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法·礼·情的激烈冲突与弥合——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的悲剧艺术研究.pdf

    • 资源ID:622772       资源大小:2.62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法·礼·情的激烈冲突与弥合——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的悲剧艺术研究.pdf

    1、2023年7 月第4 2 卷第7 期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Jul.,2023Vol.42No.7法礼情的激烈冲突与弥合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的悲剧艺术研究张利国(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 0 0 0 2 0)摘要:元代关汉卿的公案剧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一部现实主义悲剧,它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法治的腐败和社会现实的黑暗。这部杂剧以王母一家的悲剧命运走向为主线,演绎了母子之间的亲情与兄弟之间的孝悌之义,宣扬了儒家的礼教文化。该剧也充分表现了元代社会,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广泛存在的法、礼、情的深刻矛盾冲突,以及“有法不依”“礼在法上”“

    2、情止乎礼”的普遍现象。关汉卿通过“梦境”的设置,为悲剧冲突找到了超越与弥合的转机,最终给普通人以生的希望,展示了高超的悲剧创作艺术。关键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悲剧冲突;悲剧艺术中图分类号:1 2 0 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4 9 7 0(2 0 2 3)0 7-0 0 6 7-0 4著名戏剧作家关汉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以下简称蝴蝶梦)是一部揭示元代社会黑暗与法治腐败的现实主义悲剧。该剧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剧中法、礼、情的激烈冲突。剧中“蝴蝶梦”的梦境设置也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展现了作者炉火纯青的悲剧创作艺术技巧。目前关于蝴蝶梦悲剧艺术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学界主要集中在对关汉

    3、卿戏剧悲剧意识的整体研究,如索俊才论关汉卿的悲剧创作、周国雄论关汉卿对中国悲剧艺术范式的构建与王永宽关汉卿的悲剧意识等。也有涉及蝴蝶梦中法律与主题的研究,如刘丽文、李薛关汉卿 蝴蝶梦中的法律问题与主题等。然对于蝴蝶梦中法、礼、情的激烈冲突与弥合,以及其悲剧艺术效果等问题则鲜有学者论及。笔者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再作探究。该剧目前主要有两种版本,分别是明陈与郊编的古名家杂剧本和明臧晋叔编的元曲选本,本文研究以臧本为依据。一、法与行的冲突蝴蝶梦中王母一家的悲剧命运是从王老汉被葛彪殴打致死开始的。王老汉死后,王老汉的三个儿子要为父亲报仇,打死了杀父凶手葛彪,然因葛彪是皇亲国戚并不能受到法律

    4、的严惩。而作为底收稿日期:2 0 2 3-0 3-0 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 1&ZD068)作者简介:张利国(1 9 9 0 一),男,河南洛宁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层百姓,王家三个儿子的复仇杀凶却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他们必须为葛彪偿命。由此可见,王母一家悲剧的根源是当时社会法律对于权贵的无效性。剧中葛彪一出场便说道:“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时常的则是坐牢。”1 6 2 他打死了王老汉却扬言道:“这老子诈死赖我,我也不怕,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随你那里告来。“1 6 2-很显然,葛彪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地视害他人性命如“揭房檐瓦片”,就是

    5、因为当时社会法制对他这样的皇亲国戚有所祖护造成的。另外,葛彪打死人之后包拯的办案过程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有法不依的腐败现象。我们可以依据元代的法律文献来对剧中的案件进行分析。元史刑法志记载:“诸杀人者死,仍于家属征烧埋银五十两给苦主,无银者征中统钞一十锭,会赦免罪者倍之。诸人杀死其父,子殿之死者不坐,仍于杀父者之家,征烧埋银五十两。”2 6 7 5 由此可见,按照元代法律,平人葛彪打死王老汉应当偿命,而王家孩子为父报仇打死葛彪不仅不应受到法律追究,而且有权向杀父的一方索要烧埋钱。可是包拯办案却不按照这条法律秉公执法。剧中包拯有法不依,最后还拉出罪不至死的偷马贼赵顽驴出来做替罪羊,他依然没有依法办案

    6、。根据元史刑法志记载,元代盗马处罚如下:67.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 年第7 期“初犯为首八十七,徒二年,为从七十七,徒一年半;再犯加等,罪止一百七,出军。”2 1 2 6 7 另据大元通制条格:“盗牛马者剿。”3 可见,元代盗马最重的刑罚也就是杖刑、充军或者“刑”,并未见有关死刑的规定。即便赵顽驴有可能是多次犯盗马罪可以判死刑,但在剧中并未对此进行审判,司法程序也不正当。虽然包拯释放了王家三儿子,但对于赵顽驴来说依然是莫大的悲剧。包拯在宋元时期是一个公认的清官形象。宋史包拯列传云:“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

