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SJG 121-2022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设计标准.pdf

    • 资源ID:152169       资源大小:1.49M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da****hi】。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da****hi】,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SJG 121-2022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设计标准.pdf

    1、 1 SJG SJG 121 2022 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2022- -07- -08 发布发布 2022- -08- -01 实施实施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发 布发 布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 设计标准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Rail Transit Depot Superstructure 2 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设计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Rail Transit Depot Sup

    2、erstructure SJG 121 - 2022 2022 深圳 3 前前 言言 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发布 2020 年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 (深建标20202 号) ,本标准由深圳地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千典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编制组对国内外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关键技术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总结了深圳、广州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考虑了我市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求了相关单位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完成送审文件。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

    3、3 基本规定;4 结构设计;5 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6 车辆基地上盖隔震设计;7 基础设计;8 预留要求。 本标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批准发布,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业务归口,并组织深圳千典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等编制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深圳千典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南区科技南十二路 18 号长虹科技大厦 2101,邮编:518057) 。 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 :深圳千典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深圳地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勘设建筑技术服务中心 广州大

    4、学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电子院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联博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维亚 李武雄 陈 星 李 恒 梁鹏飞 汝 振 白力更 黎少峰 郭 明 罗赤宇 孙立德 陈洋洋 汪大洋 王亚平 邓睿康 赵群昌 滕 军 李祚华 陈日飙 唐增洪 王传甲 韩小雷 刘 畅 李玉楼 黄 煜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福霖 任庆英 刘琼祥 孙占琦 郑建东 薛锡芝 张自太 本标准主要指导人员:王宝玉 闫

    5、冬梅 张 希 刘俊跃 陈天予 4 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语 . 2 2.2 符号 . 2 3 基本规定 . 5 4 结构设计 . 6 4.1 一般规定 . 6 4.2 结构布置 . 7 4.3 荷载、作用和结构计算 . 8 5 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 . 10 5.1 一般规定 . 10 5.2 截面设计及构造 . 10 6 车辆基地上盖隔震设计 . 16 6.1 一般规定 . 16 6.2 隔震结构设计 . 16 6.3 隔震装置 . 17 7 基础设计 . 18 8 预留要求 . 20 附录 A 性能设计. 21 本标准用词说明 . 24 引用标准名录 .

    6、 25 附:条文说明 . 26 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 2 2.2 Symbols . 2 3 General Requirements . 5 4 Design of Structural . 6 4.1 General . 6 4.2 Structural Layout and Arrangement . 7 4.3 Loads, Action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 8 5 Frame Support Transfer Plate Struc

    7、ture. 10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0 5.2 Strength Design and Detailing . 10 6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 for Depot Superstructure . 16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6 6.2 Design of Seismic Isolation . 16 6.3 Seismic Isolator . 17 7 Design of Foundation . 18 8 Reservation Requirements . 20 Appendix A S

    8、eismic Performance Design . 2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2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25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6 1 1 总 则 1. .0. .1 为使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做到安全适用、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施工便利、节能环保,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地区(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设计。 1. .0. .3 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设计宜采用结构抗

    9、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 1. .0. .4 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 .1. .1 轨道交通 rail transit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包括国家铁路系统、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类。 2. .1. .2 全框支转换结构 frame support transfer structure 转换层及以下为框架及框支框架,转换层以上为其它结构形式的转换结构。包括全框支框架-核心筒结构、全框支剪力墙结构、全框支框架-剪力墙结构、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等。

    10、 2. .1. .3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frame support shear-wall structure 转换层及以下为框架及框支框架,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的结构。 2. .1. .4 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 frame support transfer plate structure 转换层及以下为框架及框支框架,转换层以上为其它结构形式的转换结构,其转换结构构件为楼板。 2. .1. .5 车辆基地 base for the vehicle,depot 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停修和后勤保障基地,通常包括车辆段(停车场) 、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等部分,以及相关的生活设施。工程上习惯统

    11、称为“车辆段(depot) ” 。 2. .1. .6 限界 gauge 限定车辆运行及轨道区周围构筑物超越的轮廓线,分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2. .1. .7 上盖建筑 superstructure 利用车辆基地上部空间建造的建(构)筑物,有时也简称为“上盖” 。 2. .1. .8 盖板 top slab floor 通常指车辆基地与其上部建筑之间的分隔楼板,区别于白地(与车辆基地上部空间同时出让的周边其它土地) ,是车辆基地上方建造的、承载上盖建筑的分界面。 2. .1. .9 上盖地坪 upper cover platform 盖板上方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等要求的室外地坪。 2.

