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知识总结例题(精选试题附答案).docx

    • 资源ID:1076915       资源大小:39.28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高中语文知识总结例题(精选试题附答案).docx

    1、高中语文知识总结例题1选择题1、下列有关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它们合称为“六义”。B杨万里,南宋文学家。他的诗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情趣。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备,但尤精七古七绝,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篇风格独特的近体诗,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是古代

    2、的长度单位。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篇风格独特的近体诗”错,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近体诗是绝句和律诗。故选C。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他常常追本溯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兄弟们。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他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中表现得更是炉火纯青。作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并未囿于泰州王学,而是以其特有的胆识直抒己见,对泰州学派的平民儒学有所启蒙。东沙、西沙、

    3、中沙、南沙四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中国南海主权不容置疑。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所不至的关怀。大堰河虽然生活贫困,却不失希望,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乳儿冠冕堂皇的婚礼上,听到娇美的媳妇叫她“婆婆”。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此处指不忘根本,应为“饮水思源”。炉火纯青:比喻学艺、修养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此处形容诗歌表现风格运用纯熟,使用正确。直抒己见:坦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处指提出自己的见解,使用正确。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此处指中国南海主权

    4、真实可信,不容怀疑,使用正确。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此处用于修饰“关怀”,应改为“无微不至”。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常用于贬义。此处形容婚礼场面,应为“富丽堂皇”。故选C。3、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单于壮其节羝乳乃得归得夜见汉使反欲斗两主诚甘乐之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杖汉节牧羊宜皆降之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壮”,形容词意动,认为壮烈。句意: 单于钦佩他的气节。 “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哺乳、生子。句意:等到公羊生了小羊,你才能回去。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意:在

    5、夜晚见到了汉使。 “斗”动词使动用法,使相斗。句意: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甘”,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甘(快乐)。句意:(我也)确实会对此感到快乐。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对上、在上。句意:李陵和卫律所犯的罪可以说是罪孽滔天,天地不容。 “杖”,名词活用为动词,拄着杖、拿着杖。句意: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 “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句意:应该让他们全部投降比较合适。 形容词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使动。故选B。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郯子(tn)六艺经传(zun)贻(y)B句读(du)苌弘(chng)聃(rn)C阿谀(y)授之书(su

    6、)蟠(fn)D或不焉(fu)谄媚(chn)嗟乎(ji)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六艺经传”的“传”应读zhun。B.“聃”应读dn。C.“授之书”的“授”应读shu;“蟠”应读pn。故选D。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曲。B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形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蜕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C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D企业对高

    7、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约而同。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委曲:作名词,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作形容词,形容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曲折。此处是指使人心里难过,应用“委屈”。 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B蜕化:指虫类蜕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如“思想蜕化”,侧重事物质的改变。此处根据“雄花不开裂、形状奇特”可知,应用“退化”。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也可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侧重事物量的改变。C亦步亦趋:本指学

    8、生跟随老师的脚步。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使用正确。D不约而同: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但语法功能不同,此处应是谓语的位置,应用“不谋而合”。不谋而合与不约而同的意思基本一致,只是在用法上,“不谋而合”一般作谓语,“不约而同”一般作状语。故选C。6、下列各项能够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A贫困富贵打败取胜鼓励怂恿B渺小伟大膨胀收缩强大弱小C消失出现呆板迅速热情寒冷D刚强软弱主观客观坚持犹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贫困: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富贵:既有钱又有地位。打败:战胜敌人或对手。在比赛或战争中失败。

    9、取胜:在竞争或比赛中战胜对手,获得胜利。鼓励:激发;勉励。怂恿:鼓动别人去做(多指不好的事情)。“贫困”和“富贵”不能构成反义词,“打败”和“取胜”构成反义词,“鼓励” 和“怂恿”不能构成反义词。B.渺小:微小。伟大:表示十分崇高卓越。膨胀:物体的体积或长度增大。数量增长。收缩: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紧缩。强大:(力量)坚强雄厚。弱小:又弱又小。这三组词语都构成反义词。C.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踪迹。出现:显露出来。呆板:死板;不灵活。迅速:速度非常快。热情:热烈的感情;有热情。寒冷:冷。“消失”和“出现”构成反义词,“呆板”和“迅速”不能构成反义词,“热情”和“寒冷”不能构成反义词。D

