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MH∕T 5033-2017 绿色航站楼标准.pdf

    • 资源ID:124875       资源大小:718.21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e****n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e****n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MH∕T 5033-2017 绿色航站楼标准.pdf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 绿色航站楼标准 绿色航站楼标准 发布 施行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绿色航站楼标准 / 主编单位: 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批准部门: 中国民用航空局施行日期: 年 月 日中国民航出版社 北 京中 国 民 用 航 空 局公 告 年第 号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发布绿色航站楼标准 的公告现发布 绿色航站楼标准 (/ ) 行业标准自 年 月 日起施行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负责管理和解释 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民用航空局 年 月 日现发布 绿色航站楼标准 (/ ) 行业标准自 年 月 日起施行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负责管理和解释 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

    2、版发行中国民用航空局 年 月 日前言为指导和促进民用机场航站楼绿色建设 在总结国内外航站楼绿色实践经验、吸收借鉴国内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开展国内典型机场航站楼绿色性能测试与专项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分十一章 第一章至第三章由姚亚波、 郭雁池、 易巍编写 第四章由万昊编写 第五章由孙施曼、 张雯、 李博编写 第六章由徐伟、 孙峙峰、 袁闪闪编写 第七章由葛惟江编写 第八章由林云芳编写 第九章由林波荣、 余娟、 肖伟编写 第十章至第十一章由杨爱华、 苏佳薇、 秦林、 路军霞编写 全文由姚亚波、 郭雁池、 潘建负责统稿本标准由主编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及时函告

    3、本标准日常管理组 (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规划设计部 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榆垡 镇 福 顺 街 号 邮 编: 电 话: :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 号 邮编 电话: : )编写组将根据情况适时对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同时 需要指出的是 各机场应在条文规定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特点进一步论证研究 确保因地制宜、 切合实际主编单位: 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参编单位: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民航机场建设有限公司主 编: 姚亚波 郭雁池前 言参编人员: 潘 建 易 巍 万 昊 孙施曼 张 雯 李 博 徐 伟孙峙

    4、峰 袁闪闪 葛惟江 林云芳 林波荣 余 娟 肖 伟杨爱华 苏佳薇 秦 林 路军霞主 审: 张光辉 郝 军参审人员: 张英健 宋 凌 杨新照 贺胜中 高晓辉 柳 澎 万水娥张 莉 吴浩宁 张云青 徐平利 郝 斌 杨仕超 刘 迪翟小丽 马志刚 郑 斐 赵家麟绿色航站楼标准 (/ )目次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航站楼构型 一般规定 构型 节地与室外环境 一般规定 土地利用 室外环境 陆侧交通组织 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般规定 建筑与围护结构 供暖通风空调与电气 机场特种设备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一般规定 节水系统 节水器具与设备 非传统水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一般规定 建筑设计与材料选用 室内环境质

    5、量 一般规定目 次 声环境 光环境 热环境 空气质量 人性化服务 一般规定 自助服务 导向系统 无障碍设施 卫生间设施 旅客其他服务设施 运行管理 一般规定 服务管理 技术管理 资源管理 环境管理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绿色航站楼标准 (/ )总则 为规范机场航站楼绿色建设和运行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促进机场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航站楼新建、 改 (扩) 建、 既有航站楼设施设备系统改造 以及航站楼运行管理【条文说明】 既有航站楼设施设备系统改造 (如暖通、 照明、 流程等内部系统改造) 是指对现有航站楼楼内不涉及主体建筑拆除或新建的局部改造 绿色航站楼建设应结合航站楼所在地域

    6、的气候、 环境、 资源、 经济及文化等特点 遵循功能优先、 近远期结合、 分期建设、 适度超前的原则 确保建设全过程的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为绿色运行创造条件 绿色航站楼运行应结合航站楼功能、 流程和运行特点 遵循高效、 低耗、 人性化的原则 通过科学管理、 持续改进 实现运行高效、 人性化服务的目标 绿色航站楼建设与运行 除应满足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 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总 则术语 航站楼 为乘坐航空器的旅客提供相关服务保障的机场建筑物 绿色航站楼 在全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地、 节能、 节水、 节材)、 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满足适用、 高效、 便捷、 人性化要求的航

