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_T 2783-2015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苗种繁育技术规范—(高清现行).pdf

    • 资源ID:364805       资源大小:344.4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32_T 2783-2015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苗种繁育技术规范—(高清现行).pdf

    1、ICS 65.150 B52 备案号:46317-2015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783-2015 长江 1 号中华绒螯蟹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riocheir sinensis Yangtze River No.1 breeding 2015-06-15 发布 2015-08-15 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写。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江苏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2、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燕飞、李跃华、朱清顺、付龙龙、丁淑燕、赵沐子、柏如发、许志强、潘建林。长江 1 号中华绒螯蟹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 Chinese Mitten Crab(Eriocheir sinensis)新品种(Yangtze River No.1)的术语和定义、苗种繁育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亩产40 的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土池生态育苗,亩产150 kg、平均规格为160 只/左右的蟹种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3、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783 中华绒螯蟹 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36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业药物使用准则 NY/T 5065 无公害食品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亲蟹 brooder crab 达到性成熟用来繁殖后代的中华绒螯蟹雌、雄个体。3.2 溞状幼体 zoaea 孵化出膜的幼体即为第I期溞状幼体(Z1),经N次脱壳的幼体为第n期溞状幼体(Zn)。

    4、3.3 大眼幼体 megalopa 大眼幼体又称蟹苗(以下简称蟹苗),是由期溞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成,有极强趋光、趋淡水性。七日龄大眼幼体规格为15万只/kg左右。3.4 幼蟹 juvenile crab 又称仔蟹。大眼幼体经N次脱壳的幼蟹为N期幼蟹,一般以罗马数字标明。3.5 蟹种 young crab 又称扣蟹。蟹苗放养后经200 d左右的培育,性腺未成熟的一龄蟹。3.6 长江 1 号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Yangtze River No.1”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品种登记号为GS-01-003-2011。4 人工繁殖技术 4.1 育苗场建设 4.1.1 育苗场址选择

    5、周边无污染,交通便利,海、淡水水源充足,应符合NY 5361和NY 5362的规定,其他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4.1.2 亲蟹暂养、交配、越冬池 亲蟹暂养、交配、越冬可在同一池中进行。4.1.2.1 面积 2 亩4 亩为宜。4.1.2.2 形状 池形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池埂坡度1:1.01.5。4.1.2.3 池深 池深1.8 m2.5 m。4.1.2.4 底质 池底以砂质底为宜。4.1.2.5 防逃设施 应符合NY/T 5065的规定。4.1.2.6 进排水设施 独立进排水系统。4.1.2.7 增氧设施 按每亩配备功率1kW水车式增氧机和相关配件。4.1.3

    6、育苗池 4.1.3.1 布局 一般为并排式。4.1.3.2 面积 2亩5亩/口为宜。4.1.3.3 形状 池形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宜;池埂坡度1:1.01.5。4.1.3.4 池深 池深2 m2.5 m。4.1.3.5 底质 硬质底为宜,池底无淤泥。4.1.3.6 进排水设施 独立进排水系统。4.1.3.7 微孔增氧设施 育苗池按每亩配置功率0.4 kW的微孔增氧系统,微孔增氧管贴近池底。4.1.4 淡化池 面积24 30 的水泥池或土池,土池采用塑料膜铺底,池底按照0.6 m的间距均匀布置曝气石,每池有独立的进气阀门。4.1.5 淡水净化池 面积3 亩以上的土池,供水能力可满足蟹苗淡化需要。

    7、4.1.6 饵料培育池 4.1.6.1 面积 5 亩/口20 亩/口为宜。4.1.6.2 形状 池形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宜;池埂坡度1:1.01.5。4.1.6.3 池深 池深1.5 m以上,能保证水深在1.2 m以上。4.1.6.4 底质 以保水性能良好的泥底或泥沙底为宜。4.1.6.5 进排水设施 独立进排水系统。4.1.7 育苗水质 海水 除应符合NY 5362的规定,还应满足:a)pH:78.6;b)盐度:1828;c)溶解氧(DO):不低于5/L。淡水 应符合NY 5361的规定。4.2 亲蟹选择 4.2.1 亲蟹来源 亲蟹来源于保种的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核心群体或原良种场保种、扩繁的

