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古典“结构—功能”视阈下...——基于海南省海口市的考察_张继焦.pdf

    • 资源ID:470106       资源大小:1.81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新古典“结构—功能”视阈下...——基于海南省海口市的考察_张继焦.pdf

    1、2023年2月第36卷 第1期Feb.2023Vol.36 No.1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新古典“结构功能”视阈下城市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发展基于海南省海口市的考察张继焦1,谢圣庚2(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81;2.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摘 要:从新古典“结构功能”理论的三个研究维度来探讨城市文化遗产的文旅融合发展,研究表明,文化遗产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和载体。从本体结构看,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从外在结构看,文

    2、化遗产会受城市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结构性和功能性的变化;从自生结构看,文化遗产可视为结构遗产,具备内源性和结构能动性,是城市复兴的重要源流,它们可以自扩结构,形成自带能量的场域,进而有助于促进个人、产业、城市、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关键词:新古典“结构功能”理论;城市文化遗产;文旅融合;海口府城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23)01010509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同时创造并留存了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

    3、。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如何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二、文献综述、本文分析框架与研究对象(一)相关研究综述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成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的见证、民族发展的根脉和灵魂。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已有研究成果较多,其观点归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中华民族共

    4、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20VMZ001);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问题研究”(2019ZDGH017);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和重点创新工程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背景下民族学人类学学科体系改革与完善研究”(2022MZSCX006)。收稿日期:2022-11-06作者简介:张继焦(1966),男,海南海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室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民族学学会法人代表兼副会长,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谢圣庚(1995),男

    5、,广西贵港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社会学研究。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5页。Doi:10.16061/46-1076/c.2023.01.013105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6 卷第 1 期2023 年结起来可以分为旗帜鲜明、针锋相对的两种看法和态度:第一种认为文化遗产及周边环境正遭受大规模破坏,濒临危机,强调“古迹不能与其所见证的历史和其产生的环境分离”,要以原真性保护为主;第二种认为文化遗产有市场价值,“用则生,守则死”,主张

    6、以保护利用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需要的重要举措,文旅融合研究也成为一种新潮流。国内外关于文旅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遗产与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第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第三,文化遗产的活化;第四,文化遗产的旅游营销价值。已有成果主要注重文化遗产本身的旅游开发,这样的研究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分析城市文化遗产的文旅融合发展。(二)本文研究框架与研究对象近年来,笔者结合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探索的“内源型发展”理论、李培林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理论、费孝通的“文化开发利用观”,拉德克里夫-布朗的

    7、“结构功能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创造性提出了新古典“结构功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急速转型时期,文化遗产受外在结构和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新的“结构功能”;同时,文化遗产通过结构转型与功能转变,具备内源性动力,可以能动地自我发展,形成竞争优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成为“城市复兴”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文化遗产研究上,新古典“结构功能论”有三个研究维度,如表1所示。第一,本体结构,把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本、文化资源来探讨;第二,外在结构,把文化遗产放在外在结构当中研究,讨论外在结构如何影响文化遗产;第三,自生结构,把文化遗产视为结构遗产,探讨文化遗

    8、产如何自扩地生成各种企业、组织、产业甚至产业集群,并影响其外在结构。本文将选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府城及其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古典“结构功能”视阈下城市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发展,以揭示城市是如何通过挖掘自身文化遗产价值进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三、海口府城文旅融合发展的三个维度海口府城自北宋开宝五年(792年)琼州设府治以来,一直是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享有“千年府城”“琼台福地”“文化之城”等诸多美誉。所以,就文化遗产而言,海口府城一直是海南的最高点。本文将运用新古典“结构功能”理论分析框架,从文化遗产本体结构、外在结构和自生结构三个维度,来分析城市文化遗产的文旅融合发展。(一

    9、)本体结构层面从文化遗产的本体结构进行分析,千年府城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海口政府相关部门很早就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张成渝: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东南文化 2010年第4期;杨文华:基于原真性视角的文化遗产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构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杨丽霞、喻学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旅游学刊 2004年第4期;郑伟刚、马月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徐翠蓉、赵玉宗、高洁:国内外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启示:一个文献综述,旅

