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pdf

    • 资源ID:924904       资源大小:1.70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pdf

    1、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王冬梅*摘 要:本文通过对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的考察发现,这种用法的“绝对”在句法上独立性增强,在语义上由虚空变得充实,进而指出新用法的产生,是汉语诸多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的虚实特点,包括汉语的虚和实是相对的,二者是包含关系,可以相互转化等。关键词:“绝对”新兴用法;虚实相对;虚实转化;虚实包含一 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一)“绝对”的新兴用法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绝对”,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中列出两种词类、四个义项,如下:形。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跟“相对”相对,下同):真理|服从|反对 平均主义|任

    2、何时候党的领导都 不容动摇。形。属性词。只以某一条件为根据,不管其他条件的:温度|高度。副词。完全;肯定:正确|这些我都检查过,没有错儿。副词。最;极:我们的同志 大多数都是好同志。“绝对”兼属形容词和副词两类。形容词“绝对”有两个义项,义项是普通形容词,义项是属性词。普通形容词的句法特征包括在句子中做定语、状语和谓语,做定语的例子如“绝对真理、绝对服从”,做状语的例子如“绝对不动摇”,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给出做谓语的例句。我们发现,义项的谓语用法比较受限制,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而要和程度副词“太、有点儿、过于”等组合。如:23*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

    3、索(多卷本)”(项目编号:20&ZD297;主持人:施春宏)中的子课题“基于汉语特征的认知语法理论探索”(主持人:宋文辉)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冬梅(1972),女,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初听似有些道理,但是细细思索,就觉得这种说法以偏概全,过于绝对了。(CCL 语料库)(2)我无意主张一切审美都有关功利,但“审美无功利”的说法毕竟太绝对了。(CCL 语料库)义项是形容词的次类属性词,属性词在句中做定语,如词典中的例子“绝对温度、绝对高度”,不能直接做谓语。而副词“绝对”在句中只能做状语,一般不做其他句法成分。但是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兴用法的“绝对”,我们举例如下:(3)想拥有明

    4、星一样的曼妙身材吗?姐的方法绝对。(微信广告)(4)红豆和原味的红豆的绝对了。(BCC 语料库)(5)亲,这个造型绝对了分不出男女了。(BCC 语料库)(6)回到家就是舒服啊,洗了澡,做了面膜,老公包的酸菜馅饺子,绝对了,家里都是好吃的,看电视去喽。(BCC 语料库)(7)十一月一号晚上的男主角出场气场绝对了。(BCC 语料库)(8)真想回到儿时,那个时候过年的气氛,绝对了。(BCC 语料库)(9)猪蹄汤涮的羊肉片,平菇,木耳,小慈姑(茨菇),大白菜,绝对了。(BCC 语料库)上例中“绝对”的句法语义和传统用法有所不同,都出现在谓语位置上,对做主语的名词性成分进行一种极性程度的评价,评价的内容

    5、根据语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多为正面评价。如例(3)中对主语“姐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语境可以看出说话人在夸耀自己的方法好,是一种正面的评价;(4)中是对红豆味的食品进行评价,也是正面的评价;(5)中对分不出男女的造型进行评价,不一定是正面的,但也不是负面评价;(6)(9)也是正面评价。有人可能认为,这不是一种新兴用法,只是省略了一些内容。关于省略,吕叔湘、朱德熙曾指出,省略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成立:第一,如果一句话离开了上下文或者说话的环境意思就不清楚,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才清楚;第二,经过添补的话是实际上可以有的,并且添补的词语只有一种可能,这样才能说明是省略了这个词语1对“绝对”的新兴用

    6、法来说,首先,有的“绝对”后可添补的词语并非只有一种可能,如例(3)可以补出“绝对管用”“绝对好”“绝对有效”“绝对是你以前没用过的”等,不符合省略成立的条件。其次,有的“绝对”后很难补出恰当的词语,如(5);(8)中“气氛”更是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修饰语,“气氛绝对”总体语义只能大概用33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很有气氛”来描述。最后,“绝对”后面带“了”的句子,不能添补词语。如例(4)在补充后变成:(4)*红豆和原味的红豆的绝对好吃了。句子不能成立。要让句子成立必须把后面的“了”去掉。因此我们不认为这种用法是省略。由于该用法近几年才出现,我们把它看成一种新兴用法。(二)“绝对

