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实...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_高等教育满意度研究课题组.pdf

    • 资源ID:273523       资源大小:1.75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实...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_高等教育满意度研究课题组.pdf

    1、DOI:10.16382/ki.1000-5560.2023.05.002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 2021 年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高等教育满意度研究课题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摘要: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不仅反映了学生对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满意程度,也体现了高等教育宏观政策的落地落实情况。2021 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实施了继 2016、2018 年之后的第三轮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调查发现全国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在稳步提升,特别在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信息技术赋能和育人环境等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多满意的学习体验和收获;而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品质、实践

    2、教学机会、教师教学方式及专业认同等方面的满意度却不高。基于此,本研究着力从提高满意度的视角,在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潜心育人教师评价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形式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关键词:满意度调查;总体满意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程度和获得感。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开展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把脉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是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更是对人民群

    3、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积极回应。一、调查总体设计(一)理论基础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以顾客满意度理论、态度理论、期望理论为理论基础。1.顾客满意度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是学生满意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顾客满意概念最早是 1965 年由美国学者Cardozo 引入市场营销领域的,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其要求的程度(汤俊,2010)。此后顾客满意度理论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顾客满意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顾客满意度测量模型方面,经历了 Cardozo(1964)、Olshavsky&Miller(1972)、Anderson(1973)、Oliver(1980)

    4、、Churchill&Surprenant(1982)、Parasuraman,Zeithaml&Berry(1985)和Cronin(1992)等人的不断优化与改进后,使得测量模型更加完善。目前具有影响的顾客满意度模型是美国密歇根大学费奈尔教授研制的基于因果关系的顾客满意度模型。伴随着顾客满意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完善,国家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应运而生,比较经典的是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是用来评价组织绩效的一种测量体系,现已成为各领域研究顾客满意度指数的基准模型。高等教育满意度模型是顾客满意度模型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应用。*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全国高等教育

    5、满意度调查”(GYA2021003)。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No.5,2023162.态度理论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态度理论不仅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更是学术界认可的研究个体和群体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弗里德曼(Freedman)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侯玉波,2013,第 112 页)。一般意义上来讲,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个体主客观因素的改变,现有态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学生满意度调查就是大学生对其

    6、所有学习经历和所处生活环境持有的态度,对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心理倾向。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态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为弥补学生态度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学生满意度调查适宜进行连续调查及测量。3.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属于一种激励理论。1964 年,由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Vroom,1988)。按照期望理论,学生满意是指学生的感觉状况水平,这种水平是学生对高校提供服务所预期效果和学生期望进行比较的结果。如果所预期的效果与期望一致甚至超过期望值,学生就会有满意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这种满意感呢?那就是高校的服务要尽量贴合学生的期望,因为

    7、学生满意的程度并不完全由高等教育提供的绝对供给量来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对这一供给量的期望,因此,可以通过期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解释学生的满意程度。(二)相关政策和实践探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时代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规律。近年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使命。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力。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然要求充分发挥高质

    8、量教育的引领带动作用。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前进道路上,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保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政策文件上,还需体现在实践探索方面。目前,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学生满意度方面。学生满意是人民满意的基础和前提,国际上学生满意度概念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并且主要以大学生满意度测评为主,此后英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开展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如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RNL)、英国的全国性大学生满意度调查(NSS)、日本的全国大学生调查(CRUMP)。国内提出学生满意度概念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经过30 年的发展

    9、,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和较大规模的调查范围。其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自2016 年以来持续开展的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着重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各方面的满意状况。二、理论模型、工具与方法2021 年 5 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第三轮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调查发现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新变化、新问题,可为“十四五”时期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一)理论模型在模型设计上,调查采用了我国高等教育满意度理论模型,具体包括教育期望、教育质量感知、教育公平感知、教育环境感知和教育总体满意度五个维度(该理论模型是连续三轮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持续使用的基础模型),其理论假设模型如图

    10、 1 所示。高等教育满意度研究课题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实证研究17教育质量教育期望教育公平教育环境总体满意度图 1 高等教育满意度理论模型 (二)调查工具课题组设计了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覆盖高等教育满意度理论模型中的五个维度,问卷题目涵盖选择题和专项题,采用了李克特(Likert)七点量表。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经过专家咨询、认知调查和多轮试测等环节最终成稿。(三)调查样本课题组面向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本科高职院校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得 347 所样本高校及 4.4 万份抽样学生(本科生 2.3 万,高职生 2.1 万)有效问卷。另作为参照,课题组还分

