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国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的困境与审视——基于中部脱贫地区A省D县的实证研究.pdf

    • 资源ID:604933       资源大小:1.24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我国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的困境与审视——基于中部脱贫地区A省D县的实证研究.pdf

    1、2 0 2 3年3月第2 2卷第1期滁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C h u z h o uP o l y t e c h n i cM a r.2 0 2 3V o l.2 2N o.1收稿日期:2 0 2 2-0 1-1 0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淮分水岭地区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研究”(S K 2 0 2 0 A 0 5 1 9)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背景下开放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S K 2 0 2 0 A 1 0 0 7)作者简介:谢刚(1 9 8 0-),男,安徽定远人,硕士,教授;程一斌(1 9 6 4-),男

    2、,安徽滁州人,硕士,教授;束亚弟(1 9 8 1-),男,安徽马鞍山人,硕士,讲师。我国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的困境与审视 基于中部脱贫地区A省D县的实证研究谢 刚1,程一斌2,束亚弟3(1.滁州开放大学,安徽 滁州2 3 9 0 0 0;2.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2 3 9 0 0 0;3.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2 3 9 0 0 0)摘 要:女教师作为支撑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然而,职称问题越来越突出地影响她们扎根农村,成为她们潜心教学的“心痛”。研究采用实证方式,选取中部脱贫地区A省D县抽样调查了3 2 5名乡村女教师,了解她们职称晋升的现实状况与处境,探寻

    3、影响因素和存在困难,分析困境与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保障乡村教育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关键词: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乡村振兴;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G 6 2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5 9 9 3(2 0 2 3)0 1-0 0 0 9-0 7T h eD i l e mm aa n dS u r v e yo f 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T i t l e so fR u r a lF e m a l eT e a c h e

    4、r s i nC h i n a B a s e do na ne m p i r i c a l s t u d yo fC o u n t yD,P r o v i n c eAi nt h ec e n t r a l p o v e r t y-a l l e v i a t i o na r e aX I EG a n g1,CHE N GY i b i n2,S HU Y a d i3(1.C h u z h o uO p e nU n i v e r s i t y,C h u z h o u2 3 9 0 0 0,C h i n a;2.C h u z h o uC i t y

    5、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C h u z h o u2 3 9 0 0 0,C h i n a;3.C h u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C h u z h o u2 3 9 0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F e m a l e t e a c h e r s,a sa n i m p o r t a n t s u p p o r t 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r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p l a yas p e c

    6、 i a l r o l ei nr u r a l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H o w e v e r,t h ep r o b l e m 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t i t l e si sb e c o m i n g m o r ea n d m o r ep r o m i n e n t a n da f f e c t st h e i rt a k i n gr o o t i nt h ec o u n t r y s i d e,w h i c hh a sb e c o m et h e h e a r t a

    7、c h e f o rt h e mt oc o n c e n t r a t eo n t e a c h i n g.I n t h i s s t u d y,3 2 5r u r a l f e m a l e t e a c h e r sw e r e s a m p l e d i nC o u n t yD,P r o v i n c eA i nt h ec e n t r a lp o v e r t y-a l l e v i a t i o n a r e a,t o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a c t u a ls i t u a t i o

    8、 n o ft h e i rp r o m o t i o n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i t l e s,e x p l o r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a n de x i s t i n gd i f f i c u l t i e s,a n da n a l y z e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d i f f i c u l t i e sa n df a c t o r sa n dt h ed e g r e eo fi n f l u

    9、 e n c e.S u g g e s t i o n sa r ep u tf o r w a r di nt h e s t u d y t os o l v e t h ep r o b l e m s,i no r d e r t og u a r a n t e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p r o v i d e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 r u r a l 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a

    10、 n dh i g h-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d u c a t i o n.K e yw o r d s:r u r a l f e m a l et e a c h e r s;p r o m o t i o n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i t l e s;r u r a l 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u r v e y;d a t aa n a l y s i s9 2 0 2 1年初,河南焦作女教师因职称评审被拒

