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NB∕T 31016-2019 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 变流器 技术规范(能源).pdf

    • 资源ID:88610       资源大小:418.35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NB∕T 31016-2019 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 变流器 技术规范(能源).pdf

    1、ICS 29.120.01 K 45 备案号: N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能 源 行 业 标 准 NB/T 310162019 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 变流器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control system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nverter 2019 06 04 发布 2019 10 01X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NB/T 31016-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技术要求 . 4 4.1

    2、产品型式和主要参数 . 4 4.2 使用条件 . 4 4.3 性能要求 . 5 5 试验 . 12 5.1 试验平台 . 12 5.2 仪器设备 . 13 5.3 试验方法 . 13 6 检验规则 . 19 6.1 类型 . 19 6.2 试验项目 . 20 7 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书 . 21 7.1 标志和标签 . 21 7.2 使用说明书 . 21 8 包装、贮存和运输 . 22 8.1 包装 . 22 8.2 贮存 . 22 8.3 运输 . 22 NB/T 31016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编写给定的规则起草。 修改

    3、了标准名称,原“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技术条件”更改为“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 变流器 技术规范”; 修改了“1 范围”,原“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更改为“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的变流器”、原“适用于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和电力系统中的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更改为“适用于直流1500V及以下、交流1000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池储能功能控制系统的变流器”; 修改了“3 术语和定义”,增加了“并网运行模式”、 “离网运行模式”、 “充放电转换时间”,删除了“直流分量”、“变流器效率”、“过载能力”; 修改“4.1 产品型式和主要参数”为“4.1产品类别”,删除原“4.1.2 产品型号”和“4.1

    4、.3 主要参数”内容,现“4.1 产品类别”按照运行模式、安装环境、冷却方式分类; 修改了“4.2.1 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原“常温型:-20+45、低温型:-30+45”更改为“-20+45 ; 修改了“4.3性能要求”的部分项目顺序; 增加了“4.3.1.1 结构及外观要求”内容,按照主电路连接、二次线及电气元件安装等; 修改了“4.3.2 绝缘”,内容参照GB/T 34120-2017的规定。 增加了“4.3.2.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内容参照GB/T 7251.1的规定。; 删除了“4.3.3 过载能力”中的“在120%的标称电流容量下,持续运行时间不应少于1min”有关规定;

    5、修改“4.3.4 总谐波畸变系数(THD)”为“4.3.4 谐波和波形畸变”,奇次谐波由35th到39th,偶次谐波由36th到40th; 增加了“4.3.5 电网适应能力”频率响应、电压响应、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的有关内容; 修改“4.3.6 效率”,原92%更改为94%; 增加了“4.3.8有功功率控制”和“4.3.9无功功率调节功能”的要求; 修改原“4.3.9 恒流充电稳流精度”、“4.3.10 恒流充电电流纹波”、“4.3.11 恒压充电稳定精度”、“4.3.12 恒压充电电压纹波”的精度参数要求; 增加了“4.3.20 虚拟同步机功能”,即储能变流器应具有虚拟同步机功能,以主动参

    6、与接入系统的电压、频率调节; 增加了“4.3.21 离网性能”,包括电压偏差、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和电压不平衡度; 修改原“4.3.18 通信接口”为“4.3.25 通讯功能”,增加了MODBUS等通信协议; 修改原“4.3.21 运行状态切换时间”为100ms; 删除了原“4.3.24.3.2 恒定湿热”有关规定; 增加了“4.3.28 电磁兼容”中的工频磁场抗扰度、阻尼振荡波抗扰度的有关内容,相关指标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5.3.5 电网适应能力试验”、“5.3.8 有功功率控制试验”、“5.3.9 无功功率调节功能试验”等有关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7、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北 NB/T 31016-2019 III 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信测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艾斯玛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卓、果岩、王婷、黄晓阁、韩治国、黎忠琼、蔡欢、江涛、黄浪、赵芫桦