    11、别实施了其他人群的调查,共回收约 2 万份教师、1 万份研究生及 1 万份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有效问卷。本轮调查继续采取网络问卷填答的方式进行。从调查样本特征来看,一方面,本科和高职院校学生特征相同的包括:本科和高职院校担任学生干部的占比均高于非学生干部占比、学习成绩排在前 20%的学生占比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毕业后有就业打算的学生占比均为 50%以上。另一方面,本科和高职院校学生特征不同的是,本科男生占比低于女生,而高职男生占比高于女生;本科入学前常住城镇的学生占比高于农村,高职则相反;东部地区本科生的占比明显高于西部,而东部地区高职生占比和西部几乎持平,见表 1。表 1 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特征

    12、分布个体特征本科(%)高职(%)性别男45.31%51.10%女54.69%48.90%常住地城镇54.94%42.18%农村45.06%57.82%所在区域东部地区40.03%34.92%中部地区31.15%31.94%西部地区28.82%33.14%担任学生干部是61.08%56.11%否38.92%43.89%学习成绩前5%16.43%25.87%5%(不含)20%33.47%33.75%20%(不含)50%31.13%27.85%50%(不含)80%15.37%10.81%80%(不含)以后3.60%1.73%毕业后打算就业51.53%53.06%读研/本(含出国)40.57%29.8

    13、6%创业1.92%6.76%不明确5.98%10.3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 年 第 5 期高等教育18(四)分析方法1.模型检验运用 SmartPLS3.0 软件对本科/高职教育满意度模型质量进行检验,包括对信度指标、效度指标和模型整体适配度指标等进行检验。与前两轮一样,通过 Bootstrap 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后可知,本科/高职教育期望、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环境和总体满意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约大于等于 0.7,组合信度(CR)均大于 0.8,区别效度(AVE)约大于等于 0.6;各维度测定系数约大于等于 0.4,各指标基本符合模型质量检验要求。另外,为确保满意度模型具

    14、有较好的解释力,要求总体满意度 R2值要大于 0.65。此次调查,本科/高职教育总体满意度 R2分别为 0.729/0.790,均大于 0.65 标准(表 2,表 3)。总体来看,模型中的各指标均能较好反映潜变量(维度),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可纳入 PLS 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运算。表 2 本科教育满意度模型质量检验潜变量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区别效度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测定系数R2标准0.70.70.50.65教育公平0.6430.8010.5970.332教育期望0.6780.

    15、8230.611总体满意度0.8060.8850.7200.729教育环境0.9550.9610.6530.442教育质量0.9610.9650.6320.503 表 3 高职教育满意度模型质量检验潜变量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区别效度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测定系数R2标准0.70.70.50.65教育公平0.7310.8460.6560.318教育期望0.7630.8620.677总体满意度0.8590.9140.780.790教育环境0.9740.9770.7510.396

    16、教育质量0.9730.9760.7150.455 2.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数计算方法高等教育满意度总指数由本科教育满意度指数和高职教育满意度指数加权计算而成。具体过程是先分别依据 PLS 结构方程模型得到本科和高职学生每个测量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每位学生的测量指标值和权重系数进行加权,可得到每位本科学生和高职学生各潜变量指数值。计算公式为:CSSI=ki=1wi yiki=1wi6ki=1wi100其中,yi是学生满意度的测量指标,wi是各个测量指标对应的权重,k 是满意度测量指标的个数,以总体满意度为例,k=3。若将潜变量中各显变量的权重进行归一化之后,该方程可进一步简化为:CSSI=ki=1w

    17、i yi16100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总指数,采用加权系数进行计算,加权系数是各地区当年毕业生人数占全国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数采用百分制表示。高等教育满意度研究课题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实证研究193.质性分析2021 年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新增了质性分析方法,运用 Nvivo 软件对抽样本科生和高职生的开放性问答题进行了质性编码分析和关键词提取,从大量开放性问答题中提炼出学生最关心、最希望学校改进的问题,以便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下一阶段发展提供建议参考。据分析,开放性问答题的前十关键词包括学生、学校、希望、加强、教学、实践、课程、设施、专业、管理。在对学校工作的改进建议中,累计

