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催化剂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pdf

    • 资源ID:615744       资源大小:4.93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催化剂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pdf

    1、以不同类型喷气燃料为研究对象,搭建典型炼油厂或工艺包装置的石油基喷气燃料(以直馏煤油加氢制喷气燃料为代表)、F-T合成油加氢异构化制喷气燃料、油脂加氢制生物喷气燃料(简称HRJ喷气燃料)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开展能耗及碳排放清单分析,测算中国典型喷气燃料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研究喷气燃料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催化剂制备过程、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产环节,石油基喷气燃料的能耗及碳排放强度均最低,HRJ喷气燃料则由于其生产过程特殊以及其液体馏分收率较低而能耗及碳排放强度最高。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是影响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强度较为关键的因素。催化剂制

    2、备过程碳排放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烷烃异构催化剂 补充加氢精制催化剂 加氢处理催化剂;以催化剂最长使用寿命预测,由催化剂带来的碳排放强度为0.0 6 6.2 9 kg/t(以生产单位质量喷气燃料产品计),占不同喷气燃料产品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的比例为0.0 9%1.0 5%。与使用寿命为3年的催化剂相比,使用寿命为4年的催化剂的碳排放强度约减少33.3%50.2%。降低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碳排放强度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可以降低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强度。关键词:喷气燃料加氢工艺催化剂碳排放强度2022年10 月,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第41届ICAO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国际航空长期全球理想目标”。

    3、该目标要求国际航空业在2 0 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来自19 3个成员国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这一文件,被民航业称为“全球航空业的里程碑 1。2 0 2 3年1月飞友科技与绿航时代联合发布的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 0 2 2 显示,航空业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并以年均4%5%的速率快速增长 2 。航空业面临运输规模持续扩大、喷气燃料产生的碳排放量不断攀升的局面,已成为全球范围低碳转型的重点 3-7。基于当前航空技术发展现状,液体燃料仍然是近期及中远期航空业特别是长距离重负荷场景下的主要能源形式。可持续航空燃料具有与常规航空燃料几乎相同的理化特性,是不受航程及基础设施限制的即用型燃料,将是

    4、航空业实现“双碳”目标最可行的技术路径之一 8 石油化工装置具有工艺流程复杂、产品种类众多、技术路径依赖性强等特点,作为喷气燃料的生产端和供应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开发低碳喷气燃料关键技术与产品,促进航空运输业实现碳减排目标,以支撑全球低碳航空能源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实现中期、长期气候目标具有重要长锐,陶志平意义。在喷气燃料全生命周期中,炼制加工是关键技术环节,需尽快摸清我国当前市场流通的石油基喷气燃料的碳排放水平,以及评估拥有自主技术的生物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的减碳潜力。催化剂是喷气燃料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技术因素,催化剂性能及其制备技术直接影响喷气燃料的炼制效率以及碳排放水平,因此,研究催

    5、化剂制备及其寿命对喷气燃料炼制环节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对合理有效评估喷气燃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以及促进喷气燃料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对喷气燃料碳排放进行测算研究,张罗庚等 9 结合某炼化企业喷气燃料生产流程,对喷气燃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进行核算,并对碳足迹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优化模型测算制定生产操作调整方案,为炼化企业带来可观的减排效益;Han等 10 1对菜籽油加氢制生物喷气燃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模型构建及收稿日期:2 0 2 3-0 2-0 3;修改稿收到日期:2 0 2 3-0 6-0 6。作者简介:李娜,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低碳燃料产品开发及全生命周期

    6、评价研究工作。通讯联系人:聂红,E-mail:。基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研专项课题(MJ-2020-D-09)。106清单分析,发现此技术路线的生物喷气燃料产品全生命周期与石油基喷气燃料相比可降低8 9%碳排放,同时发现副产品分配方法和分配边界是影响碳排放结果的重要因素;Liu Ziyu等 11 利用LCA理论方法,对微藻和麻风树为原料的生物喷气燃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建模分析;欧训民等 12 基于2 0 0 7 年的基础数据对中国9 种主要终端能源的化石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进行了研究。王陶等 13-141对汽油和柴油生产过程碳足迹进行了测算分析,对燃料产品碳排放测算评估有