    10、游学刊 2020年第8期。李宇军、张继焦:历史文化遗产与特色小镇的内源型发展以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为分析框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张继焦: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从“二分法”到“四分法”,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张继焦:换一个角度看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西北民族研究 2020年第3期。表1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三个研究维度三个研究维度本体结构外在结构自生结构本质文化资本场域、结构结构遗产具体形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区、城镇、乡村、历史文化街区国家、民族、地区、产业、组织、企业、个人106张继焦等

    11、:新古典“结构功能”视阈下城市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发展重视府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将之视为城市发展重要的文化资本和文化资源。早在1994年,府城所在的琼山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琼山市并入海口市,设立琼山区。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口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还把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海口府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处6点,省级有18处,市级有40处,以及2个历史文化街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被列入国家级非遗有7个,省级非遗9个,市级非遗3个。以上文化遗产得到较好保护的同时,其他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开发上则面临诸多问

    12、题。2020 年 9 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继焦教授的带队下,课题组成员对海口历史文化遗存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研。课题组调查发现,在改革开放早期,海口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投入不足,管理不力,导致许多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破坏。其实,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不是简单的“对立”与“同化”关系,还存在“并存”与“联结”等不同的方面。海口的文化遗产遭到诸多破坏,主要是相关部门将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建设两者之间简单地视为对立或同化的关系。1.对立对立文化遗产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是传承历史文脉的载体,应该“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但是,在改革开放早期,城市发展出现了大拆大建的现象,

    13、体现了文化遗产中新城与旧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对立。第一,新城与千年古城的对立。改革开放后,作为千年古城形象标志的文化遗存大多被摧毁。海口府城创建于贞观五年(631年)。北宋开宝五年(972年),琼州州治移至府城,并筑墙建城,千年古城由此产生。明朝时扩建城池城墙,至此,府城城墙周长约4177米,高约9米,宽约6米。近代以来,古城墙受自然因素影响不断残损。改革开放后,主城墙大部分被拆除。据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讲:“刚搬来还有拱门,后来被推倒,开始在城墙上建平房,近几年都盖起了大楼房。”此外,海口府城的小西门、望海楼、子城、月城、长堤、壕沟等遗迹已全部消失,被新建的楼房所取代。第二,现代文化与传

    14、统文化的对立。在现代化建设与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之下,见证海口府城千年变化的古镇、古村、宗祠、寺庙、牌坊、古驿道、名人故居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前海口府城共有42座庙和28个宗祠,昔日祠堂、庙宇随处可见,寺、观、庵鳞次栉比,但它们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已所剩无几。此外,海南著名历史人物吴典故居、海南著名学者王国宪故居等许多文化遗产均已破败,作为府城标志性建筑的鼓楼也破损严重。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文化遗产的受损,导致府城千年文脉的缺失。2.同化同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区的发展仍

    15、然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这对于本就以“特色”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城市间的趋同与同化无疑是致命之弊,阻碍了“传统现代”转型。第一,千年古城被同化为普通街区。随着工业化标准城市的建设,海口府城很多标志性的街坊建置已荡然无存,千年古城的特色也逐渐褪去,传统街巷和民居建筑、水井、石狗等所蕴含的地方特性在城市改造、改建、扩建中不断被削弱,直至消退。被称为“海南明清第一巷”的达士巷,自明代建巷以课题组成员主要有张继焦(带队)、谢圣庚、陈小妹、杜华君、吴玥、侯达等,调查内容主要是海口府城文化遗产及文旅融合发展现状。本文资料主要来自课题组实地调研以及海口市琼山区文旅局提供。张继焦: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

    16、从“二分法”到“四分法”,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段金柱、郑璜: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习近平在福建保护文化遗产纪事,福建日报 2015年1月6日第1版。沈志成、沈艳:海南文物记事(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年,第111-114页。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人民日报 2020年8月24日第1版。王琛发:因井有市:海南省海口府城的井泉龙神信俗源自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当代海南文化遗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王琛发:汉文化的本土性:海口府城石狗文化的内涵与面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

