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于符号学的新世纪福州地域性建筑创作解析.pdf

    • 资源ID:582318       资源大小:2.80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基于符号学的新世纪福州地域性建筑创作解析.pdf

    1、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承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从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三方面展开,对新世纪福州涌现的优秀地域性建筑创作进行解析,探讨在地域型建筑设计中传统符号的表达与应用。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the importance of inheriting reg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miotics,this paper

    2、analyzes the outstanding regional architectural creation emerging in Fuzhou in the new centur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mbol construction,symbol semantics and symbol application,and discusses the expre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symbols in reg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关键词:

    3、符号学;建筑符号;地域性建筑;福州文化Keywords:semiotics;architectural symbols;regional architecture;Fuzhou culture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YJAZH063);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51808123)DOI:10.19875/ki.jzywh.2023.08.002引言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承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缔造了特色鲜明的福州传统民居。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福州地域性建筑的探索道路上,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建筑作品。作为一种有效的

    4、研究工具,符号学(Semiotics)为这些地域性建筑的解读和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符号学是对符号进行研究的学科,包括符号的性质、发展的规律、符号的意义以及符号与人的关系等1。符号学最早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于上世纪 20 年代末提出,近乎同一时期,美国学者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Santiago Peirce)也从逻辑学角度,独立创立了符号学。索绪尔模式的符号学理论在 20 世纪 20 年代60 年代迅速发展成熟,但 70 年代后,皮尔斯的理论模式逐渐占上风并基本上取代了索绪尔的模式,成为当代符号学基础。20 世纪 50 年代符

    5、号学最先被意大利学者和建筑师引入建筑学讨论中,经由诸多理论学家和建筑师从理论和应用层面探索,从而诞生了作为符号学与建筑学交叉学科的建筑符号学(Archisemiotics)。这期间,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有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的功能与符号建筑的符号学、勃罗德彭特(Broadbent)的建筑的深层结构等,建筑设计方面也有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文丘里(Robert Venturi)等建筑师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实践。20 世纪末,建筑符号学经由学术界的探讨与研究,发展成熟,成为探寻归纳建筑本质的有效手段,现大量应用于地域建筑文化与历史建筑风格2、建筑设计与建筑理论3

    6、,4、建筑符号演变等方面。20 世纪 8090 年代,我国学者如刘开济5、薛求理6、常青7等对国外建筑符号学相关的理论思潮进行了积极的学习,留下了相对全面的译文和理论研究。近年来,在经由对出现的大量形象模仿的建筑作品进行探讨和思辨后,建筑符号学理论研究和应用也由强调浅层的符号象征,朝着全面考虑建筑本源与深层结关注ATTENTION基于符号学的新世纪福州地域性建筑创作解析Analysis of Fuzhou Regional Architecture Cre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based on Semiotics关 注233|2023|08构的方向发展8,9。时至今

    7、日,建筑符号学在国内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指导传统建筑的风格特征研究10,二是作为方法论应用于建筑设计与更新11。基于符号学原理,本文拟对福州进入新世纪以来较为有代表性的地域性建筑进行解读,总结其中的符号学设计思想与方法。1 符号学理论概述美国学者莫里斯(Charles William Morris)在皮尔斯的符号理论的基础上,将符号学分为了三部分,符构学(Syntacrics)、符义学(Semantics)和符用学(Pragmatics)5。其中,符构学研究符号的规律及各种符号之间的关系;符义学研究符号与其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涉及符号携带并表达信息的形式;符用学研究符号和使用者(接

    8、受符号的人)之间的关系。2 福州地域性符号解读建筑符号的解读需要建立在自身之外的代码基础上。要理解建筑设计者如何在现代建筑中传达福州传统元素,必须先介绍建筑所涉及的福州传统地域符号,特别是福州传统民居中的符号。2.1 空间符号在城市尺度上,古代福州凭借“环山、沃野、派江、吻海”的形式建城,顺应其山水空间格局,其后在悠久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其特色的城市轴线。在街坊尺度上,以“三坊七巷”为首的传统聚落空间是福州最具代表性的空间符号。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福州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或是遵循儒家思想,呈现对称守序的轴线结构,或是遵循道家的天人合一而呈现自然巧妙的庭院布局。黄汉民先生曾经谈到:“在福建传统民居的内

