冶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冶(论语宪问)虚心求教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冶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冶(论语公冶长)善思善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冶(论语为政)摇 摇 2.乐学好学。孔子乐学好学,认为学习贵在“自知冶而非“人知冶。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冶(论语学而),孔子乐学好学非为求取外在功名荣誉,而为自身习得知识。孔子评价自己是一个十分好学之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冶(论语公冶长),认为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自己所有的学识都是后天勤奋好学的结果。孔子对学习已经到了痴迷

    33、的程度,在齐听闻韶乐时,竟很长一段时间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冶(论语述而)。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从读书学习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不知老之将至。3.笃志为学。孔子心怀大志,笃志为学。在学习过程中,孔子十分看重立志,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冶(论语为政)。孔子一生好于学、乐于学,以学求道,上学而下达,这离不开他在年少时就立下的坚定为学之志向。子曰:“莫我知也夫!冶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冶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冶(论语宪问)当孔子不被世人理解、怀才不遇、生活困顿之时虽也会心生感慨,但始终

    34、坚信自己是上达天命、追求真理之人,有着由内而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必须努力为学,志于仁道,恢复礼乐。4.虚心求教。对待困惑,孔子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爷冶(论语先进),学习需要依前人之道来走,依照成法,方有进益。孔子评价自己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冶(论语公冶长)。对于学问孔子实事求是,如遇不知则积极求问,不掩饰自己的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冶(论语述而)。孔子虚心好学,因此也学无定师,他曾向鲁郭太师学习礼仪,向无名车夫学习驭车马之术,问政于郯子,请乐于师襄、苌弘,求礼于老子。5.善思善学。在学习时,孔子善于总结良好的学习方法

    35、。孔子十分强调学习、思考、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温故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爷冶(论语为政)。在具体的思考过程中,孔子注重博闻广读,深入分析,将当前所学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爷冶(论语述而)。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冶(论语子路)。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实践才是真才实学,否则背诵再多诗书也是无意义的。(六)怀志者怀志者反映了孔子对自我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呈现了一个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形象(表 7)。1.早年立志。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儿时“常陈俎豆,设礼容冶

    36、,在士者家庭长大的孔子耳濡目染,以礼嬉戏,12为其早年立志打下基础。老年时的孔子对于自己的一生做出了这样的回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冶(论语为政),对于孔子的一生来说,十五岁立志于901教摇 师摇 发摇 展摇 研摇 究2023 年摇学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年少立下的志向深深影响孔子之后的思想发展和实践。“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爷冶论语子罕,志向代表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是任何人都不可夺走之物。在与学生们在一起时,孔子还鼓励他们各言其志,在年少时树立远大而又坚定的志向。表 7摇 孔子“怀志者冶教师形象文本信息形象自由节点参考

    37、点内容举例怀志者早年立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冶(论语为政)志于礼道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冶(论语雍也)以天下为己任子曰:“莫我知也夫!冶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冶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冶(论语宪问)摇 摇 2.志于礼道。重建礼制、恢复仁道是孔子一生的志向。孔子目睹了周王室的逐渐落没,坚信天下无道在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冶(论语季氏),兴王室、振王朝、复兴道的中心在于重建礼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冶(论语卫灵公),孔子立志成为恢复礼道之人,希望积极入世,期盼一位明君能够让自己

    38、实现政治抱负,在东方复兴周礼。他积极宣传自己重建礼制的政治主张,虽不被理解,但仍坚信“德不孤,必有邻冶(论语里仁)。奈何孔子终是壮志难酬,而后投身于教授弟子与整理古籍工作中去,以这种方式授礼传道,终其一生。3.以天下为己任。孔子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有着强烈的责任和担当。孔子尚仁,认为仁者爱人,不仅要行孝悌,爱自己的家人,更要泛爱众,行忠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冶(论语雍也),自己想要立身、通达,也要帮助众人站起来,使众人得到发展,推己及人。孔子外出游说,离开卫国前往陈国经过匡时,被匡人错认囚禁起来。在身陷险境之时,孔子即发受天命之言,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

