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敦煌西魏写经与莫高窟第285窟营建关系考述.pdf

    • 资源ID:1229748       资源大小:4.69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敦煌西魏写经与莫高窟第285窟营建关系考述.pdf

    1、89THESILKROAD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THE SILK ROAD敦煌西魏写经与莫高窟第2 8 5 窟营建关系考述齐然1 许莅(1.敦煌研究院档案馆,甘肃敦煌7 3 6 2 0 0;2.敦煌研究院完融媒体中心,甘肃敦煌7 3 6 2 0 0)摘要 莫高窟第2 8 5 窟是西魏时期开凿的大窟,题材和技法存在较多创新,艺术水准极高,供养人服饰显示较高等级,研究者多认定为瓜州刺史元荣于大统年间开凿。本文在此论断基础上,从政治活动、写经背景和建窟目的等角度,比较分析敦煌出土元荣写经与2 8 5 窟营建活动之联系,解释第2 8 5 窟风格多元和形制、题材取法现实宫殿建筑等问题。【关

    2、键词莫高窟;敦煌写经;第2 8 5 窟;元荣中图分类号 K87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5-3 1 1 5(2 0 2 3)0 3-0 0 8 9-0 7一、问题的提出莫高窟西魏第2 8 5 窟建于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刺史期间,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也是敦煌石窟中内容最丰富的早期洞窟之一。元荣统治敦煌近2 0 年,其敦煌佛事活动包括永安至永熙年间(5 2 8-5 3 4),写经1 0 余部数百卷,以及李怀让修莫高窟佛碑记载的曾修一大窟。宿白先生最早注意到元荣写经与造窟关联,认为二者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都是为天王建功德,从而祈求天王为之延寿益算,并认为元荣所造之窟为莫高窟西魏第

    3、2 49 窟。主要依据有二:一是元荣所写佛经多记天王事迹,尾题多数先为天王祈求,与2 49 窟窟顶“阿修罗攻帝释”壁画对帝释天王形象的突出相对应,推断第2 49窟系专为天王发愿所开凿;二是第2 49 窟早于285窟出现较多新元素,如方形平面、盈顶式的洞窟形制,主像胸前塑出带结服装和壁画人物面部晕染方法等,其年代与东阳王写经年代,即530-533年相应。其依据尚有可商摊处:首先,249窟无纪年题记,仅凭形制、技法难以判断其与2 8 5 窟熟先熟后;其次,2 8 5 窟西壁正南北两侧各画二天王,为莫高窟最早出现四天王胁侍释迦题材,对天王形象的突出更强于2 49 窟,而且2 49 窟遭受阿修罗攻击寻

    4、求佛祖底护的帝释天王形象,与元荣写经对天王的尊崇也存在差异。魏健鹏先生元荣抄经与莫高窟第2 49 窟的营建关系探析,亦认同宿白先生观点,依据一认为2 49 窟和2 8 5 窟新题材、新风格,与文献记载的元荣遣子叔和进京之事相关,推测叔和从洛阳带回中原工匠或粉本,而2 49 窟营建时间早作者简介齐然(1 9 8 2-),男,蒙古族,内蒙赤峰人,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敦煌学与佛教史研究。许莅(1 9 9 2-),女,汉族,酒泉金塔人,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敦煌文化媒体传播。基金项目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 敦煌石窟档案知识库构建研究”(GSWW202201)。90THESILKRO

    5、AD敦煌研究于第2 8 5 窟,更接近叔和返回时间,整体内容风格较2 8 5 窟也更完整;二是结合学界对2 49 窟壁画涉及维摩诘经变的探讨,认为2 49 窟窟顶西披四神图像表现内容为维摩洁经见阿閣佛品,与元荣普泰二年(5 3 2 年)出资抄写百部维摩疏属于同一事件,同为叔和平安返回之祈愿、庆贺。此文从崖面洞窟分布趋势和周围洞窟时代角度,提供了2 49 窟开凿较早的证据,对大统年间敦煌相关史实,仅提及元荣遣子进京一事,对元荣写经,仅联系洞窟重点分析了维摩疏一种,没有涉及石窟与元荣写经中的天王信仰。考虑到中原石窟风格传人敦煌,不必等待元荣遣子进京,仅从元荣赴任敦煌和魏末平城、洛阳战乱促使工匠、粉