    7、”新兴用法的来源“绝对”的传统用法有形容词和副词两种,从语义来看,新兴用法的“绝对”应该来源于副词“绝对”。这一点从副词“绝对”的用法上也可以看出端倪。我们看下面的例子:(10)这货绝对可以拿影帝,绝对!(11)“你肯相信我?”她吃惊地低声问道。“完全,绝对!”皮果提先生说道。(12)我醒来要是找不到向楚天,你们的女儿也会跟着失踪,绝对!(13)凌康半眯起眼,似笑非笑:“你死定了,绝对!”(14)我绝对没笑,我绝对没循环,我也绝对没扩散,绝对(上例都出自BCC 语料库)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副词“绝对”的用法非常灵活,其中例(10)是话语中的部分重复;例(11)是答句中的独用;例(12)(13

    8、)是通常所说的“易位句”;例(14)则是几个“绝对 V”并列,最后一个没有说完。这些用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绝对”可以单独使用,这是“绝对”做谓语的新兴用法产生的基础。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下文还会详细讨论。(三)“绝对”新兴用法的特点在句法、语义等方面,“绝对”的新兴用法都体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第一,句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绝对”的独立性增强,不再做名词或动词性成分的修饰性成分,而是直接做谓语,做谓语也不必依赖任何其他成分;其二,后面可以直接带助词“了”,如上例(4)(9);其三,主语通常是名词性成分。第二,语义特点。其一,新兴用法的“绝对”,语义发生了从抽象到具体,从不自足

    9、到自足的变化。比如:(15)a.这姿势绝对漂亮!b.这姿势绝对!例(15a)中的“绝对”是程度副词,例(15b)中的“绝对”有了具体的意义,在语境中可能表示漂亮、标准等。例(15a)中的“绝对”只能依赖于所修饰的对象而4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 年秋之卷存在,语义不自足,例(15b)中的“绝对”独立存在,语义自足。其二,语义指向从谓词性成分转向名词性成分。如上例(15a)语义指向“漂亮”,(15b)语义指向“这姿势”。第三,语音特点。新兴用法的“绝对”出现在句末,带着特别的重音。原来副词用法的“绝对”虽然也可以带重音,但相比之下要弱一些。第四,语体特点。新兴用法的“绝对”口语性强,上述来源于

    10、 BCC 语料库的例子都出自微博。(四)副词实化的机制“绝对”这种新兴用法的产生,是汉语各种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1.省略省略是汉语中常见的现象。Bisang 曾指出:“论元的可删略性”是汉语及大陆东南亚语言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域特征。2江蓝生34、吴福祥5在讨论逆语法化相关现象时也认为,省略在介词演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副词“绝对”来说也是如此。我们看下例:(16)a.这智商绝对不可思议!绝对不可思议!(谓语部分完全重复)b.这智商绝对不可思议,绝对!(谓语部分部分重复)c.这智商绝对!例(16a)中对整个谓语“绝对不可思议”进行重复,目的是增强表达效果,充分表明作者强烈的主观态度。例(16

    11、b)中对谓语的部分内容进行重复,省略了谓语中心“不可思议”,依然起到了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甚至因为简洁,说起来干脆有力,主观强调的意味更强。在一定语境下,可以直接说例(16c)而不影响表达和理解,即“绝对”的新兴用法得以产生。2.副词独用副词独用是汉语口语中常见的句法现象。陆俭明67最早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梳理,认为副词独用是口语中大量省略句法成分的产物。副词独用使得副词的独立性增强,而独立性增强是实化的前提和表现。方梅从互动行为的角度对副词独用的意义和功能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描写与解释,认为副词独用时“增加了语境解读,出现浮现义”。8意义增加,词语的语义密度增强,自足性增强,所以“绝对”实化后可以自

