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常建诗歌的荒寒意境.pdf

    • 资源ID:583060       资源大小:1.64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论常建诗歌的荒寒意境.pdf

    1、对于盛唐诗歌的总体风貌,已有的研究大都注目于“盛唐气象”的阐发,把诗歌中那种蓬勃的朝气、爽朗的神情和人生的展望作为这一时代的共同精神风貌并反复申论。而盛唐诗歌中偏爱清冷幽深乃至于荒寒的诗境却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盛唐诗人中常建对荒寒诗境的偏爱与表现最为典型,探询他诗中的荒寒意境塑造的途径、特点及其生成原因,是探视诗人冷眼阅世心态的极佳窗口,同时亦对盛唐诗歌的审美趣味作出一些新的思考。关键词:常建;荒寒;意境中图分类号:I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83(2023)03-0074-06盛唐诗歌的见证人殷璠在 河岳英灵集 中评价常建的诗歌为:“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

    2、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则来,惟论意表。”112这是用形象化的行路为喻,意为他不走寻常的通庄大道,却偏偏寻觅荒僻陌生的野径,而人迹罕至的野外僻径,自然其境清幽,这是一种独特的诗美趣味,也和诗人避喧就寂的性情相关。宋人欧阳修对常建的名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最为赞赏,其实也是对幽深之境的别有会心。清代贺裳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评常建诗:“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干。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此东野意趣也。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辘轳青丝索。仙人骑凤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黄金作身双飞龙,口衔明月喷芙蓉。一时渡海望不见,晓上青楼十二重。置之长吉集,奚辨乎!二子之生,尚在数十年后,此实唐风之始变也。吾读盛

    3、唐名家,虽浅深浓淡,奇正疏密,各自不同,咸有昌明之象。独常盱眙如去大梁、吴、楚而入黔、蜀,触目举足,皆危崖深箐,其间幽泉怪石良非中州所有,然亦阴森之气逼人。”2这段论述指出常建诗歌在盛唐诗坛的独特怪异面貌,并且联系中晚唐的孟郊、李贺诗歌风格来考察,深具诗史发展眼光,而他对常建诗“危崖深箐”“幽泉怪石”“阴森逼人”等评语和我们提出的“荒寒”概念已经非常接近。笔者研读常建诗歌,发现常建诗中那些落日、寒林、深山、僧院、秋雨、枯骨、青苔、冷月等意象频繁出现,诗境极为荒寒萧索,只是历来的研究者有所忽视。所谓荒寒,不仅仅是传达一种幽深寒冷如旷野幽谷般的自然环境,还应包括各类题材的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冷漠、孤寂

    4、、悲凉、哀怨、死亡、衰老、遁世等等荒寒意绪,这也折射出诗人心态的由热趋冷,以及对生命对世事的一种悲剧性体认。本文拟对此作些初步的探究。一、荒寒萧疏的诗境塑造常建在盛唐名家中存诗数量较少,仅存57首,全唐诗 编为一卷。这些诗从题材上可划分为方外诗、边塞诗、交游诗、音乐诗、咏古诗等,每类题材的作品里都能找到荒寒的诗境,而以方外诗出现较多,最具代表。“方外”一词出 庄子 大宗师:“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3一般理解方内指世俗生活,方外指僧、道、隐士等超越世俗者的生活。殷璠在 河岳英灵集评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1251,评刘昚虚列举其74诗句称“并方外之言也”185,我们据此提出方

    5、外诗的概念。常建在中进士后,只做过一任县尉,仕途失意,长期沉沦又曾隐居鄂渚(今湖北鄂城),所以我们把他诗中反映方外交游及隐逸生活的作品统称为方外诗。打开常建诗集,单独看下诗题,就已经能够传达出荒远幽深、人迹罕至的意味:白湖寺后溪宿云门 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 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 空灵山应田叟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题破山寺后禅院 等。再看其中的诗句,则寒冷萧疏的意味更加明显: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寒虫临砌急,清吹褭灯频。(听琴秋夜赠寇尊师)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西山)四气闭炎热,两崖改明昏。夜深月暂皎,亭午朝始暾。(张天师草堂)夜久潮侵岸,

