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钟敬文学说与中国式现代化_董晓萍.pdf

    • 资源ID:601164       资源大小:1.92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钟敬文学说与中国式现代化_董晓萍.pdf

    1、董晓萍摘要:钟敬文是中国民俗学的创建者,他对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改革的信念与投入,对人民学问的一世钟情,以及他面向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使其学问与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具有某种深刻的默契。钟敬文学说的特征主要有三:一是让“五四”精神成为中国民俗学与中国现代人文科学的共享思想文化;二是用民间文化研究补充传统国学,促成从现代意义上完整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三是以亲近和热爱人民为最高治学理念,促进民俗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协同发展。钟敬文全集全面反映了钟敬文学说的这些特征。关键词:钟敬文;民俗学;中国式现代化;钟敬文全集中图分类号:I27文献标识码:A钟敬文学说在钟敬文全集中得到整体保留与全面呈现1。今人评价钟

    2、敬文学说,从原文出发,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分析,特别是从钟先生所经历的20世纪的“五四”运动建立了中国与现代世界的联系并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转折作考察和研究,就有当代意义。钟先生本身不是发动“五四”运动的第一代,但他是在“五四”思想、“五四”追求和“五四”问题中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术大师。这一代学术大师的特点,就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重视文化改革和社会进步,也拥有很高的国际关注度。钟先生在百岁人生中,自觉地用“五四”精神指导学钟敬文全集是中宣部“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编号:新出厅字 2013 216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

    3、(编号:16JJD750006)的结项成果,该成果获2021年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钟敬文学说与中国式现代化文章编号 1001-5558(2023)02-0033-04西北民族研究Journal of Northwestern Ethnic Studies2023年第2期(总第119期)2023.No.2(Total No.119)收稿日期 2023-03-19作者简介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5DOI:10.16486/ki.62-1035/d.20230405.001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2期(总第119期)钟敬文先生诞辰120

    4、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专题Journal of Northwestern Ethnic Studies术人生,以民俗学补充传统国学,坚持以建设人民的学问为崇高理念,他的奋斗历程与卓越成就也总是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相一致。钟先生早年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他的留学经历,让他不断思考外部文明与中华历史文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两者相遇和互鉴的必然性,并为之寻找中国道路。这种探索是理想主义的,但却是坚定执着的。他们这一代人把无私忘我的高瞻远瞩投入博大精深的学问创建中,书写了超越时代的学术史、学科史和教育史。钟敬文全集体现了钟先生在20 世纪历史中的艰辛探索和坚持不懈追求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这类学术

    5、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历史遗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在世界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同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简明而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国选择的强大基因,为此中国对内包容、对外开放,与各国友好交流,“一带一路”上的各国民心相通,在任何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中国都有很多拆不散、打不烂的好朋友。早在1500年前,我国唐代的唐玄奘和他走过的古代“一带一路”上最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就书写了这样一部中国传奇。钟敬文学说同样将中国现代人文科学与文学艺术播撒在“一带一路”上。钟敬文全集中

    6、的第16册文艺学卷(程正民编),第17册和第18册鲁迅研究文存(张恩和编),第19册国际交流卷(何乃英编),第20册和第21册散文卷(童庆炳编)1,都充分展现了钟先生对话亚欧美的广阔视野。海上“一带一路”的马来民歌与文化,他青年时代就已纵横笔下。日本留学的基础对他一生坚持实事求是和学术开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也多次写过陆上“一带一路”的印度、伊朗、德国、希腊、法国、俄罗斯、芬兰和意大利等国家,其中写得最多的是日本和印度。印度在他一生的论文中出现200 多次,贯穿时间超过 60 年。印度的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德国的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

    7、the)、海涅(Heinrich Heine)、格林兄弟(Brder Grimm)和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法国的雨果(Victor Hugo)和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俄罗斯的托尔斯泰()、普罗普()和巴赫金()等,都在他的写作和发表范围之内。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思想,吸收俄罗斯的文艺学、法国的社会学、德国的故事学和芬兰的民俗学等西方学说,根据中国实际加以运用。我们的问题是,他的跨文化关注的终极目标,是出自他的日本老师西村真次的世界文化观呢?还是从世界回看中国呢?答案正是后者。钟先生在传统文化随想一文中说,我们“不能不把国际过去的伟大的创作品,来充当

    8、我们的目的物。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拒绝对那全人类的卓绝业绩的继引自王邦维教授在2022年7月2日由商务印书馆、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教育援青”新书发布会暨跨文化中国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上的发言。王邦维教授的发言详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7月6日发表的“教育援青”新书发布会暨跨文化中国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成功举办一文。34承呢”2?但他更强调说:“如果我们要使祖国的新文化体系,成为有体有魂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必须重视自己千万代祖宗创造和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认真地清理它、洗刷它、辨别它,把那些

