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改良型新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pdf

    • 资源ID:1300291       资源大小:1.82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改良型新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pdf

    1、版权所有 2022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中国)2摘要由于改良型新药具有研发风险较低、研发周期短、回报率高等特点,这一细分赛道逐渐受到资本青睐。改良型新药在中国医药市场起步较晚,但获益于更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并且在国家政策重视临床价值、新型制剂技术升级等因素驱动下,市场规模快速地增长。沙利文谨此发布改良型新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本报告对获批及在研的化学改良型新药、创新制剂技术平台以及行业市场规模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洞察市场发展背后的驱动因素并反映出改良型新药行业整体的发展动向。改良型新药在临床需求和药物研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改良型新药是对已上市药品的升级改良,强调“优效性”,相较于被改

    2、良的药品,具有增强药效、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等明显的临床优势。在药物研发方面,改良型新药具备低成本、高回报、长生命周期的显著优势。根据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数据,与新分子实体相比,改良型研发成功率为新分子实体的2.3倍,改良型新药研发费用和研发时间均远小于新分子实体;与仿制药相比,改良型新药具备较高的专业壁垒,更长的市场独占期,生命周期明显拉长。2.2类新剂型占主导地位,治疗领域集中在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化学改良型新药迎来研发浪潮,临床申请数量逐年增加,2021年迎来收获期,共有14个药物获NMPA上市批准。目前上市及在研的改良型

    3、新药以2.2类新剂型为主,治疗领域集中在神经系统疾病,这主要由于神经疾病领域多数疾病发病机制依然不清晰,新机制药物研发进展较缓,改良型相对有优势,并且神经疾病领域患者对于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易接受改良型新药。中国改良型新药市场在多重因素驱动下持续扩容我国慢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改良型新药需求随之提升,加之在技术创新及利好政策的推动下,2016年到2020年,中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613.9亿人民币增加到3,239.9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5.5%。预计到2025年中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到5,612.9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11.6%。并于2030年达到7,951.7亿

    4、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7.2%。目录3第一章 改良型新药概览中国改良型新药定义及分类-06美国改良型新药定义及分类-07中美改良型新药差异-08改良型新药优势-09第二章 改良型新药现状获批改良型新药现状-11在研改良型新药现状-122.1 活性成分的改良-132.2 新剂型和新给药途径-142.3 新复方制剂-16第三章 改良型新药市场规模及驱动因素中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18中国改良型新药市场驱动因素-19美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20美国改良型新药市场驱动因素-21第四章 典型改良型新药及创新制剂平台创新制剂平台概览-23目录4创新制剂 缓控释剂型-24创新制剂 口溶膜剂-25创新制剂

    5、 微球-26创新制剂 微晶-27创新制剂 脂质体、纳米粒-28创新制剂 植入剂-29创新制剂 吸入制剂-30第五章 改良型新药公司资本市场表现改良型新药领域投融资案例-32第六章 改良型新药领域公司介绍力品药业-34则正医药-36越洋医药-38文韬创新药物研究-40奥全生物-40法律声明-41联系我们-42第一章改良型新药概览改良型新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2022包含的情形2.1含有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活性成份的光学异构体,或者对已知活性成份成酯,或者对已知活性成份成盐(包括含有氢键或配位键的盐),或者改变已知盐类活性成份的酸根、碱基或金属元素,或者形成其他非共价键衍生物(如络合

    6、物、螯合物或包合物),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2.2含有已知活性成份的新剂型(包括新的给药系统)、新处方工艺、新给药途径,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2.3含有已知活性成份的新复方制剂,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2.4含有已知活性成份的新适应症的药品类别号类别名称类别说明新药1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指含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药品2境内外均未上市的改良型新药指在已知活性成份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仿制药3境外上市但境内未上市原研药品的药品该类药品应与参比制剂的质量和疗效一致4仿制境内已上市原研药品的药品该类药品

