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读者反应理论视域下《浮躁》方言翻译探析.pdf

    • 资源ID:628939       资源大小:365.7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读者反应理论视域下《浮躁》方言翻译探析.pdf

    1、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50读者反应理论视域下浮躁方言翻译探析读者反应理论视域下浮躁方言翻译探析*艾庆华(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710018)【摘要】贾平凹的浮躁中大量使用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陕西方言,蕴含着浓郁的陕西地域文化。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的浮躁英译本 Turbulence在国外大受好评,成功地把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推向海外。本研究主要运用了读者反应理论,通过对陕西高校外籍教师、外国留学生的访谈,了解他们对浮躁中陕西方言翻译的反应和接受程度,探讨葛浩文的翻译策略,并得出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直译、意译、替代等多种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尤其在涉及文化因素时,应采取译文中加注释的形式详细

    2、介绍文化知识的结论,为进一步探索文学作品中陕西方言的翻译策略,为陕西文学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一些借鉴作用。【关键词】浮躁;读者反应;方言翻译一、引言一、引言贾平凹是当代著名的陕西作家,是陕西文坛的优秀代表,作品享誉海内外。浮躁是他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1988 年该书荣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浮躁以青年农民金狗和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暴露出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具有浓郁的陕西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该书使用了大量的陕西方言,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陕西文化厚重博大、根脉深厚,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文化理想及文化行为的重要起源和核心组成部分,担当起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

    3、展的重大使命。陕西方言是陕西文化甚至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陕西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文雅古词,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西北大学的胡宗峰教授指出要真正了解陕西作家,就要了解其文字背后的文化元素。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浮躁英译本 Turbulence 成功再现了原作的思想内涵,展示了中国的民俗风情,这与葛浩文深厚的中文文化功底和忠实的翻译密切相关。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夏志清称赞葛浩文为“公认的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则称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生婆”。Turbulence 在国外大受好评,葛浩文为中国文

    4、学和文化的对外输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Turbulence 充分照顾了读者反应,让西方读者了解了异国文化,领略了异国情调。二、二、读者反应理论读者反应理论接受美学是西方 20 世纪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 60 年代兴起于德国,由汉斯 罗伯特 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Iser)开创,70 年代开始蓬勃发展,把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理论的核心内容。姚斯引进了“期待视野”的概念,把作家、作品和读者联系起来。伊瑟尔提出了文本的召唤性和读者的再创造性的交流关系,使接受美学理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姚斯、霍拉勃,1987:334365)。之后接受美学的理

    5、论成果逐渐融入了各种哲学、美学新思潮。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接受美学呈现出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发展到美国后,遭遇经验主义和个体主义的英美传统,演变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斯坦利费什(StanleyFish)是美国当代读者反应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当代读者反应批评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在姚斯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理论基础上,斯坦利费什又提出了“意义即事件”“有知识的读者”和“阐释共同体”等概念。涉及到翻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 奈达(Eugene Nida)在翻译理论中提出了读者反应论,认为翻译要以读者为中心,在处理文化差异时,译*本文系西安交通大学

    6、城市学院 2021 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从读者反应理论看陕西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以小说浮躁为例”(立项号:2021Y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51者要把译文读者放在第一位(姬卫敏,2012:163)。奈达很关注读者的感受,认为读者给予文本生命力,读者的理解是文本的意义所在,因此,文本要让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获取同样的阅读感受(范祥涛,2006:87)。中国学者陈大亮教授也很重视读者的感受,在译文读者接受的评价标准中提出译文读者接受的三个具体评价标准,分别是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可读性。同时,他还指出译文读者接受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建议涉及文学译本时,可理解性占比为 30%,可接

    7、受性占比为 30%,可读性占比为 40%(陈大亮,2022:1)。三、三、访谈的组织和实施访谈的组织和实施根据读者反应理论,读者的感受非常重要,因此读者感受的评价标准十分关键。为了提高读者接受评价的信度、效度、深度与广度,书面的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应相互结合。由于问卷调查要有一定的广度才能保证读者接受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而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要联系到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和外国留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本研究主要以半结构式访谈为主。为了从读者反应视角探讨浮躁中的方言翻译,本研究做了对陕西高校外籍教师和外国留学生的访谈。访谈对象为在陕西高校工作、学习的外籍教师和外国留学生。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联系到了五位受

    8、访者,分别是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外籍教师 Voitenko Iuliia 和 Minev AtilaRosenov,三位来自于西北大学的外国留学生 Asiqur Ranman,Tunaibaeva Sheraiym 和 PermanIshankulyyev。两名外籍教师分别来自于乌克兰和保加利亚,在中国生活长达八到十年,其中 Atila自己也做一些翻译工作。三位外国留学生分别来自于孟加拉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均在中国学习三年以上,英文基础不错,在中国学习过汉语,对陕西方言也有一定了解。访谈的主要内容是浮躁中提及到的典型方言翻译,涵盖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依据葛