    6、本西迁等因素已经能够解释,2 49 窟窟顶是否存在维摩题材还有待进一步论证,2 8 5 窟也存在与元荣写经对应之处,因此从写经与石窟关系角度,2 49 窟与2 8 5 窟熟为元荣窟之争议仍留有补充余地。本文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根据西魏大统年间河西地区政治形势,结合河西佛教史,探讨写经和石窟两种佛事活动共性,补充元荣开凿2 8 5窟证据,分析元荣写经与2 8 5 窟对应关系、石窟营建动机和过程、形制、内部题材设置。二、从历史时代和元荣写经内容认识285窟建窟背景、过程从时代背景看,元荣统治敦煌和营建2 8 5窟,是在北魏孝昌元年起六镇起义、杜洛周葛荣兵乱、河阴之变、东西魏分裂一系列历史事件之后的动

    7、荡时期。“孝昌之际,乱离尤甚。恒代而北,尽为丘墟;潼已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如乱麻。於是生民耗减,且将大半。”3 2 45 战乱和天灾人祸赋予魏末写经、石窟、造像等佛教活动浓重的祈福作用,金石萃编北朝造像诸碑总论:“综观造像诸记,其祈祷之词,上及国家,下及父子,以至来生,愿望甚赊。其余俚不经,为吾儒所必斥。然其幸生畏死,伤离乱而想太平,迫于不得已,而不暇计其妄诞者。”4作为宗室远赴敦煌的刺史元荣,面临的也是战乱频繁、忧患丛生、社稷动摇、暮年离乡与病痛思归之苦,其离开洛阳之际的正光五年(5 2 4),“泾岐及幽悉已陷贼,扶风以西,非复国有 1 3 1 2 7。孝昌元年(5 2 5),河北地区

    8、杜洛周、葛荣兵乱,更加剧了王室动荡,可见元荣赴任敦煌之路从启程起即充斥兵政紊荡、邦国痒之征兆。日本书道博物馆藏孝明帝孝昌三年(5 2 7)观世音经尹波题记:“扈从主人东阳王殿下,届临瓜土。瞩遭离乱,灾天横发。长蛇竞炽,万里含毒。致使信表罕隔,以径年纪”这种苦难忧患意识在元荣写经和2 8 5 窟石窟北壁发愿题记中多处反映,在同时代莫高窟第2 8 8 窟、第2 49 窟却体现不出,因此,2 8 5 窟更接近乱世石窟营建特征。此窟北壁发愿文中有“大代大魏大统四年岁次戊午八月中旬造”和“大代大魏大统五年五月廿一日造”墨书题记,这种代魏并称、极为郑重的纪年方式也见于元荣及其女写经,似在昭示发愿者身份地位

    9、,其意义,如金石学家论北魏碑刻时所言,“拓跋氏代魏兼书,示不忘本之义也”6,可以看作元荣家族在建义元年(5 2 8)尔朱荣河阴之变、永安三年(5 3 0)尔朱兆斌孝庄帝、普泰二年(5 3 2)高欢弑节闵帝、大统元年(5 3 5)宇文泰弑孝武帝,拓跋氏统治日渐式微之时,元荣遣子人京前后,开凿2 8 5 窟寄托宗室崇本重旧的家国之思之证。元荣写经题记反映出明显祈福目的,与第285窟营建动机一致。元荣管理敦煌近2 0 年,其藏经洞出土写经却集中于永安三年至永熙二年(5 3 0-5 3 3)四年间,说明其是将写经作为特定时期功利性极强之功德祈活动,集中造经三四91THESILKROAD总第3 9 2

    10、期2023年第3 期线绸之路THE SILKROAD次,写经虽多,佛事活动次数有限,当祈祷活动升级为洞窟营建,写经活动也就随之停止,两者是时间上的前后相继而非并行关系,似非虔诚佛教徒所为,而更像是基于现实形势祈之选择。写经题记,一是体现了现实形势之忧患、险恶,如普泰二年(5 3 2)大智度论题记:“惟天地妖荒,王路否塞,君臣失礼,于兹多载”二是反映年老病患延寿愿望,如永安三年(5 3 0)仁王般若经卷上题记:“救护弟子,延年寿命,上等菩萨,下齐彭祖。”三是对其子和家人平安归来之祈祷,如普泰二年(5 3 2)大智度论题记:“天子中兴,是得遣息叔和,谐阙修受。弟子年老疹患,冀望叔和,早得回还”四是