    11、将当地教育局告上法庭,再次引发社会对女教师职称晋升难问题的关注。统计显示截至2 0 1 8年底,我国共有乡村教师2 9 0余万人,其中女教师1 7 4万多人,占比超过6 0%1,女教师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另据调查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乡村女教师占比6 3.2 0%,其中3 0岁以下年龄段比例增至7 7.2 0%,贫困地区这一比例可能更高,研究表明职称晋升成为影响女教师扎根乡村从教积极性的重要因素2,我国乡村女教师受到“传统性别文化”“社会角色定位”等因素影响,专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男教师3,职称晋升存在严重的“玻璃天花板”现象4。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振兴乡村教育已被视

    12、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和战略支点5,然而,乡村女教师作为当前我国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已然成为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着力点6。一、研究设计与基础我们选取中部脱贫地区A省D县为研究基础,调查区域内共有中小学校9 6所,其中地处乡村的8 2所,占比8 5.4 2%,乡村女教师1 6 7 9人,其中4 0岁以下女教师占乡村同年龄层次教师比例达到7 7.2 8%,3 0岁以下女教师人数是乡村同年龄层次男教师数量的1 5.6倍。研究人员征得教育管理部门同意,在师资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下开展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所在地区的乡村女教师,采用手机移动端点对点方式放送问卷,共收回问卷3 4 6份,其中有效问卷3 2

    13、 5份占该地区乡村女教师总人数的1 9.3 6%,利用S P S 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结果分析,探讨脱贫地区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的现实状况和困境。二、数据分析与讨论(一)问卷设计及调查实施问卷在设计之初,先后征询了高校教授、教育人事部门负责人和乡村女教师代表等,考虑调查内容的针对性和设计问题的精炼性,问卷采用封闭型问答方式,设计了1 5个问题,其中背景性问题4个(A 1A 4),即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另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排列的结构安排,设计主观性问题1 1个,主要涉及思想、情感、态度和愿望等方面,作为了解调查对象对职称晋升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态度(B 1B 4)、困难与实际(C 1C 4)、评价

    14、(D 1D 2)与附加分析(E)等。研究在问卷发放前组织开展了试调查,对收集的意见进行修订完善,随后协调教育管理部门安排专人采用移动方式(微信端)发送问卷,问卷分发采用分阶段抽样的方法,首先采用整群抽样划分段群,然后采用系统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单位,最后随机抽取规定比例的样本量作为调查对象,发送调查问卷,研究对回收的3 4 6份问卷数据进行逐一复核,剔除因性别、身份、地域不符等无效问卷2 1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 3.9 3%。(二)数据分析与讨论1.基本结构分析调查统计了受访者基本情况(见表1),可见受访女教师中3 0岁及以下占比将近一半,4 0岁以下占比8 5.8 5%,比官方发布的我国4

    15、0岁以下乡村青年教师占比5 8.3%的水平高出2 7.5 5个百分点1;数据显示,女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 7.3 8%,教龄5年及以下占比5 0.7 7%、教龄不超过1 0年占比为6 7.3 8%,新晋女教师已然成为乡村教育的主要后备力量。从职称结构看,中级以上职称比例仅为3 7.8 5%,比官方发布的我国乡村教师中级以上职称比例4 4.7%低6.8 5个百分点,另外无职称比例达到了2 1.8 5%。通过样本数据表现不难发现我国农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女教师的职称结构与年龄、教龄及整体数量占比并不匹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理应受到关注并应细致分析。2.信度效度分析为了解问卷测量质量,确保分析

    16、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对调查数据分别开展了信度和效度分析(见表2),问卷的C r o n b a c hsA l p h a系数为0.8 9 9大于0.8,说明调查数据的信度质量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用于进一步分析。调查数据的KMO=0.6 9 8,大于0.6接近0.7,说明数据效度较好,研究还分析发现所有项的共同值均高于0.4,意味着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B a r t l e t t球形度检验概率显著性为0.0 0 0(p0.0 0 1),说明通过了B a r t l e t t球形检验,可见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着显著性差异,调查数据具备良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01滁州职业技

