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经典知识题库.docx

    • 资源ID:1171142       资源大小:668.8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经典知识题库.docx

    1、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经典知识题库1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类从亲代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量(n=23)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2n2n2nBnnnCn2nnD2nn2n答案:D分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亲代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受精卵中的染

    2、色体来自于精子和卵细胞,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如图所示:因此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2nn2n,D符合题意。故选D。2、生命的起源充满奥秘,吸引人们不断探索,根据已有研究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A地质学研究表明,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氧气和二氧化碳B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还会形成原始生命答案:C分析:米勒设计的模拟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原始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

    3、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时发现,产物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A错误。

    4、B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米勒的模拟实验没有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B错误。C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C正确。D现在的地球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原始地球条件了,因此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一般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D错误。故选C。3、男性X染色体上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儿子的概率是()A0B25%C50%D100%

    5、答案:A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的X染色体遗传给女儿,男性的Y染色体遗传给儿子。通常,男性X染色体上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儿子的概率是0%。故选A。4、如图是四种生物的生殖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1是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B2是胚盘,内含细胞核,是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重要结构C3是卵细胞,它与来自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结合成受精卵D4是胎盘,它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答案:C分析:由图片信息可知:1是孢子,2是胚盘,3是

    6、卵细胞,4是胎盘。A1是孢子,真菌的生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A正确。B2胚盘是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B正确。C3是卵细胞,它与来自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也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双受精,C错误。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4是胎盘,它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D正确。故选C。5、下列关于正常男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

    7、于父亲B有含X染色体、Y染色体两种类型的精子C体细胞中有一对性染色体,即XYD精子和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D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性别决定遗传图解:A从分析中性别决定遗传图解可知,体细胞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父亲,A正确。B男子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精子中含有的

    8、性染色体是X或者Y,B正确。C男子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C正确。D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3对,D错误。故选D。6、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多种多样。与下列三种图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B图乙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胎盘,其内含有细胞核C图丙中II可表示无性生殖、变态发育D图丙中IV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答案:A分析:图甲是嫁接;图乙是鸟卵的结构,是胚盘;图丙是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A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

    9、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A正确。B图乙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胚盘,其内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B错误。C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所以图丙中II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C错误。D蝗虫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D错误。故选A。7、小钱同学对某农庄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和分类,绘制了分类图解,有关图解的分析错误的是A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将动物分成a和bBc处应该填写的文字是体温恒定Cd代表的动物可以是蝗虫D通过分类可以反映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答案:C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

    10、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A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将动物分成a脊椎动物和b无脊椎动物,A正确。B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所以,c处应该填写的文字是体温恒定,B正确。C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和若虫(跳蝻)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基本相似,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

    11、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等的发育同家蚕,C错误。D生物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显然,通过分类可以反映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D正确。故选C。8、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下列对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描述错误的是()A椒草可以通过扦插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B青蛙在水中抱对,其受精过程在体内完成C鸡的受精卵在体内形成,胚胎在卵中发育D人的受精卵形成和胚胎发育都在体内进行答案:B分析:(1)植物的无性生殖有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甘

    12、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苹果、梨、桃等利用嫁接。(2)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卵生。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因此,受精过程离不开水。(3)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过程。(4)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的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A椒草可以通过扦插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能完全保留母体的遗传特性,A正确。B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B错误。C鸡的受精卵在体内形成,胚胎在雌鸟体内开始发育,C正确。D

    13、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的形成在输卵管,胚胎发育在子宫内完成,D正确。故选B。9、下列鸟卵结构中,能防止卵内水分蒸发的是A卵黄B卵壳C胚盘D气室答案:B分析:鸟卵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如图:卵壳、卵壳膜、气室、系带、卵白、卵黄膜、胚盘和卵黄。A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A错误。B卵壳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卵内水分的蒸发。B正确。C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C错误。D气室为胚胎的发育提供氧气,D错误。故选B。小提示: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鸟类的结构和功能。10、如图是某人的染色体组成排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人性别为女性B此人的

    14、X染色体可能来自父亲C此人的生殖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D第122对染色体为常染色体答案:D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A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第23对染色体大小不相同,为XY染色体,故此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A错误。B此人是男性,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B错误。C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