    7、一定借鉴作用。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我国已工业应用或具备工业应用潜力的不同喷气燃料产品碳排放强度进行对比测算,特别是一些具备碳减排潜力及规模应用前景的喷气燃料生产工艺,且尚未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因催化剂带来的碳排放进行研究。本课题基于我国炼油厂实际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工艺包设计情况,对我国不同喷气燃料产品生产工艺碳排放进行建模,开展能耗及碳排放清单分析,并根据炼油厂工艺路线及装置进、出料情况,确定合理的副产品分配规则,测算石油基喷气燃料、F-T合成油加氢异构化制喷气燃料(简称F-T喷气燃料)以及油脂加氢制生物喷气燃料(简称HRJ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典型值。其中,由于石油基喷气燃料产品中直馏煤油加氢制

    8、喷气燃料的调合比例占7 0%以上,故以直馏煤油加氢装置作为石油基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的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重点考虑上述喷气燃料生产工艺涉及到的3种催化剂(包括加氢处理催化剂、加氢异构化催化剂和补充加氢精制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1测算方法炼油厂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来源包括两大类,即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主要包括燃烧排放、工艺排放以及逸散排放,燃烧排放是炼油厂生产过程中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工艺排放是炼油厂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逸散排放是各设备或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未经加工而溢出的碳排放;间接排放主要包括外购电、外购蒸汽使用时所产生的碳排放 15-

    9、17 。炼油厂碳排放核算方法标准遵循IPCC原则及ISO14064-1标准要求,采用碳排放因子法进行计算,其计算式 18 为:G=ADXEF石油炼制与化工式中:G为碳排放总量(以CO,计),kg;A D 为活动量,kg或t;EF为单位活动量产生的碳排放量(以CO,计),即碳排放因子,kg/kg或kg/t。炼油厂生产阶段碳排放与炼油厂加工流程及油品质量有关,同时炼油厂装置规模也是影响碳排放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一2 0 2 0)以及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电网碳排放因子等数据,得到各能源

    10、的碳排放因子如表1所示。表1各能源的碳排放因子项目碳排放因子/(kgt-1)电力0.581)0.3MPa蒸汽231.761.0MPa蒸汽248.933.5MPa蒸汽309.01新鲜水0.433循环水0.371软化水1.194除盐水8.078凝结水8.078炼油厂干气2 648燃料油3235标准煤27631)单位为kg/(kW.h)。另外,由于所研究对象涉及加氢过程,需要计算氢气的碳排放因子。基于某炼化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数据,以及能耗投入,如电力、蒸汽、水、燃料气等 19,计算得到制氢能力约为150 0 0 m/h的天然气制氢装置的碳排放强度为6.7 3t/t。喷气燃料生产过程较为复杂,

    11、每个过程大多存在共生产品,本课题将喷气燃料作为相应装置的主产品,采用质量分配原则按照相应装置收率对碳排放进行分配。2不同喷气燃料产品生产工艺碳排放强度测算2.1石油基喷气燃料以国内某0.6 Mt/a直馏煤油加氢装置作为石油基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的研究对象。根据直馏煤油加氢装置的公用工程消耗量数据计算该工艺过(1)程能耗,结果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以看出,直馏2023年第54卷第9 期煤油加氢装置主要以电力、燃料气、蒸汽作为主要动力来源,水作为工艺主要物耗,以上是该装置主要的能耗及碳排放来源。按照直馏煤油加氢制喷气燃料装置液体馏分收率10 0%计算,得到该装置生产单位质量喷气燃料产品的综合能耗为5

