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采矿工程专业鹤煤八矿矿井09Mta新井设计.docx

    • 资源ID:901874       资源大小:1.92M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1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采矿工程专业鹤煤八矿矿井09Mta新井设计.docx

    1、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一般部分是鹤煤八矿矿井0.9Mt/a新井设计。全篇共分为十章: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和储量、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与运输、矿井通风与安全和矿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鹤煤八矿井田走向长约4.6km,倾向长约2.5km,井田总面积为9.8km2。主采煤层为二1煤,平均倾角为24,煤层平均总厚为6.2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矿井的采煤方法主要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矿井开拓方式为双立井开拓方式。矿井布置一个工作面生产,一个工作面备用,

    2、年生产能力为90万t/a,工作面长度为150 m。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大巷辅助运输采用电机车运输材料和矸石。矿井采用两翼对角式的通风方式。翻译部分的英文题目为“”。关键词:综放工作面 服务年限 含煤地层 储量 顶板 采出率ABSTRACTThe general part is the new mine design of HeiMei BaKuang with the capacity of 0.9 million tons per year. is divided into 10 chapters : Overview of mine and mine geology, mine r

    3、ealm and reserves, the system of mine, design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service life, mine development, preparation method-panel design, mining methods,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Mine Hoist and transport, mine ventilation and mine safety and the major economic and technical index.HeiMei BaKuang

    4、mines run of the minefield is 4.6 km ,the width is about 2.5km,the area is 9.82.The two is the main coal seam, and its dip angle is 24 degree. The thickness of the mine is about 6.2m in all. “three-eight” working system is adopted. Mining methods is fully mechanized long wal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5、 The mine is explored with double shafts. million The length of face is 150 m. The big lane of transportation uses the adhesive tape to transport the coal, and the big lane assistance transportation uses the electric locomotive to transport material and the gangue. The way for roadway auxiliary is c

    6、entral compound ventilates.Service lifeRoof; 目 录一般部分1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1.1 矿区概述21.1.1矿井位置和矿区地形21.1.2交通条件21.1.3矿区气候21.2 井田地质特征31.2.1井田勘探程度31.2.2井田煤系地层概述31.2.3地层概况41.2.4井田地质构造71.2.5井田水文地质特征81.3煤层及煤质91.3.1可采煤层特征91.3.2煤的特征91.3.3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101.3.4煤的可选性111.3.5瓦斯111.3.6煤尘121.3.7煤的自燃122 井田境界和储量132.1 井田境界132.2 矿

    7、井地质资源量132.3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42.4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152.5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6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3.1 矿井工作制度18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84 井田开拓20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04.1.1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204.1.2工业场地的位置22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带区划分224.1.4主要开拓巷道224.1.5方案比较224.2矿井基本巷道284.2.1井筒284.2.2井底车场及硐室294.2.3主要开拓巷道305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375.1煤层地质特征375.2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75.2.8 采区

    8、采出率425.3采区车场及主要硐室426采煤方法456.1采煤工艺方式456.1.1 采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456.1.2 采煤方法确定456.1.3 回采工作面参数的确定456.1.4 回采工艺及其设备466.1.5 工作面运输方式及运输机械476.1.6 工作面支护方式及支架选型496.1.7 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516.1.8 采煤工艺526.1.9 各工艺流程注意事项536.1.10 回采工作面吨煤成本556.1.11 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566.2 回采巷道布置586.2.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586.2.2 回采巷道参数587 井下运输617.1 概述617.1.1 井下运输设计

    9、的原始条件617.1.2 煤层及煤质617.1.3 矿井运输系统617.1.4 运输距离和货载量627.2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627.2.1 设备选型原则627.2.2 采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637.2.3 采区辅助运输657.3.3 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668 矿井提升688.1 矿井提升概述688.2 主副井提升688.2.1 主井提升688.2.2 副井提升设备选型699 矿井通风及安全719.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719.1.1 矿井概况719.1.2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原则719.1.3 主要通风机工作方法的确定729.1.4 确定矿井的通风方式及方案比较729.1.5 采区通风7