    12、 .1. .10 轨行区 track area 列车运行轨道周围所需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的建筑物和安装的设备均不得侵入相应的限界,相邻轨道上运行的列车之间也应确保两列车交会时的行车安全。 2.2 符符 号号 2. .2. .1 材料性能 40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40N/mm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型钢(钢板)抗拉强度设计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抗震承载力特征值;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 普通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3 2. .2. .2 作用和作用效应 2. .2. .3 几何参数 板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边缘的距离;

    13、 A 构件截面面积; 节点核芯区有效截面面积; 与呈 45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弯起钢筋截面面积; 核芯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箍筋的总截面面积; 与呈 45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拉筋截面面积; 单根圆形箍筋的截面面积; 、 受拉区、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b 矩形截面宽度,T 形、I 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墙肢截面厚度; h 截面高度; 0 截面有效高度; 框支柱截面高度; 、0 厚板截面的厚度及有效高度; 型钢腹板高度; 、 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最小锚固长度; 、 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最小锚固长度; 0、 计算跨度或计算长度、净跨;

    14、s 沿构件轴线方向上横向钢筋的间距、螺旋筋的间距或箍筋的间距; 型钢腹板厚度; 临界截面的周长,取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0/2 处。 2. .2. .4 计算系数及其他 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M 弯矩设计值; 、 分别为 y 向板带绕 x 轴、x 向板带绕 y 轴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 分别为 y 向板带绕 x 轴、x 向板带绕 y 轴的正截面弯矩设计值; N 轴向力设计值; V 剪力设计值; 板柱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 分别为沿 x 向、y 向板带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剪力设计值; 、 分别为 x 向、y 向板带斜截面剪力设计值;

    15、 单元体 x 面上沿 z 轴方向的剪应力设计值; 单元体 y 面上沿 z 轴方向的剪应力设计值; 0 厚板斜截面、受冲切截面主剪应力设计值; 混凝土的剪应力。 抗滑移稳定安全系数; 弯起钢筋与板底面的夹角;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4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荷载分项系数、作用调整系数; 2 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以设计工作年限为重现期的多遇地震调整系数;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考虑设计工作年限的调整系数; 风荷载分项系数; 以设计工作年限为重现期的基本风压调整系数; 以设计工作年限为重现期的罕遇地震调整系数;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冲切承载力调整系数; 厚板约束影响系数; 地基抗震

    16、承载力调整系数;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 5 3 基 本 规 定 3. .0. .1 车辆基地与上盖建筑宜统一规划,优先将二者作为整体建筑进行设计。分段设计时,车辆基地布置宜为上盖建筑功能布局提供灵活性;上盖建筑布局宜为车辆基地空间提供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条件。 3. .0. .2 车辆基地与上盖建筑各自功能应合理布局,互不干扰,相对独立。上盖建筑的布置不应影响车辆基地的使用功能和运营安全,土建工程和机电设备布置应满足车辆基地正常使用的限界要求。 3. .0. .3 车辆基地与上盖建筑的设计工作年限可根据实际开发过程和使用要求分段确定,车辆基地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得低于上盖建筑设计工作年限与分

    17、期开发滞后年限之和。 3. .0. .4 车辆基地设计应考虑车辆基地运营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上盖建筑的影响,并应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方案。当车辆基地的减振降噪措施无法满足上盖建筑使用要求时,上盖建筑设计应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隔振、隔声屏障等阻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 3. .0. .5 车辆基地盖板的防水等级宜取一级,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 P6。当上盖建筑开发时间预期将在车辆基地屋面防水完成的五年之内时,盖板的防水等级可取二级。 3. .0. .6 车辆基地与上盖建筑的机动车、人行出入口应合理布局,相互避让,其数量、宽度、坡度应满足各自消防及疏散要求。各出入口与城