    9、浩文的主要翻译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分类。受访者认为多数情况下,不论是采取哪种翻译方法,译文基本上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涉及到文化元素时,读者由于缺失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而产生不对等的理解。受访者认为在译文中添加注解是必要的。四、四、葛浩文葛浩文 Turbulence 的翻译策略的翻译策略贾平凹在 浮躁 中大量使用了富有陕西地域特色的陕西方言和文化负载词,葛浩文在翻译 浮躁中的陕西方言和文化负载词时,主要采用了直译、意译、替代等多种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他指出“忠实是大前提,也必须以读者为中心。作者为读者而写,希望读者多多益善”(孟祥春,2014:47)。因此葛浩文的译本基本上保持了原作的风采,译

    10、本大体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期待视野,能使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文学作品和特色文化,这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娜,2017:67)。(一)(一)直译法直译法陕西历史底蕴丰厚,孕育出了很多瑰丽独特的民俗文化。浮躁中提及到不少陕南的民俗文化。诸如大家商议给小水的孩子过“看十天”。看十天是陕南农村特有的一种习俗。过去,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十分恶劣和落后,孩子出生后,通常很难活过十天。孩子通常肩负着传宗接代的重任,因此,农村把养育孩子这件事看得极其重要。根据陕南当地人的说法,孩子出生后如果可以活过十天,一般就安全了,接下来所有的亲朋好友就会聚在一起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人们也把这一习俗

    11、称为“过十天”。葛浩文把“看十天”直译为“celebrate Day Ten”和“Day Ten party”,受访者均表示译文可理解、可接受,但是由于不了解这一民俗文化,读后并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孩子出生后的第十天去庆祝,添加注释会使读者更易于理解译文。詈骂语俗称骂人话,能折射出各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伦理道德,是民俗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浮躁中使用了大量的詈骂语来刻画人物鲜明的形象。福运为了袒护小水,咒骂和尚为“秃驴”。把人比作动物,通常被认为是对他人人格的极大侮辱。“秃驴”是谩骂僧人之辞,葛浩文将其直译为“bald donkey”,部分受访者认为译文可以理解和接受。部分受

    12、访者认为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52译文不够准确,他们会更多地感受到在西方文化中“驴”特有的“倔强”的含义。(二二)意译法意译法浮躁是关于商州的书。贾平凹使用了陕西方言“汪汪稀汤”,“瞪白眼”和“白雨隔犁沟”(贾平凹,2009:5)等表达描写商州的天气。陕西方言中多叠词,“汪汪稀汤”指倾盆大雨,到处都是积水。“瞪白眼”指张大眼睛看,比喻没有办法,束手无策。陕西人经常会说把人气的干瞪眼没办法。关中暑天,有“白雨不过犁沟”的说法,白雨指“暴雨”,下白雨时,界限非常分明,通常梨沟这边下雨,梨沟那边却是晴天。葛浩文采用意译法将“汪汪稀汤”和“瞪白眼”分别翻译为“the rain fell in buc

    13、kets”和“the local residents could only glare in anger”,“白雨不过犁沟”被译为“Raindrops fill the ditches of nearby furrows.”受访者均表示译文符合译文读者接受的三个评价标准,虽然译文失去了原文方言原有的生动形象性,却也较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陕西历史悠久,面食种类繁多,即使每天吃,也会几月不重样。浮躁中就详细介绍了小水做面食的过程。小水舀面调和搓揉,搓揉了四四一十六遍,把面“醒”得软软的,很筋道。舀面、和面与醒面是制作面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好的面静置的时间越长,面醒的就越筋道,面食也就越有

    14、韧性,越耐咀嚼。葛浩文采用意译法把这一系列繁琐的动作翻译为“She took out some doughand kneaded it until it was soft and springy.”(Jia Pingwa,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2002:22)意思简单明了。小水说出远门不能吃长面,长面拉魂,会走得心不宁。吃饺子,囫囵囵的保金狗出外周全。中国北方有“出门饺子回家面”的说法。出行前一定要吃饺子,寓意平安回家。回家后第一顿一定要吃面,寓意庆贺归来,盼望长驻,永不分离。据传说人身上有“三魂七魄”,年三十魂出去游荡,初七俗说“人七”,这天晚上魂归本