    10、.刚强:坚强。软弱:缺乏力气。不坚强。主观: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不依据实际情况,单凭自己的偏见的。客观: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存在的。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带任何个人偏见或成见。坚持: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犹豫:拿不定主意。“刚强” 和“软弱”构成反义词,“主观” “客观” 构成反义词,“坚持” 和“犹豫”不能构成反义词。故选B。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袁隆平以“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誉满天下,无形资产评估超过1000亿,可当他面对共和国总理时,却直言不讳地申请2000万的科研经费。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为了 “杂交水稻”的科研成功,他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精通田

    11、间地头的每一样活计,一身泥土气息,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知识分子出身。他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全国政协常委,生活中却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随便走到哪里,都是个炙手可热的嘉宾。A誉满天下B直言不讳C挺身而出D炙手可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誉满天下:誉:名誉,声誉。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形容在全天下享有盛名。语境形容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天下皆知,使用正确。B.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语境是说袁隆平申请科研经费时坦率直言,使用正确。C.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语境形容袁隆

    12、平在杂交水稻科研上的担当精神,使用正确。D.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是一个贬义词。此处是说袁隆平受欢迎,感情色彩使用不当。故选D。8、根据下面的文字给“京剧脸谱”下一个定义,较为确切的一项是()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已程式化的彩妆图案。一般的说法是它来自假面具。在京剧表演中,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某些男性角色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现戏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脸常用来象征忠勇侠义,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脸常用来表现阴险奸诈,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

    13、,强化演出效果。A是中华民族一种最具有特色的化妆图案,其造型源于假面具,能够达到丰富舞台艺术,强化演出效果的目的。B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彩妆,根据剧情的需要,用夸张等手法在角色脸上勾画各种图案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C是在京剧表演中,男性角色的脸部常用的一种特殊彩色化妆,其色彩、图案、纹样不同,戏剧角色也就不同。D是一种根据剧情、性格的需要而采用某种色彩、图案和纹样给男性角色脸上化妆的彩妆方法,像戴了个面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A.“中华民族最具有特色的”是外加信息,“最”表述绝对。C.主要强调了“脸部化妆”,这是一般性解释;“戏剧角色也就不同”概括不准,应该强调角色性格

    14、。D.不是“彩妆方法”,属概念不当,而是“图案”或“彩妆”;“像戴了个面具”是外加信息,使用了比喻修辞,可用作描述性解释,不适合下定义用。故选B。9、依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倘若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反过来,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人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负责任的人生须知道有其苦处,尽责任的人生才知道有其乐处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倘要少吃苦,便处处尽责;倘要多快乐,便时时责己ABCD答案:

    1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这是“苦乐循环”的真谛,而错误理解了“苦”的内涵,一空缺处排除,排除AC;二空缺处应“反过来”谈责任与快乐的关系,后文的“操之在己”不是“责己”意,句的“责己”偏离了文意,排除,排除D。故选B。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B各级党校应该树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风,学员长期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才可能成为讲究实事求是的人。C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D学校里

    16、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杳无音讯”,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信息。这里形容“远处的电线杆”也被“遮没”了,应改为“无影无踪”。B.“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里表现“学员长期生活在其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使用正确。C.“休戚相关”,形容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这里形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相关,应改为“息息相关”。D.“改弦更张”,是指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做法等。这里是形容“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应该改变了,适用对象不当。故

    17、选B。11、下列各项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皎洁障碍流光益彩得不偿失B顽皮繁琐楚楚动人催枯拉朽C斑斓驱使卧薪尝胆语无伦次D延绵蜂拥珠丝马迹无精打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A.“流光益彩”的“益”应为“溢”;B.“催枯拉朽”的“催”应为“摧”;D.“珠丝马迹”的“珠”应为“蛛”;故选C。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纤细(xin)淇水汤汤(shng)驯熟横槊赋诗B祈祷(q)周公吐哺(p)陨落坚如槃石C枕藉(ji)载歌载舞(zi)颓废繁茂苍绿D守拙(zhu)蓊蓊郁郁(wng)流览夙兴夜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

