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谈人文教育的言语行动:以欧美文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为例.pdf

    • 资源ID:583289       资源大小:1.80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浅谈人文教育的言语行动:以欧美文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为例.pdf

    1、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在欧美文学的教学中,由于不可避免牵涉到良莠不齐、复杂矛盾的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需要尤为谨慎、深刻地理解执行。本文试图结合学者汉娜 阿伦特的思想,透析作为言语行动的人文教育,并根据欧美文学课程中的讲授难点,分析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文化分歧,力图提供一种面向美好未来的树德立人的思政导向。一、积极生活:作为言语行动的人文教育自古以来,人类的教育事业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生活(bios politikos)密不可分。究其根源,“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1,他们拥有不同于动物本能的行动(praxis)和言说(lexis)的理性特权,这两者将人类引向共同体生活和公共事务领域。

    2、由此看来,人文教育不能从思想政治生活中剥离而出,它结合了行动和言说,在公共空间中传播、训练、钻探和拓展人类社会生活的理性能力,以提高人的道德和政治修养为己任。古希腊先贤们创建的学院、学园、学廊(academy、lyceum、stoa)等正是标举“人非禽浅谈人文教育的言语行动:以欧美文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为例陈剑(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人文教育是一种具有思政意蕴和指向的“言语行动”,师生之间的影响互动构成了阿伦特笔下呼召人们展开交流对话、承担自身责任和道义的“积极生活”。高校的欧美文学课程涉及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相径庭的基督教信仰和个人主义倾向。如何在文本的鉴赏

    3、阐释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科学观和集体观念是该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拉近经典文本的主题思想和学生的时代责任的距离,在文学审美和知识传播中树立为国家昌盛和人类进步而奋斗的价值理念。关键词:人文教育;汉娜 阿伦特;言语行动;思政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23)02-0064-05收稿日期:2022年6月12日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度专业核心课程 外国文学 培育建设项目(571119216)、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课程思政 理念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研究”(2021GXJK435)、广东

    4、海洋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汉语言文学“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00102-580420002)、广东省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团队-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粤教高函 2021 4号)、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粤教高函 2020 19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教高厅函 2021 7号)的成果。2023年第2期(总第184期)广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GUANGXI JIAOYU XUEYUAN XUEBAONO.2,2023(Serial NO.184)-64兽”、力求自我擢升为“完整的人”的思政生活的典型场景。可以说,人文

    5、教育是一种具有思政意蕴和指向的“言语行动”。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在陈述事实和知识,而且意图用它影响和陶冶学生,规范学生进步的人生走向。这既依仗于人文教育传统,也承载着新时代共同体生活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遵循教纲的教师不能自行其是,人文课堂须尊重经受过长期考验和淬炼、被世界公认赞许的文化成果。他不能罔视经典仅凭偏好,而只能将星罗棋布于历史经典长河的优秀文化表征筛选和提炼到课堂中。另一方面,当面对莘莘学子所担负的新的历史语境和社会责任时,他也必须融入这一语境、担负这一责任。在这一角度,师生之间也就存在某种言说行动的公开交流、监督和互相协助、塑造。对此,我们可援用汉娜 阿伦特所说的以行动为主的“积极生

    6、活”(vita activa)予以类比。人文课堂不是依附于自然循环的劳动训练或者千篇一律的人格制作,它不单为国家公民灌输积极生活的认知前提,其本身也应是积极生活的一部分。阿伦特在 人的境况 中区分了劳动、制作、行动三大实践模式,以首倡行动的“积极生活”倒转了亚里士多德开创的理论知识或“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优先等级。她认为,劳动维系人类物质消耗和动物性生存的无休止生灭延续或循环;制作提供地球上人类赖以居住长存的人造物世界;行动则在前两者基础上开启复数性个体对话交流和积极生活的可能性27-8。对照而言,人文课堂不同于孤独的、服从于生物必然性、留不下任何悠久痕迹的劳动

    7、,也不同于构成人类普遍经验结构、筑起广厦万间、齐放文艺百花的制作。实际上,当我们处于课堂中时,劳动和制作已成为过去式的知识沉淀或条件,我们亟须展开的是关切人类共同生活和文化传统的“言语行动”。它不再是“沉思的婢女”,而是包裹和超越沉思的“积极生活”本身。笔者以为,有三点将人文课堂和阿伦特所谓的行动挂钩:其一,它不臣服于制作的工具目的性,而是着眼于康德的“人即目的”或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不能像范模浇铸而制成器物那样塑造一个学生,而必须在情感、道德、审美和知性的自由层面加以引导和培育。其二,它不囿于劳动的逼迫性,亦即人类的物质匮乏和经济必需。人文教育透过传统人文资源的时代阐释,介入一代代

