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常态下中国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研究_卞勇.pdf

    • 资源ID:469422       资源大小:2.38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新常态下中国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研究_卞勇.pdf

    1、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2,54(6):7685doi:106054/jjscnun2022088收稿日期:20210715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址:http:journalnscnueducn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2016YFC0202005);广东省低碳发展专项资金项目(NC2016170P)*通信作者:王珺瑶,Email:wangjunyao_hkust 126com新常态下中国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研究卞勇1,2,陈心笛3,王珺瑶

    2、2*(1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650;2 中山大学低碳科技与经济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3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 730107)摘要:为提升城市化进程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绿色发展质量,研究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特征,基于全国 46 个最具代表性的大城市的经济产出、资源投入、环境排放 3 个子系统的指标,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和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大城市在新常态下的绿色增长效率特征。结果表明: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城市级别越高、人口规模越大,绿色增长效率越高;变化方面,重工业城市在新常态时期的绿色增长效率总体提升幅度较小,而西南、西北地区的城

    3、市分别在经济产出、资源投入、环境排放方面有较显著改善。基于分析结果,文中提出: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应针对发达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重工业依赖型城市等各类城市的发展特点,分别制定提高城市绿色增长效率战略,走差异化的绿色发展道路。关键词:绿色增长效率;新常态;大城市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463(2022)06007610Study on Greener Growth Efficiency of Large Cities in China in the New Normal StateBIAN Yong1,2,CHEN Xindi3,WANG Junyao2*

    4、(1 Guangdong Guodi Planning Technology Co,Ltd,Guangzhou 510650,China;2 esearch Center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Econom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3 College of esources and Environment,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107,China)Abstract: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

    5、nstru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green development under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green growth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indica-tors of economic output,resource input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 of the 46 most representative large cities in China,the synthetic i

    6、ndex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greener growth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cities in the new normal st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greener growth in large cities was higher in the east and lower in the west,and

    7、 higher in the south and lowerin the north Cities of higher level or larger population scale tended to be more efficient in greener growth In termsof changes,the greener growth efficiency of the heavy industry cities in the new normal period had a smaller overallincrease,and the cities in the southw

    8、est and northwest China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economic output,re-source input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it was proposed that in the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ities,formulating strategies are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greenergr

    9、owth efficiency and take differentiated green development path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kinds of cities,such as developed large cities,regional central cities and heavy industries dependent citiesKeywords:greener growth efficiency;new normal state;large city自改革开放以来,尤

    10、其是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速,依靠粗放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高消耗和高排放的问题逐渐显现并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已有很多学者对绿色发展进行了研究,如:胡鞍钢和周绍杰1 认为绿色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和自然3 个系统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等团队2 从经济增长绿色化程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 3 个方面评价各省市的绿色发展水平;WU 等3 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角度建立绿色经济和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模型;程钰等4 建立了包含绿色增长、绿色财富和绿色福利 3个领域的指标体系;SU

    11、N 等5 从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 2 个方面评价各省绿色发展水平;管永林等6 从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3 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总的来看,不同学者关于绿色发展的诠释各不相同但有很多共通之处和共同内涵,借用压力响应状态(PS)模型的分析框架7 可进一步探究绿色发展核心的内涵。“压力”是指为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出,人类活动需要获取并投入自然资源,且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污染排放;“状态”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压力导致资源消耗过快和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反过来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类健康形成制约;“响应”是指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压力,以应对这些不利影响,增加人们的福利。绿色

    12、发展就是运用一系列技术和治理手段缓解“压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向更低排放和更低投入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89。提高绿色增长效率,是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和环境排放获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发展产出,也就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衡量绿色增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 2 类:一是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效率测量方法。该方法分别把资源投入、经济产出、环境排放的量作为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标,从而得到效率评价结果9。二是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构建由若干可比较的资源投入、经济产出和环境排放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可用于分析单一指标或综合评价结果6。城市是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阵地。城市绿色发展受到了较多关注,