    18、市道路系统衔接的引道可共用。 3. .0. .7 连接地面与盖板、地面与上盖地坪的机动车匝道,应满足城市交通及消防要求。匝道宜作为结构整体的一部分,参与结构的计算分析。 3. .0. .8 盖板、 上盖地坪的人行交通应考虑上盖建筑和周边人群经轨道交通出行的双向需求, 合理设置直达城市地面的人员专用垂直交通设施。垂直交通设计可采用坡道、楼梯、垂直电梯、扶梯等设施,并应满足无障碍通行的要求。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 3. .0. .9 盖板、 上盖地坪与车辆基地相邻的临空部位应设置防止车辆或人员坠入、 防止攀爬等安全防护措施;与轨行区相邻的临空部位还应设置防高空抛物措施。车辆可到达区域

    19、的护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 的有关规定。 3. .0. .10 上盖建筑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应在区域规划中总体平衡,统筹考虑。当人民防空工程按要求易地修建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 的有关规定。 6 4 结 构 设 计 4.1 一 般 规 定 4. .1. .1 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体系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满足工艺和建筑需求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开发时序、建设成本、结构合理性、施工便利性等因素; 2 落地竖向构件布置应满足车辆基地各限界的规定

    20、; 3 设计选用的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应当具有合理的屈服机制; 4. .1. .2 车辆基地上盖混凝土结构可采用框架结构、托柱转换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全框支转换结构、层间隔震等结构体系;钢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的有关规定。 4. .1. .3 全框支转换结构设计应采用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对预设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进行验证,并应对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屈服机制进行论证。抗震性能设计可按附录 A 的规定设计。 4. .1. .4 全框支转换结构在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屈服机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转换层以上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弹塑性耗能能力; 2 转换构件应具有适宜的承载

    21、能力; 3 转换层以上部分的结构屈服应先于底部框支框架; 4 不应发生影响生命安全的破坏。 4. .1. .5 车辆基地的抗震设防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的规定确定,且不应低于其上盖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 4. .1. .6 车辆基地设计采用的材料强度及延性要求应与上盖开发要求相匹配,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有关规定。当上盖建筑为高层建筑时,尚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或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 的有关规定。 4. .1. .7 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的适用高度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

    22、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或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 的有关规定,全框支转换结构的适用高度可按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或上盖建筑的结构类型确定。 4. .1. .8 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上盖结构类型确定,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当塔楼范围相邻楼层竖向构件抗震等级相差超过一级时,应设置过渡层。过渡层层数不应少于 2 层,其竖向构件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4. .1. .9 对于全框支转换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转换层板顶算起; 2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

    23、宜小于被转换墙体总高度的 1/10。 4. .1. .10 车辆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上盖建筑预留荷载、 功能特点、 结构类型、 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的有关规定。当上盖建筑为高层建筑时,尚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 的有关规定,宜适当增加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 4. .1. .11 车辆基地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根据设计工作年限区分构件的使用、环境等条件,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 50476 的有关规定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对于设 7 计工作年限大于 50 年

    24、的混凝土结构,当缺少可靠工程经验时,可按设计工作年限 100 年进行结构耐久性设计。 4. .1. .12 车辆基地盖板及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3.00h, 盖板梁、 板底部钢筋及梁侧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45mm。 4.2 结 构 布 置 4. .2. .1 上盖建筑的剪力墙、框架柱宜沿车辆基地抗侧力构件的两个主轴方向正交布置。 4. .2. .2 当车辆基地及其上盖建筑共同形成多塔结构时,各塔楼结构单元宜简单、规则。塔楼布置相对裙房宜对称、均匀。当塔楼偏置无法避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弱侧边跨结构,提高底盘整体的抗扭刚度。 4. .2. .3 当车辆基地结构超长时应进行温