    8、、李彬、胡鼎、赵帅央、朱敏、曾春保、方振雷、郭庆、龚元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B/T 31016-2011。 NB/T 310162019 1 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 变流器 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的变流器的工作环境条件、电气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及标志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直流 1500V 及以下、交流 1000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池储能功能控制系统的变流器(以下简称“储能变流器”) ; 注:电池是指各类电化学能储能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

    9、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2900.33

    10、 电工术语 电力电子技术 GB/T 3859.1 半导体变流器 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 第 1-1 部分:基本要求规范 GB/T 3859.2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 7251.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422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 电气试验方法 GB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

    11、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Z 17625.3 电磁兼容 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 16A 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

    12、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NB/T 310162019 2 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 17799.4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 GB/T 19582.1 基于 Modbus 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 第 1 部分 Modbus 应用协议 GB/T 34120-2017 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 GB/T 341

    13、33-2017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 GB/T 36547-2018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GB/T 36548-2018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 NB/T 33015-2014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NB/T 33016-2014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测试规程 IEC 60870-5-104 远动设备和系统 第 5-104 部分:传输协议 3 术语和定义 GB/T 34120、GB/T 34133、GB/T 3859.1、GB/T 2900.33、GB/T 14549、GB/T 15945、GB/T 15543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4、1 电池储能系统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采用电化学能电池作为储能载体,应用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和电力系统储能电站,可调度的储能系统。 3.2 功率控制系统 power control system 与储能电池组配套, 连接于电池组与电网之间, 把电网电能存入电池组或将电池组能量回馈到电网的系统,主要由储能变流器、监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及能量管理系统(EMS)等部件组成。 3.3 公共连接点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储能系统与公共电网直接连接点或经升压变压器高压侧母线的接入点。 3.4 孤岛运行 islanded

    15、operation 电网失压时,电池储能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全部或某一部分负荷继续供电的状态。 3.5 计划性孤岛运行 intentional islanding 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进入孤岛运行状态。 3.6 非计划性孤岛运行 unintentional islanding 非计划、不受控地进入孤岛运行状态。 NB/T 310162019 3 3.7 防孤岛 anti-islanding 防止非计划性孤岛运行的发生。 3.8 恒流充电 constant current charge 充电过程中电流保持恒定, 储能电池组电压随充电的进行逐步升高。 当最高单体电池电压大于或等于规定

    16、的电压值后,停止充电。 3.9 恒压充电 constant voltage charge 在充电电流范围内,充电电压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 3.10 恒流限压充电 constant current limit voltage charge 先以恒流方式进行充电,当储能电池组端电压上升到限压值时,自动转换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完毕。 3.11 稳流精度 stabilized current precision 储能变流器在恒流充电状态下, 直流侧输出电流在其额定值范围内任一数值上保持稳定时, 其输出电流稳定程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I =(IMIZ) /IZ100% 式中:I稳流精度;I输出电流波动极

    17、限值;IZ输出电流整定值。 3.12 稳压精度 stabilized voltage precision 储能变流器在恒压充电状态下, 直流侧输出电流在其额定值范围内变化, 其输出电压在其可调节范围内任一数值上保持稳定时其输出电压稳定程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U =(UMUZ)/UZ 100% 式中:U稳压精度;U输出电压波动极限值;UZ输出电压整定值。 3.13 预充电 pre-charge 当最低单体电池电压低于最低允许值时, 在最低单体电池电压上升到最低允许充电电压之前, 采用的小于额定充电电流进行的电压恢复性充电过程。 当最低单体电池电压上升到最低允许电压之后, 预充电过程即可结束,转为

    18、正常充电。 3.14 并网运行模式 grid mode NB/T 310162019 4 储能变流器同步并入交流电网, 以电流源特性运行, 把电网电能存入电池组或将电池组能量回馈到电网的运行模式。 3.15 离网运行模式 islanded mode 储能变流器以电压源特性运行,为储能系统交流侧所连接的电网提供电源的运行模式。 3.16 充放电转换时间 transfer time between charge and discharge 储能系统在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之间切换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指从90%额定功率充电状态转换到90%额定功率放电状态与从90%额定功率放电状态转换到90%额定功率充电

