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pdf

    • 资源ID:598414       资源大小:5.58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pdf

    1、 48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41006)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3248)资助 收稿日期:20220515;修回日期:20230106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59 卷 第 3 期 2023 年 5 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Vol.59,No.3(May 2023)doi:10.13209/j.0479-8023.2023.023 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 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 曹吉阳1 龚岳2,李极恒3 彭慧1 1.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圳 518055;2.武汉大学城市设

    2、计学院,武汉 430072;3.海南省发展控股 有限公司,海口 570000;通信作者,E-mail: 摘要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佛山狮山镇和东莞松山湖为例,利用广东省 2015 年土地利用数据和两个城市 2016 年社会经济数据,从空间结构融合、城镇化发展质量与管理体制整合等方面,分析园镇融合的特点和模式,并探讨园镇融合发展的内外动力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园镇融合是产城融合在村镇尺度上的一种形式,其内涵包括体制整合、空间与功能融合以及城镇化发展。2)狮山采取园镇合一逐步更新发展模式,空间上核心带动组团发展;松山湖则采取新区统筹规划的发展模式,形成功能分区组团发展空间结构。3)园镇系统受到内外部

    3、动力共同作用,融合发展,其中外部动力包括全球化、土地财政和国家区域政策调整。作为统筹力、发展力和支撑力,制度、产业和城镇化要素构成推动园镇融合的系统内部动力。4)作为主要的外部动力承担者与内部动力实施者,地方政府主导园镇发展。狮山在镇域尺度重构制度、产业和城镇化要素,推动逐步融合;松山湖基于统筹规划、利用制度与产业集群的地方化以及高质量的城镇化来促进园镇融合发展。狮山和松山湖的园镇融合改变了珠江三角洲村镇原有城乡混合、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推动“产城人”相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词 园镇融合;土地利用;新型城镇化;珠江三角洲 Integration of Towns and Industrial

    4、Zones in Pearl River Delta:A Case Study of Shishan and Songshanhu CAO Jiyang1,GONG Yue2,LI Jiheng3,PENG Hui1 1.Schoo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Shenzhen 518055;2.School of Urban Design,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3.Hainan Development Holdings Co.Ltd.,H

    5、aikou 570000;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Abstract Shishan in the city of Foshan and Songshanhu in the city of Donggua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 typical examples of integration of towns and industrial zones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Based on land use data of 2015 in Guangdong Provinc

    6、e and the socioeconomic data of 2016 in two cities,the study examines the attributes,patterns,and mechanisms of the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and has four findings.1)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zones and towns is a form of urban-industrial integration at the scale of villages and

    7、towns,and its connotation includes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spatial and functional integration,and urbanization.2)Shishan adopts a gradual renewal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zones and towns,and forms a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core that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iphery.Songshanhu adopt

    8、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planning the entire zone and town to form multiple functions of subzones.3)The zone-town system is affected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The external forces include globalization,land finance,and national and regional policy adjustment.As coordinating force,development

    9、force,and supporting force,the three pivotal elements of institution,industry,and urbanization functio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4)As the key actor of the main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59 卷 第 3 期 2023 年 5 月 490 external power,local governments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Shishan restructs the system,in

    10、dustry and urbanization at the town scale,and gradually integrates them;Songshanhu deploys the localization of institution and industr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As a result,both Shishan and Songshanhu have transformed the previous development model of villages and town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11、and promots the integration of towns and development zones.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towns and industrial zones;land use;new-type urbanization;Pearl River Delta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珠江三角洲形成镇政府、村集体和村民“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1。这种模式使城市群内多数城市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2,造成“半城半乡”的混合空间以及村镇建成区空间碎化、产城分离、条块分割、土地紧缺和环境破坏等问题36。近年来,各级政府开始推动“

