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JT∕T 1409-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能力建设基本要求.pdf

    • 资源ID:204078       资源大小:6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bes****aha】。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bes****aha】,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JT∕T 1409-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能力建设基本要求.pdf

    1、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一般规定25 应急处置机构36 监测预警37 应急预案48 应急救援队伍49 应急设施与应急物资610 应急演练811 先期处置912 社会宣传教育913 分析评估10附录 A(资料性)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方案基本要素11附录 B(资料性)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方法示例12附录 C(规范性)运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框架13参考文献14JT/T 1409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2、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9)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浙江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旭杰、刘书浩、宋晓敏、徐浩、耿凯亮、肖伟强、周志杰、王奇、刘可心、杨新征、刘爽、李世伟、郭善彬、徐小军、刘

    3、迎雪、贾文峥、王亮、李江涛、能宗鹏、刘林、梁肖、胡勇健、冯佳、吕楠、卢剑鸿、卢锦生、宫振冲、李哲旭、李松峰、周捷、王洋、刘悦、丁奕烨、高畅、姜彦璘、胡雪霏、胡昊、姚伟国、沙茜、刘从岗、梁成。JT/T 1409202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能力建设基本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一般规定、应急处置机构、监测预警、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设施与应急物资、应急演练、先期处置、社会宣传教育和分析评估等方面。本文件适用于地铁、轻轨运营单位的应急能力建设。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4、。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8315 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GB/T 38565 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GB 51298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JT/T 1002.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技能和素质要求 第 1 部分:地铁、轻轨和单轨JT/T 1003.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技能和素质要求 第 1 部分:地铁、轻轨和单轨JT/T 1004.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技能和素质要求 第 1 部分:地铁、轻轨和单轨JT/T 105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运营突发事件 operation emergency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因列车冲突、脱轨,设施设备故障、损毁,以及大客流等情况,造成人员伤亡、行车中断、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来源:JT/T 10512016,3.1,有修改3.2应急能力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够降低事件影响、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条件和综合水平。3.3应急预案 response plan为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来源:GB/T 29639202

    6、0,3.1,有修改3.4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1JT/T 14092022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开展的应急训练。来源:GB/T 296392020,3.3,有修改3.5应急救援队伍 emergency rescue team经过应急救援相关专业训练,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队伍。3.6网络化运营 networking operation建立在多线路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基础上,旨在高效满足出行者需要的安全、可持续的运输组织方法与经营行为的总称。多线路组成的线网具备以下特征:a)线路数 4 条及以上,线路关联形成网格状,基本连通、覆盖城市中

    7、心城区;b)基本实现中心城区 1 km 半径内能找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点布局可达性强;c)换乘站 3 座及以上,不同线路间可实现无障碍换乘。来源:JT/T 11852018,3.173.7应急物资 emergency supplies为应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所需要的物资保障。3.8实战演练 actual combat exercise按照演练目标确定的标准,在现实工作场景或模拟工作设备搭建的工作场景下,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开展的应急训练。4 一般规定4.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开展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

    8、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设施与应急物资配备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总结评估、不断改进,积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加强社会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2 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日常运行机制。4.3 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以下应急管理制度:a)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内容包括预案体系、预案编制、预案使用和培训、预案归口管理等;b)应急演练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演练分类、演练科目、演练计划、演练实施和演练评估等;c)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应急物资的配备、使用、测试检修、租用等;d)应急人员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应急救援队伍配置、职责、日常业务训练、值班、演练等;e)应急值班管理制度,内容

    9、包括值班人员、值班工作要求等;f)应急经费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经费提取、预算、使用项目及要求等;g)应急信息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信息分类及报告、发布管理流程等。4.4 运营单位与城市交通运输、公安、消防、卫生、气象、应急等部门应建立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机制,保持应急信息畅通。4.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所在地的街道、公安等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制定应急联动方案。4.6 运营单位应与城市公交企业、医疗机构、与管辖线路存在换乘站的铁路、机场、客运场站的运营单位、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其他运营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机制,宜与专业抢修和应急救援单位、工程施工单位、供电公司、燃气公司、通信公司等建立协调处置机制。4