    10、49.1.6 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759.2 采区及全矿井所需风量769.2.1 回采面所需风量的计算769.2.2 备用面所需风量的计算779.2.3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779.2.4 硐室需风量789.2.5 其它巷道所需风量799.2.6 矿井总风量计算799.2.7 矿井风量分配及风速验算799.3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819.3.1 矿井通风阻力819.3.2 矿井最大阻力路线和通风网络图829.3.3 矿井总风阻、等积孔计算879.4 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879.4.1 矿井自然风压879.4.2 主要通风机选型899.4.3 电动机选型919.4.4 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配置及要求9

    11、29.5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939.6 避灾线路94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95参 考 文 献96专题部分97煤矿瓦斯抽采技术研究981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意义重大982矿井瓦斯的危害993瓦斯抽采技术方案993.1采前预抽技术方案993.1.1地面钻孔瓦斯抽放技术993.1.2顶板岩巷预抽煤层瓦斯技术1033.1.3煤层网格抽放技术1073.1.4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技术1073.2边采边抽技术方案1093.2.1卸压带钻孔边采边抽技术1093.2.2高位钻孔抽放技术1103.3 采空区瓦斯抽放1134抽采钻孔带压注浆封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134.1 带压注浆封孔技术1144.1.1 赛瑞

    12、封孔剂性能研究1144.1.2带压注浆设备的研制1144.1.3 基本原理1154.2 现场应用1164.2.1 矿井概况1164.2.2 带压注浆技术应用116翻译部分118英文原文119英文译文128致 谢136一般部分八矿位于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北起小庄村,南到柴厂村,其地理坐标为:北纬 355016355300东径 11411091141242交通条件便利,铁路,本矿向北可直达汤鹤线。汤鹤线在汤阴与京广线接轨,铁路运输方便。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新市区至九矿的大白线二级公路从本井田内通过,本矿至新市区16 km。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均从新市区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此外尚有汤(阴

    13、)鹤(壁)公路、安(阳)鹤(壁)公路、鹤(壁)林州公路等。图111交通位置图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型气候。据鹤壁市气象站观测资料:1、气温:据1958年1981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最高年份15.3(1961年),最低年份13.1(1964年),一般为14.5左右。气温极值,最高42.3(1967年6月4日),最低-15.5(1967年1月15日)。2、湿度:据1958年1981年观测资料,年平均绝对湿度11.63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3、降雨量:据1959年1999年共41年观测资料,年最大降雨量1394.1毫米(1963年),年最小降雨量266.6毫米(1965年)。年平均降雨量

    14、649.55毫米,雨期多集中在七、八月份。4、蒸发量:本区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据1959年1999年,36年(缺五年数据)的统计资料,年平均蒸发量2091.79毫米,年蒸发量最大值为2698毫米(1965年),最小值为1637.4毫米(1990年)。5、风向和风速:本区每年8月至来年2月北风频率最高,最大风速为23米/秒;每年3月南风频率最高,最大风速14米/秒。1、钻探工程量:矿井范围内,1956年至1992年,共施工勘探钻孔222个,历次施工钻孔数及进尺见表2-2-1 井田内历次勘探施工钻孔数及进尺一览表 表2-2-1本区的含煤地层为石炭一二迭系煤系地层,包括石炭系中统本溪群、上统太原群,

    15、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煤系地层厚920米。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群和山西组。太原群为一煤组含煤312层,煤层总厚5.32米,其中部分可采者2层,(一、一),平均厚度1.68米,含煤系数4.5%。山西组为二煤组,含煤13层,平均总厚6.79米,其中二1煤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厚1.914.1米,平均厚6.75米,含煤系数7.6%。八矿井田为全掩盖区,地表为第四系及第三系。现将被钻孔揭露的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马家沟组灰岩为含煤建造沉积之基底。井田内无出露,西山出露良好,研究较细。其岩性可分七个岩性段,其中第一段为贾旺页岩,第二、第四、第六段