    15、宅附体,全家都要团聚,不能外出,初七这天要吃“拉魂面”,拉魂面要是长面,寓意为希望家人长寿,所以小水不给出门远行的金狗做长条子面,而是包了饺子(袁毅,2021:56)。葛浩文采用意译的方法将长面拉魂翻译为“theyd keep your soultied downand make you uneasy.”受访者认为译文可理解、可接受。不过受访者对于“出门饺子回家面”和“长面拉魂”的习俗和说法并不熟悉,认为译文中应该添加注释,以便于读者更好地接受。陕西人在生活中对婚丧嫁娶特别看重,有着独特的婚丧嫁娶习俗。田一申讨论小水再婚问题时说小水要是再嫁只能是嫁个“二二锅头”,还说“二锅头”有“二锅头”的好

    16、处,小水可以当掌柜的。生活中,“二锅头”指离过婚的男人或女人。葛浩文将原文中不断重复的“二锅头”翻译为“aguy going around forthe secondtime”。受访者认为译文可理解、可接受。只是译文丧失了原文的生动意象,这是翻译中在所难免的。陕西方言中通常把执掌家事的人称为“掌柜的”,即“a person in chargeof the household”.葛浩文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翻译为“boss”.受访者认为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丧葬是人生中最后一件大事。根据陕西丧葬习俗,一个人去世后,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才能最后入土为安,其中一项就是摔孝子盆。所谓的“孝子盆”就是“丧盆”,

    17、即放置在棺材前供家人和亲友烧纸祭祀的“瓦盆”。出殡时,“孝子”要将其摔碎,寓意是碎碎平安,而且摔得越碎,声音越响亮越好。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为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常亲近的人。田中正妻子去世后是其侄女英英摔得孝子盆。葛浩文将西方读者所不熟悉的这一事物翻译成“the mourningbowl”,通过“mourning”这个词,可以使西方读者理解和接受译文的含义。受访者认为译文中应添加注释以便读者熟悉中国文化中的丧葬传统和习俗。再比如小水爹因出生的时候“犯月”,认干亲的时候,第一个遇到的人就是金狗爹,金狗爹就做了小水爹的干爹。根据中国的生肖文化,每一个生肖都有不吉利或者会有灾难的月份,倘

    18、若该生肖的人恰好就出生在这些月份里,那这个人就“犯月”了,就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为避免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卜卦”的人通常建议当事人与没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结成亲戚,这就是认“干亲”。葛浩文采用意译的方法将“犯月”翻译为“unlucky month”,受访读者虽然不知道“犯月”的文化内涵,却会根据自己熟悉的“unlucky number”去推断“unlucky month”的意思,也大致能接受该词的意思。受访者同样认为对“犯月”的含义如果有详尽的注释,可读性会更强。陕西方言中多用叠词,贾平凹使用“毛毛眼”来刻画小水的美丽。葛浩文采用意译法将“毛毛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53眼”翻译为“fe

    19、tching eyes”,意思是吸引人的、迷人的。虽然译文无法体现原文叠词所表达的效果,但由于中英语言的差异,这是译文中不可避免的。多数受访者表示译文符合读者接受的三个评价标准,部分受访者认为未产生小水眼睛大而美且睫毛长的联想。(三三)替代法替代法浮躁中还有和陕西美食相关的描写,为了招待客人金狗,石虎的媳妇顿顿为他摊饼烙馍,石虎舍不得吃却端了一碗包谷面漏鱼吃。“摊饼”和“烙馍”都是特色传统面食。“摊饼”指将面粉和其他材料搅拌成糊状,用煎锅摊。“烙馍”指用未发酵的面粉和成柔软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圆形,在鏊子上烙熟。“包谷面漏鱼”是陕西的一种传统小吃,用玉米面制作而成,也叫“玉米面鱼鱼”。它是通过

    20、使用一种孔状的工具漏出来的形似小鱼的面食。鱼鱼做好后,倒入浆水和油泼辣子,酸辣爽口,所以也叫“浆水鱼鱼”,是平民百姓家的日常食物。葛浩文的译文中并没有具体翻译“摊饼烙馍”,而是直接改译成“lavish meals”,葛浩文也把“包谷面漏鱼”误译为“corn noodles and fish”。受访者认为葛浩文的译文对读者具有一定的误导性,会认为该食物中包含有鱼。虽然“包谷面漏鱼”的翻译不到位,值得商榷,但正如葛浩文的中国妻子林丽君教授所说,“有读者来信会跟我们说,某个小说中你们用 noodle 翻译面条是不准确的,而且吃面条的那个人家境贫困,他是吃不起白面的,应当是杂粮面。但问题在于,在现代社

    21、会,哪些人才会吃 whole wheat 食品?怎么跟美国人解释一个穷人却买得起全麦食品(李文静,2012:60)”?由此可见,为了让西方读者更易于接受,译者会舍弃译文的准确性。但是受访者却也持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觉得译者应该忠实地翻译原文,用注释的形式标注出来,以便读者更好地学习原著相关的文化。雷大空为给小水出气,咒骂田中正是“骚叫驴”。陕西方言中,“骚叫驴”也被称为“骚驴”。驴指公驴,本指发情的叫驴,喻指爱沾花惹草的男人。葛浩文使用“rotten pig”替代原文中的“驴”,部分受访者认为译文可以理解和接受,部分受访者认为译文不够准确,“rotten pig”只是表达出说话者谩骂之后的愤愤之