    10、.7 运营单位年度预算中应包含应急教育、培训、演练,应急设施检测、维护、更新,应急物资采购等有关应急资金预算。2JT/T 140920224.8 城市轨道交通达到网络化运营条件时,运营单位应设置具备线网协调能力的机构,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网络化资源调配。运营单位宜具有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并实现对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应急救援队伍、专家库等的统筹管理。4.9 达到网络化运营条件时,运营单位应具备“站点区域基地”三级应急点结构,并符合以下要求:a)站点级是以车站为应急响应点,能够简单处理一般运营突发事件。b)区域级即区域应急中心,能够以较为专业的能力实现对较大运营突发事件的处置。

    11、区域应急中心的处置能力应至少覆盖 5 km 半径范围内线网,实现救援人员 20 min 内到达事故现场的响应速度,各区域应急中心的处置能力应能覆盖整个线网。c)基地级一般以车辆段或停车场为基础,具备对特别重大、重大运营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应急基地应具备救援人员 30 min 内到达事故现场的响应速度。5 应急处置机构5.1 突发事件发生后,运营单位应成立应急处置机构,根据突发事件响应级别不同,应急处置机构可针对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安全技术、后勤保障、新闻宣传、行车指挥、客运服务和应急抢险等建立工作小组。5.2 应急处置机构应开展以下工作:a)负责应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最高决策,成员构成可根据突发

    12、事件级别确定;b)负责传递信息,对下传达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对上汇报突发事件现场情况;c)负责事发现场的总体控制和指挥;d)负责为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e)负责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应急物资、工器具、应急人员生活物资等;f)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对外宣传相关工作;g)负责应急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调整;h)负责应急情况下的客运组织、客流疏导、客伤处理等工作;i)负责突发事件的专业抢险处置,包括土建、供电、车辆、通信、信号、机电等专业。5.3 应急处置机构成立后,运营单位可根据需要成立专家组,为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6 监测预警6.1 运营单位应制定轨道交通运营

    13、风险监测机制,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测体系及监测系统,监测轨道交通运营状况和设备设施运行状态。6.2 运营单位风险监测的内容应包括列车运行监测、供电系统运行监测、站车环境监测、线路状态监测、建筑设施监测、火灾风险监测、客流监测、保护区监测等。6.3 运营单位应及时应对气象、卫生等部门和单位发布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条件允许时,宜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暴雨、大风、大雾等进行自主监测。6.4 运营单位应建立突发事件分级预警机制,根据风险情况及时预警。6.5 运营单位宜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提高风险监测和预警的精确度。具备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的,风险监测和预警信息宜同步上传至线网综合

    14、应急指挥系统。3JT/T 140920227 应急预案7.1 预案体系7.1.1 运营单位应根据自身运营生产实际,根据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的情况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预案体系包含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级。7.1.2 针对行车调度员、电力调度员、环控调度员、列车驾驶员、行车值班员和车站服务人员等关键岗位,运营单位宜制定应急处置卡。7.2 预案编制及发布7.2.1 运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和内容应符合 JT/T 1051 的要求,其中与灭火和应急疏散相关的内容还应满足 GB/T 38315 的要求。7.2.2 运营单位新制定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在发布前应组织其他单位的专家

    15、进行评审。评审人员应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7.2.3 运营单位每 3 年应对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预案体系的完整性、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宜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评估。运营单位应在评估意见出具后的 3 个月内对应急预案体系及内容进行修订。7.2.4 有下列情形的,运营单位应在 3 个月内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a)实际运行中发生问题需要改进的,以及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b)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c)因组织架构调整导致隶属关系、业务关系、负责人等发生变化的;d)设施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发生变化的;e

    16、)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风险源的;f)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g)应修订的其他情况。7.2.5 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中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预案修订后应组织其他单位的专家进行评审。7.3 预案管理7.3.1 在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发布后的 3 个月内,运营单位应对预案相关岗位员工进行培训,相关岗位的新进员工上岗前应接受预案培训。7.3.2 运营单位宜对应急预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预案中应急资源的可视化展示、应急处置评估等功能,宜支持移动端使用。8 应急救援队伍8.1 队伍管理8.1.1 运营单位应建立应