    8、优质种群。4.2.2 亲蟹规格 雌蟹125 g以上,雄蟹150 g以上。4.2.3 亲蟹质量 应符合GB/T19783的规定,且规格整齐、附肢齐全、无病无伤、蟹体表无附着物、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4.2.4 选择时间 以11月上中旬为宜,雌蟹较雄蟹早7 d左右选择。4.2.5 亲蟹包装运输 按雌、雄蟹分别称重过数,雌、雄蟹分批先后运往育苗场。包装物为聚乙烯网袋,将亲蟹平放在网袋中,扎紧网袋以防亲蟹爬动造成蟹足脱落。运输途中防止风吹、曝晒和雨淋;使亲蟹始终处在潮湿、通气良好的环境中。4.3 亲蟹暂养与交配 4.3.1 用水 应符合NY 5362的规定,亲蟹入池前7 d,注入用80目筛绢过滤的盐

    9、度为1828的海水,用50 g/m 80 g/m 含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进行消毒。4.3.2 温度 适宜水温为8 12。4.3.3 暂养密度和雌蟹配比 雌蟹早7 d左右入池,雌、雄蟹比2.5:1,亲蟹密度24只/。4.3.4 交配时间 一般安排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待雌蟹抱卵后,干池捕出雄蟹,重新注入消毒过的海水,抱卵蟹进入越冬期。4.3.5 日常管理 4.3.5.1 投饵 4.3.5.1.1 饵料品种 以冰鲜鱼以及沙蚕、鱼、蚌肉等鲜活动物性饵料为主,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4.3.5.1.2 投饵量 日投饵量根据吃食情况和水温灵活掌握,水温10 以上时多投,水温10 以下时则少投

    10、,一般为蟹存池总重的2%5%。4.3.5.2 投喂时间和方法 沿池边投放饵料,一般早、晚各一次。4.3.5.3 消毒 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亲蟹入池第二天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消毒,用量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4.3.5.4 换水 根据水质情况,每10 d15 d冲换水一次,换水量为30%50%,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 以上。4.4 抱卵蟹越冬 4.4.1 投饵 同4.3.5.1。4.4.2 水质调控 根据气温下降逐步加高水位,最终最后加至1.5 m。及时捞取残饵。每2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现存水量的1/3。4.4.3 胚胎发育检查 定期检查胚胎发育情况,记录心跳次数,掌握胚胎发育进程。4.5

    11、育苗 4.5.1 育苗前的准备 4.5.1.1 育苗池的准备 9月10月份开始修整育苗池塘,曝晒至翌年1月2月。育苗前15 d注水50,清塘消毒。视育苗土池底质情况用100 g/200 g/生石灰或5 g/10 g/含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与水混合泼撒池坡,浸泡池底。4.5.1.2 用水处理 育苗用水应符合NY 5362的规定。布苗前10 d,注入用80目筛绢过滤的盐度为1828的海水,有效水深2.0 m,用50 g/80 g/m 含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进行消毒。4.5.1.3 基础饵料培育 待余氯消失后,按5/亩施用复合肥;或按说明书施用生物有机肥并接种藻种“肥水”,使池水略带茶色。

    12、4.5.2 轮虫培育 4.5.2.1 注水消毒 饵料培育池接种前15 d加注经80目以上筛绢过滤的海水,一次性完成注水,有效水深1.2 m左右。注水后用1.5 g/m 含量90 以上的晶体敌百虫消毒,2 d3 d后用40 g/m 含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消毒。4.5.2.2 肥水 在池边堆积有机肥进行发酵。消毒10 d后,池中接种小球藻或其他适合藻类,同时施5/亩的复合肥和150/亩发酵过的有机肥。待透明度达到15 时,追施发酵过的有机肥,使藻类浓度达到接种要求。4.5.2.3 接种轮虫 池水透明度低于10时,接种处于指数增长期的褶皱臂尾轮虫,按100 个/L1000 个/L的密度接种。4.

