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TB 10461-2019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_(高清-无水印-可复制).pdf

    • 资源ID:388358       资源大小:2.94M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TB 10461-2019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_(高清-无水印-可复制).pdf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TBTB 10461 2019 J 2695 2019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ynamic Acceptance for Mixed Passenger and Freight Railways Construction2019_04-18 发布2019-08-01 实施国家铁路局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ynamic Acceptance for Mixed Passenger and Freight Railways

    2、 ConstructionTB 104612019 J 26952019主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国家铁路局 施行日期:2019年 8 月 1 日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 0 1 9 年 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TB 104612019 J 26952019氺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100054,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西街8 号出版社网址:http:/ 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印开本:850 mm x丨168 m m丨/32 印张:2.875 字数:69千 2丨9年7 月第1版2019年7 月第1 次印刷书号:15113.5768

    3、定价:丨8.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凡购买铁道版图书,如有印制质M问题,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调换。发行部电话:路(021)73174,市 010)51873174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19年第1批)国铁科法 2019 19号现公布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19)等 8 项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详 见 附 表 1),自2 19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 2 7)等 7 项铁路工程建 设标准(详见附表2)同时废止。以上标准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附表1新发布标准目录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4、1 1220192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 1007720193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 1012020194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195铁路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技术规程TB 1031320196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 1040220197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 1042620198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TB 1046120191附表2废止标准目录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2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 1007720013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 1012020024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08

    5、5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 1040220076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 1042620047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竣工验收动态检测指导意见铁建设 2008 133号国家铁路局 2019年 4 月 1 8 日刖v.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规范了时速200 km 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内容、技术标准和方法,对铁路工程各 专业提出检测指标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法,为提高验收水平、保证工 程质量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在总结吸纳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 收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本次对 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竣工 验收动态检测指导意见(铁建设 2008 133号)进行了全面修订。本规范共分16章,内

    6、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轨道,路 基,桥梁,隧道,电力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综 合接地,噪声、振动与电磁环境,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运 行试验,报告编制等。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1.第 1 章总则修改了适用范围适用范围由原“时速200 km及以下新建客货共线标准轨距铁 路的工程竣工验收动态检测”修改为“新建200 km/h 客货共线铁 路工程动态验收”。2.第 2 章术语增加了“动态验收”、“运行试验”等术语。3第 3 章基本规定合并了“检测及评价程序”章和“基本规 定”章,并增加了运行试验相关内容。4第 4 章轨道增加了轨道结构、道岔数据处理方法要求及连 续式测

    7、力轮对检测方法和相应指标要求,货物列车_ 力学响应相 关指标要求。5第 5 章路基增加了路基地段道床厚度、基床表层厚度及基3床含水状况的检测方法和相应指标要求,明确了路基动荷载、路基 动变形、路基振动加速度参数评价指标。6.第 6 章桥梁进一步明确了桥梁相关参数评价指标,增加了 货物列车相应指标、桥梁动态检测方法要求。7.第 7 章隧道增加了隧道气动效应和列车空气动力学的检 测方法和相应指标要求。8.第 8 章电力牵引供电增加了牵引供电、远动系统、自动过 分相三节。1)牵引供电节增加了供变电系统运行、功能检验方法和相应 指标要求,以及接触网短路工况下的系统功能测试内容。2)远动系统节增加了检测

    8、方法和相应指标要求。3)自动过分相节增加了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的要求。9.第 9 章通信增加了调度通信功能,列车无线车次号校核信 息传送系统功能及性能、调度命令信息无线传送系统功能及性能、传输通道保护功能、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功能及性能等检测方法和 相应指标要求,明确了在进行GSM-R系统场强覆盖、GSM-R服务 质量测试前需进行GSM-R电磁环境测试。10.第 10章信号增加了 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功能,联锁(CBI)系统相关接口功能,调度集中(CTC)系统相关功能,轨 旁信号设备状态等检测方法和相应指标要求。11.第 11章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增加了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客 票系统的功能、性能

