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pdf

    • 资源ID:324782       资源大小:1.59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pdf

    1、 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马智全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摘要:传世史籍记载了东汉蔡伦造纸,但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已有古纸。对于西汉古纸的研究,除了传世文献与出土实物的考察外,汉简对西汉古纸的记载同样值得重视。悬泉汉简中“赤絮五氏”“绪絮十氏”的记载,说明西汉古纸来源于絮。汉代絮的广泛使用与多样形态,是絮向纸过渡的重要原因。史书记载的“赫蹏”,与简牍中的“赤蹏”“赤絮”类似,都是指西汉的一种赤色絮纸。东汉蔡伦造纸,丰富造纸原料,改进制造技术,扩大造纸影响,为纸张替代简牍作好了物质准备。关键词:絮纸汉简蔡伦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文献中将纸的发明权归于东汉

    2、的蔡伦,可是 世纪以来考古工作中却发现了不少西汉时期的古纸,特别是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数量众多的西汉古纸,更加引人关注。关于西汉古纸的性质认定、制作方法、具体用途等引发了广泛讨论,其中也还有不少异议。本文为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秦汉简帛书信语词研究”()阶段性成果。目前发现的西汉古纸有 年发现的罗布淖尔纸(黄文弼:罗布淖尔考古记,中央研究院,年,第 页)、年发现的西安灞桥纸(田野程学华:陕西省灞桥发现的西汉纸,文物参考资料 年第期)、年发现的肩水金关纸(甘肃居延考古队: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文物 年第期)、年发现的扶风纸(罗西章:陕西扶风中颜村发现西汉窖藏铜器和古纸,文物 年第期)、

    3、年发现的马圈湾纸(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县文化馆: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掘简报,文物 年第 期)、年发现的天水放马滩纸(何双全: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汉墓群的发掘,文物 年第期)、年发现的悬泉纸(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文物 年第期)、年发现的玉门关古纸(张德芳、石明秀主编,敦煌市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编:玉门关汉简,上海:中西书局,年,第 页)。李晓岑:甘肃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古纸的考察和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第期。肯定西汉纸的意见如潘吉星:从考古新发现看造纸术的起源,中国造纸 年第期;潘吉星:西汉工匠发明了纸,博览

    4、群书 年第期;李晓岑、王辉、贺超海:甘肃悬泉置遗址出土古纸的时代及相关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第期;李晓岑: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的再研究,考古 年第 期。否定西汉纸的意见如陈淳:“西汉纸”质疑,湖南造纸 年第期;王菊华、李玉华:二十世纪有关纸的发现不能否定蔡伦发明造纸术(一),中国造纸学报 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王菊华、李玉华:二十世纪有关纸的发现不能否定蔡伦发明造纸术(二),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年第期;李玉华:蔡伦发明的是“造纸术”,博览群书 年第期;王菊华等: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专家谈蔡伦发明造纸术,造纸信息 年第 期。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 考察

    5、西汉古纸研究的视角,一是传世文献的记载,研究者已有细致考证,但材料的缺乏仍是制约因素。二是出土实物的考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鉴定古纸成分,目前的研究已有很大的推进,存在的难点是时代的判定与性质的确认。其实关于西汉古纸的研究还应考虑第三个视角,那就是西汉时期的人是如何记录与使用这些纸张的,在简牍发现以前,或者说在有证明价值的简牍资料发现以前,这一视角缺乏有力的支撑。而西北汉简中数枚与西汉古纸使用相关的简牍,对于西汉古纸形成过程的考察和性质判定等均有重要意义,是研究西汉古纸的珍贵文献。一、纸源于絮关于早期纸的源起,汉代文献有纸源于絮的记载。说文解字:“纸,絮一笘也。”段玉裁注改“笘”为“?”:“