    13、已有学者开展全国范围和省内城市绿色发展评价研究8,1016。当前中国处于城市化中后期阶段,各地城市群正在崛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17 已把21 个城市群列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近年来也有学者关注城市群绿色发展1823。中国当前的人口城市化率约为 60%,与发达国家的水平(70%9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且中国人口大城市化水平和主要城市群的经济聚集程度与发达国家均存在明显差距2425,未来在大城市化过程中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人口和经济活动将进一步往城市聚集,庞大人口基数支撑下的大城市将成为未来中国最重要的发展动力源,驱动以能源和水为代表的资源消耗26,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形成较大压力。然而,聚焦

    14、大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目前仍不多。本文将重点关注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的大城市,聚焦在绿色增长效率这一核心内涵,从经济产出、资源投入和环境排放 3 个方面考察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特征。2013 年开始,我国进入以“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常态阶段,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战略27。本文以进入新常态前的状态作为基础,研究 2013 年以来新常态下大城市的绿色增长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中长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新视角。1研究方法11研究城市大城市是人口、产业、公共服务等资源集中程度较高的城市。本研究关注的中国境内大城市,包含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包括直辖

    15、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以及在 2019 年 GDP 排名前 10 的地级市。这些城市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公共服务资源,拥有较强的发展要素集聚能力。本研究涉及的 46 个城市及其分类属性见表 1,其中全市总人口规模是全市常住人口总数,分为 1 000 万人以上、5001 000万人、500 万人以下 3 个等级。12研究指标、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在经济产出、资源投入、环境排放三大子系统中,选取 20122019 年具有较好统计基础、城市间可比的代表性指标,以表征城市在新常态下的绿色增长情况。其中:经济产出指标是正向指标,包括人均 GDP(a1)、人均消费零售额(a2)、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a3

    16、),分别代表城市总体的经济产出水平、居民富裕程度和政府财力;资源投入指标是逆向指标,包括单位 GDP 供水量(b1)、单位 GDP 建设用地面积(b2)、单位 GDP 用电量(b3),代表经77第 6 期卞勇等:新常态下中国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研究济发展所需的 3 种基本物质资源的投入强度;环境排放指标是逆向指标,包括单位 GDP 污水排放量(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c1)、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c2)、单位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量(c3),代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影响广泛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表 1研究城市及其分类属性Table 1Investigated cities and their cl

    17、assification properties区域城市城市等级全市总人口区域城市城市等级全市总人口华北北京直辖市1 000 万人以上华东青岛计划单列市5001 000 万人天津直辖市1 000 万人以上烟台地级市5001 000 万人石家庄普通省会1 000 万人以上华中合肥普通省会5001 000 万人唐山地级市5001 000 万人南昌普通省会5001 000 万人太原普通省会500 万人以下郑州普通省会5001 000 万人呼和浩特普通省会500 万人以下武汉副省级省会1000 万人以上东北沈阳副省级省会5001 000 万人长沙普通省会5001 000 万人大连计划单列市5001 00

    18、0 万人华南广州副省级省会1 000 万人以上长春副省级省会5001 000 万人深圳计划单列市1 000 万人以上哈尔滨副省级省会1 000 万人以上佛山地级市5001 000 万人华东上海直辖市1 000 万人以上东莞地级市5001 000 万人南京副省级省会5001 000 万人南宁普通省会5001 000 万人苏州地级市1 000 万人以上海口普通省会500 万人以下无锡地级市5001 000 万人西南重庆直辖市1 000 万人以上南通地级市5001 000 万人成都副省级省会1 000 万人以上徐州地级市5001 000 万人贵阳普通省会500 万人以下常州地级市500 万人以下昆明

    19、普通省会5001 000 万人杭州副省级省会5001 000 万人拉萨普通省会500 万人以下宁波计划单列市5001 000 万人西北西安副省级省会5001 000 万人福州普通省会5001 000 万人兰州普通省会500 万人以下厦门计划单列市500 万人以下西宁普通省会500 万人以下泉州地级市5001 000 万人银川普通省会500 万人以下济南副省级省会5001 000 万人乌鲁木齐普通省会500 万人以下单位 GDP 供水量、单位 GDP 建设用地面积、单位 GDP 用电量和单位 GDP 污水排放量的统计范围为市辖区,其余指标的统计范围为全市。指标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 中国城市统