    16、为角砾状灰岩,第三、第五、第七段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巨厚层之纯质石灰岩,含角石及松旋螺等化石,全厚450米左右。2、石炭系(C)1)中统本溪群(C2):底部为浅灰紫色鲕状豆状铝质泥岩;下部为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中夹透镜状灰岩;中部为灰色细巨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上部为深灰及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铝质,具鲕状结构,产植物化石碎片,偶夹薄煤。煤层发育不稳定,亦不可采。灰岩中含 化石,与其下伏的马家沟组灰岩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地层厚1528米,一般厚2325米。2)上统太原群(C3):太原群地层由砂岩、砂质泥岩、石灰岩及煤层所组成。砂岩:下部砂岩灰色,粉粒细粒中粒结构,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胶结物以钙

    17、质为主,中部砂岩灰色及灰色微发褐,细中粒结构,矿场成份以石英为主,胶结物以泥质为主,上部灰色发褐,细中粒结构,顶部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菱铁质凝块,底部含长石较多。胶结物以钙泥质为主。砂质泥岩及泥岩:下部砂质泥岩及泥岩,深灰、灰黑至黑色,底部为浅灰色,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底部富铝质,偶具鲕状结构。C3L3灰岩底板为黑色浅海相钙质泥岩,含大量动物化石。中部砂质泥岩及泥岩,深灰色、灰黑至黑色,致密性脆,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上部砂质泥岩及泥岩为深灰灰黑色、致密性脆,局部夹碳酸钙质鲕粒及透镜状菱铁质泥岩,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石灰岩:太原群含石灰岩9层,自下而上为C3L1至 C3L9。其中

    18、C3L8、C3L5、C3L3、C3L2四层发育较好,C3L9、C3L4、C3L1三层灰岩发育次之:以C3L7及C3L6石灰岩发育最差,仅个别钻孔所揭露。据钻孔资料C3L8、C3L5、C3L3、C3L2诸层灰岩的平均厚度分别为5.74米、1.65米、2.57米及7.19米。在井田西南角浅部。75-10孔至77-22孔一带,C3L8灰岩受河流同生冲蚀,被河床粗砂岩替代,缺失C3L8灰岩。灰岩为为深灰灰黑色。其中C3L1 、C3L3 下部、C3L5 下分层、C3L6、C3L7及C3L9 均含泥质,含燧石结核的有C3L2 、C3L3 、C3L4 、C3L5 、C3L8 等层石灰岩,其中C3L2 含燧石

    19、结核最多,C3L2 、C3L5 及C3L8等层石灰岩常驻具缝合线构造,缝合面上常含碳质。灰岩中产丰富的蜓科、腕足类、珊瑚、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煤层:太原群所含煤层为一煤组,共含煤八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一1、一2、一4、一5、一6、一7、一8、及一9煤, 即除去C3L3灰岩不压煤外,其它各层灰岩均压煤,在八层煤中,发育较好的为一1煤。在煤层顶底板附近的泥岩、砂质泥岩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主要为鳞木、羊齿、轮叶及植物根化石。本群以一煤底浅灰色铝质泥岩为底界面,与本溪群呈整合接触。厚101.67米151.48米,平均厚118米。3、二迭第(P):1)下统山西组(P)山西组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所

    20、组成。砂岩:本组含砂岩四层,从下而上为S9、S10、S11 、S12。上中部砂岩为灰及灰褐色,局部微发绿色,中至巨粒结构,向下颗粒逐渐变细。矿物成份以石英及长石为主,唯二1煤顶板S10砂岩含长石较多。山西组砂岩的特点为黑褐色菱铁质凝块,沿层面富含大白云母片,胶结物多为钙泥质。泥岩及砂质泥岩:多为深灰至灰黑色,唯顶部偶具紫斑,微含铝质,具鲕状结构。其顶为A层铝土岩。泥岩及砂质泥岩中,偶见硅质结核,常富含植物化石。煤层:山西组所含煤层为二煤组,下部含煤13层,底部的二1煤层为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较稳定,井田内厚1.9(13041工作面)14.0米(11041四横川),平均厚6.75米。除二