    6、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泊舟盱眙)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茅。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空灵山应田叟)常建诗中多用“宿”字,所住宿之地多为水边蒹葭芦苇茂密之地,或者远离村落的深山茅舍,给人一种清冷而遗世之感。所选择的时间多为秋冬季节或者清晨、黄昏或夜晚,相对气温低下的时候,周围环境又大都阒寂无人,特意营造出荒寒寂寞的直觉感受。秋夜独自听琴,琴声与台阶下急促的秋虫吟唱同时响起,又各自入耳不相扰乱,更显环境的僻静,房间内一盏昏灯在凉风中摇曳,清寒逼人。天师草堂静处幽深山谷,两崖之间日夜交替,而四时迁逝闭绝炎热,清凉不改,夜深时分的月色与正午始见的日光,暗示出草堂四周悬崖之高耸。“夜久”一

    7、联是常诗名句,写秋冬之际泊舟淮水之夜景,霜降以后的河流清澈无声,冷月悬空,河岸与城市都刻下荒寒的轮廓。淮水两岸是人烟村落聚集之地,并不荒寒,然而诗人笔下的诗境却凸出了夜静无人、寒月自照的极冷之境。而空灵山应田叟 一诗所写之境已远离中原,带有明显的异域色彩,从而更显荒寒。空灵山“疑即空灵峡,在今湖南湘潭县境,为湘水所经,两岸峭壁高峻,类于三峡。”4诗人泊舟问路,举目殊俗,当地人言语哑咬,方言难解。尤其后面“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两句,让人不寒而栗,在描写农耕文明和田园风景为常调的古典诗歌中极为罕见,荒寒彻骨。方外诗大都描写诗人游历寺庙道观等场所的独特体验,这些场所大都处于深山幽谷和松竹掩映之中

    8、,其境荒寒。试看常建名作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诗为作者最负盛名之作,从诗中不难感受到一种迈绝尘俗的清冷寂寥的格调。破山寺位于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寺名如此,非言寺之破败,而后禅院自然深藏于幽深之中,路径屈曲,植被荫浓。诗人选择入寺的时间为清晨日出之际,恰是温度低行人少的时候。诗以游踪的逐步深入展示禅院的幽静,以潭水的清澈而领悟人心的空明。竹林深杳,花木森森,空寂无人,唯有禅院之钟声飘扬空际,让人弥起出尘之想。沈德潜评曰“通体幽绝。欧阳公自谓学之未能,古人虚心服善如是。”5幽绝自是荒寒的常见特征。常建集中还

    9、有一首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辛文房 唐才子传 据此诗云常建“尝采药仙谷中,遇女子遍体毛绿自言是秦时宫人,亡入山来食松叶,遂不饥寒,因授建微旨,所养非常。”6这明显是小说家言,常建其实感于传说而生游仙之想。企望长生当然是带着些宗教式迷狂的,诗人同时亦深知其虚诞。而诗中“入溪双峰峻,松栝疏幽风。垂岭枝嫋嫋,翳泉花濛濛”为毛女栖身的山谷之境,幽深冷落,孑然孤身,与人间烟火之气隔绝,其间之荒寒不难察觉。常建诗中还频繁出现落日意象。有山中落日,如“一身为轻舟,落日西山际”(西山)、“夕映翠山深,余辉在龙窟”(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有水边落日,如“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鄂渚招王昌龄张偾)、“落

    10、日山水清,乱流鸣淙淙”(白湖寺后溪宿云门),有离别之际的落日,如“落日未能别,萧萧林木虚”(送楚十少府),还有战场落日,如“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塞上曲)等。落日在古典诗歌中是极为常见的意象,落日的光影既柔和又沧桑,给山川大地镀上一层斑驳的枯萎的色调,似乎是使岁月生锈的旧色,最易引发光阴难驻、往事成空之感。夕阳尽管美好,75毕竟短暂。所以诗人面对着暮色中渐渐沉没的落日内心总不免苍凉萧瑟。而常建诗中的落日大都处于山野湖畔,远离人群聚集之地而更显荒寒,尤其是他写战场落日,如“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带有浓重的凄怆与死亡的气息,得到殷璠的赞赏,称此诗为“一篇尽善者”112。常建诗中明显带有荒寒