    20、计年鉴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和“万得宏观经济数据库”作为部分缺失数据的补充来源。其中,拉萨、银川市的 20122016 年的用电量数据缺失,在涉及变量变化特征的分析时做剔除处理。为使指标在不同年份间可比较,选取同一口径的2012 年全国平均值为基准(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地方收入部分),用每一年的城市数据和基准值作比较,得到正向和逆向的相对指标值:Y=X/X0(X 为正向指标),Y=X0/X(X 为逆向指标),(1)其中,Y 为相对指标值,X 为指标原值,X0为基准值。为避免相对指标值出现极端值的情况,如单位GDP 排放相对指标值的城市值远小于全国平均值,对相对指标值作对数处理

    21、:V=log2(Y+1),(2)其中,V 为指标得分,由相对指标值加 1 后取对数得到,可把相对指标值在数值不是很大的范围内近似线性转换为同样以 0 为最小值的指标得分,极端值转换后则变成较小的值。指标得分是综合指标评价和多重对应分析的基础。13研究方法131综合指标评价综合指标评价是常用的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是把多个指标按照一定的权重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值。本研究中,权重用客观方法和主观方法的结果取均值得到,每一年的指标得分分别通过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值较大,表示以经济产出、资源投入、环境排放综合反映的绿色增长效率较高;综合评价值大于 1,则表示绿色增长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客观方法

    22、采用熵权法,利用指标包含的信息熵87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第 54 卷大小确定权重,信息熵越小则表示权重越大。熵权法具体过程28 如下:首先,对指标得分作归一化处理:rij=Vijmin(Vij)/max(Vij)min(Vij)(1iN),(3)其中,rij为城市 i 的指标 j 的归一化值,N 为城市个数。利用下式确定权重:wj=(1 Hj)ppj=1(Hj),(4)Hj=1ln NNi=1fijln fij,(5)fij=rijNi=1rij,(6)其中,wj为指标 j 的权重,Hj为指标 j 的信息熵,p 为指标个数。主观方法采用 AHP 法29,由 12

    23、 位绿色发展方面的专家对指标权重进行打分。打分分 2 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是对经济产出、资源投入和环境排放 3 个子系统(准则层)进行打分,第二层是对各子系统下的指标(指标层)进行打分。打分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作为评价权重。客观法和主观法以及最终采用的权重结果如表 2 所示。表 2评价指标权重Table 2Weights of indicators指标主观法权重结果准则层指标层客观法权重结果最终权重a1046019015017a2013014014a3014011013b1023008008008b2009008008b3006006006c1031016007012c2009018013c3

    24、006013010经济、资源、环境三大子系统下的指标按照最终权重相加得到子系统得分值,其中 2019 年的得分值分别称为经济现状、资源现状、环境现状,可综合反映绿色增长效率现状;新常态以来的得分值的变化幅度分别称为经济变化、资源变化、环境变化,可综合反映绿色增长效率变化。这 6 个变量(下文称之为六大变量)将用于多重对应分析,其中,由于20172019 年的全社会用电量统计范围为全市,而非市辖区,故资源变化仅表示 20122016 年的变化情况;经济变化和环境变化表示 20122019 年的变化情况。132多重对应分析多重对应分析属于多元统计方法,是对有多维度信息的多个样本进行降维处理,用较少

    25、的维度信息代替原来的多指标的分析方法,可提取信息庞杂的样本集合中的主要特征。本研究结合城市等级、城市所属区域、全市总人口规模3 个属性分类,利用 SPSS19 软件,分别对六大变量和 2019 年的 9 个指标实施多重对应分析。在进行多重对应分析前,需要先对指标得分或六大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Zij=VijE(Vj)/D(Vj),(7)其中,Zij为标准化指标得分值,E(Vj)为指标 j 的均值,D(Vj)为指标 j 的标准差。多重对应分析方法用较少的维度表示分类变量类别间的关系,在实现变量降维的基础上,分析分类变量间的相关程度30。在多重对应分析的结果联合分布图中,点的分布位置越靠近则代表相应