    39、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冶(论语子罕)。感知自己即是代替上天行道之人。(七)名望者孔子以高尚的品德修养和广博的学识得到了世人的敬重,名满天下,培养弟子无数,贤者众多,桃李满门。名望者的教师形象反映了孔子作为教师拥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与价值贡献(表 8)。表 8摇 孔子“名望者冶教师形象文本信息形象自由节点参考点内容举例名望者德高望重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冶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冶(论语学而)桃李满门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冶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冶曰:“赐也可使从

    40、政也与?冶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冶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冶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冶(论语雍也)摇 摇 1.德高望重。孔子崇礼守道,重视修身,不断追求成为“君子冶,有着“温、良、恭、谦、让冶的品质,以德养人,并获人敬信,因此每到一国,必欲闻得政事。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维系、保持、解释周礼,使礼乐得以正,雅颂各得其所。因对于礼制有着很深的研究,孔子深得仪封人的信服,“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冶(论语八佾)。当世人质疑孔子时,弟子极力维护,子贡将孔子的贤德比作无法企及的日月,对孔子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冶(论语子张)。2.桃李满门。孔子在杏坛设学,广收门徒,

    41、大约从三十岁开始从教。在从教的四十余年里,孔子所创办的私学已成为春秋末期规模最大的私学。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导学生,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例如: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德行高尚,宰我、子贡善于辞令,冉有、季路擅长政治,子游、子011摇 第 2 期摇 摇 李宝敏,等:孔子的教师形象及其当代启示夏通晓文学。史记儒林列传载:“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冶13,可见,在孔子卒后,孔子弟子积极传播孔子思想与文献典籍,推动了战国后期的学术繁荣,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为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4(八)经权者经者,“织也,从系冶15272;权者,“黄华木

    42、,从木一曰反常冶15112,后有打破常规求变通之意。“经冶代表了一种经常的、根本的、不变的、一般的原则,“权冶则指对原则的灵活运用,经权之道反映了儒家处事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的原则和方法。16孔子信而好古,希望通过克己复礼的方式恢复社会秩序,重建道德,因此对礼制和道德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对仕途也有着执着的追求,但这并不代表孔子一味求“经冶,固执而不变通,相反在论语文本中反映了孔子求“权冶灵活变通的一面(表 9)。表 9摇 孔子“经权者冶教师形象文本信息形象自由节点参考点内容举例经权者权于道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冶(论语子罕)权于礼子曰:“麻冕,礼也;

    43、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冶(论语子罕)权于仕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冶(论语卫灵公)摇 摇 1.权于道。“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爷冶 论语子罕,“权冶这一概念便是在此由孔子最早提出。“共学冶“适道冶“与立冶“与权冶,孔子说明了找寻同道中人的进程和阶段。若能与之通达权变,在坚守原则性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处理问题,那便是真正的同道中人,可以一起谈论对道德、伦理、政治的看法,分享人生的理想与志趣,共担重任重整国家秩序。在处理实际情境中的伦理问题时,孔子

    44、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权衡,当面对“父攘羊子证之冶这样“隐冶与“直冶的相冲突的情景时,孔子认为“直冶是“父子相隐冶中孝的一种表现,巧妙将“隐冶与“直冶统一起来,这是在复杂情境中权衡各方之后的选择。2.权于礼。孔子十分严格地遵守着礼,认为礼本身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体现在宗庙祭祀、诸侯朝觐、宫廷乐舞、饮食起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孔子作为礼的拥护者,对礼的严格遵守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相对于传统的礼制,孔子并未对其全然接受,而是在对礼的看法和选择上体现出其变通之处。当林放问孔子礼之本时,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冶(论语八佾),与其注重礼形式上的隆重,不如由奢入俭,真

