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从混乱到有序:美国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化(1880—1920).pdf

    • 资源ID:615571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从混乱到有序:美国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化(1880—1920).pdf

    1、1880 年前后,美国学院和大学区隔严重、各行其是、哲学博士学位标准凌乱无序,引发了哲学博士学位质量良莠不齐、名誉哲学博士现象泛滥等严重问题,这引起学术界的集体反思。研究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学科专家组成全国性协会加强对话与协作,通过发布报告推动了一致性学位标准的形成。成熟的协商机制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在20 世纪全面崛起的结构性基础。我国学位改革过程中应借鉴其学术界内部活动机制,发挥大学管理者和学科专家作为学术治理主体的作用,形成行业内部共识,这是提升我国高级学位国际声誉的必然之举。关键词:哲学博士学位;学位标准化;美国大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学位质量 作者简介:周梦圆,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2、讲师,苏州 215009;李子江(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北京 100875。19 世纪末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空前的“学术繁荣”1264-266,研究型大学方兴未艾,研究生教 周梦圆 李子江 美国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化(18801920)从混乱到有序:基金项目:2018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改革研究”(编号:18YJA880052)2023.9 78 比较与借鉴 育趋向成熟,以原创性研究能力为核心要求的哲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Philosophy,Ph.D.)迅速流行,成为最高学术荣誉的象征。与此同时,美国研究生教育中

    3、随意颁发学位、国际声誉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制定统一的学位标准成为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学位标准化尤其是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化,连同大学职能的趋同化成为世纪之交美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这一进程也奠定了美国高等教育在 20 世纪 迅 速 崛 起 的 结 构 性 基 础1338。劳 伦 斯 维 赛(Laurence R.Veysey)、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罗杰盖格(Roger L.Geiger)等人的杰出研究让研究型大学兴起史成为经久不衰的议题。近年来,克里斯托弗罗斯(Christopher P.Loss)2313-331、伦纳德卡苏托(Leonard Cassuto)3等学者

    4、对当前哲学博士生教育困境的反思,再次引发学术界对学位颁发标准问题的关注。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哲学博士学位标准化历程,分析研究生群体、大学政策制定者、教授群体的角色与作用,进而剖析美国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保持“黄金标准”的原因2316,为提升我国学术型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和国际声誉提供借鉴。一、19 世纪末美国哲学博士学位的困境 1.学位标准凌乱无序,学位质量良莠不齐 在美国,高等院校可以自由决定所授学位种类和学位标准,其合法性源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的院校自治传统。耶鲁大学引入哲学博士学位时规定“学士学位获得者无须考试即可获得哲学博士候选人资格”,对学位论文的要求是能证明候选人“在所攻读的知识领域取得了很高成就

    5、”,对语言的要求为当时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希腊语和拉丁语4。在这种模糊而宽松的要求下,耶鲁大学的首批哲学博士学位授予了本为硕士学位候选人的三名研究生。而在十余年后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有博士候选人必须经过语言、论文、考试三重考核才能被授予学位,语言要求不再局限于古典语言,更要求候选人掌握法语和德语;关于论文,“选题需经导师同意,论文写作应占据大半学年,最终论文是候选人精通学科知识的证明,需能彰显候选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严谨细致的研究能力、条理清晰文从字顺的表达能力”;另外候选人还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和欧洲学术界对话的能力5。这两所大学对于学位要求的差异不仅是这一时期学术标准提升的体现,更

    6、显露了哲学博士学位刚刚兴起之际各校学位授予标准的参差不齐。在最早鼓励高层次研究生教学的密歇根大学,1880 年前获得高级学位只需通过考试,无须撰写论文6,宾夕法尼亚大学直到 1893年都只依据考试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在最基本的修业年限上,各院校也存在不一致的要求,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克拉克大学等都要求博士候选人有三年研究生学习经历,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只要求两年;涉及更为细节的住校年限、考试方式、语言要求、论文刊印上要求更为殊异。随着美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学位标准凌乱无序、学位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愈发严重。很多不具备高层次教学水平的院校为