    26、类别间的联系越紧密,点的分布距离原点越远则代表该类别具有越显著的特征30。按照文献 31 的方法,把属于连续变量的标准化指标得分值 Zij转换为用15表示的分类指标,表示数值从小到大的 5 个类别:当 Zij1 时定义为类别 1,当1Zij025 时定义为类别 2,当025Zij025时定义为类别 3,当 025Zij1 时定义为类别 4,当 Zij1 时定义为类别 5。2结果与讨论21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综合评价由中国 46 个大城市 20122019 年的绿色增长效率综合评价值(图 1)可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前的 2012 年,绝大部分大城市的综合评价值都大于 1,即绿色增长效率评价值高于

    27、全国平均水平;石家庄、兰州、西宁、贵阳市的绿色增长效率评价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昆明、重庆、南宁、乌鲁木齐、太原等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评价值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城市主要位于西南、华北、西北地区;综合评价值较高的城市为深圳、长沙、广州、厦门、北京市,其中有三大公认的“一线城市”,而且除北京市外均为南方城市。97第 6 期卞勇等:新常态下中国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研究图 146 个大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综合评价值(20122019 年)Figure 1Integrated assessment values of greener growth efficiency in 46 cities from

    28、2012 to 2019图 2 为各城市 2019 年的现状综合评价值以及该时期内综合评价值变化幅度的二维分布图,并划分为I、II、III、IV 4 个象限。由图可知:(1)现状综合评价值高于其平均值(227)的区域主要为华东、华南、华中地区和京津两市(属于东部城市),低于平均值的区域主要为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具有相对明显的东西差异分布特征,其中东部城市还有显著的南北差异。该分布特征与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的华东、华南地区的城市更强的格局相似,表明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相对更高。(2)综合评价值变化幅度高于和低于其平均值(59%)的城市区域分布的趋势并不明显,但

    29、大于平均值的城市中,有较多属于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08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第 54 卷区域性中心城市,亦即省会。在大城市化加速的新常态时期,这些城市对人口和经济资源形成较强的集聚效应,因此,在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上也具有更强烈的需求和更充裕的实力。(3)位于第 III 象限的城市大多为资源型城市或位于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主要特征是高耗能、高污染工业较密集,发展转型难度较大,绿色增长效率有待提高。图 2纳入分析的大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现状综合评价值及其变化(2019 年)Figure 2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change of c

    30、omprehensive assessment value of greener growth efficiency for all analyzed large cities in2019注:图中的虚线分别为所有城市的现状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值变化幅度的平均值。22绿色增长效率多重对应分析221子系统特征图 3 为对六大变量和 3 个属性分类进行多重对应分析的联合分布图,由多维对应分析提取的 2 个维度的零值虚线划分为 4 个象限。易观察到经济、资源、环境现状和变化得分类别与城市等级、总人口规模、所属区域等属性分类的对应关系:(1)现状得分方面,计划单列市、直辖市、副省级省会、经济社会发展较

    31、好的地级市、1 000 万人以上人口、5001 000万总人口分类和三大子系统各现状得分较高的类别 4 和类别 5 位于第 II、III 象限,表示这几类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总体上比其他城市的更高;普通省会、500 万以下人口的城市和各现状得分最低的类别 1 和类别 2 位于第 I、IV 象限,反映城市等级越高、人口规模越大、经济实力越强,绿色增长效率越高的一般规律。(2)变化得分方面的分布特征相对不明显,但可看到普通省会、500 万人以下人口 2 个类别和资源变化的类别 5、环境变化的类别 4、经济变化的类别 4 及类别 5 位于第 III 象限,而城市等级更高、人口规模更大的类别与各变化得分