    7、站楼 航站楼构型 航站楼与停机位共同形成的特定的平面组合形式 体现了航站楼及其空侧、 陆侧之间的连接关系 航站楼分区 根据航站楼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 旅客服务类型、 安全级别等进行的区域划分 如国际区、国内区、 出发区、 到达区等 导向系统 为旅客提供目标指引的标志、 标牌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绿色航站楼标准 (/ )基本规定 航站楼规划设计应符合机场总体规划的要求 航站楼位置、 构型、 规模和建筑高度等应合理确定 航站楼建设方案应按照功能优先的原则 基于功能流程、 节约环保、 工程造价、 运行效率等综合比较 择优确定【条文说明】 功能优先是指建筑形式应服从于功能需求 以更好地满足旅客出行、 航空

    8、器运行等使用要求 航站楼设计应从节地、 节能、 节水、 节材、 室内外环境、 人性化服务设施以及构型等方面对航站楼进行方案比选 并对楼前交通组织、 楼内运行流程、 室内环境等进行分析【条文说明】 根据航站楼建设要求 合理确定航站楼构型 选择适宜的设计参数 将航站楼建筑体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同时选择节能、 环保、 经济的建筑结构形式 做好流程设计 既可节约资源、 绿色环保 又能降低建造及运行成本目前 针对航站楼前交通组织、 楼内运行流程、 室内光热声环境等的模拟仿真技术已较为成熟 鼓励有条件的机场开展相关研究 航站楼施工应遵循国家和行业有关绿色施工的规定 实现施工过程的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

    9、条文说明】 绿色施工相关标准有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 )、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 ) 等 航站楼运行应通过对运行数据的跟踪分析 有针对性地开展能源、 环境、 流程、 服务等方面的优化、 创新 实现运行过程的持续改进【条文说明】 在运行期间 在各项运行数据跟踪分析的基础上 采取有效措施 对航站楼的安全、 能耗、 便捷性、 舒适度等进行持续改进 可促使航站楼内各项设施功能、 服务水平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充分发挥和挖掘航站楼的绿色潜能 基本规定航站楼构型 一般规定 航站楼构型应以功能为先、 效率为要、 兼顾造型 建筑形式应简洁美观 旅客流程应合理顺畅 航站楼应结合空、 陆侧的相关配套功

    10、能进行统筹规划 充分利用航站楼的室内外空间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条文说明】 航站楼是机场服务的主要载体 合理整合站坪服务、 旅客服务、 交通服务等相关设施的功能 是实现航站楼功能集约、 运行高效的有效手段在满足技术可靠与经济合理的前提下 可充分挖掘航站楼的架空区域、 夹层空间、 地下结构空间等的使用潜力 进一步提升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 应因地制宜、 合理确定航站楼各层标高 满足空、 陆侧衔接和室内空间需求【条文说明】 航站楼的建筑标高会影响与空、 陆侧的衔接 例如: 登机桥与近机位的连接 高架桥和陆侧道路的连接等 建筑标高过高可能增加登机桥和高架桥的长度 导致用地浪费 建筑标高过低可能影响到室内

    11、空间高度 导致使用不便 因此 航站楼各层标高的确定需权衡各种因素 航站楼的建设应以 “一次规划设计、 分步具体实施” 为原则 充分考虑近、 远期的合理衔接 避免后续建设对航站楼的正常运行造成重大影响 航站楼的改 (扩) 建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并对方案的技术、 经济合理性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条文说明】 可充分利用的现有资源包括: 现有建筑布局、 结构、 设备设施等综合分析评价时需重视航站楼改 (扩) 建方案的整体合理性 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 确定最优方案 构型 航站楼的构型应从飞机运行效率、 近机位数量、 旅客步行距离、 分期开发、 建设成本等绿色航站楼标准 (/ )方面进行充分

    12、论证后确定 应合理控制航站楼体形系数 严寒、 寒冷地区的航站楼体形系数不应大于 【条文说明】 航站楼体形相对规整简洁 其体形系数往往小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公共建筑 因此对航站楼的体形系数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旅客主要流线不应在短距离内出现多次转弯 且转弯角度不宜大于 【条文说明】 旅客流线的转弯角度 () 是指转弯后流线与转弯前流线的延长线之间形成的角度 参见图 数值越小 旅客流程越顺畅图 转弯角度示意图 旅客流程应简洁顺畅、 导向清晰 减少旅客流线距离和楼层转换 旅客出港流线的最远距离宜符合表 的规定表 旅客出港流线距离序号航站楼面积()距离() 【条文说明】 机位展线长度 是指航站楼能够提供给近