    9、等检测方法和相应指标要求。12.第 12章综合接地增加了列车通过时的钢轨电位、轨旁设 施电位、钢轨电流、PW线或架空回流线电流、贯通地线电流、牵引 变电所(或自耦变压器所、分区所)地网回流和贯通地线接地电 阻,接触网人工短路时的钢轨电位、钢轨电流和贯通地线电流等检 测方法和相应指标要求。13.第 13章噪声、振动与电磁环境增加了列车运行时的通过 暴露声级或通过时段内等效声级测试,补充完善了声屏障工程的 A 声级插人损失或频带声压级插人损失测试,增加了列车运行条 件下对外部的电磁辐射检测方法和相应指标要求。14.第 14章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增加了风、雨及异 物侵限监测系统和地震预警监测系

    10、统的检测方法和相应指标 要求。15 第 15章运行试验增加了列车运行图参数、故障模拟、应 急救援演练、按图行车等检测方法和相应指标要求。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 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 资料寄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大柳 树路2 号,邮政编码:100081),并抄送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 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 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主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牛道安、胡所亭、白 鑫、侯福国、左自辉、刘

    11、春雨、晏兆晋、许 聪、陈东生、杨 飞、王林栋、姜 成、夏 炎、涂英辉、王立军、程远水、杨宜谦、刘鹏辉、程爱君、何德华、张继元、赵伯胜、杨志鹏、蒋志勇、禹志阳、郜新军、刘德超、汪 洋、武明生、吴敬朴、李红梅、杨 文、杨 礼、许占华、袁碧懋、王 昊、张 晨、李晏良、邵 琳、杨 晓。主要审查人:钱振地、徐鹤寿、王哲浩、马芝仪、吴细水、张翠兵、金伯泉、李 凯、付建斌、杨宏图、路晓彤、孙忠国、朱飞雄、姚建伟、宣 言、陈立军、赵武元、吕关仁、李 珂、丁五一、吴连海、崔俊杰、张良涛、徐 昱、林 木、刘 杰、翟旺勋、刘长波。5目 次1总 则.12术 语.23 基本规定.44轨 道.74.1 一 般 规 定.7

    12、4.2轨道几何状态.74.3车辆动力学响应.84.4 轨道结构.104.5 道 岔.125路 基.156桥 梁.177隧 道.248 电力牵引供电.268.1牵引供电.268.2接 触 网.288.3 远动系统.328.4 自动过分相.339通 信.341 0 信 号.371 1 客运服务信息系统.401 2 综 合 接 地.431 3 噪声、振动与电磁环境.4613.I 噪 声.4613.2 振 动.4871 3.3 电 磁 环 境.501 4 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5314.1风、雨、雪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531 4.2 地震预警监测系统.551 5 运 行 试 验.591 6 报

    13、告 编 制.63本规范用词说明.65引用标准名录.66 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条文说明.67i81总 则1.0 1为统一新建200 km/h 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要 求和质量标准,根据现行铁路竣工验收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 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200 km/h 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 验收。1.3动态验收必须制定验收过程相关运输管理规定,以及相关 安全标准和设备操作规程,涉及既有线的还应执行既有线相关运 输管理规定。1.4动态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铁路竣工验收 管理规定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静态验收 static acceptance对

    14、建设项目的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 毕且质量合格进行检査确认的过程。2.0.2 联调联试 testing and commissioning通过采用测试列车及相关检测设备,对各系统的功能、性能、状态和系统间匹配关系进行综合检测、验证、调整和优化,使整体 系统达到设计要求。2_ 0 3 动态检测 dynamic inspection通过采用测试列车及相关检测设备,根据设计和相关技术标 准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功能、动态性能和系统状态进行 检测。2.0 4 运行试验 trial run test按试验或实际运行图组织列车运行,对整体系统在正常和非 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行车组织、客运服

    15、务以及应急救援等进行演练,验证是否具备开通运营条件。2.0 5 动态验收 dynamic acceptance通过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对列车运行状态下工程质量检査和 确认,并通过运行试验对整体系统在正常和非正常运行条件下的 行车组织、客运服务以及应急救援等进行检验的过程。2.0.6 货物检测列车 freight wagon inspection train按照要求对列车进行配重和编组并安装专业检测系统的货物 列车。2.0 7 检测列车 inspection train由机车牵引的轨道检查车、接触网检测车、电务检测车等专业检测车组成的列车。2.0.8 综合检测列车 comprehensive in