    12、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上级政府更多地介入地方发展,建设新型产业园区79。例如,狮山镇承接佛山国家高新区南海园,成为“千亿”强镇。东莞市建立松山湖高新开发区,成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这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在城乡混合的空间肌理中,改变了原有的园镇分离空间模式。园镇空间分离反映普遍存在的产城分离现象。对此,学者提出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要求城市化与产业化协同共进、良性互动,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便解决“有产无城”和“有城无产”的问题1012。产城融合的内涵包括结构融合(即就业结构与人口结构相匹配,保持职住平衡)、功能融合(产业与城市服务设施功能融合)1314和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11,

    13、1516。近年来,产城融合的内涵不断深化,学者提出“产城人文绿”的深度融合概念17。产城融合还包含政府管理体制的整合,避免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促进经济社会空间统筹发 展18。产城融合发展质量评价是产城融合发展研究的重点。大多数学者从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人口的发展程度 3 个维度,对产城融合后的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分析1920。同时,环境保护、创新活动、空间融合和规划政策也是评价的重要内 容2122。现有的园镇融合研究存在几点不足。首先,现有研究大多从区域和城市尺度探讨珠江三角洲空间发展以及城中村改造与治理的问题,较少关注镇域尺度的新型产业园与城镇融合发展及其驱动机制。其次,园镇融合过程中存在

    14、园、镇区不同行政体制与利益分配的制约2324,政府主导的园镇融合的空间特征和治理模式尚不明晰。最后,现有对园镇融合评价的研究主要从产城融合的视角出发,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从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空间融合和规划政策等维度进行评价1920,25,缺乏治理维度的分析,并且在功能空间融合方面,对土地利用混合方面的空间性指标考虑不足。本文以佛山狮山镇和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村镇空间尺度上研究新兴产业园与镇域融合发展。首先,从园镇融合内涵的空间结构、城镇化质量和管理体制 3 个维度评价园镇融合发展。然后,基于驱动园镇融合的内外动力,总结地方政府推动园镇融合的治理模式

    15、。研究结果可为分析产业园与村镇融合以及半城市化地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丰富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研究内容。1 数据来源与研究框架 1.1 研究对象概况 狮山镇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中部(图 1),是佛山高新区南海核心园的主体部分,面积约 330.6 km2。2015 年常住人口为 67.42 万,户籍人口占 41.13%,其中 18.81%为城镇户籍。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东莞中部大朗、寮步和大岭山三镇围合区域,面积约 58 km2,2015 年常住人口为 11.08 万,其中 10.49%的人口为城镇户籍。1.2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包括佛山、东莞、狮山和松山湖近年来的社会经济、人口及土

    16、地利用数据。其中,社会经济与人口数据来源于佛山、东莞、狮山和松山湖的 2016 年统计年鉴,土地利用数据主要包括广东省 2015 年土地利用的 Landsat 30 m 遥感影像数据、东莞市 2009 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和佛山市域 2012 年用地现状图。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基于园镇融合的概念内涵,首先分析产业园与镇域的空间结构、城镇化发展质量及人口与就业的匹配情况,归纳狮山与松山湖园镇融合发展的模 曹吉阳等 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 491 图 1 狮山、松山湖地理区位 Fig.1 Location of Shishan and Songshanhu cities in

    17、 Guangdong Province 式。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园镇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在狮山、松山湖园镇融合及其模式方面,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佛山与狮山、东莞与松山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以及园镇融合空间格局。使用 ArcGIS 10.1,采用空间离散度、景观破碎度、平均最邻近距离和土地利用混合度的方法,从空间分布、空间形态和功能关系 3 个方面,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业、居住和服务等用地)的空间特征和关系,总结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表 1)。其中,空间分布方面选取空间离散度指标来反映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用地分布的集聚和离散程度;空间形态方面

    18、选取景观破碎度指标来反映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的碎化程度;功能关系方面选取平均最邻近距离、土地利用混合度两个指标来反映不同功能用地之间的空间距 表 1 空间格局指标与方法 Table 1 Spatial pattern indices and methods 分类 类别 指标 计算公式 涵义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空间分布 空间离散度,iiDFQ 其中,/2,iiiiA NADQA F 为某一景观类型分离度,值越大分布越离散;Di为景观类型的距离指数;Qi为景观类型的面积指数;Ai为景观类型 i 的面积;Ni为景观类型 i 的斑块数;A 为区域总面积 空间形态 景观破碎度 FS=11,ASI 其中,AS