    13、机位使用的有效长度 用单位建筑面积可提供的机位使用长度或标准机位数表征 代表着航站楼提供近机位的能力 在航站楼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 提供更多的机位展线长度或更多的机位数 是航站楼空侧用地高效的体现 鼓励在航站楼设计中优化构型 提高机位展线长度 标准 类机位的展线长度 是指当前主流 类飞机的翼展长度及其与相邻飞机间最小净距之和 本标准中标准 类机位的展线长度按 计算 标准 类机位数 是指机位展线长度与标准 类机位的展线长度之商 室外环境 航站楼建筑外立面、 屋面不宜采用镜面玻璃或抛光金属板等易产生眩光干扰的材料 采用玻璃幕墙时应减少对车道边行驶车辆驾驶员的眩光干扰 反射比应不大于 航站楼泛光及景

    14、观照明应符合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 ) 有关规定不应对飞机安全运行产生影响 航站楼空侧应合理规划机位、 地面服务设施和清洁能源设施设备布局 并预留远期建设用地与设施接口 针对机场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 宜对构型复杂的航站楼周边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 优化设计 绿化景观建设应因地制宜 提供适宜的室外环境 降低热岛效应 陆侧交通组织 应根据机场所在城市的绿色建设要求 结合机场建设定位、 规模、 使用特点和周边基础设施等进行陆侧交通规划 大型机场应合理规划轨道专线 机场公共交通设施保障能力宜不低绿色航站楼标准 (/ )于 【条文说明】 本标准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指轨道交通、 大巴、 公共汽车等大容量公共交

    15、通工具 不包含出租车和小汽车 机场公共交通设施保障能力是指机场公共交通设施的运输能力 (人次/年) 与年旅客吞吐量 (人次/ 年) 之比 应根据各种类型车辆进出机场的交通特征分析 合理进行陆侧交通道路设计 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应合理规划楼前出租车、 大巴车的蓄车和调度区域 提高出租车和大巴运行效率 应按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的原则 在航站楼附近适当位置设置非机动车存放区 并在存放区采取遮阳防雨措施【条文说明】 根据国内机场运行经验 相当数量的机场工作人员选择非机动车作为通勤工具 为鼓励员工使用非机动车 在航站楼附近适当位置设置非机动车专用存放区 减少楼前交通压力 大型机场应根据机动车停放需求 合

    16、理布局长期、 短期停车区域【条文说明】 根据旅客车辆停放时间长短 设置相应的停车区域 短期停车区域通常设置在离航站楼较近的位置 有利于提高车位周转效率 为更多的旅客提供停车服务 长期停车区域可设置在离航站楼较远的位置 供过夜或长期停放的车辆使用 公共交通站点到达最近的航站楼出入口的步行距离宜不大于 超过 时应设置自动步道、 捷运系统等高效、 便捷的接驳设施【条文说明】 合理规划旅客下车点到航站楼入口的距离 在适度的步行尺度内布局公交站点 为旅客提供便捷服务 针对机场乘客随身携带大量行李的现实情况 步行距离 所需时间约 应根据陆侧交通设施布局与清洁能源车发展预测 合理设置清洁能源车辆配套设施 陆

    17、侧交通导向系统应满足连续和准确引导的要求 航站楼与停车楼 (场) 之间宜设置连接通道 实现人车分流 并根据机场所在地的气候特点设置遮风避雨等设施【条文说明】 根据机场所在地气候特点 为人行通道设置相应的配套设施 如多雨地区设置避雨设施 北方大风天气频繁的地区设置挡风设施 提高机场的人性化服务水平 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般规定 应对冷热源及其输配系统、 照明系统及动力系统等能耗进行分项计量 宜配备智能化、具有远程传输及在线校准功能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 并建立能耗数据采集系统【条文说明】 本条要求在航站楼内各能耗环节如冷热源及其输配系统、 照明、 生活热水、 商业用电和广告用电等都能实现独

    18、立分项计量 为提升能耗管理水平 按照 民用机场能耗监测设备配备规范 (/ ) 要求 配备智能化、 具有远程传输及在线校准功能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 并建立能耗数据采集系统 应满足 民用机场航站楼能效评价指南(/ ) 的能耗强度指标约束值要求宜建立能源监测系统【条文说明】 航站楼能耗强度指标包含综合能耗强度、 电耗强度、 年平均单位旅客综合能耗、 年平均单位旅客电耗、 单位面积年耗冷量、 单位面积年供冷能耗、 严寒和寒冷地区航站楼单位面积年耗热量及年供热综合能耗等指标 建筑供暖、 空调、 生活热水、 供电等用能系统宜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 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条文说明】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

