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pdf

    • 资源ID:539742       资源大小:5.87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pdf

    1、2023年5 月总第2 6 7 期第3期黑河学刊Heihe JournalMay.2023Serial No.267 No.3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刘利(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 10 0 41)【摘要 创新型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是科技成果应用、科技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的载体。大力培育与发展创新型企业是实现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育成都产业特色的基本战略选择,更是推动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尽管成都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仍存在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创新型企业的产学研创新合作有待进一步加

    2、强、创新型企业的市场中介创新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等问题。成都应从全力强化企业创新意识、强化企业创新研发投入、积极完善企业创新合作模式等创新型企业内生动力层面加快提升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从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的金融财税法规政策体系、大力强化创新型人才引进培育激励保障机制、加强科技中介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完善企业外部政策支持层面优化创新型企业创新环境,加快推动成都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着力提升成都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关键词 成都;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存在问题;成因;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 F27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 0 9-30 36(2 0 2 3)0 3-0 0

    3、 2 6-11一、引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将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而创新型企业作为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较为成熟的创新体系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以及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力量。成都作为首批获得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重点科研机构和知名院士,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能力持续稳定、创新人才储备充足、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为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成都正值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成都创【基金项目 本文为成都市

    4、科技局项目“成都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 0 2 1-RK00-00010-ZF。作者简介 刘利(19 7 1-),男,四川隆昌人,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投资与财务管理、高等教育研究、民族宗教、统战、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编制等问题。26521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以创新型企业形成创新示范效应,推动成都创新精神和创新型文化建设,将大幅度提升成都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推进创新型成都建设。二、成都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现状(一)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支持2006年9 月,四川省举行创新型企业授牌仪式,标志着四川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全

    5、面启动。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积极贯彻四川省建设创新型省份战略目标,近几年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实施一系列重要部署和重要举措来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提升技术创新与转化能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表1)。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成都在西部地区的实力明显提升,成为了西部地区竞争力比较强的创新型城市,为培育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表1成都市支持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政策文件名称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 0 2 5 规划成都市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 0 17 2 0 2 0 年)成都市“十四五”科技

    6、创新规划(二)创新型企业地区分布根据2 0 2 1年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 0 强企业名单,6 9 家百强企业位于成都,占全省比例6 9%,表明成都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能为创新型企业培育提供良好的支撑。从百强企业在成都地区的分布情况来看,武侯区和高新区分别占比17%、16%,是成都市技术创新活跃度最高的地区,创新能力具有绝对优势。成都市创新型企业地区分布整体较为集中,多为区域经济规模与科技实力较强的地区。1211武候区高新区出台时间2015.122016.32017.112022.586双流区郸都区4金牛区龙泉驿区区4新区温江区33成区3江区新都区天府新区图12 0 2 1年四

    7、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百强企业在成都的地区分布27(三)创新型企业行业分布截至目前,四川省已累计开展八批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从部分成都创新型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以及生物与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行业分布呈明显的集中性。表2 四四川省八批创新型企业部分成都企业名单企业名称所属高新技术领域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信息成都府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信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航空航天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技术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与新医药成都顺康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电子信息

    8、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成都蓉光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成都时代诺亚舟教育软件有限公司电子信息成都优博创业技术有限公司电子信息成都天奥电子有限公司电子信息成都航利(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航空航天成都天保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技术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航空航天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高技术服务业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物与新医药三、成都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取得的成效(一)创新型企业主体培育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一是科技型创新企业发展势头迅猛。2 0 2 0 年,全市科技型创新企业总量达到10 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5 0 0 万元的科技型创新企业达到10 0 0

    9、家、超过1亿元的达到5 5 0 家、超过10 亿元的达到10 0 家。二是建立了成都市科技型中小创新型企业培育库。2 0 2 0 年,进人“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创新型企业总量已超8 万家。三是实施了“成都创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截至2 0 2 0 年,“成都创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已达10 0 家,建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和影响力的新型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10 家。四是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数量位列国家级高新区前列。截至2 0 2 1年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认定申报数146 5 家,通过认定12 6 8 家,有效创新型高企总数达到28中报批次第八批第七批第六批第五批第四批第三批

    10、第二批第一批655823315家,创新型高企总数位列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加快推进了创新型企业培育的步伐。成都市全方位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科创板上市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 0 2 1年成都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 0 1家、总数达到7 8 2 1家,增长2 8%,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15家,位居全国第六。(二)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成都市专利申请数量9 9 38 7 件,同比增长2 3%,全市授权专利6 5 5 8 2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首次超过万件,达到10 8 9 1件,增幅18%,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发明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发