    7、应与参比制剂的质量和疗效一致进口药品5境外上市的药品申请在境内上市-中国改良型新药定义及分类6资料来源:化学药品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NMPA,沙利文分析中国改良型新药强调“临床优势”改良型新药在我国属于注册分类第2类,要求境内外均未上市,是指在已知活性成份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NMPA将改良型新药划分为四个类别:2.1 光学异构体,成酯,成盐,酸根、碱基或金属元素,其他非共价键衍生物等;2.2 新剂型,新处方工艺,新给药途径等;2.3 新复方制剂;2.4 新适应症。图1: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图2:化学药品改良型新药注册

    8、分类2.1-2.3类改良型新药均需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安全性优势主要指在不降低疗效的基础上,改良型新药通过工艺改良等相比已上市药品的毒副作用更低 某降压药的改良型新药,通过结构修饰后其选择性更好,使得其在未降低血压控制效果、未增加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前提下,显著改善了肾脏毒性改善安全性有效性优势主要指改良型新药相比已上市药品在同一个适应症上疗效优势显著,或与未获批适应症的标准治疗相比临床获益显著 某抗肿瘤化药的改良型新药,通过剂型优化,其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显著提高并转化为生存获益提高有效性依从性优势主要指改良后的新药通过制剂技术的改良相比已上市药物更便

    9、于患者使用 静脉注射剂其他剂型 普通剂型缓控释长效制剂 为特殊患者人群研发的特殊制剂提高依从性申请路径适用范围NDA505(b)(1)全新的活性药物成分505(b)(2)FDA已批准药物的改良品种此前未成药的分子,但使用了他人未授权的数据ANDA505(j)仿制药图4:505(b)(2)申请分类美国改良型新药定义及分类7资料来源:FDA,沙利文分析505(b)(2)是一种适用于改良型新药的申请路径FDA新药申请包含505(b)(1)和505(b)(2),505(b)(1)适用于其活性成分从未被研究或批准的新药申请,505(b)(2)适用于改良型新药的申请。505(b)(1)和505(b)(2)

    10、的申请人均需要提交证明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报告,区别在于505(b)(2)可依赖于之前发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505(b)(2)的申请分为新分子实体、新的活性成分、新的剂型等9个类型。图3:美国药品申请和审批路径505(b)(1)和505(b)(2)申请的差别:是否使用别人未授权的数据类别名称定义Type 1新分子实体1不含任何已经通过505条款申请并在美国获批上市的药物中的活性成分Type 2新的活性成分含有新的活性成分,但非新化学实体Type 3新剂型与已上市药物含相同活性成分,但剂型不同Type 4新组合含两种或更多活性成分的新药物组合Type 5新剂型或其他差异新剂型或其他(新适

    11、应症、新申请人、新厂商)不同于已上市产品的药物Type 6/已于2009年6月之后不再使用,被Type 9&10 替代Type 7已上市但未获NDA批准已在销售的含有活性部分而未被批准的药物Type 8由处方药到非处方药变更申请用于非处方药(OTC)营销的药品,包含先前已获批准或已在美国销售的活性成分Type 9新适应症或声明对于正在不同NDA审核的某药物,申请批准其新适应症或声明,且获批后无意按照9类NDA进行销售Type 10新适应症或声明已获批或正在审核的NDA药品的复制产品,且获批后依据10类NDA进行销售注1:505(b)(2)路径的Type 1 新分子实体系指所使用非申请人自身开发

    12、所得并无权引用的数据进行申报的新分子实体药物。而 505(b)(1)途径的新分子实体指全部数据采用申请人自身开发的数据进行申报的新分子实体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美基本一致改良型新药需要完整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但通过临床试验设计桥接原研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可豁免部分临床研究在 I 期临床试验设计中可以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受试者,在 II、III 期临床研究中应选择目标患者人群作为受试者临床试验设计根据试验目的不同可以选择安慰剂对照、无治疗对照、活性对照或受试药物不同剂量间的对照等研究设计有平行、交叉、析因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中可通过随机、单盲、双盲来减少可能的研究结果偏差技术要求可以豁免部分临床

