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pdf

    • 资源ID:849664       资源大小:2.90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pdf

    1、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年月,頁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姚波第七編河 北 道 卷九八魏州(冀州、魏郡)獨孤思莊約聖曆二年(約)王中孚墓誌銘:“夫人獨孤氏,今魏州刺史思莊之女。”王中孚卒於聖曆二年,壽三十三歲,葬年不詳。故知聖曆二年或稍後時,獨孤思莊在魏州刺史任。全編魏州卷(第頁)有獨孤思莊,天册萬歲元年()至萬歲通天元年()在任。又載狄仁傑於萬歲通天元年至神功元年()時在任,王及善於神功元年在任。王中孚墓誌 所載魏州刺史獨孤思莊,當爲再任。韋銑開元初説見卷五四汝州韋銑條。尹元縡延載元年()尹元縡墓誌(開元十八年十一月十日):“弱冠以大父勛補右千牛歷城門郎、絳州司馬、鄭州長史、豪州刺史未幾,

    2、除乾封令二載,擢大理少卿出拜宜州刺史。府君以政殷軍役,地密畿甸,請辭大郡,别讓通賢封金城縣男,遷魏州刺史胤子仙州司馬子羽、澧州刺史子産等,皆義方禀彝,名教爲樂。”全編澧州卷(第頁)有尹子産,懷疑約在中宗時,誤。唐制有兩宜州,一在嶺南道,一在京畿道。墓誌既稱“地密畿甸”,則尹元縡所任當是京畿道宜州。武德元年以楊隋宜君郡故地爲宜州,貞觀十七年廢。天授二年()復置,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第頁。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第頁。大足元年再廢。尹元縡終於延載元年,壽六十六歲,則其當生於貞觀二十二年(),故主政宜州必在武后時。又尹元縡於延載元年卒於魏州刺史任,則其刺宜州約在長壽時。上推尹元縡主政豪州,似約在

    3、武后初。全編 豪州、宜州、魏州皆不載尹元縡,可據補。卷九九博州(博平郡)李德穎龍朔二年()以後説見卷六七濮州李德穎條。卷一相州(鄴郡)韓嵩天寶十二載()劉文暉墓誌銘(天寶十二載十一月二十四日):“御史大夫相州刺史韓嵩撰并書。”全編 相州卷(第頁)王燾條引直齋書録解題:“外臺秘要方四十卷,唐鄴郡太守王燾撰,自爲序,天寶十一載也。”以爲王燾始任相州是在天寶十一載。又引 新唐書王燾傳 顔真卿傳 全唐文顔真卿墓誌 以爲王燾於天寶十四載卸任。刺史衹能有一員,天寶十二載十一月末時韓嵩正在相州任,則王燾刺相州必不能始於天寶十一載。外臺秘要方 所謂天寶十一載可能爲十二載之訛。王燾天寶十二載末十四載()見上文韓

    4、嵩條。卷一二貝州(清河郡)張敬輿開元二十年()以前説見卷五三鄭州張敬輿條。卷一三邢州(鉅鹿郡)謝叔方貞觀中説見卷三蘭州謝叔方條。韋銑開元五年()説見卷五四汝州韋銑條。卷一四洺州(廣平郡)沈從道開元二十八年()沈從道墓誌(天寶四載七月十七日):“俄出爲舒州刺史。三載考績,六條惟允。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新唐書 卷三七 地理志一,第頁。秦晉豫新出土墓誌蒐佚三編,第頁。入拜右司郎中尋除軍器監遷太原府少尹,兼留守北都更歲,移冀州刺史尋除蘇州刺史。無何,遷廣平郡太守開元廿八年八月十五日,奉敕歸丘園,鼓缶自歌,揮金取樂。”沈從道卒於天寶元年,壽八十一歲。開元十一年置北都,改并州爲太原府。北都留守例由太原尹

    5、兼任。沈從道官爲少尹,則志文所謂北都留守似當是北都副留守。據志文,沈從道官冀州刺史當在開元中,且必晚於開元十一年。後任蘇州刺史,再改洺州,時均應在開元中。從道任洺州直至開元二十八年致仕。上推沈從道出刺舒州,可能在開元初。全編 唯冀州卷(第頁)有沈從道,繫於待考録。現可校正爲開元十一年以後。全編 舒州、蘇州、洺州卷皆不載沈從道,當據補。卷一五趙州(趙郡)李德穎龍朔二年()以後説見卷六七濮州李德穎條。長孫元翼約開元初 長孫元翼墓誌(開元二十年十月十六日):“皇朝屬運中圮,外戚專政,侯籍不修,勛門是屏,乃除公爲睦州司馬。俄而,睿圖光啓,王業聿興授太子率更令。未幾,朝廷以爲政之要,先於理人以公爲宣州刺