    11、展专利授权量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1200009825199079 9938710000080000775386000040000200000(三)创新型企业创新环境得到了巨大优化1.加快培育创新载体,孵化更多创新型企业积极实施“一通过二支持”政策,以股权为纽带大力构建创新联盟,实现创新主体间的有效协同;积极支持构建校企创新联合体,迅速实现科研创新成果转化。2 0 2 1年全市众创空间及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共2 6 8 家,较2 0 13年增长2 5 1家,孵化面积达到7 6 2 万平方米。2.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2021年实现全社会R&D经费支出

    12、6 31.9 亿元,同比增长14.6%;国家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增至7 8 2 1家,较2 0 16 年增长2 7 3%。3.力促产学研创新融合截至2 0 2 1年,累计建成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5 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 6 8 家。(四)创新型企业人才培育不断加强1.高标准建成创新人才制度体系相继出台成都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成都市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五年行动计2977614448523950037969413092979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2015年2 0 16 年2 0 17 年徽2 0 18 年#2 0 19 年攀2 0 2 0 年图2 2 0 15 2 0 2 0

    13、年成都市专利申请数与专利授权情况57604专利授权72028356108916206发明专利授权划,推出“支持创新主体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成都人才36 条”等创新举措。2 0 2 1年成都创新人才总量已达5 8 7.6 万人,居全国第4位,其中仅国家、省、市高层次创新人才就已达4435 人。2.高质量构建创新人才发展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创新高地的重大部署,构建全市“3+3+N”创新人才协同发展雁阵格局,强化全国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空间承载。3.高效能创建创新人才工作格局成立成都创新人才发展促进会、“蓉漂”创新人才综合党委,协同推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紧扣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发展需要,大力

    14、实施“引才、招才、聚才、育才、留才”五才创新人才“蓉漂计划”。4.高水平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加快建设西部创新科学城和成渝创新综合性科学中心,全面打造“成都人才综合服务中心”。截至2 0 2 1年,全市专业技术创新人才总量达2 17.0 4万人,技能创新人才总量达2 6 0万人;全市两院院士31人,高等院校6 0 余所,数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六。5.高品质完善创新人才后勤保障积极设立“一站式”创新人才服务窗口,开设高层次创新人才“绿色通道”,解决高层次创新人才、重点产业创新、新兴产业急需紧缺创新人才的实际问题。(五)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深入实施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创新企业培育行动。2

    15、0 16 年,全市的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只有2 0 9 8 家,2 0 19 年后加快发展,2 0 2 0 年和2 0 2 1年保持每年净增超15 0 0家的速度,2 0 2 1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创新企业16 0 0 余家、总数超7 8 0 0 家,数量相较2 0 2 0 年增长近30%。短短5 年,全市高创企业数量增长迅猛,2 0 2 1年比2 0 16 年增长了2.7 3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人达1.1万亿元、增长13.9%。四、成都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1.创新型企业自身创新文化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当前,成都一些创新型企业还缺乏创新的积极性和主

    16、动性,经营目标过度追求急功近利,投资重点也主要放在周期短、回报率高的传统产业上,使得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升级难以推进。创新文化的缺失导致一些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多为偶然性、间歇性和非制度化行为,缺乏持续性和后劲。2.适合创新型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相对不足低效率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和不合理的创新性成果收人分配机制是当前阻碍创新30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3.创新型企业的一些创新活动脱离市场需求当前成都部分创新型企业活动存在偏离市场、脱离市场需求的问题,出现为了创新而创新的现象,导致创新活动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研发的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企业盈利受到损失。(二)

    17、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1.创新型领军人才短缺虽然成都创新型战略的深入实施大幅度提升了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但部分行业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科技型中小创新型企业人才还相对短缺,制约了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2.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人才缺乏成都目前创新人才总量5 8 7.6 万人,技能创新人才总量2 10 万人,其中高技能创新人才超过6 5 万人,仅占创新人才总量的11%,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占比相对较低,特别是创新型企业中科技创新研发人才更少,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更是稀缺,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三)创新型企业的产学研创新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产学研

    18、创新合作的重心尚未落到创新型企业,联合创新的决策参与和利益风险承担主体责任也尚未真正落到创新型企业,导致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技术创新等创新资源难以向产业创新有效聚集。同时,当前产学研创新合作主要以松散型合作为主,合作层次较浅、合作期限较短、合作稳定性不够,尚未形成成熟、高效、可持续的创新合作模式和一整套完整的促进产学研用创新高效、紧密合作的配套政策、协调机制,难以将创新型企业所需的各种创新要素进行高效整合和聚集。(四)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还需提升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创新成果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创新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当前,成都市高校的科研创新成果多集中在理论探索上,创新成