    9、部空间中,最丰富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内向的厅井空间。”此处的厅井空间即为厅堂空间与天井空间连接而成的整体。厅堂有着祭神祭祖的重要功能,也是家庭在进行节庆活动时的主要场所,是家庭的核心公共空间;适应南方气候的小尺度天井空间创造了室内外的紧密联系,也是家庭成员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2.2 造型符号福州民居最突出的造型符号莫过于“马鞍墙”,它凭借着高辨识度的独特曲线成为福州传统符号中的“代言人”。古代城市民居为了防止火灾,通常会设置风火山墙,全国各地的风火山墙形态不一、风格各样,而福州传统的风火山墙两边低、中间高,以优美的曲线勾勒出“几”字,因其形如马鞍故称做“马鞍墙”。2.3 色彩符号福州传统民居的

    10、墙体多为土筑构件,采用白灰饰面,墙头用双坡瓦覆盖,墙基则以花岗岩来砌筑,用以抵抗雨水侵蚀。屋顶以传统青瓦覆盖,风吹日晒后,形成别致的青黑色。如此,粉墙黛瓦的和谐组合成为福州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色彩符号。2.4 文化符号福州突出的文化符号有榕树、茉莉花、寿山石、温泉等。其中,茉莉花是福州市花,据考证,从印度传入中国为西汉时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于 2000 多年前传入福州,与福州建城之始的闽越为相近时期。茉莉花气味清新淡雅,颜色纯白无瑕,不仅凭借其典雅美观的造型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作为茉莉花茶成为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深受福州人喜爱。在福州,传统木雕、漆画、剪纸与石雕等特色民俗形式中多有出现。在

    11、文学方面,福州俗语“闽江边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中就有涉及茉莉花,福州长乐人冰心也曾在还乡杂记中有过“吃着福州菜,喝着茉莉花茶”的描述来表达思乡之情。0030043 新世纪福州地域性建筑创作案例及其符号学分析3.1 福建博物院福建博物院前身为 1933 年福建省立科学馆,1953 年成立福建省博物馆,在 2002 年新馆落成,由齐康院士设计,改称福建博物院,是福建省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和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建筑位于福州西湖公园北侧,基地三面临水,一面靠路,由主馆、综合馆、自然馆和监测中心四幢建筑组成12。福建博物院的代码构成要满足博物

    12、馆各种功能性需求并考虑与西湖景区这一特殊环境的协调性,同时还应关注建筑室内物理环境并兼顾造价和建筑使用中产生的资源消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地域文化表达的符号并不刻意地独立出现,而是与回应上述需求的上述符号互相穿插,体现在空间布局、建筑造型、细部构造等各个方面。在总体布局上,福建博物院拥有一条东西向的主轴和南北向的副轴。其中,东西主轴依次将入口广场、主馆、综合馆与雕刻庭院、中心广场、自然馆、珍稀植物园组合(图1)。在这条轴线上,分散式的布局围合成多个庭院空间,而福州传统多进院落民居的典型布置方式为沿纵深轴线串联布置,与之有像似性,由此传达了传统民居信息的空间符号。这其中,主馆休息厅在轴线上位于主

    13、馆大厅的后方,在此处设置通高空间,呼应了传统民居两层正厅后的天井空间。而中区两侧建筑与主馆围合成雕刻庭院,则与传统民居中的厢房正厅围合成庭院一致(图 2)。在建筑造型方面,福建博物院采用了形体组合的方式,整体虽然偏向现代建筑形象,但是却巧妙地暗含了传统建筑的地域性。为了表达能够满足博物馆内各项活动的建筑功能,博物馆建筑需要采用大体量的空间,这与大众对于传统民居的小体量的建筑代码认知是不符的。为了传达出传统建筑中的体量形式,建筑造型经过两个层面的设计:立面被分解为更适宜的体量,得以呼应传统民居的单体体量;然后体量间经过层层嵌套,形成一定的前后关系,从而将传统建筑单体体量及群体的韵律像似性地表达到