    18、被提及超过 100 条建议的维度(由多到少排列)见表 4。表 4 累计被提及超过 100 条建议的维度分析样本累计被提及超过100条建议的维度(由多到少排列)抽样本科生学校管理、课程、实习实践、学习、尊重关爱学生、教学、校园建设、师资、学生管理与培养理念、就业、设施设备等抽样高职生学校管理、校园建设、实习实践、学生管理与培养理念、课程、教学、尊重关爱学生、学习、师资、就业、设施设备、毕业等 作为补充,分别对研究生和教师的开放性问答题也进行了相关分析,累计被提及超过 100 条的改进工作建议的维度中,相较本科生和高职生更加关注实习实践、教学、师资、就业、设施设备,研究生对校园内资源信息的公平公开

    19、以及心理教育则更为关切。本科教师和高职教师均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学和人才培养理念,回答主要包含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学、人才培养理念、实习实践等问题,其中,高职教师比本科教师更加关注实习实践工作的改进。4.显著性检验从样本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来看,一是东部和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体满意度检验结果显示 p 值均小于 0.001,意味着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在区域分布上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二是本科和高职的总体满意度 t=3.608,p=0.00,差异性显著,表明本科和高职学生总体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三、基本结果2021 年全国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得分为 76.0

    20、9 分,与 2018 年和 2016 年相比,2021 年全国高等教育总体满意度实现稳步提升。与前两轮一样,2021 年总体满意度得分依然高于教育期望,且高出 12%。这表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多满意的学习体验和收获。一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满意度最高。2021 年高等教育质量满意度得分(77.46 分)已超过教育环境满意度得分(76.63 分)和教育公平满意度得分(75.58 分),成为满意度得分最高的维度,分别较 2018 年、2016 年提高 9.11%、13.73%。与其他维度相比,高等教育质量满意度也是增长最快的维度。高等教育质量维度所涉及的“大学生综合素养”“自主

    21、学习能力”“教师教学态度”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在三轮调查中持续上升,尤其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满意度提升最快,2021 年提升到最满意的第三位。而大学生对“实践与理论课程结构”“教师教学方法”“师生课外交流时间”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却持续偏低,尤其是实践教学机会、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在三轮调查中的满意度均不高。但近几年在校企协同育人的推动下,来自行业企业的教师教学质量在本轮调查中得到了 60.94%高职生的认可。二是高等教育环境的满意度提升较快。本轮高等教育环境维度得分(76.63 分),较 2018 年(71.56 分)、2016 年(69.70 分)都有较大幅度提升。高等教育环境维度包含学校管理、校

    22、园环境、学校资源等方面,校园环境在三轮调查中的满意度得分都最高,尤其是“校园安全”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认可,成为满意度排序之首。校风学风的满意度也在继续提高,本轮得分排在第七位。学校管理水平虽有改进,但大学生不满意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而学校资源方面仅对“学习场所”有略好认可,对“开拓国际视野机会”“校友资源”等方面的满意度一直偏低,本轮也排在倒数二、三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 年 第 5 期高等教育20三是高等教育公平的满意度稳定提高。本轮高等教育公平维度得分(75.58 分),较前两轮均高出约 3 分;且在三轮调查中的增长率均保持在 4%左右,满意度呈现“

    23、等阶式”增长。高等教育公平维度所涉及的“参加活动被一视同仁”“考试评分”等方面大学生满意度较高,而“参与学校管理机会”“反映意见和建议渠道通畅”等方面满意度较低,这个现象在三轮调查中都有所显示。四是全国本科总体满意度得分高于高职。全国本科总体满意度得分(76.45 分)高于高职总体满意度得分(75.69 分),相较于前两轮全国本科总体满意度得分低于高职的得分状况发生改变。五是高等教育满意度的区域差异依然存在。中部地区总体满意度得分(76.55 分)最高,东部地区(75.81 分)次之,西部地区总体满意度得分(74.07 分)最低,西部与中部、东部的区域差异依然存在。本轮与前两轮调查相比,高等教