    13、研究,但要求在安全性、有效性或依从性上具备明显的临床优势改良型新药 I 期临床试验一般开展与原研药品相比的人体药代动力学(PK)研究,通过 PK 桥接原研药品的安全有效性数据II 期临床研究以探索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在较少的样本中评价药物治疗特定适应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为给药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按照改良型新药预期的临床优势,达到非劣或者优效的要求III 期临床研究在较大样本量中进行,确证改良型新药在特定目标人群中存在有效性、安全性或依从性上的明显临床优势效果评价通过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进行评价。或在已获批的适应症中可提高有效性;或在不降低疗效、不增加新的重要安全性风险的前提下取得

    14、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安全性优势;或改良后的新药更便于患者使用。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中美改良型新药差异8资料来源:NMPA,FDA,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QLS Advisors,专家访谈,沙利文分析美国FDA505(b)(2)的申报范围较广在注册评审方面,中国2类改良型新药注册申报核心在于明显的临床优势,而505(b)(2)注册申报核心在于是否使用了他人未授权的数据,并未强调一定需要具备临床优势,505(b)(2)的申报范围较广。在临床试验要求方面,中美改良型新药在

    15、临床试验设计、技术要求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要求基本一致。图6: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要求图5:中美改良型新药注册评审要求对比中国改良型新药美国改良型新药审评流程申报资料形式审查 受理 注册检验 技术审评 补充资料 提交资料回复 回复资料审评 批准或不批准决定申报资料形式审查 受理 技术审评 补充资料(IR(信息请求函)或 DRL(学科审评函)提交资料回复 回复资料审评 批准或不批准决定审批周期标准时限 200 个工作日,优先审评 130 个工作日标准时限 10 个月,优先审评为 6 个月改良型新药优势9资料来源: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Informa

    16、 Pharma Intelligence,QLS Advisors,沙利文分析药物研发:改良型新药处于创新药和仿制药之间,具有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的优势与创新药相比,改良型新药的研发投入较低,且具有较高的研发成功率,选择开发改良型新药的企业将承担更小的研发风险;此外,研发创新药需要开展大量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耗时长且资金投入巨大,而研发改良型新药可以不必重复大量临床试验来证明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大缩短了研究时间并降低了资金投入,因此改良型新药具有更快的上市速度,有利于快速抢占市场先机。与仿制药相比,改良型新药具备较高的专业壁垒,表现在改良型新药更加复杂的制造工艺等方面;此外,改良型新药相比于

    17、仿制药有更长的市场独占期,生命周期明显拉长,因此可以避免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更高的回报水平。对被改良产品的原研厂家而言,改良型新药是对原有专利的补充,更能延长专利保护期,而对其他企业而言,通过研发申报改良型新药,可以快速占据市场份额,是将自身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重要手段。临床需求:改良型新药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有助于增强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改良型新药是对已上市药品的升级改良,强调“优效性”,相较于被改良的药品,具有增强药效、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等明显的临床优势。1)在增强药物有效性方面,改良型新药可以通过优化目标化合物结构或优化制剂的方式提升药效,结构上的优化例如

    18、对已知活性成分成酯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及延长半衰期、对已知活性成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等,制剂上的优化例如使用纳米制剂、缓控释制剂、口腔膜剂等新型制剂提升生物利用度。2)在增强药物安全性方面:改良型新药可在不增添新的安全性风险的基础上降低现有治疗手段的风险,例如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血液毒性、消化道毒性和神经毒性均低于紫杉醇注射液及紫杉醇脂质体,显著降低过敏发生率,提升了药物安全性。3)在增强患者依从性方面,改良型新药注重通过给药系统、制剂类型的改变,更加方便患者使用。例如帕洛诺司琼胶囊会因患者呕吐症状影响药效发挥,且易使患者服药产生抗拒心理,而改良后的口腔膜剂不因呕吐症状而脱落,用药方式友好且使用场景