    17、急处置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下简称“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员应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现场情况并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8.1.2 运营单位线网应急指挥中心应实行 24 小时值班。8.1.3 运营单位线网应急指挥中心岗位人数应配备充足,预备人数不宜低于实际轮岗需要总人数的 15%。4JT/T 140920228.1.4 运营单位可结合单位情况适时组建车辆等专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应实行 24 小时执勤战备制度。8.1.5 应急救援队伍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8.2 培训与考核8.2.1 应急救援队员在上岗前应开展专业的岗位

    18、培训,考核合格后从事岗位工作。8.2.2 运营单位应对在岗的应急救援队员开展持续培训。专职应急救援队员每人每周参加业务技能训练不少于 24 学时,兼职应急救援队员每人每月参加安全应急相关培训不少于 2 学时。8.2.3 应急救援队伍岗前培训和在岗期间的持续培训应涵盖以下内容:a)应急有关的法律法规;b)本单位应急相关制度;c)应急预案;d)应急救援操作中的安全防护措施;e)应急物资使用方法;f)异常情况的鉴别和紧急处置方法;g)自救、互救知识;h)应急通信联络方法及应急路线;i)应急突发事件案例。8.2.4 行车值班员、列车驾驶员和行车调度员分别应具备 JT/T 1002.1、JT/T 100

    19、3.1 和 JT/T 1004.1规定的应急处置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8.2.5 运营单位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应通过多种形式对相关岗位员工开展安全警示教育。8.2.6 运营单位应采用应急演练、技术比武等方式对员工的应急能力进行强化训练,频率不应低于每季度 1 次。运营单位应采用抽测考试、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对员工的应急能力进行考核,频率不应低于每年 1 次。8.2.7 运营单位应制定应急能力培训年度计划,规定公司级和班组级应急能力培训的内容、对象、时间、考核等,并按照计划开展应急能力培训。当发生以下情况时,运营单位应及时组织培训:a)政府新发布或修订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的;b)本单位新发布或修订

    20、应急相关制度、应急预案的;c)本单位或其他单位有发生运营险性事件的。8.2.8 运营单位宜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应急演练专业仿真系统等新技术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8.2.9 运营单位宜建设实训基地,提供应急救援队伍理论知识培训和实操训练的专用场地和条件。8.3 应急专家8.3.1 运营单位应建立应急专家库,专家应覆盖行车、客运、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设备(含自动售检票系统、站台门、电梯与自动扶梯、通风空调与供暖、给水与排水、综合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等)、土建(含轨道、路基、车站建筑、高架结构、地下结构等)、消防等专业,并及时更新。8.3.2 应急专家应协助运营单位开展以

    21、下工作:a)参与应急管理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技术咨询,提供建议;b)参与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工作;c)发生突发事件时,根据需要进驻,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方案和决策建议;d)参与突发事件的技术分析。5JT/T 140920229 应急设施与应急物资9.1 应急设施9.1.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急设施应满足 GB 50157、GB 51298 的要求。9.1.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出口应畅通,无杂物堆积。安全出口处设置的隔离门应能够从车站内部无障碍打开,不准许上锁。9.1.3 地铁车站出入口及敞口低风井等口部的防淹措施应满足当地防洪排涝要求,并定期开展维护检修工作。每年汛期开始前应针对防淹措施开展

    22、专项隐患排查。9.2 应急物资9.2.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配备手套、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物资和应急通信、应急照明灯等基本应急物资。9.2.2 有汛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和地面应配备防汛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至少应满足表 1 的规定。遇地势低洼、泵站末梢、周边雨水排放不畅的车站,应按照不低于1.2 的调整系数增加物资配置数量。表 1 防汛应急物资配备要求种类单位数量注 意 事 项挡水板套 车站出入口、消防专用通道出入口、直通地面的无障碍电梯出入口和区间风井通地面的出入口应配备挡水板,挡水板高度不宜低于 80 cm防汛沙袋袋 配备数量应满足车站各防汛点的垒砌高度不低于 20 cm抽水设备台 车站固定