    11、特征的意象还有“旷野”,如“刈芦旷野中,沙土飞黄云”(鄂渚招王昌龄张偾)、“青苔”,如“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燕居)、“青松”,如“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赠三侍御)、“药院”,如“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宿王昌龄隐居)、“林峦”,如“无处求玉童,翳翳唯林峦”(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等。这些意象的密集出现,共同营造了清冷、幽深、萧索、寂寞的诗境。二、冷眼阅世的凄清心态荒寒诗境最直观的表现当然是诗中所塑造的环境荒凉、寒冷,给人荒寒绝俗的印象,而除此之外,诗中的情感表达也值得重视。一般而言,执着于荒寒书写者,当然对世间种种名利争竞不会太热衷,对种种趋附、算计以求显达等尘俗行为保持不屑的态度,

    12、对种种繁华、喧嚣的市井场所选择逃离,并自觉追求以清冷荒寒为高雅脱俗的人格范式。除了上文分析较多的方外诗之外,这里对常建其他题材的作品进行分析,寻找诗中无所不在的荒寒意绪。先看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一度被认为是与山水田园并峙的两派之一,研究者对盛唐诗歌的总体评价很多都和此类作品有关,比如向往功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军边塞、入身军幕以立功扬名的人生设计等,边塞诗多被冠以气骨凛然的标签。而常建笔下的战争和边塞题材格调迥异。殷璠在 河岳英灵集 中评价他“属思既苦,词亦警绝,潘岳虽云能叙悲怨,未见如此章句。”112殷璠所举之例皆为边塞诗句,这是有些让人意外的。一般来说,边塞诗易于激发诗人立功报国热

    13、情,而在常建现存的八首边塞诗中,看不到立功边塞的热情与舍身报国的豪情,都是写边塞的荒寒景色、战争带来的伤害和战后疆场的阴森恐怖,从意象选择到诗歌格调,都可称为边塞诗中的荒寒别调。试看一下: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塞上曲)海头近初月,碛里多愁阴。(送李大都护)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塞下曲 其二)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塞下曲 其三)百尺旌竿沉黑云,边笳落日不堪闻。(张公子行)“阴风”“黑云”是边塞荒寒的常见之景,而“枯骨”“髑髅”“鬼哭”等触目惊心的战争意象无声地诉说着征战的残酷,对生命的杀戮如果和个人的功名

    14、追求联结起来,其必然的结论就是晚唐人总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从这一角度思考,常建的边塞诗往往是关注普通士卒的生命与艰辛,所描写的多是战争的失利与战后的荒凉,“过在将军不在兵”(塞下)更是表明了对将军的指责与对士卒的同情,这就比单独宣扬国力强大乃至穷兵黩武要深刻得多。尤以 吊王将军墓 为出色:嫖姚北伐时,深入几千里。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这首诗是常建为悼念在东北与契丹作战死去的唐军将士而作,其中篇目里的“王将军”据傅璇琮考证当指王孝杰。武后神功元年,率军讨契丹,败于榆关峡口,孝杰等奋战而死。对于这场战争的经过,旧唐书 王孝杰传 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15、,战败之责,主要在于畏战逃遁的后军主管苏宏晖,所以诗中用了汉代名将霍去病和李广以况孝杰,是对他前期战绩的肯定。而“战余落日黄”和“残兵哭辽水”两句,把边塞诗中的荒寒诗境写到了极致,让人从立功封侯的热望中清醒过来,从而同情并认可诗人“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消为日月光”(塞下曲)的美好祈愿。再看咏古诗。常建集中几首和历史有关的作品也带有明显的冷落悲悯的情感基调。比如 古意:“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古兴:“汉上逢老翁,江口为僵尸。白发沾黄泥,遗骸集乌鸱”,直接和生命的死亡意识相关。第一例写古道白杨,蝉鸣黄叶,纵目四 参见刘昫等撰 旧唐书 第九十三卷 王孝杰传,北京:中华书局