    8、学生的自我成长,持续带入对人的全新理解和透视,呼召其对家国社会乃至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的责任和道义。其三,它并不孤立和专断,而是“完全依赖他人的持续在场”223,依赖于他者所呈现的历史语境的协商和接受,并将在行动结束后仍以某种文化信念参与他人的生活,其价值依赖于他者的参与、记忆和反应。笔者不同意割裂行动和劳动、制作的看法,但在人文教育中,劳动和制作后退为话语行动的基础。师生之间的交流已超出了功利需要和目的,穿越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各种文化持存物的物质形态,而指向如何实践共同的善好生活这一永恒主题。在阿伦特看来,这正是积极生活的本质内涵。可以说,在师生互动、立德育人的层面上,人文课堂是一

    9、种蕴含协商性和新生性、作为公共事件的行动,它带来新颖的、不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分别创立了学院、学园,以地点或英雄人物命名为阿加德米(academy)和吕克昂(lyceum),而芝诺创立的斯多葛学派因常在雅典集会广场的画廊聚众讲学而被命名为学廊(stoa)。根据汉娜 阿伦特的追溯,“积极生活”是中世纪哲学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生活”的标准翻译,与此相关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动物”(zoon politikon)在古罗马和中世纪也被译成“社会动物”(animalsocialis)。她在此凸显的想法是,政治不单是韦伯笔下的权力统治或支配类型,也不单是马克思笔下的暴力革命和阶级斗争,而是与家庭或私人生

    10、活以及有用和必需之物无涉的人类共同体事务。语言文学传播学艺术学聚焦陈剑浅谈人文教育的言语行动:以欧美文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为例-65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预料的关于人及其生活的认知和阐释以及潜移默化的生命影响。下面,笔者将通过高校中文系的欧美文学课程,从文本阐释接受学角度演绎人文教育的思政建设。二、欧美文学课程的思政建设高校中文系的欧美文学课程一般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开端,穿越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流派,最后抵达20世纪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流派。在讲授这些流派及其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由于中西方国情和历史、教师的受教育背景、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生之

    11、间迥异的经济文化出身及遭遇,这三者都有着天差地别的不一致,也就会出现复数主体在言语行动中莫衷一是的表达、交流和反应,甚至激发思想的裂变和碰撞。但教师作为文学阐释的掌舵者,需要打造一条横渡异议杂声、运载迷茫学生的思政方舟。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教师课堂设计下的文学作品中的召唤结构必然通过众多未定点和空白结构以与学生们混沌未开的期待视野发生视野融合。对这些未定点和空白结构的引导性阐释恰是课堂思政建设的关键和困难所在。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以下两点尤需注意:其一,如何辨析和处理欧美文学中基督教和有神论的思想背景。欧美文学从古希腊开始就描摹位于凡人之上、具有更高权威的神灵。希腊诸神并不完全代表人间的道德理

    12、想和福祸标准,但对人具有一定道德约束力和奖罚手段。而为古罗马帝国器重的基督教更是为欧美文学奠定了神高于人、信仰高于理性的传统。神不仅是宏大宇宙和人间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也是制定人间道德和法律的最高尺度。这一有神论传统一方面有助于营造群体和谐,令人思考永生价值,传播奉献牺牲和博爱隐忍的宗教意识;另一方面却容易混同于落后专制的政治统治,压抑人对正义和理想制度的追寻,使之服膺于权贵管制和驱使,麻痹其在苦难中的反抗精神。这正如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中所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3。相反,中国有着悠久无神论传统、强调人定胜天或天人合一的文化。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远古神话体现的是华夏民族敢

    13、于和大自然争斗、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的英雄气魄。中国古代文化以儒教为主,是一种以普世伦理而不以神灵拯救和惩罚为根本的文化。作为辅助的释道两家同样强调人心修行和善恶因果,而非单靠菩萨或圣人的援引。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礼记 乐记云:“乐者,通伦理者也。”毛诗序云:“先王以诗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些都表示文学文化应以人伦为本,追求人间生活的尽善尽美和差序井然,不语怪力乱神。同样,中国现代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是一种以现世理想而不以宗教彼岸为旨归的文化。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 圣经神曲 巴黎圣母院等文学经典中的

    14、有神论思想,带领他们对西方宗教知识去伪存真、去粕取精呢?首先,宗教或有神论作为人类社会长久存在的事物,不能视而不见。教师一方面要追本溯源,以唯物主义视角阐述其形成的社会历史进程和客观原因;另一方面可借科学理论来破幻祛魅,譬如马克斯 缪勒认为宗教的神灵源于“自然现象,或者是宏大的宇宙力量”464;泰勒和斯宾塞认为神灵起源于人对精神存在的自我认知,逐步形成“精灵、灵魂、守护神、魔鬼以及严格意义上的神等”465;涂尔干、西美尔则将宗教崇拜及其对象看做社会形式和关系的一种理想化变体。其次,在现实意义上,这些宗教性质的文本表现了作家对人心黑暗、专制统治和社会分裂的厌憎,透露了其对人心良善、民族凝聚的渴望