    25、度应力分析。 在考虑了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并采用有效的构造、 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影响的条件下,结构伸缩缝间距可按 200m控制,不宜超过 250m。 4. .2. .4 上盖建筑与车辆基地竖向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当上部竖向构件无法贯通落地时,可利用盖板或上盖地坪设置结构转换层。转换层不宜设置在上盖地坪的上层塔楼内。 4. .2. .5 转换构件宜采用梁式转换,也可采用厚板转换或其它转换体系。 4. .2. .6 上盖建筑电梯间剪力墙筒体的尺寸及布置宜与车辆基地柱网布置相适配。上盖建筑的电梯基坑底面标高不宜低于盖板框架梁底。 4. .2. .7 抗震设计时, 车辆基地及

    26、上盖高层建筑相邻楼层的侧向刚度比可采用现行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判别。车辆基地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值不宜小于 0.35。 4. .2. .8 当车辆基地同一楼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同时不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的有关规定时,该楼层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 40%。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宜根据性能目标要求相应地乘以 2.02.9 的增大系数。 4. .2. .9 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转换层上、 下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宜以单塔计算结果为准, 宜采用图 4.2.9 所示的计算模型按下列公式计算转换层下部结

    27、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2。2宜接近 1,不应小于 0.8。 图 4.2.9 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模型 HP=1转换层1HP=1221(a)计算模型1转换层及下部结构(b)计算模型2转换层上部结构 8 2=2112 (4.2.9) 式中:2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1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计算模型 1)的高度; 1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计算模型 1)的顶部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 2转换层上部若干层结构(计算模型 2)的高度,其值应等于或接近计算模型 1 的高度1,且不大于1; 2转换层上部若干层结构(计算模型 2)的顶部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 4. .

    28、2. .10 车辆基地盖板的厚度不宜小于 200mm。 4. .2. .11 转换层楼盖宜采用正梁(楼板在转换梁上翼缘位置)的布置方式,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转换区域楼板厚度宜适当加厚。当转换梁腹板两侧楼板高差较大时,可采取梁腹加腋等加强措施,保证水平力的有效传递。 4. .2. .12 全框支转换结构的框支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1400mm 1400mm。 4. .2. .13 全框支转换结构的框支柱在车辆基地楼层的纵筋配筋宜在计算配筋面积的基础上增加10%。 4. .2. .14 钢筋混凝土框支结构及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应采用现浇结构。 4.3 荷载、作用和结构计算 4. .3. .1 车

    29、辆基地上盖建筑的荷载、作用应根据开发时序、设计工作年限等不同条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有关规定及相关厂房工艺要求确定。 4. .3. .2 考虑非标准设计工作年限的车辆基地,其可变荷载设计工作年限调整系数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1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考虑设计工作年限的调整系数应按表 4.3.2-1 的规定确定。 表 4.3.2-1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考虑设计工作年限的调整系数 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年) 50 75 100 1.0 1.050 1.100 注:1 当设计工作年限不为表中数值时,调整系数可按线性内插

    30、确定。 2 对于荷载标准值可控制的活荷载,设计工作年限调整系数取 1.0。 2 以设计工作年限 R 为重现期的基本风压值宜按下式确定,也可用设计工作年限 50 年为重现期的基本风压值乘以表 4.3.2-2 规定的基本风压调整系数确定。 = 10+ (100 10) ( ln ln10 1) (4.3.2) 式中:R设计工作年限; 重现期为 R 年时的基本风压值; 10重现期为 10 年时的基本风压值; 100重现期为 100 年时的基本风压值。 表 4.3.2-2 以设计工作年限为重现期的基本风压调整系数 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年) 50 75 100 1.0 1.125 1.200 注:当设计工