    16、,1975年,第2977页。76顾,冢墓累累,这是把环境的荒凉和内心的荒凉作了极具诗意的表达。第二例直接展示阴森丑恶的遗骸,有后来韩孟诗派的影子,在文学上并不足称道。昭君墓 诗云: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昭君墓位于今呼和浩特市南,历代文人对于昭君出塞死于异域都报以深切的同情,对画师纳贿弄权予以批判。常建此诗的结句饱含着对一切美好被摧残的哀挽与怜惜,月光清寒,绝色沉埋,孤坟异域,可为痛哭!另一首 太公哀晚遇 用姜尚垂钓渭滨以遇文王得为帝王师的历史典故,与大多数同类作品对这段君臣遇合表示仰慕的写法不同,常建发现了其中的悲凉之处

    17、,“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倏忽天地人,虽贵将何为?”最好的年华都已逝去,生命倏忽,桑榆晚景,即使得志亦足可悲,对于世人热衷并向往的所谓功业,诗人流露出与众不同的彻悟而灰冷的心理。常建还有为数不少的写音乐的诗,不管是弹琴还是听琴,环境的清冷与内心的孤寂都一目了然。如 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古兴:“深闺女儿莫愁年,玉指泠泠怨金碧”、张山人弹琴:“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推丘中赏,兼得清烦襟”、西山:“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听琴秋夜赠寇尊师:“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综观他的琴诗

    18、似乎总是与山川丛林、秋夜寺院、冷月白露等意象相关,而孤琴摇曳,缘于知音难觅之感,这种刻骨的孤独感与荒冷的环境相互生发,显出诗境的凄清而萧疏。三、荒寒生成的原因分析盛唐时期被四库馆臣认为“与王孟抗行”的常建常被文学史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成员来介绍,而他的诗歌何以会形成如此荒寒的风格特征?这一特征在盛唐诗歌中是一种别调还是大多诗人都具有的一种诗美追求?值得深长思考。我们认为,成因约有如下几个方面:(一)盛世沦落的遭际造成心理的灰冷从已有的资料看,常建一生是不得志的,虽受时人推重,但是殷璠就明确说他“高才而无贵仕”,“沦为一尉”112。唐才子传 中记载:“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登科。大

    19、历中,授盱眙尉。仕颇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有肥遁之志后寓鄂诸,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获大名当时。”7傅璇琮先生在 唐才子传校笺中对上书中有关常建的籍贯,官职、生卒年均作出了精当的考辨与订正,确认其卒年即在天宝末、至德初,是典型的开元天宝时代诗人。他在开元十五年和王昌龄同时登第,然而仕途蹭蹬,只担任过盱眙尉一职就再未获得任用,以至于隐居山野,劳作终身。科考成功,诗名日著,却都没有给他带来命运的改变,盛世对诗赋人才并不过于看重,这会造成他对官场和政治的疏离态度,鄂渚招王昌龄张偾 云:“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贫士任枯槁,捕鱼清江濆。有时荷犁锄,旷野自耕耘。不然春山隐,溪涧花氤氲。”

    20、以在野的生活冲淡官场失意,以“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来劝说友人偕隐山林。正是由于对政治的失望和灰心,他才亲近了山野林峦,古刹道观,以清冷的心眼打量这个看似繁花似锦的时代,与热衷功名的人生划上了一条隔离线。四库馆臣评价常建“非惟宦途寂寞,守道无营,即唱和交游,亦泊然于名场声气之外。其人品如是,则诗品之高,固其所矣”8,所论甚为得当。(二)服膺释道精神而栖心荒寒盛唐时期的思想背景是开放融合、相对自由的,儒释道三家能够并行不悖又能各自独立发展,沐浴着这样的时代空气,盛唐诗人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多元远超前代。读书科考并进入仕途是大多人的当然之选,服膺释道精神而栖心荒寒也是他们诗歌中流露较多的心理内容。盛

