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_崔新蕾.pdf

    • 资源ID:232527       资源大小:1.43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_崔新蕾.pdf

    1、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3 No.22023 年第 2 期doi:10.3969/j.issn.1000-7695.2023.2.012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崔新蕾,刘 欢,白莹莹(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摘要:聚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益,为增强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以 20072019 年我国中西部 162 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

    2、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可显著增加区域创新数量,并提升以实质性创新和绿色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能力,但其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承接地是否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以及示范区所处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竞争两种作用机制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各地应继续积极打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环境,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注意明确划定承接产业类型、关注创新质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共同发展。关键词:产业转移;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新数量;创新质量;空间溢出效应

    3、中图分类号:F124;F207;F224;G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23)2-0091-10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The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AreaCui Xinlei,Liu Huan,Bai Yingy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4、University,Hohhot 01002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mechanism and spatial spillover benefi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zones o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ha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relevant po

    5、licies and promoting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Taking 162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from 2007 to 2019 as samples,it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by using multi-period DID and SDID models.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6、 demonstration area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egional innovation,and improve the innovation quality capability represented by substantive innov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however,its promotion effect is heterogeneous in different regions,whether the specific transfer industry source a

    7、rea is clear 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onstration zone are located,and it has a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Therefore,all parts of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actively create a goo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pay attention to clearly definin

    8、g the types of undertaking industri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ve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and give play to the growth pole role of national demonstration zones for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ransfer through rational layou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

    9、cture,so as to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Key words:industrial transf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area;innovation quantity;innovation quality;spatial spillover effect收稿日期:2022-05-31,修回日期:2022-08-1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工业用地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效应研究:基于

    10、区域与企业视角”(22YJA630010);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方政府供地策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及协同政策研究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为例”(2022MS07023);内蒙古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低碳路径与对策研究”(2022AY60)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由低端向高端环节跃升的必然趋势1。2018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92崔新蕾等: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显示,我国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首位,但同年科技创新实力排名仅为第 17 位,“数

    11、量长足,质量跛脚”的创新困境抑制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根据 中国城市与产业创新力报告,在城市创新指数前 20名城市中,东部地区有 13 个、占比为 75%,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 14%和 11%3,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均衡将阻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优化升级进程。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是我国从战略上作出的重大尝试4,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可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以此带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带来的创新溢出

    12、是承接地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中明确提出承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创新要素对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那么,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是否促进了承接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提升作用上有何表现?存在何种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回答以上问题,有助于补充对承接产业示范区的政策评估研究,并对推动承接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相关文献回顾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年限较短,有关研究主要围绕其带来的经济效应、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合理化、环境绩效、能源消

    13、耗和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内容。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创新效应已逐步引起学者关注。有研究立足于湖南地区研究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5;有研究认为由制造业区域转移所引起的地区制造业份额的相对变动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巨大差距6;有学者在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研究中发现,示范区的设立可以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但具有滞后效应7。也有研究发现产业转移对我国区域自主创新投入和产出都起到阻碍作用,如冯南平等8的研究;另有研究发现在豫皖湘赣地区中,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能力呈现出较强的不一致性,它们之间的非

    14、有机耦合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9。关于国际产业转移对创新影响的研究中,有通过对 21 个工业化国家与 46 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国家技术进步的结论10;有利用企业专利申请数据研究发现,承接产业转移对我国自主创新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11。但也有研究指出,跨国公司与承接地本土企业之间存在着的技术差距抑制了承接地企业创新效应12;有研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竞争加剧不仅没有刺激国内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吞噬国内企业的市场空间打击了国内企业的创新热情,不利于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13。综上所述,以往相关研究对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的政策效应研究多集中于经济效益、产业结

    15、构和生态绩效等,且多基于部分省份、个别区域或跨国之间研究产业转移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较少立足于国内中西部地级市样本分析承接产业示范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立足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分别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两维度,考察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以及相关政策的空间辐射效应,为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参考。2研究假说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研发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地区研发投入,还取决于从其他地区获取技术研发外溢的程度。区际产业转移伴随着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为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发展提供了路径。首先,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过程中,通过引导

    16、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制度等要素在特定地区聚集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带来规模经济,逐渐使区域内企业成本下降而整体利润水平提高,进而有充足的研发资金投入促进创新要素增长、知识储量不断积累、信息技术快速进步,为提升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4。其次,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普遍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原有技术含量相当或更低产业的企业来说,产业转移中的企业不论是在专业人员技术还是管理人员素养等方面,均能够通过正式与非正式沟通产生知识与技术的溢出14,推动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最后,在承接产业过程中,承接地政府会给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和信贷支持等政策,缓解融资约束问题来努力争取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承接地