    19、状态所需时间的平均值。 4 技术要求 4.1 产品类别 产品的类别分为: 按运行模式分为并网型、离网型和并/离网型; 按安装环境分为户内型和户外型; 按冷却方式分为空冷型和液冷型。 4.2 使用条件 4.2.1 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 储能变流器应在规定的空冷和液冷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a)工作环境温度: -20+45 ; b)空气相对湿度90; c)海拔高度2 000 m。 4.2.2 正常试验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使用气候条件,储能变流器应在如下大气环境下进行试验: a)环境温度:15 +35 ;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4.2.3 正常使用的电气条件

    20、若无其他规定,符合本标准的储能变流器在下列电网条件下,应能以正常方式运行: a) 公用电网谐波电压应不超过 GB/T 14549 中第 4 章规定的限值; b) 储能变流器交流输出端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不超过 GB/T 15543 规定的数值,允许值为 2%,短时不得超过 4%; c) 电网电压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12325 的规定,电网电压的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10%; d) 电网频率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15945 的规定,电网频率允许变化范围 47.5 Hz51.5 Hz。 NB/T 310162019 5 4.3 性能要求 4.3.1 一般检查 4.3.1.1 结构及外观要求

    21、结构和机柜本身的制造质量、主电路连接、二次线及电气元件安装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a)储能变流器及机架组装有关零部件均应符合各自的技术要求; b)油漆电镀应牢固、平整,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c)机架面板应平整,文字和符号要求清楚、整齐、规范、正确; d)标牌、标志、标记应完整清晰; e)各种开关应便于操作,灵活可靠。 4.3.1.2 电气要求 应保证各个电气连接的正确性,电抗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应在装配前筛选、测试并确认其具备正常功能,电缆截面积和电缆头的压接、焊接应满足储能变流器最大导通电流能力及工艺要求,应满足GB 5226.1中的规定。 4.3.2 绝缘 4.3.2.1 绝缘电阻 在4.

    22、2.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储能变流器各独立电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以及与各独立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试验电压按表1的规定进行。 表 1 绝缘电阻试验电压等级 单位:V 额定绝缘电压U 试验电压 U60 250 60U250 500 250U1000 1000 1000U1500 2500 4.3.2.2 介质强度 a)在 4.2.2 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储能变流器应能承受频率为 50 Hz,历时 1 min 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 b)工频交流试验电压值按表 2 规定进行选择,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工频交流试验电压值的2倍; c)

    23、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电路施加电压时,其余电路等电位互联接地。 表 2 介质强度试验电压等级 单位:V 额定电压U 试验电压 U60 1000 60U300 2000 NB/T 310162019 6 额定电压U 试验电压 300U690 2500 690U800 3000 800U1000 3500 1000U1500 3500 4.3.2.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储能变流器各带电电路之间以及带电部件、 导电部件、 接地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GB/T 7251.1的规定。 4.3.3 过载能力 在110的额定电流下,储能变流器持续运行时间不应少于10 min。 4.3.4 谐波和波

    24、形畸变 储能变流器运行时,注入电网的电流谐波总畸变率限值为 5%,分次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见表 3。 表 3 谐波电流含有率限值 奇次谐波次数 含有率限值(%IN) 偶次谐波次数 含有率限值(%IN) 3rd-9th 4.0 2nd-10th 1.0 11th-15th 2.0 12th-16th 0.5 17th-21st 1.5 18th-22nd 0.375 23rd-33rd 0.6 24th-34th 0.15 35th-39rd 0.3 36th-40rd 0.075 注1:IN为储能变流器交流侧额定电流。 注 2:电流谐波测试时应排除因电网电压谐波引起的电流谐波。 4.3.5 电网

    25、适应能力 4.3.5.1 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按如下要求: a) 并入380V配电网的储能变流器,当接入点频率低于49.5Hz时,应停止充电;当接入点频率高于50.2Hz时,应停止向电网送电; b) 并入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储能变流器应能具备一定的耐受系统频率异常的能力,应能按表4要求运行。 表 4 频率响应时间要求 频率范围 运行要求 f48Hz 储能变流器不应处于充电状态。 储能变流器应根据允许运行的最低频率或电网调度机构要求确定是否与电网脱离。 48Hzf49.5Hz 处于充电状态的储能变流器应在 0.2s 内转为放电状态,对于不具备放电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在 0.2s 内与电网脱离。