    16、spection train安装多专业检测系统的动车组。2.0 9 测试列车 test train用于联调联试、动态检测、运行试验的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 车、货物检测列车,以及根据测试需求采用的其他列车的统称。3基 本 规 定3.0 1动态验收前,建设单位应要求或组织有关单位提供下列技 术资料:1设计文件,包括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资 料,环境等单项评估报告等。2工程承包合同技术条款及相关技术文件。3各专业应完成相关系统或设备的检测、检验、试验、评估 报告。4相关专业工程竣工图纸,电力牵引供电、通信、信号、信息 等系统的设备技术文件。5相关专业基础数据文件,包括列控基础数据、列控工

    17、程数 据表、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数据等。6静态验收报告(含静态测试报告)及审査意见、不合格项 目的整改情况及复测报告。7动态验收所需的其他资料。3.0.2 动态验收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联调联试及动态检测项目包括轨道(含轨道几何状态、车 辆动力学响应、轨道结构、道岔)、路基、桥梁、隧道、电力牵引供电(含牵引供电、接触网、远动系统、自动过分相)、通信含数字移动 通信系统(GSM-R)、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信号、客运服务信息系 统、综合接地、噪声、振动与电磁环境、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 统(含风、雨、雪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地震预警监测系统)。2运行试验项目包括运行图参数测试、故障模拟、应急救

    18、援 演练、按图行车。3具体测试内容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运输需求合理增减。3.0.3动态检测结合联调联试进行,以联调联试和动态检测的最 终结果作为动态验收评价的依据。3.0.4轨道几何状态、车辆动力学响应、接触网、自动过分相、通 信、信号、客运服务信息系统检测项目以及运行试验应对全线工程 进行检测评价,轨道结构、道岔、路基、桥梁、隧道、牵引供电、远动 系统、综合接地、噪声、振动、电磁环境、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 系统检测项目可抽样检测评价。3.0 S检测单位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和要求,与建 设单位、运营接管单位共同编制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及运行试验 大纲。1大纲内容应包括测试范围、测试内

    19、容、测试方法、评判标 准、测试列车、测点布置、时间计划、组织机构和分工等;同时还应 结合枢纽地区、与既有铁路的接口等运营需求,考虑本线相关线路 和相衔接线路的跨线运行和不同列控等级、不同列控车载设备等 方面的互联互通检测。2机车车辆走行线、联络线和站线等相关工程的动态检测要 求应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在大纲中确定。3.0.6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和运行试验工作流程应符合下列 规定:1现场联调联试准备和综合检测列车上线条件确认。2逐级提速联调联试,包括货物检测列车逐级提速测试、单 列动车组逐级提速测试、重联动车组逐级提速测试等。3信号系统联调联试。4远动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客运服务信

    20、息系统、自然灾 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测试,可与逐级提速联调联试、信号系统联 调联试并行开展。5系统复测,针对各系统联调联试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在整 改完成后进行必要的复测。6全线拉通。7运行试验。3.0 7联调联试、动态检测、运行试验采用的测试列车应处于正 常使用状态3.0 8动态检测、运行试验所用方法和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 定,所用仪器、仪表应状态良好,并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检测数 据应全面、准确,评价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3.0.9逐级提速联调联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逐级提速测试时,测试速度应由低向高逐级提速进行。2若某一速度级的安全指标超限,必须在采取整改措施、安 全指标达标后方可进行更高

    21、速度级的检测。3当设备条件允许,最高测试速度应达到线路允许速度的 110%。4单列动车组逐级提速时,采用综合检测列车以高于上线条 件确认时的检测列车最高测试速度开始逐级提速,速度级差可为 10 km/h 或 20 km/h,每个速度级2 4个往返。5货物检测列车逐级提速时,货物检测列车测试起步速度根 据具体线路设计及运营要求制定,宜以80 km/h 开始逐级提速,速 度级差为10 km/h,每个速度级2 4个往返。6重联动车组逐级提速时,速度等级为180 km/h、200 km/h,每个速度级2 4 个往返。3.0.1 0联调联试、动态检测、运行试验过程中主要按铁路现行的 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进

    22、行行车安全控制。3.0 1 1 动态验收过程中的工程质量问题应及时整改、复验确认。3.0 1 2 动态验收应按工程设计速度或铁路相关规定进行评价。3.0 1 3 动态检测和运行试验工作完成后应编写相应的报告。4轨 道4.1 般 规 定4.1.1轨道动态检测应结合轨道几何状态、车辆动力学响应、轨 道结构及道岔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4.2 轨道几何状态4.2.1 轨道几何状态检测内容应包括高低、轨向、轨距、水平、三 角坑(扭曲)、轨距变化率、车体垂向加速度、车体横向加速度等。4.2.2轨道几何状态动态检测应同时采用局部峰值和区段均值 进行评价,其动态验收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局部峰值按每公里线路进