    6、?,各本讹笘,今正。”并说:“造纸昉于漂絮,其初丝絮为之,以?荐而成之。”说文:“?,蔽絮箦也。”可见说文认为纸是因漂絮而形成于箦中的蔽絮。说文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许慎子许冲于安帝建光元年()上奏。而蔡伦造纸,史载“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元兴元年为公元 年。蔡伦造纸的材料主要是“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与说文所说不同。许慎如此解释,与说文的释义原则有关。许慎说说文编撰的方法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其实就是从字形出发考察本义。段玉裁说:“许以形为主,因形以说音说义。其所说义与他书绝不同者,他书多叚借,则字多非本义。许惟就字

    7、说其本义,知何者为本义,乃知何者为叚借。则本义乃叚借之权衡也。”段玉裁指出许慎说文据形以考察本义的特点,而说文关于“纸”的解释,正是依据字形对本义的说明。此外,东汉服虔通俗文的记载也值得关注。初学记卷二一:“服虔通俗文曰方絮白纸。”太平御览卷六五:“服虔通俗文曰方絮曰纸。”段书伟通俗文辑校作“方絮曰纸”,校语:“曰 初学记作白,疑字误。”瑏 瑠服虔,后汉书有传,瑏 瑡为东汉后期人,著述颇多。服虔时蔡伦造纸已广为流传,但通俗文仍说“方絮曰纸”,应是有文献上的传承。瑏 瑠 瑏 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北京:中华书局,年影印本,第 页上。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年影印本,第 页下。

    8、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第 页下。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第 页。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第 页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 页上。徐坚等:初学记卷二一纸第七,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六五文部二一,北京:中华书局,年影印本,第 页。段书伟辑校:通俗文辑校,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第 页。说文解字与通俗文均指出纸源于絮,与汉代絮的广泛使用有关。絮作为衣物的填充材料,有御寒装饰之用,汉朝在养老、振恤中常以絮作为赏赐物资。如汉文帝前元年(前 )诏令:“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十三年

    9、(前 )诏书:“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西汉赏赐匈奴用絮动辄以千、万斤计,甘露三年(前)呼韩邪单于来朝,赐絮六千斤。次年又赐絮八千斤。河平四年(前)复株累单于入朝赐絮二万斤。元寿二年(前)乌珠留单于入朝,赐絮三万斤。汉代絮的产量及广泛使用由此可见。汉代絮的材质,主要有丝、麻、毛等。从絮的得名来看,早期的絮是指丝絮。说文:“絮,敝绵也。”段玉裁注:“敝绵,孰绵也,是之谓絮。凡絮必丝为之。”说文解释的絮,是敝败的丝绵,段玉裁认为就是丝做的絮。急就篇卷二:“绛缇絓丝絮绵。”颜师古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絮也是指丝絮。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帛里,丝絮五斤

    10、装。”说明丝絮填充衣物的功用。以麻为絮,汉代文献记载了纻絮、枲絮、布絮等名称。纻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瑏 瑠纻为纻麻,纻絮是麻絮,以作填充之用。枲絮,悬泉汉简“马枲絮廿毋”()。瑏 瑡枲为大麻,枲絮是麻做的絮。布絮,汉桓宽盐铁论本议:“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难,与之为市。”瑏 瑢说文:“布,枲织也。”段玉裁注:“古者无今之木绵布,但有麻布及葛布而已。”瑏 瑣则布絮用麻做成。用麻做的絮较为粗糙,为身分低微的人所服用。以毛为絮,可用于服装填充。汉简记载有橐絮,如居延新简:“第八隧卒魏郡内黄右部里王广,贳卖莞皁绔橐絮装一两。”()瑏

    11、瑤该简记载所贳卖的裤子为“橐絮装”,是用骆驼毛做的絮。汉简中骆驼常作“橐他”,汉代边塞多骆驼,用驼毛做絮符合边地实际。絮的广泛使用及多种材质,是絮向纸转变的物质基础。絮除了用作衣物填充外,还呈现一些特殊的形制。如在治絮过程中,敝絮堆积于箦底,形成片状物,就成了说文所言“纸,絮一箦也”。这类絮或有意加工成方形以供使用,就成了通俗文所言“方絮曰纸”。瑏 瑠 瑏 瑡 瑏 瑢 瑏 瑣 瑏 瑤汉书卷四文帝纪,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汉书卷四文帝纪,第 页。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第 页。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第 页。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第 页。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第 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 页上。张传