    19、灵活,患者依从性更好。图7:新分子实体、改良型新药及仿制药研发对比图8:新分子实体、改良型新药及生物药研发成功率对比新分子实体505(b)(1)改良型新药505(b)(2)仿制药505(j)研发时间约10-15年约5-10年约3年研发费用510亿美元2,0005,000万美元 100300万美元成功关键新化合物的研发新技术的研发生物等效市场独占期5年35年180天改良型新药可借鉴的已知活性成分药品的研究数据,缩短临床研发周期,在药物经济学方面,具备更高“性价比”80%20%40%60%100%I期-获批II期-III期NDA/BLA-获批9.1%I期-II期III期-NDA/BLA5.7%13

    20、.3%NME生物药改良型新药改良型新药从I期临床到获批的研发成功率是为新分子实体(Newmolecular entity,NME)的2.3倍,是生物药的1.5倍第二章改良型新药现状改良型新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2022获批改良型新药现状资料来源:FDA,NMPA(统计时间截至2022.08)沙利文分析中国化学改良型新药获批现状截至2022年8月,NMPA批准24个2.1、2.2、2.3类化学改良型新药(2.4类多为1类新药新增适应症,未统计在内),2021年改良型新药迎来收获期,共有14个药物获NMPA上市批准。整体而言,获批改良型新药治疗领域集中在抗感染、抗肿瘤及精神障碍类疾病。从注册分

    21、类上看,2.2类占比最大,2.1和2.3类占比较少,主要是由于2.1类改结构较难筛选出合适的药物活性成分,需要药物活性成分本身与异构体在药效或毒副反应方面存在差异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优势;2.3类新复方制剂,并非简单的“1+1=2”,面临制剂工艺技术壁垒高、杂质成分分析难等挑战。图9:NMPA批准的2.1、2.2、2.3类改良型新药1131462021201920202022.08FDA批准505(b)(2)数量2017年起,每年都有50个以上药物通过505(b)(2)途径获批,每年FDA批准的新药近一半是505(b)(2),改良型新药是重要的新药获批途径。7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425抗肿瘤

    22、药物精神障碍疾病药物2神经系统药物2免疫系统药物1消化系统药物1生殖系统药物治疗领域3182.232.32.1注册分类图10:FDA批准505(b)(1)和505(b)(2)数量,2017-20215364525354736055625020202017201820192021505(b)(1)505(b)(2)505(b)(2)的批准数量高于505(b)(1)的主要原因505(b)(1)的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导致临床试验的难度增加,需要更复杂的程序、更严格的入组患者标准以及更详细的毒副作用报告。而505(b)(2)的申请可以避免505(b)(1)申请所需的长期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大大降低了成

    23、本研发成本505(b)(1)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相比之下,新剂型、新给药途径、新处方工艺新药具有研发成本低、周期短、附加值高、回报率大等优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发难度注1:按2016&2020版注册分类,不计入2007版1112资料来源:CDE(按2016&2020版注册分类,统计时间截至2022.08),沙利文分析化学改良型新药临床申请现状在过去5年间,改良型新药迎来研发浪潮,临床申请呈逐年增加趋势,2021年批准的临床申请数量是2017年8.5倍。临床申请数量前五的企业既包括专注于改良型新药赛道的创新药企,也包括大型药企。改良型新药企业的产品多为2.2类新剂型,如力品药业,而大型药企

    24、如恒瑞、强生,除新剂型外,还包括一部分的2.3类新复方制剂。化学改良型新药在研药物现状截至2022年8月,已有107个化学改良型新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从注册分类来看,2.2类新剂型占主流,2.1类改结构和2.3类新复方制剂相对来说较少,从治疗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在31个神经系统药物中,15个是疼痛相关产品。这主要是由于神经疾病领域患者对于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更易接受改良型新药。1632328413620172018201920202021图11:2.1、2.2、2.3类改良型新药临床申请情况,2017-2021按获批受理号统计1图12:临床申请数量前五的药企按获批受