    23、行评价,检测结果不应超过局部 峰值动态验收管理值。验收管理值见表4.2.21。表4.2.21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动态几何不平顺局部峰值验收管理值线路设计速度等级v H O km/h120 km/h v 矣 160 km/h160 km/h v 200 km/h高低(m m)L 5 m 42 m865K 5 m-70 m6轨向(m m)1.5 m-42 m8551 5 m 70 m一6轨距(m m)+S 6+6+4-3轨距变化率(基长3 m)(%)2.01.5L2水平(m m)865三角坑(基长3 m)(m m)854 7 _续表 4.2.21线路设计速度等级120 km/h120 km/h v 1

    24、60 km/h160 km/h v L01,01.0车体横向加速度(m/s20.60.60,6注:1轨距不包含结构加宽值。2水平不包含曲线按规定设置的超高值。3三角坑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差值。2区段均值评价指标为轨道质量指数(TQI),每 200 m 为一 个 TQI计算单元,TQ1验收管理值及评价方法应符合 轨道几何状 态动态检测及评定 TB/T 3355的有关规定。4.2.3 轨道几何状态动态检测宜等速进行检测评价。4.2.4轨道几何状态动态检测及数据处理方法应符合 轨道几何 状态动态检测及评定 TB/T 3355的有关规定。4.3 车辆动力学响应4.3.1车辆动力学响应检测内容应包

    25、括轮轨垂向力和横向力、脱 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轮轴横向力,转向架构架横向加速度,车体 横向和垂向加速度,车体平稳性指标等。4.3.2 车辆动力学响应动态检测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动车组动力学响应应符合表4.3.21 的规定;货物列车 车辆动力学响应应符合表4.3.2 2 的规定。表 4.3.21动车组动力学响应稳定性评判标准项 目标 准脱轨系数?/PQ/PO.80轮重减载率AP/P间断式测力轮对A P/PO.80连续式测力轮对A P/PO.65轮轴横向力/(kN)/10+P/3续表 4.3.21项 目标 准轮轨垂向力P(IciV)_ p m kN构架横向加速度AP/P0.65轮轴横向力/(kN

    26、)HO.85x(15+P/2)侧架横向加速度(m/s2)采用0 5 Hz 10 Hz滤波处理,峰值连续振动6 次以上大于等于8 m/s2为不合格注为轮轨横向力(kN);P为轮轨垂向力(kN)j为平均静轮重(kN);P0 为静轴重(kN;AP为轮轨垂向力相对平均静轮重减载量(kN);/为轮轴横向力(kN)。2动车组平稳性指标应达到表4.3.23 中“良好”及以上标准;货物列车车辆平稳性指标应达到表4.3.2-4中“合格”及以上标准。表 4.3.23动车组动力学响应平稳性指标(W)评判标准优良 好合 格 2.52.5 W2.752.75 0表 4.3.2_4货物列车车辆动力学响应平稳性指标(取)评

    27、判标准优良 好合 格3-5W4.04.0 20 HzF(/)=l26 Hz4.3.3车辆动力学响应指标检测、处理和计算方法应符合 铁道 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 GB 5599,并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测试列车实际配备情况可选择间断式、连续式测力轮 对检测方法。2对于间断式测力轮对,采样频率不应低于/=J,对应的 滤 波 频 率 不 低 于 其 中、3,为最高测试速度,单位为 km/h;Z)为轮径,单位为m。3对于连续式测力轮对,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轮轴横向 力应进行低通滤波后再做滑动平均。4平稳性指标计算频率范围为0 5 Hz 40 Hz。4.4 轨 道 结 构4.4.1 轨道结构检

    28、测内容应包括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 系数(/轮重减载率AP/P 及轮轴横向力、钢轨轨头横向位移、钢轨垂向位移、轨枕垂向位移、轨枕横向位移、钢轨振动加速度、轨 枕振动加速度、道床板振动加速度等。4.4.2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4.2 的要求。10 表 4.4.2轨道结构动力性能评判标准测试项目动车组货物列车无砟轨道有砟轨道无砟轨道有砟轨道脱轨系数0.801.2轮重减载率0.800 65轮轴横向力(kN)/10+P/385 x(15+P0/2)轮轨垂向力(kN170170250250钢轨横向位移(mm)2.01 02.53.0轨枕横向位移(mm)2.02.0钢轨垂向位移(mm)2.

