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早公开早授权是否有利于专利...开时滞与授权时滞的统计分析_温芳芳.pdf

    • 资源ID:608013       资源大小:1.55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早公开早授权是否有利于专利...开时滞与授权时滞的统计分析_温芳芳.pdf

    1、收稿日期:2022-09-06 修回日期:2022-11-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自引视角下学者研究兴趣的演化路径与迁移规律研究”(编号:20BTQ089)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温芳芳,女,1984 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研究方向: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罗 爽,女,1999 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早公开早授权是否有利于专利转化?*基于公开时滞与授权时滞的统计分析温芳芳 罗 爽(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洛阳 471023)摘 要:研究目的理清专利审查周期对专利转化的影响,能够为专利审查机构完善专利制度、为专利发明人调整申请策略提供参考借鉴。研究

    2、方法以获得“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为例,借助公开时滞、授权时滞和实审时长指标,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考察审查周期对专利转化率、次数和速度的影响。研究结论专利审查周期整体呈缩短之势,审查周期长短对专利转化确有影响。“早公开早授权有利于专利转化”的假设部分成立,对提升转化率无益,却能加速转化、增加转让次数。关键词:专利审查周期;专利公开时滞;专利授权时滞;专利转化;专利价值;专利审查;专利申请;专利技术转移中图分类号:G350;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965(2023)07-0185-08引用格式:温芳芳,罗 爽.早公开早授权是否有利于专利转化?J.情报杂志,2023

    3、,42(7):185-192.DOI:10.3969/j.issn.1002-1965.2023.07.026Is Early Publication and Early Authorization Conducive to Patent Conversion?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ublication Delay and Authorization DelayWen Fangfang Luo Shuang(School of Business,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A

    4、bstract:Research purpose Clarifying the influence of patent examination cycle on patent conversion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atentexamination institutions to improve the patent system and for patent inventors to adjust their application strategies.Research methodTaking the invention patent that won

    5、 the China patent award as an exampl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patent examinationcycle on the probability,frequency and speed of patent conversion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with the indicators of patent publication delay,authorizat

    6、ion delay and actual examination time.Research conclusion The pa-tent examination cycle has indicated the trend of shortening as a whole.It has a weak impact on patent conversion.The statistical data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early publication and early authorization are conducive to patent conv

    7、ersion partially.It is not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conversion rate,but can accelerate the conversion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ransfers.Key words:patent examination cycle;patent publication delay;patent authorization delay;patent conversion;patent value;patent exami-nation;patent application;p

    8、atent technology transfer0 引 言专利制度由确权、保护和运用三方面构成,专利审查处于专利申请与转化的中间环节,关系着专利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三重属性的塑造与实现。审查周期的长短不仅因为影响到专利权人的排他权使用期限而影响专利运用的效益,也会因影响到专利申请人的预期而对专利申请倾向产生影响1。理论上来说,早公开早授权有利于专利市场价值的实现。现实中,受审查员审查能力、专利申请文本复杂程度、撰写质量和申请人答复策略等诸多因素影响,专利的公开时滞和授权时滞或长或短,而且审查周期与专利市场价值的关联性并不明确。近年来,过快增长的专利数量造成了审查机构案件积压与资源紧张2。从而引

    9、发了审查机第 42 卷 第 7 期2023 年 7 月 情 报 杂 志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42 No.7July 2023构、产业界和学术界对于专利审查周期是否会延长、是否对专利市场价值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对于那些迫切希望实现专利转化的申请人来说,更关心的是公开时滞和授权时滞是否影响专利市场价值的实现。早公开早授权是否有利于专利转化?该问题亟需从实证研究中寻找答案。理清审查周期对专利转化的影响,剖析专利审查与市场价值间的关联,为审查机构完善专利审查制度、优化审查流程提供参考借鉴,为申请人有效运用时间策略、抓住有利时机带来启示,有助于提升专利审查效率、推动专利