    32、较高的类别 4 和类别 5 距离较远。从所属区域看,西南、西北地区也位于第 III 象限,说明西部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在新常态下有较明显提高;而东北、华北地区与 3 个子系统变化得分较低的类别 1 或类别 2 较接近,表明由于传统重工业较集中并且转型难度较大,北方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提升幅度较小。222指标特征由 2019 年 9 个指标和 3 个属性分类的多重对应分析联合分布图(图 4)可知:(1)同一数字标记的指标类别倾向于聚集在相近的位置;西北地区类别、500 万人以下人口数类别和大部分指标得分最小的类别 1 均位于第 III 象限,表明西北地区和 500 万人以下人口数的城市在绿色增长效率

    33、指标上整体落后于其他大城市;计划单列市、直辖市和 1 000 万人以上人口数类别所在的象限中,有大部分指标的类别 5。(2)从所属区域看,西北、西南地区的城市主要与各指标的类别 1 或类别 2 较接近,但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区的发达城市较集中的区域类别与各指标的类别 5 的聚集区均有一定的距离,说明绿色增长效率指标水平较高的城市在每个区域均有分布,并无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18第 6 期卞勇等:新常态下中国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研究图 3三大子系统现状得分及其变化幅度的多重对应分析联合分布图Figure 3MCA joint category plot for current situation a

    34、nd their changes of the three subsystems注:图中数字 15 表示类别 1类别 5。图 4绿色增长效率指标的多重对应分析联合分布图(2019 年)Figure 4MCA joint category plot for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s in 2019注:图中数字 15 表示类别 1类别 5。28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第 54 卷23讨论根据上述结果,中国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呈现明显的特征,对加深认识城市绿色发展规律和制定城市绿色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从现状看,基本规律是城市经济发展实力越强,则

    35、绿色增长效率越高。城市等级高,城市对人口、技术、企业等经济发展要素的聚集能力则强,尤其是对人才、先进技术和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更高,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也会更高,城市对绿色发展的支撑能力就更强;总人口规模大,除了意味着城市经济活力更强,还在资源集约化利用和污染高效治理上更具优势,绿色增长效率也较高。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总体趋势是南方城市人口增长更快,而且南方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依赖较低,因此,南方城市对绿色发展的支撑能力、实施动力也更大,绿色增长取得的效果更明显。从变化看,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的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总体上提升更快。以本研究中的西部城市为例,与华东地区的或华南地区的城市

    36、相比,其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绿色发展基础较薄弱,但具有巨大的提升潜力:在新常态的大城市化趋势下,与其所在省内的其他城市相比,这些城市仍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从而持续吸引人口聚集并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城市能级的提高,这些城市对提高绿色增长效率的支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我国在新常态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不断加强,其效果叠加在这些绿色发展基础较薄弱的西部城市上,使得这些西部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提升成效相对更显著。此外,由于新常态以来产品需求放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而且由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比重较大,行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导致对重工业依赖程度较高的城市(主要在华北、东北地区)的绿色

    37、增长效率总体上略低于其他地区的城市。3结论与启示本文在经济产出、资源投入和环境排放 3 个子系统选取代表性指标,运用综合指标评价和多重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境内 46 个大城市在新常态时期下的绿色增长效率,主要结论如下:(1)绿色增长效率现状。本研究中大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优势更加显著。评价结果显示:包括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地区的东部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总体上高于位于西北、西南地区的西部城市的,而东部城市还存在南高北低的规律,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南方城市群的绿色增长效率高于华北、东北地区的;华北地区内,除了北京和天津 2 个直辖市,其他城市的绿色

    38、增长效率明显偏低。(2)绿色增长效率变化。新常态以来,绿色增长效率提升较快的城市主要为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省会城市,尽管其经济产出、资源投入和环境排放在所有大城市中总体较落后。以华北、东北地区的城市为代表的重工业城市,在新常态时期发展转型遇到一定的障碍,绿色增长效率提升幅度不明显。基于本研究结论,可得到在新常态下促进大城市绿色增长的几点启示:(1)做强东部城市。东部城市具有最扎实的绿色发展基础,应继续巩固其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施更高效的污染物减排工作;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在全国的引领示范作用,探索理念更先进的绿色增长道路,把