    15、。而在当下中国,学生同样承担着振兴民族文化和-66语言文学传播学艺术学聚焦陈剑浅谈人文教育的言语行动:以欧美文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为例开拓国家前途的大业,这种志向和宗教文本的虔 诚 信 仰 具 有 社 会 关 系 和 人 生 责 任 的 同 构性,因此可在两者间搭建一座“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5的思政桥梁,以为人民服务的“大我之心”进行宗教文学的阐释和交流。最后,道、上帝或上天之类的神圣概念或是中西文化共通的思维范式。中国古代经典亦称至高神圣为昊天、旻天、天命、天道等,视为正义良善的宇宙意志、生命导引或造物主,它大多时候并不接近彼岸的鬼神,抑或现象背后的本源、逻各斯、第一原则或推

    16、动力,而是指导人们向着尽善尽美境界进发或改革的文化原型。同样,基督教文学所描写的人间苦难和罪恶也流露出对真善美的信仰和对此世的关怀。中国古人认为上天的意志可通过祭拜占筮、天灾人祸等晓谕于人,但对于其功能和目的,即道体或道性,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比如道家侧重效仿天地,修习无为、虚静、恬淡、好生之德;儒家秉承先王之礼贵族之仁,强调礼乐文教和等差格局;墨家提出上天赏善罚恶、引领凡人命运的异能。这些诸子思想为中西文化和诗学比较提供了桥梁。其二,如何把握欧美文学,尤其是小说中的个人主义倾向。欧美文学代表一个洋溢个人主义、单枪匹马奋斗或顾影自怜的文化传统。古希腊罗马的英雄看重一个人的血性、情义、荣耀等,奋

    17、不顾身地追逐世俗享受和渴求厥功至伟。同时,对支配性权力和资本增殖的渴望也是西方文学中绕梁不息的主旋律。启蒙辩证法认为,史诗中奥德修斯的漂泊回家不仅代表奴隶主和父性权威的胜战凯旋,而且象征第一个理性冒险家和资本家的赢利归来。这一旋律同样吟唱在鲁滨逊漂流记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英雄色彩的作品中,而对这一旋律负面效应的审视则呈现在 红与黑第二十二条军规等反英雄色彩的作品中。欧美小说肇始于十日谈 巨人传 堂吉诃德等,是从中世纪一直跨越到现代主义的主流文学体裁。卢卡奇、本雅明、米兰 昆德拉均对小说中强烈执着、悲观绝望的个人主义倾向做过理论探讨。卢卡奇在小说的理论中指出小说呈现出个体心灵和世界的移位、脱裂和疏离

    18、,是“罪大恶极时代”6心灵无可救药的孤独表达;本雅明在讲故事的人中认为,小说诞生于经济、权力、工业、战役等技术化知识取代实用性和集体性生活经验的时代,是离群索居的个体无力解决的深刻生存困惑的流露。“小说人物的生命意义只有在死亡的一瞬才显露”,读者“以读到某人的死来暖和自己寒颤的生命”73;米兰 昆德拉在帷幕 小说的艺术中同样谈到小说探入了那未知的、有待发现的、充满非理性力量的个性存在。那并不是人们熟悉的自我状态,而位于自我的破碎处,也不是已知现实的或道德原则,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理解或不愿面对的陌生危险和疯狂,是“人这一奇特而美妙的造物”中不可解释的部分。以上论调或许不囿于小说,而是对囊括

    19、诸如诗歌恶之花、戏剧哈姆雷特、诗剧叶甫盖尼 奥涅金等西方经典文学中个人主义倾向的揭批。相反,中国古典文化侧重于培育生命和谐的自发性活动,实现优化的人性经验。儒家文化素来强调礼法文教对个体的过度欲望、情感或片面理智的疏导和节制,毛诗序 云:“发乎情,止乎礼义。”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体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道家文化则彰显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一体,主张寄情山水,逍遥自得,以天地真性化育人间。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墨家则宣扬尚同任贤、节葬非攻、兼相爱交相利的天下为公思想。教师在面对这

    20、一文化分歧时,如何正确开展言语行动呢?笔者认为,或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时代责任的角度,带领学生反思西方文学中的个人主义倾向。-67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这一个人主义的纠正和扬弃。它既是人和人、男和女,也是国家和国家、东方和西方的共同体。而西方文学在个人主义中所表现出的孤独反抗、欲火焚身、人际倾轧、激情犯罪和道德焦虑等恰是因为缺乏一个人民携手、稳健前进的命运共同体的保障和支撑,这也令个体失去了道德界限和责任忠诚的维系,进入“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其次,个体权利和社会的所有制经济结构息息相关。西方的个人主义往往处于资本私有制和阶级剥削的

    21、压抑氛围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致力于一个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开明社会。这一国家使命同时是每个学生肩负的责任。总之,教师唯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潮,置身时代风浪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才可能在人文教育的文本阐释和知识传播中打造出一条正确的思政建设的道路,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类的发展进步而奋斗。参考文献: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2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7-8,2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4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敬东,汲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4-65.5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1.6卢卡奇.小说理论M.燕宏远,李怀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7本雅明:启迪M.张旭东,王斑,译.上海:三联书店,2014:111.作者简介:陈剑(1981),男,湖南武冈人,文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艺和哲学研究。(责任编辑:韦燕)-68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人文教育的言语行动:以欧美文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为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