    21、唐诗人不是要彻底告别尘世而出家修行,主要是在与僧人道士等方外之人的交游中感受那种远离尘俗的内心清静,或是游历处于深山幽林的禅院道观等场所来体验摆脱欲望纠缠的生命真性。关于释道影响易于把人的精神导向清虚荒寒之境,已有的论述颇多,此处不赘。只稍微提示一下释和道区别:寺庙诗大多冷落而生空幻之感,而道观诗多慕长生而起仙游之念。现存常建集中所写游历寺庙的作品有 题破山寺后禅院 白湖寺后溪宿云门 题法院 三首,与道教相关的作品稍多,计有 梦太白西峰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 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 第77三峰 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 张天师草堂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等八首,数量加起来占比达到总数的五分之一。常建很少

    22、在诗中谈论玄理,而对清冷绝尘的环境描写着墨较多,比如 题法院:“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皓月殿中三度磐,水晶宫里一僧禅。”远山、深竹、老松、皓月,佛殿中的磐声与独自禅坐的僧人,诗境荒寒出尘。道教以长生为教义解决所有人都焦虑的死亡恐惧,在唐代得到皇室的大力扶植,对很多诗人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常建诗中对成仙得道表示向往的诗句不少见,例如:“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簪。”(张山人弹琴)“祈君青云秘,愿谒黄仙翁。尝以耕玉田,龙鸣西顶中”(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等,但常建不像李白那样正式加入道教成为道士,他诗中多写仙人与求道者都以旁观的视角,看不出他对道教戒律的持守。道观的

    23、环境与寺庙禅院没有什么区别,也是幽深清冷,寂寞人外,而仙人与求道者常年与松鹤相伴,消磨日月,为了长生而自动摒绝了世俗荣华和人间情欲,易于养成清冷孤绝的个性神情。“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9,诗人对神仙之说的渺茫与虚幻都有认知,它不能构成对人生失意的真正解脱。(三)文人偏好清寒意境的传统及楚辞的影响对于古典诗人的研究当然不能脱离其生活的特定时代背景,同样不应该用时代背景的统一分析泯灭不同诗人的个性差异,以群体特征和群体心态遮蔽丰富多样的个体特征与个体心态。所以在盛唐气象这个大的阐释背景下,我们论述常建诗歌的荒寒意境依然能够成立,是因为诗人的审美趣味各有偏至,不会因为时代原因就完全趋于同一。更重要

    24、的原因在于,对清冷荒寒意境的喜爱似乎是文人的天性,以自觉远离热闹、喧嚣、浮华、世俗来确认雅意林壑的诗性品格,这在许多文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体现。常建诗歌对荒寒之境的书写,是与他偏爱荒远幽深的审美趣味直接相关的,也和他清冷阅世的心态有直接关系,而现在我们想更进一步指出:这一审美倾向应该是导源于楚辞。屈原 山鬼 里就把楚地荒莽阴森的环境和清冷绝望的情思结合起来,可以看作文学史上荒寒之作的源头。常建隐居鄂渚多年,这里是楚文化的中心地域,山高林密,川涧众多,神话与民歌发达。他吸收了楚骚借山川之助以陶钧文思的传统,却淘洗了楚辞“香草美人”过于程式化的比兴手法;他继承了屈子的峻洁人格和浪漫之思,又深染明朗清

    25、爽的时代风气而大量减少了楚辞中的忧患与骚怨气质。正由于此,古今很少有研究者指出常建诗歌与楚辞的渊源关系,我们稍举数句以见关联。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用了 楚辞 渔父 的典故,渔父对披发行吟江畔的屈原有所规诫,但屈原不愿混同流俗,于是渔父唱“沧浪之水”歌刺枻而去。再如上文引述的贺裳所举的古意: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辘轳青丝索。仙人骑凤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黄金作身双飞龙,口衔明月喷芙蓉。一时渡海望不见,晓上青楼十二重。诗为游仙之作,所写俱为仙人的生活场景。银瓶汲井、骑凤御龙、跨海飞升、青楼层叠等奇情幻想联属一起,隐约传出对仙人的欣羡,也是对人间的厌弃。这种游仙诗的开创