    6、史以親累貶,授台州刺史,尋入爲右宗衛率,遷左武衛將軍降授太子右諭德,又改授趙州刺史。”長孫元翼卒於開元十一年。所謂“皇運中圮”當指武后改唐爲周,“睿圖光啓”即是神龍革命,中宗復位。長孫元翼任宣州刺史是在神龍革命後不久,當即在中宗時。全編宣州卷(第頁)引 元和姓纂,懷疑長孫元翼於開元時在任,有誤。全編台州、趙州卷不載長孫元翼,可據補。卷一七冀州(魏州、信都郡)丘師利(丘師)約武德八、九年貞觀初 全編 冀州卷(第頁)有丘師利,約武德末在任。吴炯炯引貞觀十五年丘師墓誌 以爲武德末、貞觀初在任,然繫於魏州卷。丘師墓誌 云:“除公使持節、都督冀深貝宗四州諸軍事、冀州都督主上賓於四門,龍飛九五,加公散騎常

    7、侍,改都督爲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第頁。舊唐書 卷三九 地理志二,第頁。洛陽新獲墓誌二一五,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補正(四),第頁。史,增封三百户,并前一千三百户。既而任遠親老,思展扶侍,表請還京,終其孝道。”丘師始任冀州時官爲都督,卸任時已改稱刺史。貞觀元年廢冀州都督府。又全編冀州卷(第頁)載約武德六年()、七年時,齊善行在冀州都督任。故丘師利始任冀州長官當在武德末,卸任在貞觀初。舊唐書載魏州於龍朔二年改爲冀州大都督府,咸亨三年()復舊。冀州於龍朔二年改魏州大都督府,咸亨三年復舊。結合任職時間,可以確定丘師所任之冀州是隋信都郡故地,當從 全編 繫於冀州卷

    8、,吴考大誤。卷一九滄州(景城郡)張有德武德中此爲第一任,趙望秦補充不確,説見卷十六夏州張有德條。張有德貞觀十八年()此爲第二任,説見卷十六夏州張有德條。卷一一德州(平原郡)弓之義武德中 全編 德州卷(第頁)引 元和姓纂 以爲弓義之約武后時在德州刺史任。黄樓考引開元十八年 弓鳳兒墓誌及景龍二年弓昭墓誌以爲當正作弓之義,武德、貞觀時期在任。復檢 弓昭墓誌:“大父之義,皇朝金紫光禄大夫,德州總管,上柱國,離石郡開國公,贈使持節洪州諸軍事,洪州刺史,謚曰貞公。”故知弓之義所任實爲德州總管,元和姓纂 弓鳳兒墓誌 等均是因總管、刺史二者職權相若,而徑作刺史。武德四年置德州總管府,貞觀元年廢都督府。故弓之義

    9、總管德州衹能在武德中,不能遲至貞觀時期,全編 大誤,黄樓補考亦不確。卷一一一棣州(樂安郡)竇誡盈天寶初此條係毛陽光補充,以爲在天寶中,誤。説見卷八八儀州竇誡盈條。皇甫翼開元中(未之任)説見卷五二懷州皇甫翼條。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洛陽新獲七朝墓誌,第頁。舊唐書 卷三九 地理志二,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訂補 以 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 爲中心,第頁。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第頁。舊唐書 卷三九 地理志二,第頁。卷一一三易州(上穀郡)樊偘偘約開元初開元三年()樊偘偘墓誌(開元九年二月七日):“授秦州長史,尋除幽州長史,遷州刺史,試邛州刺史徙州刺史。有制爲朔方軍長史尋除易州刺史兼五回軍使。時帝命宰臣薛訥

    10、將伐東北虜焉,申命公使持節都督營順等十二州諸軍事、營州刺史,假金章紫綬兼漁陽軍使有功,除益州大都督府司馬兼蜀川防禦使又遷使持節都督梁鳳興洋等州諸軍事、梁州刺史。”樊偘偘卒於開元七年(),壽六十二歲。蘇頲曾撰授樊偘益州司馬制:“太中大夫前守榮州都督借紫金魚袋上柱國樊偘可行益州大都督府司馬,餘如故,仍知蜀川防禦副使,即馳驛赴任。”樊偘當即是樊偘偘,任職榮州當在任朔方軍長史以前。墓誌第二處殘缺可補充“榮”字。墓誌本就是虚美隱惡之詞,常有虚高志主職銜的描述,所謂蜀川防禦使應據制文改作副使。全編 榮州卷(第頁)有樊偘,以爲約開元初年曾爲榮州都督。由此推知,樊偘偘任邛州刺史似在睿宗時,任易州刺史似當始於開