    26、 处于放电状态的储能变流器应能连续运行。 49.5Hzf50.2Hz 正常充电或放电运行 NB/T 310162019 7 50.2Hzf50.5Hz 处于放电状态的储能变流器应在 O.2s 内转为充电状态,对于不具备充电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在 0.2s 内与电网脱离。 处于充电状态的储能变流器应能连续运行 f50.5Hz 储能变流器不应处于放电状态。 储能变流器应根据允许运行的最高频率确定是否与电网脱离。 4.3.5.2 电压响应 电压响应按如下要求: a) 并入380V配电网的储能变流器,在并网点电压异常时,应断开与电网的电气连接。电压异常范围及其对应的断开时间响应要求如表5; 表 5

    27、并入380V配电网的储能变流器电压响应时间要求 并网点电压 运行要求 U50UN 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 0.2s 50%UNU85%UN 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 2.0s 85%UNU110%UN 连续运行 110%UNU120%UN 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 2.0s 120%UNU 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 0.2s 注 1:UN为并网点的电网额定电压。 注 2:最大分闸时间是指异常状态发生到储能变流器断开与电网连接时间。 b) 并入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对电压支撑有特殊要求的储能变流器,应能按表6要求运行。 表 6 并入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储能变流器电压响应时间要求 并网点电压 运行要求 U85

    28、%UN 应符合 4.3.5.3 节低电压穿越的要求 85%UNU110%UN 应正常运行 110%UNU 应符合 4.3.5.4 节高电压穿越的要求 注 1:UN为并网点的电网额定电压。 4.3.5.3 低电压穿越要求 通过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储能变流器, 当并网点电压在额定电压的85%以下时, 储能变流器应具备如图1所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a) 并网点电压在图1中曲线1轮廓线及以上区域时,储能变流器应不脱网连续运行;否则,允许储能变流器脱网。 NB/T 310162019 8 01.0-10时间(s)曲线1要求储能系统不脱网连续运行储能系统可以与电网断开连接并网点电压(pu) 0.

    29、1500.6252.00.20.85 图1 储能变流器低电压穿越要求 b) 各种故障类型下的并网点考核电压如表 7 所示。 表7 储能变流器低电压穿越考核电压 故障类型 考核电压 三相短路故障 并网点线电压 两相短路故障 并网点线电压 单相接地故障 并网点相电压 4.3.5.4 高电压穿越要求 通过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储能变流器,当并网点电压在额定电压的110%以上时,储能变流器宜具备如图2所示的高电压穿越能力。 a)并网点电压在图2中曲线2轮廓线及以下区域时,储能变流器宜不脱网连续运行;并网点电压在图2中曲线2轮廓线以上区域时,允许储能变流器脱网。 0.91.4-10时间(s)曲线

    30、2要求储能系统 不脱网连续运行储能系统可以与电网断开连接并网点电压(pu) 0.510.01.01.31.11.2 图2 储能变流器高电压穿越要求 NB/T 310162019 9 b)并网点考核故障类型为三相电压升高。 4.3.6 效率 在额定运行条件下,储能变流器的整流效率和逆变效率应不低于94%。 注:以上效率指整体效率,储能变流器的损耗包括主回路损耗、工作电源损耗和冷却系统的损耗。 4.3.7 功率因数 并网运行模式下,不参与系统无功调节时,储能变流器输出大于其额定输出的50%时,平均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8(超前或滞后)。 4.3.8 有功功率控制 储能变流器应具备充放电功率控制和频

    31、率调节功能,宜具备主动调节和被动调节两种调节方式。 4.3.9 无功功率调节功能 储能变流器应具备无功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功能,其调节方式、控制精度、调节时间等应满足用户的要求。 4.3.10 直流分量 并网运行时,储能变流器交流侧输出电流中的直流电流分量应不超过其输出电流额定值的0.5%。 4.3.11 电压波动和闪变 储能变流器并网运行时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应满足GB/T 12326的规定。 4.3.12 恒流充电稳流精度 储能变流器在恒流工作状态下,输出电流的稳流精度应不超过士5%。 4.3.13 恒流充电电流纹波 储能变流器在恒流工作状态下,输出电流纹波应不超过士5%。