    12、.17 1kgOE/t(1kgOE41.8 M J),其中,电力和燃料气是主要的能耗来源,占9 3.4%。表2 直馏煤油加氢制喷气燃料生产过程能耗计算结果折算单位原料消耗量/单位原料能耗/项目(t:t-1)新鲜水0.004循环水1.880电7.9601)1.0MPa蒸汽0.002燃料气0.003合计1)单位为(kW h)/t。除了公用工程能耗,直馏煤油加氢装置每处理1t原料需要消耗0.0 0 3t的氢气。根据排放因子法对直馏煤油加氢制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该装置的原料碳排放强度为0.0 34t/t。按照直馏煤油加氢制喷气燃料装置液体馏分收率10 0%计算,

    13、得到该装置的喷气燃料产品碳排放强度为0.0 34t/t,其中,59.9%碳排放来源于氢气消耗,在公用工程碳排放中主要的来源为电力和燃料气,约占9 0%。表3直馏煤油加氢制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计算结果折算单位原料消耗量/原料碳排放强度/项目(t t-1)新鲜水0.004循环水1.880电7.9601)1.0MPa蒸汽0.002燃料气0.003氢气0.003合计1)单位为(kWh)/t。2.2F-T喷气燃料以国内某1Mt/aF-T合成油加氢异构化制喷气燃料工艺包装置为研究对象,对F-T喷气燃料产品能耗及碳排放进行测算。根据该装置的公用工程消耗量数据计算该工艺过程能耗,结果如表4所示。李娜,等.催

    14、化剂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0.002(kgOE:t-1)循环水0.001软化水0.190除盐水2.070电0.1501.0MPa蒸汽3.5MPa蒸汽2.760燃料气5.171合计1)单位为(kW.h)/h。2)单位为(kWh)/t。3)单位为kg/h。除了公用工程能耗,F-T喷气燃料生产装置同样需要消耗一定量氢气,每加工1t原料需要耗氢0.0326t。F-T 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该工艺的原料碳排放强度为0.32 2t/t。按照F-T喷气燃料生产装置液体馏分收率96.9%计算,得到该工艺装置喷气燃料产品碳排放强度为0.332 t/t。其中,7 1.

    15、3%的碳排放来自于公用工程消耗,2 8.7%的碳排放来自于氢气;而在公用工程消耗中,燃料气和3.5MPa蒸汽是碳(t t-1)排放的两大主要来源,其次为电和低压蒸汽。0表5F-T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计算结果0.001折算单位原料消项目0.005新鲜水0.008循环水0.020软化水0.034除盐水电1.0MPa蒸汽3.5MPa蒸汽燃料气氢气碳排放强度1)单位为(kW.h)/t。107由表4可知,该装置的综合能耗为7 7.532 kgOE/t。与直馏煤油加氢装置相似,该装置能耗的主要来源也为电力、蒸汽、燃料气,约占9 8.6%;与直馏煤油加氢装置不同的是,F-T喷气燃料消耗较高的是中压3.5M

    16、Pa蒸汽,其为仅次于燃料气的第二大能耗来源。表4F-T喷气燃料生产过程能耗计算结果单位时间消耗折算单位原料消单位原料能耗/项目量/(t h-1)新鲜水0.1601032.8000.0800.0805019.2501)11.11018.3403.6763)耗量/(tt-1)0.00210.8800.0010.00152.8801)0.1200.1900.0400.014耗量/(t t-1)10.8800.0010.00152.8802)0.1200.1900.040(kgOE t-1)01.0900.00213.7508.90017.00036.79077.532原料碳排放强度/(t t-1)0

    17、.0040.0310.0300.0590.1060.0920.3221082.3HRJ喷气燃料以国内某1Mt/a餐饮废油加氢制生物喷气燃料(HEFA-SPK)装置为例,对HRJ喷气燃料生产过程能耗及碳排放进行测算。根据HRJ喷气燃料生产装置的公用工程消耗数据计算该工艺过程能耗,结果如表6 所示。由表6 可知,该装置的综合能耗为10 7.12 2 kg0E/t,其中,电力和燃料气是主要的能耗来源,占比约8 0%。除了公用工程能耗,HRJ装置生产过程单位原料需要消耗0.0 32 6 t/t的氢气。表6 HRJ喷气燃料生产过程能耗计算结果单位时间消耗护折算单位原料消单位原料能耗/项目量/(t.h-1