    12、官:急就篇校理,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年,第 页。史记卷一二张释之冯唐列传,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甘肃简牍博物馆等编:悬泉汉简(壹),上海:中西书局,年,第 页。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定本),北京:中华书局,年,第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 页上。张德芳主编,李迎春著:居延新简集释(四),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年,第 页。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 呈片状的方形的絮,正是汉代古纸的源头。二、从絮到纸传世文献记载了纸源于絮,但从絮到纸经过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汉简中的一些记载为此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出麦八石赤絮五氏出

    13、麦廿石曾贱?石三百八十三出麦三石()这枚汉简记载了“赤絮五氏”,是值得关注的现象。赤絮,赤色的絮。五氏,是数量单位。氏,可读为“纸”。氏为禅纽支部,纸为照纽支部,二者韵部相同,声纽相邻。纸从氏得声,说文:“纸,从糸,氏声。”因此从声韵角度看二者可通假。又汉简常见字形省简的写法,读氏为纸,也可理解。再从语义分析,“赤絮五氏”,“氏”用作“赤絮”的量词,用以统计絮的数量。绪絮十氏直卅书绳十丈直廿()这枚汉简记载了“绪絮十氏”,同上,“氏”也应读为“纸”。简文内容是对以纸为量词的絮的统计。绪絮,是絮的一种名称。绪本义为丝头,说文:“绪,丝耑也。”段玉裁注:“抽丝者得绪而可引。”在其他汉简中,也有绪絮

    14、的记载:“绪絮一斤亖两未入。”()绪絮的材质,依“绪”的本义,应是丝质。不过文献中也有“绪”读为“纻”的用法,墨子非命下:“强乎纺绩织絍,多治麻?丝葛绪。”孙诒让间诂引毕沅曰:“绪,纻字假音。”而纻为麻属。从简文“绪絮十氏直卅”的记载来看,絮以“氏”即“纸”来计量,反映出絮加工成了片状,“十氏”就是十片纸,这些片状絮应该是叠放在一起的。再从价格来看,每一片绪絮的价值为三钱,并不是特别昂贵。以上两枚汉简均出土于悬泉置遗址第层,依据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该地层为西汉时期堆积,从纪年简来看,以元、成时期居多。因此这两枚汉简是西汉古纸存在状态的记载。简文记载的“赤絮五氏”“绪絮五氏”,是以“纸”为计量单

    15、位对絮的统计,絮正是西汉古纸的早期形态,呈片状的絮以纸来计量,正是从絮到纸重要转折的记载。单衣一领自取一布巾一布?一两伤取汋一虞熹自取卩甘肃简牍博物馆等编:悬泉汉简(贰),上海:中西书局,年,第 页。黄文杰: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第 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 页上。张德芳主编,肖从礼著:居延新简集释(五),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年,第 页。孙诒让撰,孙启治点校:墨子间诂,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文物 年第期,第 页。单绔一两丿自取自取丿枲?一两伤取伤取练纬五尺二纸自取右十一物阁官()这枚汉简出自居延甲渠候官(),简牍时

    16、代约在西汉中后期到东汉前期。据纪年简分析,甲渠候官建武八年()之后记载少见,李均明先生考证:“甲渠塞受到全面破坏,时或发生在建武八年,此后直到东汉中期甲渠塞的屯戍活动似已停顿,或至少规模缩小。”又同一简牍包号 的纪年简主要是元帝建昭和成帝建始、元延等,所以这枚汉简的时代应是在西汉后期,至少要早于蔡伦造纸以前。简文所记是边塞领取物品的记录,其中出现了纸的记载。“二纸自取”,“”字上部残缺,依据上述悬泉汉简的记载,该字应该是“絮”字。“二纸”是对絮纸数量的计量,性质与上两简相似,同时也可证上述简文读“氏”为“纸”的正确。从简文内容来看,边塞吏卒从阁领取衣物、布帛、絮纸,可知絮纸是边塞常用的物资。需