    19、地热能、 风能、 生物质能等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增加能源供应、 改善能源结构、 保障能源安全、 促进节能减排 国家鼓励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建筑与围护结构 严寒和寒冷地区航站楼旅客出入口应根据当地冬季主导风向等实际情况设置门斗【条文说明】 结合航站楼所在地冬季主导风向等实际情况 合理设置门斗朝向和开启方式 可有效降低热量损耗及暖通空调系统能耗 在保证运行安全和室内空气品质的前提下 航站楼内条件允许的区域在过渡季宜采用自绿色航站楼标准 (/ )然通风 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环境要求时 可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联合运行方式空侧开窗时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条文说明】 “过渡季” 指的是

    20、与室内、 外空气参数相关的一个空调工况分区范围 其确定的依据是室内、 外空气参数 由于全年室外参数总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即使是夏天 每天早晚也可能出现 “过渡季” 工况 因此 不能将 “过渡季” 理解为一年中自然的春、秋季节 航站楼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宜优于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 规定的限值 及以上【条文说明】 本条特指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中有关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如屋面、 外墙的传热系数等) 不包括建筑设计指标 (如体形系数、 窗墙比等) 供暖通风空调与电气 航站楼宜达到 民用机场航站楼能效评价指南 (/ ) 的能耗强度指标引导值 供暖空调冷源与热源系统应

    21、根据航站楼的规模、 功能要求 建设地点的能源条件以及国家与行业节能减排和环保的有关要求 通过综合论证确定 制冷站、 热力站、 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 以缩短管网、 线路长度 降低输配系统损耗 应合理选用高效的供暖、 通风和空调系统 降低系统能耗【条文说明】 一般而言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可变新风量通风系统、 置换通风系统、 分层空调系统、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中央空调冷冻水直供系统等 属于高效的供暖、 通风和空调系统航站楼多为高大空间 采用地板辐射供暖、 置换通风、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等技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条件适宜地区宜合理采用蓄冷技术 节省空调系统运行费用 平衡电网负荷 供暖、 通风和空

    22、调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控制应采取与航班信息联动、 分时、 分区等节能措施【条文说明】 航站楼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控制采取与航班信息联动、 分时、 分区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部分负荷 减少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 通风和空调系统使用时间 从而降低能耗 宜在航站楼登机桥固定端合适位置设置风幕 减少旅客进出时冷热量的损耗 冷热源设备能效值应高于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 的规定值 提高幅度宜符合表 的规定 节能与能源利用表 冷热源设备能效值提高幅度序号机组类型能效指标提高或降低幅度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 (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提高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能效比 ()提高 多

    23、联式空调 (热泵) 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 () )提高 锅炉燃煤热效率提高 燃油燃气热效率提高 航站楼主要功能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宜符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中目标值的规定 航站楼宜根据使用需求采用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 实现分区、 定时、 感应、 航班联动等智能化控制功能 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应符合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 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 在建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照明系统的分区控制、 定时控制、 自动感应开关、 照度调节等措施对降低照明能耗作用明显 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场景控制、 定时开关、 应急处理、 日照补偿、 与 系统集成等 并可通过就地控制、 遥控、

    24、中央控制等手段进行调控 在可能产生谐波等影响电源质量问题的场所应采取措施进行监测治理 避免造成电源污染和用电设备能耗增加【条文说明】 航站楼谐波治理主要有两条途径: () 对主要产生谐波的电力电子装置进行改造() 装设谐波滤除装置 如在配电侧增加无源滤波设备、 有源滤波设备、 混合型有源滤波设备等 应选用高效节能电梯、 自动扶梯及步道系统 采取电梯群控 扶梯、 步道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应选用节能高效的照明、 动力设备 设备能效值宜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光源、 三相配电变压器、 电动机等设备的能效值不低于国家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风机、 水泵等动力设备 (消防设备除外) 的能效值达到

    25、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 ) 和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 ) 规定的 级及以上能效等级绿色航站楼标准 (/ )【条文说明】 目前 国家已对 种光源、 三相配电变压器、 种电动机制定了能效限定值、 节能评价值要求 包括: 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 )、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 )、 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 等 机场特种设备 应合理设计航站楼行