    21、1其它煤层均不可采。山西组产丰富的植物化石,主要有细羊齿、翅羊齿、 羊齿、苛达叶、芦木、轮木、瓣轮木及楔叶等完整的植物化石及碎片。本组以S9砂岩底与下伏太原群分界,为整合接触,厚73134米,平均厚89米。2)下统下石盒子组(P)下石盒子组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所组成。砂岩灰至灰绿色,细粗粒结构,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较多,其它为绿色、暗色矿物及棕云母片。具波状层理及斜层理,胶结物以泥质及钙质为主。砂质泥岩及泥岩多为灰及青灰色夹紫斑,含铁质结核,产植物化石。本组以S13层砂岩底与下伏山西组分界,层厚90104米,平均厚97米。3)上统上石盒子组(P)由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砂岩多为灰

    22、白、灰及灰绿色,细至粗粒结构,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胶结物为钙质、硅质及泥质等。下部有S15、S16砂岩,顶部为平顶山砂岩。在砂岩之间为青灰色、紫色、灰紫色、灰绿色的砂质泥岩及泥岩,泥岩中偶含鲕粒、铁质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本组以S15底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分界,整合接触。地层厚591米。4)上统石千峰组(P)由紫色、暗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所组成。砂质泥岩中偶夹薄层石膏及泥灰岩。地层厚度大于1000米,与上石合子组平顶山砂岩顶部整合接触。4、新第三系(N)井田内仅出露有新第三系(N)鹤壁组,其岩性主要为土黄色、黄褐色粘土,黄褐色、灰白色粉质粘土,黄色灰色中粒泥质砂岩、浅灰色灰

    23、白色淡水湖泊相泥灰岩、钙质粘土,薄厚层状砾岩等。鹤壁组地层厚度,钻孔揭露厚度103.25222.80米,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加大。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5、第四系(Q)主要由次生黄土状砂土、褐黄色粉质粘土、褐红色粘土及砾石等组成,厚度发育不稳定,变化在032米之间。八矿位于鹤壁矿区的南部,总体构造形态为地层走向近SN,倾向E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2036。沿走向发育了轴向NENEE宽缓的向、背斜褶曲构造,NE及NEE向断表明发育。1、褶曲经勘探和采掘实际控制的褶曲有三个向斜和三个背斜。1)张庄向斜:位于67722、771、7613、6871钻孔一线,向斜轴为八矿与六矿的井田分界线。延伸长度28

    24、00米。轴在-350米以浅为SEE,在-350米以深为NEE,向E倾伏。向斜轴在-300米左右被F51断层切割错位。南翼地层走向130170,倾向4080,倾角2030,北翼地层走向3050,倾向120140,倾向2634。该向斜已经被1406、1408工作面和六矿的多个工作面及十多个钻孔严密控制。2)鹿楼背斜:位于7620、522钻孔一线,延伸长度2km,轴向NEE,向东倾伏,倾伏角24。南翼 地层走向175195,倾角24北翼地层走向340350,倾角24。该背斜两翼对称,已经为12021、12041、12101、12121、12141、2401等工作面以及7620、522等钻孔控制,控制

    25、严密。3)桐家庄向斜:位于713、728、鹿60、7812等钻孔一线,延伸长度1.8km、轴向NE60,深部转成EW向,向NE倾伏。该向斜褶皱舒缓,南翼地层走向170左右,北翼地层走向35020,对称性差,有的地段褶皱不明显。4)扒厂向斜:位于7824、7836、7857等钻孔一线,延伸长度2.0km。轴向NE60,向NE倾伏。倾伏角22南翼地层走向150180。北翼地层走向35010。褶皱宽缓,向斜南翼受F53、F53-1等大断层破坏。该向斜浅部由煤层露头、13011、13031、23011、23051工作面以及7838、7857、922等孔控制,控制严密。-400米以下缺乏控制。5)柴厂背