    15、减半,只有23条,C错误。D第122对染色体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D正确。故选D。11、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下列有关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生命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的过程答案:B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

    16、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

    17、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能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不能证明生命起源于原始生命,B符合题意。故选B。12、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蚕茧的黄色和白色B狗的长毛和白毛C西瓜的红瓤和黄瓤D大麦的耐旱性和非耐旱性答案:B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

    18、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ACD蚕茧的颜色的不同表现、西瓜瓜瓤的颜色的不同表现、大麦耐不耐旱性的不同表现,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不符合题意。B狗的毛的长短和毛的颜色,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符合题意。故选B。13、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正确的是()A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B每条DNA上都只有一个基因C一条DNA就是一条染色体D一条DNA上有许多个不同的基因答案:D分析: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是基因。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图如下:A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

    19、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A错误。B每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B错误。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C错误。D一条DNA上有许多个不同的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D。14、2021年10月22日至26日举行了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丰富多样的“太空蔬果”。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A果实的大小发生了改变B“太空蔬果”的口感发生了改变C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太空蔬果”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答案:C分析:1人工选择育种通过生物繁殖后代会出现各种变异,不断从中

    20、选择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从而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如人工选育高产奶牛等。2杂交育种不同种群、不同基因组成的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如杂交水稻等。3诱变育种通过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太空椒、无籽西瓜等。4转基因育种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内,并使得被转入细胞表现出新基因的特性,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转基因猪等。通过卫星搭载培育出的太空椒,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太空椒的培育是利用太空中射线的照射,进行诱变育种,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新

    21、品种。故选C。15、人的肤色正常和白化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下图表示一个家庭肤色的遗传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肤色正常属于显性性状B个体1的基因型是AaC3和4再生个孩子是白化病的几率50%D按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个体8和10不能婚配答案:C分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亲代都是正常肤色,子代出现白化病。则白化病是隐性性状,肤色正常属于显性性状,据此答题。A由分析得知,白化病是隐性性状,肤色正常属于显性性状,正确。B因为5号个体是白化病(aa),推测1号个体必然含有a,其肤色组成必定含有A,故个体1的基因型是Aa,正确。C因为8号个体是白化病(aa),推测出亲代3和4均是Aa,

    22、其遗传图解如下:故3和4再生个孩子是白化病的几率25%,错误。D个体8和10属于近亲,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正确。故选C。多选题16、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蝌蚪不仅用鳃呼吸,还有肺呼吸,因此被称为两栖动物B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但他们的生活习性完全相同C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答案:CD分析:(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2)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有尾;青蛙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

    23、助呼吸,心脏两心房一心室,无尾,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显著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3)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通过分析可知: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只用鳃呼吸,不用肺呼泳,A错误;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他们的生活习性也完全不同,B错误;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C正确;两栖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D正确。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动物的概念和生殖发育特点。17、以下叙述,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是()A转基因超级

    24、鼠的出现B高产奶牛的培养C蛔虫有角质层D青蛙有保护色答案:AB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该研究过程中,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A正确。B人工选择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对普通奶牛进行多代人工选择,得到高产奶牛,属于人工选择培育,B正确。C蛔虫生

    25、活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身体呈圆柱形蛔虫的体表还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对身体起保护作用,可以抵抗人体小肠内消化液的侵蚀作用。蛔虫的适应性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C错误。D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故选AB。18、蝗虫的幼虫与成虫的区别是幼虫()A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成熟B身体柔软,无外骨骼C身体较小,有翅D要蜕皮,不能飞答案:AD分析: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26、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身体柔软,有外骨骼,但是在大小上,幼虫身体较小,无翅,生殖器官没有成熟,幼虫一生中还要经历多次蜕皮,以适应它那逐渐长大的身体,蜕皮后的幼虫外观不断改变,不能飞,因此分析选项可知,B、C错误,A、D正确。故选AD。19、下列关于动物进化的趋势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爬行类两栖类

    27、B低等高等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D水生陆生答案:BCD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