    13、5.2.4 轮虫培育 池内褶皱臂尾轮虫达繁殖高峰时,应不断补充发酵过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以维持浮游植物的快速繁殖,满足褶皱臂尾轮虫摄食所需。采收后,追施发酵过的有机肥。4.5.2.5 轮虫采收 4.5.2.5.1 采收装置 3吋的浮泵;长10 m、直径0.5 m、200目、两端开口的筛绢网筒。4.5.2.5.2 采收方法 筛绢网筒一端与浮泵出水口相连,另一端扎紧拉直固定在池中,开启浮泵,将轮虫集于筛绢网筒内,沥水后装运。4.5.3 布苗 4.5.3.1 准备 4月上、中旬,挑选胚胎发育同步、心跳超过150 次/min的抱卵蟹,用200 g/m 的甲醛或新洁尔灭消毒30 min。清洁海水清洗后,将抱

    14、卵蟹按20 只/笼暂养在育苗池中,笼内投放新鲜动物性饵料,并每日更换。4.5.3.2 幼体密度 抱卵蟹按照35 只/亩集中排幼,当幼体密度达到2 万尾/m 5 万尾/m 时,及时将亲蟹移出。4.5.4 育苗 4.5.4.1 饵料投喂 各幼体阶段的饵料投喂见表1。表1 各幼体阶段饵料投喂种类 幼体阶段 饵料 次数 Z1Z2 以天然基础饵料为主,辅以少量鲜活轮虫。早晚各 1 次,少量多次更佳。Z3Z5 全部投喂鲜活轮虫。早晚各 1 次,少量多次更佳。大眼幼体 以轮虫为主,辅以少量的淡水枝角类。早晚各 1 次,少量多次更佳。4.5.4.2 水质调控 在Z2开始全池泼洒EM菌2/亩,间隔7 d10 d

    15、泼洒一次。4.5.4.3 幼体观察 每天用显微镜观察幼体的摄食、生长发育及病害发生情况。4.5.4.4 药物使用 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4.5.5 集苗淡化 4.5.5.1 集苗 大眼幼体(蟹苗)第4 日龄5 日龄后,采用密拉网或采用灯光诱捕大眼幼体,置于淡化池中。4.5.5.2 淡化 淡化密度5/左右,昼夜不间断充气。采用逐步淡化法,向淡化池内逐步加入淡水;使池水的盐度每次换水降3,让蟹苗逐步适应淡水环境。3 d4 d后,当池水内的盐度降到5以下时即可出苗。4.5.5.3 饵料投喂 淡化期间投喂淡水枝角类或轮虫,投喂量根据蟹苗吃食情况进行加减,少量多次,一般每隔2 h投喂一次。4.5.

    16、6 出苗与运输 4.5.6.1 出苗 灯光诱苗捞海抄捕或拉网取苗。4.5.6.2 蟹苗质量标准 规格整齐,15 万只/以下;逆流性和趋光性强;沥干水后手握有硬壳感和“拱手”感,松手后立即散开;肠胃饱满,爬行活跃,体质健壮;色泽纯正无杂色,呈淡黄色。4.5.6.3 工具 蟹苗箱。4.5.6.4 准备 蟹苗箱用淡水浸泡10 h24 h。4.5.6.5 装苗 剔除死苗、草屑等杂物,按每箱1 的数量将蟹苗均匀铺撒在箱内,每5 箱10箱重迭成一组,最底层加空箱,最上层加箱盖,用绳索捆牢。4.5.6.6 运输 宜在夜间运输,白天运输宜用空调车。运输途中,保持湿润,避免风吹、日晒、雨淋。5 一龄蟹种培育 5