    17、企业为增加竞争力也会通过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15;企业在竞争中取长补短,有效推动了发明创造活动开展,为企业创新驱动城市创新能力建设打下了基础7。基于以上分析,提崔新蕾等: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93出如下假说:假说 1: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可提升承接地区域创新能力。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因其以政府推动为主导来推进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因此重点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竞争两种机制。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使区域管理、金融、科技等服务得到持续改善,为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这反过来使得承接产业示

    18、范区有条件去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或企业落地16。王碧珺等17、Loecker等18的研究表明,在承接外来企业输入技术的同时,政府对当地企业实施的产业扶持政策也成为矫正创新体系市场失灵、提升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承接地引入优势产业,通过政策及资金等手段扶持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集聚效应带来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加科研投入。引入企业与承接地企业形成的产业集聚地,有利于企业之间形成技术溢出效应,使得专业化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推动生产要素合理高效配置,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进而实现帕累托改进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地方政府竞争是研究

    19、我国治理模式的一个重要视角。政治晋升激励体现在地方政府之间的多重竞争中,它可以弥补市场失灵,提高地方要素配置效率19。政绩考核方式的进一步完善也为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2013 年 10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20,因此我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晋升标准趋向多元化,区域创新能力被赋予更大的比重21;而当前国内各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利益结构嬗变和生态环境改变等所面临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创新来解决眼下的现实问题22。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区域创新发展,产业转移为地方政府提升创新能

    20、力提供了发展契机,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承接地,地方政府之间展开横向竞争,为企业配置更多的资源来改善企业研发资金约束,使企业更有动力和能力进行研发创新,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外溢也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说:假说 2a: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假说 2b: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可通过地方政府竞争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我国各区域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地区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导致创新发展条件存在异质性,因此在不同区域的承接产业示范区对区域创新能力表现不一。其中,中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与东部沿海地区相近,产业转移成本较低,且与西部地区相比产业基础更

    21、好、创新环境与创新基础较为扎实,因此比西部地区更有利于承接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有利于中部地区创新能力更快发展。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无明确可承接区域的地方承接相关产业后,为承接地创造了选择机会,但同时增加了交易成本,地方政府易忽略自身资源禀赋条件盲目承接转移产业,使转移产业不能有效对接而减弱区域协同发展效应;而有明确承接区域的地方会使有关促进产业转移政策的预期更加强烈,地方政府可准确分析自身比较优势来有效承接转移产业,入驻企业可更好地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更快地投入生产,技术溢出有利于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同承接产业示范区的产业基础、引资能力和政府偏好都存在差异,地

    22、方产业基础越好,越有利于实现产业链融合以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创新奠定良好的发展条件;转出产业城市的外商投资越多,其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越有助于提高地方创新产出;政府偏好创新支持的资金越多,企业获得创新资金投入越充足,越有助于地方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可优化创新资源在区域空间的合理配置,加速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的形成23。转移产业承接地附近城市借助承接产业示范区政策红利优势来推动创新资源在城市间双向流动,形成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说:假说 3: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存在异质性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3研究设计3.1模型设定3.1.1双重差分

    23、模型为探究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效果,将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作为外生冲击,借鉴徐换歌等23的研究方法,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分析,构建稳健性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如下:(1)式(1)中:i 表示城市;t 表示年份;y 代表区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数量能力、实质性创新能力、绿色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Xit为控制变量;i为城市固定效应;t为时间固定效应;it为随机误差项;didit表示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的虚拟94崔新蕾等: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变量,若 i 城市在第 t 年设立为示范区,则设立当年及以后年份取值为 1,否则为 0;系数 0是

    24、对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的估计量,若系数值显著为正,则说明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3.1.2机制检验模型为考察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借鉴许红梅等24的研究方法,构建以下检验模型:(2)式(2)中:M 为中介变量,包括产业结构调整(is)和地方政府竞争(gov),采用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比值衡量产业结构调整,并借鉴金培振等25的做法,采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所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均值之差衡量地方政府竞争;交互项系数 说明中介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3.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3.2.1变量选取核心解释变量为是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5、。2010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将皖江城市带设立为首个承接产业示范区,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分批次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共 11处,范围涉及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7个城市。由于湘南和辽西北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时间较短、效果发挥不明显,以及仙桃、潜江等城市数据缺失,最终选取 29 个设立承接产业示范区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作为研究对象的 29 个城市全部位于中西部地区1),故选择中西部的 162 个城市为样本,其中以上 29 个城市作为实验组,其他城市为控制组。被解释变量是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两个维度。采用我国 3 种专利的总申请数来衡量创新数量(sum)。借鉴