    29、02.52.53.0轨枕垂向位移(mm)1 02.5钢轨振动加速度(m/s2)5 000300080005 000轨枕振动加速度(m/s2)一5001 000道床板振动加速度(m/s2300*500注,为静轴重0。4.4.3 轨道结构检测点选取原则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正线长度 100 km时,选 取 1 2 处;正线长度1 k m 200 km时,选取2 4 处;正线长度200 km 以上时,每增加1 km 增加1 处。2宜选择不同轨道结构型式的典型地段及其过渡段;当线路 长度超过200 km或线路轨道结构型式单一时选取不同的线下基 础及相应的过渡段。3选取特殊轨道结构型式及设置钢轨伸缩调

    30、节器的轨道 结构。4所选测点宜满足最高测试速度达到线路允许速度的110%4.4.4轨道结构动态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照 轮轨横向力和垂向力地面测试方法 TB/T 2489标 II 厂准,釆用剪应力法检测轮轨垂向力P 和轮轨横向力(?,据此计算脱 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及轮轴横向力等列车运行稳定性指标。2应采用位移计检测钢轨及轨枕横向和垂向位移、轨道板或 轨枕垂向位移等。3轮轨垂向力和横向力应采用轮轨力标定架现场标定,并根 据测试列车5 km/h 通过进行准静态标定和校核;各项位移检测应 釆用塞尺现场标定;应用标准应变源校核检测仪器和修正导线 误差。4.4.5 轨道结构动态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应符

    31、合下列要求:1对记录的检测数据应进行奇异项、零点飘移、趋势项等检 验以消除系统误差。2采样频率不宜小于被测信号主频范围的8 倍。4.5 道 岔4.5.1 道岔检测内容应包括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AP/P 及轮轴横向力,道岔区钢轨件横向位移(包括直基本轨横向位移、曲基本轨横向位移、翼轨横向位移、导曲 线钢轨横向位移)、尖轨开口量、钢轨垂向位移、道岔区关键部件应 力、牵引点及密检器处尖轨相对于基本轨水平位移,道岔转换阻力 及转换密贴检査等。4.S.2道岔检测指标应符合表4.5.2 的要求:表 4.5.2道岔检测指标要求项 目动车组货物列车脱轨系数0 80L2轮1:减载率0.8

    32、00.65轮轴横向力(kNW!0+P/3/5x(l5*P0/2)钢轨件横向弹性位移(直向/侧向通过道岔)(mm1.5/3.0矣 3.0/5.0 12 续表4.S,2项 目动 车 组货物列车钢轨垂向位移(mm)霉3.0尖轨开口贵(mm)4.0道岔区关键部件应力分别小于材料容许应力道岔转换阻力(N)6 000转换密贴检査密贴段牵引点位置有4 nun间隙不锁闭,密检器位置有5 mm间隙无表示牵引点、密检器处尖轨 相对于基本轨水平位移(mm)奚1-54.5.3 道岔检测点选取原则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正线长度0 1 km 时,选取正线道岔1 组;正线长度 100 km 200 km时,选取正线道岔1

    33、 2组;正线长度200 km 以 上时,每增加1 km增加正线道岔1组。2对不同型号、不同道床结构的正线道岔应至少各检测 1 组。3所选道岔宜满足直向通过最高测试速度达到线路允许速 度的110%。4.5.4 道岔动态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 轮轨横向力和垂向力地面测试方法 TB/T 2489标 准,采用剪应力法检测轮轨垂向力P 和轮轨横向力?,据此计算机 车车辆内外轮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及轮轴横向力等列车运行安 全性指标。2应采用位移计检测道岔区部件位移等。3轮轨垂向力和水平力应采用轮轨力标定架现场标定,并根 据测试列车5 km/h 通过进行准静态标定和校核;各项位移检测应 采用塞尺现场