    18、)循环水296.200除盐水1.100凝结水-1.400电1 945.3001)1.0MPa蒸汽3.000燃料气510.0003)合计1)单位为(kWh)/h。2)单位为(kWh)/t。3)单位为kg/h。HRJ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 可知,该工艺的原料碳排放强度为0.492t/t。按照HRJ喷气燃料生产装置液体馏分收率8 2.2%计算,该工艺装置得到喷气燃料产品的碳排放强度为0.59 8 t/t,其中,44.6%来源于氢气消耗产生的碳排放;而在公用工程中,电力、燃料气是贡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次为蒸汽,三者约占碳排放总量的9 7%。表7 HRJ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

    19、计算结果折算单位原料消耗量/原料碳排放强度/项目(t t-1)循环水24.880除盐水0.092凝结水0.112电163.4051)1.0MPa蒸汽0.252燃料气0.043氢气0.033碳排放强度1)单位为(kWh)/t。2)单位为t/t。石油炼制与化工2.4小结综上可见,仅考虑单装置生产工艺,石油基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强度远低于HRJ喷气燃料和F-T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强度。HRJ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的碳排放最高,是石油基喷气燃料的17.6 倍,是F-T喷气燃料工艺的1.8 倍。然而,与生产HRJ喷气燃料的原料餐饮废油相比,石油基喷气燃料的原料石油具有高碳属性,同时,F-T喷气燃料的原

    20、料合成气来源于煤炭,同样具有较高的碳排放因子,因此若考虑原料上游所携带的碳排放因子,需要从喷气燃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统筹考虑。耗量/(t t-1)(kgOE:t-1)24.8812.4900.0920.213-0.111 80.900163.4052)42.5020.25219.9770.04342.840107.122(t t-1)0.0100.001-0.0010.0952)0.0620.1060.2190.4922023年第54卷3催化剂制备及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3.1不同催化剂制备过程碳排放测算在涉及的加工路线中,加氢催化剂是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之一,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

    21、碳排放对不同喷气燃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对于F-T喷气燃料或HRJ喷气燃料,其加氢催化剂体系相似,一般包括加氢处理(脱氧)催化剂、烷烃异构化催化剂和加氢补充精制催化剂。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载体制备、加氢金属负载和焙烧等步骤。载体一般采用氧化铝,将氧化铝与黏结剂混合,挤条后干燥,然后在空气中焙烧制得载体。载体以含金属元素的盐溶液浸渍、干燥、焙烧后,得到成品催化剂。烷烃异构化催化剂为含分子筛的双功能催化剂,首先需要合成分子筛,然后进行焙烧、交换、过滤、干燥、焙烧等步骤,得到成品分子筛;将分子筛与氧化铝挤条、干燥、焙烧后得到催化剂载体,负载贵金属后得到异构化催化剂。加

    22、氢补充精制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与加氢处理催化剂类似,不同点在于其加氢活性组分为贵金属。通过考察加氢处理催化剂、烷烃异构化催化剂和加氢补充精制催化剂载体材料生产、载体生产、活性金属负载、催化剂活化全过程电、蒸汽等消耗,计算COz排放,核算吨剂能耗。每种催化剂的能耗数据分别如表8 表10 所示。其中,蒸汽耗煤量以0.150t/t计,电的耗煤量以0.32 0 kg/(k Wh)计,煤的COz排放量以2.7 6 3t/t计。表8 为加氢处理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物耗和能第9 期耗,催化剂制备包括两个步骤:载体制备和催化剂制备。催化剂总的蒸汽消耗量为1.7 0 t/t(以制备1t催化剂计,以下同),电耗为7 2