    26、金培振等25的研究,将创新质量指标分为两类:一是实质性创新(invent)。相比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需要满足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其价值更能代表实质性创新能力,故采用发明专利申请数衡量实质性创新水平。二是绿色创新(green)。绿色经济是未来我国乃至世界的必然选择,绿色技术专利是企业迎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选择绿色技术专利申请数衡量绿色创新水平。此外,为易于城市间进行比较并排除人口规模影响,对以上指标除以城市总就业人数处理。由于承接产业示范区从规划建设到产生效益具有时滞性,从接收相关产业入驻到企业投入生产,各阶段流程都需要反应时间,故在实证研究中将

    27、被解释变量取1 期滞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内生性问题。借鉴已有研究的普遍做法,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水平(lpgdp)、债务软约束激励(zhai)、人力资本(hum)、金融规模(fin)、固定资产投资水平(gp)和信息化水平(wp)。上述各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 1。表 1变量定义及其描述性统计结果变量定义样本量/个均值方差最小值最大值sum人均总申请专利数/(件/万人)2 10621.34328.679 0.001325.943invent人均发明专利数/(件/万人)2 1069.67417.195 0.001152.587green人均绿色技术专利数/(

    28、件/万人)2 1064.5146.152 0.00162.573did是否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 1060.1220.327 0.0011.000p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取对数/元2 1069.6790.5598.13111.439zhai(公共预算收入-公共预算支出)/地区生产总值2 10614.12313.523-12.150184.916hum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万人2 1067.66115.491 0.001107.868fin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地区生产总值2 106216.408110.37262.703757.092lg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2 10681.9

    29、1838.5710.579496.061wp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年末互联网总户数2 10613.94912.4591.00070.8863.2.2数据来源创新能力指标有关绿色技术专利的数据在专利检索分析网站利用如下检索公式手工收集整理:说明书=(环保 OR 节能 OR 环境保护 OR 保护环境 OR节约能源 OR 省电 OR 省水 OR 低能耗 OR 能耗低OR 污染 OR 减排 OR 保护生态 OR 减少排放)。其他数据源自 2008 至 2020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各省区市的统计公报,部分缺失值采用前后两年均值替代。为消除价格变动影响,以 2007 年为基期,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行价格平减

    30、处理。4实证结果分析4.1基准模型回归结果利用式(1)检验建设承接产业示范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见表 2。在控制了地区和时间固定效应的前提下,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崔新蕾等: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95量,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对创新数量、实质性创新和绿色创新的估计系数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可提高承接地的创新数量、表 2变量的基准回归结果变量创新数量创新质量未加入 Xit加入 Xitinventgreen未加入 Xit加入 Xit未加入 Xit加入 Xitdid11.489*9.444*6.957*5.558*2.68

    31、4*2.239*(2.129)(1.853)(2.016)(1.721)(2.443)(2.153)lpgdp68.110*52.458*14.958*(5.672)(5.105)(5.414)zhai-8.537*-4.702*-1.888*(-2.242)(-1.852)(-2.354)hum1.036*0.602*0.234*(3.230)(2.872)(3.503)fin1.377*0.8680.289*(1.774)(1.466)(1.833)gp-0.709-0.188-0.211(-0.477)(-0.181)(-0.592)wp22.161*9.791*4.720*(2.802

    32、)(2.142)(2.754)_cons4.198*-650.923*1.671*-501.582*0.881*-142.963*(3.266)(-5.659)(2.065)(-5.096)(3.321)(-5.409)地区效应YESYESYESYESYESYES时间效应YESYESYESYESYESYESN/个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R20.7290.7570.6260.6600.6930.722注:1)*、*、*分别表示在 10%、5%和 1%的水平下显著;2)括号里的值为 t 值。下同。实质性创新水平和绿色创新能力,证实了假说 1。其中,对创新数量的影

    33、响最大,实质性创新水平次之,绿色创新能力最小。在控制变量方面,经济水平、人力资本和信息水平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均在 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代表专业生产力水平,高水平人力资本创新意识突出,更有能力进行创新;信息化水平高可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机会成本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债务软约束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估计系数均为负值,政府债务压力较大会促使其更多投资在经济见效快的产业,创新产品具有投资高、收益回报周期长且风险高的特点,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所以地区面临较大债务约束时会抑制区域创新能力;固定资产投资多将挤占政府支出资金,减少其在科