    17、术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1期表1 受访乡村女教师年龄、职称等基本结构情况题目选项频数百分比(%)累积百分比(%)A 1年龄3 0岁及以下1 6 04 9.2 34 9.2 33 14 0岁1 1 93 6.6 28 5.8 54 15 0岁3 19.5 49 5.3 85 1岁以上1 54.6 21 0 0.0 0A 2学历中专及以下10.3 10.3 1大专1 0 53 2.3 13 2.6 2本科2 1 76 6.7 79 9.3 8研究生及以上20.6 21 0 0.0 0A 3职称无职称7 12 1.8 52 1.8 5初级1 3 14 0.3 16 2.1 5中级1 0 03

    18、0.7 79 2.9 2高级2 37.0 81 0 0.0 0A 4教龄5年及以下1 6 55 0.7 75 0.7 761 0年5 41 6.6 26 7.3 81 12 0年6 41 9.6 98 7.0 82 1年以上4 21 2.9 21 0 0.0 0合计3 2 51 0 0.01 0 0.0表2 问卷调查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C r o n b a c h系数0.8 9 9KMO值0.6 9 8B a r t l e t 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6 8 1.6 0 0d f3p值0.0 0 0 3.认知与态度分析为了解乡村女教师对职称晋升的认知与态度(满意度),调查专门设计4个单选题(B

    19、 1B 4)(见表3),调查可见受访者对自己现任职称(B 1)达到基本满意以上的占比9 0.4 6%,然而受访女教师对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的整体满意度(B 2)在基本满意以上的占比为7 6.6 2%,低于对自身现任职称的基本满意度比例,表明部分乡村女教师虽然对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实现职称晋升能够自我释怀,但对现行中小学职称晋升的整体表现情况还是心存芥蒂的;从受访者对所处学校职称晋升竞争激烈程度(B 3)表现看,认为不激烈、群体不积极的为“0”,认为比较激烈占比6 4.0 0%和非常激烈的占比1 9.6 9%,可见乡村教师职称晋升的竞争激烈程度之高已经成为受访者的认知“常态”,甚至成为部分教师的“心

    20、病”;从受访教师对职称晋升动机(B 4)调查发现,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动机“积极”“纯正”,除个别年轻教师选择为了能够进城工作外,4 4.0 0%受访者动机是为了提升自我发展空间,2 4.3 1%是为了提高工资待遇,乡村女教师这种扎根农村教育“单纯朴实”的价值追求,也令调查人员“肃然起敬”。研究还将该组题项与受访者基本信息开展交叉分析,表3列举了与A 1的分析结果,可见A 1与B 1呈现出0.0 1水平显著性(c h i=2 9.0 8 2,p=0.0 0 10.0 1),通过对比差异可知,5 1岁以上和4 15 0岁选择“非常满意,达到意愿”的比例分别为4 0.0 0%和2 2.5 8%,明

    21、显 高 于 平 均 水 平1 3.5 4%;3 0岁以下选择“基本满意,因个人未达条件”的 比 例 为3 8.1 3%,明 显 高 于 平 均 水 平3 2.0 0%。A 1与B 2也呈现出0.0 1水平显著性(c h i=3 4.4 8 2,p=0.0 0 00.0 1),对比发现5 1岁以上和3 0岁以下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 6.6 7%和2 3.1 3%,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 5.6 9%;4 15 0岁选择“不满意”的比例为3 5.4 8%,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 7.5 4%。A 1与B 3、B 4均呈现出0.0 5水平显著性(c h i=1 3.4 4 9,p=0.0 3 60

    22、.0 5;c h i=2 3.6 3 4,p=0.0 2 30.0 5),对比可知4 15 011谢 刚,等:我国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的困境与审视 基于中部脱贫地区A省D县的实证研究岁选择“非常激烈”的比例为3 8.7 1%,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 9.6 9%;3 0岁以下选择“比较激烈”的比例为7 0.0 0%,明显高于平均水平6 4.0 0%;5 1岁以上选择“不太激烈”的比例为3 3.3 3%,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 6.3 1%;5 1岁以上选择“体现学术技术水平”的 比 例 为2 6.6 7%,明 显 高 于 平 均 水 平1 7.5 4%;5 1岁以上和4 15 0岁选择“获得同行社会认可