    22、情,原文中的“骚”并未体现,未表达出田中正经常调戏良家妇女的意思。前面举“犯月”的例子时,提到过“认干亲”,过去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差,民间缺医少药,孩子出生后经常会夭折,为了给孩子消灾,使其健康成人,就认个干亲,所认的亲就被称为“干爹”、“干娘”。英文中没有“干爹干娘”的对等表达,但根据基督教仪式,受洗者的监护人“godparents”与“干爹干娘”的意思相似,葛浩文采用替代法将“干爹干娘”翻译为“godparents”,受访者认为这样译文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五五、结语、结语葛浩文先生认为:“翻译的本质是重写”、“翻译的本质就是一种折衷”。他认为译者“要对得起作者,对得起文本,对得起读者最重

    23、要的是要对得起读者,而不是作者(季进,2009:46)”。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原作的思想内容,还要最大化地再现原作所反映的特色文化和风格,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葛浩文是一位非常注重保留原文文化特色的翻译家,同时也很注重读者的阅读感受,葛浩文的成功证明成功的译文应尽可能地保留原作中所体现的源语文化,又能照顾到读者的反应,不能为了保留“异国情调”而使译作异常不顺难懂,要适度照顾到译文读者的反应。读者反应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的翻译理论,也对翻译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葛浩文拥有译者的语言技巧、拥有和目标读者相同的阅读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这些因素都有助于他的译作更好地

    24、被西方读者接受,有助于推动更多的西方读者接受和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输出。葛浩文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从受访者的反应来看,葛浩文的译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是一位了不起的汉学家,葛浩文对中国文化也有一定的不解甚至是误解。诸如在小水给金狗包了一罗底饺子,为了囫囵囵的保金狗出外周全一句中,葛浩文将“一罗底”和“囫囵囵”省略不译,未保留原作的异国情调,不利于西方读者学习中国文化,也不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此外,葛浩文将陕西方言“麦秋二料”翻译成语言与文化研究翻译研究154“autumn harvest”,将夏收麦子的意思省略不译,

    25、致使译文不够准确,没有显现出收获两茬的意思。因此,在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重视西方读者的反应,考虑西方读者的“期待视野”,但也要注意到过度考虑目标语读者,会不利于目标语读者学习、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错失学习他国文化的良好机会。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等多种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尤其在涉及文化因素时,应采取译文中添加注释的形式详细地介绍文化知识,便于西方读者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更好地阅读中国文学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由于疫情的影响,本研究只做了访谈而没有和问卷进行结合,缺乏广度和深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今后研究可着力于结

    26、构式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读者接受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以便得出更客观、更科学的结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HR姚斯,RC 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姬卫敏.小说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读者接受以 浮躁 及其英译本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1):163165.3 范祥涛.奈达“读者反应论”的源流及其评价J.外语教学,2006,(6):8688.4 陈大亮.译文读者接受的评价标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510(001).5 孟祥春.“我只能是我自己”葛浩文访谈J.东方翻译,2014,(3):449.6 李娜.浮

    27、躁译本的语言风格及翻译特色J.语文建设,2017,(5):6769.7 贾平凹著.浮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8 Jia Pingwa,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Turbulence M.New York:Grove Press,2002.9 袁毅.方言之美与方言翻译的审美再现以浮躁等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翻译为例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4):5460.10 李文静.中国文学英译的合作、协商与文化传播汉英翻译家葛浩文与林丽君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2,33(1):5760.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艾庆华(1982),女,硕士,西安

    28、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E-mail:。AnAnalysis of Dialect Translation in Turbulence from thePerspective of Reader-response TheoryAi Qinghua(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Xian,710018)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Shaanxi dialects are used in Jia Pingwas novel Turbulence whichcontains rich Shaanxi reg

    29、ional culture.American translator Howard Goldblatts English version is wellreceived abroad,which successfully promotes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going worldwide.Through theinterview with foreign teacher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this paper studi

    30、es their respons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aanxi dialects in Turbulence and explores the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Howard Goldblat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eader-response theory.Aconclusion isdrawn that different translation skills and strategies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re

    31、placement,etc.should be used according to actual situation,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culture,footnotes ought to beadded to introduce the cultur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 details.This paper can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the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Shaanxi dialects in literary works and the spread of theShaanxi literature to foreign countries.Key words Turbulence;Readersresponse;Dialect translation


    注意事项

    本文(读者反应理论视域下《浮躁》方言翻译探析.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