    10、转化应用。1 文献综述 1.1 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专利审查周期与专利局的工作流程及效率密切相关3,专利申请文件的特征、申请人因素、审查任务的复杂性等都会对专利审查周期产生影响4。卢娣指出IPC 分类数、专利引文数、申请来源国是影响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保护因素,权利要求数是危险因素5。欧桂燕等证实权利要求数、IPC 分类号数和发明人数是审查周期的保护因素,引文数是危险因素,审查周期也因申请人类型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6。文家春和卢炳克发现专利实审周期与技术领域关系密切,与申请人国籍、权利要求数、引用数量、申请途径显著相关7。此外,专利审查周期还受到申请人的申请策略的影响,Zhang 等指出有些

    11、申请人为了给竞争对手制造不确定性而有意拖延审查周期8,Barber 等指出有些申请人通过策略性地设置引文以干扰审查过程9。1.2 审查周期与专利价值的关系Harhoff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察专利审查周期、费用等制度因素对专利质量的影响,认为友好的审查流程有助于改进专利质量10。Hegde 认为专利公开能够减少专利技术买卖双方的信息搜寻成本,有利于推动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11。Ma 等发现专利公开和授权时滞对专利许可率的影响视专利许可发生的时机而定,在公开日之前是正向影响,在公开日和授权日之间是负向影响,而在授权日之后则是倒 U 型的影响12。郭亮等认为审查时间适度延长表明发明专利技术价值较高,一

    12、般具有较长的专利维持时间13。Hikkerova等证实专利审查对专利维持时间有直接影响14。肖冰等发现专利审查与维持时间不存在正相关性,过长的审查时间甚至对专利维持时间产生负面影响15。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学者们围绕“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开展的实证研究较多,识别出专利审查周期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而在“专利审查周期与专利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开展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两者是否相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至于专利审查周期与专利市场价值的关系更是鲜有涉及,审查周期长短是否影响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仍未可知。鉴于此,本文以获“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为例,借助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

    13、探讨专利审查周期是否影响专利转化。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是聚焦专利审查与专利转化的关联,检验审查周期对专利转化(转化率、次数和速度)的影响形式和程度;二是以往相关研究只关注专利许可,本文将许可和转让两种转化形式纳入其中分别进行考察;三是从专利权质量、申请人动机、信息势差等多个维度,试图揭示审查周期对专利市场价值的影响机理。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获取与整理中国专利奖是国内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代表着我国专利的最高荣誉。发明专利须经过初审和实审,保护期 20 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无需实审,初审之后便可授权,保护期只有 10 年。发明专利最能体现创新主

    14、体的创新能力,经济价值和法律价值优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16。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出于专利质量、技术含量、审查程序、保护期限等综合考虑,本文以获“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为样本,若无特殊说明,文中所说的专利均指发明专利。中国专利奖自 1989 年设立至 2021 年底先后评选出 22 届,首先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下载历届授奖名单并汇总。据统计,获奖专利共计 7035 项,其中发明6025 项(85.64%)。授奖名单仅包含专利名称、公开号、申请号、获奖类型及等级等少量信息,还需要从专利数据库下载更为详细的题录信息。以 6025 项获奖专利的公开号为检索项,分别在大为 Innojoy 和合享智慧 I

    15、ncoPat 两大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下载完整的专利特征信息,并将其与授奖名单进行核对,确保下载到的专利数据与授奖名单中的专利名称、类型、公开号、申请号等一一对应。再从中提取申请日、首次公开日、实审公告日、授权公告日、许可和转让备案日以及许可和转让次数等信息。经确认,共有 22 项专利的时间节点数据空缺或不完整,剔除以后保留 6003 件专利作为样本,其中 1947件发生过转化(许可或转让)。将这 6003 件专利按照是否转化以及转化形式进行分组:初始组(6003 件)、未转化组(4056 件)、转化组(1947 件)、转让组(1584件)、许可组(549 件),当中有 186 件专利既有许