    19、I=1()SI()niA iiA,1()SI()()4,()niP iiAA iA i FS 为某一景观类型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值越大,景观越破碎。ASI 为用面积加权的景观斑块平均形状指数;SI(i)为景观斑块 i 的形状指数;P(i)为景观斑块 i 的周长;A(i)为景观斑块 i 的面积;A 为该景观类型的总面积;n 为该景观类型的斑块数 功能关系 平均最邻近距离 minmin11niddn mind为某两类用地之间的平均最邻近距离,dmin为某类用地的某斑块与另一类用地的最短距离,n 为这类用地的斑块数量 土地利用混合度,1ln()Landusemixiln(,)Kk ik iKppK

    20、i pk,i 表 示 土 地 利 用 类 型k 在 组 团 i 的 面 积 占 比;Landusemixi 是土地利用混合度,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表示混合度越高 人口就业匹配 职住比 iiWPR P表示研究区域内职住比,Wi表示研究区域内就业人口规模,Ri表示研究区域内常住人口规模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59 卷 第 3 期 2023 年 5 月 492 离与特定尺度下各类功能用地的混合程度3。采用职住比来反映人口与就业匹配程度3,26。然后,将狮山和松山湖的各项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分为经济与人口城镇化、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活动、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以及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 5

    21、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包含多个二级指标,将各项数据标准化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园镇融合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分。最后,采用定性方法,分析案例的管理体制融合情况。在园镇融合的动力机制方面,采用定性方法,梳理狮山和松山湖的发展脉络,分析决定园镇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总结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发展的治理动力。2 狮山和松山湖的园镇融合及其模式 2.1 空间结构融合 2.1.1 佛山与狮山、东莞与松山湖土地利用格局比较 与佛山平均水平相比,狮山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总体上较为紧凑和规整(表 2 和 3)。在空间分布方面,狮山建设用地的空间离散度为 400,远低于佛山平均水平(1875),狮山的建设用地分布更

    22、加集聚,而佛山其他地区的建设用地分布较为分散。在 表 2 佛山与东莞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指数 Table 2 Land use spatial pattern indices of Foshan and Dongguan 土地利用类型 空间离散度 景观破碎度 平均最邻近距离/m佛山 东莞 佛山 东莞 佛山 东莞建设用地 1875 764 0.77 0.94 工业与非工业用地 369 96 空间形态方面,狮山与佛山差异较小,显示比较相似的特征,其建设用地破碎度分别为 0.64 和 0.77,狮山的建设用地更加规整。在功能关系方面,狮山与佛山差异明显,狮山的工业用地与非工业建设用地的空间距离(56)远

    23、小于佛山平均水平(369)。与东莞平均水平相比,松山湖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总体上呈现更为紧凑和规整的状态(表 2 和 3)。在空间分布方面,松山湖建设用地的空间离散度为 558,低于东莞平均水平(764),其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更加集聚。在空间形态方面,松山湖与东莞的建设用地破碎度分别为 0.12 和 0.94,差异明显,松山湖的建设用地更为规整,而东莞呈现严重碎化的状况。在功能关系方面,松山湖与东莞显示相似的特征,两者的工业用地与非工业建设用地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差距较小。2.1.2 狮山与松山湖园镇融合空间格局 1)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狮山与松山湖的建设用地呈现不同的土地利用格局(表 3 和图

    24、 2)。在空间分布方面,狮山的建设用地的空间离散度低于松山湖。狮山与松山湖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分别为 0.64 和 0.12,差异明显,松山湖的建设用地明显比狮山更加规整。在功能关系方面,狮山的工业用地与非工业建设用地间的距离比松山湖更近,狮山的土地利用混合度略高于松山湖。2)各类功能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狮山与松山湖各类功能用地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狮山与松山湖的产业用地、生态用地的空间离散度较低,分布较为集聚;居住用地、生产生活服务用地空间离散度较高,分布较为分散。狮山和松 表 3 狮山与松山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指数 Table 3 Land use spatial pattern in