    24、育满意度“中高西低”的区域格局没有改变。六是学生和教师在学生能力与品质发展方面认知一致。75%的师生都认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大学期间得到较大提升;65%的师生都认为大学生的责任心、主动性和集体意识在大学期间得到较大发展。而师生也共同认为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外语能力在大学期间提升最弱,好奇心和勤俭又是大学生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品质,均排在所有选项的末位。总体来看,这些感受与上一轮师生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七是雇主对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认可度有所提高。71%的雇主认为近三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水平持续向好,且 67.8%的雇主认为毕业生的综合素养较高,上述比例均比上轮调查有大幅

    25、提高。同时,64.4%的雇主认为高校毕业生入职后的表现符合单位期望。在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理论掌握程度”的选择上,67%的雇主觉得满意,打破了上轮这两项满意度“双低”的现象。四、满意方面总体来看,大学生对高校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信息技术、育人环境、就业创业等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与上一轮相比,校园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程度持续稳定,而对教师的满意度提升较快。一是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有效培育。高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一方面,高校成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沃土。调查显示,74.7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育增强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国家需要”成为大学生认为继学习兴趣

    26、、就业前景之后,选择专业时最为看重的要素。大部分教师和雇主也认为大学生具有国家意识,“有爱国情怀,懂得感恩”“爱国并且三观正”。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调查显示,思想政治课继上一轮调查后再次入围大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榜单,并且继英语课和高等数学课之后位列第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提升。同时,有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很能打动自己,其思想性、感召力和吸引力在不断增强,持续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心怀“国之大者”。二是师德师风得到学生高度认可。党中央与国务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并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

    27、平。调查显示,72.54%的大学生非常满意教师的教学态度;69.3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教师对待工作非常尽职尽责;63.1%的大学生非常愿意视教师为榜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我国要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关键。调查显示,许多学生认为教师重视并很好地培养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及“协同合作”等精神和意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尤其是教师教学态度和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高度认可,发挥了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学生认为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质”“量”并进。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国家竞争的关键,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明显冲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28、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疫情防控期间,我国高校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样态,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质”“量”并进。调查显示,学校应对疫情的管理“快速有效”得到学生高度赞誉,线上教学因“反馈及时”“教学方式新颖”等明显优势受到学生期待;69.84%的大学生对疫情以来学校的课程及教学安高等教育满意度研究课题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实证研究21排感到满意,排在最满意项目的第五位,且 57.8%大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在线课程教学效果表示很满意。另一方面,智慧经济时代,以新兴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结构性变革,教育新基建成为助力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9、调查表明,“新基建”通过 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调查显示,66.33%的大学生认为涉及在线平台、资源库等方面的学校数字化建设能满足学习需求。四是校园育人环境的感受良好。高校紧密围绕环境育人理念,统筹推进校园安全和制度安全,共筑和谐安全校园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调查显示,78.1%的师生对学校的安全性表示很满意;69.05%的大学生认为校园学习风气积极向上,学校努力学习的学生多。高校在“丰富的校园文化”“平安有序的校园环境”等方面营造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生态。五是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得到

    30、提升。增强高校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保障平稳就业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扎实推进国家相关就业创业政策落实落地、积极助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做好重点人群的帮扶就业,激发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调查表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了雇主的需求,着力提升了学生职业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品质,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数据显示,与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主动性,均排在对应题项的第二位;同时,近六成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成效表示非常认可。五、主要问题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高校创新能力和品质培养不足、学生专业认同度低、教师教

    31、学方法吸引力较弱、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其中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满意被高频提及。与上一轮调查相比,开阔国际视野机会、师生课外交流依然是大学生满意度偏低的突出方面。第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心提升较快,但创新能力和品质培养不足。调查表明,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发展最快的能力和品质。而学校对学生“好奇心”“批判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却不足,满意度分别排在末位和倒数第四位。数据显示,48.36%的大学生对参与课题创新研究机会的满意度偏低,53.29%的大学生对学校提供开拓国际视野机会的满意度偏低,46.7%的高职生对参与企业技改、工艺创新机会的

    32、满意度偏低,60.5%的研究生对教学内容涉及“卡脖子”核心技术创新方面的满意度偏低。开放题分析发现,“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师教学方式落后”“抽象思维培养欠缺”等被高频提及。第二,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但对专业的认同度偏低。学校良好的学风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认为学校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多,位居满意度排名第七。学生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但却出现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不高的现象。数据显示,仅41.87%的大学生认为所选专业与自己期望很相符。49.6%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够热爱,41.01%大学生对从事与专业直接相关工作的意愿不高,46.44%的高职生认

