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验案.pdf

    • 资源ID:629829       资源大小:1.21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验案.pdf

    1、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 0 2 3,V o l.3 1N o.1 4 物,可发散面部所聚之风寒之邪,止头风、目泪出。威灵仙、五加皮、伸筋草、木瓜、白花蛇舌草具有祛风逐湿、起瘫开痹之功,能配合温针灸减轻面神经水肿症状。艾叶温经散寒,除痹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羌活与独活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镇痛的作用9-1 0;红花能够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 1。面部穴位区域皮下的神经末梢、黏多糖体和肥大细胞分布密集,且角质层较非穴区域更薄1 2,经过温针灸与中药热奄包的热力结合创造了良好的通透性,更有利于包内

    2、中药药效经皮渗透,充分发挥药理作用,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本案在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了针、灸、药的协同作用,选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面瘫取得显著疗效。在临床中要针对病因病机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及时、适度的调整,也要对临床经验进行长期的积累,使治疗操作手法及刺激量等标准不断规范化,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参考文献1 张婷婷,乐东方.牵正穴温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 0 2 2,1 4(1):6 3-6 6.2 王岚萱,吴若辉,贺小卉,等.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 0 2 0

    3、,4 1(9):1 2 6 2-1 2 6 5.3 刘树雷.牵正散辨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2 1,1 5(1 6):2 0 6-2 0 8.4 杨阳.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外感风寒)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 0 1 9,3 3(1 1):9 4-9 6.5Z HAN GW,X U L,L UO T,e ta l.T h ee t i o l o g yo fB e l l sp a l s y:ar e v i e wJ.JN e u r o l,2 0 2 0,2 6 7(7):1 8 9 6-1 9 0 5.6 刘明生.中国

    4、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 0 1 6,4 9(2):8 4-8 6.7 金大元.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 0 1 3.8 黄凯裕,梁爽,孙征,等.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分析J.中国针灸,2 0 1 7,3 7(9):1 0 2 3-1 0 2 6.9 范莉,李林,何慧凤.独活挥发油抗炎、镇痛药理作用的研究J.安徽医药,2 0 0 9,1 3(2):1 3 3-1 3 4.1 0 马丽梅,杨军丽.羌活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 0 2 1,5 2(1 9):6 1 1 1-6 1 2 0.1 1 王凯,雷露,

    5、曹金一,等.中药红花和黄芪对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 0 2 0,1 7(3):2 2-2 5.1 2Z HAO L,CHE NJ,L I U CZ,e ta l.Ar e v i e wo fa c u p o i n ts p e c i f i c i t y r e s e a r c h i nc h i n a:s t a t u sq u oa n dp r o s p e c t sJ.E v i dB a s e dC o m p l e m e n tA l t e r n a tM e d,2 0 1 2,2 0 1 2:5 4 3 9 4 3.(

    6、收稿日期:2 0 2 2-0 4-2 1)通信作者:鄢路洲,E-m a i l:y d o c_1 2 01 6 3.c o m第一作者:马雪敏,E-m a i l:1 4 9 8 4 5 5 1 3 6q q.c o m“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验案马雪敏1,鄢路洲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 1 1 1 3 7;2.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四川 自贡6 4 3 0 1 0)【摘要】该文介绍运用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的验案两则。【关键词】失眠;头九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鄢路洲中图分类号:R 2 4 5 文献标识码:BD O I:1 0.1 9 6 2 1/j.

    7、c n k i.1 1-3 5 5 5/r.2 0 2 3.1 4 2 9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中途醒转、醒后不易睡、睡眠时间缩短或早醒,失眠的同时还会伴随日间功能障碍,如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日间嗜睡、头昏头痛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失眠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本文简要介绍骨膜针刺法,并列举“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针刺至骨膜治疗失眠验案两则。1 骨膜针刺法简述 灵枢官针 曰:“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针刺“至骨”法源

    8、于 黄帝内经 的短刺和输刺,属于深刺法,是以软组织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及骨缘附近的经穴特定点为取穴点,进针时针尖多抵达骨面或针身贴骨进针,刺激骨膜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1。王朝阳等2发现针刺头部能够对刺激区造成强大的压力,而骨膜组织属于压力感受器,会对刺激区产生类似“冲击波”作用的压力,激发刺激区效应,集中和增强能量的效应及转化,调节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改变局部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研究表明,印堂穴骨膜针刺法可有效改善失眠3。素问调经论 曰:“经络支节,各生虚实病在骨,调之骨。”施行骨膜针刺法时,需要针69 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7月第3 1卷第1 4期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C