    26、之作正是楚辞中的远游。再如 古意三首 其一: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远道隔江汉,孤舟无岁年。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愁泪变楚竹,蛾眉丧湘川。后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过客设祠祭,狐狸来坐边。怀古未忍还,猿吟彻空山。这是袭用 九歌 里“二湘”之原典,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追之不及,乃泪洒斑竹,自投湘水殉情而死。楚人为之立祠,当作湘水女神祭祀。诗作的结尾,诗人同样塑造了狐狸出没、猿吟空山的荒冷愁苦意境。常建在南方的自然山水中接受楚辞的影响是较为自然的选择。云烟联绵、巫祭盛行的楚风对常建诗歌偏于荒寒意境亦有潜移默化的深层影响。结语荒寒一词,学界多用来概括宋元时期文人山水画的主要风格,画家们喜画雪景寒

    27、林等极冷之境以寄托文人的生命情调和审美趣味;也有学者用荒寒来分析诗歌的一种审美特征,但主要集中在晚唐五代的诗歌以至于宋诗,如陶文鹏先生认 可参朱良志 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载 文艺研究 1997年第4期。78为,对荒寒之境的追求与喜爱,是宋诗有别于唐诗的一个鲜明特色。他特意在 全唐诗 和 全宋诗进行检索,结果唐诗出现“荒寒”仅2例,且没有组合成形容词语,而宋诗高达119例。需要辩证的是,唐诗中没有出现现成的“荒寒”词语不代表唐诗中就没有荒寒诗境,苏轼早有“郊寒岛瘦”的著名评点,近来也有学者注意到晚唐荒寒诗风与佛禅之间的关系。本文用荒寒来分析盛唐诗歌可能有些出人意料,因为多年来形成的一些学术惯性思

    28、维始终认为盛唐是一个开朗、繁荣、进取的时代,所有人都在做着盛世的繁华的梦。我们认为,荒寒品格作为一种艺术趣味从酝酿、产生、发展、通行到最终被理论认定,一般都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历程,不会晚至宋元才一蹴而就。画作荒寒未尝不是对诗作荒寒的借鉴与学习,毕竟诗歌才是中国古代最发达也最早成熟的艺术,还是苏轼说的有理:“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次韵吴传正枯木歌)。荒寒顾名思义,是荒凉和寒冷的结合,荒凉作用于视觉,寒冷作用于感觉,两者组构一起就具有拓展性及复合性的阐释空间,诸如荒凉、清冷、幽深、僻静、孤寂、冷漠、伤痛、死亡等皆可入于荒寒,诸如视角环境和内心感受都和荒寒诗境有着直接的关联。研究者认定盛

    29、唐诗歌咸有昌明气象其实是值得怀疑的,单单以殷璠 河岳英灵集 中所选的盛唐诗歌来看,偏于环境之荒寒与情调之幽冷就是这些作品中较为普遍的整体风貌,而常建诗歌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至于荒寒的价值与美学意义,此处不作展开,仅引古人两段论述作结。宣和画谱 卷十说关仝“尤善作秋山、寒林与其林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泽,使其见者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之状”10。清况周颐 蕙风词话:“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则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11画作荒寒与诗心荒寒共同指向山野隐

    30、逸的清冷志趣,脱略尘俗欲望之桎梏,格高韵远,神清骨冷,宜乎历代文人钟情于斯。参考文献:1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6.2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24.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93:193.4陈贻惞,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089.5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刘福元,杨新我,等点校.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46.6辛文房.唐才子传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7.7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263-268.8永瑢,纪昀,等主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773.9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5.10俞剑华,标点注译.宣和画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177.11况周颐.蕙风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9.责任编校秋晨 见陶文鹏 论宋诗的荒寒意境,载 清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参看王树海、李文兴 唐末荒寒诗风及其佛禅气息,载 东南学术 2015年第3期。79


    注意事项

    本文(论常建诗歌的荒寒意境.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