    11、作为敦煌地区统治者平安治理愿望,如普泰二年(5 3 2)律藏初分题记:“愿天王等早成佛道,又愿元祚无穷,帝嗣不绝,四方附化,恶贼退散,国丰民安,善愿从心。”写经现实祈福目的明显,与北魏末年政治环境、元荣家族命运遭际紧密相连。其中反映出的时局与心态变化,则如周一良先生所论:建明二年(5 3 1)仁王经题记,“言离乡已久,故造经祈福之外,犹希能遂还阙之愿”,次年普泰二年(5 3 2)大智度论题记“唯祈元祚无穷帝嗣不绝。又惧其子困于东方,祈其早得回还,而自身无复“还阙之意”,5 3 3 年孝武帝永熙年号涅躲经题记,“东方已成高氏天下。故元荣造经所愿者唯是所患永除四体休宁”而已,不唯不求东归,且亦不敢

    12、存元祚无穷”之想矣”。可见写经背后,是元荣现实失落中谋求精神解脱和对死后彼岸世界之规划,与2 8 5窟北壁供养人发愿文中反映的延年益寿、消灾避祸等出于现实烦恼祈祷一致,两者都可视为元荣返乡无望、离世不久现状形势下,最终之功德活动。相较之下,天宫乐、佛说法图等题材构成的2 49 窟,呈现一派佛国法会的祥和、肃穆气氛,更像是供佛教徒日常礼拜所用,并未反映出特殊祈祷目的。元荣写经与第2 8 5 窟内容均反映出河西佛教“神王护世”观念,应为同时期产物。元荣写经以金光明经仁王护国般若经大般涅经无量寿经大智度论等大乘典籍为多,以长生久视延寿思想、祈福祖先亡人、祈求现世和平为主要思想,与莫高窟第2 8 5

    13、窟绘塑题材、发愿题记所反映观念对应处较多。写经题记多处祈求“天王成佛”并护佑一方,反映出明显天王信仰,依照金光明经护法护世思想,只有现实国王崇佛护法、供养僧众,才能得到四天王护持 9 ,符合元荣东阳王统治地方身份。第2 8 5 窟在敦煌石窟中首次出现完整四天王题材,以佛前护法形象出现于洞窟西壁,地位较莫高窟第2 49 窟和更早第2 6 3 窟的天王形象似更得到尊崇,写经和石窟反映出的河西佛教“佛法永存”“神王护世”观念,与敦煌作为丝路要冲和中原王朝边地习俗、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与北?佛教流行的金光明经仁王护国般若经天王护国观念一脉相承。天王形象之外,绘塑题材中出现北壁祷褶装武官供养人,西壁南、

    14、北上部持人面盾和托举做战斗状的虎车、凤车武士,西壁中北侧四臂持戟战神童子天等武人形象,似有意识地表现粗扩刚健军风和突出军功尚武风尚,与北方长期战乱中武人阶层崛起和敦煌作为防御柔然、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战略要塞地位相对应,对武人形象的有意强调,也和元荣写经反映的困顿政局有所关联,可进一步提供第2 8 5 窟确为乱世营建证据。三、写经、开窟祈福目的与2 8 5 窟营建手段、风格的多元一体祈福目的决定着莫高窟第2 8 5 窟规划、建造、使用,此窟具有鲜明贵族化倾向,风格技法92THESILKROAD敦煌研究多元,功能上也兼具禅窟与礼拜作用。营建发起者是外来统治者东阳王,从供养人服饰和研究成果看,实

    15、际出资承建者是作为元荣部属的鲜卑化汉族武人。此窟风格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建窟工匠可能是中原战乱中平城和洛阳迁往河西流人,窟内题材佛教义理却表现为县摩译大般涅躲经影响下的河西佛教特征。作为禅修洞窟,规划者、实际使用者又是禅僧。总体而言,此窟具有不同于敦煌多数洞窟的特征,外来移民和暂居者成为建窟主导因素。因此,也留下两个需要辨析的问题。一是石窟绘塑艺术水准很高但风格不统一的问题。第2 8 5 窟体现了东阳王主导下几类人的协作,结合利益诉求还可进一步分析石窟从规划到完成的建造过程,元荣写经所反映的基于现实政治形势忧患和急迫祈福目的,同样影响第2 8 5 窟营建进度、方式。首先,进度上存在尽快完成的急