    34、标定;应用标准应变源对所有检测仪器校核和对导 线误差修正。4道岔检测应在被测道岔不加锁条件下进行。13 S直向通过道岔最髙测试速度宜达到线路允许速度的 110%;18号及以上号码道岔侧向通过最高测试速度宜为道岔侧向 设计速度增加10 km/h,18号以下号码道岔侧向通过最高测试速 度宜为道岔侧向设计速度。4.5.5 道岔动态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记录的检测数据应进行奇异项、零点飘移、趋势项等检 验以消除系统误差。2采样频率宜不小于被测信号主频范围的8 倍。14 5路 基5.0.1路基检测内容应包括道床厚度(有砟轨道)、基床表层厚 度与基床含水状况、路基动荷载、路基动变形、路基振动

    35、加速度等。5.0.2路基检测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道床厚度(有砟轨道)、基床表层厚度应符合现行相关验 收标准要求,基床含水状况仅作定性评价。2路基动力性能检测指标应符合表5.0.2的规定和设计 要求。表 5.0.2 路基动力性能评判标准检 测 项 目评 判 标 准路基动荷栽(kPa)路基动变形(mm)矣1.0路基振动加速度(m/s2)10.0注:丨表中a为轴重荷载系数,取 0.4 kPa/kN,/*静轴重(kN);2动变形是指换算至200 kN轴重时的动变形。5.0.3路基检测测点选取原则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道床厚度(有砟轨道)、基床表层厚度和基床含水状况,采 用连续检测方式,对有砟轨道正

    36、线进行全线检测。2 路基动力性能测点选取,正线长度0 100 km时,选 取 1 2 处;正线长度1 km 200 km时,选取2 4 处;正线长度200 km 以上时,每增加100 km增 加 1 处。3路基动力性能测点选取原则:1)典型结构路基及过渡段;2)新型或特殊的路基及过渡段。15 r4所选测点宜满足最高测试速度达到线路允许速度的 110%5.4路基动态检测方法及测线(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探地雷达检测道床厚度(有砟轨道)、基床表层厚度 与基床含水状况。有砟轨道在道心和轨枕头两侧布置测线,单线 线路布置3 条测线,双线线路布置6 条测线。2在钢轨下的基床表面布置压力、位移和加速度

    37、传感器进行 动力性能测试,每个工点布置2 个测试断面。5.0.5 路基动态检测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地雷达检测的采样频率不宜小于天线中心频率的6 倍,路基动荷载、路基动变形、路基振动加速度的采样频率不宜小于 1 000 Hz2对检测数据进行零点飘移和滤波检验。3对列车作用下动荷载、动变形、振动加速度的测试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均值、最大值及标准差,以最大值进行评价。16 6桥 梁6.0.1桥梁检测内容应包括梁体、桥墩横向振幅和横向自振频 率,梁体竖向振幅和竖向自振频率,梁体控制部位(含端横梁)的 竖向动挠度(含动力系数),梁端竖向转角,混凝土桥的梁体控制 截面、钢桥的主要杆件(含端

    38、横梁)的动应力(含动力系数,梁体 竖向振动加速度,支座的横向和竖向动位移等。6.0.2桥梁动态检测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梁体、桥墩横向振幅和横向自振频率1)梁体跨中横向振幅应小于表6.0.21 所列数值,动车 组作用下梁体跨中横向振幅不宜大于表6.0.2 2 中的 数值;跨度不大于64 m 的简支的混凝土梁、下承式钢桁 梁、钢板梁的横向自振频率不应低于60/P 8和设计值。2)墩顶横向振幅不宜大于表6.0.23 所列数值,桥墩横 向自振频率不宜低于表6.0.2 3 所列数值,其中表 6.0.2-和表6.0.25 为表6.0.23 中的参数取值。表 6.0.21桥跨结构横向振幅行车安全限值类 另

    39、IJ结构类型跨中横向振幅钢梁无桥面系的板梁或桁梁L5 500有桥面系板梁L6000桁梁(厶 芩 40 m)L6 500(40 m L96 m)L75L+3 500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L9000注夂为跨度(m)。17 表 6.0.2 2动车组桥跨结构横向振幅通常值(mm)类 别结构类型160 km/h v60 km/h频率(Hz)扩大基础岩石H咅+0.1低墩:H i/B。18 表 6.0.2 叫 及 从 值计箅项目参 数地基土特征列车速度v60 kni/h横向振幅AA(m)软塑黏土12硬塑黏土、砂、砾01嵌岩桩01自振频率t|软塑黏土a|=0 8硬塑黏土、砂、砾a!=0,9嵌岩桩a,s