    23、”的比例分别为2 6.6 7%和2 5.8 1%,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 3.5 4%;3 0岁以下选择“提升自我职业发展空间”的比例为5 1.8 8%,明显高于平均水平4 4.0 0%;3 14 0岁选择“提高工资待遇”的比例为3 3.6 1%,明显高于平均水平2 4.3 1%。表3 受访者对职称晋升认知与态度以及与年龄的交叉(卡方)分析题目名称A 1年龄(%)3 0岁以下3 14 0岁4 15 0岁5 1岁以上总计x2pB 1您 对 自 身现 任 职 称 满意度非常满意,达到意愿2 0(1 2.5 0)1 1(9.2 4)7(2 2.5 8)6(4 0.0 0)4 4(1 3.5 4)满意,和

    24、同龄水平相当7 1(4 4.3 8)5 7(4 7.9 0)1 1(3 5.4 8)7(4 6.6 7)1 4 6(4 4.9 2)基本满意,个人未达条件6 1(3 8.1 3)3 6(3 0.2 5)6(1 9.3 5)1(6.6 7)1 0 4(3 2.0 0)不满意,有条件无机会8(5.0 0)1 5(1 2.6 1)7(2 2.5 8)1(6.6 7)3 1(9.5 4)总计1 6 01 1 93 11 53 2 52 9.0 8 20.0 0 1*B 2您 对 现 行中小学教师职称满意度非常满意3 7(2 3.1 3)6(5.0 4)4(1 2.9 0)4(2 6.6 7)5 1(1

    25、 5.6 9)基本满意1 0 1(6 3.1 3)7 5(6 3.0 3)1 5(4 8.3 9)7(4 6.6 7)1 9 8(6 0.9 2)不满意1 7(1 0.6 3)2 6(2 1.8 5)1 1(3 5.4 8)3(2 0.0 0)5 7(1 7.5 4)非常不满意5(3.1 3)1 2(1 0.0 8)1(3.2 3)1(6.6 7)1 9(5.8 5)总计1 6 01 1 93 11 53 2 53 4.4 8 20.0 0 0*B 3您 所 在 学校职称竞争激烈程度非常激烈,竞争很残酷2 5(1 5.6 3)2 5(2 1.0 1)1 2(3 8.7 1)2(1 3.3 3)

    26、6 4(1 9.6 9)比较激烈,基本能接受1 1 2(7 0.0 0)7 4(6 2.1 8)1 4(4 5.1 6)8(5 3.3 3)2 0 8(6 4.0 0)不太激烈,比较平稳2 3(1 4.3 7)2 0(1 6.8 1)5(1 6.1 3)5(3 3.3 3)5 3(1 6.3 1)不激烈,大家并不积极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总计1 6 01 1 93 11 53 2 51 3.4 4 90.0 3 6*B 4您 的 晋 升职称的动机体现学术技术水平3 1(1 9.3 8)1 7(1 4.2 9)5(1 6.1 3)4(2

    27、6.6 7)5 7(1 7.5 4)获得同行社会认可1 4(8.7 5)1 8(1 5.1 3)8(2 5.8 1)4(2 6.6 7)4 4(1 3.5 4)提升自我发展空间8 3(5 1.8 8)4 4(3 6.9 7)1 2(3 8.7 1)4(2 6.6 7)1 4 3(4 4.0 0)提高工资待遇3 0(1 8.7 5)4 0(3 3.6 1)6(1 9.3 5)3(2 0.0 0)7 9(2 4.3 1)为了进城工作2(1.2 5)0(0.0 0)0(0.0 0)0(0.0 0)2(0.6 2)总计1 6 01 1 93 11 53 2 52 3.6 3 40.0 2 3*p0.0

    28、 5;*p0.0 1 4.困难与原因分析问卷设计了4个多选题(C 1C 4)用于调查职称晋升的障碍和困难(见表4),通过对该组问题的多重选项响应率与普及率分析可见,受访者认为影响职称晋升的主要外在原因(C 1)中响应率和普及率最高的是“政策原因,条件太高无法达标”占比分别达到4 7.8 6%和7 5.6 9%,其次是“工作原因,教学任务重没有精力”占比分别为2 7.4 3%和4 3.3 8%,同时对该题各选项选择比例分布是否均匀,使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分析,呈现出显著性(c h i=1 8 9.8 6 0,p=0.0 0 00.0 5),意味着各项的选择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说明职称晋升的政策因素