    32、4.3.14 恒压充电稳压精度 储能变流器在恒压工作状态下,输出电压的稳压精度应不超过士2%。 4.3.15 恒压充电电压纹波 储能变流器在恒压工作状态下,输出电压纹波应不超过2%。 4.3.16 限压功能 对储能电池充电时, 当储能变流器处于稳流充电状态并且电压最高的单体电压达到规定值时, 充电电流应自动减小, 使最高单体电池电压应不超过储能电池组规定限压值, 充电电压自动调整范围应满足电池充电要求。 4.3.17 限流功能 充电开始阶段, 应根据储能电池的需要采取必要的限流措施, 避免冲击电流对电池及储能变流器自身的损害。 NB/T 310162019 10 对电池充电时, 当储能变流器处

    33、于稳压充电状态并且充电电流达到规定值时, 应能立即进入限流状态,使充电电流不超过规定限流值的2%。电流自动调整范围应满足储能电池组充电要求。 4.3.18 充放电切换时间 储能变流器应能快速切换运行状态, 在额定功率并网充电状态和额定功率并网放电状态之间运行状态切换所需的时间应不大于100ms。 4.3.19 预充电功能 当发生单体电池的电压低于最低允许电压时, 应采用预充电模式充电。 当最低单体电池的电压上升到最低允许电压以上时,预充电过程结束,转入正常充电模式。 4.3.20 虚拟同步机功能 储能变流器宜具有虚拟同步机功能,以主动参与接入系统的电压、频率调节。 4.3.21 离网性能 仅适

    34、用于离网型、并/离网型储能变流器。 4.3.21.1 电压偏差 在空载和额定阻性负载(平衡负载)条件下,储能变流器交流侧输出电压幅值偏差应不超过额定电压的5%,相位偏差应小于3。 4.3.21.2 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在空载和额定阻性负载 (平衡负载) 条件下, 储能变流器交流侧输出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应不超过3%。 4.3.21.3 电压不平衡度 储能变流器输出电压不平衡度应小于2%,短时不超过4%。 4.3.22 温升 在额定运行条件下,待各元件热稳定后,储能变流器各部位的极限温升见表 8。 表 8 储能变流器各部位的极限温升 单位:K 部件和部位 极限温升 主电路半导体器件 外壳温升和结温由产

    35、品技术条件或分类标准规定 主电路半导体器件与导体的连接处 裸 铜:45 有锡镀层:55 有银镀层:70 母线(非连接处):铜 铝 35 25 浪涌吸收器与主电路的电阻元件 距外表面30 mm出的空气:25 4.3.23 噪声 NB/T 310162019 11 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在距离设备水平位置1m处,用声级计测量满载时的噪声,储能变流器的噪声不应大于80dB。对于声压等级大于80dB的储能变流器,应该在其明显位置粘贴“听力损害”的警示标识,且说明书中给出减少听力损害的指导。 4.3.24 保护功能 储能变流器应同时配置有硬件故障保护和软件保护,保护功能配置完善,保护范围交叉重叠,没有死

    36、区,能确保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系统安全。产品需具有如下保护功能: 交流进线相序错误保护; 极性反接保护 电网电压不平衡保护; 过电流保护; 过/欠压保护; 频率超范围保护; 电流直流分量超标保护; 冷却系统故障保护; 过温保护; 通讯故障保护; 防孤岛保护。 4.3.25 通讯功能 储能变流器宜具备CAN/RS485、以太网通讯接口。其中,储能变流器与监控站级通信宜采用以太网通讯接口, 宜支持MODBUS-TCP、 DL/T 860、 PROFIBUS-DP通信协议; 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宜采用CAN/RS485,宜支持CAN2.0B、MODBUS-TCP通信协议。 4.3.26 外壳防护等级 户