    16、可又有转让。2.2 指标计算按照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审批程序含受681 情 报 杂 志 第 42 卷理、初审、公布、实审和授权五个阶段。参照专利申请和审查流程,本文将审查周期细分为 3 个指标:公开时滞(T1)、授权时滞(T2)和实审时长(T3);专利转化的时间指标包括:转化时滞(V)、许可时滞(V1)和转让时滞(V2)。这 6 个指标的单位均为月,出于精确性考虑,在计算时滞时不直接以起止月份相减,而是以起止日期相减得到天,再除以 30 折算为月。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T1=(首次公开日-申请日)/30(1)T2=(授权公告日-申请日)/30(2)T3=(授权公告日-实审公告日)/30(

    17、3)V=(专利首次转化日-申请日)/30(4)V1=(专利首次许可日-申请日)/30(5)V2=(专利首次转让日-申请日)/30(6)在此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是:第一,若一件专利发生多次转化,则以首次转化时间为准计算转化时滞。若一件专利既有许可又有转让,则同时被归入许可组和转让组,分别计算其许可时滞和转让时滞。第二,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均可以转让,也就是说专利转化不必非要等到授权以后,在取得专利权之前,申请人便可进行许可或转让。本文获取的 1947 件转化专利中有350 件是在专利授权之前进行转化,约占转化专利总数的 17.98%。本文计算专利转化时滞时均以申请日而非授权日作为起点,这也是同类研究

    18、计算专利技术转移速度的常见做法 17。第三,本文还用到3 个非时间指标:转化频次 F、许可频次 F1 和转让频次 F2,若一件专利既有许可又有转让,则 F 为 F1 和 F2 之和。2.3 提出假设面对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案件积压现象,很多人担心审查周期延长可能对专利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代表性的观点包括:“过长的专利审查周期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预期和获利周期3”,“专利授权时滞延长增加了授权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专利申请者和其他市场竞争者对权利授予和市场获利的预期5”“审查周期缩短有利于创新主体快速获得稳定可靠的专利授权,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移转化6”。从理论上分析,专利权保护期自申请

    19、之日开始计算,在有限的保护期内(20 年),早日公开进入公众视野,就能更早地获得他人关注,以便吸引潜在的需求者开展交易;早日获得授权,能增加市场预期,专利的市场价值更大,转化应用的概率更高。早公开早授权,专利的获利周期更长,市场竞争力越大。基于上述思想,本文将专利转化(含许可和转让)视为专利市场价值实现的主要形式,围绕“早公开早授权是否有利于专利转化?”这一问题提出如下假设:H1:专利的审查周期越短,转化的概率越高。H1-1:专利的公开时滞越短,转化的概率越高;H1-2:专利的授权时滞越短,转化的概率越高;H1-3:专利的实审时长越短,转化的概率越高。H2:专利的审查周期越短,转化的次数越多。

    20、H2-1:专利的公开时滞越短,转化的次数越多;H2-2:专利的授权时滞越短,转化的次数越多;H2-3:专利的实审时长越短,转化的次数越多;H3:专利的审查周期越短,转化的速度越快。H3-1:专利的公开时滞越短,转化的速度越快;H3-2:专利的授权时滞越短,转化的速度越快;H3-3:专利的实审时长越短,转化的速度越快。以上假设能否成立,需要在实证研究中加以检验。H1 主要通过组间差异比较进行检验,H2 和 H3 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加以验证,用到的指标包括审查周期指标(T1、T2、T3)、专利转化时滞指标(V、V1、V2)和专利转化频次指标(F、F1、F2)。经 K-S 正态分布检验,这 9

    21、个指标的显著性概率 Sig.值全部为 0,均不符合正态分布。3 研究结果 3.1 专利审查周期相关指标的分布特征在对各项假设进行验证之前,先将专利审查周期相关指标的数据分布情况进行集中展示。图 1 是 Ker-nel 核密度图,显示了 T1、T2 和 T3 指标数据的整体分布规律。此外,样本专利来自不同的时期,申请年份从1985 年至 2019 年,本文计算了各个年度(以申请年为准)专利申请的 T1、T2 和 T3 平均值,并将其绘制成曲线(如图 2 所示),自我国专利法实施以后几十年间专利审查周期是否延长便可一目了然。0.150.100.050图 1 专利审查周期指标的整体分布情况由图 1