    29、影响十分明显,受访者关照突出。在主要内在原因(C 2)分析中受访者对“家务繁忙”和“照顾子女及老人”两项顾及率分别是4 0.3 8%、5 8.7 7%和4 2.0 7%、6 1.2 3%,两者的两项顾及率均相近且都明显高出其他选项的选中比例,该题各选项选择比例拟合优度检验也呈现出较强的差异显著性(c h i=3 5 6.4 6 1,p=0.0 0 00.0 5),说明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内在因素受到我国传统的家庭2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1期观念和女性社会角色限制的影响仍然非常严重。从主要工作影响因素(C 3)分析看,五个选项的拟合优度检验呈现出差异显著性(c h i=8

    30、 9.1 4 3,p=0.0 0 00.0 5),除了“年限要求”选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高出其他选项1倍左右的比例外,其余4个选项响应率均保持在1 4.0 5%1 8.2 2%之间,组间距离较小,说明受访者对4个选项的顾及率基本相当,同时发现该题选项的响应汇总值最高,达到了7 1 9次,选项照顾均值为1 4 3.8次/项,明显高于C 1、C 2和C 4的1 2 8.5次/项、9 4.6次/项和1 0 3次/项,表明该题全部选项均在不同环境下成为影响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的工作因素。在对受访者看待职称评定的最大障碍调查中,6个选项拟合优度检验(c h i=5 8.6 9 9,p=0.0 0 00.0

    31、5)呈现差异显著性,其中论文要求表现较为突出,响应率超过2 5.4 0%、普及率近5 0%,其他选项中“班主任年限”和“教学业绩水平”响应率都在1 8.0 0%左右,普及率均在3 5.0 0%左右,说明在乡村学校注重对教学实绩的考察仍是主流,数据显示学历条件的响应率最低但也达到了8.5 8%,说明乡村教师对业务素质提高和专业水平提升仍有需求。表4 困难与原因响应率和普及率汇总及项目区分度分析题目选项响应n响应率普及率(n=3 2 5)决断值(C R)P与量表总分的相关C 1您认为影响职称晋升的主要外在原因政策原因,条件太高无法达标2 4 64 7.8 6%7 5.6 9%-4.8 4 7*0.

    32、0 0 0*0.2 5 7*性别原因,竞争不过男性教师3 26.2 3%9.8 5%-4.5 3 3*0.0 0 0*0.5 4 8*家庭原因,事务多无法全力准备9 51 8.4 8%2 9.2 3%-7.6 1 8*0.0 0 0*0.5 5 6*工作原因,教学任务重没有精力1 4 12 7.4 3%4 3.3 8%-1 6.6 3 5*0.0 0 0*0.6 2 4*汇总5 1 41 0 0%1 5 8.1 5%拟合优度检验:x2=1 8 9.8 6 0 p=0.0 0 0C 2您认为影响职称晋升的主要内在原因参与农业生产3 16.5 5%9.5 4%-1.8 4 90.0 6 60.3

    33、4 8*家务繁忙1 9 14 0.3 8%5 8.7 7%-1 5.8 3 2*0.0 0 0*0.5 0 8*照顾子女及老人1 9 94 2.0 7%6 1.2 3%-1 0.3 4 3*0.0 0 0*0.4 0 6*忙于第二产业2 04.2 3%6.1 5%-2.6 6 3*0.0 0 8*0.4 6 2*自己不想晋升3 26.7 7%9.8 5%0.8 8 10.3 7 90.0 9 6汇总4 7 31 0 0%1 4 5.5 4%拟合优度检验:x2=3 5 6.4 6 1 p=0.0 0 0C 3您认为影响职称晋升的主要工作原因年限要求(教、工龄/任职年限)2 4 33 3.8 0%