    17、要进一步考察的是汉代“纸”的词性变化。上述简文中的“赤絮五氏”“绪絮十氏”“絮二纸”,纸是以量词的身分出现的,而量词和名词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王力汉语史稿说:“一般来说,单位词是由普通名词演变而成,并且他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他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就以纸来计量絮的记载看,当絮的义项弱化时,纸的名词化倾向更加明显,汉简中正有这样的例子:五十一纸重五斤()这枚汉简出自地湾(),地湾汉简的时代大致在西汉中后期到东汉前期,以 年出版的地湾汉简为例,纪年简时代最早者为元凤六年(),最晚者为建武三年(),主体还是以西汉后期为主,时代上要早于东汉蔡伦造纸。这枚汉简的形制为签牌,上部呈半圆形,有编绳契口,可见是标

    18、明物品的楬。简文记载的内容与常见实物楬的内容如“官箭二百枚”()、“六石具弩一完”()略有不同,对比类似的楬,会发现楬要先登记物品名称,而后记载具体数量,但“五十一纸重五斤”在数词前面却没有记载物品名称。从汉代的数量表述方式看,“纸”应是量词,与前述汉简中的“赤絮五氏”“绪絮十氏”的计量方式一样,“五十一纸”是数量的统计,而略去的内容,也应是类似“绪絮”“赤絮”的名称。不过考虑到该楬形状完整,并不存在简文缺失的情况,而且楬多是系连或悬挂在物品之上,标示作用明显,看到“五十一纸重五斤”的签牌就会明白标示的物品,因此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在以“纸”计量“絮”的关系上,絮的义项正在弱化,纸的义项简牍整

    19、理小组编:居延汉简(叁),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年,第 页。李均明:居延汉简编年:居延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第 页。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简牍整理小组编:居延汉简(叁),第 页。张德芳主编,杨眉著:居延新简集释(二),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年,第 页。张德芳主编,李迎春著:居延新简集释(三),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年,第 页。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 正在强化,呈片状能计数的絮已经被称为纸,这是从絮到纸的重要转变。此外,基于“五十一纸重五斤”,我们还可以考察纸的质量。汉代一斤为今 克,五斤为 克,每一纸的质量是 克。现在普通纸每张质量约为克,那么

    20、汉代每张纸约为现在张纸的重量。考虑到以絮为纸的粗糙性,以及纸张薄厚大小的不同,这些絮纸已充分体现出纸张的特性。三、汉纸名称:赫蹏、赤蹏、赤絮关于史籍中汉代纸张的记载,以往研究关注最多的是“赫蹏”的名称,现在结合汉简记载也可以有新的认知。汉书外戚传:“后三日,客复持诏记,封如前予武,中有封小绿箧,记曰:告武以箧中物书予狱中妇人,武自临饮之。武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蹏书,曰: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女自知之!”这是汉哀帝时司隶解光上奏赵昭仪逼杀曹宫事件。中宫史曹宫得幸于成帝生子,被赵昭仪发现后以药毒杀。这段文字记述,宫内有人将一个密封的小绿盒子交给掖庭狱丞籍武,嘱咐将盒子中的药物与书信交给狱中

    21、妇人曹宫。籍武打开盒子中的物品,一是裹药二枚,一是赫蹏书,书信内容是让曹宫饮药而死。关于赫蹏书,旧注家已指出实为汉代纸张,汉书颜注如下:孟康曰:“蹏犹地也,染纸素令赤而书之,若今黄纸也。”邓展曰:“赫音兄弟阋墙之阋。”应劭曰:“赫蹏,薄小纸也。”晋灼曰:“今谓薄小物为阋蹏。邓音应说是也。”师古曰:“孟说非也。今书本赫字或作擊。”颜注所引诸家之说,孟康、应劭二家皆认为赫蹏就是纸,得到了后世注家认可。王先谦汉书补注又引沈钦韩与周寿昌二家为证:沈卿韩曰:玉篇:“?,赤纸也。”周寿昌曰:“据此,西汉时已有纸可作书矣。赫状其色赤,蹏状其式小,孟说未为非也。”诸家肯定了汉书记载的“赫蹏”是西汉古纸,但仍留