    23、抽水设备应状态良好;每条线路应至少配备 1 台移动抽水设备,流量不应低于 160 m3/h防滑垫块 配备数量不应少于车站出入口和无障碍电梯出入口数量之和荧光衣件 配备数量不应少于车站当班工作人员数危险警示牌套2 换乘站危险警示牌的配置数量应乘线路条数救生衣件 配备数量不应少于车站当班工作人员数安全绳根6 每根长度不应小于 15 m,换乘站安全绳的配置数量应乘线路条数防水手电筒个 配备数量不应少于车站当班工作人员数9.2.3 可能遭遇严寒天气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配备防寒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至少应满足表 2 的规定。表 2 防寒应急物资配备要求种 类单位数 量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注 意 事 项融雪

    24、剂桶23容量 25 kg/桶防滑地毯卷15拉丝防滑垫卷22满足车站出入口、电扶梯处防滑需求扫雪铲把88平头铁锹6JT/T 140920229.2.4 可能发生强风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和运行列车应配备防强风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至少应满足表 3 的规定。表 3 防强风应急物资配备要求种 类单位数 量车站列车注 意 事 项异物处理杆根21架空接触网供电线路需要,耐压等级应不低于 12 kV绝缘手套双21电绝缘鞋(靴)双21接触轨供电线路需要9.2.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列车应配备消防灭火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至少应满足表 4 的规定。表 4 消防灭火应急物资配备要求种 类单 位数 量车站列车灭

    25、火器个/站或个/辆102灭火毯个1消防水枪支1消防水带盘3热防护服套29.2.6 运营单位应配备列车起复救援应急物资,种类至少包括专用工程抢险车(含车辆起复设备)、接触网抢险设备(架空接触网供电线路需要)、发电机(组)等,数量应满足列车起复救援需要。9.2.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列车应配备行车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至少应满足表 5 的规定。表 5 行车应急物资配备要求种 类单位数 量有道岔车站无道岔车站列车注 意 事 项国际通用信号旗套22侧式站台应增配 1 套;换乘站应增配 2 套警示灯盏862含信号灯、红闪灯绝缘手套双4电绝缘鞋(靴)双4接触轨供电线路需要9.2.8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配备客

    26、伤和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至少应满足表 6 的规定。表 6 客伤和公共卫生应急物资配备要求种 类单 位数 量注 意 事 项急救箱个1 至少包括碘伏消毒液、医用棉签、创可贴、绷带、医用胶带、医用剪刀、医用纱布、风油精、跌打损伤药物、体温计、医用手套、医用口罩等7JT/T 14092022表 6 客伤和公共卫生应急物资配备要求(续)种 类单 位数 量注 意 事 项红外测温装备套2担架等患者运送装备和用品副19.2.9 运营单位应按照车辆、通信、信号、供电、机电、土建等专业抢修需要配备应急工器具。9.3 管理与维护9.3.1 运营单位配备的应急物资分类与编码应满足 GB/T 38565 的要求

    27、。9.3.2 运营单位在站点、区域应急中心和应急基地应配备应急物资清单,应急物资的配备和状态应与清单保持一致。9.3.3 运营单位应建立大型应急物资管理台账,包括物资调用和使用记录、检查维护更新记录等。9.3.4 季节性应急物资(如防汛应急物资、防寒应急物资等)应在特定季节保障任务来临前 2 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特定季节期间检查频率不应低于每周一次;其他应急物资的检查频率不应低于每月一次。9.3.5 应急物资应存放在便于取用的固定场所并摆放整齐。9.3.6 运营单位宜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的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对应急物资进行电子化、动态化和可视化管理,平台宜支持移动端使用。10 应急演练10.1 演