    22、核密度分布图可知,不同专利的审查周期长短不一,但整体而言公开时滞和授权时滞过长或者过短的情况都只是少数,大多数专利的指标值仍会集中分布在一定的区间内。公开时滞 T1 多在20 个月以内,期间出现了两个峰值(8 个月和 18 个月),大部分集中于 5 10 个月之间,其次是 15 20 个月之间;授权时滞 T2 主要分布于 20 40 个月之间,其峰值出现781 第 7 期 温芳芳,等:早公开早授权是否有利于专利转化?在 28 个月前后。实审时长 T3 主要集中于 15 20 个月之间,峰值出现在 20 个月左右。6040200图 2 专利审查周期指标的历时变化规律由图 2 的历时曲线可知,在长

    23、达 35 年的时间窗口内,T2 和 T3 的年度平均值有所波动,但整体呈倒 U型分布。19851994 年之间,授权时滞和实审时长的年度平均值快速增长;1994 年以后,这两项指标的年度平均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公开时滞 T1 的年度平均值在 2000 年以前基本保持稳定,自 2001 年起逐年下降。综上,专利授权时滞和实审周期在我国专利制度刚开始实施的 10 年,确有大幅延长的现象,但之后 20 多年间不仅没有延长反而持续缩短;专利公开时滞进入新世纪以后也在稳步下降。总之,尽管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急剧增长,但审查周期并未因此延长,这也印证了我国专利审查效率不断提升的事实。3.2 审查周期是否影响

    24、专利转化概率针对原假设 H1,主要通过组间差异比较加以验证。将样本专利分为转化组和未转化组,分别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再将两组专利的 T1、T2 和T3 指标数据进行双独立样本检验。将各组数据分别导入 SPSS 软件,选择双独立样本检验中的 Mann-Whitney 检验功能以确认组间差异是否显著,结果汇总整理后如表 1 所示。表 1 转化与未转化专利的审查周期指标组间差异比较结果待检验指标分组个案数平均值中位数Mann-Whitney 检验秩均值渐进显著性(双侧)P公开时滞 T1未转化组40567.745.132882.12转化组19478.475.803251.730.000授权时

    25、滞 T2未转化组405630.2328.272934.33转化组194731.9329.503142.970.000实审时滞 T3未转化组405620.3719.372993.99转化组194720.7019.373018.680.605 由表 1 数据可知,对于公开时滞 T1 和授权时滞T2 来说,未转化组与转化组专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对于实审时长 T3 来说,组间差异未通过检验。结合 T1 和 T2 指标的平均值、中位数和秩均值可以发现,转化专利的公开时滞和授权时滞明显大于未转化专利。为进一步确认专利审查周期指标对专利转化概率的影响,本文将样本专利按照 T1、T2 和

    26、 T3 的长短分成几个不同的时滞区间,计算各个区间专利发生转化的概率,即转化专利在该区间专利数量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如图 3 所示。图 3 不同审查周期区间内专利转化率比较由图 3 各组数据比较可知,不同时间区间专利的转化概率存在明显差别。授权时滞 T2 被划分为 4 个时滞区间,随着授权时滞延长,专利的转化率依次呈阶梯型增长。实审时长 T3 被划分为5 个时滞区间,随着实审时长增加,专利的转化率略有增加,但增幅并不明显。对于公开时滞 T1 来说,在专利公开时滞为 6 12月时,出现了转化率的峰值(43.44%),除此以外,在其他几个时间区间内,基本上也是随着公开时滞增加,专利转化率依次增加。综