    11、元初年。開元二年,“特令(薛)訥同紫微黄門三品,總兵擊奚、契丹”。此次李唐兵敗,薛訥“所有官爵等并從除削”,與志文所謂有功顯然不合。又“(開元三年九月)壬戌,以凉州大總管薛訥爲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太僕卿吕延祚、靈州刺史杜賓客副之,以討突厥”,樊偘偘自易州改任營州當即在此時。由於突厥内亂,薛訥的此次出征獲得巨大成功。“(開元四年六月)癸酉,拔曳固斬突厥可汗默啜首來獻拔曳固、回紇、同羅、霫、僕固五部皆來降,置於大武軍北。”樊偘偘當即憑此軍功改授益州司馬。由此可以確定,樊偘偘任職營州刺史當在開元三年九月,至四年六月改官益州。後又改任梁州刺史,至開元七年卒任。全編梁州卷(第頁)考證開元四年時,張守潔在任

    12、。則樊偘偘主政梁州當在開元五年至七年。全編 邛州、易州、營州、梁州四卷皆不載樊偘偘,當補充。全編 梁州卷(第頁)引開元二十一年 開休元墓誌:“尋轉婺州蘭溪丞,秩滿,調補梁州兵曹參軍。時中令蕭公作牧斯郡,按察劍外,唯賢是舉。”懷疑中令蕭公即蕭嵩,約開元五年至八年在梁州刺史任。前文已確定開元五年至七年間,梁州刺史爲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洛陽新獲墓誌二一五,第頁。全唐文 卷二五三 授樊偘益州司馬制,第頁。舊唐書 卷九三 薛訥傳,第頁。資治通鑑 卷二一一,開元三年九月,第頁。資治通鑑 卷二一一,開元四年六月,第頁。樊偘偘,故蕭公刺梁州必不能在開元五年至七年。全編 此條似當校正爲“蕭嵩?約開

    13、元初?”至於蕭嵩是否即 開休元墓誌 所謂中令蕭公及其牧守梁州的具體時間,俟考。卷一一八檀州(密雲郡)李承悦大曆、建中時 李涿墓誌(咸通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曾祖承悦,大曆建中間,雖羯憝初寧,而餘祲尚梗,乃命公爲燕然朔方兩道大總管、檀州刺史”李涿卒於咸通四年(),壽五十九歲。全編檀州卷(第頁)有李承悦,懷疑可能於大曆中在任。現據墓誌可以確定承悦官檀州刺史是在大曆、建中時。卷一二一營州(柳城郡)李道謙約武后時説見卷十延州李道謙條。樊偘偘開元三年四年()説見卷一一三易州樊偘偘條。第八編淮 南 道 卷一二三揚州(兖州、邗州、廣陵郡)皇甫翼約開元二十三年(約)説見卷五二懷州皇甫翼條。卷一二四楚州(淮

    14、陰郡)李儉(李孝廉)約永徽中此條係吴炯炯增補,以爲在儀鳳三年以前,不確。説見卷七三齊州李儉條。卷一二五滁州(永陽郡)韋詢乾符初 韋詢墓誌(乾符五年七月九日):“纔及周歲,除授朗州刺史、檢校尚書户部員外郎又蒙除滁州刺史、檢校尚書司封郎中、兼侍御史,賜緋魚袋遂蒙宰相除河中少尹。”韋詢卒於乾符五年,壽六十三歲。全編滁州卷(第頁)有韋詢,繫於待考録。現可確定應在乾符初。全編 朗州卷不載韋詢,可補充。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第頁。西安市長安博物館:長安新出墓誌,北京:文物出版社,年,第頁。又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韋詢爲台州刺史韋方憲之子、殿中侍御史韋象之孫、淡之曾孫、臨汾主簿韋澹之