    31、作年限不为表中数值时,调整系数可按线性内插确定。 4. .3. .3 考虑非标准设计工作年限的车辆基地,其截面抗震设计的地震作用取值调整系数可取预 9 估设计工作年限与 50 年重现期的地震作用的比值,具体如下: 表 4.3.3 不同设计工作年限与 50 年重现期的地震作用的比值系数 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年) 60 75 100 多遇地震调整系数 1.10 1.25 1.45 罕遇地震调整系数 1.05 1.15 1.30 注:当设计工作年限不为表中数值时,调整系数、可近似按线性内插确定。 4. .3. .4 当上盖塔楼与裙房有斜交抗侧力构件,且相交角度大于 15时,应分别按塔楼、裙房抗侧力构件

    32、方向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宜考虑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4. .3. .5 对上盖塔楼主迎风面与车辆基地不同的高层建筑, 宜考虑风向角的影响。 当上盖多栋高层建筑相互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一般可将单栋建筑的体型系数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该系数可参考类似条件的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4. .3. .6 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位移角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其限值可根据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的结构类型确定,宜符合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其中全框支转换结构的框支柱在各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宜超过 1/2

    33、000;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 1/200,不应大于 1/150。 4. .3. .7 采用全框支转换结构的车辆基地上盖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计算。计算时可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 4. .3. .8 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的结构分析模型应根据研究目的、 结构受力等实际情况, 分别选取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整体、局部或构件实际受力状况的结构单元分析计算。 4. .3. .9 采用全框支转换结构的车辆基地上盖建筑,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计算,其中一个软件宜为国际通用成熟软件。不同软件

    34、的计算结果应能互相验证。 4. .3. .10 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转换结构在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柱、墙、斜撑等构件的轴向变形宜采用适当的计算模型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 4. .3. .11 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转换结构进行弹塑性计算分析时,应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的选取、预估罕遇地震作用时的峰值加速度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有关规定。 4. .3. .12 结构构件的弹塑性性能可依据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DBJ/T 15 - 151 或现行团体标准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规范CECS 392 所规定的判别标准和方法进行

    35、复核。 4. .3. .13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宜按整体模型和各塔楼分开模型分别计算,整体模型计算应分析多塔对大底盘部分的影响,分塔计算应分析塔楼高振型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分塔模型的裙房结构宜取塔楼范围外扩 12 跨。 4. .3. .14 全框支转换结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其他类型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的有关规定。 4. .3. .15 当车辆基地与上盖建筑分段建设时,应根据不同使用条件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并应采用较不利的结果进行结构设计。 上盖建筑的结

    36、构设计还应对已建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进行复核。 10 5 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 5.1 一 般 规 定 5. .1. .1 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在整体计算分析时应考虑厚板面外刚度影响,其面外刚度宜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也可将厚板划分为交叉梁系进行整体分析。 5. .1. .2 转换厚板的平面尺寸应根据盖板上、下部结构布置,荷载分布及相关范围内建筑功能、标高要求等因素确定。转换厚板与普通楼板的交界处可加腋或设置暗梁。 5. .1. .3 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5,不宜超过 C60。当厚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上部竖向构件时,应验算厚板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5. .1. .4 转换厚板的

    37、厚度可由抗弯、抗剪、抗冲切截面验算确定,并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5. .1. .5 当转换厚板采用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设计时, 可根据应力设计值的分布特点划分板带, 并应基于板带的内力结果配置受力钢筋。 5. .1. .6 转换厚板板面开洞时宜避开框支柱顶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及沿主要抗侧力方向与其相邻框支柱连线之间的板带。板带宽度不宜大于框支柱截面宽度与转换板厚度的较小值。 5. .1. .7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时,全框支厚板转换结构设置转换层的位置不宜超过 3 层。 5.2 截面设计及构造 5. .2. .1 转换厚板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作用组合效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

    38、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的有关规定。 5. .2. .2 在地震作用下,厚板的受剪截面应满足下列条件: 1 未配置抗剪钢筋的厚板区域,其受剪截面应满足: 010.42 (5.2.2-1) = (8000)1 4 (5.2.2-2) 0= 2+ 2 (5.2.2-3) 2 配置抗剪钢筋的厚板区域,其受剪截面应满足: 010.20 (5.2.2-4) 3 配置抗剪钢板(型钢剪力架)的厚板区域,其受剪截面应满足: 010.3 (5.2.2-5) 0 0.10 (5.2.2-6) 式中:0厚板斜截面主剪应力设计值; 、单元体 x 面、y 面上沿

