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工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_倪艳凤.pdf

    • 资源ID:466780       资源大小:1.40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新工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_倪艳凤.pdf

    1、-131-模式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3 月第 6 期新工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倪艳凤1,倪艳荣2,张开拓3,郑先锋2,解瑞云2(1.河南工学院 工程技术教育中心,河南新乡 453003;2.河南工学院 电缆工程学院 河南省重点产业学院-电缆现代产业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3.河南工学院招生与就业处,河南新乡 453003)摘要:依托“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河南省重点学科(培育)、河南省重点一流专业建设点、河南省重点产业学院、省级重点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载体,基于 OBE成果导向,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创融合

    2、、学科融合,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在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新工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提供了一定参考。关键词:新工科;电缆工程;实习基地;一流专业;建设与实践;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06(2023)03(b)-0131-04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BaseNI Yanfeng1,NI Yanrong2,ZHANG Kaituo3,ZHENG Xianfeng

    3、2,XIE Ruiyun2(1.Engineering Technology Education Center,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nxiang Henan,453003,China;2.School of Cable Engineering(Key Industrial College of Henan Province-Cable Modern Industry Institute),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nxiang Henan,453003,China;3.Department of Admissio

    4、n and Employment,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nxiang Henan,453003,China)Abstract:Relying on High Voltage and Insulation Technology critical discipline(cultivation)of Henan province,critical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oint of Henan Province,critical industrial college of Henan Province

    5、,provincial critical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other teaching quali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center,to train excellent engineers as the carrier,based on OBE results oriented,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science and ed

    6、ucation,learning and innovation,discipline integr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were promoted.Through years of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cial services,which has provided s

    7、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practice base.Key words:New engineering;Cable engineering;Practice base;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Cultivation of talents基金项目: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9GGJS267);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9SJGLX484);河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研究项

    8、目(ULAHN202110);河南工学院校级教改项目(ZJC2019001);河南工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021-YB042);河南工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021-YB026);河南工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021-ZD013)。作者简介:倪艳凤(1989-),女,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资团队和一流的教育资源1。基于工程认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流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案的改革,新工科专业建设实习基地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场所。为适应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需要,以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引领,建设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创融合、学科

    9、融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尤为重要2-4。电缆工程专业是我校申请的教育部目录外专业、全国首创专业,河南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我校是全国唯一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高校。电缆工程专业培养基础深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卓越,适应电缆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终身学习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扎实的电缆工程一流本科专业是教育部以一流本科教育为基础所推出的一项新计划“双万计划”,其目的是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更好地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其核心是具有一流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案、一流的师-132-模式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3 月第

    10、 6 期领域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对电缆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及企业运营等提出解决方案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1建设思路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载体,基于 OBE 成果导向教育,深化科教融合,与河南金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胜华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加强线缆结构与材料实验室、电线电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校内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加强河南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深化学创融合,基于电缆现代产业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河南工学院-远东电缆校外实

    11、践教育基地”等多个实习基地建设;深化学科融合,加强“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形成融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适应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如图 1 所示。2实习基地建设2.1 校内创新型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为目标,深化科教融合5-6,加强河南省线缆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电线电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校内创新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建设。(1)河南省线缆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河南省线缆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与河南金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致力于解决电线电缆领域的基础性及共性技术问题,

    12、主要针对新型导体材料、特种线缆绝缘材料和新型线缆及附件结构等领域开展研究,旨在服务于未来智能电网发展,为新一代智能线缆及附件设计、恶劣环境用绝缘材料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实验室为我校电缆工程及相近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平台支撑,师生可以在重点实验室从事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7。河南省线缆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面积2 000m2,中试基地面积 2 000m2,培训基地面积 600m2。拥有各类实验仪器及设备 400 多套(台),包括扫描电镜、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统、准分子激光器、红外光谱仪、X 射线衍射仪、PPMS 综合物性测试系统等大型科研设备 60 余台套,

    13、价值 2 900 余万元。具备了电缆材料改性、电缆电性能测试、电缆机械性能测试等 10 余类300 余项参数的检测能力,给电缆工程及相近专业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电线电缆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建设。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与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中8-9。电线电缆生产、检测工序众多,导体拉丝、绝缘挤制、耐压测试等是关键工序,对成品的导电性、耐压等级等传输性能影响较大,但这些工序高耗材,噪音大,且一旦操作失误会造成巨大的铜材料浪费,不便于现场教学。为解决校内实习实训教学面对的困难,我院建设了电线电缆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

    14、学中心。该中心配备了优良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虚拟仿真软件,如三维建模和动画、UE4 虚拟引擎、C+程序开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形成了以实训、探究和教学图 1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工科实习基地建设思路-133-模式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3 月第 6 期为主要目的的高效实践教学和学习模式。通过逼真的仿真实习、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中开展高效、安全、经济的实验实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降低实验实训成本和风险,达到真实实验实训不具备或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2.2 校外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远东电缆有限公

    15、司、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加强河南省重点产业学院和“河南工学院-远东电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1)河南省重点产业学院。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到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0-12。为响应教育部、工信部、河南省教育厅等相关指示精神,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河南工学院依托电缆工程专业特色优势,与远东电缆、中天科技、无锡江南等行业头部企业论证,共同组建了电缆现代产业学院。学院面向电缆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构建符合产业人才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产业中心、产出导向、持续

    16、改进”理念为指导,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我国第二大制造业电线电缆产业发展。(2)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基于电缆现代产业学院,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电缆集聚区的科技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与远东电缆、中天科技、无锡江南、浙江万马、上海起帆等多家企业构建了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产学研用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其中与远东电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新工科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设计和指导实践项目13-14,制定保障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践环境,强

