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_叶振韬.pdf

    • 资源ID:472141       资源大小:1.76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提示    |    会员权益      领5元活动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_叶振韬.pdf

    1、余”前来就诊,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当属中医心悸范畴,证型于属痰瘀互结证兼有气虚。患者因情志、饮食不节、劳累等损伤肝脾,使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枢机不利,气血虚滞,痰浊、血瘀、气虚合而为病。治疗以益气化痰,活血祛瘀为法,旨在恢复气的正常功能,消散祛除痰浊血瘀有形之邪。方中人参、黄芪补气健脾,补养心气;瓜蒌、薤白豁痰散结,行气宽胸;陈皮、法半夏、茯苓、旋覆花理气调中,以化痰湿之源;丹参、三七、蒲黄、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助眠;大枣调和脾胃;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痰,活血祛瘀之功效。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 障碍

    2、分类)中华精神科杂志,():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 实用内科学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纪雯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 咸阳:陕西中医药大学,关鹏飞 浅谈心脏神经官能症病因、诊断及防治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刘泽银,邹旭,罗英,等 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冯思颖,李思宁 李思宁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证经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陈启亮,于清茜,李灿东,等 柴胡疏肝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药理作用 辽宁中医杂志,():刘锷,韩林涛,薛大权 瓜蒌薤白药对的研究进展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李艳荣,吕辰子,樊慧杰,等 归脾汤及其加减的临床应用及现

    3、代研究进展 山西中医药大学报,():,陈丽媛 归脾汤防治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机制研究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殷丽娟,刘立,许瑞,等 归脾汤对苯中毒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表型 和 、细胞分裂周期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郭金秋 收稿日期:)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叶振韬 李奕祺 摘要:象思维是中医理论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思考方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基础理论之中。中医诊断学是研究诊法与辨证的一门学科,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学科基础,故亦离不开象思维,在诊法中多有体现。此文以中医理论的象思维为切入点,探讨其在中医诊断中的体现及运用,思考其在诊断思维中的贡献与不足。关键词:象思维;中

    4、医诊断学;四诊:文章编号:()(.,;.,):,(),:;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级(福建 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通信方式: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象思维是中医思维中一种独特的思维,其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具有类比性,模糊性,关联性特点。中医诊断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其诊断基本原理为: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其中的司外揣内就暗含着象思光明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维。象思维在四诊中多用,借助象思维对患者进行诊断,方便了医家辨证与患者的理解,提高了诊断的便捷度与可行性。有学者认为,中医应以观象为本,以象识病。中医象思维中医思维包括系统思维

    5、、变易思维、象思维。象思维以肉眼可见之形象为基础,假借其进行类比旁通,推及他物。系辞:见乃谓之象。假借物往往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在联想推演时,发生对其本身的“超出”不再局限于肉眼可见,而更多地表现为“意象”,在不同层次间运动,体现出象的流动性与转化性。在超出之后,象反而更加接近了其本原,转化为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意象,这是一个“耳濡目染”到“心领神会”的转化。象思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重道轻器”的特点,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是超越具体形体的存在,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象思维,相对于西方的概念思维,具有超越主客二元的优势,使人回到“本真之我”,体悟“生命之真”。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运用了大量象思维的中医,相

    6、对于以概念思维为主的西医,在认识健康与疾病时能够更加地接近生命本身。中医思维上的优势,由此转化为了临床上的优势。素问 五运行大论:“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中医理论中多处体现了象思维,下面以阴阳、五行、脏腑学说为例,试做说明。.阴阳学说阴阳原指日光的向背,日光即为肉眼可见之现象,以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原始阴阳观念产生后,便开始了“超出”,阴阳不再局限于日光本身,而是由日光的温度和亮度,包括日光所涉及的其他所感等扩展开来,赋予了阴阳寒热、动静、升降、上下等多种含义,并从这些含义出发,对事物进行归类推理。在黄帝内经中,阴阳取象集中体现于金匮真言论篇:“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

    7、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五行学说 五行是最能体现象思维的中医理论。最早出现五行相关的文本是尚书,其详细阐述见于洪范篇箕子之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此处五行为具体的物。而在大禹谟中:“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将五行与谷并列,此处的五行则为五种政事,可能分别代指水利、生火、冶炼、林种、建筑。五行之象可向自然界与人体两方面推演。在自然界,五行之象可推演为五方:东方生发之地

    8、属木,南方炎热之地属火,西方收引之地属金,北方闭藏之地属水,中央天地所常养属土;在人体上,五行之象可推演为五脏及与之对应的五腑。.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由五行学说与人体对应而来,将人体分为了五大关联系统,并以五行生克来阐述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如五行中的木生火,在藏象学说中指肝生心。与五行不同的是,脏腑之间的“克”是一种特殊的“生”,即素问 六微旨大论所言:“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相比原本生克含义,五行在藏象学说中体现了“超出”的一面,由此更加接近“生命之真”。中医诊断学中象思维的体现.望诊中的象思维望诊与象思维有着天然的联系,象的演变过程是由“形象”走向“意象”。在望诊中,形象即所望,意象即所