    27、合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原假设 H1“专利的审查周期越短,转化的概率越高”不成立,其中原假设 H1-1 和 H1-2 反向成立。也就是说,公开时滞和授权时滞对专利转化率确实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早公开和早授权并不能提升专利转化率,相反,转化的专利比未转化的专利拥有更长的公开时滞和授权时滞。公开时滞的影响较为明显,实审时滞的影响不大。整体而言,晚公开反而有利于专利转化。专利公开降低了专利技术的不确定性,对专利的交易价值和相关搜索成本具有双重影响18。早公开意味着专利信息更早地被披露,一方面降低了技术交易市场上的信息搜寻成本,有利于尽早吸引技术需求方;另一方面却使该项技术更早地暴露在同行

    28、和竞争对手的视野中,极大地增加了被模仿和超越的风险,降低了卖方的议价能力和买方的市场预期,从而给专利的转化应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3.3 审查周期是否影响专利转化次数针对原假设 H2,将代表专利审查周期的 T1、T2、T3 和反映专利转化次数的 F、F1、F2 共计 6 个指标导入 SPSS 软件开展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转化组、转让组和许可组的专利分别导入、依次进行,结果汇总至表2。881 情 报 杂 志 第 42 卷表 2 审查周期指标与专利转化次数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Spearman 的 rho转化次数 F许可次数 F1 转让次数 F2公开时滞 T1相关系数0.056*-0.110

    29、*0.059*Sig.(双侧)0.0130.0100.019N19475491584授权时滞 T2相关系数0.018-0.0710.041Sig.(双侧)0.4250.0950.102N19475491584实审时长 T3相关系数-0.006-0.0390.013Sig.(双侧)0.7790.3630.603N19475491584 注:*在置信度(双侧)为 0.01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在置信度(双侧)为 0.05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由表2 可知,公开时滞 T1 与转化次数 F 和转让次数 F2 在 0.05 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与许可次数 F1在 0.01 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T1

    30、与 3 个指标的相关性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相关系数很低。为进一步确认审查周期指标对专利转化次数指标的影响,将上述 3 组存在相关性的指标逐个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回归结果表明,对于转让组的专利来说,公开时滞T1 对转让次数 F2 产生正向的影响,F 和 t 的显著性水平小于 0.05,但是影响程度很低,标准系数仅 为0.081。而对于转化组和许可组专利来说,虽然证实了公开时滞 T1 与转化次数 F 和许可次数 F1 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在回归分析中这两组变量未能通过检验,无法确认公开时滞对转化和许可次数的影响。表 3 审查周期指标与专利转化次数指标的回归分析结果因变量自变

    31、量R 方 Anova 系数 FSig.标准系数tSig.转化次数 F公开时滞 T10.0000.0100.9190.0020.1020.919许可次数 F1公开时滞 T10.0042.2950.130-0.065-1.5150.130转让次数 F2公开时滞 T10.00710.5230.0010.0813.2440.001 综上,原假设 H2“专利的审查周期越短,转化次数越多”部分成立,只有原假设 H2-1 通过检验。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审查周期对专利转化次数没有影响。公开时滞对转让次数的影响仅适用于转让组专利,也就是说,对于曾发生过转让的 1584 件专利而言,公开时滞越短,转让次数越多。

    32、梁军曾在其研究中以许可专利为例,证实专利的审查期(天)与其许可价值(许可次数)存在程度较弱的正线性相关性19。本研究发现只有公开时滞对专利的转让次数产生影响,二者之间是微弱的负相关性,且不适用于许可专利。早公开有利于尽早吸引交易对象,在技术交易中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相较于晚公开的专利而言,获利周期更长,在有限的保护期内,专利权人可通过多次转让以便更充分释放专利价值,转化的次数自然有所增加。公开时滞对专利转化次数的影响因交易形式不同而存在差异。转让多是独占性的专利权易主,而许可的形式多种多样,很多时候未必是排他性和独占性的。所以,对于许可交易来说,早公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无益于增加许可次数,还