    17、化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实践与成效 3.1 人才培养成效电缆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已应用于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开放性实验、技能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方面。开设实习、实训、实验项目 100 余项,接纳学生实习 2 000 余人,获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0 项。电缆工程专业已为国家培养电缆领域专业人才 3 000 余人,毕业生创新能力强,拥有专利近 4 000 件。据统计,90%以上的毕业生在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其中的 95%集中在技术或管理岗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 26 个省、市、自治区,其中 51%就业于长三角,21%就业于珠三角,省内就业 10%,全国电缆企业80

    18、%以上的技术骨干为我校毕业生,他们已成长为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3.2 社会服务 电缆现代产业学院在电缆行业长期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建立了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与企业深度融合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国家中低压输配电产品监督检验中心、远东电缆集团等 60 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科技协同合作关系,近3年完成了近20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参与起草 铜包铝导体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等 30 余项标准。科研反哺教学,科技协同创新项目引入到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好地培养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卓越创新型人才。3.3 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经过多年建设

    19、,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2020 年 8 月,与远东电缆有限公司共建的“河南工学院新工科专业实习基地”获得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新工科专业建设实习基地”立项建设;2020 年 9 月,电缆工程专业被评为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 年 12 月,电缆高阻故障预定位虚拟仿真实验获得河南省重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立项建设;2021 年 4 月,电缆现代产业学院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产业学院;2021 年 6 月,电线电缆拉丝虚拟仿真实验被评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2020 年 3 月,“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重点学科(培育)顺利通过中期验收

    20、。上海起帆、浙江万马、江南电缆等多家企业在我院设立了“励志奖学金”,密切了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辐射作用。4结语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载体,基于 OBE 成果导向,依托“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河南省重点学科(培育)、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河南省重点产业学院、省级重点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创融合、学科融合,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应用,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深化科教融合,整合、优化、扩展现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科研基地,加强河南省线缆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

    21、力。(2)深化产教融合,基于电缆现代产业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关系,整合学校、企业行业优质资源,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现了学生、企业、高校三赢,即帮助学生发展和成长,为其创造良好的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为电缆行业输送了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高校搭建持续稳定的学生实践基地。(3)深化学科融合和学创融合,基于“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加强电缆工程专业“新工科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加快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等多学科融合,(下转第 137 页)-137-模式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3 月第 6 期究以地理学科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

    22、,2022,40(2):116-123.2 王志红.动物生物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J.科技视界,2020(3):73-75.3 于淑玲,崔保山,白军红,等.基于物质量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理论研究及政策建议 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37(4):453-460.4 雷霆,邢韶华.“湿地保护与管理”课程研究型教学体系与模式的探索 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6):70-74.5 张全伟.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动物生物学”实践教学研究 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12):112-114.6 宋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数字化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构建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

    23、,51(3):205-207.7 王彦卿,杨玉琴,黄兵,等.新师范教育背景下化学(师范类)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 J.大学化学,2021,36(11):91-96.8 姜爱莉,鞠宝,于贞,等.基于 OBE 理念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 J.山东化工,2020,49(17):204-205.9 林小植,潘琳欢,李冬梅,等.基于课程思政的高师动物学教学探究 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8(1):81-85.10 关秀献.共享发展理念下高校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审视 J.广西教育,2021(47):85-87.11 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等.茶学专业

    24、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J.中国茶叶,2022,44(5):71-75.12 任琴,赵彩平,徐松鹤.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1,8(3):182-185.13 陈亚娟,刘晓平,许锦英,等.药学专业“多轮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J.广州化工,2020,48(21):144-146.14 张腊娥,田媛媛,刘昕.“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山西青年,2022(13):85-87.15 汪青松,张晗.“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四维论析 J.管理工程师,2022,27(2):56-62.形成适应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

    25、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 孙有中.贯彻落实 国标 和 指南,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 J.外语界,2020(3):2-4.2 聂永刚.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问题探讨 J.财会通讯,2020(23):3.3 木肖玉,陶全华,李瑞海,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J.高分子通报,2019(11):76-80.4 王武.基于 PDCA 循环模式的新工科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以许昌学院电气与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J.许昌学院学报,2021,40(5):144-147.5 蒋姗,张洪文,杨燕,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

    26、践 J.高分子通报,2020(2):59-64.6 狄卫国,孙晓云,闫德立,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 J.科技风,2022(7):92-94.7 曾华鹏,闫智勇,刘国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范式下应用本科企业实习基地建设路径 J.职教论坛,2019(11):7.8 邓标,王靖,刘欢,等.虚拟仿真在测量学实践教学中的模式探讨 J.文山学院学报,2022,35(2):68-72.9 李征.融合人工智能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探索 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40(3):215-217.10 邢恩辉,李星辰,王锐.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2.0 的本科汽车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培养模式研究

    27、J.高教学刊,2020(6):150-152.11 卫鹏斌,崔鹏伟,刘荣升,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背景下“机器人竞赛与实训”课程建设探索 J.南方农机,2021,52(19):181-183.12 袁绍军,李根,唐盛伟,等.立足工程实践的高校多元化化工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 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4):22-26,124.13 杨金豹,康志强,白令安,等.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实习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J.科教导刊,2021(19):7-10.14 范依航,郝兆朋,刘小勇,等.基于导师制下的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 J.机械设计,2018,35(S2):303-305.(上接第 133 页)


    注意事项

    本文(新工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_倪艳凤.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