    12、由地做谓语。3.汉语中特多流水句Chao 指出,汉语整句是“有意经营的”,在日常会话中,零句“占优势”。9吕叔湘指出汉语“特多流水句”。1沈家煊进一步指出,流水句就是一系列零句似断还连的并置(juxtaposition),零句既是前一个整句的说明,又是后一个整句的话题,1011如:(17)a.老王呢?又生病了吧!也该请个假呀!走不动了嚜!儿子女儿呢?上53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班忙吧?b.请个保姆嚜!工资低呀!先借点呢?犟脾气一个呀!即:S流SNP+SNP+SNP在语篇中流水句形成两类“话题链”:“兼用型”:话题 1 说明 1/话题 2 说明 2“套叠型”:话题 1 说明 1

    13、话题 2 说明 2汉语的这个特点,是独用的副词“绝对”分析为谓语的基础。如:(18)我醒来要是找不到向楚天,你们的女儿也会跟着失踪,绝对!(19)凌康半眯起眼,似笑非笑:“你死定了,绝对!”这类通常被称为倒装句或易位句的例子,从流水句的角度来分析,都是话题说明句,这是“绝对”在句子中做谓语的基础。4.无形式标记汉语没有形式标记,“绝对”不管出现在哪个句法位置上,本身都没有任何变化。和印欧语相比,汉语的重新分析受到的限制比较少。5.语体偏好“绝对”的新兴用法具有显著的语体偏好,基本上都出现在对话和微博中,口语性强。而口语由于现场语境比较充分,表达比较灵活,容易发生变化。这体现了语言的本质是交流,

    14、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从具体的应用开始的。(五)关于逆语法化最近几十年语法化研究如火如荼,历时语法化研究有一个重要假设,即“单向性”(unidirectionality)。印欧语中被大家认可的“逆语法化”数量非常少。Norde 对逆语法化的定义:逆语法化是一种复合变化,指处于特定语境中的语法素在不止一个语言层面(语义、形态、句法或音系)增强了自主性或语义特质。12(P120)而新兴用法的“绝对”,如上节所述,在句法、语义、语音、语体等多个语言层面发生了变化,句法上不再依赖于其他词语而存在,更加独立;语义上从抽象向具体变化,更加丰富自足;语音上也更强化。这些特点,恰恰和 Norde 所定义的“逆语法化

    15、”相合。据此我们似乎可以说,“绝对”从传统用法到新兴用法,发生了逆语法化。但是,印欧语的逆语法化,是功能词(function word)向内容词(content word)的演化。印欧语中,内容词和功能词是截然分开的。从形式上看,功能词没有屈折变化(除代词外),而内容词大部分都是有屈折形式的。功能词在“语法上作为结构标记的功能,限定词作为名词短语的开端,介词标志着介词短语的开端,连词标志着分句的开端”13(P95),有些功能词虽然来源于实词,但在形式上和实词有明显的区别,如从动词转6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 年秋之卷化而来的介词 following 和 according to,动词形式分别

    16、是 follow 和 accord。而汉语中与印欧语的内容词和功能词相对应的是实词和虚词,逆语法化通常被称为“虚词实化”,那么,“绝对”的新兴用法可不可以说是“虚词实化”呢?由于汉语的副词究竟是实词还是虚词是有争议的,而且汉语虚实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不同于印欧语的特点,因此,我们更倾向于用虚词实化来称说类似印欧语中逆语法化的现象。二 汉语的虚实之分(一)汉语的虚实之分古已有之汉语语法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认为是自 1898 年 马氏文通 刊行开始。此前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虚词(虚字)的诠释和说明,唐代卢以纬所著 语助词,清代刘淇所著 助字辨略、王引之所著 经传释词、袁仁林所著 虚字说 等

    17、,对古汉语中虚词的认识都已经非常深人。也就是说,汉语的虚实之分,是古已有之。但古代的虚实之分并非把实词和虚词截然分开,而是认为虚实是相对而言的。如清代袁仁林在 虚字论 里就说“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解衣衣我、推食食我”里的第二个“风,雨,衣,食”是“实字虚用”。(二)汉语的虚实不能截然分开马氏文通 及其后的现代语言学研究受西方印欧语研究影响,试图用各种标准把实词和虚词二分。马氏这样定义虚实:“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 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 虚字。”即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虚词是没有意义只有语法作用的词,这就是“意义标准”。但后来的语法学家指出,虚词也是有意义的,只是意义“空虚”14“