    25、dices of Shishan and Songshanhu 土地利用类型 空间离散度 景观破碎度 平均最邻近距离/m 土地利用混合度 狮山 松山湖 狮山 松山湖 狮山 松山湖 狮山 松山湖 建设用地 400 558 0.64 0.12 0.69 0.63 产业用地 971 1267 0.63 0.09 居住用地 2672 7033 0.71 0.14 生产生活服务用地 6939 5074 0.21 0.18 生态用地 977 369 0.88 0.51 工业与非工业用地 56 104 产业与居住用地 111 337 产业与服务用地 224 212 居住与服务用地 245 114 曹吉阳等

    26、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 493 图 2 狮山和松山湖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Fig.2 Land use spatial pattern of Shishan and Songshanhu 山湖产业用地的空间离散度分别为 971 和 1267,狮山分布更加集聚。狮山居住用地分布为点状和团状,而松山湖的居住组团规划分区明显,居住用地之间的空间距离更大。在生产生活服务用地方面,松山湖的空间离散度为 5074,小于狮山。生态用地方面,松山湖的空间离散度为 369,分布更集中,狮山的大量生态用地夹杂在村镇建设用地之间。3)各类功能用地的空间形态特征。狮山与松山湖各类功能用地空间形态差异明

    27、显。狮山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分别为 0.63 和 0.71,远高于松山湖,空间形态较为破碎。松山湖生产生活服务用地以及生态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分别为 0.18 和0.51,空间形态更加规整。4)各类功能用地的功能关系特征。狮山与松山湖各类功能用地呈现不同的功能关系。在产业与居住用地空间关系方面,狮山和松山湖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分别为 111 和 337,狮山的产业与居住用地联系更加紧密。在产业用地与生产生活服务用地关系方面,二者差异不大。在居住与服务用地关系方面,松山湖的平均最邻近距离为 114,小于狮山,用地联系更加紧密。狮山的各功能土地利用混合度为0.69,略高于松山湖。其中,狮山镇中部

    28、镇政府各社会管理处所在地的土地利用混合度高于其他地区,松山湖西部科教研发区的土地利用混合度高于其他地区。2.1.3 人口与就业匹配 狮山、松山湖就业结构差异明显(表 4)。狮山就业人口为 41.2 万,其中二、三产从业人员占比为98.27%,高新企业从业人员占比为 35.51%。松山湖就业人口为 8.4 万,均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表 4 狮山和松山湖的人口与就业结构 Table 4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Shishan and Songshanhu 镇 常住 人口/万就业 人口/万高新区企业 从业人员/万 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职

    29、住比狮山 67.4241.2 14.63 1.73:72.89:25.380.611松山湖11.088.4 7.03 0:71.11:28.89 0.758 高新企业从业人口占比为 83.69%。松山湖三产从业人员比例与高新区企业就业人口比例高于狮山,其就业人群与高新企业人才需求相关性更强。此外,松山湖就业人口居住需求更强。我国城市职住比为 0.50.726,松山湖职住比为 0.758,高于大多数城市,且远高于狮山的 0.611,表征职住更加平衡,空间融合更好。2.2 城镇化发展质量 以佛山和东莞城镇化发展质量作为基准,分析狮山和松山湖的园镇融合城镇化发展质量及其差异(表 5)。狮山和佛山的城

    30、镇化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 87.79 和 81.74,狮山的城镇化发展质量总体上高于佛山市域水平。狮山在科技创新活动、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 3 个维度的评价得分高于佛山平均水平;在经济与人口城镇化、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维度两个维度低于佛山平均水平。松山湖和东莞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 90.32 和 57.89,松山湖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远高于东莞平均水平。松山湖在所有 5 个维度的评价得分均高于东莞平均水平。松山湖和狮山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 93.86 和 65.60,松山湖的城镇化发展质量总体上远高于狮山。松山湖在所有 5 个维度的评价 北京大