    7、了彰显学校层次,也开始颁授高级学位,既没有对博士候选人资格的审核,对论文、考试、语言的要求也流于表面。在欧洲学术界看来,虽然美国 1890 年时已经宣称拥有近千所高等院校7,但只有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极少数高校拥有良好的声誉,在国家层面上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无法赢得国际范围的认可。此外,凌乱无序的学位标准也加剧了院校之间的区隔,阻碍了研究生的校际交流。19 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间美国的院校关系如同约翰塞林(John R.Thelin)所说,“大学管理者们之间互相猜忌、蔑视、欺诈、暗中破坏根本没有基本准则也没有所谓的专家能制定出标准,大学的捐赠者和校长对其他学校一无所知,更无意去了解除非其他学校

    8、对自己造成了威胁。”8 在以智性训练为主的“学院时代”,孤立隔绝的校际关系不会直接影响校内教学事务,但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兴起,高等教育进入“大学时代”9。从德国借鉴而来的哲学博士生教育同样吸收了前者的校际访学(migration)传统,高层次 哲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Philosophy,Ph.D.)是欧美大学中广泛授予的学术型学位,因严苛的原创性研究能力要求被视为具有最高学术价值的学位,哲学博士教育的成熟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的重要标志。2023.9 79 比较与借鉴 学生被认为是成熟的研究者,就读期间享有在大学间流动和自由选择教授的权利。但事实上,当时美国大学间区隔严重,校际访学机制

    9、极不成熟,博士生很难及时获取其他学校的课程信息和教学安排。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各院校培养流程和学位要求的差异,实际访学程序中面临的困难更多,博士生的“非住校学习经历”(non-resident study)得不到有效评估和计算,进而又影响了所获得的哲学博士学位的可靠性。2.名誉博士学位泛滥,哲学博士学位声誉受损 名誉哲学博士学位泛滥是学位标准凌乱无序导致的最直观后果。无论在欧洲还是在美国,哲学博士学位的设立都是为了表彰基于原创性研究的学术成就,它与通常会被作为荣誉学位的法学博士学位(LL.D.)、神学博士学位(D.D.)存在本质区别。但也正因为哲学博士学位享有的崇高声誉,一些院校开始将该学位作为

    10、名誉学位颁授给校友和其他社会人士,以表达对被授予者的高度赞扬,这种行为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哲学博士学位本身的价值10。早在 1867 年,丹尼尔吉尔曼(Daniel C.Gilman)就曾建议警惕这种行为,指出名誉学位是“对研究者的不公平、对研究和学术精神的侮辱”11,但颁发名誉哲学博士学位的现象在接下来数年中却频繁发生,名誉哲学博士学位在哲学博士学位中的占比从1872 年的 12.4%持续增至 1889 年的 29.2%1220。最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公开谴责的是美国几个专业协会。1881 年 7 月,美国语言学协会(American Philological Association)发布决议

    11、,谴责将哲学博士学位当作名誉学位颁发的行为,并宣布将与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合作,向所有有权授予学位的院校董事会通信,表明对名誉哲学博士学位的抵制13。1889 年,古典语言学教授查尔斯史密斯(Charles F.Smith)在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年度会议上厉声斥责名誉哲学博士学位的荒谬和泛滥,“本该作为纯粹学术奖励的哲学博士学位被滥用得像法学博士学位之流的次等学位这一不良现象已经蔓延至整个国家。”进入 19 世纪 90 年代,更多的学术

    12、群体和个体参与到对名誉哲学博士学位的声讨中。尼古拉斯巴特勒(Nicholas M.Butler)主编的教育评论(Education Review)在 1892 年收到了大量谴责颁发名誉哲学博士学位的抗议信,抗议者们要求教育评论承担起维护学位声誉的责任,制定“谴责名单”14。次年,教育评论公开谴责“罗格斯学院和布朗大学颁发名誉哲学博士学位的严重错误行径”15。1897年,教育评论又披露了包括达特茅斯学院、联合学院等院校名单,以及接受名誉哲学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严正谴责他们“无顾教育情感和信念”16。随着抗议行动的增多,荣誉哲学博士学位的现象终于有所缓解,但这一问题也引发了对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的