    26、斜:位于7851、7852钻孔一线,延伸长度1.9km。轴向NE70,向NE倾伏,倾伏角22。南翼地层向180190,北翼地层走向340355。此背斜在二1煤层露头附近被F53、F53-1断层破坏,-350米以上痛斜形态不太明显,但-350米之下形态明显。该背斜控制程度差,-400米之下缺乏控制。2 断层八矿井田实见断层统计表序号新编号旧编号落差(米)倾角走向倾向延展长度(米)124F-2OF5151865NENW1000(二水平内540m)224F-3OF41060NENW900(二水平内500m)3F45F45214060NNESNW4504F51F515602760NNESNNW1150

    27、5F58F584073NESE1050(二水平内750米)6F53F538010020NNENW12007F53-1F53-19030NENEENW2000(二水平内1100米)8F53-3F53-315NENW550在八矿范围内,由于第三系砾岩含水层底部沉积了有一定厚度,沉积广泛、连续、稳定的粘土隔水层,其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但大大减小了第三系砾岩含水层对八矿浅部煤层开采的直接威胁,而且切断了太原群二层灰岩、八层灰岩和二1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通过煤系地层露头接受大气降水和砾岩水补给的通道,对八矿井田范围内充水含水层的边界条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八矿砾岩含水层涌水量历年变化情况统计表 单位m3/h

    28、 6-3-1年份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 最小值 1981359.9343.75335.451.0731982389.19334.50367.771.0581983385.0320.8354.371.0861984417.0330.0369.81.1281985365.3331.0351.131.0761986393.6391.0332.671.1831987477.1377.3427.481.1161988534.5377.8440.81.2131989399.1275.0330.141.2091990459.9317.0376.121.2231991388.0332.0349.31.111

    29、1992334.0299.0313.81.0641993403.0297.5353.291.1411994441.5341.0391.11.1291995428.2336.8370.141.1571996438.4332.2393.371.1141997408.0355.0392.651.0391998427.5321.0370.061.1551999408.0358.0368.261.1082000423.0344.0377.331.1212001417.0350.0380.171.0972002374.0330330.01.133二1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向深部裂隙逐渐减少

    30、,含水量逐渐减小 。由于煤系地层露头被第三系底部粘土隔水层所覆盖,浅部缺少补给来源,富水性很弱,以消耗静储量为主,并随着二1煤层的开采逐渐被疏干。自1961年到现在,二1煤层顶板砂岩突水17次,最大突水量18.0m3/h,最小0.3m3/h。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突水量逐渐减小。田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为二1煤层,其次为局部可采煤层一煤及一煤。1、二1煤层二1煤层位于山西组底部,层位稳定。在-400米以上,据分布比较均匀的379个见煤点统计,煤厚1.914.0米,平均煤厚6.15米,变异系数25.7%,可采性指数为1,属较稳定煤层。煤厚分布范围主要在4.019.0米之间,在此范围的煤厚占83.7%。

    31、井田范围内,煤厚变化规律是北翼煤层较厚,南翼煤层较薄(南翼与北翼以中央进风井分界)分述如下:北翼据216个见煤点统计,煤厚2.5米(12101下顺槽)14.0米(11041横川),平均煤厚7.43米,变异系数21.13%,可采性指数为1,属稳定煤层。煤厚分布范围主要在6.019.0米区间,占78.5%。南翼据163个见煤点统计,煤厚1.9米(13041工作面)10.42米(7813孔),平均煤厚5.87米,变异系数26.23%,可采性指数为1,属较稳定煤层。煤厚分布范围主要在3.018.0米区间,占91.97%。二1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地段下部含夹矸12层,夹矸为黑色泥岩,厚0.021.4米。二

    32、1煤层的伪顶为黑色泥岩,厚01米,一般厚0.20.3米,直接顶为6米左右的灰黑色砂质泥岩,富含植物化石,局部为砂岩(S10)。老顶为褐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S10),厚1.039.5米,平均厚9.81米。底板为灰黑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厚010.95米,平均4米,富含植物根部化石。其下为灰黑色中细粒砂岩,其上部在时相变为砂岩与泥岩互层,平均厚13.95米,采面的中间运输巷多布置在此层位中。2、一煤层一煤层位于太原群底部,上距二1煤层105.10157.80米,平均131米。煤厚01.87米,局部可采。含夹石13层,厚0.020.43米,为结构中等复杂的煤层。煤层顶板为黑色泥岩,富含黄铁矿结核。底