    19、果展现形式主要以在刊物发表理论文章为主,高校并不负责新技术、新成果在实际中的运用,这使得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对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技术开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高校或创新型企业难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技术性较高的实验成果运用到实际大规模生产中去,科研创新成果落地为产能难以实现。(五)创新型企业的市场中介创新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市场中介在研发、创新、开发、转化、生产的流程中承担着关键角色,不仅能解决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经验不足问题,还能解决许多小型创新型企业因缺乏31强大的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导致无法将新技术、新产品融人到企业生产中的问题。当前,成都很多小型创新型企业资金匮

    20、乏、创新研发实力不足,缺乏全面综合的技术开发系统,导致其在技术研究、市场咨询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对市场中介依赖性很高,但现有的市场中介创新服务功能尚未得到完全发挥,还存在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公信力不够强、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等问题,尤其是技术创新市场交易、客户评估、创新投融资服务等方面还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创新型企业的市场需求。中介创新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普遍较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尤为缺乏,创新型企业的实际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五、成都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对策(一)强化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管理1.强化企业创新意识创新型企业要紧紧围绕自身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快引导培育企业全体员工达成踊跃参与创

    21、新的共识,为激励企业员工提升创新意识、参与创新活动提供内在精神动力;要从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创新目标达成和创新成果评价等层面,让创新的因子真正融人到企业每位员工的血液中,让员工逐步形成自主创新的行为习惯。2.创新企业发展规划创新型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将企业创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作为长远、持久目标,通过建立创意中心、创新研发中心、创新技术中心等,提升创新发展规划编制的创新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创新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丰富企业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资源和核心创新技术资源;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产能的能力和创新成果规模化、产业化能力

    22、。3.创新人才队伍管理创新型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岗位体系,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岗位能力胜任力,对创新型工作岗位的人才结构进行合理优化。要全面完善创新人才薪酬制度,积极采用薪酬浮动定级方式,综合企业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以及创新型人才多方面需求,全面考量企业的薪酬规划,制定符合创新型企业发展要求的和满足核心创新人才个性需求的竞争性薪酬体系。(二)加大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创新型企业要加大创新研发资金的投人,努力推动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占总销售额5%以上,大力提升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创新型企业要强化对内部创新探索、创新行为的预算支持力度,确保产业和技术研发创新研发顺利开展;积极响应有关研

    23、发政策,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和股权融资等方式争取资金支持,确保企业的创新成果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32(三)积极完善企业创新合作模式1.积极开展企业间合作创新创新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创新型企业要通过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中小创新企业组成技术创新联盟,积极进行横向协作技术创新和与大企业进行纵向技术协作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规模较大的创新型企业应强化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合作力度,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配置科学技术创新资源,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企业要创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强大的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实力,提升创新型企业对创新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再

    24、创新的能力。创新型企业应主动支持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工程创新中心、重点创新实验室或者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合作联盟,积极与高校、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创新攻坚活动,广泛开展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技术研发、创新公共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促进高校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落地。(四)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1.完善支持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主动降低政策门槛,全力增强普惠性。将政策关注点从“扶优扶强”向“扶需扶潜”转变,关注真正需要扶持且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初创期、发展期的创新型企业。二是积极实行促进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采购制度,将创新型企业自主研发

    25、的创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优先目录,为本地创新型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市场支持;有选择性地对有发展前途的中小创新型企业进行扶持,优先购买其生产的产品。三是加快建立科技管理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高效协同工作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时效性和公正性;加快构建权责明晰、分工明确和监督约束机制,切实解决好当前多头管理、分工不明、职能错位和责任推的问题,为创新型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2.完善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法制化建设,研究制定促进和规范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办法,适时出台成都科技创新型城市发展条例,将鼓励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人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促进创新

    26、型企业自主创新科学、有序、持久推进,为创新型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3.完善鼓励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支持体系一是对自主研发的创新型企业要给予最大的税收优惠,多管齐下,进一步完善并合理使用税收抵扣、减免、加速折旧以及增加费用扣除等政策,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涉企财税政策;定期开展创新型企业创新研发费用补助、高企认定和引进奖补工作,鼓励创新型企业加大创新研发、职工技术培训和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二是建立各类激励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专项基金,大力加强对创新孵化器的研发力度;对创新型33企业引进的技术设备和仪器给予有吸引力的贴息和补贴,确保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研发

    27、顺利进行。4.完善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一是建立科技创新与金融合作机制。制定科技创新金融创投联动补助及风险补偿制度,通过财政资金创新引导、社会资本联动,鼓励、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或其他资本组建创新风险投资或创新投资公司,对创新型企业进行权益投资;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创新基金项目,加快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创新投资。二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支持体系。综合运用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财政工具和产业引导基金、新三板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金融工具支持创新投资与新经济业态发展,构建新形势下成都特色创新投资生态圈,为成都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五)大力强化创新型人