    13、深层思考。二、共识与协作:推进学位标准化 解决上述系列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高等教育界集体制定一个共同认可的学位授予标准,明确学位授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这一诉求与当时劳工、宗教、工商业等领域中的标准化进程交相呼应,共同构成了 19 世纪末席卷整个美国社会的标准化运动。在研究生群体、以大学校长和研究生院院长为代表的管理者、大学教授三个群体的呼吁与推动下,1920年前后关于哲学博士学位的基本共识基本形成。1.研究生群体呼吁规范哲学博士学位标准“或许统一研究生教育标准的最有力行动最先来自研究生自己”1224。1893 年,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代表在纽约市集会,他们以全体研究生的

    14、名义向美国大学管理者提出两大诉求:“第一,统一博士学位要求;第二,促进学生的校际流动。”17ix 研究生群体明确表示“哲学博士学位应专为研究而设应只授予在专门领域致力于增进知识、并在一流大学中接受教育的常住学生(resident students)。”17x 1896 年,研究生群体正式组建了“研究生俱乐部联合会”(Federation of Graduate Clubs),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丹尼尔吉尔曼赞扬这是美国研究生教育飞跃发展的证据,法学博士学位指长期被作为名誉学位授予的法学博士(Legum Doctor)。详见:SMITH C F.Honorary degrees,as confe

    15、rred in americancollegesJ.Journal of proceedings and addresses,1889.2023.9 80 比较与借鉴 也是美国大学精神繁荣生长的证明18xii。具备正规组织的研究生群体向大学管理者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必须“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至少完成两年住校的研究性学习(其中在颁发学位的机构居住时间不少于一年);需要通过考试或撰写原创性研究论文,论文需获得主修课教授或该系的书面认可,并附上博士候选人简介”,此外,“严禁将哲学博士学位作为名誉学位颁发”18xiv-xv。接下来几年间,研究生俱乐部联合会规模不断壮大,18

    16、98 年联合会成员已经扩展到 23 所大学,几乎覆盖了当时美国所有研究生教育重镇。联合会致力于为研究生群体提供资讯,设立委员会汇编各校研究生课程安排、教授研究课题、学位授予条件等信息,逐年发布教育报告为研究生群体校际流动提供便利。虽然研究生俱乐部联合会只是一个学生组织,其决议和报告也不具备任何官方效力,但这些行动在大学管理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1900 年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AAU)成立后,研究生俱乐部联合会立刻以全美研究生的名义向其通信,敦促大学通力合作,提出简化校际流动机制、规范哲学博士学位标准、制定论文出版准则、明确奖学金

    17、规则等多项诉求1923-24,美国大学协会接过此接力棒后,将研究生教育标准化进程推入新的阶段。2.大学管理者制定哲学博士学位的基本准则 早在 1893 年,就有大学管理者关注到了美国国家层面的哲学博士学位标准问题。在当年举办的哥伦比亚博览会(Columbian Exposition)高等教育分论坛上,辛辛那提大学的威廉斯普鲁尔(William O.Sproull)院长提议将“学士学位、至少住校两年、基于原创研究的学位论文、通过一门主修课和两门辅修课的口试”作为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统一要求。他还建议大学校长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制定有资格授予哲学博士学位的院校名单,并定期公布。斯普鲁尔的提案得到了论

    18、坛的支持,共同参加论坛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六所大学的校长组成了上述专门委员会,但由于这个委员会只是一次非正式会谈的产物,且各大学还处于塞林所说的激烈竞争阶段,博览会结束后专门委员会很快解散,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20。相比于历史悠久的私立大学,美国的公立大学率先产生了明确的合作意识。1896 年,州立大学和赠地学院组建了全国州立大学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1905 年,协会成员爱荷华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三所州立大学的校长共同开展了对“美国大学标

    19、准和学位标准”的调查21。面对各州、各校的巨大差异,委员会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确定一个所有协会成员乃至全国所有院校共同认可的标准既能让满足标准的院校以此为荣又能激励未达到标准的院校以此为奋斗目标。最后,委员会采用了相对折中的方法,“以协会中最薄弱成员大学所能接受的上限为标准且必须允许差异的存在”22143。在比较现行的各种教育认证标准后,委员会借用了中北部学院与中学协会(North Centr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econdary Schools)计量单位,规定“艺文硕士(Master of Arts)学位需完成自大学三年级起三年或 45 个课时(unit