    17、期。107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6 卷第 1 期2023 年来,许多名流乡绅、贤士鸿儒在此出生或择居此地,如“岭南巨儒”钟芳、“孝友蜚声”的郑存礼、海南文化先达王国宪等,他们在此建宅置第、兴修宗祠,孕育了诗礼传家、崇德尚学的良好民风,因而得名达士巷。在城市化进程中,达士巷原有名人故居、宗祠等多已不复存在,当年“海南明清第一巷”也被同化成一条普通的石板路,这无异于割断千年古城的历史文脉,将文化古城同化为平庸城市。第二,传统村落被同化为普通街道。在现代化建设的冲击下,颇具特色的传统村落逐渐消失。海口府城的攀丹村和金花村都是“海南四大文化名村”,极具传统村落特色。这两个村曾有许多名人故

    18、居、古桥、进士举人牌坊等文化遗产,而今大多被楼房所取代,遗失了历史文化的古韵,被同化为随处可见的普通街道。海口府城逐渐失去其自身的历史古韵,被同化为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城市。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海口府城亟须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打造文旅融合中心。(二)外在结构层面在新古典“结构功能”理论看来,当国家、地区、城市等外在结构处于转型中,文化遗产的功能也会相应地发生转变。海口府城自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成为琼州府治所在地,府城地位突显。在明清两代,海口府城逐渐形成“七井八巷十三街”格局。本文将以海口府城为例,着重分析它的几次重大“结构功能”转型。海口府城成为海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琼州府治设置在府

    19、城街区后,在此建城筑墙、设府衙,官员、社会贤达、文化名流等集聚于此。府城街区逐渐发展成为古代海南行政级别最高的中心城市,并在此建立起州学-县学-小学的官方教育体系,以及私塾-书院的民间办学体系。自此,府城教化兴行,成为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的中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推动了当地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府城街区不仅是官商士农工和各路移民荟萃之区,而且拥有纺织、造船、酿酒、编席、小五金等手工业,随着街区的不断扩大,海口府城“崛起为岭南一大郡城”,成为古代海南的经济中心。海口府城逐渐失去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26 年,海口从琼山县分出改设市政厅,始称海口市。新中国成立后,海口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各

    20、方面发展逐渐超越府城。1988年,海南建省,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一跃成为海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原先显赫一时的府城则成为海口市琼山区的府城镇,逐渐失去了上述各种经济结构和社会功能,还出现了各种问题。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府城很多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破坏和毁灭性打击,致使府城千年文脉消失的速度日益加快。海口府城成为海南文旅融合发展中心。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陆续出台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措施,可以明显看到外在结构对文化遗产所产生的巨大影响。2010年,海口市文化遗产列入保护范围,将府城街区列为历史文化街区,并采取二级保护的措施。2016年,海南省政府批准琼山区实施“琼台复兴计划”工程,

    21、该计划旨在充分挖掘府城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资源,将府城打造成国家级历史文化体验景区。2018年,海口明确对府城街区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延续原有的古城建筑格局和文脉特征,营造传统历史特色商业街区。自府城街区保护和“琼台复兴”计划实施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在古城中心区域,实施传统建筑街区保护开发工作,修复府城纵横交错的“七井八巷十三街”街巷格局,将府城重新打造成魅力独特的千年古城。打响千年文化、府城记忆、清官文化、民俗文化等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包装和推介府城“元宵换花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升华公期、军坡等民间艺术和节庆活动;大力支持琼剧团、海南八音、公仔戏、斋戏等文艺团体和特色文化产业

    22、的发展。通过挖掘、修缮文化遗产,不仅延续了海口府城的千年文脉,也给文旅融合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府城在政府的保护开发下,发展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自由贸易港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出现了新的结构和功能,实现了“传统现代”的转型。谢圣庚:改革开放40年以来海口府城的教育发展基于二元社会理论的分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司徒尚纪:海南岛历史上土地开发研究,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17页。张继焦、张禹:近70年海南琼剧研究的历程、现状和发展和趋势,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08张继焦等:新古典“结构功能”视阈下城市文化遗产与文旅融