    28、练计划与内容10.1.1 运营单位应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年度应急演练计划中实战演练比例不应低于 70%。10.1.2 运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可依托专项应急预案开展演练,每 6 个月应至少组织一次实战演练;运营单位所辖线路与其他运营单位所辖线路存在换乘的,每年应针对换乘站至少组织一次运营单位间的联合应急演练。10.1.3 运营单位专项应急预案应至少每 3 年全部演练一次,其中,每年都应开展的演练内容应包括:a)列车脱轨、撞击、冲突、挤岔;b)土建结构病害至少包括地下构(建)筑物坍塌、轨道线路故障(至少包括线路下沉、隆起、断轨、胀轨等);c)异物侵限、车站及线路淹水倒灌;d)车辆故障(至少包括影响

    29、正常运行、需现场处置或需救援驶离的故障)、供电中断(至少包括大面积停电、弓网故障等)、通信中断、信号系统故障(至少包括电话闭塞等降级运行);e)突发大客流、客伤;f)列车、车站公共区、区间及主要设备房等区域火灾;g)网络安全事件;h)机电设备故障(至少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风系统、AFC 系统故障)。10.1.4 运营单位每个班组每年应将全部现场处置方案至少演练一次,宜与日常工作结合,对现场处置方案开展常态化演练。10.1.5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运营单位可在客流低峰时期开展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宜采用事前不通知演练时间、地点和内容的突击式演练方式。8JT/T 1409202210.2 演练实施

    30、10.2.1 运营单位在组织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时应制定演练实施方案,包括演练目的、演练岗位、演练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内容。演练实施方案基本要素见附录 A。10.2.2 运营单位应提前预想演练实施过程中关键部位和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演练安全注意事项和针对性的防护措施。10.2.3 演练实施前,运营单位应对演练人员、物资、环境和安全管理等进行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要求。10.2.4 演练过程中,运营单位应及时掌握演练进程及安全情况,发现可能导致意外发生的危险情形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必要时终止演练。10.2.5 演练结束后,运营单位应及时恢复设备设施状态及现场运行秩序。

    31、10.3 演练评估与反馈改进10.3.1 运营单位开展综合应急预案演练、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应成立评估组,根据需要评估的演练岗位确定评估组成员的分工,对重点演练岗位应进行跟岗评估。评估组成员应具备相应专业技能和不少于 2 年的工作经验。10.3.2 运营单位宜邀请外单位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成立评估组,开展演练评估工作。10.3.3 演练开始前,评估组成员应提前熟悉相关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制定评估方案,编写评估手册、评估表等文件。10.3.4 演练评估表的设计应以演练目的为依据,内容应至少包括评估内容、评估结果、相关记录等。其中,评估结果根据评价等级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a)选择项法,即

    32、采用“是、否”确定评估结果(见附录 B 的 B.1);b)定性分析法,即采用“优、良、中、差”确定评估结果(见附录 B 的 B.2);c)定量评分法,即采用十分制或五分制等确定评估结果(见附录 B 的 B.3)。10.3.5 综合应急预案演练、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评估组应形成演练评估报告,演练评估报告应包含附录 C 规定的内容。10.3.6 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可通过现场总结和点评的方式开展评估。10.3.7 运营单位应根据演练评估报告或现场总结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计划,按照计划进行整改。11 先期处置11.1 车站站务员、列车驾驶员、巡检人员等现场工作人员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应立即作出响

    33、应,迅速进行先期处置,防止扩大事态及影响。11.2 先期处置应包括抢险抢修、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应符合以下规定:a)抢险抢修:根据现场设施设备故障情况组织专业抢险抢修队伍开展现场抢修作业;b)行车组织:根据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及客运组织配合要求,采取扣车、跳停、运行交路变更、列车运行模式调整等方式降低突发事件影响;c)客运组织:做好工作人员自身安全防护和伤亡人员先期急救协助工作,及时做好乘客疏散、引导、限流等客运组织工作。12 社会宣传教育12.1 运营单位应张贴、印发轨道交通安全出行指引、突发事件应急指南等材料。9JT/T 1409202212.2 运营单位应利用多种媒体开展应急宣传,宣传内容应