    16、迫要求。敦煌石窟中,如第2 8 5 窟规模的洞窟往往需要数年营建,而元荣年老病患中建窟的祈福需求,能够解释此窟不同位置绘塑风格、人物服饰存在差异,差异中又有技法风格相同的艺术特征,因为四壁、窟顶等部位绘塑可能由几组工匠同时开工,带来内容、画风上的多重性。以南壁为例,壁画绘制工作细致与仓促并存,细致到以细微颜料点染壁画故事中受刑者的眼泪,此壁数处榜题空白处却来不及题写任何文字 1 0,体现出乱世石窟“开凿有人,图素未就”的典型特征。为保证施工不中断并最快完工,只有采取多个工匠集团同时操作模式,施工中的分工和协作自然带来风格、技巧的异同变化。其次,元荣作为皇族王公对财力人力的调度作用。此窟工匠之技

    17、艺、营建投人之资本、设计规划之精心、艺术达到的艺术水准之高均可媲美龙门皇家石窟。如张大千先生所论:“此窟西魏大统四、五年(公元5 3 8、5 3 9 年)所造,画颇肆野。诸菩萨等俱极清瘫,乃类僧众,非庄严法相也。禽兽、神怪、飞花生动率野;衣冠人物,传神守真,颇过故实。以论其笔,妙在清劲,而穷于敦厚;其傅彩富于艳冷,而蔷于柔辱:其气疏旷则有余,而中和则不足;擅取势,好夸张,故理有过当,而精神澡雪,虽不足揽箸于康衢要,亦绝尘于山林矣。可见此窟代表了北魏末期宗教艺术最高水平,施工者非普通工匠而接近职业画家,建窟者也非洛阳贵族不能做到,而249窟、2 8 8 窟在技法和人物服饰上的中原风格均未达到如此

    18、鲜明程度。再次,作为禅窟之特殊设计,2 8 5 窟壁画中禅修僧人、西壁禅僧塑像、南北壁八个禅窟,都是围绕禅修活动设计,也可以说是围绕此洞窟禅修祈福而延请的高僧大德而精心设计,为典型僧用洞窟。因此,此窟绘塑题材有营造禅修道场功能,极有可能需要表现较为高深的佛学义理。此窟绘塑题材主要来自大般涅经和法华经,这两部佛典是北朝后期涅学重要典籍,则此窟或以“众生皆具佛性”“一阐提人亦能成佛”的涅梁义理为营造思想,人窟僧人地位的彰显,更与瓜州僧团领袖和元荣的交游活动相关。二是从皇家风格石窟角度解释敦煌覆斗佛堂窟来源问题。由于2 8 5 窟洞窟形制、壁画题材上与嘉峪关壁画墓等魏晋南北朝墓葬建筑较为接近,研究者

    19、多将其与墓葬图像进行比较研究,而对两者共同的艺术源头一一传统宫殿建筑对石窟艺术的影响分析较少。考虑到墓葬建筑是“视死如生”观念下对墓主生前住宅和生活的模仿和表现,仅凭相似性判断石窟建筑和内部绘塑效仿墓葬缺少逻辑说服力,反而是石窟一佛寺佛殿一宫殿宗庙之间从规格到用途、设计理念上的承接关系更符合礼仪与等级观念。第93THESILKROAD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發绸之路THE SILK ROAD285窟在形制上,与延昌四年(5 1 5)后,龙门石窟出现的三壁三式方型殿堂窟一致,是对洛阳北魏皇家石窟的效仿,这一点宿白先生已经指出2 ,杨富学先生亦考证第2 8 5 窟为敦煌石窟两次出现皇家