    40、1表 6,0.25 a2 及 值计算项目参 数地基土特征列车速度t 6 0 km/h 60 km/h横向振幅1.0h 15自振频率3I 砾石、粗砂0 90H硬塑黏土、中砂、细砂0.802梁体竖向自振频率简支梁竖向自振频率不应低于80/L(L$2 0 m)、23.58Z/a592(20 m L128 m),L 为简支梁跨度(m),跨 度 16 m 简支梁竖向 自振频率不应低于6.25 Hz,且不应低于设计值。3挠度桥梁在列车设计静活载作用下的竖向挠度(扣除橡胶支座竖 向位移)不应大于表6.0.2-6 所列数值和设计值。表 6.0.2-6 客货共线铁路桥梁梁体的竖向挠度限值设计速度L40 m40

    41、m 80 m200 km/hLLLI 2001 000900注:1表中限值适用于三跨及以上的双线简支梁;三跨及以上一联的连续梁,梁体 竖向挠度限值按表中数值的1.1倍取用;两跨一联的连续梁、两跨及以下的 双线简支梁,梁体竖向挠度限值按表中数值的丨.4 倍取用。2单线简支或连续梁,梁体竖向挠度限值按相应双线桥限值的0.6 倍取用。3表中的A为简支梁或连续梁检算跨的跨度(m。M 9 4梁端竖向转角在列车设计静活载作用下,桥台与桥梁之间的梁端竖向转角 不应大于3%和设计值,相邻两孔梁之间的梁端竖向转角之和不 应大于6%和设计值。5动力系数1)简支或连续的钢桥跨结构和钢墩台的动力系数不宜大于 1 钢与

    42、钢筋混凝土板的结合梁的动力系数9?不宜大于1+7。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石砌的桥跨结构及涵洞、刚架桥当其顶上填土厚度/t 小 于 3 m(从轨底算起)时,动力系数不宜大于1 式中 a=.32x(3-/i)2,当 A0.5m 时厶取 0_5 m;式中 L 以 ni计,除承受局部活载杆件为影响线加载长度外,其余均为桥梁跨度。2)空腹式钢筋混凝土拱桥的拱圈和拱肋的动力系数不宜大于1 +5 1 +),式中i 为拱桥的跨度(m);A 为计算桥跨结构的主要杆件时为计算跨度(m),对于 只承受局部活载的杆件,则按其计算图式为一个或数个 节间的长度(m);/为拱的矢高(m)。6铁路桥面板在20 Hz及以下的竖

    43、向振动加速度限值,有砟 桥面不应大于3.5 m/s2,无碎桥面不应大于5.0 m/s2。7钢桥端横梁的拼接纵梁位置处的挠度不应大于2 mm。8铁路桥梁活动支座横向位移不应大于 1 mm。&3桥梁检测测点选取原则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正线长度为0 100 km时,宜选择不同墩高的常用跨度主 型梁1 2孔;正线长度为100 km 200 km时,宜选择不同墩高的常 20 用跨度主型梁2 4 孔;正线长度为200 km以上时,每增加100 km,增加常用跨度主型梁1孔。2新型结构、特殊结构和大跨度桥梁根据需要进行测试。3所选测点宜满足最高测试速度达到线路允许速度的110%。6.0.4 桥梁动态检测

    44、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不同的测试内容和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仪器设 备,其性能应能满足频响特性、量程、分辨率、抗干扰等方面的要求。2桥梁自振特性可采用环境微振动法或自由振动衰减法。3梁体竖向挠度可采用位移计法、光电成像法(CCD图像 法)、倾角仪法。梁端竖向转角可采用倾角仪直接测量,也可通过 梁体竖向挠度换算得到梁端竖向转角。4梁体应变可采用应变片或应变计测试,应用标准应变源对 所有检测仪器校核和对导线误差修正。6.5桥梁检测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时域数据处理1)对记录的检测数据应检验奇异项、零点飘移、趋势项。2)被检测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动阻尼比,如图6.0.5_1 所示的实测时域波