    23、58(kWh)/t,对应的总标准煤消耗量为2.58 t/t,CO2排放量为7.13 t/t。表8 加氢处理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物耗和能耗0.3MPa蒸汽量/电量/项目(t t-1)载体制备0催化剂制备1.70合计1.70表9 为烷烃异构化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物耗和能耗,催化剂制备包括3个步骤:材料制备、载体制备和催化剂制备。催化剂总的蒸汽消耗量为10.60t/t,电耗为18 9 9 6(kWh)/t,对应的总标准煤消耗量为7.6 7 t/t,CO排放量为2 1.19 t/t。异构化催化剂需要由分子筛材料合成开始,材料的能耗和排放占总量的48%。表9 烷烃异构化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物耗和能耗0.3MPa蒸汽

    24、量/电量/项目(t t-1)材料制备5.10载体制备4.00催化剂制备1.50合计10.60表10 为加氢补充精制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物耗和能耗,催化剂制备包括两个步骤:载体制备和催化剂制备。催化剂总的蒸汽消耗量为6.0 0 t/t,电耗为142 15(kWh)/t,对应的总标准煤消耗量为5.45t/t,CO2排放量为15.0 6 t/t。表10 加氢补充精制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物耗和能耗0.3MPa蒸汽量/项目(t t-1)载体4.50催化剂制备1.50催化剂6.003.2不同催化剂寿命评估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决定了单位时间周期内生产催化剂的碳排放量,进而间接影响喷气燃料生产工艺所产生的碳排放。为此,针

    25、对直馏煤油加氢工艺、F-T合成油加氢异构化生产喷气燃料工艺和HRJ喷气燃料生产工艺所涉及到的3种不同加李娜,等.催化剂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工路线的催化剂使用寿命进行评估。所谓催化剂的寿命是指催化剂的使用时间。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和各种物质的作用,其组成和结构渐渐发生变化,催化剂的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于工业催化剂,“寿命”的含义是相对的,受经济技术指标制约,通常随催化剂性能(如:活性、选择性、机械性能)的变化,反应原料单(kW h)t-1耗增加,产品中不纯物增多,相应地增加产品精3758制、提纯和动力消耗等费用。如果增加的费用大3500于或等于更换催化剂所需费

    26、用或者催化剂性能已7258达不到生产出合格产品,则催化剂达到了寿命终期。通常以寿命曲线来表达催化剂的寿命,典型的催化剂寿命曲线如图1所示。催化剂的寿命大致可划分为3个时期:高活性不稳定时期(I),相当于新鲜催化剂上高活性部分容易衰变的阶段;安定期(I),相当于催化剂性能的相对稳定阶段,工业催化剂主要在此阶段使用;终期(),催化剂性能迅速失活阶段。(kW h)t-17.7523304794018996电量/(kW.h)t-16275794014215109II反应时间图1催化剂寿命曲线测定催化剂寿命比较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然而确定一种催化剂是否具有工业价值时,必须进行寿命试验,尤其是对于新开发

    27、的催化剂更是如此。通常的做法是在模型试验装置或中试装置上,利用实际原料,在工业操作条件下长周期运转以考察催化剂性能的变化。对于已经工业应用的催化剂,以实际运转数据来表征催化剂的寿命最具代表性。对于新开发工艺所使用的催化剂,采用实验室评价的结果进行预测,是对新开发工艺所使用的催化剂进行寿命评估的主要手段。以石油基喷气燃料生产工艺为例介绍催化剂寿命测定方法。选定中国石化某分公司0.6 Mt/a直馏煤油加氢生产喷气燃料装置作为研究石油基喷气燃料加氢催化剂寿命评估方法的工业装置。110定期收集本装置的运行情况,包括加工的石油基原料油的性质、装置操作情况,通过分析催化剂加权平均反应温度从而建立催化剂活性

    28、失活模型,进而建立石油基喷气燃料加氢催化剂寿命评估方法。此0.6 Mt/a直馏煤油加氢装置反应器内装填的催化剂为RSS-2催化剂及RGO-1保护剂。该装置自2 0 17 年9 月开工以来,至2 0 2 1年9月共计运行了140 0 余天。截止到装置停工检修前,停工前反应器人口温度控制在2 6 5左右。反应器人口温度和人口压力随运转时间变化情况见图2。280270260F0./置口Y250240230220F210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运行时间/d图2反应器入口温度与入口压力随运转时间变化情况一人口温度;一人口压力整个运行周期内催化剂运行稳定,得到的产品