    34、7 4.7 7%-3.2 7 7*0.0 0 1*0.2 1 2*工作绩效1 3 11 8.2 2%4 0.3 1%-2 3.9 5 1*0.0 0 0*0.7 1 3*教学能力1 0 11 4.0 5%3 1.0 8%-1 5.8 8 8*0.0 0 0*0.7 2 8*教研能力1 2 61 7.5 2%3 8.7 7%-1 6.2 9 9*0.0 0 0*0.6 7 6*人际关系1 1 81 6.4 1%3 6.3 1%-9.2 7 9*0.0 0 0*0.4 9 8*汇总7 1 91 0 0%2 2 1.2 3%拟合优度检验:x2=8 9.1 4 3 p=0.0 0 0C 4您认为影响职

    35、称晋升的最大障碍论文要求1 5 72 5.4 0%4 8.3 1%-5.1 7 6*0.0 0 0*0.3 3 8*班主任年限1 1 71 8.9 3%3 6.0 0%-6.3 8 9*0.0 0 0*0.4 5 4*学历条件5 38.5 8%1 6.3 1%-5.0 8 7*0.0 0 0*0.4 1 9*交流任教经历8 61 3.9 2%2 6.4 6%-7.6 4 6*0.0 0 0*0.5 3 0*学校倾向9 41 5.2 1%2 8.9 2%-4.3 2 8*0.0 0 0*0.3 0 0*教学业绩水平1 1 11 7.9 6%3 4.1 5%-7.4 4 6*0.0 0 0*0.4

    36、 7 9*汇总6 1 81 0 0%1 9 0.1 5%拟合优度检验:x2=5 8.6 9 9 p=0.0 0 0 *p0.0 5;*p0.0 131谢 刚,等:我国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的困境与审视 基于中部脱贫地区A省D县的实证研究 5.评价与附加分析问卷最后设计了三个单选题,分别是受访者认为现有职称评定存在的缺陷(D 1)和对教师产生的激励作用(D 2),并附加了解认为最有可能使教师放弃职称晋升的缘由(E),研究将受访者对职称晋升的评价进行了对应分析(表5),数据显示受访者对D 1列举的4种可能的缺陷均给予基本等同的照顾(均值为8 1.2 5,组间距 为6,方差 为2.4 1 0 9),说明

    37、列举的4种缺陷都有市场且表现均衡突出。从职称晋升对教师个体产生的激励作用(D 2)看,8 6.1 5%的受访者认为有激励作用,表示没有激励作用,个人不关心的仅占受访对象的3.6 9%,且对4个缺陷选项的照顾相对均衡,但认为完全没有激励且有负面情绪者竟占1 0.1 5%,这一群体中关注工资差别的人数超过了一半,这为有关决策机构调整乡村教师职称晋升办法及相关政策提供了启示。研究发现2个题项交叉分析呈现出0.0 5水平的显著性(c h i=1 9.1 1 7,p=0.0 2 48 0%,意味着两个题目维度的研究模型良好7。表5 受访者对职称晋升评价的对应分析题目名称D 1您认为现有职称评定存在的缺陷

    38、是(%)专业性不强,体现不了差别标准不合理,很难达到条件程序不透明,不能及时了解差距工资差别体现过大,导致矛盾大总计x2pD 2您认为职称晋升对您的产生的激励作用如何激励作用很大,促使不断努力6 0(7 2.2 9)5 4(6 7.5 0)5 7(6 7.8 6)4 8(6 1.5 4)2 1 9(6 7.3 8)激励作用一般,工作顺带完成1 3(1 5.6 6)2 0(2 5.0 0)1 8(2 1.4 3)1 0(1 2.8 2)6 1(1 8.7 7)没有激励作用,个人不太关心4(4.8 2)2(2.5 0)3(3.5 7)3(3.8 5)1 2(3.6 9)完全没有激励,反而影响心情6

    39、(7.2 3)4(5.0 0)6(7.1 4)1 7(2 1.7 9)3 3(1 0.1 5)1 9.1 1 7 0.0 2 4*总计8 38 08 47 83 2 5 *p0.0 5;*p个人主动放弃有其他追求;现有职称已能满足教学要求了个人主动放弃有其他追求”,说明具有一定教龄和职称基础的乡村女教师对职称晋升的关切和追求表现的更为积极8。表6 受访者对认为最有可能放弃职称晋升的原因方差分析E您认为使教师放弃晋升职称的原因最可能(平均值标准差)A 1年龄A 2学历A 3职称A 4教龄晋升下一级职称条件太难达到(n=2 8 0)1.7 40.8 42.6 90.4 92.2 80.8 61.9