    20、s)的学习量,哲学博士学位需完成自大学三年级起五年或 75 个课时的学习量”22149,151。委员会还将能否提供实质性的哲学博士生教育和颁发名副其实的哲学博士学位作为“标准美国大学”(The Standard American University)的一个衡量指标。1900 年初,应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五所大学校长的联合号召,十一所大学齐聚芝加哥商讨“研究生教育问题”,希望能“统一大学中的高级学位标准,提升美国学位的国际地位,提高美国薄弱大学的质量”2311,宣告了美国大学协会的成立1175。不同于美国全国州立大学协会,美国大学协会并非单单为了

    21、某一类大学的利益,而是着眼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共同利益”,承担起高等教育领航者的角色。协会历届议题广泛涉及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候选人知识储备要求,博士候选人的研究能力,博“标准美国大学”是州立大学协会提出的一种大学标准,条件包括“以完成四年制高中为基本录取条件;提供两年文理学院性质的通识课程;在两年学院课程之上提供两年大学性质的课程,以获得学士学位为标志;在两年学院课程之上提供两年法学、医学、工程类的专业课程;在研究生院中提供授予哲学博士学位的课程”。2023.9 81 比较与借鉴 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撰写、答辩、出版流程等诸多方面。1912 年,协会首次就哲学博士学位标准展开综合调查,结果发现

    22、协会成员大学的要求大同小异,基本都满足“不少于两年时间,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具备法语和德语阅读能力,熟练掌握所修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撰写体现个人研究成果的学位论文”几大要求,但非成员大学学位质量无法保证2319。1916 年协会发布决议,要求所有成员大学遵循“哲学博士学位应只授予以独立研究为主的高层次学习者,学位候选人应撰写体现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并加以出版,哲学博士学位应在获得学士学位或具备同等学力至少三年后颁授”等要求24。本条决议的意义在于明文确定了协会成员授予哲学博士学位的底线要求,作为协会成员的 23 所院校达成一致意见,共同遵守这一标准。在美国国家层面,这群最古老和最优秀的大学缔结成的

    23、联盟为大多数年轻而薄弱的大学提供了榜样,这或许是全面规范学位标准最简单也是最有力的方式。3.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发布哲学博士学位标准的报告 综上来看,无论是美国全国州立大学协会还是美国大学协会制定的学位标准本质上是一份笼统的“学业年限标准”,身为管理者的大学校长和研究生院院长们很难就专业问题给出建议,所以决议中几乎不涉及论文、考试、外语的细节要求。1916 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AAUP)试图“在这个棘手问题上达成一些共识”,希望通过提供“一个明确清晰的理想的形式”维护美国的学位标准25。在时任芝加哥大学心理

    24、学教授詹姆斯罗兰德安吉尔(James R.Angell)的领导下,协会在 1918 年发布了哲学博士学位标准报告,这份报告反映了当时大学教授群体对哲学博士学位的看法与期待。报告分为“一般标准、论文、考试”三部分,以问答形式呈现,表 1是报告的具体要求。比起大学管理者的笼统标准,教授们细致考虑了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年限要求、学习形式、外语要求和测试方式、对候选人的管理、论文刊印、考试方式等方面都给出了翔实的建议。报告中,教授们一致认为哲学博士学位不是一个仅通过付出时间就能获得的学位,而“应只授予具有杰出天赋且具有突出研究能力的人”,再次表明了该学位区别于其他学位的原创性研究属性。虽然现实操作

    25、的复杂性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固有差异导致教授们制定的“学位标准”在某些技术性细节上依然模棱两可,但总体来讲,教授们认为对于学术性的哲学博士生教育而言,“构建有益于研究的学习环境比规范行政细节更为重要”2617。三、学位标准化的成果与关于标准化的争议 研究生群体的呼吁、大学管理者和大学教授们的行动迅速改善了美国哲学博士学位授予乱象。美国全国州立大学协会、美国大学协会以及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调查和报告对哲学博士学位标准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经过共同协商的定义、标准、建议为全国范围内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一致性的基础。对研究生教育本身来说,由于院校联系的加强,学生校际流动的困境得到了明