    15、玄孫。墓誌則稱韋詢曾祖爲韋澹,祖父爲陵州刺史韋漸,父爲陝州觀察判官韋宗禮。二者迥異。墓誌是褒揚先祖功業的文字,雖有攀附高門的情况,但絶不至誤認父祖,新表 當誤。卷一二六和州(歷陽郡)元琰(元允殖)天寶七載(未之任)()元琰墓誌(天寶七載十一月十八日):“改簿太常,又丞少府。貳裨陳鄧,别乘平原拜歷陽郡守。嗚呼!虎符方至,熊軾未行。”元琰字允殖,天寶七載卒於平原郡官舍。故元琰當是於天寶七載受命持節歷陽,未行而卒。全編和州卷(第頁)有元允殖,約肅宗時在任,當校正。卷一二七濠州(豪州、鐘離郡)尹元縡約武后初説見卷九八魏州尹元縡條。吴揚吾武后中天授元年()吴揚吾墓誌(景雲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應兩館學士

    16、舉,策試高第,制授太子文學,直崇文館兼國子博士俄遷豪州諸軍事、豪州刺史迫以懸車沉歲,賜几優德,禮光退老,賞在歸休。”吴炯炯曾增補濠州刺史吴揚吾,以爲任職在景龍三年以前。從志文看,吴揚吾在懸車之年致仕。所謂懸車即指七十歲,吴揚吾卒於景龍三年,壽八十九,推知其當在武周天授元年致仕。吴考不確。李道謙約武后時説見卷十延州李道謙條。卷一二八舒州(同安郡、盛唐郡)沈從道開元中説見卷一四洺州沈從道條。孔威約大中中 崔亮及妻李氏盧氏墓誌(大中十一年五月六日):“故宣州廉察裴公誼代唐公,至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新唐書 卷七四上 宰相世系表四上,第頁。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第頁。洛陽新獲墓誌二一五,第

    17、頁。唐刺史考全編 補正(四),第頁。止請留。復與故鄭州刺史蘇公特、舒州刺史孔公威佐裴公半歲,然後懇免。”顯然,孔威任舒州刺史必不能晚於大中十一年,或即在大中中。全編舒州卷(第頁)有孔威,咸通末在任,誤。卷一二九廬州(廬江郡)張屺約長慶元年二年()張屺墓誌(長慶三年七月二十一日,):“詔除廬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以賞勛也歲餘罷去,整駕歸闕,除澧州刺史。載脂熊軾,次於道途。神慮怡然,禍兆蒼卒。”全編 廬州卷(第頁)有張屺,約長慶元年在任。從志文看,張屺刺廬州一年有餘,故其離任當在長慶二年。再改澧州刺史,未到任而卒,時在長慶三年。全編澧州卷不載張屺,可補充。卷一三壽州(壽春郡)盧簡求大中六年七年()全編

    18、 壽州卷(第頁)引大典本淳熙臨安志確定大中六年時,壽州刺史爲盧簡求。又引 歷代名畫記以爲大中七年時盧簡求仍在壽州刺史任。又據大中十年 支光墓誌 確定大中十年時,壽州刺史爲令狐緒。十一年時,壽州刺史爲李玄。參以員缺,全編 考訂盧簡求於大中六年至九年()在任。嚴密墓誌(咸通五年八月,):“大中七年,壽牧燉煌令狐公别奏公,用答勞效”所謂燉煌令狐公即令狐緒。現可確定,早在大中七年令狐緒已爲壽州刺史。故盧簡求絶不能連任壽州至大中九年。全編 考盧簡求、令狐緒任期皆不確,當校正。令狐緒大中七年十年()説見上文盧簡求條。卷一三三申州(義陽郡)陸紹會昌六年大中五年()陸紹墓誌(大中六年十一月十日):“即除虞部員

    19、外,時開成四年()也明年,襄陽節度使奏郢州刺史政非循良,請降佳吏。相府即奏以公從請會昌三年,復除虞部郎中改金部郎中。會朝廷以左衛上將軍程忠建除涇原節度使遂除檢校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河洛墓刻拾零,第頁。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第頁。唐代墓誌彙編,第頁。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充涇原節度副使明年,征忠建還,以公爲申州刺史除信州刺史次於襄陽不能前進。”開成五年(),經襄陽節度使牛僧孺奏,朝廷以陸紹爲郢州刺史。至會昌三年,入朝爲虞部郎中。全編 郢州卷不載陸紹,當補充。會昌六年,程忠建歸朝後(説見卷一三涇州程忠建條),陸紹自涇原副使改刺申州。全編 申州卷(第頁)載大中五年時陸紹在任。現據墓誌可以確定陸紹