    31、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59 卷 第 3 期 2023 年 5 月 494 表 5 城镇化发展质量 Table 5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维度和指标 标准化百分制得分 佛山与狮山对比 东莞与松山湖对比 狮山与松山湖对比 佛山 狮山 东莞 松山湖 狮山 松山湖 综合评价指数 81.74 87.79 57.89 90.32 65.60 93.86 经济与人口城镇化 88.51 86.26 71.96 89.47 61.11 93.48 人均GDP(万元/人)90.74 100.00 32.49 100.00 50.73 100.00 地均GDP(万元/k

    32、m2)84.92 100.00 57.12 100.00 55.58 100.00 第三产业比重 100.00 55.17 100.00 83.45 46.80 100.0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密度(家/镇街)21.44 100.00 100.00 41.19 100.00 8.68 常住人口密度(人/km2)93.61 100.00 100.00 56.88 100.00 91.29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100.00 63.55 88.53 100.00 18.81 100.00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100.00 68.03 100.00 93.67 87.85 100.00 城市建设与公

    33、共服务 89.78 79.92 57.13 78.47 60.69 87.21 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元/人)100.00 53.49 33.33 100.00 27.26 100.00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元/人)94.81 100.00 20.40 100.00 50.16 100.00 每万人中小学数(所/万人)100.00 87.58 100.00 68.34 100.00 63.18 每万人卫生机构数(所/万人)100.00 53.98 100.00 27.11 100.00 67.39 社区服务中心密度(处/km2)95.71 100.00 100.00 28.37 100.00 33.

    34、86 邮电局密度(处/km2)100.00 57.74 100.00 37.19 44.67 100.00 道路密度(km/km2)45.26 100.00 54.42 100.00 73.66 100.00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67.31 100.00 19.46 100.00 14.15 100.00 科技创新活动 53.75 100.00 14.95 100.00 48.94 94.43 高新企业密度(家/镇街)18.70 100.00 36.00 100.00 100.00 71.55 人均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人)77.06 100.00 7.54 100.00 22.1

    35、9 100.00 R&D人员比重 38.81 100.00 13.45 100.00 59.23 100.00 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80.83 95.60 56.19 100.00 61.49 100.00 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人)75.86 100.00 47.20 100.00 61.97 100.00 人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元/人)76.66 100.00 47.20 100.00 60.38 100.00 人均参加社会保险次数(次/人)100.00 77.53 93.14 100.00 62.01 100.00 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 78.37 88.83 66.91 96.71 9

    36、3.06 100.00 人均建设用地(m2/人)100.00 58.64 100.00 66.44 85.94 100.00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38.37 100.00 28.57 100.00 97.81 100.00 绿化覆盖率 100.00 61.40 85.85 100.00 76.87 100.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00 100.00 74.90 100.00 100.00 100.00 污水集中处理率 99.37 100.00 95.00 100.00 97.10 100.00 说明:计算二级指标得分时进行两两对比,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将指标实际值

    37、较大值所在地区的评价得分设为 100,较小值与较大值比值的百分数作为另一地区的得分;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一级指标(准则层)与二级指标(指标层)的权数,二者相乘得到各项指标相对于城镇化发展质量(目标层)的权数;最后,将权重和标准化数据线性加权,得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分值。得分均高于狮山。2.3 管理体制融合 产业园区与镇域管理体制脱节,容易使产业规划和土地利用在空间组织与空间联系之间产生矛 盾18,27。行政条块不协调,利益主体不一致,使园区与地方政府之间产生摩擦,园区管委会难以行使综合协调职能27。针对园镇分离的问题,狮山与松山湖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改革管理体制(图 3)。狮山通过“两块牌子、

    38、一套班子”和“镇园一体、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逐步明晰并整合政府 曹吉阳等 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 495 图 3 狮山和松山湖管理体制变化 Fig.3 Changes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s of Shishan and Songshanhu 事权,确保“园镇合一”的实现。狮山 2005 年开始推动镇街整合,由于佛山高新区核心园与狮山镇行政边界基本上重合,园镇两个管理机构职能存在明显的重叠。为厘清管理体制和提升行政效率,狮山在事权、土地及管理架构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事权下放,狮山可行使南海区部分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权,享有部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并在