    22、下了待解的疑惑,因为汉代既然有纸这一名称,为什么又有“赫蹏”的称谓呢?王念孙广雅疏证对此有考证:广雅释器:“?谓之?。”王念孙疏证:“广韵引埤仓云:?,赤纸也。说文 繫、?二字注并云:繫?也。赫蹏、繫蹏、繫?,并与?同。”汉书卷九七外戚传,第 页。汉书卷九七外戚传,第 页。班固撰,王先谦补注:汉书补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王念孙著,张其昀点校:广雅疏证,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王念孙指出汉书中的“赫蹏”与说文中的“繫”含义相同,这就为理解“赫蹏”的语义提供了思路。关于“繫”,王筠说文释例的考证也很有意义:?下云:“繫?也,一曰维也。”玉篇“一曰絓?也”,然则是“絓”讹作“维”

    23、,而又捝“?”字也。“一曰”犹云“一名”,谓“繫?”又名“絓?”也,仍是叠韵字。“絓”下云“茧滓絓头也”,是知“絓?”仍是恶絮,特呼之者不同词耳。王筠考证指出“繫”又称为“絓”,其含义就是恶絮。又说文:“繫,繫也,一曰恶絮。”再联系王念孙的考证,就可以形成这样的认知,“赫蹏”“繫”“絓”的含义相同,都是指恶絮。由于这类恶絮上可以写字,其功用已与纸相同。至于“赫蹏”一词的具体含义,特别是“赫”字的理解,以上诸家之说也可梳理。颜师古注所引孟康说,认为“染纸素令赤而书之”,是将“赫”理解为了“赤”,说文:“赫,火赤皃。”这一解释是有道理的。但颜师古以当时所见的他本“赫蹏”作“擊蹏”而否定了孟康说。不

    24、过王念孙已指出“赫蹏”与“擊蹏”同为一事,那么孟康说就不能轻易否定。孟康将“赫蹏”之“赫”释为赤,以表颜色。王念孙指出“赫蹏”与“繫”同,而说文又说“,繫也”,那么,“赫蹏”之“蹏”当读为“”即“繫”,义为恶絮。“赫蹏”一词的含义,就是赤色的恶絮,是西汉时期制作的一种絮纸,这一解释,现有汉简可以作证:正月十六日,因檄检下赤蹏与史长仲,赍己部掾(敦 )这枚汉简出自敦煌马圈湾,马圈湾汉简的纪年最早为宣帝本始三年(前),最晚为新莽始建国地皇二年(),以平帝及王莽时期最多。简文中有“赤蹏”这一称谓,裘锡圭先生指出“赤蹏”即文献记载的“赫蹏”,就是早期的纸,胡平生先生对此进一步考证,认为本简是说“在檄简

    25、与封简之间,夹有赫蹏书,出土简牍文物与历史文献完全吻合”。裘先生、胡先生指出“赤蹏”即是“赫蹏”,是早期的纸,是非常敏锐的见解。将“赫蹏”与“赤蹏”相联系,还可印证上面所论“赫蹏”之“赫”为赤色之义,而“赤蹏”的含义,也应与“赫蹏”相同,就是赤色的絮纸。厘清了“赫蹏”“赤蹏”的含义,再联系悬泉汉简中“赤絮五纸”的记载,就会发现三者在内容上的相关性。“赫蹏”“赤蹏”“赤絮”,都是指赤色的絮纸,是汉代文献记载的西汉古纸的具体名称。王筠:说文释例,北京:中华书局,年影印本,第 页上。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第 页上。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第 页下。张德芳主编,张德芳著: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

    26、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年,第 页。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县文化馆: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掘简报,文物 年第 期。胡平生:胡平生简牍文物论稿,上海:中西书局,年,第 页。胡平生:渥洼天马西北来,汉简研究新飞跃 读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 四、蔡伦造纸的再审视文献与实物证明了西汉已经出现了古纸,但史书却将纸的发明权归于蔡伦,就需要思考蔡伦造纸的意义究竟何在。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