    33、会对许可次数有所抑制,表 2 中的数据显示 T1 与 F1 之间确有正相关性,只不过这种正相关性过于微弱,在回归分析中未通过统计学检验。3.4 审查周期是否影响专利转化速度针对原假设 H3,将转化组、许可组和转让组专利的审查周期指标 T1、T2 和 T3,分别与转化速度指标V、V1 和 V2 进行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汇总整理后如表 4 所示。表 4 审查周期指标与专利转化速度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Spearman 的 rho转化时滞 V许可时滞 V1 转让时滞 V2公开时滞 T1相关系数0.313*0.350*0.320*Sig.(双侧)0.0000.0000.000N194754

    34、91584授权时滞 T2相关系数0.299*0.405*0.266*Sig.(双侧)0.0000.0000.000N19475491584实审时长 T3相关系数0.149*0.265*0.104*Sig.(双侧)0.0000.0000.000N19475491584 注:*在置信度(双侧)为 0.01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各组专利的审查周期指标与转化速度指标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ig.值全部为 0。从相关系数来看,实审时长 T3 与专利转化速度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将审查周期指标 T1、T2 和 T3 作为自变量,将专利转化速度指标 V、V1 和 V2 作为因变量,组成 9 个关系对,逐个进行一

    35、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汇总整理如表 5所示。对于三组专利来说,审查周期指标对专利转化时滞指标的影响全部通过了线性回归检验。但就影响程度来说,表征审查周期的 3 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都非常有限,相比较而言,公开时滞 T1和授权时滞 T2 的影响程度大于实审时长 T3。综上,原假设 H3“专利的审查周期越短,转化速度越快”成立。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审查周期对转化速度的影响得以全面确认,早公开早授权确实有助于加快专利转化,无论许可或是转让,皆是如此。张981 第 7 期 温芳芳,等:早公开早授权是否有利于专利转化?军荣曾以高校的许可专利为例,发现审查期与专利许可时滞呈显著的正相关性2

    36、0。本文从许可和转让两个方面获得了相似的结论,证实审查周期对专利转让时滞和许可时滞均产生正向影响。表 5 审查周期指标与专利转化速度指标的回归分析结果因变量自变量R 方 Anova 系数 FSig.标准系数tSig.转化时滞 V公开时滞 T10.089190.2380.0000.29813.7930.000转化时滞 V授权时滞 T20.089190.8320.0000.29913.8140.000转化时滞 V实审时长 T30.02754.0900.0000.1647.3550.000许可时滞 V1公开时滞 T10.10161.1880.0000.3177.8220.000许可时滞 V1授权时滞

    37、 T20.158102.2990.0000.39710.1440.000许可时滞 V1实审时长 T30.06840.2100.0000.2626.3410.000转让时滞 V2公开时滞 T10.090156.2620.0000.30012.5000.000转让时滞 V2授权时滞 T20.072123.1490.0000.26911.0970.000转让时滞 V2实审时长 T30.01625.8100.0000.1275.0800.000 这种正相关性可以解释为:一是如 Harhoff 所言,对于高价值专利,申请人会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既加快推动高价值专利的审查流程以便尽早获得授权,也会加快推动

    38、高价值专利的市场化进程以便尽快获利10;二是专利信息较早被披露,信息搜寻成本降低,虽然无益于提升专利的转化率,但为买卖双方找寻匹配的交易对象、商议交易价格条件等提供了便利。这样做可能会降低专利的市场预期,却可以加速交易进程。4 结论与启示 4.1 主要结论审查和转化是专利生命周期的两个关键阶段,常被当成相对独立的两个环节,二者之间的关联容易被忽视,本文验证了审查实施对专利转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起审查与转化两个环节之间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已有研究中审查和转化两个环节脱节,对审查效率和专利价值认识不全面,实证检验不充分以及理论分析缺失等问题,也为专利审查工作及其制度设计提供了现实依据。a.整体