    7、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莹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4 不仅如此,元代戏剧中的包拯也是一副清廉的面孔,如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与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米等,都塑造了一位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的包拯形象。如此清官,却为何在蝴蝶梦一剧中没有依法办案呢?这正说明了其对葛彪这样的皇亲国戚有所忌讳,不敢直接得罪权贵,不敢捍卫法律尊严与社会正义,才会在办案时糊涂了事。由此可见,当时的法治是腐败的,是施用给一般老百姓的“渔网”,社会权贵们触犯了法律,基本是可以逃避法律追究而逍遥法外的。在元代社会,像王母一家那样的悲剧恐怕也是常见的。关汉卿的

    8、另一部戏剧作品窦娥冤中的主人公窦娥的悲剧人生也是如此。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王母一家悲剧的总根源在于当时社会法律的不公正和司法体系的腐败,以致就连包拯这样的清官也不免对权贵有所忌惮,因而很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二、礼与法的冲突蝴蝶梦中王母一家可谓母慈子孝,个个都知书达理,在个人行为上也践行儒家的孝悌贤良之道。家境的贫困没能抹去一家人共同的理想,想通过苦读儒家经典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光宗耀祖。然而,令人晞嘘的是,悲剧的发生打破了一家人的美梦,使一切化为泡影。而面对一家人的悲剧命运,王母拿“孟母”“鲁义姑”等封建社会道德模范来自我作比,用儒家仁义价值观教育自己的三个孩子。剧中的包

    9、拯也时不时说出“侧隐之心,人皆有之”之类的话语。这些都深刻体现了该剧的礼教68内涵及其对人物思想的影响。因此有学者认为蝴蝶梦就是一部宣扬儒家道德的伦理教化剧,这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在这部杂剧中,王家孩子在亲情与传统礼教的集体无意识下为父亲复仇而杀死葛彪,这就推动了悲剧向更深一层发展。王家孩子为报父仇杀死葛彪,这在儒家礼制文化中是有合理的依据的,可从儒家经典中举例来加以证明。礼记曲礼上云:“父之仇,弗与戴天;兄弟之优,不反兵;交游之优,不同国。”5 1 2 0 礼记檀弓说:“子夏问于孔子日: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日:寝苦枕干,不仕,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日:“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日

    10、: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日: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日: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5 1 2 4春秋繁露王道说:“子不复仇,非子也。”6 白虎通诛伐说:“子得为父报仇者,臣子之于君父,其义一也。忠臣孝子所以不能已,以恩义不可夺也。故日:父之仇不与共天下,兄弟之仇不与共国,朋友之仇不与同朝,族人之仇不共邻。故春秋传日:子不复仇非子。”7“父之仇,弗与戴天”“子不复仇,非子也”。从上面这些严肃的儒家礼教信条中我们可以看出,子为父复仇一开始就是被儒家礼制文化所肯定的“天经地义”。因此,王家大儿子为父亲复仇而私自杀害葛彪,既是子报父仇的本能反应,也是合乎封建社会孝道礼教文化的正

    11、当行为,而葛彪杀人之父,被人报仇致死,也是罪有应得的。这样看来,礼教文化便成了王大报私仇的一个合理的依据和动机。再者,按照当时法律,王大为父亲报仇而杀害葛彪不仅是无罪的,葛彪一方还得给王家赔偿烧埋钱。如果包拯依法办事,那么这个案子就可顺理成章,依法简单结案。可是民间百姓公认的“青天大老爷”包拯却并没有依法办事,而是不顾当时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弄清案情原委便对王家三个儿子动用重刑,打入死牢。这是为什么呢?该剧的最后,包拯拿罪不至死的偷马贼赵顽驴做了替罪羊,而暗中释放了王家三儿子,并且还让王家因祸得福,王母不仅被封了“贤德夫人”,一个儿子还做了中牟宰,“母子团圆,大古里彩”1 6 4 6。整个悲剧剧