    40、 91.1 2现有职称已能满足教学要求了(n=2 0)1.5 50.8 92.6 00.5 02.2 51.0 22.0 01.1 7从重心理周围老师都不想晋升(n=5)1.4 00.5 52.6 00.5 51.8 00.8 42.0 01.0 0个人主动放弃有其他追求(n=2 0)1.3 00.4 72.6 00.5 01.6 00.6 81.2 50.6 4F2.2 3 80.4 3 14.3 6 62.8 7 8p0.0 8 40.7 3 10.0 0 5*0.0 3 6*p0.0 5;*p0.0 14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1期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41、,了解脱贫地区乡村女教师对职称晋升的认识、态度、困难、障碍以及评价等。研究证实了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虽然困难9,特别是女教师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专业职称结构明显偏低,在地域和性别上处于劣势等情况未能有效改变,但研究认为这些并没有影响乡村女教师对现任职称和现行职评制度的认可和满意,乡村女教师晋升职称的动机总体上是纯正可敬的。研究认为评定政策是限制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最为突出和关键的因素,调查发现论文、教龄、工龄和班主任等各种条件要求,教学业绩等各种考核指标都成为了她们职称晋升的困难和障碍,乡村女教师除了受到社会性别、家庭分工、区域环境、乡村习俗以及社会制度等外在因素影响,还受到性别特征、心理素质、人力

    42、资源、工作技能和承压能力等内在因素制约。调查也发现乡村教师的女性化,特别是年轻女教师的数量和比重超出预期,年轻女教师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主体人群和主导力量,研究认为解决好乡村女教师职称问题,能够让更多优秀的年轻女教师扎根农村,振兴乡村教育。建议国家应针对乡村女教师这一关键和特殊人群,修订和出台专门法规或扶持政策,如在工资体系中突出乡村教龄差异,在岗位设置中体现女性性别关照,在日常工作中兑现特定福利待遇,在区域差异中加大乡村补贴标准等,切实缓解乡村女教师的职称晋升困境和压力,让她们更有动力、更加自信、更好投入乡村教育事业,为她们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发展农村提供更多保障,发挥她们在乡村振兴中不可替代

    43、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新华网.用爱心阻断贫困 数说我国乡村教师现状与困境 E B/O L.(2 0 2 1-0 3-3 1)2 0 2 1-1 2-1 2h t t p:/w w w.x i n h u a n e t.c o m/v i d e o/s j x w/2 0 2 1-0 3/3 1/c_1 2 1 1 0 9 2 1 2 6.h t m.2庞丽娟,金志峰,杨小敏,等.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制度思考和政策建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0(6):5-1 4.3李斌辉.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J.教育评论,2 0 0 9(2):2

    44、9-3 2.4李长娟.“玻璃天花板”下乡村女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表征与突破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0 1 7,1 9(4):1 2 1-1 2 5.5赵鑫,涂梦雪.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能力的历史演进与优化路 径 J.当代 教育 与 文化,2 0 2 1,1 3(1):9 1-9 8.6李书琴,王卫华.热点与前沿:近2 0年中国乡村教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 0 2 0,3 6(1 2):8 8-9 6.7林天水,穆澜,刘玉兰.“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城乡具体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环巢湖地区城乡家庭为例J.西北人口,2 0 2 0,4 1(6):7 8-8 7.8朱晓辉,黄蔚艳.基于调查分析的舟山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 与区 划,2 0 1 9,4 0(2):1 7 4-1 8 0,7 2-7 4.9周险峰,刘艳霞.农村教师获得感的现状、问题与提升策略J.武陵学刊,2 0 2 1,4 6(3):1 2 8-1 3 3.51谢 刚,等:我国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的困境与审视 基于中部脱贫地区A省D县的实证研究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乡村女教师职称晋升的困境与审视——基于中部脱贫地区A省D县的实证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