    23、合发展(三)自生结构层面从自生结构层面分析,文化遗产具有内源性发展动力,是“城市复兴”和城市发展的“源流”,是城市发展重要的竞争力。文化遗产在特定场域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具有配置资源的“结构功能”,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复兴”。笔者认为,相对于文化遗产本体结构的“保护”和外在结构的“功能转换”,更重要的是发掘其自生的结构功能,将其转化为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资源,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生结构的文化遗产分为三类,即物质性结构遗产、制度性结构遗产、习俗性结构遗产,下文将重点阐述这三类的结构遗产如何发挥作用

    24、。1.物质性结构遗产物质性结构遗产物质性结构遗产自成景点或景区,即自生结构,可进行观光旅游规划和设计,实现资源的自我配置,它们的结构功能也随之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海口府城作为海南千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传承海南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精华。海口府城文化遗产的自生结构主要体现在内部联结、外部联结和现实联结等方面。(1)文化遗产的内部联结文化遗产通过社会文化权力体系重新建构,将文化遗产重新放置于话语体系的中央,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强调自生结构的内部联结。实际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很难依靠其自身力量进行,必须与经济社会的现实生活需要相联系,才能保持和发展下去。文化遗产的内部联结主要是指文化遗产自

    25、身具有联系,可开发成旅游景区、文化街区等。第一,以著名文化遗产为主体,将其营造为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供游客观光旅游。自“琼台复兴计划”实施以来,逐步完成了旧城改造,重新激发了千年古城的活力。同时,对被忽视、损坏严重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开发,目前已修缮五公祠、海瑞故居、琼台书院、丘濬故居、琼台福地、东门城墙等著名文化遗产,并对游客开放。第二,以古城、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为基础框架,在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的大力开发下,深挖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这些活化的文化遗产集中在一个地方,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内源性动力。近些年来,海口政府大力扶持的旅游项目海口琼州文化风情街,被评为国家3A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重点

    26、项目”。在风情街内,建成了30多座黎苗风情建筑风格的大型展馆,汇聚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原始制陶艺术,海南黄花梨、黎族酿酒文化、黎族乐器、椰雕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数年建设,琼州文化风情街已发展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美食、民俗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的文化主题街。(2)文化遗产的外部联结文化遗产能与外部其他因素联系起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成为促进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近年来,海口府城将传统村落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促进当地的文旅融合发展。目前,海口府城地区建有31个休闲农业采摘点、5条休闲景观带、36公里绿色慢行道和10多个农家乐休闲接待点。以

    27、传统村落为依托开展旅游活动,如传统村落观赏、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地方手工艺体验等。可见,当文化遗产本身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显现时,它能够满足经济社会需求,形成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实现自我保护与自我发展。2.制度性结构遗产制度性结构遗产张继焦、吴玥:民族八省区的文旅融合发展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现代”转型为例,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第7期。张继焦:换一个角度看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西北民族研究 2020年第3期。段金柱、郑璜:习近平在福建 保护文化遗产纪事,福建日报 2015年1月6日第1版。陆霓、张继焦:新古典“结构功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内源性

    28、动力,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20年第1期。李宇军、张继焦:走内源型发展路子建设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小镇: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社会科学 2018年第11期;李宇军、张继焦:从历史文化遗产角度,探讨特色小镇的内源型发展,宁夏社会科学 2019年第3期。109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6 卷第 1 期2023 年制度性结构遗产主要指一些地方举行的大型传统节庆、大型民间节日和大型祭祀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带有民族性、地方性、历史传承性等特点。这些节庆或活动在历史上流传,形成一定的制度安排,有相对固定的举办地点、举办时间和活动内容等。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必须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价值,融入

    29、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重新激发传统文化活力,使其与经济社会产生良好的互动,进而推动城市的发展。(1)大型传统节庆节庆是一种文化表达,也是民俗文化和节日文化的形态展演。大型传统节庆活动集色彩、氛围、动感、艺术性、戏剧性于一体,具有欢庆、娱乐、社交、狂欢等众多内涵与表现形式,往往成为民俗文化集中体现的亮点和高潮。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对于寻求异文化沉浸式体验的游客来说,亲身体验大型节庆活动具有毋庸置疑的诱惑力。海口“府城元宵换花节”(简称“换花节”)是海南著名的节庆活动,一年一度,规模宏大,每年都能吸引几十万人参加。“换花节”源于南北朝演变至宋代的中原元宵“换香”习俗,表达元宵节强调的换