    33、板为灰黑灰色砂质泥岩,向下渐变为鲕状铝质泥岩。一煤层上距C3L2灰岩10米左右。3、一煤层一煤层位于一煤层上,与二1煤间距95.90米149.50米,平均123.77米。煤厚00.79米,厚度不稳定,绝大部分不可采,不含夹石。其直接顶板为C3L2灰岩,富含蜓科及腕足类化石,含燧石结核,底板为黑色泥岩。1、煤的物理性质1)二1煤层:黑色,金钢光泽,条痕黑色徽带浅灰色,均一状和条带状结构,硬度小,松散易碎,块煤较小。2)一煤层:黑色,金钢光泽,含黄铁矿结核,具硫臭,粉煤较多。一煤与一煤相似。2、宏观煤岩特征1)二1煤层:上部和下部多为半亮煤型,中部以半亮型煤为主,但夹有暗淡型和半暗型煤。2)一煤层

    34、:为暗淡煤型1、煤的化学性质:1、根据勘探钻孔和井下开采资料,煤质分析成果,见煤质分析成果表,表5-2-1。2、1989年2002年,在上仓皮带取的二1煤层煤样,其化验结果见表5-2-2。2、煤中有害元素及元素组成1)有害元素:煤中的有害元素主要为硫及磷,八矿二1煤为特低硫和特低磷煤,其分析成果如表5-2-3。2)煤的元素组成:煤的元素组成见表5-2-4煤质分析成果表 表5-2-1来 源煤 层灰 分(Ag%)挥发分(Vr%)全 硫(s%)发热量Q卡/克备 注盆场许家沟地质报告钻 孔二1表中分式,分子为最小至最大值,分母为平均值(孔数或点数)一一鹿楼矿井下二1二水平补勘报告钻孔二1一八矿井下二1

    35、3、工艺性能1)发热量由表5-2-1表5-2-2可知,二1煤层煤芯煤样的两极值为:26.4732.79MJ/Kg,平均29.46MJ/Kg,煤层煤样21.8732.74MJ/Kg,平均30.22MJ/Kg,19892002年上仓皮带原煤的两极值为25.3327.67MJ/Kg,二1煤层属于中高高热值煤。2)粘结性与结焦性据盆场许家沟勘探区地质报告及最近几年的煤质分析资料,二1煤的挥发分Vdaf为:10.2718.69%,胶质层Y值均为O,曲线为平滑下降型,粘结性指数为520,说明本矿二1煤的粘结性及结焦性均差。1、二1煤的筛选性能据1989年矿井地质报告,1962、1963、1965年,八矿东

    36、西井混合试样,筛分结果为:25mm占23.77%,025mm占76.23%1985、1986、1987年,三年的筛分结果为:大于100mm占4.6%,10050mm占8.5%,500mm占86.9%。在提交冷泉精查补勘报告时,于1980年9月在本矿二水平11071第二横川采了生产大样,进行了筛选试验和浮沉试验。试验中采用了1.3、1.4、1.5、1.6、1.8五种比重液。浮沉试验的结果表明,分选比得液用1.41.8时,中煤含量为25.84%+10.55%+6.5%=42.89%,属于很难选煤。如果分选比重液用1.51.8时,中煤含量为10.55%+6.5%=17.05%,属于中等可选煤。浮沉试

    37、验结果见浮沉综合表,表5-4-1。2、煤的工业用途综上所述,本矿二1煤层为中灰特低硫特低磷贫瘦煤,中高高热值发热量,其工业用途为优质动力用煤。+1、瓦斯相对涌出量概况八矿从1961年到2002年,全矿井年平均瓦斯相对涌出量10.37m3/吨日。一水平从1961年到1988年,矿井年平均相对瓦斯涌出量9.14m3/吨日;二水平从1989年到2002年,年平均瓦斯相对涌出量13.05m3/吨日,属于高沼气矿井。2、煤与瓦斯突出概况:八矿自1997年至2002年,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八次,突煤量最多为92吨(1997年11月3日),突瓦斯量最多为140万m3(1977年2月4日), 2002年鉴定为煤