    26、李输送系统 尽可能减少运距 并选用节能的机电设备 应根据机场规模和使用需求 合理配置站坪地面动力装置和飞机预制冷空调系统【条文说明】 站坪使用地面动力装置 () 和飞机预制冷空调系统 () 依靠电力提供能源 与通过飞机辅助动力装置 () 向飞机提供电源、 气源和空调等相比 具有低成本、 无噪声、 无排放、 更安全和更舒适等优点 此外 还可节约 的维护费用和使用寿命 特种车辆宜采用清洁能源驱动车辆 并在合适区域设置充电桩等设施【条文说明】 机场使用的特种车辆主要包括站坪内运行的牵引车、 客梯车、 摆渡车、 引导车、 行李传送车、 升降平台车、 行李拖车头、 叉车和贵宾车等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

    27、资源利用 一般规定 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 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 减少自来水用水量和雨污水排放量 航站楼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压力 如需加压时 加压系统应选用节能高效设备 航站楼应设置完善的污水收集、 处理设施 排入污水管网的污水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条文说明】 航站楼生活污水排入机场室外污水管网后由机场统一处理 楼内产生的医疗废水、含油废水等特殊污水需处理达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网 航站楼内应采用节水器具 节水器具使用率应达到 应制定航站楼水资源使用限额并安装水资源使用监测管理系统【条文说明】 建议参照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 结合机场吞吐量、 所处地域气候特点、 航站楼餐饮业数量 制定

    28、航站楼总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等限额指标 同时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 进行水资源利用管理 实现水资源高效率利用及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节水系统 航站楼生产、 生活用水量按高峰小时旅客人次计算 综合用水定额计算宜采用 /人次 小时变化系数宜取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管网漏损 包括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 设备 使用耐腐蚀、 耐久性能好的管材、 管件等 航站楼给水系统应水压稳定、 可靠 无超压出流现象 用水点供水压力宜不大于 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 航站楼给水系统应对不同用途及不同付费或管理单元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计量装置安装率应达到 绿色航站楼标准 (/ ) 公用浴室应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

    29、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 宜设置用者付费设施 节水器具与设备 卫生器具应符合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 的规定 用水效率等级应不低于 级【条文说明】 在航站楼建设中 除选用节水器具外 鼓励选用更高节水性能的卫生器具 目前我国已对部分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制定了有关标准 如: 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 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 )、 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 )、 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 )、 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 ) 等 新出台其他用水器具的标准按新标准执行 空调设备或系统应采用节水冷却技术【条文说明】 可采用的技术包括

    30、:()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 采取加大集水盘、 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 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 除卫生器具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应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 其用水量比例宜不小于 【条文说明】 航站楼除卫生器具、 冷却塔用水外还可能有其他用水 如餐饮、 冲洗车库、 洗衣、洗车、 给水深度处理的自用水、 集中空调加湿系统等 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的用水量的比例宜不小于其它用水量的 非传统水源利用 航站楼内非传统水源的使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性、 卫生安全性比较分析后合理确定【条文说明】 机场可使用非传统水源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浇洒、 洗车、 景观、 空调补水、 冲厕等

    31、对航站楼而言 考虑发生疫情时病菌易从再生水传播 谨慎选择使用非传统水源 航站楼制冷站冷却水补水宜采用非传统水源 其使用比例宜不小于 水质指标应满足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 (/ ) 中规定的空调冷却水的水质要求 航站楼屋面雨水收集应统一规划、 合理利用 并设置控制雨水面源污染的措施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条文说明】 结合机场雨水利用方案 对航站楼屋面雨水全面统筹、 综合利用 避免机场各个子项工程独立设计所带来的资源配置和统筹衔接等问题绿色航站楼标准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一般规定 航站楼建设应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及产品 不得使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产品 航站楼改 (扩) 建应对已有

    32、建筑物合理再利用【条文说明】 航站楼改 (扩) 建涉及对原有建筑的拆改 提倡对已有建筑进行再利用 减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同时降低新建部分的建筑材料需求 从而节约材料 节省资源 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航站楼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 装饰性构件的相应工程造价不超过工程总造价的 【条文说明】 以较大的资源消耗为代价追求美观 不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 故本条对大量使用纯装饰性构件的行为进行了限制本条的 “纯装饰性构件” 是指只有装饰作用的构件 本条主要针对下列构件:() 不具备遮阳、 导光、 导风、 载物、 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 隔栅和构架等() 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顶等处设立塔、 球、 曲面等异