    33、为自己的专业职业素养提升不足。开放题分析发现,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存在“认识不清”“就业前景迷茫”等问题,同时,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也存在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不高等现象,可能是导致“毕业即失业”“就业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学生高度认可教师的教学态度,但认为教学方法吸引力不足。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还能保障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高以及增强教学体验。调查表明,学生高度认可教师的教学态度,排在最满意项目的第四位。良好教学态度的形成不仅有赖于师德师风建设政策的“硬杠杆”,还取决于教师综合素养的“软实力”。相较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学生对学校教师教学方法满意度不高,数据显示,4

    34、9.4%的大学生觉得教师教学方式的吸引力不足,53.87%的大学生对任课老师课外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不太满意。在多选题中,多数学生选择“最在意教师的是”要教书教得好,但开放题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存在“惯性思维”“路径依赖”等问题,使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 年 第 5 期高等教育22教师的“思维保守”“教学方式呆板”“课外沟通少”等都是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短板。第四,学生认为理论教学能够适时更新,但实践教学仍是薄弱环节。调查显示,60.1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内容能充分体现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说明课程理论内容能适时反映出前沿性和时代性。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35、,进而通过“知能同构”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内化。但开放题分析发现,不少大学生反映,学校的“实习实训教学设备数量不够”“实践教学机会少”、实践教学存在“知能”“理实”分化等问题。数据显示,41.9%的大学生对学校安排实验/实践课程量的满意度不太高,且认为对实践操作的原理掌握不太好。48.37%的大学生觉得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企业不多。雇主也认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工作需求还存在一定程度脱节现象,是毕业生比较欠缺的能力。第五,学生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满意,但认为教学科研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学习需求。近年来,高校为提升育人质量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因此,学生普遍认可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显示,65.79%的大学生认

    36、为学习场所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对“大楼”表示满意的同时,对教学科研设备的满意度却较低,在“学生认可学校方面”的题项中排序末位。开放题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反映学校仪器设备的开放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不够,甚至存在某些重要仪器设备短缺、老旧、损坏、无人会用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学习效果,也不符合智能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第六,学生对校园安全最为满意,但认为校园治理在规范化和人性化方面存在短板。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坚持把各项安全工作抓好、抓到位。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着力构建起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营造了和谐平安有序的校园环境。调查显示,近八成学生认为校园很安全,在满意度

    37、题项中排名首位。校园安全是高校治理的内容之一,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因高校治理机制的复杂性,高校多元治理理念应渗透到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校园安全。调查表明,高校在治理能力、治理规范等方面存在短板。数据显示,43.72%的大学生认为向学校反馈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不太畅通,42.25%大学生认为后勤管理工作(食堂/宿舍/生活服务等)做得不够好。开放题分析发现,大量学生不满学校的管理制度,主要集中在后勤管理过于形式化、办事效率低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等方面,这反映出了高校整体治理能力偏弱的问题。第七,高职教育质量在不断提高,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仍然不够高。近几年,职业教育被提

    38、升到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相关政策密集出台。随着 2022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和“职教高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分互换”“1+X”证书等政策落地,职业教育质量也有所提高。调查显示,高职的教育质量维度得分为 76.13 分,比 2018 年提高3.76%。59.78%的高职生对在学校里获得的成长感到很满意。虽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也有不少高职生表示“生源质量偏低”“教育资源匮乏”“就业环境不理想”等会成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46.55%的高职生不太愿意推荐亲友报考本校。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否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成为社会各界对职

    39、业教育实现“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最大期待。六、对策建议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及分析,着力从提高师生满意度的视角,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统筹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我国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发展阶段过渡到普及化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教育方式都在与时俱进,需要各方面统筹推进,切实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成效。一是高校应以“创新”理念统领人才培养全局。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环节渗透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要改变以项目为牵引的改革方式带来的高校主体作用发挥不足、改革措施分散化