    14、新建筑的立面上。在细部构造上,福建博物院将飞檐造型经过抽象,转化为凝练的标志符号(图3),不断运用到了建筑部分女儿墙、入口门厅、内部装饰、标牌标语等各种细部。从符用学方面来看,上文提及的飞檐标志符号,是应用了完形心理学的一种含蓄的信息表达。翘起的屋檐的曲线造型经过提炼,虽然不能够直接表达出完整的信息,但是其弯曲的角度具有高像似性,且被反复安排在屋顶女儿墙处,两者给予了相当程度的暗示性。此外,序厅屋顶源自于马鞍墙的造型,运用的“破风”手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语义裂变,这种变形方法也符合拓扑学原理,在观看者心目中会形成一个完型的信息,同样可以让使用者在充分感受到趣味性的同时,有效地接受到福州传统建筑的

    15、信息。此外,为了让使用者充分感受到建筑的地域性,用母题重复的手法加深印象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福建博物院的标志性符号作为飞檐的抽象,是整体建筑语言的构成中传统元素突出体现的亮点,将其重复出现可以不断传递信息并加深信息印象。同时,对象的轮廓线往往更容易带给人视觉刺激,将其在建筑各个场馆的屋顶女儿墙的部位上不断重复,使其占据建筑的屋顶轮廓线,进一步加强了信息表达的力度。3.2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仓山区三江口闽江之畔,总建筑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于 2015 年 5 月动工,2018 年 8 月竣工。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由多功能戏剧厅、音乐厅、歌剧院、艺术博物馆和影视中心五个功能主体

    16、组成(图 4)。作为能够代表福州文化的地标建筑,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自创作之始就承担着弘扬福州地域性的重任13。图 1福建博物院空间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2福建博物院飞檐符号(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关 注233|2023|08005作为福州地标性建筑,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在深层结构层面将“文化象征”的比重看得很重要,在建筑场地以及建筑自身造型、结构、内部功能等各个层面,都有文化信息介入。这些文化信息主要以“茉莉花”“陶”等代表性文化元素为主14,经由合理的设计,和谐地融入到其他功能符号中,达到了综合协调传达地域性符号的效果。从符义学来看,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的建筑符号在多个层面像似性地表达了“茉莉花

    17、”这一信息。作为福州的市花,茉莉花是福州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国内外认可度很高的中国文化代表符号,非常适合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的功能定位。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由多功能戏剧厅、音乐厅、歌剧院、艺术博物馆和影视中心五部分组成,分设在象征着五片“茉莉花瓣”的建筑主体中,并由底层中央文化大厅相连。建筑的场地设计与建筑主体相呼应,嵌入闽江的叶片形广场与建筑主体,共同传达了“茉莉花”的形状信息(图 5)。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五个主体建筑的外立面、歌剧院和音乐厅的室内均选用了陶制品,其洁白的色彩性质也与茉莉花高度相似。同时,建筑室内空间也加入了很多茉莉花形式,例如歌剧院墙面上使用了茉莉花形状的陶片,文化长廊的吊顶(图

    18、6、图 7)也通过镂空处理,传达了茉莉花的形状信息。上述设计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地域性符号的表达更加立体全面。从符用学角度来说,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面对不同的接受者都做出了相应的设计。作为国际性建筑,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不免会经常面对电视直播等可能会出现鸟瞰视角的情景,在这种使用场景中,建筑能够有效传达相似性符号信息的部分是建筑的整体造型符号,因此最有效的策略即是将建筑与场地在整体上就抽象设计成茉莉花。而大部分参观者在亲临现场时,其实并不太容易从建筑的场地和造型上解读出茉莉花形状这一信息,或者说建筑符号并没有过于直白地将“茉莉花形状”这一信息发送给接受者。“茉莉花”这一符号所传达的并不仅