    27、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段文献对“纸”的记述需要辨析。所谓“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说明东汉以前文字书写载体主要是简牍与帛书,这已经为近世大量考古发现所证明。但“其用缣帛者谓之纸”却是比较笼统的表述。汉代在缣帛上书写,即现在所说的帛书,与后世所称的纸并不相同。但将制作缣帛之余的“敝绵”也就是絮加工成片状,如说文所说“纸,絮一笘也”,风俗通所说“方絮曰纸”,以及汉简记载的“赤絮五氏”“绪絮十氏”“絮二纸”,说“其用缣帛者谓之纸”,也有一定道理。不过

    28、絮的材质多样,除了缣帛的丝质类外,还有麻、毛之类。况且造纸的絮多为恶絮,絮纸并没有广泛应用于书写,这与帛书还是有所不同。基于对西汉已有絮纸的肯定,史书关于蔡伦造纸的记载,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造纸的材料。西汉的絮纸,从文献记载来看应有丝絮与麻絮,由于丝贵而麻贱,应用广泛的还是麻絮。蔡伦则扩大了造纸的材料来源,如树肤、麻头、敝布、鱼网,其中最重要的是树肤,亦即树皮。后世纸张制作,楮树等树皮广泛使用,是大规模造纸的重要材料。麻头取材便捷,敝布、鱼网可以提高纸的质量。集韵纸韵“纸,古以捣絮,蔡伦后以敝网树皮为之”,正是对这一改变的记载。悬泉置遗址发现的西汉古纸,据研究者测试其成分是大麻,树肤与

    29、鱼网并没有明确使用,可见蔡伦造纸在西汉古纸基础上显著扩大了材料来源,是造纸术能广泛推广的重要原因。第二,造纸的工艺。汉代造纸工艺史籍记载并不具体,史书说蔡伦“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可见蔡伦精于制造,在纸张的制作工艺上应有重要改进,才会“自是莫不从用焉”。唐张怀瓘书断“汉兴,用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说的正是此意。有研究者考察悬泉古纸的制作方法,指出:“这些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古纸,绝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第 页。丁度等编:集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影印本,第 页。李晓岑:甘肃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古纸的考察和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第期。张怀瓘撰,石

    30、连坤评注:书断卷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大多数应采用麻纤维作为造纸的原料,纸张主要为厚纸类型,表面粗糙,纤维分布不均,有曲绕现象,无帘纹,说明制作工艺为浇纸法造纸。”但悬泉置后期的个别纸张,却发现有明显的条状帘纹,说明是用抄纸法制造。从浇纸法到抄纸法,是纸张制造史上的重大变化。浇纸法来源于絮的加工模式,造成的古纸质量粗糙,产量较低。抄纸法则是全新的造纸方法,纸张均匀,产量增加。悬泉置古纸显示从浇纸法到抄纸法的转变正是发生在两汉之际,而从蔡侯纸使用树肤等材料来看,应该实现了从浇纸法到抄纸法的重要转变,这正是蔡伦造纸在制作工艺上的重大改变。第三,造纸的影响。任何一种发明,都有从初创到

    31、成熟再到推广应用的过程。西汉古纸以片状絮的面貌出现,用以填充、衬垫、包装、书写等,目前发现的西汉古纸,制作总体粗糙,使用还不够广泛。汉成帝时出现的“赫蹏”,是否为宫廷所造还不得而知。而东汉的蔡伦以“尚方令”的身分造纸,汉代尚方属少府,给天子供养,尚方制造天子所用器物,必极天下精美,所造纸张,也应是当时的最高水平。蔡伦造出的纸张于元兴元年()奏上,得到了和帝褒扬,从此纸张得到了广泛使用。综上,汉代简牍文献为认识西汉古纸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以说文为代表的汉代文献记载了纸源于絮,絮在汉代的广泛使用是古纸产生的物质基础。汉简记载“赤絮十氏”“绪絮五氏”“絮二纸”,絮以纸的方式计量,正是西汉从絮到纸转