    30、吉纳祥、发财旺丁与阖家团圆等祈福意愿。20 世纪 80 年代,考虑到燃香容易引起火灾,便把“换香”改为“换花”。“换花节”期间,海口府城的大街小巷华灯璀璨,男女老少热闹非凡。白天,彩旗队、舞狮队、武术队、腰鼓队、神殿轿队、三轮车队各种表演异彩纷呈;夜晚,府城街道人山人海,男女相互交换鲜花、老少祈福。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换花节”的活动规模、参与人数、热闹程度一年胜过一年,其影响力已经从海口府城辐射到全海南省,甚至外溢至全国。大型节庆活动本身具有吸引游客、聚集人群的作用,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相互转化。一直以来,“换花节”深受民众喜爱,由民众自发参与。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其自生的经

    31、济功能不断凸显后被当地政府所重视,“换花节”由民间的自发行为演变为政府主导,当地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其成功举办“保驾护航”。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换花节”发展成为大型的文旅融合项目,由此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花卉迎春、换花舞、灯展、装马匹巡游、雄狮闹春、琼剧庆春、许愿祈福等多种活动。这些巡游和节目表演充满着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每年都积聚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参与。如2016 年参加“换花节”活动达 35 万人,2017 年达 30 多万人,2018 年参加人数超 39 万,至 2019 年上升到45万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换花节”也演变成了海南特色的青年男女社交活动“情人节”。“

    32、换花节”成功转型为现代的结构功能体系,信仰活动、演艺活动与商业活动交相呼应,集聚民间信仰、文化传承、社交往来、经济发展、文旅融合等功能为一体,成为海口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字招牌”。从新古典“结构功能”来看,当传统节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其本身固有的意义和结构功能也会随之发生演化。由文化功能转化为文化资本,就此自生结构,具有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功能。参加“换花节”的几十万游客是消费群体,这些群体一旦形成一种社会结构,便具有组织性、制度性和能动性,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换言之,大型传统节庆作为一种制度性结构遗产,不仅能自扩其活动形式,延伸出众多文化习俗,而且能带动当

    33、地与周边地区衣食住行、花卉、年货、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其“内源性”功能。(2)大型民间节日公期和军坡是海南最独特且最典型的民间节日,是一种祭祀祖先和历史人物的传统民俗,每年都在一定的时间举行盛大的娱神酬神等庆祝活动。公期和军坡都是海南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特定场域内拥有自己的文化资源。公期是一种祭祀祖先或者神灵的民间信仰。海口府城公期以庙宇为主要活动中心,具有敬天法祖李宇军、张继焦:历史文化遗产与特色小镇的内源型发展以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为分析框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王琛发:驱瘟与求嗣:海口府城元宵换香习俗的历史考据中原传统交汇在海上丝路的年节民俗,贵州民族大

    34、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资料来源:海口市琼山区文旅局提供。110张继焦等:新古典“结构功能”视阈下城市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信仰文化特征,体现民众对集体价值观念慎终追远与崇功报德的意识。公期以一乡或一村为单位庆祝,举行祭祀仪式,祭拜结束后会进行海南琼剧、海南八音、木偶戏、舞龙舞狮、武术等表演,现场气氛异常活跃。公期期间,海口府城的家家户户都会大摆酒席,备好满桌的鸡鸭鱼肉、瓜果蔬菜,向亲朋好友乃至陌生人热情地邀请“来我家吃公期!”不管游客跟主人有没有关系,“来的就是亲戚”。“吃公期”以客人越多、席面爆满为荣,来的人越多说明主人家的人气越兴旺,这也是海南公期文化的精髓。在文旅融

    35、合背景下,公期习俗对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如2017年,每年游客量达80万人次的火山口公园举办首届“火山口公期节”,该活动吸引了近万名市民与游客参与。现场的一位游客感叹道:“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常好!这种文化值得保留、传承。”民俗活动对于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旅游开发中,公期活动也实现了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民间信仰功能转型为旅游开发的经济功能。军坡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阅兵操兵行军仪式。军坡节是为纪念冼夫人而举办的盛大庆祝活动,具有彰显神威军威,祈福禳灾的寓意,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军坡庆祝节目主要有模仿当时冼夫人的“装军”表演、上刀山、过火山、穿杖巡游、“婆