    26、显的改善,与此同时,高层次研究生的频繁流动本身成了对抗大学孤立主义和相互敌视的关键方式。就国际化而言,美国大学协会成为美国大学国际形象的宣传者,这个精英大学联盟迅速平息了欧洲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1904 年荷兰政府批准“任何获得美国大学协会成员大学学士学位者可不经考试进入所有荷兰大学就读”27;同年,柏林洪堡大学哲学院同意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候选人在美国大学协会成员大学中的学习经历可被同等认可;1913 年,美国大学协会制定的院校认证名单(AAU Accepted List)获得了德国的官方承认28。标准化是规范学位的必要举措,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基础,但标准化进程本身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27、,因为在部分人看来寻求步调一致的标准化与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基本原则在本质上是相悖的。在以“思想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管理自由”为口号的高等教育中29,标准化更是从未获得过学界上下的一致支持,这可从各个协会的审慎态度中看出。1908 年美国全国州立大学协会的标准报告中特别注明“出于便宜考虑使用标准(standards)一词”22149;1910 年在美国大学协会第十二届会议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尔文托马斯 2023.9 82 比较与借鉴 表 1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学位委员会关于哲学博士学位标准的报告内容2612-17 问题分类汇总 学位委员会建议 A一般标准 第一部分 1.是否应设最低年限?若

    28、有,应如何 设置?(1)是否任何院校都应要求至少住校1年?除极少数情况下,博士学位应有最低住校年限要求。总学习年限应不少于3年,其中1年应住在颁发学位的机构中。2.如何定义“住校”(residence)?(1)暑期课程是否应算数?当具备明显高层次学习特征,且与常规学期等同时,有组织的暑期学习可以被算作博士生教育的一部分。(2)何种条件下认可在其他学校的学习?同级别院校的学习应被等价认可。(3)是否应认可在政府机构或类似机构中的学习?若审查发现政府机构或类似机构与组织良好的大学工作基本相当,则应认同在政府机构或类似机构中的工作。(4)采取什么办法促进学生在不同院校之间的流动?委员会鼓励学生校际流

    29、动,但还未发现令人满意的方法。3.研究生院入学资格与学位候选人资格是否有所不同?二者应有明确区别。前者应当基于标准的学士学位,对外国学生应基于同等学力;博士候选人资格还应包括所修专业院系负责人书面认证,目的在于表明其具有获得学位的机会。4.是否应承认知名大学的函授教育?不赞同任何函授类的博士生教育。5.是否应严格满足外语要求?若是,应要求何种语言?法语和德语应共同纳入博士候选人要求,至少在颁发学位前一年测试。第二部分 6.应如何划分教员和院系在授予候选人学位一事上的权责范围?可由教员决定是否达标,但管理细节应由院系主管。7.候选人学业应限制在一个院系(department)中,还是在两个独立的

    30、院系中进行?“院系”应该如何定义?委员会就此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但可以确定的是应采取最佳方案确保候选人的知识广度和深度。8.博士学位与学士学位有本质不同吗?换句话说,资质平平之人是否能通过付出足够时间来获得学位?委员会一致认为,博士学位只应授予具有杰出天赋且具有突出研究能力的人。9.哲学博士学位与其他博士学位的关系(1)如何侧重技能和研究?所有博士学位都应具备研究特征,这或许无法和技能要求截然分开;与法学博士学位的关系推迟到以后考虑;委员会大多数成员认为,应用科学类博士学位应同时要求学习相关的理论科学,学位论文应能促进知识的进步。(2)与法学学位的区别(D.C.L.,J.D.,LL.M.)(