    29、质量良好,催化剂的活性损失较小,达到4a的运行周期。依据工业运转的数据和中试研究结果,确定直馏煤油加氢生产喷气燃料工艺配套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为4a;F-T合成油加氢异构化工艺路线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为4a;H R J喷气燃料生产工艺路线中,加氢处理单元催化剂使用寿命为2 a;加氢转化单元和加氢补充精制单元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均为4 a。3.3催化剂制备及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以0.6 Mt/a直馏煤油加氢装置、1Mt/aF-T合成油加氢异构化装置和0.1Mt/aHRJ喷气燃料生产装置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工艺条件下催化剂空速得出:直馏煤油加氢生产喷气燃料工艺路线加氢催化剂可加工原料量为0.1

    30、16 Mt/t(以单位质量催化剂计,以下同);F-T合成油加氢异构化生产喷气燃料工艺路线加氢催化剂可加工原料量为0.041Mt/t,异构化催化剂可加工原料量为0.0 41Mt/t;HRJ喷气燃料生产工艺路线加氢催化剂可石油炼制与化工加工原料量为0.0 19 Mt/t,异构化催化剂可加工原料量为0.0 2 6 Mt/t,加氢补充精制催化剂可加工原料量为0.0 52 Mt/t。结合装置规模和催化剂预测寿命,得出各装置的催化剂装填量,如表11所示。表11喷气燃料生产工艺装置的催化剂装填量催化剂装填量/t装置加氢异构化补充精制催化剂催化剂催化剂0.6Mt/a直馏煤油加氢装置20.691Mt/aF-T合

    31、成油加氢异构化装置97.560.1Mt/aHRJ喷气燃料生产装置10.532.5根据3.1计算得到各类型催化剂制备过程的2.0/口1.51.00.502023年第54卷0024.39015.387.69碳排放强度,结果见表12。表12 催化剂制备过程碳排放强度项目数据加氢催化剂7.13异构化催化剂21.19补充精制催化剂15.06根据3种喷气燃料生产装置的催化剂装填量、不同催化剂制备过程碳排放强度以及喷气燃料产品收率进行单位喷气燃料产品催化剂碳排放量计算,在碳排放计算过程中采取质量分配的原则进行碳排放分配。根据3种喷气燃料实际生产数据,直馏煤油加氢制喷气燃料液体收率为10 0%,F-T喷气燃料

    32、液体收率为9 6.9%,HRJ喷气燃料液体收率为8 2.2%,在计算出加工单位质量原料因催化剂制备所产生的碳排放之后,进一步根据各个装置的液体质量收率计算得到催化剂制备过程对生产单位质量喷气燃料产品所贡献的碳排放量,结果如表13和表14所示。将3种喷气燃料生产工艺在不同催化剂使用寿命、不同种类催化剂制备产生的碳排放进行加和,进一步得到催化剂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对石油基喷气燃料、F-T喷气燃料、HRJ喷气燃料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对于3种喷气燃料生产工艺装置,随着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延长,催化剂制备过程在每年的喷气燃料生产中所贡献的碳排放量随之降低。3种工艺的催化剂预测最长寿命

    33、均为4a,此时催化剂制备将对石油基喷气燃料生产工艺过程碳t/t第9 期催化剂年使用量/t使用寿命1a使用寿命2 a使用寿命3a使用寿命4a对应催化剂生产碳排放量/(ta-1)使用寿命1a使用寿命2 a使用寿命3a使用寿命4a原料碳排放强度/(kgt-1)使用寿命1a使用寿命2 a使用寿命3a使用寿命4a喷气燃料产品碳排放强度/(kgt-1)使用寿命1a使用寿命2 a使用寿命3a使用寿命4a表14催化剂制备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强度的贡献使用寿命/a直馏煤油F-T合成油加氢HRJ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异构化装置10.2520.1230.0840.0676()/X非543210石油基RSSHF-T工艺