    28、才引进培育激励保障机制1.大力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一是积极推动“成都人才36 条”“蓉漂计划”等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落地实施,加快构建全球性科技领军创新人才引进网络,大量吸引海外留学创新人员、跨区域创新者,以及创新投资人、职业经理人等在内的新型产业组织者,加快与全球创新高地的产业链、资金、资源、人才、技术链接。二是加快推进高技术、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引进。围绕成都产业特色、产业资源、产业创新服务需求,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大型骨干企业、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创新人才服务、教育培训等资源,大量培育、引进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以及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服务人才。2.大力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一是

    29、全面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机制。大力实施创新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聚集创新型领军企业所需人才、资本、文化等创新要素,快速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二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大力实施创新人才政策机制创新,在创新型企业集聚和创新基础条件完备的高新区、天府新区等区域先行试点,逐步构建起符合新形势下成都创新型企业发展要求的、具有成都特色的新型国际化创新人才管理制度,由点到面,全面推动成都创新人才管理改革。三是加快建立新形势下企校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机制。依托成都大型龙头骨干企业、知名高校、科学研究所和培训机构,通过“产教融合”大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模式,建设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技能创新人才和

    30、产业技术创新工人。3.大力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对在研发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创新人才给予奖励。加快建立多元化激励创新人才的方式,鼓励创新型企业通过股票期权、技术入股、创新人才持股、经理层收购等方式对企业创新人才给予产权激励,将创新人才行为与创新型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激发创新人才的创造力,防止创新人才流失。344.大力创新人才保障机制积极为创新人才提供后勤保障,从人才公寓、住房补贴、生活补助、专项激励等方面为创新型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创新人才能集中精力参与成都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六)加强科技中介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中介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支持

    31、技术经纪人成立技术创新经纪公司,鼓励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充分利用自身创新人才、教育资源等优势创办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快吸引国外和其他省市优秀的科技中介创新服务机构在成都市设立分支机构或者联合创办创新服务机构。强化对中介机构创新服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训力度,制定规范完善的从业人员上岗制度,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和凭证上岗流程;积极实行项目聘任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和专家对创新服务中介机构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奖优罚差、优胜劣汰,推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加快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组织、机构,积极为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业务咨询

    32、、人力资源培训、定价评估等全方位、全流程服务,推动各类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七)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1.进一步强化对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法律法规体系下,支持引导权利人运用司法武器保护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充分发挥民事制裁的作用;探索建立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立案、审理和执行绿色通道,运用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全力提升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处理效率,缩短诉讼周期,积极促成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成果加快转化。2.建立健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交易、流动转让机制加快推动创新型企业之间以及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创新成果知识产权流动和转让,推动创新

    33、型企业技术创新集成化、产业化发展。参考文献1加小科.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 0 2 1(15):10 0-10 2.D0I10.14013/ki.scxdh.2021.15.037.2刘德胜,陈加奎.企业基因与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研究一一基于复杂科学视角的解读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15,32(2 2):7 8 -8 2.3陈劲,吕文晶.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J.科学与管理,2 0 17,37(1):1-5.4刘畅,王蒲生.“十四五 时期新兴产业发展:问题、趋势及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 0 2 0,4(7):77 83.5何永贵,田晓景.新常态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核心

    34、员工流失问题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 0 16,35(01).6卓丽洪,贺俊.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 0 15,(18.The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for Fostering and Developing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ChengduLiuli(the Business Schoo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Abstract:Innovative enterprise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

    35、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as well asthe carrier of innovation factors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technologi-cal human capital,and so on.Vigorously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eco

    36、nomic development in Chengdu,a basic strategic choice for cultivatingChengdus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ity inChengdu.Although Chengdu has achieved outstanding results in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37、,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innovativeenterprises,the relative shortag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innovative enterprises,the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university,and research in innovative enterprises,and

    38、 the need to further developthe market intermediary innovation service function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Chengdu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strengthen the innovative awareness of enterprises,strengthen investment in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ctively improve innovative cooperation models

    39、 and other endogenous strategic aspects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from further improving thepolicy support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accelerating the improvementof the legal an

    40、d regulatory system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system to encourag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s soon as pos-sible Vigorously strengthen the incentive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introduction

    41、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ical intermediary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and improve theexternal policy support level of enterprises to optimize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Chengdu,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Chengdu.Keywords:Chengdu;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innovative enterprises;Existing problems;Genesis;Counter-measure research【编辑:战玉杰36


    注意事项

    本文(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