    9、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 0 2 3,V o l.3 1N o.1 4尖直达骨膜层,因头皮下的颅骨坚固,故针刺深度较好掌握,也较为安全。研究表明,头针治疗失眠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疗法治疗4。素问脉要精微论 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医学原始 提出“知觉、睡眠皆由脑所主”,张景岳认为“人之脑为髓海总众神也”,提示脑为元神之府,诸脏皆听命于脑。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头者,身之首,入神之所法,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精气衰竭或气血亏虚、气血瘀滞不能正常荣养大脑,可导致神志活动异常。灵枢寒热病 记载:“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入脑乃别,阴跷、阳跷

    10、,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此条文认为人体头部与睡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头部离脑更为接近,针刺头部也成为治疗失眠的有力依据。头九针为笔者老师鄢路洲临床常用效穴。于百会、前顶、囟会处定点取穴,再于此3点左右各旁开1寸取6穴,这9个点称之为“头九针”。在临床上笔者常选用“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颇有疗效。2 病案举隅(1)病案1 患者,女,2 8岁,2 0 2 1年1 0月2 6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两个月,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睡中易醒,次日常有神疲乏力、精神恍惚。自诉曾服用艾司唑仑,效果不佳,又在中医馆口服

    11、中药1个月余,仍感易醒,醒后入睡困难。现患者因与家人吵架后,失眠加重1周,重时彻夜不眠,白天精神不振,头痛头晕、乏力,遂来自贡市中医院进一步就诊。刻下症:眠差梦多,浅眠易醒,重则彻夜不眠。头部颠顶和两侧阵发性头痛,精神紧张,急躁易怒,纳差,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肝火扰心证)。治疗原则:疏肝泻火,镇心安神。治疗方法: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针刺时,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定点消毒,进行平刺或斜刺,针刺深度达骨膜位置,以患者自觉针下有酸、麻、胀、重感,并向鼻根部扩散为宜。头九针亦用骨膜针刺法,针刺后头部感紧绷为宜

    12、。另佐以双侧太冲针刺以疏肝泻火,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以上每日1次,1 0d为1个疗程。1 0月2 8日二诊:患者自述昨日入睡已有良好改善,但仍感睡后易醒,嘱患者适当运动、畅情志、合理调整作息时间,继续治疗,继观患者病情变化。1 0月3 0日三诊:患者睡眠已有很好的改善,入睡时间可达六小时左右,纳可,精神渐佳。1 1月2日四诊:患者自诉睡眠好,精神可,二便调,诸症愈。继续针刺3d,以巩固疗效。(2)病案2 患者,女,6 5岁,2 0 2 1年1 2月3日初诊。主述失眠1个月余,加重伴头昏、乏力1周。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感觉疲惫但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

    13、后再入睡困难,日间逐渐伴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间断在家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尚可,停药后易再次失眠。现患者症状加重,自觉全身乏力发虚,不喜站立,并伴随头昏。遂于我院就诊,门诊予经颅多普勒协助诊断,检查结果回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频谱欠佳,S2S1,脑血管弹性减退,血氧饱和度9 9%。故初步诊断为失眠,脑血管供血不足。治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养心安神。治疗方法:印堂穴、头九针骨膜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3 0m i n,每1 5m i n行针1次。取针时若有针孔出少量血则可不用急于按压,释放少量血液,以达到通经活络的作用。针刺1次后头昏症状明显减轻,当晚

    14、即安睡67h,日间注意力不集中情况有所改善。又取头九针、印堂穴针治两次后,头昏亦止,但仍感觉乏力,精神欠佳。考虑患者日久不能获得充足睡眠,已形神气血两伤,故加取足三里、三阴交穴行常规针刺,以疏通肝、脾、胃、肾经的经气,达到补养气血的功效。又针3次,患者头目清爽,诸症悉平,夜间入睡可达78h,病基本告愈。3 讨论睡眠占人生约1/3的时间,睡眠会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对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极其重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正常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愈合和修复,使阳气得以潜藏,能量得以积蓄,为次日阳气的升发与运用做好充足准备,使人精力充沛,得以正常工作和应对一日之劳。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

    15、奏的加快,生活、工作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失眠发生率逐年增长。失眠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临床症状之一。从 黄帝内经 起就有了对失眠病因病机和睡眠生理的描述,称其为“不得卧”“目不瞑”。中医认为,本病是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所得。灵枢大惑论 言:“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失眠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密切相79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7月第3 1卷第1 4期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 0 2 3,V o l.3 1N o.1 4 关。隋代医家巢元方在 诸病源候论 中多次提到“卫气独行于阳,不