    20、石窟风格之一1 3 ,“覆斗佛殿窟”也是石窟研究者普遍认同的称谓,石窟、佛寺与现实宫殿的关联,还有麦积山石窟第5 窟这样三间四柱更明显仿宫殿式建筑等可以证明。考虑到元荣皇族身份、瓜州刺史地位和第2 8 5 窟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此窟在形制和内部装饰取法宫殿显然比取法墓葬更具说服力。尽管中国古代唐前地上建筑消失已尽,其内部装饰不能够如古墓葬壁画得以保存,仅存秦咸阳宫遗址壁画残片等少量实物,但传世文献中之宫室记载,仍能够与2 8 5 窟进行比较,可以证明2 8 5 窟绘塑特征与宫殿建筑在内部装饰上的密切联系。鲁灵光殿赋景福殿赋西京赋等汉代宫殿建筑文献记载的力士、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天皇地皇人皇、

    21、芙菓藻井、金缸纹样、藻井织物华盖等诸多题材,一一出现于莫高窟第2 8 5 窟等窟。窟内既能见到墙壁底部力士承托负重的汉代审美理想,窟顶四披人物装饰中又有飘逸飞扬的典型魏晋审美;更有反映河西两汉文化旧风的西王母东王公和敦煌边塞军镇特征狩猎题材、武人装束,如南壁下部的力士形象,接近西京赋“乃使中黄之士,育获之。朱墨,植发如竿”之描述1 46,同时代洞窟金缸纹样,见于西都赋:“屋不呈材,墙不露形。裹以藻绣,络以纶连。随侯明月,错落其间。金缸衔璧,是为列钱。1 42 5 又见于景福殿赋:“落带金缸,此焉二等。明珠翠羽,往往而在。1 41 7 5 再如第2 8 5 窟伏羲女娲、莲花藻井、山林动物、三皇与

    22、鲁灵光殿赋之宫殿内部题材记载的相符:“悬栋结阿,天窗绮疏,圆渊方井,反植荷”,“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飞禽走兽,因木生姿。奔虎以梁倚,奋豐而轩薯。虬龙腾骧以婉螳,颔若动而距。朱鸟舒翼以峙衡,腾蛇虬而绕。白鹿子蜕於樽护,蟠蝎宛转而承帽。狡兔跨伏于村侧,猿获攀橡而相追 1 41 7-1 7 1。第2 8 5 窟南北壁均有非佛教题材的狩猎图像,而汉赋宫殿题材中狩猎场景亦常见,第2 8 5 窟窟顶莲花华盖式藻井,四角有兽头衔珠流苏,垂慢铺于四披,亦接近宫殿顶部织物装饰。以上这些石窟与宫殿内部装饰题材的重合,显然并非偶然,而是高等级建筑之间的设计沿袭。南北朝中后期,随着洛阳永宁寺等

    23、大型佛寺的大量修建,以及舍宅为寺风气下,大量高规格世俗建筑直接改建为佛寺,促使佛寺由塔中心布局让位于以佛殿为中心,外观上,模仿现实殿堂顶部屋檐。佛寺模仿宫殿,石窟又是对佛寺的模拟,中心塔柱窟是早期石窟主要形式,接近印度佛教原始风貌,北魏中期开始,被更接近宫殿等中国高等级世俗建筑的覆斗窟逐渐取代,敦煌西魏第2 49 窟、第2 8 5窟是这种隋唐石窟主要形制的开始,2 8 5 窟中的上述宫殿内部装饰元素多于2 49 窟。南北朝后期,帝王直接剥取佛寺建筑构件用于宫殿修建,史籍中亦有记载:于是大起诸殿,芳乐、芳德、仙华、大兴、含德、清曜、安寿等殿,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皆币饰以金璧。其玉寿

    24、中作飞仙帐,四面绣绮,窗间尽画神仙。又作七贤,皆以美女侍侧。凿金银为书字,灵兽、神禽、风云、华炬,为之玩饰。橡桶之端,悉垂铃佩。江左旧物,有古玉律数枚,悉裁以钿笛。庄严寺有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役工匠,自夜达晓,犹不副94THESILKROAD敦煌研究速,乃剔取诸寺佛刹殿藻井、仙人、骑兽以充足之。1 5 上述南齐宫殿装饰,与莫高窟第2 49 窟、2 8 5窟形制和窟顶仙人、灵兽壁画亦有相近之处,可见覆斗殿堂窟所效仿的大型佛寺,与宫殿建筑确有种种渊源,作为佛教礼仪空间与宫殿关联,而不同于墓葬建筑。尽管河西地区佛教传人中土最早,但敦煌、嘉峪关魏晋墓中佛教题材较