    19、仅是它特有的花瓣形状信息,还包含了尺寸大小等其他信息,如果使用者过于轻易地就将建筑解读为茉莉花瓣,那么他凭借人类的感知尺度,就会直白感受到建筑的巨大体量,这将与其代码库中的茉莉花符号产生剧烈冲突,而带来不和谐感。而在普通人作为使用者在建筑内的时候,设计者在室内部分将茉莉花符号植入到室内功能结构上,使用者在适合人类尺度的场景中依然可以接收到“茉莉花”这一信息。建筑符号可以多面性地应对不同场景下的信息接受者,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在符构中综合使用文化符号的有效性。3.3 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陈爱美,2014 年)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北部,作为提升福州北部区

    20、域文化内涵与产业能级的一环,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重点项目。项目西邻寿山乡,东北接连江,南靠鼓岭,是以文化休闲、度假养生、生态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建筑群,包含非遗综合展示中心、非遗综合展示街区、非遗综合展示院落以及非遗文化研创中心四个部分。图 3福建博物院飞檐符号(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 4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鸟瞰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5)006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的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总体布局、建筑形式与建筑材质上。基地选址地形崎岖复杂,且有一条河道穿过基地中央,成为影响建筑深层结构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因此建筑群在设计的代码中包含了足量的回应环境的符号。通过建筑形体与景观配置的互相遮挡,因功

    21、能需求诞生的建筑体量得到化解。在此基础上,再在建筑立面、顶面的造型和材质中充分设计履行文化象征职责的符号。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在整体设计上相似性地转译了传统聚落的形式特征。传统建筑的体量关系与其依山傍水的关系被提炼成设计原则,使得建筑最终呈现的自身形象与环境关系符合人们对传统建筑的印象。在建筑造型上,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以白墙黑瓦作为相似符号来体现传统建筑的色彩信息,并对金属压顶以及钢材、玻璃等现代材料与毛石、木材等传统材料进行恰当的组合运用,使其能够含蓄地表达传统建筑形象信息。非遗综合展示馆的部分较多地使用了斜线作为立面构成,通过一定的穿插和节奏,像似性地转译福州聚落空间中错落有致的

    22、屋顶轮廓。非遗综合展示馆屋顶的斜线关系(图8)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传统山墙的破风变体。一方面,这种处理手法符合拓扑学原理,因此会在观看者心目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山墙形式信息;另一方面,经过破风手法去除的部分需要观看者进行完形,这个过程的实现使得观看者收获了一定的成就感而产生愉悦感,使得传统建筑信息的符号表达变得更加有趣。除此之外,以现代材料结合运用而成像似性建筑立面符号,使得观看者在建筑现代性信息的语境下,可以有效接收传统信息。同时,现代元素的传统表达同样带有“谜题”性质,保证了符号传达信息的趣味性。3.4 三江大厦从 2017 年开始,福州市政府规划将三江口片区建设成为美丽福州示范区,三江大厦(郑

    23、再良,2022 年)坐落于三江口片区,是以绿色节能为主题的高层办公建筑,建筑设计主要理念为绿色可持续以及呼应地域气候性、地域地理性及地域人文性(图 9)。在三江大厦的设计中,被动节能的绿色建筑理念被重点考虑,而这一点在传统建筑的空间符号中多有体现,因此二者可以和谐地在建筑代码中同时表达。项目的基地边界为城市道路及城市绿化,场地内条件较好,因此设计上可以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主体设计上。表达传统建筑空间信息和绿色节能信息的建筑符号主要体现为架空的外廊以及建筑内院、空中庭院。同样,在建筑外立面这一最能直接表达相似性的部分包含了比重更高的文化符号。三江大厦对地域性信息的转译主要体现在庭院空间和立面造型两部

    24、分。建筑在一层设有开放式外廊,直接与城市绿化相连,并在中间层设有开敞回风栏及中庭花园,以此像似性转译传统民居空间中多进式布局以及厅井空间(图 10)。在形体设计上不设置裙房,追求立面轮廓相对方正平整,并对图 5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总平面意向(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6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室内(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 7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室内吊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8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非遗综合展示馆区域(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关 注233|2023|08007参考文献:1 王汉斌,王佩玉.浅析符号学与建筑设计 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21:1232-1234.2Archite