    25、理号统计1,截止2022.081045人福医药恒瑞医药越洋医药强生制药力品药业1915108.5倍2021/20172.2;2.42.22.12.1;2.22.32.1;2.2;2.4图13:2.1、2.2、2.3类改良型新药在研药物,按注册分类、临床进展、治疗领域拆分按品种统计58%18%15%3%29%20%11%8%5%5%治疗领域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免疫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和代谢药物消化系统药物感官系统药物骨骼肌肉系统药物泌尿系统药物精神障碍疾病药物生殖系统药物皮肤疾病药物血液系统药物医学影像学药物2.22.1;2.22.12.2;2.42.32.1

    26、;2.2;2.42.2;2.352%22%21%临床进展I期临床II期临床III期临床BE试验在研改良型新药现状注册分类注1:存在当年申请但在次年受理的情况2.1 活性成分的改良132.1类化学改良型新药获批现状截至2022年8月,3个2.1类改良型新药获批上市,其中两个药物活性成分为左奥硝唑。左奥硝唑是奥硝唑的左旋体,金药源药物研究院的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立题依据为降低奥硝唑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临床数据表明,左奥硝唑在抗厌氧菌感染的疗效与奥硝唑相当,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奥硝唑,因此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2.1类化学改良型新药在研现状截至2022年8月,在研2.1类改良型新药15个,数

    27、量较少。1/3在研药物在开发时就考虑特殊剂型申报,注册路径为“2.1+2.2”或“2.1+2.2+2.4”,主要是由于考虑改结构不一定满足临床优效,以及为避免上市后集采被并组。在立项时,可参考恒瑞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以“2.1+2.2”申报策略,即可规避化合物晶型专利期限制,并且将普通固体口服制剂改为缓释制剂减少集采并组几率。图14:NMPA批准的2.1类改良型新药药物名称公司适应症完成的临床试验1批准年份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金药源药物研究院感染类疾病 I期 II期 III期2021氨丁三醇奥扎格雷注射液恒信源药业血小板聚集,血管痉挛N/A2021左奥硝唑片圣和药业感染类疾病N/A2020图

    28、15:2.1类改良型新药在研药物,按注册路径及剂型、临床进展、治疗领域拆分按品种统计3111116122.1;2.2;2.42.12.1;2.2103注射用微球注射剂缓释/控释片贴剂鼻用制剂普通片剂案例:恒瑞的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缓释片,基于盐酸伊伐布雷定常释剂研发的改良型新药,以“2.1+2.2”路径申报,此前,恒瑞的硫酸氢伊伐布雷定片已经获准在英国、德国和荷兰上市销售2.1:盐酸伊伐布雷定 硫酸氢伊伐布雷2.2:硫酸氢伊伐布雷普通片剂 硫酸氢伊伐布雷缓释片规避化学物晶型专利期限制,并减少集采并组几率47%20%13%13%7%治疗领域60%33%7%临床进展I期临床II期临床III期临床神经系

    29、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和代谢药物注1:完成的临床试验参照药物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存在部分药物的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未公示的情况,标记为N/A资料来源:CDE(按2016&2020版注册分类,统计时间截至2022.08),沙利文分析药物名称公司适应症完成的临床试验2优先审评审批批准年份盐酸美金刚口溶膜齐鲁制药阿尔兹海默病BE试验2022阿立哌唑口溶膜齐鲁制药精神分裂症BE试验2022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石药集团外周T细胞淋巴瘤 I期 II期 III期2022他达拉非口溶膜齐鲁制药勃起功能障碍BE试验2022左奥硝唑分散片华纳药厂抗感染药物BE试验2022左奥硝

    30、唑胶囊华纳药厂抗感染药物BE试验2022淋巴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创诺制药甲状腺手术区域引流淋巴结的示踪 I期 II期 III期2021注射用利培酮缓释微球绿叶制药精神分裂症 I期 II期 III期2021普瑞巴林缓释片恒瑞医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I期 II期 III期2021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谊众药业非小细胞肺癌 I期 II期 III期2021水合氯醛/糖浆组合包装特丰制药镇静豁免临床试验2021恩替卡韦颗粒华纳药厂乙型病毒性肝炎BE试验2021注射用左亚叶酸钠汇伦药业结直肠癌、叶酸拮抗剂的解毒剂 I期 II期 III期2021磷酸钠盐散键能制药肠道清洁N/A2021奥氮平口溶膜齐鲁制