    18、字形的能力。B. “祈祷”的“祈”读作“q”;“周公吐哺”中的“哺”读作“b”;“坚如槃石”的“槃”应改为“磐”。C.“载歌载舞”的“载”读作“zi”。D.“流览”的“流”应改为“浏”。故选A。13、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与子偕作钟鼓馔玉将(qing)进酒恣欢谑(xu)B寥落喋(di)血长歌当(dng)哭唯有泪千行C桀骜惩创竦(sng)身殒(yn)身不恤D菲薄涅槃弄(lng)堂轧(g)票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规范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B.“长歌当哭”的“当”应读作“dng”,“唯有泪千行”的“唯”应写作“惟”。故选B。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错误的一组

    19、是()在相持三个月之后,这时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阶段了。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参观,要求参观时做到文明参观,做到秋毫无犯。苍天在上,今日你我二人结秦晋之好,自当勠力同心,互相扶持。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叙乐看得极其珍贵。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是这象征团圆美满的中秋佳节呢。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

    20、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终于露出了真相或来意。此处语境是指谈判到了最后的阶段了,使用正确。“秋毫无犯”,形容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也形容为人正派廉洁。此处语境是指参观时做到文明参观,望文生义,使用错误。“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数代都互相通婚以结盟好,后世因以“秦晋之好”指联姻、婚配的关系。此处语境是指两人结婚,不合语境。“指点江山”,指批评国家大事。此处语境是指同学们对泰山指指点点,而不是评论国家大事,使用错误。“长歌当哭”,把长声歌咏当作痛哭。后指用写作长篇

    21、诗文来抒发内心的悲愤。此处语境是指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的歌,使用对象错误。“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指过去的一些奋斗的时光,是比较辉煌的阶段,那个时段的人比较有激情,有梦想。此处语境是指他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不合语境,使用错误。“天伦叙乐”,叙谈父子、兄弟间的快乐之事。指家庭团聚的欢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此处语境是指家庭团聚的欢乐,使用正确。“风华正茂”,形容青春时期朝气蓬勃、才华横溢。“儿童”不属于青春时期,使用对象错误。故选B。15、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请柬:新居落成,明天搬迁,特于寒舍备下薄酒,恭请您的光临。B致歉:获悉母校华诞,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

    22、躬临为歉!C留言: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还请先生不吝赐教。D启事:本栏目长期公开征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期待您的支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B.“躬临”是对别人的到来表示恭敬的说法,多用于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此处用于自己,属敬辞误用。故选B。16、下列各句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A可谓好学也已B剖之以为瓢C请买其方百金D其坚不能自举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A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此句大意: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B省略句,在“以为”之间省略“之”。此句大意:

    23、把它剖开用它来做瓢。C省略句,状语后置,请买其方(以)百金。此句大意:请求用百金购买这个药方。D宾语前置句,还原现代语序:其坚不能“举自”也。此句大意:它的坚硬程度不能保持自身整体的完全。故选C。17、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井陉(jng)游弋(y)悄(qio)无声息桅杆衷肠屈尊俯就B户牖(yng)蹉(cu)跎有的放矢(sh)服膺部署皇天厚土C鬈(qun)发浸渍(z)奴颜婢(b)膝弛援绵延来势凶凶D绰(chu)号企(q)图无稽(j)之谈按语滥调水葆青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 “井陉”的“陉”应读xng。B. “户牖”的“牖”

    24、应读yu;“皇天厚土”的“厚”应为“后”。C.“弛援”的“弛”应为“驰”;“来势凶凶”的“凶凶”应为“汹汹”。故选D。1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娈生砥砺甘霖姗姗来迟B警惕良霄和睦莫衷一是C煎熬挚友落寞相孺以沫D喧嚣噪音联翩南辕北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A.“娈生”的“娈”应写作“孪”;B.“良霄”的“霄”应写作“宵”;C.“相孺以沫”的“孺”应写作“濡”;故选D。1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怵惕(ch)要誉(yo)八佾(y) 鬻技(y)B埏埴(shn)户牖(yu)龟手(jn) 洴澼(png)C羞恶(w) 瓠落(h)呺然(

    25、xio)贻我(y)D车毂(g)掊击(pu) 累土(li)恶施(w)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要誉(yo)”中的“要”,应该为“要(yo)”,通“邀”;C“瓠落(h)”中的“瓠”,应该为“瓠(h)”;D“累土(li)”中的“累”,应该为“累(li)”。故选B。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小学生近视率普遍比成人高,主要原因是课业负担过重、课外活动时间过少造成的。B不可否认,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一再出现,跟当前违法成本不高、查处力度不大不无关系。C为活跃艺术节的气氛,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参加了“五月的鲜花”歌唱比赛。D有数据显示,一些城市的共享单车月活跃度不足50