    34、教方面的投入、不利于创新能力发展;金融规模系数均为正值,但显著性较弱,说明当前金融发展程度并不能满足企业创新融资需求。4.2稳健性检验4.2.1平衡趋势检验进行双重差分(DID)分析的前提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发生之前有共同趋势,而政策实施后仅对实验组发展趋势产生影响。借鉴王小腾等14的研究方法,建立以下平衡趋势检验模型:(3)式(3)中:policy表示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年份;n表示当前年份与政策实施当年的差,由于篇幅所限,仅呈现取值为-3,-1,0,1,6 的检验结果,且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将 n=0 即政策发生当年作为基准组;I 为虚拟变量,当 t-policy=n 时,在同一 n 值下

    35、It-policy=n 取值为 1,否则为 0;treati表示城市 i 是否设立为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为 1,否则为 0。回归结果见表 3,在 n 为负数时结果不显著,说明在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在 n 为正数时结果显著,说明在政策实施后两组产生差异。其中,结果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实质性创新水平比创新数量和绿色创新能力的滞后效应更长,说明承接地因产业转移对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需要一定的反应过程。n 为正数时,系数值虽有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说明设立承接产业示范区政策的动态效应在逐年增强,其中实质性创新的增长最快。96崔新蕾等: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

    36、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表 3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效应的平衡趋势检验结果变量创新数量创新质量inventgreentreatIn=-30.0171.133-0.040(0.053)(1.587)(-0.140)treatIn=-2-0.1420.387-0.180(-0.469)(0.592)(-0.695)treatIn=-1-0.0280.805-0.063(-0.113)(1.422)(-0.283)treatIn=10.153-0.6280.136(0.437)(-1.218)(0.393)treatIn=20.869*0.9340.783*(1.695)(0.856)(1.67

    37、8)treatIn=31.412*1.4371.284*(2.299)(0.971)(2.241)treatIn=43.646*9.731*3.435*(2.292)(1.933)(2.237)treatIn=53.423*11.136*3.261*(2.670)(2.627)(2.617)treatIn=64.154*13.644*4.036*(2.245)(2.646)(2.239)_cons-121.828*-422.126*-0.040(-5.874)(-5.706)(-0.140)控制变量YESYESYES地区效应YESYESYES时间效应YESYESYESN/个2 1062 106

    38、2 106R20.5430.4390.5564.2.2安慰剂检验构建虚假实验组用基准回归模型进行安慰剂检验,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基准选取与原实验组处于相同省份的城市设为新的实验组城市进行重新回归,结果见表 4。结果表明虚假外生冲击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系数不显著,排除了常规性随机因素作用的可能,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表 4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安慰剂检验结果变量创新数量创新质量inventgreendidx-0.0290.365-0.111(-0.008)(0.152)(-0.156)_cons-673.901*-514.345*-148.616*(-5.441)

    39、(-4.900)(-5.228)控制变量YESYESYES地区效应YESYESYES时间效应YESYESYES变量创新数量创新质量inventgreenN/个2 1062 1062 106R20.7540.6560.7184.2.3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考虑到在设立承接产业示范区时可能存在选择性偏误,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以基准模型的控制变量作为协变量,利用核匹配法匹配出拥有同样随机分布的实验组与处理组,基于新样本再使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利用核匹配后,所有变量的标准偏差都大幅度减小且匹配后的 P 值均不显著,说明控制变量匹配前后的均值没有显著差异,匹配良好。利用匹配后

    40、的样本进行 DID 检验,结果见表 5,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影响系数均在 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支持基准回归结果。表 5变量的 PSM-DID 检验结果变量创新数量创新质量inventgreendid_8.964*5.251*2.115*(1.917)(1.790)(2.287)_cons-342.001-330.314*-54.728(-1.434)(-2.046)(-0.931)控制变量YESYESYES地区效应YESYESYES时间效应YESYESYESN/个2 1022 1022 102R20.7640.6690.7324.2.4政策干扰根据已有相关研究,国家创新型

    41、城市(didnew)设立是以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为标准,国家高新区(nhidz)的设立旨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们都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考虑到这两种政策会对区域创能能力产生影响,故在式(1)的基础上分别增加 didnew 和 nhidz 政策虚拟变量考察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效果是否有所变化。结果见表 6,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依然显著。表 4(续)表 6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关政策干扰影响的检验结果变量设立国家级创新型城市设立高新区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创新数量创新质量inventgreeninventgreendid9.636*5.