    40、的现象,转而形成改革合力。三是发挥“双一流”高校引领带动作用。“双一流”高校应充分发挥师资和学科优势,实施“重基础、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在人才培养上进行系统性改革,瞄准世界前沿,突破学科壁垒、建立跨学科课程体系,探索个性化专业高等教育满意度研究课题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实证研究23设置模式,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基础学科创新培养人才。四是围绕“强基础、重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知识生产模式变化,对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组织等进行相应变革;鼓励学生依托基础学科知识进行交叉学科领域的学习与研究,拓展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辐射范围和实践宽度。二是以交叉学科建设为基础探索新型实践教学

    41、模式,建设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依托实践基地,在校内实验、校外实训的基础上,将创新项目、创新竞赛与实践实训相结合。二是以交叉学科建设为基础,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手段的改革,探索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支持高校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协同校内外资源,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着力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价值共创的“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

    42、。构建集成化大平台,突破以往通过师资、课程、实践实训基地等点对点的校企合作项目对接模式,通过平台经济模式实现产学供需的高效匹配和资源要素对接。五是打通产教融合链条上的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把人才培养融入产业链,把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融入教育链,把创新创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质量。三是引导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先考虑国家战略需求,一体化构建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增强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高校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关系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提高高校人才培

    43、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性。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学生专业选择优先考虑国家战略需求,实现个体发展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先考虑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长远需求,避免专业设置与发展的惯性依赖,完善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国家战略需求进行专业选择,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培养后备人才。二是增强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逐步拓展综合评价招生等招生录取方式改革,增强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权,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度。三是加强高校学生发展指导。完善大中小衔接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系统设计“双高”衔接教育、新生教育与专业教育,引导新生

    44、提高专业认知认同。完善高校大类培养和分流机制,构建专业“课程地图”,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指导。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四是构建潜心育人的教师评价体系,回归“树人”“育人”的教育本质,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教师评价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师评价体系的完善是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一是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需要出发,系统推进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将教师评价的重心转移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上,引导广大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二是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价值导向,

    45、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重点根据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对教师教学实践进行评定。三是根据教学工作的特性,加强对教师的质性评价、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在破“五唯”的同时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建构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体系改革推动大学回归“立德树人”本质职能,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形式,开拓、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格局。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国际化重在提升质量,探索新的合作交流模式。一是探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拓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积极拓展新兴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与支持

    46、,探索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新领域。二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提升全体学生国际化和跨文化素养。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学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 年 第 5 期高等教育24讲座、短期课程、国际论坛等在无人员跨国流动的情况下实现。三是切实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优化来华留学教育的课程体系、管理体系,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国际吸引力,完善来华留学生招生标准,切实保障教育国际化的提质增效。六是发挥高校心理教育作用,倡导与推进团体心理教育,形成学生正面积极的人格特质及健康心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复杂,受个体、家庭、社会等多方影响。当前高校应对大学生

    47、心理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危机干预”,前者从普遍性心理问题出发重在预防,后者针对问题学生采取积极干预,主要对其进行临床干预及治疗,极少涉及人格矫正。然而,从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来看,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有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诱因很多是在团体交往经历中导致且累积的积极人格毁坏。高校应倡导和推进团体心理教育,将大学生置于团体环境中,用团体的疗效因子帮助学生通过团体反馈和团体学习来获得自我认知的提升,形成把握自我与外界关系的能力,产生正面积极的人格特质和健康平和的心态,进而在更深层次上将大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有效发挥高校心理教育作用。(课题主持人:马涛。核心

    48、成员:张男星、罗建平、王春春、刘琳、蓝文婷、饶燕婷。本文执笔:马涛、张男星、罗建平、饶燕婷、王春春、刘琳、蓝文婷。马涛工作邮箱:)参考文献 汤俊.(2010).顾客满意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商场现代化,(14),5557.侯玉波.(2013).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Vroom,V.H.(1988).Work And Motivation.U.S:Jossey-Bass Inc.(责任编辑 王森)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of HigherEducation:Analysis Based on the

    49、 National HigherEducation Satisfaction Survey in 2021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atisfaction Survey Group(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Beijing 100088,China)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satisfaction survey not only reflects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higher education,but als

    50、o refle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cro policies of higher education.In 2021,the Chinese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implemented the third round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atisfaction survey after2016 and 2018.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s steadi


    注意事项

    本文(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实...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_高等教育满意度研究课题组.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