    26、%,近一半左右车辆处在闲置状态。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句式杂糅,“主要原因”和“造成的”删去其中一个。C.句子歧义,“校长和其他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可以理解为“是校长和本校的其他领导”与“校长和别的学校的领导”。D.成分赘余,约数后面不用加“左右”,“近”与“左右”删去其中一个。故选B。2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筵席(yn)修葺(q)浪遏飞舟()滔光养晦B慰藉(j)摒弃(bng)纵横捭阖(bi)一幅手套C执拗(ni)搭讪(shn)慷慨悲怆(chung) 心肌梗塞D鸾鸟(lun)寻觅(n)锲而不舍(q)自怨自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27、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 “筵席”中的“筵”应读“yn”;“滔光养晦”中的“滔”应为“韬”。B. “慰藉”中的“藉”应读“ji”;“一幅手套”中的“幅”应为“副”。D. “寻觅”中的“觅”应读“m”;“锲而不舍”中的“锲”应读“qi”。故选C。22、下列文言语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于鸟兽草木之名多识;B.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夫子于用大固拙矣;D

    28、.被动句,“于”是被动的标志。故选D。2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山麓(l)雕砌(qi)山巅(din)B悬崖(y)石磴(dng)须臾(y)C戊申(w)岱祠(c)姚鼐(li)D膝盖(q)石罅(xi)绛皓(ho)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雕砌”的“砌”应读为“q”。C“姚鼐”的“鼐”应读为“ni”。D“膝盖”的“膝”应读为“x”。故选B。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朋友们耳提面命的劝导下,他不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不该动手打人,还主动提出道歉并赔偿对方的医疗费用。B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在捷克共和国国家动物园里,一只

    29、猫咪和两只犀牛的关系亲密到间不容发的地步,惹人喜爱。C检视当代中国文艺打造的英雄画廊,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英雄形象都是革命英雄或与中国革命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的民族英雄。D从前段日子网上流传的一些视频看,那些校园欺凌者的手段之残忍、花样之翻新、情节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也让人难以置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耳提面命:形容师长殷切教导。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此处指朋友们对他的劝告,对象不当。B.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危急到极点。此句是要形容关系亲密,不是要形容距离小,成语使用错误。C.息息相关:形容彼

    30、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处指英雄与中国革命历史命运关系非常密切,符合语境。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此处指校园欺凌的手段,褒贬不当。故选C。25、下列句子使用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B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C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比喻)D谁能断言曹操不是一位治世能臣呢?(反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C.“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不是比喻,比喻除了具有相似性,两个事物还必须具备性质不同的条件,

    31、二者都是人,所以不构成比喻。故选C。26、下列文学常识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又称道德经,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B大学强调“格物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狄更斯。狄更斯是一位特别擅长塑造人物形象的作家,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性格鲜明,令人难忘,如,米考伯等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D复活作者是19世纪俄国作家

    32、,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以复活为题,探讨的是人的精神的“复活”。在节选的这一部分里,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的玛丝洛娃,忏悔当年的罪恶,祈求宽恕。这是他“复活”之路上的重要一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战国时期哲学家”错,老子是春秋末期人。B.“大学强调格物为本”错,大学强调“修身为本”。C.“美国小说家狄更斯”错,应该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故选D。2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就不应该党同伐异,而要多方兼容并蓄。B别看他平时总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接触多了,才发现他其实品质卑劣。C有的干部把上级

    33、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结果工作还是没有做好。D你放心,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这件事我们一定鼎力相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党同伐异”,跟自己立场、观点相同的就偏袒,跟自己立场观点不同的就攻击。这里强调不应该这样,应该“兼容并蓄”,使用正确。B.“道貌岸然”,神态庄重严肃,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常含讥讽之意)。用于修饰“品质卑劣”的人,使用正确。C.“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语境为有的干部把上级的每一句话都当成准则,使用正确。D.“鼎力相助”,敬词。意思是指大力支持帮助,用于请别人帮自己,不可用于自己。所以使用错误。故选D。28、下列各句中,