    9、诊,望诊的过程与象变的过程是同一的,故曰:望而知之谓之神。以面部望诊为例,在“明堂藩蔽图”中,面部分区多以建筑名词指代。灵枢 五色言:“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见表。表 灵枢 五色面诊取象面部名称取象释义鼻明堂帝王祭祀场所,上通天象,下统万物眉间阙门观,或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颜庭宫中或室之中,又院厅台阶前的空地颊侧蕃通藩,屏蔽,保障,又有边,外之意耳门蔽本义为小草,又古时车厢旁边的帘子 灵枢邪客中,已有人体肢节与天地相应的相关论述:“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但在灵枢五色的面部分诊中,却没有承接灵枢邪客中用自然

    10、界事物作为比类的惯例,而是多借用了人世间事物作为取象。原因:虽然人与天地同气,但首面是人气上聚之处,体现了人的整体信息。而天地之气,以方位高下不同而生化各异,比之人体宜做局部与局部的类比,而不宜做整体的类比。因首面的特殊性,故采用了人世建筑之光明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象。人造建筑中自有人的气与人的格局,故面诊取建筑之象,仍是合理的。.闻诊中的象思维 闻诊分为闻声与嗅味,分别运用听觉与嗅觉对患者进行诊断。由于声音和气味具有模糊性,医家在接收诊断信息后更偏于对其进行意会,如将肠胃痰饮声想象成如囊裹水,故闻诊中亦蕴含着象思维。在闻声中,素问气厥论提及:“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将

    11、饮停大肠的闻诊声形容为如囊裹浆。大肠为腑,传道化物,若大肠内有水饮不化,患者跑步时会引起肠胃中水饮的扰动,仿佛水袋摇晃的声音,简单形象地描述出了水饮病征。金匮要略 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讲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水鸡非指田鸡或野鸡,而是确切的指南阳当地的水鸡。水鸡叫声是稍尖细的“咕咕”或“喔喔”声,仲景以水鸡声为拟象,形容哮喘患者喉间的声音。在嗅味中,亦有象思维之体现。比如,食滞或暴饮暴食的患者,其矢气如败卵;湿热内郁,腋下异味者,其气称为“狐臭”;消渴病者,其房间弥漫一股烂苹果味。这些都是取象形容。.问诊中的象思维 经言,问而知之谓之巧。问诊与望闻切的时间维度略有不同,其

    12、获取的信息不仅来源于当下,还包括过去。医家对患者进行问诊时,不宜使用艰深的医学术语,适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而患者在反馈病情时,也常常用比喻的方式向医生说明,故问诊亦离不开象思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患者向仲景形容自己的腰部感觉为“如带五千钱”。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不适,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与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不同的是,疼痛虽然临床意义重大,但由于其属于主观体验,难以量化,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西医目前主要根据视觉模拟评分()及 面部表情量表来对疼痛程度进行判断。中医在疼痛性质问诊中充

    13、分体现了象思维,与其他应用象思维的地方不同的是,疼痛中的象不是具体物象,而是心理感受的意象,或用更具中医特征的词来称呼 “气象”。气无形,而一般物象有着固定的形态,无形之气与无形之疼痛具有同一性,这也是中医疼痛诊断相比西医数值评分的优势所在。中医的临床痛疼分类约有 种:胀痛、刺痛、绞痛、窜痛、掣痛、灼痛、冷痛、重痛、空痛、隐痛 皆以气象来形容身体上的不适感。见表。表 中医疼痛分类取象疼痛类型气象胀痛膨胀刺痛尖锐绞痛纠缠窜痛走窜掣痛牵引灼痛烧灼冷痛冰冷重痛沉重空痛空虚隐痛隐藏.切诊中的象思维 切诊分为脉诊与按诊,脉诊尤难于按诊,原因如脉经 序所言:“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在心

    14、易了,原因就在于脉诊中大量运用了象思维,以象来概括脉象特征。素问 脉要精微论:“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以涌泉与绝弦形容病进之脉与死脉。取象可以简化认知,相对于西方概念性认知,更容易表达出脉象的丰富内涵,避免被过滤和切割。脉诊的部位,无论是遍诊法,三部诊法还是寸口诊法,都与三有关,取天地人之象。如寸口诊法的寸部为天,关部为人,尺部为地;或者在某一部位以切脉之浅深定位三,浅取为天,中取为人,沉取为地。脉形为指下感觉,运用象思维可以将其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李时珍所著濒湖脉学中,即以各种象来比喻脉形,如浮脉为“如微风吹鸟背上毛”。而素问 平人气象论则取了榆荚之象:“平肺脉来