    38、与瓦斯突出矿井。3、瓦斯涌出基本规律:总的来讲,八矿瓦斯涌出的基本规律是北翼大,南翼小,深部大,浅部小。但不同的时间,相对瓦斯涌出量并不均衡,它是随着开采水平的延深,相对瓦斯涌出量量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在这之间,也有个别年份偏高、偏低的情况,也有标高高的工作面比标高低的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的情况,例如:12061煤柱工作面标高-35m,相对瓦斯涌出量6.13m3/吨日,而12101工作面标高-85m,相对瓦斯涌出量仅4.64m3/吨日;12121工作面标高-135m,相对瓦斯涌出量19.5m3/吨日,而12141工作面标高-170m,相对瓦斯涌出量仅为10.83m3/吨日。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大小除

    39、与煤中瓦斯含量、工作面周围的地质构造因素有关之外,还与采煤方法、开采的顺序、产量、工作面回采率等因素有关。历年瓦斯鉴定成果汇总表表7-2-1 项 目时 间绝对瓦斯涌出量m3/分相对瓦斯涌出量m3/吨日瓦斯等级1984年7.989.92低1985年20.8121.58高1986年17.8513.04高1987年13.148.53低1988年11.978.64低平均9.141989年14.1011.38高1990年缺缺1991年缺缺1992年13.1311.32高1993年14.9313.80高1994年7.096.09低1995年16.9712.47高1996年10.306.35低1997年10

    40、.808.981998年32.2221.89高1999年28.0217.78高2000年24.6413.92高2001年34.6710.48高2002年38.5522.11(煤瓦斯突出)平均13.05全矿平均10.37本矿在19621964年取煤尘样5个,1980年取煤坐样3个,19821987年取煤坐样6个,其结果见二1煤煤尘爆炸试验成果表,表7-3-1。由表7-3-1可知,本矿煤尘爆炸试验,火苗长度54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2065%,煤尘爆炸指数均大于10%,煤尘具有传导性爆炸危险,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据矿务局安监局19781979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八矿二1

    41、煤的自燃发火期36个月,从19892000年,作过7次测定,自燃发火期36个月至612个月。井田边界:西北以F45断层与鹿楼乡小庄桥煤矿为界,北以张庄向斜轴与六矿为邻;南以F53-1和F49分别与柴厂矿和十矿为界;西至二1煤层露头线;深部边界原为-400米等高线,本次修编报告将深部边界扩大至-960等高线。采用地质块断法计算矿井地质资源量,地质块段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地质勘探或开采特征,将矿体划分为若干块段,在圈定的块段法范围内可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每个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各块段储量之和,每个块段内至少应有一个以上的钻孔。煤层储量的计算公式为:(公式2-2-1) 式中: 、分别为各块段的储量,万

    42、t ;、. 分别为各块段的面积,m2;、.分别为各块段内煤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各块段内煤层的容重,取1.4 t/m3(1988年局中心化验室)根据地质勘探情况,将矿体划分为5个块段。 在各块段范围内,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每个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之和。块段的面积S必须采用真面积(即煤层斜面积)。用煤层底板等高线上的水平投影面积换算成真面积。 式中 s真面积,m2; 水平投影面积,m2 ; 煤层倾角,采用块段内的平均倾角,();各块段面积分别计算如下:块一255.6926123.291021863.991.48011413.682块二276.22500663.561.4块三265.92195061.501.4块四275.82207461.672477492.151.4块五187.51964482.072065578.691.4总计平均24.66.2总计注: 根据本矿的实际开采条件和煤层赋存状况,开采时主采二1煤,所以只计算本煤层储量。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根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中,70%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的工业资源/储


    注意事项

    本文(采矿工程专业鹤煤八矿矿井09Mta新井设计.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胜****】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