    39、而言专利审查周期并没有延长。这一发现有助于打消“专利快速增长所造成的案件积压可能会延长专利审查周期”的担忧。尽管过去几十年间,我国专利申请量激增,但是专利公开时滞、授权时滞和实审时滞的年度平均值不仅没有延长,反而呈缩短之势。显示出我国专利审查机构的持续努力,不断完善专利保护制度、优化申请流程、提升审查效率,有效化解了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以及案件积压所带来的审查周期延长的风险。b.审查周期对专利转化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实证研究结果并不完全支持“早公开早授权有利于专利转化”的假设。加快专利审查对提升转化率无益,却能够加速专利转化。不必过度追求早公开早授权,专利审查工作应以“效率最优、效益最大”而非“

    40、时间最短、数量最多”作为衡量标准。审查周期可以作为表征专利市场价值的积极信号,相对充分的审查周期有助于实现专利转化,但晚公开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转化速度、减少转让次数。c.审查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利市场价值的实现,需要在时间与经济双重维度下审视专利的审查效率。我国的专利事业面临着转化难的困境,目前正处在由“数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的关键时期,应更多地从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审视专利审查的制度和流程,在审查速度、审查时间与授权质量之间寻求审查效率的最佳平衡点。为更好地实现专利的市场价值,申请人对时机的把握要比一味地强调缩短审查周期更重要。4.2 相关讨论审查周期对专利转化的不同方面产生不

    41、同的影响,反映出审查周期与专利转化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以从多个不同的维度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一是从专利授权质量角度分析:相对充分的审查工作确保了专利授权质量,这一观点已在以往研究中得到证实:缩短单位专利审查时间将增加审查员授权倾向,降低审查质量21。高质量的专利权能够有效地促进市场交易及后续研发投入,低质量的专利权则影响着市场对技术的价值判断,削弱了企业的融资信号功能22。专利权质量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专利诉讼增长、提升研发风险,进而增加社会的创新成本23。根据交易成本理论,专利权稳定性越高,交易成本越低24。所以,在相对充分的审查周期内,经过严格审查、反复确认和不断改进,确保了专利的技

    42、术和法律质量,进而影响着专利的市场价值,这样的专利更具市场竞争力,易于发生转化应用。二是从技术交易市场上的信息势差角度分析:专利信息披露对其转化产生双重影响,对于申请人而言091 情 报 杂 志 第 42 卷有利也有弊。在专利公开之前,申请人是信息优势方,其竞争对手面临着不确定性而处于相对劣势。专利公开打破了这种信息不对称状态,技术溢出效应让同行及竞争对手受益,降低了对专利市场价值的预期;而对于专利权人来说,其信息优势被削弱,且增加了专利技术被模仿和超越的风险。另外,早公开早授权能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尽快吸引交易对象,且获利周期更长。因此,早公开降低了转化率,但加速了转化速度,增加了转让次数。三

    43、是从专利申请动机的复杂性角度分析:审查周期不仅取决于审查机构的工作效率,更取决于申请人的申请和答复策略,申请人是否申请提前公开、何时提出实审请求、能否及时回复审查意见等,都会对审查周期产生直接影响。按照经典专利制度理论,专利申请动机主要是为了保护技术研发成果,聚焦在获取市场垄断力、产品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专利动机中增加了一些战略性竞争的内容25,例如专利陷阱、专利丛林等。专利动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申请人策略性地干预审查进度,导致审查周期与专利价值之间的关联性更加不确定。综上,专利的生命周期充满了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专利的审查周期和市场价值分别都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此

    44、导致审查周期对市场价值的影响是细微、间接、差异化的,甚至在统计结果中难以被捕捉。尽管如此,专利审查与专利市场价值的关联,尤其是公开和审查时滞对专利转化的影响,在理论研究和专利实务中都值得关注。4.3 启示建议a.针对专利审查机构的启示建议。审查机构以保障高质量专利确权为目标,高质量专利权是专利保护的基础,专利保护的增强又反作用于专利的申请动机与价值实现26。高质量专利权依赖于专利审查的质量,这不仅要求审查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也要保证充足的审查时间。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缩短专利审查周期的呼声,但不宜简单地将审查周期长短作为衡量专利审查机构工作效率的指标,即便是因专利申请量激增而出现