    16、入于阴”以致失眠的观点。可见,阴阳失调是失眠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故调和阴阳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此外,灵枢营卫生会 论述:“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人体气血阻滞,经络不通,津液运行不畅也会导致睡眠障碍。灵枢大惑论 认为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 经脉的循行 从上行走归 属于脑 部,灵枢根结 指出四肢末端井穴为足六经的“根”,头、胸、腹则是“三结”,所以头部在人体的营卫气血的循环复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部血液供应可有效改善睡眠障碍。脑供血不足是一般无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也无器质性改变,大部分由颅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引起血流改变的疾病,可

    17、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5。患者可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 C D)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以此反映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狭窄的状态,从而明确诊断,以便了解针刺头部对脑供血不足的影响。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6。在治疗上选用针灸治疗失眠能够避免安神镇静类处方对患者造成的成瘾性、依赖性和毒副作用造成的对身体的伤害,且针刺治疗疗效明显,具有独特优势。督脉“贯脊属肾”“入属于脑”“上贯心”,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助阳气升发,蓄积、渗灌、调节一身阳气。王涛副主任医师认为,督脉的循行及分支均循经头部,连于脑,若督脉经络气血不畅,不能有效调节全身的阳气,致阴阳失调,

    18、神脑失其所养,则失眠自生,故针刺督脉穴可调养心神,濡养脑神,培补元气,调护中气,使气血周流旺盛,督脉通,达阴阳之协调以安神明7。印堂穴定位在额部,位于两眉毛内侧端中点的凹陷处,虽所属经络为经外奇穴,且位置在督脉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针刺印堂穴具有平衡阴阳、安神定惊、醒脑开窍、宁心益智之功3。头九针是取百会、前顶、囟会、左右四神聪及前顶、囟会左右各一点。百会穴可调节情绪、改善睡眠。四神聪属经外奇穴,可以平衡阴阳、充养脑髓,具有健脑醒神之效。百会与四神聪皆为经脉之气汇聚之所,其穴性也皆属阳性,对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脏腑阴阳、扶正祛邪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百会和四神聪有利于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

    19、其睡眠质量8。头九针穴位部分位于督脉且取穴密集,可增强其调节阴阳之功。清王宏翰认为“五官的感觉、知觉,都要上达于脑,而五官之用也由脑所发出,脑中脉络通达,感知觉会如常传递;若脑中脉络阻塞,则其感知觉传达之路也会被阻塞,外无由入,内无由出则寐”。可见,脑中脉络通达,脑的感知、睡眠功能则正常,反之若脑中脉络阻滞不畅,则脑的感知、睡眠功能也会异常9。这样的异常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之人,这类人正气不足且脏腑功能有所减退,运输气血无力,致瘀血内生,血阻于脉络,致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脑神失养则致不寐。针刺百会、四神聪、印堂等头部穴位,可有效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代谢,改善脑供血不足,具有

    20、补脑益髓、升举清阳、安神益智之功。针刺颠顶部腧穴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紧张度,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供血量1 0。因而针刺“头九针”、印堂穴具有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症状以治疗失眠之功。在临床上每每遇到失眠患者,运用“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对治疗失眠颇有奇效。根据鄢老多年临床针刺经验,笔者临床应用此法屡试不爽,收效明显。参考文献1 邹德辉,刘通,王洪彬,等.针刺“至骨”法临床应用浅议J.中国针灸,2 0 2 0,4 0(1):4 6-5 7.2 王朝阳,睢明河,王琤.头针运动疗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0 0 6:4 6-4 7.3 苏同生,赵建安,

    21、骆晓敏,等.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症1 0 6例J.陕西中医,2 0 1 3,3 4(5):5 8 4-5 8 6.4 朱增越,高旸.头针与常规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的 系统 评 价 与M e t a分 析 J.上 海 针 灸 杂 志,2 0 1 8,3 7(6):7 1 3-7 1 9.5 方杭.清镇安神方治疗肝阳上亢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 0 2 0,3 3(7):9 7-1 0 0.6 张野,丛德毓,汲广成,等.头针联合中药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大鼠模型p 3 8MA P K浓度的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2 0 2 1,3 7(1 2):6 0-6 4.7 刘