    33、形构件() 高度超过规范要求 倍以上的女儿墙 在设计阶段 应明确各功能区的使用性质和要求 减少建设期间功能及材料的变更 避免因拆改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条文说明】 功能区使用性质及选用材料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起对已建成部分的拆除 进而产生材料浪费 增加施工垃圾 有悖于建设绿色航站楼的基本原则 因此对于不确定的功能区域或有特殊要求的服务区域建议预留位置范围 直至明确功能或使用方后 再建或自建 达到减少材料浪费 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可能易发生变化的区域包括: 航空公司贵宾区 商业区域 以及其他特殊要求区域 在航站楼设计中 应实现标准化和模数化 减少材料浪费【条文说明】 在建筑工业化进程中 模数的应用减少了

    34、构件的种类 具有简化制作的意义 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和通用性 从而有利于批量生产预制构件 简化设计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设计中贯彻执行模数化设计 使得建筑结构与后期的室内设计相互协调 在施工过程中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按照标准模数生产的材料可用于任何位置都不必进行切割 从而减少边角料的浪费 节约材料资源 建筑设计与材料选用 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可再生材料 优先选用本地化建筑材料 航站楼中可能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 (墙) 进行分隔【条文说明】 在保证室内工作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室内空间尽量多地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灵活隔墙 或采用无隔墙只有矮隔断的大开间敞开式空间 可减少室内空间重新

    35、布置时对建筑构件的破坏 节约材料 同时为使用期间构配件的替换和将来航站楼拆除后构配件的再利用创造条件 应合理使用可再利用、 可再循环和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其中可再利用材料用量应不低于建筑材料总用量的 【条文说明】 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 鼓励利用建筑废弃混凝土 生产再生骨料 制作成混凝土砌块、 水泥制品或配制再生混凝土 鼓励利用工业废料、 农作物秸秆、 建筑垃圾、 淤泥为原料制作成水泥、 混凝土、 墙体材料、 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 鼓励以工业副产品石膏制作成石膏制品 鼓励使用生活废弃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建筑材料 鼓励使用钢结构、 铝材和玻璃等建筑材料 提高材料的可循环利用率 应选用环保性能

    36、高、 挥发系数低、 耐久性好和易维护的装修材料【条文说明】 为了保持建筑物的风格、 视觉效果和人居环境 装饰装修材料在一定使用年限后会进行更新替换 如果使用易沾污、 难维护及耐久性差的装饰装修材料 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物的维护成本 且施工也会带来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粉尘及噪音等问题 宜选用工业化生产的装配式构件【条文说明】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本条旨在鼓励提高建筑的工业化率 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建筑构、 配件 在施工现场进行最后一步的组装工作 这样既能减少材料浪费 又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为将来建筑拆除后构、 配件的再利用创造了条件绿色航站楼标准 (/ )室内环境质量 一般规定 航站

    37、楼外围护结构隔声量应不低于 【条文说明】 室外环境对室内噪声的影响主要是陆侧交通噪声、 空侧飞机噪声等 本条从自身建筑构件的隔声设计考虑 对航站楼外围护构件 (包含外墙和屋面) 的隔声性能提出要求 以降低室外环境对室内噪声的影响 目前 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 对住宅、 办公、 商业、 旅馆、 医院等建筑的室内噪声有专门要求 且对这几类建筑的墙体、 门窗、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及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分 “低限标准” 和 “高要求标准” 两档 但未对交通建筑有专门规定 考虑航站楼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是大面积玻璃幕墙和轻质屋面 与体育馆建筑外围护结构体系类似 且室内声环境要求也与体育馆建

    38、筑较为接近 通过调研 外围护结构隔声量达到 及以上 能够满足体育馆声学设计要求 由此规定航站楼外墙和屋面结构隔声量应不低于 航站楼办公区域围护结构构件隔声量应达到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 ) 规定的低限要求【条文说明】 围护结构构件的隔声性能 对于建筑立面构件主要考察空气声隔声性能 而对于楼板则需同时考察空气声隔声性能和撞击声隔声性能 考虑到航站楼办公区域的位置、 工作特点及相邻空间的使用功能 本标准暂不对楼板的隔声性能进行规定 本条的设置只对办公区域立面构件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加以控制 其外墙、 隔墙、 外窗和门的空气声隔声量需满足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 ) 关于办公建筑隔声性能的要求 航