    36、祖”巡游等活动,也有琼剧、木偶戏、舞虎、舞狮等表演。2005年军坡节入选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军坡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改革开放初期,军坡习俗的自生结构功能就得到了充分体现。1990年军坡节期间举办的商品交易会交易额超过150万元,相当于全镇一年的商品交易总额。2001年军坡期间,有20多万人前来参加。2002年,海口以创新精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军坡节发展成为第一届冼夫人文化节。此后,冼夫人文化节每年举办一届,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内外人士参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时,它便自生结构,能够刺激民众消费,并且能够

    37、承担社会转型中的文化资本运作。随着文旅融合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军坡节被打造成大型民间节庆旅游。经过海口市政府多年的精心打造和培育,海口冼夫人文化节成为海口民间纪念冼夫人民俗活动的重要载体和特色盛会,成为集纪念瞻仰、爱国教育、民俗文化传承、旅游观光、经济贸易于一体的大型群众性文化节庆活动。如2018年3月,第十七届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出现了“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旅游新模式,利用节庆人气,推广本地农业品牌。2019年3月,第十八届海口冼夫人文化节隆重举办,共有50多场精彩民俗和文体活动轮番上演,约20万市民游客积极参与。在冼夫人文化节期间,当地政府组织了来自美国、英国、爱尔兰等20多个国家的外国友人

    38、参加“外国友人体验海口”活动,不少外国友人体验军坡习俗后,纷纷表示愿意当文化宣传的志愿者,助力海口传统文化走向国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社会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进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民间节庆的自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衍生出经济功能,也承担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功能。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海口市政府还组织了“欢乐节”“万春会”等大型民间节庆,在节庆期间,举办文化、经贸、旅游、会展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嘉宾、旅游者来参加节庆考察、旅游观光。可见,民间节日作为文化载体,除了其自生的结构功能,它还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意识形

    39、态的符号价值,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载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认同意识。(3)大型祭祀活动谢大强:火山口公期滋味足,海口日报 2017年2月12日第2版;许春媚:开春到海南吃个好玩又好看的公期,海南日报 2017年3月1日第20版。张继焦、宋丹:从文化传播论角度看海南“公期”和“军坡”两个不同文化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周泉根、黄淑瑶:以海为量,以南为疆:海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研究,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第100-101页。苏钟:海口龙华区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大餐”,海南特区报 2019年3月19日第A08版。联合国教科文组

    40、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于巴黎公布。111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6 卷第 1 期2023 年大型祭祀活动主要以祭祀祖先为主,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基本信仰,表达对灵魂不死和生命延续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古代海南孤悬海外,海南文化中的始祖通常是指本族本姓第一个登岛的先人,即“渡琼始祖”,这成为海南独特的祖先崇拜文化。海口府城一直是中原祭祀文化向海南传播的前沿阵地,也是海南众多姓氏渡琼始祖居住所在地。海南省各姓氏的中心祠堂如王氏、蔡氏、黄氏、陈氏、周氏、唐氏等均在此地,每年都会有大量宗亲参加渡琼始祖的祭拜大典。如2013年来自中国大陆、海南各市县、中国台湾、东南亚各国的近万名黄

    41、氏宗亲公祭黄氏迁琼始祖黄篪。海南王氏“渡琼始祖”王居正祭拜大典,每年4月都有数万来自海南省内各市县、全国各省、海外琼籍的王氏宗亲参加,如2014年有3万多人,2015年和2016年有数万人,2017年有2万多人,2019年有3万多人。2019年4月,有近万名蔡氏宗亲参加蔡氏始祖蔡成公祭祀大典,祭祖现场人山人海。可见,大型祭祀活动能够吸引大量的宗亲参与,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敬和“孝悌”的传承,实现了祭祀仪式的社会整合功能。同时,伴随着大量人员的到来,也促进了当地的文旅融合发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大型祭祀活动逐渐衍生出“寻根经济”。从制度性结构遗产的自生角度看,一年一度大型祭祀活动对当地政治、经济、文