    31、药精神分裂症BE试验2021孟鲁司特钠口溶膜齐鲁制药过敏性鼻炎、哮喘BE试验2021奥氮平口腔速溶膜豪森药业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狂躁发作BE试验2020利伐沙班颗粒1拜耳医药静脉血栓栓塞症N/A20222.2 新剂型和新给药途径142.2类化学改良型新药获批现状截至2022年8月,NMPA批准18个2.2类改良型新药,主要围绕奥氮平、孟鲁司特、恩替卡韦、紫杉醇、利培酮等大品种做剂型改良。从剂型上看,以口溶膜为主,主要是由于口溶膜仅需完成BE实验,研发周期较短。此外,获批药物中也不乏注射剂的创新剂型,如微球、脂质体等。图16:NMPA批准的2.2类改良型新药及剂型分布注1:利伐沙班颗粒以2

    32、,2;2.4进行申报注2:完成的临床试验参照药物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存在部分药物的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未公示的情况,标记为N/A6321111111口服液体制剂口溶膜剂分散剂注射剂注射用微球颗粒剂注射用脂质体缓释/控释片普通胶囊剂散剂资料来源:NMPA(按2016&2020版注册分类,统计时间截至2022.08),沙利文分析2.2 新剂型和新给药途径152.2类化学改良型新药在研现状截至2022年8月,在研2.2类改良型新药77个。从剂型上看,常见的注射剂、缓释/控释片以及口服液体制剂占比较大。从临床试验来看,不同于获批的改良型新药中半数药物仅做BE试验,在研药物中仅有2个药物做BE试验,均

    33、为口溶膜剂型,由于BE试验结果并不一定能证明药物具有临床优势,未来改良型新药仅通过BE试验来支持上市的难度会增大。从治疗领域来看,神经系统药物占比最大,适应症主要为镇痛、镇静、帕金森等疾病;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其中针对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多西他赛、伊立替康做剂型改良的较多,也有针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药物做剂型改良,如力品药业的盐酸帕洛诺司琼口颊膜;此外,眼药占比也较大,如阿托品。目前在研的阿托品企业多以2.2类、2.4类或“2.2+2.4”进行申报。75%23%注册分类30%26%5%5%5%5%4%4%治疗领域神经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感官系统药物骨骼肌肉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泌尿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和

    34、代谢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精神障碍疾病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免疫系统药物皮肤疾病药物生殖系统药物血液系统药物医学影像学药物2.2;2.42.22.2;2.356%23%19%临床进展I期临床II期临床III期临床BE试验图17:2.2类改良型新药在研药物,按剂型、注册分类、临床进展、治疗领域拆分按品种统计25654444333222211111111缓释/控释胶囊普通片剂吸入剂口服液体制剂注射剂缓释/控释片眼用制剂凝胶剂注射用脂质体普通胶囊剂口溶膜剂软膏剂贴剂剂型未知口腔崩解片混悬剂口颊粘膜溶液口腔贴片喷雾剂植入剂注射用乳剂注射用微球资料来源:NMPA(按2016&2020版注册分类,统计时

    35、间截至2022.08),沙利文分析2.3 新复方制剂162.3类化学改良型新药获批现状截至2022年8月,3个2.3类改良型新药获批上市,其中2个为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吸入制剂。从获批药物完成的临床试验上来看,不同于2.1类改结构,2.2类改剂型中的部分药物能够桥接被改良品种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进而加快临床速度,已获批的2.3类均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图18:NMPA批准的2.3类改良型新药药物名称公司适应症完成的临床试验1优先审评审批批准年份茚达特罗糠酸莫米松吸入粉雾剂诺华哮喘 I期 II期 III期2021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优科制药感染类疾病 I期 II期 III