    39、 z 轴方向的剪应力设计值;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0小于 800mm 时,取 800mm;当0大于 2000mm 时,取2000mm; 11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 C50 时,取 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 时,取 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取 0.85; 型钢(钢板)抗拉强度设计值; 型钢腹板厚度; 型钢腹板高度。 5. .2. .3 厚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根据划分的交叉板带分别计算,并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5.2.3-1) (5.2.3-2) 式中:、分别为 x 向、y 向板带斜截面剪力设计值; 、分别为沿 x 向、y 向板带斜截

    40、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及相关规范规定计算。 5. .2. .4 厚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可根据划分的交叉板带分别计算,并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5.2.4-1) (5.2.4-2) 式中:、分别为 y 向板带绕 x 轴、x 向板带绕 y 轴的正截面弯矩设计值; 、分别为 y 向板带绕 x 轴、x 向板带绕 y 轴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及相关规范要求计算。 5. .2. .5 转换厚板受冲切截面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应包括板上墙、 柱对厚板, 框支柱对厚板的冲切验算及冲切破坏锥体范围以外截面的抗冲切

    41、承载力验算。在地震组合下,配置拉筋或抗剪钢板的板柱节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受冲切截面 011.2 (5.2.5-1) 2 当抗冲切钢筋采用拉筋和弯起钢筋时 010.3 + 0.80+ 0.80sin (5.2.5-2) 3 配置抗冲切钢筋的冲切破坏锥体范围以外的斜截面承载力验算应满足: 010.42 (5.2.5-3) 式中:0混凝土受冲切截面主剪应力设计值; 冲切承载力调整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相关规定取值;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取 0.85; 弯起钢筋与板底面的夹角; 与呈 45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的全部拉筋截面面积; 与呈 45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相交

    42、的全部弯起钢筋截面面积; 临界截面的周长,取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0/2 处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长。 12 图 5.2.5 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1冲切破坏锥体的斜截面;2临界截面; 3临界截面的周长;4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线 5. .2. .6 在地震组合下, 当考虑板柱节点临界截面上的剪应力传递不平衡弯矩时, 其考虑抗震等级的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附录 F 的规定计算,此时,为板柱节点临界截面所承受的竖向力设计值。由地震组合的不平衡弯矩在板柱节点处引起的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对特一、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板柱节点,该增大系数

    43、可分别取 1.9,1.6,1.3。受冲切承载力计算的抗震调整系数可取 0.85。 5. .2. .7 转换厚板的板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柱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1.150 (1 0 ) (5.2.7-1) 2 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0.30) (5.2.7-2) 3 矩形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采用下列公式验算: 1(0.9+ 0 ) (5.2.7-3) 4 圆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采用下列公式验算: 1(1.2+ 1.570 + 0 ) (5.2.7-4) 式中:板柱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44、 0厚板截面的有效高度; 板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边缘的距离; 柱的计算高度,可采用节点和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 厚板截面的厚度; 节点左右穿过柱截面宽度范围板带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 13 力所对应的弯矩之和,可根据实配钢筋面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 节点核芯区有效截面面积,矩形柱可采用柱截面面积,圆柱可取 0.82,D 为圆柱直径; 核芯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箍筋的总截面面积,对于圆柱为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的拉筋和非圆形箍筋的总截面面积;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 0.85; 厚板约束影响系数,中柱可取 1.25,边柱和角柱宜取 1.0; 单根圆形箍筋的截面面积

    45、。 5. .2. .8 转换厚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受弯纵向钢筋应双(多)层双向配置,且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钢筋间距不宜小于 150mm,不宜大于 250mm。 2 厚板抗冲切可采用拉筋、弯起钢筋、锚栓或型钢剪力架等多种元件。拉筋应按计算所需的截面面积配置在与 45冲切破坏锥体的斜截面相交的范围内,且从柱截面边缘向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 1.50。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0/3,其中距柱截面边缘向外 0.50范围内拉筋总面积占比不应少于 20%,0.501.00范围内拉筋总面积占比不应少于 40%。 图 5.2.8 厚板抗冲切拉筋布置 3 厚板外周边应设置暗梁,其构造应符合下列