    25、cture a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emiotic Theory(Case Study:Tjong A Fies House)J.3Erim Ulu.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onnotations of iconic buildings by using a semiotic model of architectureJ.Social Semiotics,2020(41):1-22.4Goubran S.Sustainability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jects-a semiotic unde

    26、rstandingJ.Social Semiotics,2019.5 刘开济.谈国外建筑符号学 J.世界建筑,1984,(05):11-17.6 诺伯格舒尔茨.含义、建筑和历史 J.薛求理,译.新建筑,1986,(02):41-47.7 诺伯格舒尔茨.论建筑的象征主义 J.常青,译.时代建筑,1992,(03):51-55.8 文一峰.建筑符号学与原型思考对当代中国建筑符号创作的反思 J.建筑学报,2012,525,(05):87-92.9 倪阳,方舟.对当代建筑“符号象征”偏谬的再反思 J.建筑学报,2022,(06):74-81.10 华晔,张奔,陆媛.基于建筑符号学的苏州建筑地域性传承探

    27、析 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01):58-62.11 王犀,洪菲,张春普,等.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建筑符号学解码 J.建筑科学,2020,36(09):17-26.12 齐康,林卫宁.大气浑然的时代建筑:记福建省博物馆创作 J.建筑创作,2004,(02):114-121.13 徐宗武,唐悦兴.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J.当代建筑,2020.14 徐宗武,徐雅婧.当中国建筑遇到斯堪的纳维亚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地域文化属性解读 J.建筑技艺,2020,(06):9-17.15 徐宗武,唐悦兴.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J.当代建筑,2020,(02):80-93.女儿墙进行曲线设计,以

    28、携带福州传统风火墙的轮廓信息(图 9)。外轮廓往往是视觉注意力的焦点,在整个外立面的信息表达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三江大厦作为高层建筑,需要充分表达建筑功能的符号,这占据了设计的主导,无法兼容充足的传统建筑信息。因此,未设置裙房、仿福州传统风火墙的屋顶轮廓等手法,很好地回应了观看者的行为特点,将文化信息尽可能有效地传达给观者。内部空间通过分层设置庭院空间的方式,尽可能满足使用者在不同高度对传统庭院空间信息的接收。结语现代化建设与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传承地域建筑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今建筑师的重要任务。进入新世纪后,福州地域性建筑创作更多通过提取与转译传统建筑符号,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功能性相结合,逐渐

    29、超越以往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观念。在符构学层面,设计师更加注重呼应环境、结合场地进行设计,通过将建筑空间、造型与环境进行有机整合,使建筑在整体环境的语境中更为和谐。在建筑自身方面,不再刻意为传达文化的符号分配过多比重,而是更加综合地将文化因素体现到空间、立面、材质、色彩等各个方面,使文化信息与现代功能信息在建筑符构中和谐共存。在符义学层面,建筑创作依然以像似性符号传达信息为主,但能更多地经由解构原始符号,提取文化层面信息,合理选用材料、色彩,并通过含蓄的隐喻等手法,将弱化的地域性信息转译到新的建筑形式中,从而在建筑形式符号保持现代化的基础上,体现出地域特征。在符用学层面,“破风”、母题重复等手法的运用符合人类心理学,使得文化信息的表达更加抽象含蓄,增加了新地域建筑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综上所述,新建筑创作代码中的文化符号在表层结构层面不会刻意突出,与其他条件结合得更为和谐,它们的设计亮点是地域性的文化象征、自然环境、建筑手段和艺术形象之间的辩证统一,将更加凝练的地域性符号含蓄地蕴含在建筑的深层结构中,将传统文化的美在现代建筑中继续传承发扬。图 9三江大厦人视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 10三江大厦中庭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符号学的新世纪福州地域性建筑创作解析.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