    42、769*2.294*9.110*5.572*2.169*(1.850)(1.719)(2.149)(1.830)(1.747)(2.135)didnew4.3494.7631.264(1.061)(1.118)(1.151)崔新蕾等: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97变量设立国家级创新型城市设立高新区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创新数量创新质量inventgreeninventgreennhidz3.632-0.1550.762(1.149)(-0.083)(1.117)_cons-643.904*-493.892*-140.923*-642.887*-501.923*

    43、-141.277*(-5.786)(-5.291)(-5.554)(-5.689)(-5.158)(-5.417)控制变量YESYESYESYESYESYES地区效应YESYESYESYESYESYES时间效应YESYESYESYESYESYESN/个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R20.7580.6620.7230.7580.6600.723表 6(续)4.3作用机制检验如表 7 所示,承接产业示范区的产业结构作用机制的回归结果显示,did 系数均在 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再次证实了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结论,同时 didis 的系数均为负值,说

    44、明承接地的第二产业基础好则更有利于转移产业更快更有效地投入生产,承接产业示范区的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多地依靠第二产业发挥效应;地方政府竞争作用机制的回归结果显示,did 系数均在 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值,又一次验证了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同时didgov 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通过地方政府竞争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支持和补贴力度会激励东部产业积极向中西部承接地转移,而且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接会促进创新产品数量增多,另外环境绩效考评也使得政府更加明确环境治理责任、加强监管,推动企业不得不为减少能耗和降低成本而进行绿色技术专利研发25。

    45、以上结果验证了假说 2。表 7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机制的回归结果变量产业结构地方政府竞争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创新数量创新质量inventgreeninventgreendid26.582*16.067*6.043*9.588*5.637*2.291*(2.395)(2.100)(2.507)(1.879)(1.741)(2.172)didM-10.338*-6.347*-2.305*1.510*1.201*0.454*(-2.234)(-1.826)(-2.074)(2.069)(2.011)(2.108)is-0.361-0.1480.006(-0.531)(-0.34

    46、8)(0.043)gov-0.328*-0.328*-0.082*(-2.213)(-2.749)(-2.230)控制变量YESYESYESYESYESYES地区效应YESYESYESYESYESYES时间效应YESYESYESYESYESYESN/个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R20.7630.6660.7290.7580.6630.7254.4异质性分析4.4.1区域异质性由于所处区位不同带来的各城市初始要素禀赋差异是否会影响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呢?为此,设置西部(west)和中部(mid)虚拟变量,分别将其与 did 形成交互项来检验

    47、区位差异对创新能力的异质性表现。构建回归检验模型如下:(4)式(4)中:areai表示区域虚拟变量,包括西部(west)和中部(mid)。回归结果见表 8,didwest 的估计系数均为负值,而didmid 的系数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承接产业示范区设立可更好地提升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但对西部地区却有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中部地区具有生产要素丰富、区位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等优势,并且其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包括硬件设施、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和服务水平等都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了更为优良的条件26;而西部地区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及薄弱的创新基础较难吸引高新企业入驻,转移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

    48、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集聚抑制了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新环境的恶化又进一步阻碍了西部创新能力的提升。98崔新蕾等: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表 8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变量中部西部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创新数量创新质量inventgreeninventgreendidmid18.624*10.510*3.775*(2.319)(2.024)(2.300)didwest-5.431*-2.545-0.364(-1.726)(-1.165)(-0.402)_cons-633.673*-492.402*-1

    49、40.254*-675.310*-515.758*-148.494*(-5.770)(-5.225)(-5.546)(-5.511)(-4.968)(-5.279)控制变量YESYESYESYESYESYES地区效应YESYESYESYESYESYES时间效应YESYESYESYESYESYESN/个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R20.7620.6640.7260.7540.6570.7184.4.2明确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与否通过分析各承接产业示范区规划文件发现,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湖南湘南、江西赣南等承接产业示范区均有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以承接长三角或

    50、珠三角地区产业为主要目标,而其他示范区仅在规划文件中指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并未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是否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对地区产业竞争效力具有影响,可能影响建设承接产业示范区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政策效果。为此,设置有明确转移产业来源区域(you)和无明确转移产业来源区域(wu)两个虚拟变量,与 did 形成交互项进行回归。检验回归模型构建如下:(5)式(5)中:ifi表示是否有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虚拟变量,包括有明确和无明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表 9 为回归结果,可见有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的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回归系数在 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系数值及显著性


    注意事项

    本文(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_崔新蕾.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