    45、形的自由振动衰减曲线确定自振频 率/。和振动阻尼比0。21,=告;(6.0 51)武 中 m自由振动衰减波形上量取振幅的整周期波数。丄In#(6,0.52)n+m武 中 D振动阻尼比;m图6.0.51 中自由振动衰减波形上量取振幅的整周 期波数;An第 n 个波峰幅值;第U+W 个波峰幅值。3)桥 梁 动 力 系 数 可 从 动 挠 度、动 应 变 实 测 波 形(图6.0.5 2)分析计算获得。从动挠度实测波形计算分析动力系数:1 +A t=|(6.0.53)武 中 5d_ 实测最大动挠度值;S_ x实测准静态最大挠度值。从动应变实测波形计算分析动力系数:1 +fi=(6.0.5一sinax

    46、式中实测最大动应变值;实测准静态最大应变值。22 2频域数据处理采用频谱分析法时,可由图6.0.5 3 所示的环境微振动频谱 分析确定自振频率/和振动阻尼比。D(6.0.55)Afo式 中 D振动阻尼比。频谱分析时,为减少谱泄漏,窗函数可选择汉宁(Harming)窗、哈明(Hamming)窗、凯塞一贝塞尔(Kaiser-Bessel)窗,也可选用其 他合适的时间窗函数,分析点数不宜小于1 024。23 7隧 道7.0.1隧道检测内容应包括车内瞬变压力、车内外压差、附属设 施气动力、洞口微气压波等。7.0.2隧道动态检测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内瞬变压力应小于800 Pa/3 s

    47、,车内外 压差应小于4 000 Pa。2附属设施气动力应满足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3隧道两端洞口微气压波应符合表7.0.2的要求。表 7.0.2 隧道洞口微气压波标准建筑物至洞口距离隧道洞口有无 特殊环境要求基准点微气压波标准50 m有建筑物按要求无20 Pa彡50 m有距洞口 20 m处50 Pa7.0.3隧道检测测点选取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洞内或洞口有缓冲措施的隧道;2)隧道洞口附近有建筑物的隧道;3)洞口附近有特殊环境要求的隧道;4)隧道洞口临近既有线小净距的隧道;5)根据隧道分布,每200 km正线选取有代表性的隧道1 2 座。7.0.4隧道动态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选取单列动车组

    48、进行布点,车外测点选择司机室侧窗、头车车 体变截面、导流槽、风挡、车体侧窗等气流变化较大部位以及车体 24 中部气流随位置变化不大的区域,布置压力传感器;车内测点根据 车型内部空间的分隔情况布置在不同的分隔空间内,测点离地板 面高约1.47.5隧道动态检测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微 气 压 波 和 附 属 设 施 气 动 力 的 采 样 频 率 不 宜 小 于 1 000 Hz2车内瞬变压力和车内外压差检测内容采用车载测试设备 检测,选择长度大于400 m 的全线所有隧道进行测试,对典型长度 的隧道出具检测报告。25 8电力牵引供电8.1 牵 引 供 电8.1.1 牵引供电系统检测内容应包括

    49、供变电系统运行参数和功 能检验、接触网短路工况下的系统功能测试。8.1.2 牵引供电系统动态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触网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称电压:25 kV;2)长期最高电压:27.5kV;3)短时(5 111)最高电压:29 1;4)最低工作电压:19 kV。2外部电源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110 kV、220 kV、330 kV供电电源电压正负偏差绝对值 之和不超过10%;2)220 kV、330 kV母线的正常电压不平衡度低于2%,短时 值不超过4%。3条件具备时,应按设计要求规定的运行条件,对列车运行 时的供电运行参数以及越区供电时的运行参数进行测试。4接触网短路工况下的系统

    50、功能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 关技术标准规定:1)故障点标定装置测距精度、线路阻抗计算结果;2)继电保护装置功能、时序配合。&1.3 牵引供电系统检测测点选取应符合下列要求:1供变电系统运行参数和功能测试应对不同的电源电压等 26 级和不同的供电制式、不同主变压器结线型式至少各选取一处检测。2接触网短路工况下的系统功能测试区段一般与上述检测 区段相对应。8.1.4 牵引供变电系统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牵引变电所、自耦变压器所、分区所运行参数检测及短路 试验检测使用的电压传感器并联于电压互感器二次输出,电压传 感器输入阻抗应大于20 kft。2牵引变电所、自耦变压器所、分区所检测的电流传感器串


    注意事项

    本文(TB 10461-2019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_(高清-无水印-可复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