    3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居民社区提供有效的服务,才能温暖群众,凝聚人心,国家发改委将增强社区服务供给,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推动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下沉到社区。B唐末的县令大多出身武人,不关心百姓疾苦,吏治崩坏,而宋代儒生则多以天下为己任,经由科举这一路径重建政治秩序,这种由读书知理的士人来治理地方是百姓所企盼的。C新冠病毒闯入世界就像疯子当街挥舞着长柄的大刀,几乎给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至少是0.5倍速播放,但它同时以2倍速、4倍速,撬动着世界的演变。D虽然中国女足几度陷入低谷,但铿锵玫瑰的精神血脉和技术传统从未消失,当能力、资历和人品都很强的水庆霞被任命为新一届主

    35、帅,铿锵玫瑰呈现出重新绽放的势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应该是先“了解”再“增强”。B.成分残缺,“这种由读书知理的士人来治理地方”后缺少主语的中心语,应有“的现象”之类的中心词。D.搭配不当,“资历”“人品”不能搭配“很强”。故选C。29、下列文化常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秦汉以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B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九个官职的名称历代多所变更。C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或用作王室、国家的代称。D汉书东汉班固撰,记载东汉的历史,为二十四史之一,是我国首部断代史。答案:D

    3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记载东汉的历史”错误。汉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故选D。30、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柳树迎着风儿翩翩起舞,花儿们笑弯了腰。(拟人)B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夸张)C河水涟漪,花絮飞扬,谁能说这不美呢?(反问)D次仁的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比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A.人的行为状态“翩翩起舞”“笑弯了腰”赋予了柳树和花儿们,把自然写活了,体现了拟人修辞。B.“一天等于二十年”体现

    37、了夸张修辞的特征。C.“谁能说这不美呢?”表肯定,属于无疑而问,符合反问修辞的特征。D.“像他父亲一样”是类比,同类之间有相似点不是比喻修辞,比喻的前提是不同类别。故选D。填空题31、给加点字注音。率( )尔饥馑( )哂( )之俟( )章甫( )铿( )尔冠( )者舞雩( )喟( )然答案: shui jn shn s f kng gun y ku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1)率尔,意思是轻率的样子。率,读“shui” 。 (2)饥馑,意思是饥荒。馑,读“jn”。 (3)哂之,意思是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哂,读“shn”。 (4)俟,意思是等待。俟,读“s”。(5)章甫,意思是古代

    38、的一种礼帽。甫,读“f”。(6)铿尔,象声词。 铿,读“kng”。 (7)冠者,意思是成年人。冠,读“gun”。(8)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台雩,读“y”。(9)喟然,意思是叹息的样子。喟,读“ku”。32、识记字音。赂( )邑( )殆尽( )草芥( )厥( )荆棘( )颠覆( ) 嬴( )荆卿( )洎( )抱薪救火( )答案: l y di ji ju jng j din f yng jngqng j xn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

    39、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本题,赂(l) 邑(y) 殆尽(di) 草芥(ji) 厥(ju) 荆棘(jng j) 颠覆(din f)嬴(yng) 荆卿(jngqng) 洎(j) 抱薪救火(xn)。33、字音积累橘颂( )领域( )窸窣( )( )征戍( )无妨( )迢远( )省掉( )发人深省( )漂泊( )梁山泊( )鲜明( )鲜为人知( )答案: j y x s sh fng tio shng xng b p xin xin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记忆积累。尤其是生僻字、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读音积累。“橘”的读音是“j”,“域”的读音是“

    40、y”,这两个读音注意韵母要“把点去”;“窸窣”的读音是“xs”;“戍”的读音是“sh”,注意形近字“戌”( x),“戊”(w),戎(rng);“妨”的读音是“fng”;“迢”的读音是“tio”;“省”是多音字,在“省掉”里读作“shng”,在“发人深省”里读作“xng”;“泊”是多音字,在“漂泊”里读作“b”,在“梁山泊”里读作“p”; “鲜”是多音字,在“鲜明”里读作“xin”,在“鲜为人知”里读作“xin”。小提示:字形字音题是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题型,考生要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和生僻字。做选择题时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3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服膺( )恫吓( )恫:恫吓( ) 恫瘝在抱( )当:( )大而无当( )首当其冲答案: yng h dng tng dng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知识总结例题(精选试题附答案).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