    17、.1 蟹种池条件与设施 5.1.1 蟹种池条件 蟹种池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土池或稻田为宜,淤泥10 15,其他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NY 5361的规定。5.1.1.1 面积 10 亩以下,以5 亩10 亩为宜。5.1.1.2 形状 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宜。5.1.1.3 水深 1.5 m以下,以0.8 m1.2 m为宜。5.1.1.4 水质 应符合NY 5361的规定。5.1.1.5 土质 以粘壤土为宜。5.1.2 防逃设施 应符合NY/T 5065的规定。5.1.3 增氧设施 蟹种池每10 亩配备一台1.5 kW的罗茨鼓风机,组装微孔增氧系统,

    18、微孔增氧盘离池底约10。5.2 放养蟹苗前的准备工作 5.2.1 清塘消毒 蟹种池晒塘后,在4月上旬先加水至最大水位,用含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消毒,用量为15 kg/亩,一周后排干池水。放苗前15 d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用量150/亩,3 d后重新注新水。5.2.2 种植水草 清塘消毒后,沿池边每间隔1.5 m种植清洗干净的水花生,在蟹种池四角立柱用网线相连,形成宽约1.5 m的水花生带;池中每隔10 m种植水花生带,同时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水草覆盖面不超过池面1/3。5.2.3 施肥培水 在放苗前的5 d7 d,加注新水20。对于老养殖塘口,塘底较肥,施过磷酸钙2.0/亩2.5/亩

    19、,化水全池泼洒。对于新开挖塘口,另加尿素0.5/亩,或施用发酵过的有机肥100/亩150/亩。5.2.4 加注新水 放苗前,加注经过滤的新水,水质应符合标准NY 5361的要求,使水深达30。条件允许可在放苗前测定水中氨氮(NH3-N)、亚硝酸氮(NO2-N)浓度和pH值,如果超标,应立即换水。5.3 一龄蟹种的培育 5.3.1 蟹苗放养 5.3.1.1 放养数量 1.5/亩。5.3.1.2 放养方法 放苗时将蟹苗箱浸入蟹种池后立即提出放在池埂上3 min,如此反复3 次后,将蟹苗沿蟹种池四周均匀布放。5.3.2 饲料投喂 5.3.2.1 饲料种类 配合饲料,浮萍、玉米、小麦、豆粕、麸皮等植物

    20、性饲料。5.3.2.2 饲料质量 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5.3.2.3 投喂量 不同幼蟹阶段的饲料投喂见表2。表2 不同幼蟹阶段饲料投喂 各期幼蟹阶段 饲料 投喂量 大眼幼体变态成幼蟹 0号配合饲料 0.5/亩 期幼蟹后 1号配合饲料 0.5/亩1.5/亩,逐步加大投饵量 期幼蟹后 2号配合饲料,高温季节辅以植物性饲料 根据摄食量确定,约占幼蟹总重的8%左右 5.3.2.4 投喂时间 7月上旬前早、晚各一次;之后每天投喂一次,傍晚时投。5.3.3 水质调控 5.3.3.1 注水与换水 幼蟹达到期后每周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0;直至水深1.0 m左右,尽量不换水,若因水质问题需要换水,每次换水20 30。5.3.3.2 水质调节 7月后每月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生石灰用量为10 g/m 15 g/m,微生物制剂与生石灰水要间隔使用,一般间隔7 d左右。5.3.4 日常管理 5.3.4.1 巡塘值班 早晚巡视,观察幼蟹摄食、活动、蜕壳、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5.3.4.2 药物使用 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5.3.4.3 防逃 加水时和暴雨天气要严防幼蟹顶水逃逸。5.3.5 蟹种起捕 采用地笼张捕、水花生上抄网抓捕、干塘捉捕、挖洞捉捕等多种方法。_


    注意事项

    本文(DB32_T 2783-2015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苗种繁育技术规范—(高清现行).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