    12、情发生陡转,变成了大团圆的结局。这又是为什么呢?作者在这里的用意是什么呢?针对以上的一连串疑问,有些学者认为,这都是作者关汉卿的故意安排,是突显该剧主题的需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 年第7 期要。这些学者认为关汉卿此杂剧“关注的显然不是留的你两个呵,(唱)他便死也我心甘情愿。皇亲贵戚横行不法的问题,也不是清官为民除害和【朝天子我可怜孩儿忒少年,何日得重相见?平反冤狱讨回公道的问题,而宣扬家庭成员之间的不争将前家儿身首不完全,枉惹得后代人埋怨。我贤良孝悌,才是蝴蝶梦的主旨所在,这是该剧情这里自推自撕到三十余遍,畅好是苦痛也么天!到节出现疏漏的主要原因表现了元杂剧对普通民来日一刀两断,横尸在

    13、市。再不见我这石和面。众的伦理道德建设的关注”8 。这样的解释如果合【尾煞 做爷的不曾烧一陌纸钱,做儿的又当了理的话,那么最后救王家孩儿命的反而不是当时的罪惩,爷和儿要何时见?若要再相逢一面,则除是法律,而是儒家的孝悌贤良的礼教文化。包拯办案梦儿中咱子母团圆。1 6 4 3依据的是“礼”而不是“法”。正因为包拯亲眼见证王母这几段唱白表现了对王三小儿的深情留了王家“为母者大贤,为子者至孝。为母者与陶、孟恋,毕竟是自已的亲骨肉,“咽苦吞甘,十月怀耽,同列,为子者与曾、闵无二”,这样的孝悌贤良画乳哺三年”,一朝衔冤丧黄泉怎能不悲痛欲绝呢?面,对此深为之感动,再加上包含儒家道义的“蝴然而,所有的情义到

    14、最后都被礼所节制,王母唱出蝶梦”的启示,包拯才法下留人。这里就出现了“他便死也我心甘情愿”。可见,在王母的心中“礼”“礼”与“法”的冲突,并且最后“礼”战胜了“法”。又是大于“情”的,这明显是儒家“发乎情,止乎礼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礼”的力量,王三义”的礼教传统的极端化表现。自然而生,血浓于就会被处死,如果按照“法”的要求王三就会直接被水的母子亲情竟被这礼教所扭曲变形而失去其本免罪,但在当时社会就连包拯这样的“清官”也难以真,这不能不说是当时社会的莫大悲哀。关汉卿处秉公执法,而“礼”这种非理性的制度却是时人赞同在当时那个时代,他的剧作不免也会受此教化的影的。这样“礼”又成了推动王家悲剧命

    15、运转机的重要响,仍然没能超出时代的局限。因素。四、悲剧冲突的弥合:“蝴蝶梦境”的三、情与礼的冲突设置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包拯办案过悲剧的悲哀不仅在于悲剧故事本身的情节,也程中存在着激烈的“法”与“礼”的冲突,但是最后在于悲剧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方式。蝴蝶梦之所以“礼”战胜了“法”,或者说“礼”捍卫了“法”。这样能给人们带来精神震撼,这绝不仅源于悲情故事本的结果使得我们还不能忽视一个“情”的因素。身的悲哀(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比此令人王家孩子们为自已父亲报仇,本来就是出于对悲痛的事情非常普遍),而更重要的是作者展示悲父亲的情,王家大儿子明知杀死葛彪要吃官司,还剧性的高超艺术。蝴蝶梦的

    16、精彩之处很大一部分是不理智地把葛彪打死了,情至深处而不顾法律后在于梦境的设置。果,情是礼的催化剂。包拯办案最后释放了王三,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蝴蝶梦”是一个古老而虽说是出于维护礼制文化的需要,但是若没有王神秘的原始意象。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昔母一家展现的母子兄弟之间真情的话,是感动不了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包拯的。情与礼也是冲突的。王母为了保全养子,知周也。俄然觉,则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舍弃自已的亲生儿子,这里体现了儒家所谓的贤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德,但是王三毕竟是亲生儿子,王母的内心还是有此之谓物化。”9 这个故事逐渐演化成“庄周梦蝶”激烈的

    17、矛盾冲突的。在做出让亲儿抵命的决定后,意象。后来,魏晋小说家干宝搜神记中有“梁祝王母的唱白唱出了她对三儿的深情大爱。化蝶”的故事。“蝴蝶梦”象征着一种超脱现实的虚【上小楼将两个哥哥放免,把第三的孩儿推转;幻,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梦境中却可以实想着我咽苦吞甘,十月怀耽,乳哺三年。不争教大哥现。关汉卿蝴蝶梦中“蝴蝶梦”意象内容虽然与哥、二哥哥身遭刑宪,教人道桑新妇不分良善。“庄周梦蝶”“梁祝化蝶”有所不同,但在一种虚幻【幺篇】你本待冤报冤,倒做了颠倒颠,岂不闻的超脱意义上却是一致的。杀人偿命,罪而当刑,死而无怨。若是我三番将他“蝴蝶梦”在整个故事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留恋,教人道后尧婆两头三面。