    34、装置HRJ工艺装置工艺装置图3不同使用寿命下催化剂制备过程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1a;2a;李娜,等.催化剂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表13催化剂制备对喷气燃料生产碳排放的贡献直馏煤油加氢装置F-T合成油加氢异构化装置项目加氢剂20.6910.356.905.17147.5273.7649.1736.880.250.120.080.060.250.120.080.06生产装置1.256.290.633.140.422.710.311.80-3a;-4a111HRJ喷气燃料生产装置加氢剂异构化剂10.5324.395.2712.2010.538.135.266

    35、.1075.08516.8237.54258.4175.08172.2737.50129.260.750.520.380.260.750.170.380.130.910.530.460.270.910.180.460.13排放贡献0.0 6 kg/t,对F-T喷气燃料生产工艺过kg/t程碳排放贡献0.31kg/t,对HRJ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贡献1.8 0 kg/t。若寿命缩短,催化剂制备对喷气燃料生产贡献的碳排放量明显增加。对于石油基喷气燃料及F-T喷气燃料,若催化剂寿命缩短至3a,相较于4a的使用寿命,催化剂制备过程贡献的碳排放均增加33.3%;若缩短至2 a,碳排放将增加10 0%;若

    36、缩短至1a,碳排放将增加30 0%。由于HRJ工艺路线中,加氢处理单元催化剂使用寿命为2 a;加氢转化单元和加氢补充精制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均为4a。若寿命缩短至3a,相较于4a使用寿命,碳排放将增加50.2%;若寿命缩短至2 a,碳排放将增加7 4.6%;若寿命缩短至1a,碳排放将增加249.3%。上述计算尚未考虑催化剂换剂和装置停开车所带来的额外碳排放。由此可见,催化剂本身性能所表现出的使用寿命,以及催化剂制备过程是影响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较为关键的因素和环节,不同喷气燃料生产路线中,因催化剂生产带来的碳排放有较加氢剂97.5648.7832.5224.39695.60347.80231.8

    37、7173.900.700.350.230.170.720.360.240.18异构化剂补充精制剂15.387.697.693.855.132.563.851.92326.00115.85163.0057.92108.6738.6281.5028.963.261.161.630.581.090.390.820.293.971.411.980.701.320.470.990.35112大差距,若每种催化剂均按照最大使用寿命进行喷气燃料生产,则单位喷气燃料产品因催化剂带来的碳排放强度在0.0 6 6.2 9 kg/t之间,分别占石油基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的0.18%0.73%,占F-T喷气燃料

    38、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的0.09%0.38%,占HRJ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的0.30%1.0 5%。为了降低因催化剂生产带来的喷气燃料生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催化剂本身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及装置运转周期来实现节能减排。4结 论根据碳排放因子法,对中国典型喷气燃料产品生产工艺碳排放以及催化剂制备及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由于装置规模及技术成熟度,仅考虑生产环节,石油基喷气燃料碳排放强度远低于F-T喷气燃料和HRJ喷气燃料,其次为F-T喷气燃料,而HRJ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最高。(2

    39、)对不同喷气燃料生产过程涉及到的加氢处理催化剂、烷烃异构化催化剂和加氢补充精制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由于制备过程及能耗不同,其碳排放强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烷烃异构化催化剂加氢补充精制催化剂加氢处理催化剂。(3)不同工艺路线配套的催化剂使用周期不同,以直馏煤油加氢为代表的石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配套催化剂的使用周期为4a;F-T 合成油加氢异构化工艺路线中,催化剂的使用周期为4a;HRJ喷气燃料生产工艺路线中,加氢处理单元催化剂使用周期为2 a,加氢转化和补充精制催化剂的使用周期均为 4 a。(4)不同喷气燃料生产路线中,因催化剂生产带来的碳排放有较大差距,若每种催化剂均按照最大使用寿命