    46、规定: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 1/4; 2)上、下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40%; 3)抗剪拉筋面积配筋率不宜小于 0.45%; 4)腰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直径不应小于 12mm; 14 5)当暗梁通过框支柱时,其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柱截面宽度的 1/2,不应大于柱截面宽度;其配筋应满足柱上板带抗弯及抗剪的要求。 4 厚板板厚中间部位应设置双向钢筋网,其直径不宜小于 12mm,间距不应大于 300mm。 5 厚板纵向钢筋接头宜采用机械连接,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钢筋截面面积不宜超过全部纵筋截面面积的 50%,接头位置应避开上部墙体开洞部位、板上托柱部位和受力较大部位。 6 穿过框

    47、支边柱、角柱的纵向钢筋应在节点区可靠锚固,水平段应伸至柱边,且不小于0.4,板上部第一排纵向钢筋应向柱内弯折锚固,且应延伸过板底不小于;当板上部配置多排纵向钢筋时,其内排钢筋锚入柱内的长度可适当减小,但水平段长度和弯下段长度之和不应小于钢筋锚固长度。 5. .2. .9 框支柱在上部墙体范围内的纵向钢筋应伸入上部墙体内不少于一层,其余柱纵筋应伸至厚板顶部,从板底边计算的锚固长度不小于。 5. .2. .10 特一、一、二级板柱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 0.15、0.12 和 0.10,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 0.8%、0.6%和 0.5%。框支柱剪跨比不大于 2 的节点核芯区的体积配

    48、箍率不宜小于下柱端体积配箍率。 5. .2. .11 当转换厚板上部结构抗侧力构件主轴方向与矩形框支柱主轴 x 方向夹角 在 1080之间时,矩形截面柱宜按双向受剪构件进行截面承载力计算。 5. .2. .12 转换厚板上部墙体及框架柱的竖向钢筋宜伸至厚板底部, 不应小于; 当板厚小于时,最小直锚长度不应小于 20d,弯折段长度不应小于 150mm。 5. .2. .13 转换厚板上部一层墙体的配筋宜按下列规定进行校核: 1 柱上墙体的端部竖向钢筋面积: = (01 ) (5.2.13-1) 2 柱边0.2宽度范围内竖向分布钢筋面积: = 0.2(02 ) (5.2.13-2) 3 转换板上部

    49、0.2高度范围内墙体水平分布钢筋面积: = 0.2 (5.2.13-3) 式中:转换板净跨度(mm) ; 框支柱截面高度(mm) ; 墙肢截面厚度(mm) ; 01柱上墙体范围内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 2); 02柱边墙体 0.2范围内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 2); 转换板与墙体交接面上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拉应力设计值( 2)。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公式(5.2.13-1)(5.2.13-3)中的01、02、均应乘以,可取 0.85。 5. .2. .14 转换厚板上部墙体抗震等级为一级或特一级时,水平施工缝的抗滑移应符合下式要求: 1(0.

    50、6+ 0.8) (5.2.14) 式中: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剪力设计值; 水平施工缝处剪力墙腹板内竖向分布钢筋和边缘构件中的竖向钢筋总面积 (不包括两侧翼墙) ,以及在墙体中有足够锚固长度的附加竖向插筋面积; 竖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15 水平施工缝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力设计值,压力取正值,拉力取负值。 5. .2. .15 转换厚板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应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计算跨度的 1/400;对于悬臂段,其计算值不应超过伸臂段长度的 1/200。转换厚板的挠度计算不宜考虑起拱的有利影响。 16 6 车辆基地上盖隔震设计 6.1 一 般 规 定


    注意事项

    本文(SJG 121-2022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建筑结构设计标准.pdf)为本站上传会员【da****hi】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