    37、内型:不低于 IP20; 户外型:不低于 IP54。 4.3.27 环境 4.3.27.1 低温性能 在试验温度为工作环境温度下限且稳定后,产品应能正常启动运行,持续运行时间不应低于72h。 4.3.27.2 高温性能 在试验温度为工作环境温度上限且稳定后,产品应能正常启动运行,持续运行时间不应低于72h。 4.3.27.3 耐湿热性能 按GB/T 2423.4进行试验后,测量其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 M。介质强度不应低于4.3.2.2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的75。 4.3.28 电磁兼容性能 4.3.28.1 静电放电抗扰度 NB/T 310162019 12 储能变流器应能承受GB/T

    38、 17626.2-2006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试验结果应满足GB/T 17626.2-2006第9条中规定的b)类要求。 4.3.28.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储能变流器应能承受GB/T 17626.4-2008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GB/T 17626.4-2008第9条中规定的b)类要求。 4.3.28.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储能变流器应能承受GB/T 17626.3-2016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试验结果应满足GB/T 17626.3-2008第9条中规定的a)类要求。 4.3.2

    39、8.4 浪涌(冲击)抗扰度 储能变流器应能承受GB/T 17626.5-2008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GB/T 17626.5-2008第9条中规定的b)类要求。 4.3.28.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储能变流器应能承受GB/T 17626.6-2017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GB/T 17626.6-2017第9条中规定的a)类要求。 4.3.28.6 工频磁场抗扰度 储能变流器应能承受GB/T 17626.8-2006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连续磁场试验结果应满足GB/T 1

    40、7626.8-2006第9条中规定的a)类要求,短时磁场试验结果应满足GB/T 17626.8-2006第9条中规定的b)类要求。 4.3.28.7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储能变流器应能承受GB/T 17626.11-2006中规定的3类电磁环境的试验等级的电压暂将、短时中断抗扰度,同时应能承受70%电压试验等级的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仅适用于控制和辅助电源回路(每相额定输入电流不超过16A)。试验过程中,储能变流器的性能或功能可暂时降低或丧失,试验结束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4.3.28.8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储能变流器应能承受GB/T 17626.18-2016中规定的试验等级

    41、为3级的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试验频率为100kHz和1MHz,试验结果应满足GB/T 17626.18-2016第9条中规定的b)类要求。 4.3.28.9 发射要求 正常工作的储能变流器的电磁发射应不超过GB 17799.4规定的发射限值。 5 试验 5.1 试验平台 储能变流器试验应在与实际工作等效的电气条件下进行,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未找到引用源。3给出了储能变流器性能指标试验的参考电路,部分保护功能的试验平台也可参照此电路。测试要求如下: NB/T 310162019 13 a) 模拟电网应符合4.2.3规定; b) 被测装置的直流输入源应为储能电池组或电池模拟器,直流源应至少能提

    42、供被测装置最大直流输入功率的1.5倍,且直流源的输出电压应与被测装置直流输入电压的工作范围相匹配,试验期间输出电压波动不应超过5%; c) 如果被测装置有指定的直流输入源,但该输入源不能提供试验中规定的装置的输出功率,应在输入电源能够提供的范围内进行测试。 5.2 仪器设备 试验中使用的测量仪器、仪表、传感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0.2级(兆欧表除外),电流传感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0.2级,电量变送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0.5,温度计的误差不应大于1,测量仪器仪表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3 试验方法 5.3.1 一般检查 以目测方式检查储能变流器应符合4.3.1的规定。 5.3.1.1 电气连接检查

    43、使用万用表或较线器对各个电路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 是否存在不正确的连接, 以及信号能够正确送达等静态特性是否能满足要求等进行检查,应符合4.3.1.2的要求。 5.3.2 绝缘试验 试验应在4.2.2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5.3.2.1 绝缘电阻 试验方法按GB/T 3859.1-2013,7.2.3.1中的规定,在主电路与地(外壳)之间试验时,根据储能变流器额定电压选取兆欧表的电压等级,测得的绝缘电阻应符合4.3.2.1的要求。 5.3.2.2 介质强度 试验方法按GB/T 3859.1-2013,7.2.2中的规定,在主电路与地(外壳)之间试验,所用耐压测试仪的试验电压等级根据储