    39、站楼室内照明标准值应符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 的有关规定 航站楼采用集中空调供暖系统时 室内的温度、 湿度、 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 的有关规定 在室内设计温、 湿度条件下 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 屋顶和东、 西外墙隔热性能应符合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 ) 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 根据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 严寒地区、 温和地区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隔热 对于其他地区 屋顶和东、 西外墙如完全按照当地节能构造图集进行设计 可直接 室内环境质量判定隔热验算通过 应合理设计航站楼空间、 平面和构造 改善公共区域的自然通风效果【条文说明】 航

    40、站楼设计时 可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分析风压和热压作用在不同区域的通风效果 综合比较不同建筑设计及构造设计方案 确定最优自然通风系统设计方案 对于高大空间区域的自然通风 主要考虑 以下的活动区域 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宜大于 次每小时 在自然通风设计时 需考虑机场安全因素 取风口尽量设置在高处 并尽量设置在陆侧 避免站坪污染空气进入候机楼 应结合航站楼不同空间特点和使用需求 开展气流组织设计 并符合下列规定: 应对公共区域进行气流组织优化设计 热环境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高大空间区域的温度垂直分布应满足室内人员热舒适要求 应避免检验检疫负压隔离室、 卫生间、 地下车库、 垃圾处理间等

    41、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主要活动场所 宜避免行李分拣区、 餐厅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主要活动场所【条文说明】 () 航站楼公共区域包括出发厅、 行李提取厅、 到达厅等 这些区域通风或空调供暖工况下的气流组织应满足功能要求 避免冬季热风无法下降 避免气流短路或制冷效果不佳确保环境参数 (温度、 湿度分布 风速 辐射温度等) 达标 高大空间区域的暖通空调设计图纸包括气流组织设计说明、 射流公式校核报告、 末端风口设计依据等 必要时提供相应的模拟分析优化报告() 由于热空气上浮 高大空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温度分层现象 上部区域温度偏高 下部区域温度偏低 航站楼多为高大空间设计

    42、需要采用冷热负荷计算修正、 合理空调系统分区和送风形式设计等多种方法改善高大空间区域的温度梯度 避免上下部温度梯度过大 偏离人员的热舒适范围() 行李分拣区、 检验检疫负压隔离室、 卫生间、 餐厅、 车库、 垃圾处理间等区域如设置机械排风 在保证负压外 还应注意其取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 避免短路或污染 室内空气中的氨、 甲醛、 苯、 总挥发性有机物、 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 ) 的有关规定 声环境 航站楼平面、 空间应布局合理以减少内部噪声干扰【条文说明】 航站楼因其特殊的交通枢纽功能 楼外飞机噪声、 楼内设备机房等噪声源不可避免 减少航站楼内噪声干扰问题 首先要从建筑平面

    43、和空间布局的规划设计考虑 即在建筑设绿色航站楼标准 (/ )计、 建造和设备系统设计、 安装的过程中全程考虑建筑平面和空间功能的合理安排 并在设备系统设计、 安装时针对引起噪声与振动的原因采取控制措施 在建筑设计上确保噪声敏感区域远离噪声源 空调机房、 水泵用房、 变配电房等设备用房的位置安排在旅客密度小的区域 应采取以下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 噪声源空间的墙面及顶棚做吸声处理 轻型屋盖系统采用隔声材料、 吊顶等防止雨噪声 噪声源空间与有安静要求的空间之间的墙体和楼板做隔声处理 选用隔声门窗 电梯等设备采用减振装置 应对旅客聚集区及高大空间区进行专项声学设计 合理控制环境噪声 确保广播声音清晰

    44、并符合下列规定: 广播系统应分区控制 减少相互干扰 应合理设置屋顶构造控制混响时间 应采取合理的墙面、 内部构造设计和设置吸声材料以减少和消除多重回声、 颤动回声和声聚焦【条文说明】 航站楼多为高大空间建筑 容积大 混响时间较长 保证广播声音清晰度是超大容积超长混响时间建筑的核心设计 设计中不仅要求降低航站楼的混响时间 还要防止和消除回声、 声聚焦、 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 光环境 航站楼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 并符合下列规定: 主要功能区 (包括出发区和迎客区) 以上面积的采光系数应满足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 ) 的要求 应采取合理措施改善航站楼地下公共空间的天然采光效果【条文说明】 充足的天然