    39、全镇范围内实行总体管理的“政经分离”,具体表现为集体经济组织与行政管理组织分离,集体经济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分离,决定镇域总体发展的“决策型事务”部门与镇域“社会管理型事务”部门分离,形成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社区服务中心四大组织构成的基层治理体系。在管理架构方面,狮山通过“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推动“村改居”落实。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集体经济活动逐步分离的基础上,尝试引入集体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在土地管理方面,狮山进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并建立社区(村)社会管理处镇三级集体资产流转交易平台。基于总体社会经济和空间规划,松山湖采取“区政合一”、园区实体

    40、化的管理体制,其内涵是,园区拥有实体行使行政管理权,不再设置镇级政府,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园区发展的各项事务。例如,在社会经济事务管理方面,市政府派驻机构与松山湖园区管委会合署办公,承接东莞市政府下放的市级管理权限;园区管委会负责规划、建设、税收、工商、人才引进、社会保障和海关等服务;设立综合审批、综合服务和综合管理机构,将有关政府职能集成,高效地为企业和个人服务,实现“松山湖事松山湖办”。在空间规划管理方面,管委会是松山湖片区规划融合与规划统筹的责任主体,领导周边各镇及部门进行规划融合工作,保障松山湖片区空间与生态环境融合;建立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机制,拓展松山湖的园镇发展空间;成立领导小组,以联

    41、系会议的形式进行相关的制度安排。园镇融合发展模式是应对“自下而上”的低水平城镇化发展、“半城半乡”的村镇混杂区及其各种问题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狮山与松山湖管理体制的融合存在相似性。在空间管理方面,狮山与松山湖均立足于产业园与镇域相结合的实体空间,确保园镇融合管理的空间实现;在事权管理方面,狮山与松山湖均承接上级政府下放的管理权限。另一方面,城镇化水平与产业基础条件不同,使狮山与松山湖在管理体制融合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管理主体方面,狮山由镇政府与产业园分别承担保障民生的“社会性”与促进发展“决策性”事务,条块结合;松山湖则以管委会为核心,对区域内事务统一管理,以块为主。在管理规划方面,狮山通

    42、过逐步更新,初步呈现核心节点带动组团发展的空间结构以及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特征,形成 关于南海区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工作事权下放的通知(南府2009295 号);南海区推进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规范狮山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通知;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59 卷 第 3 期 2023 年 5 月 496 园镇合一的管理体制;松山湖采用“自上而下”的总体社会经济与空间规划,形成功能分区明显的组团空间结构特征以及第二、三产业主导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与“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简言之,狮山和松山

    43、湖的园镇融合发展模式可分别总结为园镇合一逐步更新型和新区统筹规划型(表 6)。与狮山相比,松山湖形成较高水平的“产城人融合”城市结构。3 园镇融合的治理动力 园镇融合的动力机制表现为城镇化进程中,内外部动力共同促进产业与镇域互动、园镇融合系统的良性发展。这一系统由制度、产业和城镇化要素组成。外部环境通过对系统施加影响,形成园镇融合的外部动力。作为外部影响的承担者与内部动力的实施者,地方政府自上而下地引导企业与个人,推动园镇融合发展(图 4)。园镇融合发展受到宏观外部动力驱动,包括全球化影响下的产业重构、国家与区域政策的调整以及土地财政经济转型28。首先,国内外竞争压力不断增强,跨国公司与地方企

    44、业开始将制造业转移出珠江三角洲,国际资本回流发达国家,迫使珠江三角洲产业与空间转型升级2931。其次,中央、省级与市级政府先后出台多项城镇与产业发展政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为城镇空间治理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最后,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已无法支撑城镇经济与产业的良性发展。在这些外力驱动下,产业园和村镇探寻自身新的发展模式。松山湖管委会基于制度与产业要素地方化提升现代产业集群经济效率;以新区总体规划为统筹,形成功能分区组团发展的空间结构、高新技术导向的人口就业结构与“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城镇化与园镇融合质量较高。首先,在制度要素方面,松山湖管委会推动政府、企业、村(居)民