    22、培强,王涛.王涛副主任医师运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经验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 0 2 2,3 1(2):9 5-9 8.8 姚晶晶.“百会、四神聪”深纳久留针对伴有失眠的高血压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及上午血压的影响D.天津:天津中医药89 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7月第3 1卷第1 4期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 0 2 3,V o l.3 1N o.1 4大学,2 0 2 0.9 谢琪瑶.头穴丛刺电针治疗失眠患者情绪改变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 0 1 3.1 0 李莉,丁丽玲,王祖红

    23、,等.管遵惠益脑十六穴治疗慢性脑供血不 足 临 床 经 验 探 析 J.中 华 中 医 药 杂 志,2 0 1 9,3 4(1):1 6 5-1 6 8.(收稿日期:2 0 2 2-0 2-1 2)通信作者:崔建美,E-m a i l:9 5 6 1 6 3 0 4 1q q.c o m第一作者:赫佳,E-m a i l:1 7 3 7 8 1 5 6 4 6q q.c o m董氏奇穴针治中风后偏瘫医案赫 佳,张贵琴,范素锦,刘梦伟,张梓行,崔建美(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0 6 3 2 1 0)【摘要】中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多会存在后遗症,其中又以肢体偏瘫较为多见。该文介绍应用董氏奇穴为主增强

    24、中风后偏瘫的典型案例,为董氏奇穴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关键词】中风;偏瘫;下肢肌力;董氏奇穴;针刺中图分类号:R 2 4 6.6 文献标识码:BD O I:1 0.1 9 6 2 1/j.c n k i.1 1-3 5 5 5/r.2 0 2 3.1 4 3 0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脑卒中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特别是下肢运动会造成很大的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2。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邪在于络,

    25、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3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尤其对于下肢肌力的改善较为明显,为更多饱受中风后遗症痛苦的患者增加了康复治疗的信心。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家传并经过临床不断总结所创的一种诊治体系,因其疗效快、效果明显、针刺手法独特,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得到迅速推广4。据统计,董氏奇穴共有7 4 0个穴位,临床常用穴位约有2 0 0个,这些穴位在人体中大致划分为1 2组,在手指部对应“一一部位”,手掌部对应“二二部位”,前臂部和后臂部分别对应“三三部位”和“四四部位”,足底部和足背部分别称“五五部位”和“六六部位”,小腿部和大腿

    26、部分别称“七七部位”和“八八部位”,耳朵部对应“九九部位”,将头面部称为“十十部位”,再加上“后背部位”和“前胸部位”5。在针法上,董氏针法又和传统针灸有所区别,可概括为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和不定穴针法6。左常波先生论述了运用董氏奇穴有两个境界:一是要掌握特效且非常丰富的治疗经验;二是参悟针道原理,掌握阴阳规律,在临床上从容不迫,达到最佳治疗效果7。董氏奇穴在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疗效明显,现介绍验案3则,以飨同道。1 病案资料(1)患者,女,7 1岁。主 诉:左 侧 肢 体 活 动 不 能1 8d。患者自诉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遂即摔倒,当时嘴角斜,口角流涎,意识清晰,立即送

    27、往当地脑科医院治疗,考虑为脑梗死,给予溶栓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又行介入手术(具体术式不详)治疗,术后患者意识转清,左侧肢体活动不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以“脑梗死恢复期”收住入院。症见:嗜睡,面色少华;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质尚可;左侧半身不遂,无视物模糊及昏暗不明。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H o l d e n步行功能分类0级:无功能。功能独立性评分(F I M)得分:5 0分,重度依赖。改良A s h w o r t h痉挛评定量表(MA S)评分:3分,重度运动障碍。西医诊断:脑梗死恢复期

    28、,左侧肢体偏瘫。中医诊断:中风病(风痰阻络证)。选择董氏奇穴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处方:双侧肾关穴,健侧灵骨、大白穴,患侧花骨穴。选用华佗牌规格为0.3 0mm4 0mm毫针施术,针刺肾关穴时,针尖向肾经和肝经方向刺入;针刺大白穴时,针尖向同侧灵骨方向刺入,均平补平泻;患侧肢体花骨穴给予强烈刺激,留针3 0m i n,并配合艾灸和电针治疗。患者每日针刺1次,每周6次,4周为1个疗程,并进行观察评估。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左侧肌力可达到12级,下肢肌力改善明显;患者继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可恢复到23级,下肢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后患者及家属自觉症状好转,要求出院。按语:本案中西医诊断明确,患者为脑梗死恢复99中国民间疗法2 0 2 3年7月第3 1卷第1 4期


    注意事项

    本文(“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验案.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