    40、进行喷气燃料生产,单位喷气燃料因催化剂带来的碳排放分别占石油基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的0.18%0.7 3%,占F-T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的0.0 9%0.38%,占HRI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的0.30%1.0 5%。通过降低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碳排放,改善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有助于喷气燃料生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石油炼制与化工1 Interan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Assembly 4lstSessionEB/OL.2020.https:/www.icao.int/Meetings/a41/Documents/10182_en.pdf2丛玮,林鹏,

    41、吕继兴.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 0 2 2 R北京:飞友科技有限公司&绿航时代(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 0 2 33刘佩成.我国石化工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路线图探讨.当代石油石化,2 0 2 2,30(12):9-144聂向锋.“双碳”目标下全球石油石化企业低碳转型战略与实践J.当代石油石化,2 0 2 2,30(8):6-105李明丰,吴昊,沈宇,等.“双碳”背景下炼化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 0 2 2,38(3):49 3-49 96陈广卫.“双碳”背景下炼油装置能效评价方法研究 J.石油炼制与化工,2 0 2 2,53(4):1-87吴玉超,史

    42、军军,王辉国,等.炼化企业在“双碳”背景下的技术探讨 J.石油炼制与化工,2 0 2 2,53(1):1-68许绩辉,王克.中国民航业中长期碳排放预测与技术减排潜力分析 J.中国环境科学,2 0 2 2,42(7):3412-342 49张罗庚,简建超.航煤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 J.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 0 2 1,6(2):6 5-6 9,7 41o Han J,Elgowainy A,Cai Hao,et al.Life-cycle analysis ofbio-based aviation fuel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3,150:447-45

    43、611 Liu Ziyu,Yang Xiaoyi.Refining drop-in jet fuel couplingGHGs reduction in LCA with airworthiness in aero-engineand aircraF-TJJ.Catalysis Today,2020,353:260-26812欧训民,张希良中国终端能源的全生命周期化石能耗及碳强度分析 J中国软科学,2 0 0 9(S2):2 0 8-2 1413王陶,张志智,孙潇磊.汽油产品碳足迹研究 J.当代化工,2020,49(7):1428-1433,143614王陶,张志智,孙潇磊.不同柴油生产路径碳

    44、排放的分析与比较 J.当代石油石化,2 0 2 0,2 8(12):2 8-31,5415 Ranganathan J,Bhatia P.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Acorporate a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M.Washington D.C.: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and World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416 Larsen H N,Hertwich E G.The case for consumption-based

    45、accoun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o promote localclimate actionJ.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2009,12(7):791-79817 Barthelmie R J,Morris S D,Schechter P.Carbon neutralBiggar:calculating the community carbon footprint andrenewable energy options for footprint reduction JJ.Sustainability Sci

    46、ence,2008,3(2):267-28218程冬茹汽柴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 0 1619 姬存民,陈健,周强,等.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工艺二氧化碳排放计算与分析 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 0 2 2,47(2):103-1082023年第54卷参考文献第9 期李娜,等.催化剂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113EFFECT OF CATALYST PREPARATION AND SERVICE LIFE ON CARBONEMISSION FROM JET FUEL PRODUCTION PROCESSLi Na,Nie Ho

    47、ng,Yu Bo,Qu Hongliang,Huang Weiguo,Wang Luqiang,Zhang Rui,Tao Zhiping(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o.,Ltd.,Beijing 100083)Abstract:Taking different types of jet fuel products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life cycleassessment model of petroleum-based jet fuel(represented

    48、 by straight-run kerosene hydrogenation to jetfuel),F-T synthetic oil hydroisomerization to jet fuel and fat hydrogenation to bio jet fuel(referred to asHRJ jet fuel)in typical refineries or process packaging units in China were established,and an analysis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in

    49、ventory was carried out to calculate the life cycle carbonintensity of typical jet fuel products in China.On this basis,the influence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service life on the carbon emissions during jet fuel production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petroleum-based jet fuel had the lowes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while HRJ jetfuel had the highest 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due to its unique pro


    注意事项

    本文(催化剂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