    28、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A不符合题意。BCD生物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C、D均符合题意。故选BCD。20、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B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单细胞到多细胞,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C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D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鱼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答案:BC分析:一、生命的起源1原始生命起始于原始海洋,而不是海洋。2米勒的实验结

    29、论:原始地球条件下虽不能形成生命,但从小分子无机物到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这个过程是可以实现的。3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二、生物的进化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研究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但不是唯一的证据。一般而言,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4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

    30、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1)过度繁殖;(2)遗传和变异;(3)生存斗争;(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了有利变异的生物生存下来)。A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A错误。B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

    31、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生物不断地进化,B正确。C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但不是唯一的证据。一般而言,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C正确。D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D错误。小提示:掌握生命起源和进化是解题关键。21、生物体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小美的有耳垂和小丽的无耳垂B狗的白毛和卷毛C番茄的红果与圆果D菊花的红色和黄

    32、色答案:AD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A小美的有耳垂和小丽的无耳垂,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正确。B狗的白毛和卷毛,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不正确。C番茄的红果与圆果,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不正确。D菊花的红色和黄色,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AD。2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植物进化到动物B从水生进化到陆生C从结构简单进化到结构复杂D从体型小进化到体型大答案:BC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

    33、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被子植物是最高生物之一,从植物进化到动物,不是生物进化总趋势,A不正确;BC、从水生进化到陆生、从结构简单进化到结构复杂,都是生物进化

    34、总趋势,BC正确;D、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从体型小进化到体型大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D不正确。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23、下列关于DNA、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B一条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基因C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D成对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AD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ADNA在染色体上,一般一条

    35、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但染色体复制时,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的数量也会加倍,A错误。B基因在DNA分子上,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所以一条DNA上有许多的基因,B正确。C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C正确。D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DNA上,成对DNA位于成对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AD。24、小蝌蚪没有,但小蝌蚪的妈妈成蛙具有的结构是()A前肢B后肢C肺D鳃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结合对生活蝌蚪、青蛙的观察及课本知识的学习进行记忆。成蛙与蝌蚪的不同:形态方面:成蛙有四肢无尾,蝌蚪有尾无四肢。结构生理特征方面、:成蛙有肺,皮肤辅助呼吸,心脏

    36、二心房一心室;蝌蚪用鳃呼吸。心脏一心房一心室。生活环境:成蛙两栖,即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蝌蚪只能生活在水中。如图:故选ABC。小提示:青蛙属于变态发育,成体与幼体有较大区别。本知识也是中考热点。25、下列生物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B某女子经手术后,单眼皮变双眼皮C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D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果实小答案:BD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

    37、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C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BD某女子经手术后单眼皮变双眼皮,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花生果实小,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故选BD。填空题26、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_的过程。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生物多样性是_的结果。答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进化生物进化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

    38、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即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是不断进化的,通过进化才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生物,因此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27、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_,最常用的方法是_。答案:化石比

    39、较法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研究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比较法,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28、生物的性状是受_控制的,在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是_存在的。答案:基因成对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指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是染色

    40、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带有一个DNA分子;其中遗传信息位于DNA上,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有一定数量、形态的染色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29、奥地利学者_被称为“遗传学之父”,他在1858年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纯种高杆豌豆与纯种矮杆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高杆豌豆,说明高杆是_性状,矮杆是_性状。答案:孟德尔显性隐性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

    41、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遗传学之父”是奥地利学者孟德尔,因其研究豌豆杂交现象,得出遗传学规律而得名。孟德尔是在1858年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将纯种高秆豌豆与纯种矮秆豌豆杂交,发现子一代都是高秆豌豆,而矮茎性状并未表现出来,从而说明高秆是显性性状,矮秆是隐性性状。30、在生产实践中,无法或者很难用_繁殖的植物,都可以通过_的方式来培育植物。答案:种子营养繁殖种子繁殖是经过精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发育方式。营养繁殖是指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常见的有:嫁接、扦插、压条、分根等。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以迅速扩大优良植物新品种繁殖量和保持遗传特性的一致性,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压条;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无法或者很难用种子繁殖的植物,都可以通过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植物。23


    注意事项

    本文(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经典知识题库.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