    44、能变流器额定电压按表2选取,试验电压为50 Hz正弦波,持续时间1 min,无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 注:当因电磁滤波元件的存在而无法施加交流试验电压时,也可以采用等效的直流试验电压,其值按表1试验电压的2倍选取。 5.3.2.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符合性应通过测量来检验,测量方法按GB/T 7251.1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3.2.3的要求。 5.3.3 过载能力试验 试验在电网侧进行, 分别在并网和离网运行模式下, 控制变流器输出110的额定电流, 历时10 min,时间间隔不大于10 min,试验循环次数为3次。变流器无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5.3.4 谐波和波

    45、形畸变试验 NB/T 310162019 14 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5.1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3.4的规定。 5.3.5 电网适应能力试验 频率响应、电压响应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7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3.5的规定。 低电压穿越试验方法参照GB/T 36548-2018中7.4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3.5.3的规定。 高电压穿越试验方法参照GB/T 36548-2018中7.5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3.5.4的规定。 5.3.6 效率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3的规定,测定变流器的整流效率和逆

    46、变效率均应不低于94。变流器的效率计算公式为: %100输入有功功率输出有功功率 . (1) 5.3.7 功率因数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6.3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3.19的规定。 5.3.8 有功功率控制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6.1的规定。 5.3.9 无功功率调节功能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6.2的规定。 5.3.10 直流分量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5.7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3.8的规定。 5.3.11 电压波动和闪变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 GB/T 3413

    47、3-2018 中 6.5.5 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 4.3.15 的规定。 5.3.12 恒流充电稳流精度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1.3.2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3.9的规定。 5.3.13 恒流充电电流纹波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1.3.3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3.10的规定。 5.3.14 恒压充电稳压精度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1.3.5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3.11的规定。 5.3.15 恒压充电电压纹波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 34133-2018中6.1.3.6的规定,测试结果

    48、应符合4.3.12的规定。 5.3.16 限压功能试验 对储能电池组充电时, 当储能变流器处于稳流充电状态并且电压最高的单体电压达到规定值时, 充电电流应自动减小,使最高单体电池电压不应超过储能电池的规定限压值的1%。 NB/T 310162019 15 5.3.17 限流功能试验 对储能电池组充电时, 当储能变流器处于稳压充电状态并且充电电流达到规定值时, 应能立即进入限流状态,使充电电流不超过规定限流值的2%。 5.3.18 充放电切换时间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 GB/T 34133-2018 中 6.1.2 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 4.3.23 的规定。 5.3.19 预充电功能试验 模拟单

    49、体储能电池的电压低于最低允许电压时, 储能变流器应采用预充电模式充电; 当最低单体储能电池的电压上升到最低允许电压以上时,预充电过程结束,储能变流器应转入正常充电模式。 5.3.20 离网性能试验 5.3.20.1 电压偏差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 GB/T 34133-2018 中 6.5.8 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 4.3.16.1 的规定。 5.3.20.2 电压谐波总畸变率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 GB/T 34133-2018 中 6.5.2 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 4.3.16.2 的规定。 5.3.20.3 电压不平衡度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 GB/T 34133-2018 中 6.5.6 的规

    50、定,测试结果应符合 4.3.16.3 的规定。 5.3.21 温升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GB/T 3859.1-2013中7.4.2中的规定,测温元件可以使用温度计、热电偶、热敏元件、红外测温计或其它有效的方法。在额定运行条件下,各元件热稳定后,按表10测量温升,其温升在器件各自规定的范围之内。 5.3.22 噪声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 GB/T 34133-2018 中 6.10.3 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 4.3.14 的规定。 5.3.23 保护功能试验 5.3.23.1 相序错误保护试验 当储能变流器发生电网侧相序接入错误时,应能可靠保护。 相序错误通常发生在变流器投运前的调试阶段。 试验时,


    注意事项

    本文(NB∕T 31016-2019 电池储能功率控制系统 变流器 技术规范(能源).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