    36、期2021布地奈德格隆溴铵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阿斯利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期 II期 III期20192.3类化学改良型新药在研现状截至2022年8月,在研2.3类改良型新药15个,数量较少。从治疗领域来看,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占比较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具有并发症,面临耐药性的问题,单方制剂疗效往往不佳,需要使用复方制剂以不同机制的药物组合进行治疗,其中降压药是重点开发的领域,其往往以沙坦类、地平类、烟酸为基础组合,如信立泰的SAL0107成分为“阿利沙坦+氨氯地平”;抗感染药物耐药性、耐受性问题突出,也是复方制剂重点的开发领域;呼吸系统药物复方制剂主要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7、、哮喘等适应症做开发,往往以糖皮质激素类、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受体进行组合。目前,联合用药已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趋势,因此复方制剂的开发热度上升。图19:2.3类改良型新药在研药物,按注册路径及剂型、临床进展、治疗领域拆分按品种统计33%27%13%13%7%7%治疗领域7%40%13%40%临床进展II期临床BE试验I期临床III期临床心血管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骨骼肌肉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资料来源:CDE(按2016&2020版注册分类,统计时间截至2022.08),沙利文分析注1:完成的临床试验参照药物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第三章改良型新药市场规模及驱动因素改良型

    38、新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2022中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18创新制剂是推动改良型新药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医药市场可划分为专利药以及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两大板块。中国专利药正不断发展,专利药市场的增速快于整体医药市场,2020年中国专利药市场规模达到5,357.5亿人民币。专利药市场由创新药和改良型创新药两大板块组成,其中创新药为此前没有发现的,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具有独立专利的产品;改良型创新药指对境内外已上市药物进行改良。改良型创新药在中国医药市场起步较晚,但由于其更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满足了临床未解决的需求,在技术进步、支付能力增加等驱动力下,其市场规模快速地增长。2016年到20

    39、20年,中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613.9亿人民币增加到3,239.9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5.5%。预计到2025年中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到5,612.9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11.6%。并于2030年达到7,951.7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7.2%。改良型创新药市场由创新制剂药物及其他改良型创新药组成。2016年到2020年,中国创新制剂市场规模从983.7亿人民币增加到1,326.7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7.8%。预计创新制剂市场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整体改良型创新药市场,到2025年达到2,458.8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13.1%。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3

    40、3.3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8.7%。10,780.14,241.512,093.29,122.29,052.120165,357.520202025E14,479.72030E17,213.312,697.329,910.513,293.622,873.32.2%9.6%5.5%仿制药&生物类似物专利药图20:中国医药市场规模,2016-2030E单位:亿人民币5,167.23,239.920162,613.95,612.91,627.620202,117.62025E7,951.79,261.62030E4,241.55,357.510,780.117,213.36.0%15.0%9.8

    41、%图22:中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2016-2030E单位:亿人民币图21:中国专利药市场规模,2016-2030E单位:亿人民币创新药改良型创新药20193,733.32023E20161,091.93,239.92020201720182021E 2022E2024E 2025E 2026E2,983.12,613.92027E 2028E 2029E 2030E2,729.33,388.87,951.74,737.34,326.32,823.03,051.73,326.33,897.62,707.05,149.45,612.96,118.06,589.17,050.47,501.61,

    42、630.21,731.11,828.71,223.01,972.51,353.81,913.11,326.72,278.92,497.21,829.12,030.22,924.32,225.23,154.12,458.81,618.63,606.03,810.73,239.64,012.53,489.14,218.4983.75.5%11.6%7.2%其他改良型创新制剂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2016-20202020-2025E2025E-2030E4.1%10.5%6.0%7.8%13.1%8.7%年复合增长率中国改良型新药市场驱动因素19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治疗需求的增长与升级慢性病患者通常

    43、需要长时间甚至终身服药,药物的副作用和依从性问题更为突出。改良型新药有助于提高药物疗效,减少用药次数,增加患者依从性,降低副作用,改善安全性,对慢性病患者吸引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加之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改良型新药临床需求迫切。患者支付能力持续提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5,974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35,128元。同时,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也在稳步提升,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2017年的1,451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2,