    45、了案件积压现象,也不能简单要求必须缩短审查周期。若是以清除积压案件与缩短审查周期作为审查的主导思想而忽略质量,不仅增加了利害关系人维权成本与社会公共利益,还增加了复审、撤销、注销、无效宣告等的程序成本与执法成本27。专利丛林、动机与策略转变、零和博弈以及激励政策影响等因素共同挑战了专利局理性忽视的制度基础,如果专利局放松审查政策标准,那么特定技术领域中的专利质量很可能进一步降低25。我国的专利审查机构应为资本市场提供足够的高质量供给,吸引优质资本投向具备稳健信号作用的专利权。审查机构不仅承担着审查职能,也通过审查周期、流程、标准等制度性调节,促进技术研发与市场创新有效连接,满足司法保护和产业经

    46、济贸易等制度体系中的改革诉求26。专利审查机构在进行制度优化设计时,仍以提高专利权质量为首要目标,且兼顾专利质量的多重属性,即先进的技术质量、稳定的法律质量和高价值的经济质量,所以,要强化专利审查工作与科技、经济、产业政策的协同,提升专利制度在创新激励和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b.针对专利申请人的启示建议。对于审查周期,每个专利申请人的期待和需求各不相同,有的申请人希望审查越快越好,争取尽早获得专利权;有的希望越慢越好,以便有充足的观望和思考时间;有的希望可以随时提出审查 28。归根结底,提升质量、把握时机才是推动专利市场价值实现的有效手段。专利审查不只是申请人被动等待的过程。在审查周期内,申请

    47、人可以进一步观望市场变化、评估专利价值、补充完善技术方案、提出分案申请,甚至主动撤回专利申请,当然也可以在审查周期内进行技术交易。若审查期过短,专利权质量无法获得有效保障,留给申请人思考和权衡的时间也短,反而不利于专利市场价值的实现。当然,审查周期不是越长越好,更不意味着故意拖延审查周期必然促进专利转化。本文意在提醒申请人,无须急于早公开和早授权,审查过程中可以依法依规地采取时间策略,以确保专利的市场价值得到更好地发挥、专利申请动机得到更好地满足。5 局限与展望我国正处于从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转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提高审查质量、提升审查效率、加速转化应用,已成为当前我国专利事业发展的关键任务。本文

    48、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审查周期对专利转化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与发现。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以获得“中国专利奖”的高质量发明专利为例,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专利仍未可知。二是回归分析的 R 方值很小,凭借回归结果仅能确认自变量对因变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无法构建回归方程进行预测。三是审查周期对于专利转化的影响只停留在统计学意义上,关于影响机理的讨论未能在实证研究中获得充分检验。后续将重点对专利权质量、申请动机和信息披露的中介效应加以检验,以便理清影响机理。参 考 文 献1 文家春,卢 娣.专利倾向与专利审查的互动效应及其政策含191 第 7 期 温芳芳,等:早公开早授权是否有利于专

    49、利转化?义J.科学学研究,2018,36(6):961-966.2 Kim YK,Oh JB.Examination workloads,grant decision biasand examination quality of patent office J.Research Policy.2017,46(5):1005-1019.3 文家春.专利审查行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6):848-855.4 姜 南,刘 星,马艺闻.中美区块链技术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对比研究J.情报杂志,2020,39(9):65-72.5 卢 娣.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探析

    50、J.科研管理,2017,38(7):137-144.6 欧桂燕,庞 娜,吴 江.专利审查周期影响因素研究 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为例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22,6(8):20-30.7 文家春,卢炳克.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6(12):90-97.8 Zhang GP,Xiong Libin,Duan HB,et al.Obtaining certaintyvs.creating uncertainty:Does firms patent filing strategy workasexpected?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


    注意事项

    本文(早公开早授权是否有利于专利...开时滞与授权时滞的统计分析_温芳芳.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