    15、,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而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的“十怪脉”更是直接以象为脉命名。见表。脉形取象是中医象思维的集中体现,取象于生活实际,其中有“物象”与“意象”之别。物象有动物,物体,如鱼,虾,雀,石,索,刀等;意象有釜中水沸,屋内漏雨等,体现了“远取诸物”的取象比类原则。脉诊中象思维的运用,既有利于临床感知脉象,又有利于脉诊技术的本身的传授,减轻了其应用与学习的难度。脉诊在四诊中称为“巧”,与象思维的运用息息相关。光明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表 十怪脉取象脉名脉象主病釜沸脉釜三阳热极鱼翔脉鱼三阴寒极弹石脉石肾经真脏脉解索脉绳肾与命门之气皆亡屋漏脉屋胃气营卫俱绝雀啄脉雀脾胃之气绝偃刀脉

    16、刀肝之危脉转豆脉豆心之死脉麻促脉麻卫枯荣血独涩虾游脉虾大肠气绝 象思维对中医诊断的利与弊象思维属于中国传统思维,亦属于中医思维的一部分,体现在中医诊断的各个方面,望闻问切中都运用到了象思维。素问示从容论言:“不引比类,是知不明”,是否引用比类,体现着对事物认识的明晰与否。爱因斯坦曾言:“如果你不能简单的解释某个事物,说明你对它还没有足够的理解”。象思维运用的广泛性,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医对疾病以及人体认识的深刻性。.象思维对中医诊断之利 象思维对于中医诊断之利,可以从两方面论述。对于医家而言,以象思维辨证,能够方便获取诊断资料,且在获取的过程中没有破坏人体状态的完整性,对象的丰富内涵亦未丧失。

    17、医家运用象思维思考,容易将事物进行联系与发散,不囿于事物本身层面,也就容易产生所谓“悟性”。对于医术来说,象思维有利于诊断技术的传承,如脉诊,打破了脉诊传承中“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笔墨”的困局。另一方面,象思维要求医家心领神会,诊断时需要有一定的悟性,对医家自身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不是像西医以客观化体检设备诊断为主。在患者方面,因为象来源于医家和患者共同的生活世界,而不是来源于“夫子之墙数仞”的学术世界,患者可以较好地理解医家的诊断,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医患间的信任与坦诚,从而在侧面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猜疑与医闹发生的可能性。.象思维对中医诊断之弊象思维的特点是感性直观

    18、、类比、模糊、关联,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其缺陷在于不够严密、非逻辑。中医运用了大量象思维,在接受了大量现代科学人文教育的知识分子面前,被视作“不科学”,其常用的取象比类的说理方式被否定,因为在他们眼中,类比不能够用于严格的逻辑论证,中医说理是漏洞百出的,如将肺类比为华盖,实属无稽之谈。在当代,中医诊断中的象思维面对惯用概念思维的群体,优势就变为了缺陷,其诊断既不能被信奉当代科学知识的群体接受,又不能与客观化数据化的西医检查无缝相容。相比于西医高度科技化的体检设备面前,中医诊断显得像是肉眼凡胎。中医长久缺乏与自身相适配的科技工具,象思维难逃其咎。象思维使中医诊断难以客观化、数据化,而客观与数

    19、据正是科学技术的必备要素。那么,中医诊断是否应该抛弃象思维,全然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改造?象思维根植于中医的过去,伴随其一路走到了今天,面对当代这一个强调数据化,客观化的科学主义世界,李明珠等认为,中医诊断必先认清自身,先立足于对其本体和方法的深度认知,在此基础上,再谈改变。参考文献 李灿东,翁慧,魏佳,等 中医诊断的思维原理 天津中医药,():.仝小林,郑玉娇,刘文科,等 浅谈现代中医思维模式及其临床应用 中医杂志,():.杨振 解析黄帝内经中的六种中医思维方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王树人,喻柏林 论“象”与“象思维”中国社会科学,():.王树人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象思维”:回归原创之思 文史哲,():.聂维辰,陈锐 浅谈中医象思维及其应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李德新 中医基础理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谢松龄 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刘世恩,毛绍芳 仲景笔下水鸡真:兼与郭允老师商榷 中国中医药报,()陈珺,朱章志,周登威 象思维视域下的中医脉学解析与思考 中华中医药杂志,():.胡素敏,孙悦,肖茜琼,等 中医思维与辨证论治 中华中医药杂志,():.李明珠,詹杰,李思汉,等 刍议象思维在中医诊断学中的运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郭金秋 收稿日期:)光明中医 年 月第 卷第 期 .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诊断学中的象思维_叶振韬.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