    44、115元。随着人们对于疾病治疗有更全面的认知和治疗意愿,极大的促进了患者对于药物的支付能力。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药品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于改良型新药的负担能力和可及性。创新制剂技术的提升制剂药物递送系统涉及制剂技术、药用辅料、给药装置、制剂设备、检测设备和包装材料等多个学科。目前我国已经创建了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建立了多个创新制剂平台,包括激光打孔渗透泵控释片、缓释微粒、缓释混悬剂、生物黏附制剂、经皮给药制剂、长效注射微球、注射用脂质体等技术平台,并设计制造了相应的设备和生产线,同时重点加强对渗透泵、微孔膜、长效缓释、靶向、定时脉冲等国际先进剂型及相关辅料的研究。我国

    45、创新制剂技术整体持续提高,与国际水平逐步缩小,将支撑改良型新药行业增长。有利的政策驱动当前,国家以鼓励创新和重视临床价值为导向,一致性评价、上市许可人制度等政策,激发起医药行业的创新动力。2020年6月2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化学药品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对改良型新药做出明确的临床试验路径指导,进一步明确改良型新药在临床的定义及优势,鼓励改良型新药的临床开发,表达了对改良型新药充分的鼓励。在国家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改良型新药的研发将进入快车道,带动整体医药行业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美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20创新制剂占据改良型创新药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专利

    46、药已是美国医药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2020年美国专利药市场规模达到4,119.8亿美元,占整体医药市场的79%,其中改良型创新药由于其更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满足了临床未解决的需求,占据美国专利药市场的重要部分。美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发展较为成熟,2016年到2020年,美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从1,445.0亿美元增加到1,743.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8%。预计到2025年美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277.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并于2030年达到2,776.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2016年到2020年,美国改良型新药创新制剂市场规模从784.9亿美

    47、元增加到958.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1%。预计美国创新制剂市场将进一步增长,到2025年达到1,280.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0%。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7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2%。1,271.73,271.31,113.84,119.820161,125.35,489.320202025E6,798.31,356.52030E4,385.15,245.16,761.08,154.84.6%5.2%3.8%仿制药&生物类似物专利药图23:美国医药市场规模,2016-2030E单位:亿美元201620202025E2030E3,271.31,826.34,1

    48、19.85,489.33,211.66,798.31,445.01,743.14,021.82,376.72,277.72,776.55.9%5.9%4.4%图25:美国改良型创新药市场规模,2016-2030E单位:亿美元图24:美国专利药市场规模,2016-2030E单位:亿美元创新药改良型创新药1,725.9201620172023E1,027.72024E2022E1,980.8201920181,575.72028E20202021E2,079.82025E918.52026E 2027E699.81,113.02029E 2030E780.41,200.8892.01,454.12

    49、,567.11,445.02,277.71,538.91,632.82,468.41,743.11,863.3740.82,179.72,373.42,669.71,221.72,776.51,097.61,161.31,280.31,035.51,337.91,072.91,395.51,154.6839.1660.1784.91,515.1883.2945.5784.4958.7835.6958.0997.44.8%5.5%4.0%创新制剂其他改良型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2016-20202020-2025E2025E-2030E4.4%4.9%3.8%5.1%6.0%4.2%年复合增长率美

    50、国改良型新药市场驱动因素21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满足临床需求早期药企为了充分利用化合物专利期,新药的开发时往往未解决溶解性、稳定性、吸收、代谢等问题,市场上超过50%的药品含有水溶性差的原料药,这通常导致了生物利用度差,药物输送不理想、药效较低和副作用等问题。而505(b)(2)产品能够在此基础上应用制剂技术,包括载体、制剂、释放系统和给药途径等来克服问题,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通过505(b)(2)途径获得批准的产品,在吸收效率、给药系统、药物副作用、患者依从性方面比原来的药物都有较明显的提升。审批优势及投入成本较低新药行业研发投入巨大,耗时持久,而505(b)(2)NDA的产品开发成本比涉


    注意事项

    本文(改良型新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pdf)为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