    31、3)博士学位与应用科学的关系,例如家政学和农场管理。紧密相关的纯科学应该作为主修还是辅修?10.是否应明确定义实验室、图书馆和教学设备的类型,以证明院校具备授予博士学位的资格。若是,如何拟定要求?就目前来看,这是不切实际的。B学位论文 1.是否需印刷?若是,印刷全文还是简要印刷?(1)出版费用应全部由学位候选人承担还是由机构共同承担?委员会分歧严重,有一位委员支持全文印刷,大部分委员同意印刷局部或摘要。总之,委员为认为印刷部分应能体现研究方法和结论。费用问题委员会意见不一。委员会未能制定出明确的格式体例,但支持各校保持一致。(2)论文格式体例是否应有统一规范?2.是否应在终期考试前完成论文和其

    32、答辩?委员会分歧严重。3.是否可用摘要或大纲代替完整论文出版?见 B-1 C考试 1.考试委员会是否应由多个院系代表组成?见 A-7 和 A-9-(3)考试委员会至少由一个以上的院系代表组成。2.考试应为口头还是书面形式或兼而有之?应兼而有之。3.是否应设考试资格初试?若是,则应在哪一学业阶段进行?建议在终期考试前一段时间设立初试,这是对候选人和机构的共同保护。4.若论文通过,终期考试是否可不再考核论文相关科目以及主修科目基本知识?或者考试应在最大程度上考察候选人在主修辅修学科的能力?终期考试应在最大广度上测试博士候选人的能力,尤其应强调论文所属科目。2023.9 83 比较与借鉴 (Calv

    33、in Thomas)因为“令人反感的商业主义和物质主义色彩”而拒绝使用“标准化”(standardize)一词30;在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中,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警示过应关注“标准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局限性”31。正如美国联邦教育办公室高等教育专家沃顿约翰(Walton C.John)所说,“哲学博士学位就其本质而言拒绝任何标准化的尝试,尤其是详细的量化标准。”1245 自耶鲁大学首次颁发哲学博士学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将该学位的声誉推上顶峰,哲学博士学位一直被认为是为少数拥有极佳天赋的天才所准备的奖励。丹尼尔吉尔曼、斯坦利霍尔(Stanley G.Hall)等校长终身致力于为开展原创性研

    34、究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标准化运动显然有碍于这个初衷。统一的学位标准为哲学博士生教育带来了秩序、稳定和社会公众对高校的尊重,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像所有“主流”“共识”一样照顾平庸的大多数,并制造出对少数人的阴影对特立独行的天才的包容度的降低。到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研究生院和整个研究生教育已经十分规范,研究生院以相似的入学标准录取学生,随后实施着相似的课程,最后以统一的要求作为衡量毕业的标准,这种规范化的培养流程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阿伯特洛厄尔(Abbott L.Lowell)所评价的,“它是培养了一些杰出的学者,但总体来说研究生院并不能最大程度上吸引和激励杰出的年轻人。”某种程度上,正是

    35、标准化与规范化让研究生教育丧失了“造就伟大学者”的能力32。四、余论 哲学博士学位标准化进程是美国研究生教育从混乱走向秩序的体现,也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树立国际声誉的关键环节。从标准化实现机制看,由于任何联邦机构都无权制定法律意义上的官方标准,所以美国哲学博士学位乃至所有高等教育标准都得益于学术界自身的协商对话。最初,来自学术界的广泛谴责有效遏制了名誉哲学博士学位现象,哲学博士学位被公认为攻读型学位。在此基础上,美国高等教育内部各群体展开了对具体标准的讨论。研究生群体是学位标准直接相关者,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考虑,更是由于强烈的自治意识,研究生自发组成联合会向大学管理者发出呼吁,敦促其采取行动改善研

    36、究生教育服务质量。在研究生群体的压力下,同时为了提升美国大学的国际声誉,大学管理者在1900 年后真正进入到沟通合作阶段,在美国全国州立大学协会和美国大学协会两个全国性平台中达成共识,确定了哲学博士学位的底线要求。由教授组成的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则体现了共同治理的价值观,给出了关于培养细节的建议性标准,构建起一套“理想的形式”。随着知识的进步和学科的分化,哲学博士培养要求不断变更细化,但 20 世纪初形成的行业内部对话机制成了维护学位质量的制度保障。通过这些美国全国性专业协会,大学管理者、学科专家能灵活地协商基本标准,从而及时地解决行业中的不良现象,维护哲学博士学位的核心价值,这是美国高层次教育维