    45、实着眼于内心的情感。仪式的外在并不重要,礼是要以自身心理情感为根基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礼是可以变通的。3.权于仕。恢复周礼、重建秩序,挽救礼崩乐坏、王室衰败的局面是孔子的政治抱负,他一直对从政、展示自己的才能怀有很大期待,但由于他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剧变化的社会不相符合,因此,在五十岁之前,孔子并未担任过重要官职。仕途一再受挫,但他并未郁郁寡欢、怀恨放弃,而仍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冶(论语宪问)。失意的孔子将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转而从事教育,以期后人能通过“学而优则仕冶完成他在政治上的理想抱负,建立礼治秩序。可见面对仕途不顺,孔子能够权衡变通,最终转而投身教育事业。四、孔子教师形

    46、象的当代构建摇 摇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孔子在与教育相关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多方面的角色。如果把作为教师个体的孔子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关于孔子的教师形象则可以分为以下层次:作为教师的孔子不仅广博于学,修己达人,有着崇高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实践,而且还将自己的教师身份置于社会革新发展中,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名坚定传承道义、推动社会变革的教师(图1)。111教摇 师摇 发摇 展摇 研摇 究2023 年摇图 1摇 孔子教师形象的建构摇 摇(一)作为个体的教师:为学者、修身者从教师个体发展的层面来看,孔子是博闻广识、乐学好学、笃志为学、虚心求教、善思善学的为学者,是外表威严端肃、温文尔

    47、雅,内在克己复礼、修己治人、学为君子的修身者。成为一名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个体是孔子为师之道的基础与前提,博学于文、修己达人是孔子作为教师不竭发展的动力。孔子一生乐学好学,对待学习的困惑即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在学问上以前人之道出发,依照成法,不断进益。他广博于文,精通六艺,对文献古籍形成了深刻的理解;他晚年编纂六经,以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底蕴教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孔子思考总结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强调学习、思考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温故知新,并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方法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使用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惧疑难,勇于思考实践。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加深了对礼乐仁道的理解,构建了“君子冶

    48、这个拥有最高人格和道德理想的形象,并为此追寻一生,在言行举止上遵守礼制,勉励自身和世人努力提升自我修养水平,不断追求更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二)作为引领学生发展的教师:为教者从引领学生的层面来看,孔子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亦师亦友、严慈相济、善启善诱、诲人不倦的为教者。孔子秉承“性相近、习相远冶的人性观,意识到了教育对人发展的深远影响,认为人人皆可公平地接受教育。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始终践行着有教无类的理念,开私学,广收门徒,使平民阶层也可接受教育,通过为教的方式培养出更多仁人君子;孔子善察人,在和学生们相处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品性习性,根据不同人的差异针对性地施教引领;孔子与学生亦师亦友,尊重学

    49、生,爱护学生;相对于单方面的传授,孔子在引领学生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悟,通过不断对话启发学生达成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孔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地用自己的知识、道德、思想言行引领学生对礼乐仁道和社会秩序的认识,不断以“君子冶这一崇高的人格品质目标,鼓励学生们学而优则仕,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发挥自我价值。(三)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忧国者、经权者、名望者从作为社会之师的角度来看,孔子是拥有坚定政治志向、理想与主张的忧国者,是能够灵活处理理想与现实以及诸多角色关系的经权者,也是德高望重、桃李满门的名望者。孔子将自己的志向置于宏大的社会发展背景中,以社会之师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价值,将推动国家社会的

    50、发展与自身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孔子心忧天下,为更好地恢复礼乐、传承仁道、建立“有道冶的社会秩序,他渴望通过从政的方式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主张,为政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政绩。但孔子的仕途历经坎坷磨难,年迈时的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漂泊在外,居无定所。但在传道途中,面对礼与道的传承和实际应用、个人不顺的仕途和崇高的理想之间的种种冲突时,孔子也能够经达权变,灵活应对。孔子志向坚定、忧国忧民、博学善教、修己达人,为恢复礼乐、传承仁道奋斗一生,他以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勇敢的实践、广博的学识、启人心智的教学获得了世人心中崇高的名望。(四)作为传承道义的教师:怀志者、传道者从传承道义的角度来看,孔子


    注意事项

    本文(孔子的教师形象及其当代启示——基于《论语》文本的质性分析.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