    45、间相互联结、“区政合一”的深度融合,将城市行政体制和管理体制运行于原有村镇空间。“自上而下”的土地与产业规划使松山湖形成分布集聚、形态规整的产业空间以及功能分区组团发展的镇域空间结构(表 6);降低户籍制度门槛,吸引优质劳动力入园居住和工作,促进职住平衡。第二,在产业要素方面,管委会根植园区空间,基于本地原有制造业,构建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体系,强化园区内城市职能和职住平衡。通过功能分区组团规划,优化传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布局,设立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吸引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入驻园区;政府通过建设综合性医院、大学创新城以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为园区提供优质服务配套与基础设施

    46、;基于总体规划,建设农民与人才公寓,保障从业人员居住需求,兼顾产业园职住平衡(表 6)。第三,在城镇化发展方面,松山湖承接新型城镇化和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引导人口、经济和产业空间合理分布。政府利用新区规划,推行以生态为核心向外生长的城市开发模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功能空间土地利用混合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园区内劳动力比重。狮山镇政府以制度、产业与镇域空间重构,转变村镇工业规模小的开发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城镇化发展,相较于松山湖,形成初步的园镇融合。首先,在制度方面,政府重构园镇治理模式与权力配置,推动园镇融合。重构治理体制,通过制度改革打破行政壁垒

    47、和市场分割,通过“基层善治”重塑农村基层治理,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重构权利配置,保留城乡体制差异,同时促进城乡融合的制度创新,整合产业园区与地方政府“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第二,在产业要素方面,整合零散开发的村镇产业用地,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民营企业制造业基础,村(居)民依靠产业转型,扩大自身收益;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形成核心产业组团带动节点产业集群的空间发展结构。第三,在城镇化发展方面,通过逐步更新,重构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区。通过“三旧”改造,逐步整合零散的城市与产业功能区土地,形成以管委会驻地为核心,村居为多组团节点的空间发展结 构,通过村民逐步就地市民化,推动

    48、园镇空间整合,村民借身份转换获益,形成以二产就业人口主导的人口结构以及居住组团的空间结构。地方政府应对宏观外力,推动园镇系统的制 2016 松山湖(生态园)高新区年鉴;松山湖政府网站,http:/ 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 497 表 6 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类型及特征 Table 6 Integratio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towns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59 卷 第 3 期 2023 年 5 月 498 图 4 狮山、松山湖园镇融合动力机制 Fig.4 Dynamic mechan

    49、ism of the Shishan and Songshanhu 曹吉阳等 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 499 度、产业与城镇化转型发展。制度改革是园镇融合的统筹力,产业转型是园镇融合的发展力,城镇化是园镇融合的支撑力。地方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动力主体,结合地理空间差异和变革园镇系统,统筹园镇融合。其中,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制度改革是园镇融合发展的核心,通过引导产业、居住和生态空间的调整与集聚,因地制宜地塑造产业特色,发挥产业基础优势;通过产业要素升级调动地方企业活力,通过现代化经营模式实现产业间链接式发展的关联化生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制度改革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土

    50、地是园镇融合制度改革与产业转型的载体与空间约束。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模式推动园镇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分享产业用地集约发展的增益,扩大财政收入。值得注意的是,相同外力作用下,狮山与松山湖的地方政府统筹和发展方向不同,使园镇关系演变过程中由土地结构变化而产生的价值损失补偿路径存在差异32。狮山的园镇融合通过制度改革统筹行政与市场,整合产业用地,形成新的产业空间,工业用地地租抬升,在补偿劳动密集产业用地整合造成土地利用价值损失的基础上,扩大政府财政收入,为镇域“三旧”改造提供物质基础。松山湖则“区政合一”统筹发展,构建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形成较为合理的功能组团,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园镇冲突造


    注意事项

    本文(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