    32、变的重要证明。汉简“五十一纸重五斤”的记载,反映出纸从量词转变为名词的状况。汉代文献记载的“赫蹏”,与敦煌汉简中的“赤蹏”、悬泉汉简中的“赤絮”内容一致,都是指西汉的絮纸。东汉蔡伦造纸,丰富了造纸原料,改进了造纸工艺,扩大了造纸的影响,为纸张代替简牍书写作好了物质准备。正是基于汉简对汉代纸张的记载,西汉从絮到纸的进程才有了更清晰的理解。附记:本文蒙张德芳、郭伟涛先生指正,特此致谢!(责任编辑:徐衍)李晓岑:甘肃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古纸的考察和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第期。刘志一:纸的发明与包装考,株洲工学院学报 年第期。以纸来包药,悬泉置出土纸张有典型实物,参见马智全:汉代西北边塞

    33、的“市药”,简牍学研究第辑,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年,第 页。犉 狉 狅犿犚 犪 犵 狊狋 狅犘 犪 狆 犲 狉:犃狀犐 狀 狏 犲 狊 狋 犻 犵 犪 狋 犻 狅 狀狅 犳狋 犺 犲犠犲 狊 狋 犲 狉 狀犎犪 狀犇 狔 狀 犪 狊 狋 狔犘 犪 狆 犲 狉犳 狉 狅犿狋 犺 犲犘 犲 狉 狊 狆 犲 犮 狋 犻 狏 犲狅 犳犎犪 狀犠狅 狅 犱 犲 狀犛 犾 犻 狆 狊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犮 犺 犻 狓 狌 ”赤絮五氏 “狓 狌 狓 狌 ”绪絮十氏 狓 狌絮 狓 狌 犺 犲 狋 犻赫蹏 犮 犺 犻 狋 犻赤蹏 犮 犺 犻 狓 狌赤絮 ,犓 犲 狔狑 狅 狉 犱 狊:,犗 狏

    34、 犲 狉 狏 犻 犲 狑狅 犳狋 犺 犲犈 犱 犻 狋 犻 狀 犵犪 狀 犱犚 犲 狊 犲 犪 狉 犮 犺狅 犳狋 犺 犲犎犪 狀犇 狔 狀 犪 狊 狋 狔犅 犪犿犫 狅 狅犕犪 狀 狌 狊 犮 狉 犻 狆 狋 狊犳 狉 狅犿犇 犻 狀 犵 狓 犻 犪 狀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犾 犻 狊 犺 狌隶书 ,犓 犲 狔狑 狅 狉 犱 狊:,犃狀犐 狀 狋 狉 狅 犱 狌 犮 狋 犻 狅 狀狅 犳犉 狅 狌 狉犝狀 狆 狌 犫 犾 犻 狊 犺 犲 犱犎犪 狀犇 狔 狀 犪 狊 狋 狔犅 犪犿犫 狅 狅犕犪 狀 狌 狊 犮 狉 犻 狆 狋 狊犳 狉 狅犿犇 犻 狀 犵 狓 犻 犪 狀 ,犃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犃 犻犵 狅 狀 犵狑犲 狀狑狌狔 犻哀公问五义,犅犪 狅 犳 狌保傅,犔狌 犪 狀狑犪 狀 犵犆犺 犪 狅犠狌 犳 犲 狀 犵犲 狉狀 犻 犪 狀狕 犺 犲 狀 犵狔 狌 犲狇 犻 犼 狌犼 犻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 数术 (“”占卜 犚 犻 狊 犺 狌日书)犃 犻犵 狅 狀 犵狑犲 狀狑狌狔 犻 犅犪 狅 犳 狌 犔狌 犪 狀狑犪 狀 犵犆犺 犪 狅犠狌 犳 犲 狀 犵犲 狉狀 犻 犪 狀狕 犺 犲 狀 犵狔 狌 犲狇 犻 犼 狌犼 犻


    注意事项

    本文(从絮到纸:以汉简为视角的西汉古纸考察.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