    37、持“黄金标准”的关键要素。自 1981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施行以来,我国高级学位授予程序日渐完善,论文评审制度和论文抽查制度也愈加严格规范,但时至今日,我国博士学位国际声誉仍然有待提升,原因之一是各类审议制度对博士候选人原创性研究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术界内部自治意识不足和内部活动机制的阙如导致了学界共识的薄弱。借鉴美国哲学博士生培养的历史经验,我国应进一步增强学术界内部活动机制,提升大学管理者与教授群体的行业自治能力。在“双一流”建设时期,鼓励一流大学搭建合作平台,成立精英大学联盟,并以严格的入会条件动态评选成员大学,通过大学互评维护学术秩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

    38、抓住建设一流学科的契机,突出学科专家的作用,资深教授组成教授协会,推动制定各学科具体学术要求。通过上述两种制度性改革推动学界共识的形成,即将原创性研究能力作为授予博士学位的首要评价指标,这也符合我国学位条例将创新能力作为博士学位基本要求的规定。另外,在博士生教育实践环节,大学管理者和教授群体应严格把控培养流程。招生环节除考察申请者的语言和知识基础外,应提升申请材料中研究计划的比重,重点评价博士候选 2023.9 84 比较与借鉴 人的创新意识;培养环节引入淘汰机制,重视博士生中期考核的作用,严格评估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沿性与可行性,及时淘汰科研能力不足的博士生,审慎授予“博士候选人”身份;在评审环

    39、节,以鼓励创新性为着眼点改革当前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摒弃“论文达到学位授予基本条件”的教育评价底线思维,优化论文评价结构、细化评价指标,反思匿名评审制度的不足并制定其他补充性评价方式33。归根到底,博士生培养能力的竞争是各国学术界的竞赛,对行业内部文化的依赖远超过外部规约,完善学术界内部活动机制,形成以原创性研究为学界共识的价值观是维护我国博士学位尊严、提升我国博士学位国际声誉的必然之举。参考文献 1 VEYSEY L.The emergence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5.2

    40、 LOSS C P.The dissertation dilemma and the challenge of American graduate educationJ.The good society,2016(25).3 CASSUTO L.The graduate school mess:what caused it and how we can fix it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5.4 Yale College.Catalogue of the officers and students in Yale College,1860

    41、-61M.New Haven:E Hayes,1860:53-54.5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Third annual report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M.Baltimore:John Murphy&Co.,1878:37-38.6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Catalogue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or 1879-80M.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879:65.7 SNYDER T D.120 y

    42、ears of American education a statistical portraitM.Washington,D C: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3:75.8 THELIN J R.A histor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19:112.9 HOFSTADTER R,HARDY C D.The development and scop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M.New

    43、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2:56.10 李子江,闻迪,王传毅.论美国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规范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2):68-69.11 GILMAN D C.Honorary degreeJ.The nation,1867(5):93.12 JOHN W C.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in the United StatesM.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35.13 American P

    44、hilological Association.Transaction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logical Association,1881C.Cambridge:John Wilson and Son,1882:4.14 Editor.EditorialJ.Education Review,1892(4):208.15 Editor.EditorialJ.Education Review,1893(6):201.16 Editor.EditorialJ.Education Review,1897(14):190.17 Graduate

    45、Students.Address to the governing boards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in graduate courses:a handbook for graduate students,with a list of advanced courses announced by eleven univers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year 1893-94M.New York:Ginn&Company Publishers,1893.18 Federation of Graduate Clubs

    46、.Graduate course 1897-98:a handbook for graduate students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Publishers,1897.19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Journal of proceedings and addresse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annual conferences,held at Chicago,IllinoisC.Association,1901.20 LUKENS H T.Honorary degrees in the United States:a report presented to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graduate clubs,at Baltimore,December 29,1896J.Education review,1897(14):10.21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Transact


    注意事项

    本文(从混乱到有序:美国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化(1880—1920).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