    42、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家承认与重视祭祀活动的举办,政府不断规范与改善营商环境,以促进文旅融合和“寻根经济”的发展。海内外宗亲是推动“寻根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琼籍后裔回到海口府城祭拜“渡琼始祖”,更多的是基于祖籍意识、情感留恋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他们的“追祖溯源”和消费投资不断地扩大海口府城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琼籍宗亲、移民后裔回乡祭祖、寻根和投资。自1988年海南建省至2011年,侨商投资海口累计达80多亿美元,占海口外资投资的80%。海口实际利用外资从1988年2 956万美元到2020年增长至17.2亿美元。海口现有海外华侨华人近5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他们成

    43、为海口与海外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本地群众和宗亲则在大型祭祀活动期间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这无疑推动了与文旅融合相配套的交通、旅游、餐饮、住宿、娱乐、消费等行业的发展。祭祀活动依靠其自生的“结构功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功能。此外,大型祭祀活动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起到加强宗亲联系、促进社会整合、推动民众教育、凝聚民众力量、加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各种社会功能。3.习俗性结构遗产习俗性结构遗产习俗性结构遗产,主要指一些地方长年累月流传下来的食品、餐饮、手工艺、歌舞、戏曲等几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自生结构”),能够给游客带来吃、住、行、游、购、娱的体验。将习俗性结构遗

    44、产植入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当地特色,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到访消费。2016年起,海口琼山区政府结合“琼台复兴计划”和“双创”规划,根据海口府城的传统习俗,打造出一系列的美食街、生活街道等。在餐饮方面,力求把海南特色习俗呈现出来,目前已经打造出琼台福地美食街、陵水民族特色美食街、红城湖路万宁美食城等美食街。在推动手工艺品旅游消费方面,建成了海口新兴高端商业圈以及琼山双创广场、红城湖休闲区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日月广场开业仅 4天,总接待量就突破了150万人次。目前,海口府城正在打造海南民俗展示街、仿古商业街、海南非遗展示街、海南八音乐器街、海南戏曲街、海南手工艺品展示街、黄花梨工艺品街、黎锦服饰街

    45、、刺绣制衣街等特色街道。以上措施,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千年古城的经济活力,实现了“城市复兴”。四、结 论从新古典“结构功能”视阈来探讨城市文化遗产的文旅融合发展,研究表明,文化遗产存在多种李金操:祀典时代中原坛庙崇祀文化在海南府城的传播进程基于二元社会理论的分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林伟、柏彬:侨商23年投资海口累计80多亿美元,海南日报 2011年9月27日第3版。112张继焦等:新古典“结构功能”视阈下城市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发展发展状态。从本体结构层面看,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本和文化资源;从外在结构层面看,文化遗产在城市外在结构的影响下会

    46、发生“结构功能”转型;从自生结构层面看,文化遗产具有配置资源的结构和功能,是“城市复兴”和城市发展重要的动力,进而有助于推动个人、产业、城市、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近年来,海口通过实施“琼台复兴”计划,通过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使文化遗产成功地实现了“传统现代”转型。海口文化遗产的“并存”与“联结”,推动了海口的内源性和可持续发展,摆脱了传统的“对立”与“同化”发展困境,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海口通过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进而确保海口能更好地成为承担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自由贸易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

    47、。(责任编辑:李 莉)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oclassical“Structure-function”Based on a Survey of Haikou City,Hainan ProvinceZHANG Ji-jiao1,XIE Sheng-geng2(1.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Schoo

    48、l of History and Cultur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Abstract: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 of urban cultural heritag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three research dimensions of the neoclassical“structure-function”theory.As shown in the study,the cu

    49、ltural heritage is the core and carrier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ntological structure,th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source and cultural capital for urban development;in terms of the external structure,the cultural

    50、heritage will be affected by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city,resulting i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lf-generated structure,the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structural heritage,which has endogenous and structural initiative,and is an important source


    注意事项

    本文(新古典“结构—功能”视阈下...——基于海南省海口市的考察_张继焦.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