    39、绿色发展经验传播到其他城市。(2)做大西部区域中心城市。以西部省会为代表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较大的绿色增长效率提升潜力,应进一步提升其经济发展实力,提高对周边地区的人口、产业聚集能力,从而形成绿色发展的规模优势和支撑能力,在较短时间内提升绿色增长效率,缩小与东部城市的差距。此外,这些城市需要避免走依靠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支撑发展的老路,尽快开展中长期绿色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3)做优重工业依赖型城市。华北、东北地区中,部分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依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的绿色增长效率现状欠佳且提升成效不明显,应尽快制定优化产业结构路线图,提高现代产业比重,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向以多元化、现代化、绿色化为主

    40、要特征的产业体系转型,释放绿色发展潜力,加快提升绿色增长效率。参考文献:1 胡鞍钢,周绍杰 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1420HU A G,ZHOU S J Green development:functional defi-nition,mechanism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J China Population,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4,24(1):142038第 6 期卞勇等:新常态下中国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研究 2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

    41、发展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绿色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2010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 省际比较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WU M W,WU J Q,ZANG C 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ecocarrying capacity and green economy in the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China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1,281:116 4 程钰,王晶晶,王亚平,等

    42、中国绿色发展时空演变轨迹与影响机理研究 J 地理研究,2019,38(11):27452765CHENG Y,WANG J J,WANG Y P,et al A comparativeresearch of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track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J Geo-graphical esearch,2019,38(11):27452765 5 SUN C Z,TONG Y L,ZOU W The evolution and a tempo-ralspatia

    43、l difference analysis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18,41:5261 6管永林,周宏春,马光文 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J 生态经济,2020,36(12):4049GUAN Y L,ZHOU H C,MA G W 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J Ecological Economy,2020,36(12):4049 7左伟,周慧珍,王桥 区域

    44、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概念框架研究 J 土壤,2003(1):27ZUO W,ZHOU H Z,WANG Q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selection of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assessment of regionalecological safety J Soils,2003(1):27 8周亮,车磊,周成虎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2019,74(10):20272044ZHOU L,CHE L,ZHOU C H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and influencing fa

    45、ctors of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n China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9,74(10):20272044 9 杨志江,文超祥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评价与区域差异 J 经济地理,2017,37(3):1018YANG Z J,WEN C X Evaluation on China s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regional disparity J EconomicGeography,2017,37(3):1018 10 SHI B F,YANG H F,WA

    46、NG J,et al City green economyevaluation:empirical evidence from 15 subprovincial ci-ties in China J Sustainability,2016,8(6):551/139 11 LI J L,LIN B Q Green economy performance and green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s cities:measures and policyimplication J Sustainability,2016,8(9):947/121 12 李治国,车帅,王

    47、杰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 基于 285 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6):18LI Z G,CHE S,WANG J esearch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effect of national central city construction:quasi natu-ral experiments based on 285 cities J 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21,38(16):18 13 李文正,刘宇峰,张晓露,等 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

    48、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6):280289LI W Z,LIU Y F,ZHANG X L,et al Spatialtemporalevolution of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and its obsta-cle factors in Shaanxi Province J esearch of Soil andWater Conservation,2019,26(6):280289 14 ZHOU C S,SHI C Y,WANG S J,et al Estimation of eco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

    49、ing facto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SuperSBM and panel regression models J Ecological Indicators,2018,86:6780 15 郝汉舟,汤进华,翟文侠,等 湖北省绿色发展指数空间格局及诊断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2017,26(2):91100HAO H Z,TANG J H,ZHAI W X,et al Spatial patternanalysis and diagnosis of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in HubeiProvince J World

    50、egional Studies,2017,26(2):91100 16 陈红娟,冯文钊,焦新颖 京津冀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及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J 生态经济,2021,37(4):96102CHEN H J,FENG W Z,JIAO X Y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evolution of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and effi-cienc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egionJ EcologicalEconomy,2021,37(4):96102 17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EB/


    注意事项

    本文(新常态下中国大城市绿色增长效率研究_卞勇.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