    18、重要作用。当王母一家悲剧命运走向高潮之时,在【快活三眼见的你两个得生天,但则你小兄弟读者或观众为他们的悲惨人生充满绝望之时,剧情丧黄泉。(做靓王三悲科)(正旦云)罢,罢,罢!但发生了由悲到喜的猛然转机。象征现实的“蝴蝶梦69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 0 2 3 年第7 期境”对包拯的启示,使得包拯能够认真对待王母一家的案件,这是王母一家案件得到合理处置的开始。“蝴蝶梦”也是一种象征:在元代社会黑暗的现实里,王母一家得到公正的裁决是不可能的,作为公正无私的典型代表包拯也无法做到公正,只能通过一种超现实的力量,暂时超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才有可能做到公正。然而,现实社会并不总如梦境那样美好。梦境是偶然的,

    19、而现实的社会却是按照其必然性运行着,因此“蝴蝶梦”与现实是矛盾的。而这部戏剧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梦境与现实的张力,现实是荒诞而痛苦的,而梦境则是美好的。梦境的美好正衬托出现实的黑暗,透露着刺骨的悲剧性,同时也给处于黑暗现实中的人们带来希望。通过“蝴蝶梦”,法、礼、情的激烈冲突得到了转机与弥合,悲剧也最终转向喜剧般的大团圆,这对读者来说虽是得到了暂时的轻松愉悦,看到了希望,但是当事后进行冷静反思我们却仍然能感受到十分的悲哀,这是关汉卿蝴蝶梦悲剧艺术的巨大魅力。五、结语关汉卿的蝴蝶梦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向我们揭示了元代黑暗的社会环境、“权大于法”的腐败法制体系,以及“情止乎礼”的礼制文化体系。在当

    20、时既不讲“法理”,也不讲“情理”的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就如同草芥一样任人宰割,何其不幸!这部悲剧展现了封建社会法、礼、情之间的激烈冲突,以及礼制至上的普遍现象,达到了很强的悲剧效果。通过对蝴蝶梦悲剧冲突的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关汉卿杂剧作品的理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窥探到产生如此悲剧的元代社会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真实。参考文献1臧晋叔.元曲选M.北京:中华书局,1 9 8 9.2宋濂.元史 M.北京:中华书局,1 9 7 6.3完颜纳丹.大元通制条格M.郭成伟,点校.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0:4 6 6.【4 脱脱.宋史:第3 0 册M.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1 0 3 1 8

    21、.5阮元.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6苏奥.春秋繁露义证M.钟哲,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117.7陈立.白虎通疏证M.吴则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219-220.8刘丽文,李薛.关汉卿蝴蝶梦中的法律问题与主题J.艺术百家,2 0 1 5(5:1 7 3-1 7 7.9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7:109.责任编辑 刘 淼The Fierce Conflict and Bridging between Law,Propriety and LoveA Study on the Tragedy Art of Guan Hanq

    22、ingsLord Bao Thrice Investigates Butterfly DreamZhang Liguo(School of Humanities,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0,China)Abstract:Guan Hanqing s detective drama Lord Bao Thrice Inwestigates Butterfly Dream as a realistic tragedyprofoundly reflects the corruption of the social legal sy

    23、stem and the darkness of social reality in the Yuan Dynasty.This drama takes the tragic fate of the family surnamed Wang as the clue,interprets the family affection betweenmother and son and brotherhood between three brothers,and promotes the Confucian culture of propriety.The dra-ma also fully show

    24、s the profound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law,propriety and love widely existing in theYuan Dynasty and even the whole feudal society,as well as the common phenomena of“laws being not fully ob-served,“propriety taking precedence over laws”and“love stopping at propriety.Through the seting of“dream,Guan Hanqing found a turning point for the transcendence and bridging of tragic conflicts,and finallygave ordinary people the hope of survival,showing his superb art in creation of tragedy.Key Words:Lord Bao Thrice Investigates Butterfly Dream;tragedy conflict;tragedy art70.


    注意事项

    本文(法·礼·情的激烈冲突与弥合——关汉卿《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的悲剧艺术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