    25、少,东汉永元五年(8 3)老子浮屠铜镜、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各地出土东汉画像砖等考古实物证明,仅在佛教初传中土,地位只相当于汉地诸多神仙方术之一种时期,存在佛像、老子像、西王母像并尊现象,而随着佛教僧团势力发展壮大,正如莫高窟西王母题材最终消失于隋代石窟,僧人奉佛为至尊,刻意使之凌驾传统地鬼神之上,佛教石窟很难再与墓葬建筑发生关联。南北朝僧人忌讳“鬼教”之称,更是佛教石窟不应取法墓葬建筑原因:时人多绝户为沙门,场上言:“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不孝之大,无过于绝祀。安得轻纵背礼之情,而肆其向法之意;缺当世之礼,而求将来之益;弃堂堂之政,而从鬼教乎?沙门都统僧暹等忽场鬼教之言,以场为谤毁佛法,泣

    26、诉灵太后。责之,场自理日:“鬼神之名皆是通灵达称。佛非天非地,本出于人,名之为鬼,愚谓非谤。灵太后虽以场言为允,然不免暹等意,犹罚场金一两。1 可见佛教经历长期繁荣发展以后,带有洛阳皇族石窟痕迹的莫高窟第2 8 5 窟,无需借鉴墓葬装饰,所用工匠也以专门从事佛寺、石窟营建者可能性较大,此时代洛阳、河西地区高规格现实建筑形制和内部装饰,应为元荣营建莫高窟第2 8 5 窟直接参照对象。综合以上因素,从与元荣写经对应关系、乱世石窟营建过程、中原皇家石窟风格、对传统宫殿内部装饰的借鉴程度四个角度,2 8 5 窟较之供养人服饰等个别方面具有贵族石窟风格的2 49 窟、2 8 8 窟,都更符合元荣出于祈福

    27、动机建窟之合理性。四、结语本文通过元荣写经、传世文献与石窟题材、营建背景比较,得出如下结论:莫高窟第2 8 5 窟与元荣写经动机一致,均为其年迈病患祈福之作;第2 8 5 窟诸壁风格不一致,却都保持较高艺术水准,因其本属于乱世洞窟营建,且有因为贵族祈福而仓促加快进度需要,多个工匠集团同时开工为最佳途径;第2 8 5 窟带有皇家石窟风格,其覆斗佛堂窟形制和内部装饰直接模仿宫殿、宗庙等高规格建筑,与墓葬建筑对现实建筑的模仿一致。参考文献1宿白.东阳王与建平公(二稿)A.氏著.中国石窟寺研究 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313-314,324.2魏健鹏.元荣抄经与莫高窟第2 49 窟的

    28、营建关系探析 J.敦煌学辑刊,2 0 2 0,(0 1):1 2 4-1 3 4.3魏收.魏书 M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4王昶,金石萃编.新文丰出版公司编辑部编.石刻史料新编第1 辑 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671.5中村不折著,李德范译.禹域出土墨宝书法源流考 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3:6 8.6叶昌炽,柯昌泗.语石语石异同评 M.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49.7王素,李方.魏晋南北朝敦煌文献编年 M.95THESILKROAD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线绸之路THE SILKROAD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 9 9 7:1 9 2,1 9

    29、5,1 9 7-1 9 8.8周一良.跋敦煌秘籍留真.氏著.周一良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8:2 6 8.9杜斗城等.河西佛教史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9:9 6.10林弘实,王小伟,范宇权等.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光学调查一南壁图像色彩和绘画技法复原的调查 A.敦煌研究院编.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8:7 1 1-7 1 9.11李永翘.张大千画语录 M海口: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 9 9 2:2 0 9.12宿白.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A.氏著.中国石窟寺研究 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9:2 0 0.13杨富学,刘璟.再论榆林窟第3 窟为元代皇家窟而非西夏皇家窟 J.形象史学,2 0 2 2,(0 2):2 6 1-275.14萧统编,李善注.文选 M.北京:中华书局,1977.15李延寿.南史 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2:154.16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1224.


    注意事项

    本文(敦煌西魏写经与莫高窟第285窟营建关系考述.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