    45、采光不仅有利于建筑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人工照明能耗 各种光源的视觉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样照度的条件下 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 从而有利于人们工作、 生活、 保护视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结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的采光系数要求和国内新建机场室内采光计算案例 对航站楼主要功能区的采光系数提出要求航站楼一般进深较大 地下空间容易出现天然采光不足的情况 通过天窗、 棱镜玻璃窗以及导光管等技术的应用 可有效改善这些空间的天然采光效果 在进行采光设计时 应采取措施减少眩光 对设置有标识和屏显的区域应采用遮光设计 减少直射光线造成的光干扰 室内环境质量【条文说明】 眩光会使眼睛产生

    46、不舒适感 降低视觉功能 导致眼睛疲劳 在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设计中采取措施控制眩光十分必要 特别是当航站楼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时 眩光控制设计尤其重要 此外 屏显系统能够为旅客提供重要的航班动态信息服务 其屏幕应清晰 易于识别 避免因室内眩光或光线直射造成屏幕难以辨认 热环境 应采取合理的遮阳措施 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 外窗和幕墙透明部分中 有遮挡措施的面积比例应不低于 【条文说明】 条文沿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 第 条的低限规定要求 本条所指的外窗、 幕墙包括各个朝向外窗以及透明天窗等 对于东西向和屋顶部分 可调遮阳允许 的权重系数 对于没有阳光直射的透明围护结构 不计入分母总面积的计算

    47、 宜采取通风装置或开窗控制 加强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条文说明】 在气候适宜地区或适宜季节 (过渡季节) 自然通风降温是改善室内环境的有效方法 事实证明 采用可控通风装置或开窗通风方式诱导气流是有效手段 参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 并结合机场案例的模拟分析 外窗 (包含天窗) 或透明幕墙的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或幕墙总面积的 时 可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 根据各功能区域及旅客流程特点 合理设计空调分区和环境控制方法 并符合下列规定: 宜对负荷特性和使用时间具有显著差异的区域 (例如候机区和旅客迎客区) 分区域进行空调系统设计 宜对不同区域 (例如值机区、 安检区、 候机区等) 的室内环境实行差异

    48、化控制 提高旅客的舒适性 供暖空调系统应设可调末端装置 空气质量 旅客密集区域和需设置特殊隔离要求的区域应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并符合下列规定: 应对旅客密集区域的 浓度进行数据采集、 分析 并进行通风控制 在需设置特殊隔离措施的区域 应实现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定期监测【条文说明】 航站楼室内环境品质要求高 且旅客对空气新鲜度的感受较为敏感 在部分高峰时绿色航站楼标准 (/ )段 可能会出现新风量供应不足的情况 因此 需要在人流量较为集中、 停留时间较长的旅客密集公共区域设置 浓度监测系统 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满足新风量的供应需设置特殊隔离措施的区域包括行李分拣区、 检验检疫区等 应充分考虑垃圾

    49、转运流程 合理设置垃圾间 并符合下列规定: 垃圾转运流程应与旅客流程相分离 垃圾间应分别在空侧及陆侧设置 数量和容量应与航站楼旅客吞吐量相适应 室内环境质量人性化服务 一般规定 航站楼人性化服务应做到以人为本 践行先进服务理念 打造高效服务流程 采用便捷设施设备 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人文关怀 提高旅客满意度 人性化服务应依据城市特点、 航站楼规模、 旅客需求等因素有效开展 并根据运行中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 持续完善 应设置满足不同群体的服务产品和设施 在确保安全的同时 提升航站楼内设施与服务的功能性与趣味性 满足旅客的个性化需求 应持续关注科技发展 不断开展和实践新科技在机场服务运行中的应

    50、用 建设智能化航站楼 应为老、 幼、 残、 孕等特殊旅客提供绿色通道、 爱心服务等专属服务产品 方便特殊旅客出行 体现人文关怀 自助服务 在航站楼旅客进出港流程中 应合理设置自助服务设备 提高旅客流程效率 自助值机设备设置应符合表 的规定表 自助值机设备设置标准序号年旅客吞吐量(万人次)自助值机数量(每百万出港旅客) 台 台 国际航班垃圾的处理应符合检验检疫部门的相关规定 应制定绿化管理制度 对苗木养护、 用水计量和化学药品的使用等进行规范管理 应制定声环境、 光环境、 热湿环境的管理制度 定期监测与调整 满足室内环境质量要求绿色航站楼标准 (/ )标准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


    注意事项

    本文(MH∕T 5033-2017 绿色航站楼标准.pdf)为本站上传会员【se****n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