    34、覆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等,普及突发事件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知识和技能。12.3运营单位应不定期面向学生、社区居民等公众群体举办培训活动,提供安全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12.4 运营单位每年应组织社会公众参与应急演练。对于不涉密的应急演练,运营单位宜通过录像记录等形式形成演练纪实,作为应急宣传的素材。13 分析评估13.1 技术分析13.1.1 运营单位应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发生的运营险性事件进行技术分析,形成技术分析报告,在 1个月内向员工发布。注:运营险性事件的定义和范围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险性事件信息报告与分析管理办法。13.1.2 运营单位应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案

    35、例库,国内外发生的影响运营安全的突发事件应纳入案例库,持续更新。13.1.3 运营单位应将突发事件案例纳入年度安全培训内容,组织员工学习。13.2 应急能力综合评估13.2.1 运营单位应每三年对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应急能力综合评估报告。13.2.2 应急能力综合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a)应急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情况;b)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情况;c)监测预警系统设置及发挥作用的情况;d)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培训情况;e)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培训、考核等情况;f)应急专家库建设和管理情况;g)应急物资配备和管理情况;h)应急演练计划制定、演练开展、评估等情况;i)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技

    36、术分析等情况;j)面向社会的安全、应急等知识宣传情况。13.2.3 运营单位宜邀请外单位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应急能力综合评估工作。13.2.4 应急能力综合评估结束后,运营单位应根据应急能力综合评估报告中记录的主要问题和整改要求,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完成时间。01JT/T 14092022附 录 A(资料性)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方案基本要素表 A.1 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方案基本要素。表 A.1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方案基本要素演练名称演练时间演练地点演练形式 组织形式:桌面演练 实战演练 演练层级:综合应急预案演练 专项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演练岗位

    37、各方职责主要人员演练职务姓名单位联系方式演练依据演练目的是否动车 动车途径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保障措施演练流程(一)准备:(二)演练场景搭建:(三)实施:(四)恢复:评估组及分工制表人审核人11JT/T 14092022附 录 B(资料性)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方法示例B.1 演练评估的选择项法演练评估的选择项法见表 B.1。表 B.1 演练评估的选择项法评估项目评 估 内 容评 估 结 果是否应急响应 演练人员是否能够按照处置方案规定或在指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开展救援 处置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措施防止次生或衍生事故发生B.2 演练评估的定性评价法演练评估的定性评价法见表 B.2。表 B.2

    38、演练评估的定性评价法评估项目评 估 内 容评 估 标 准评 估 结 果优良中差预警与信息报告 是否对线路运营和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测 能够快速发现设备故障和运营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信息报告流转是否畅通、规范,是否能够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能持续更新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内容要素齐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执行首报、续报和终报制度;突发事件信息上报对象准确、及时B.3 演练评估的定量评分法演练评估的定量评分法见表 B.3。表 B.3 演练评估的定量评分法评估项目评 估 内 容评 估 标 准评 估 结 果5 分 4 分 3 分 2 分 1 分指挥和协调 指挥体系是否明确,是否

    39、能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转 指挥人员是否能够在较短或规定时间内到位,分工明确并各负其责 指挥人员是否能够指挥和控制其职责范围内所有应急力量的响应行动 各层级指挥人员能够有效传达指令,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管控21JT/T 14092022附 录 C(规范性)运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框架C.1 摘要应简洁清楚地概括本次演练的基本情况和结论。C.2 演练概述介绍演练的基本信息,内容应包括演练名称、演练时间和地点、演练形式、组织单位、参与单位、演练岗位、各方职责、参演人员、演练依据、演练目的等内容。C.3 演练问题分析从演练的准备及组织实施情况、相关人员表现等方面进行演练过程回顾,描述被评估对象的行为和行动。从应急预案、联动组织、人员操作、应急保障等方面总结评估发现的问题。C.4 整改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提出后续演练的注意事项。C.5 附件具体内容包括:a)演练评估方案及评估表;b)演练现场照片、演练签到记录等证明材料。31JT/T 14092022参 考 文 献1 GB/T 29639202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 JT/T 11852018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规则3 交通运输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险性事件信息报告与分析管理办法:交运规201910 号.2019-07-2741JT/T 14092022


    注意事项

    本文(JT∕T 1409-20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能力建设基本要求.pdf)为本站上传会员【bes****aha】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