    18、空灵”15。但究竟如何判断一个词的意义是“实在”的还是“空虚、空灵”的,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标准。此外还有功能标准和功能-意义标准。功能标准即根据词的句法功能区分实词和虚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叫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叫虚词。陈承泽16,陈望道17,胡裕树18,黄伯荣、廖序东19等都持此标准。功能-意义标准即兼顾意义和功能的标准。如 语法讲义: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当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分。从意义上看,实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处所、时间等,虚词有的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如“的、把、被、所、呢、吗”,有的表示某种逻辑概念,如

    19、“因为、而且、和、或”等。20(P39)各家标准不同,划分结果也各不相同。比如代词,吕叔湘看成虚词,朱德熙看成实词,王力则看成半虚词。再比如判断词“是、有”,可以做句子成分,但语义又比较空虚;量词一般看作实词,但有些如“个”已经没有什么实在的语义了。对于我们关心的副词的归属,朱德熙划归虚词,吕叔湘以及胡裕树和黄伯荣、廖序73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东主编 现代汉语 划归实词,王力则称之为半实词。很显然,“绝对”的新兴用法不能说是“虚词实化”,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三)汉语的虚实之间是包含关系自 2007 年开始,沈家煊先生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汉语事实出发,论证了汉语中名

    20、词和动词的关系属于一种不同于印欧语词类格局的全新的“名动包含”模式,即汉语里名词和动词是包含关系,名词包含动词,动词是名词的一个次类,是从名词这个大类里逐渐分化出来的。“包含模式”为汉语语法研究开启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新的研究范式,也为虚实之间关系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汉语中名词和动词是毫无争议的实词,但二者虚实有别,动词是一部分名词的“虚化”在词形上固定下来的产物,动词也就是“虚化名词”,从这个角度来看,汉语的虚实之分是相对的。21类似名词和动词的包含关系在汉语词类关系里是一种常态。例如动词和介词,通常认为动词是实词而介词是虚词。如前文所述,在西方语言里动词和介词之间是分立关系,从形式上能够截然

    21、分开。但是在汉语中则不同。吕叔湘指出,介词“几乎全都是由动词变来的”“多数介词可以带上名词做谓语”,1(P39-40)如:这样处理是按照党的政策。成与不成就凭这一招了。我这是冲老梁,冲你,什么都不给。朱德熙则指出,现代汉语的介词是从动词演变来的,大部分介词都还保留着动词的功能。20(P174)如:这本书在我那儿 在黑板上写字咱们比一比 你比我高到北京了 到上海去给了我一支笔 给我打针因此可以说,动词和介词之间的关系也是包含关系。动词演变成介词,是实词虚化,动词包含了介词。沈家煊还指出:汉语里实际发生的是两股势力持续的交互作用:一股势力是名词(包括静态、动态)不断向动词“虚化”,但是一直没有形成

    22、一个独立的动词类;另一股势力是双音化使有所虚化的名词(包括静态、动态)再度“充实”,向实在名词回归。21也就是说,虚化和实化同时存在、交互作用。词类虚化的研究比较多,而上文中“绝对”的新兴用法,体现的是另外一个方向的演化,即从虚向实的变化,“绝对”的演8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 年秋之卷变我们可以称为“副词实化”。三 从副词实化现象看汉语的虚实之分(一)副词实化现象副词实化现象,在汉语中并不罕见。如下例:永远:a 永远跟着党走 b 永远的朋友 c 直到永远曾经:a 曾经爱过他 b 曾经的爱人 c 那是我永远都忘不了的曾经经常:a 当年我们经常在这儿工作。b 培训在职科技人员将成为研究会经常的

    23、、基本的工作。(现代汉语词典)c 但管理不经常、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现象,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转引自张谊生22)究竟:a 究竟怎么回事 b 问个究竟也许:a 也许我会忘记,也许会更想你。(歌词)b 这个世界有很多的也许。可惜,发生的却是最不幸运的一个。(CCL 语料库)必须:a 学习必须刻苦钻研。b 学校应该为学生家长提供指导,保证学生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CCL 语料库)(二)从副词的实化看汉语中的虚实现象上面几个词语都是典型的副词,在句子中通常做状语,用以修饰动词性成分。当其在具体的使用中处于定语位置时,语义也就随之发生了从虚到实的变化,尤其是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的时候,根据认知语言