    9、的确优秀的部分大力加以弘扬、普及,使它在新文化体系中占主体地位发挥着新的历史作用。这样,我们所建成的新文化体系才是真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文化。”3他的这篇文章与我国印度学研究巨匠、留德归来的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一起发表在1994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4。全球化袭来后,他给季先生写了两首诗,曾嘱我当面交给季先生,其中的一首写道:“美雨欧风急转轮,更弦易辙为图存。一言山重须铭记:民族菁华是国魂。”季先生是持相同观点的。现在面临百年巨变,我们回头看诗,不能不对他们的世纪洞察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表示敬意!此时由他们想到唐玄奘也毫不为过。习近平总书记近年不止一次讲到唐玄奘,2014年习

    10、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还谈道:“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5我们在这里之所以提到唐玄奘,提到“一带一路”,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就是要表达我们广大后学的认识,即必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种“历尽磨难”而能向多元文化学习与交流的“坚韧精神”,同时要铭记“民族菁华是国魂”,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精神内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中西文明差别很大,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以人民为中心。钟先生当了一辈子人民的学者,做了一辈子人民的学问,这是他矢志不渝的信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质,是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弘扬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传承中

    11、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独特标识。钟敬文全集的民间传承文化学卷,全方位展现了钟先生的这一深刻信念1。钟先生吸收章太炎、梁启超等晚清民国以来学术大家的有益思想,同时也让我们通过钟先生的视角看到中国文化多元传统混合传承的特点,包括风谣传统、诗歌传统、文学传统、编年史传统、文论传统、戏曲传统和民间科技传统。有的传统还为世界其他文明或海外汉学所称道,如诗歌传统中的唐诗宋词,编年史传统中的史记,文论传统中的文心雕龙。中国传统文化保留了这七个传统没有分开的形态,又在内部社会运行上,分为上、中、下三层文化,各具功能,互补共享。当然民俗学侧重中、下层文化研究,但也兼顾整体,这就与西方人文科学的神人两分、主客

    12、两分完全是两个路子。“五四”运动如果没有以上中国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成熟基础,就不会有新文化运动的瞬间爆发,就不会有民俗学、社会学、文艺学等一批现代人文学科的迅速诞生。钟敬文全集的民间传承文化学卷中讨论的“小学”“文学”“史学”“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正是钟先生在中国学问遇鉴西方文明时所提炼的关键词。钟先生同时为“从本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符合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的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钟敬文全集中的新编民俗学卷 民间文艺学卷 民俗教育学卷 民间艺术学卷 历史民俗学卷1,以及各卷册中的概念和术语,都由钟敬文原创,在改革开放45年来国内高校民俗学科的发展中,特别是在重大项目申

    13、报、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研究生论文选题中被大量应用。但钟先生本人生前董晓萍钟敬文学说与中国式现代化 35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2期(总第119期)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专题Journal of Northwestern Ethnic Studies未及将其收拢于专书,而后学引用又不知钟先生原文的出处,现在通过钟敬文全集的编撰和出版弥补了这个遗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钟先生的学说正体现了“双创”的精神,是与国家提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自觉自信文化”的精神完全一致

    14、的。钟敬文学说留给广大后学坚持“中国主体、放眼世界”的最大底气和宝贵精神财富,鼓励后学继续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去。参考文献:1董晓萍,主编.钟敬文全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钟敬文.周译浮士德序M/董晓萍,主编.钟敬文全集:第19册 国际交流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钟敬文.传统文化随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4季羡林.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读丝绸之路的观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5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3).6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15、,2018-12-19(2).(责任编辑:杨建军;专业编辑:豪斯)The Insights into Chinese Folkloristics Founded by Professor ZhongJingwen and the Theory of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DONG XiaopingAbstract:Professor Zhong Jingwen is the founder of Chinese Folkloristics.There are some tacit agreementsbetween his acad

    16、emic thought system and the theory of the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his belief and devotion into the reforming of the Chinese modern society and culture,his love with the peopleand building the theory for them,and his open consciousness to all excellent cultures in the world.

    17、Therefore,the folkloristics in China constructed by him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the first is to bring spirit of the May 4thto the shared ideology of Chinese Folkloristics and modern Chinese humanities;the second is to supplement the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Chinese Folkloristics

    18、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and outstanding Chinese culture in the modern sense;the third is to take close andrespect the ideas and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people as the highest academic philosophy,and push the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folkloristics and the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complete works ofZhong Jingwen fully reflects this characteristics of Zhong Jingwen s academic thought.Keywords:Zhong Jingwen;Folkloristics;The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CompleteWorks of Zhong Jingwen 36


    注意事项

    本文(钟敬文学说与中国式现代化_董晓萍.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