    24、学的基本观点,它就已经被看成一个实体了。也就是说,副词的实化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且并不罕见。而根据以往的研究,“很多副词从动词或形容词发展而来”,如“并、皆、总”等。2324这说明汉语中动词和副词之间的关系,与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关系相似,也是虚化和实化并存的。这体现了汉语虚实现象的一个特点:虚实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和有形态特点的印欧语相比,汉语没有形态特点,比印欧语的转化要容易得多。上面的副词实化现象,可以验证汉语虚实的另一个特点:虚实是相对的。我们以“永远”的实化情况为例。“永远”在 a 中做状语,在 b 中做定语,在 c 中做宾语,状语修饰动词性成分,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相比

    25、,更实一些,其修饰成分也更实,也就是说,a 中的“永远”和 b 中的“永远”相比,后者更实;而 c中的“永远”做宾语,我们在心理上已经把它看成一个“实体”了,也就是“视虚为实”,c 中的“永远”比 a 和 b 中的实。就词类来说,也就是副词比介词等要实,但和形容词相比则虚;形容词比副词实一些,但和动词相比则虚;动词比形容词和副词要实,93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但是和名词相比则虚。也就是说,汉语中的虚实是相对的。上例中前三个词语都是和时间有关的副词,张谊生对它们作为状语以外的用法进行过探讨。根据张谊生的观点,“永远”做定语经历了从“使用得很少”到“发展很快、特别流行”,而且“经常

    26、充当宾语”的过程,25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中已经列出了副词和名词两个义项,也就是说,短短的几十年,“永远”的名词性用法已经固化下来了。类似的“曾经”,词典中依然只有一个副词义项;而“经常”除了副词义项以外,还列出了形容词义项,做谓语依然是临时用法。这说明:汉语的实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同时,也说明:汉语的虚实之别有程度之分。“忘不了的曾经”中的“曾经”和“直到永远”中的“永远”相比,前者的实化程度比后者低。“必须”和“也许”都有做主宾语的实化用法,但是根据我们对北大 CCL 语料库的统计,二者的比例是 16 1,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必须”的实化程度比“也许”要高。另外,就副词的实

    27、化过程来说,从副词到形容词到动词再到名词,实化的程度是逐渐增强的,但是,对于具体的词来说,实化并不需要遵循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如上例中的副词大多没有经历一个做谓语的过程,而直接实化到做主宾语。“必须”和“也许”都有做主宾语的实例,但“必须”还经常做定语,“也许”没有搜索到做定语的例子;“究竟”也只有副词和名词两种用法。参考文献:1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第二版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2 Bisang W.Southeast Asia as a Linguistic Area M/Brown K,ed.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

    28、-tics:2nd edition,Vol.11,Oxford:Elsevier,2006.3 江蓝生.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 J.中国语文,2012(4).4 江蓝生.连介词表处所功能的来源及其非同质性 J.中国语文,2014(6).5 吴福祥.汉语方言中的若干逆语法化现象 J.中国语文,2017(3).6 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 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7 陆俭明.副词独用考察 J.语言研究,1983(2).8 方梅.副词独用的位置敏感与浮现义 C.第四届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21.9 Chao Y.Ambiguity in Chin

    29、ese M/Egerod S,Glahn E,eds.Study Serica Bernhard KarlgrenDedicata,Co-penhagen:EjmarMunksgaard,1959.10 沈家煊.“零句”和“流水句”为赵元任先生诞辰120 周年而作 J.中国语文,2012(5).11 沈家煊.汉语有没有“主谓结构”J.现代外语,2017(1).12 Norde M.Degrammaticaliz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13 伦道夫夸克,等.英语语法大全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4 吕叔湘.中国文法

    30、要略:重印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 王力.汉语语法纲要 M.北京:中华书局,2015.16 陈承泽.国文法草创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7 陈望道.文法简论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04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 年秋之卷18 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9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 朱德熙.语法讲义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1 沈家煊.名词和动词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2 张谊生.从“曾经”的功能扩展看汉语副词的多能性 J.汉语学习,2003(5).23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4 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 张谊生.说“永远”兼论汉语词类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2).14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


    注意事项

    本文(从副词“绝对”的新兴用法看汉语的虚和实.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