    20、刺申州始於會昌六年。全編 申州卷所考不確。陸紹於大中六年改拜信州刺史,赴任途中病逝於襄州。全編附編江南東道信州卷所載不確,當依 全編 體例補正爲:“陸紹,大中六年(未之任)。”卷一三五安州(安陸郡)李恪永徽初四年()李恪墓誌(永徽四年四月十五日):“(貞觀)七年,還授都督齊淄青莒萊密七州諸軍事、齊州刺史改封吴王,徙授潭州都督,不行。轉授都督安隨温沔復五州諸軍事、安州刺史今上以大明纂位,敦序九族策拜司徒,徙授梁州都督。尋又重授安隨温沔復五州諸軍事、安州刺史。”全編潭州卷(第頁)有李恪,貞觀十年在任。現據墓誌可以確定,李恪不曾實際赴潭州任。又改李恪官爲安州刺史。全編安州卷(第頁)有李恪,貞觀十一年

    21、()至永徽四年在任。吴炯炯已校正李恪牧安州在貞觀十年至二十三年()。從墓誌看,李恪曾在貞觀、永徽年間兩次都督安州,全編 誤兩任爲一任,吴考漏第二任。全編梁州卷(第頁)載李恪於貞觀二十三年在任。以此推之則李恪第二次任安州刺史當在永徽初至四年。卷一三六沔州(漢陽郡)虞當大曆十一年十四年()鄭液墓誌(大曆十四年五月二十日):“以大曆十一年十一月廿五日,遘疾終於沔州刺史宅之西院。昔公外祖李悌掾於斯,而公生於斯;今外生虞當牧於斯,而公殁於斯。”撰者爲外生、朝散大夫使持節沔州諸軍事、守沔州刺史虞當。吴炯炯考以爲大曆十四年時楊偁在沔州任。故知大曆十一年至十四年時,虞當在沔州任,係楊偁前任。全編 沔州卷(第頁

    22、)有虞當,建中元年在任,誤。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洛陽新獲墓誌二一五,第頁。長安新出墓誌,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補正,第頁。全唐文補遺 第八輯,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補正(五)以 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續編 爲中心,第頁。第九編江 南 東 道 卷一三七潤州(丹陽郡)王守真約垂拱三年永昌元年(約)王守真墓誌(天授三年三月一日):“垂拱二年,授博州刺史奏課居最,恩敕賜物一百段。徙授潤州刺史。永昌元年,授滄州刺史。”全編 潤州卷(第頁)有王守真,約高宗後期在任,當校正。卷一三八常州(晉陵郡)姚勖大中三年四年()姚勖墓誌(大中七年十月十六日):“改守湖州刺史,加朝議大夫。遷尚書吏部郎中,又遷右

    23、諫議大夫。改常州刺史,加通議大夫。大中四年受替,遂權居潤州别業。”全編 常州卷(第頁)載大中三年時馬植在任。故姚勖衹能是馬植之繼任,於大中三年始出刺常州,四年受替。全編 常州卷(第頁)有姚勖,以爲可能於大中四年在任,不確。卷一三九蘇州(吴郡)薛士通(薛通)武德四年()薛文休墓誌(開元四年四月二十四日):“父士通,皇朝上大將軍、判蘇州總管事,歷東武、海、泉三州刺史,上柱國,贈使持節、都督越婺衢温台括泉建八州諸軍事、越州刺史。”全編 蘇州卷(第頁)有薛通,武德五、六年間在任。東武州卷(第頁)有薛士通,武德四年至七年在任。福州卷(第頁)有薛士通,貞觀元年在任。黄樓引 薛文休墓誌 於海州卷補充薛士通,

    24、以爲武德末或貞觀初在任。薛士通、薛通牧守諸州皆同,當爲一人。武德五、六年時,薛士通已在東武州任,則必不能總管蘇州。全編 蘇州卷所考必誤。武德四年,平定李子通後,始設蘇州。薛士通總管蘇州當即在武德四年,旋即改東武州刺史。李德穎龍朔二年()以後説見卷六七濮州李德穎條。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珍稀墓誌百品,第頁。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第頁。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考補 以 洛陽新獲七朝墓誌 爲中心,第頁。舊唐書 卷四十 地理志三,第頁。沈從道開元中説見卷一四洺州沈從道條。卷一四湖州(吴興郡)趙慎微開元二年三年()説見卷七五濟州趙慎微條。王浦貞元十二年十三年()王浦墓誌(貞元十三年十一

    25、月二十一日):“貞元丙子歲夏四月己丑,詔以建州刺史太原王公領湖州,理行聞也。明年二月丙戌薨於位。”貞元丙子歲即貞元十二年。故知王浦於貞元十二年自建州刺史改任湖州,次年卒於湖州。全編湖州卷(第頁)有王浦,貞元十一年()見在任,顯然有誤。全編 建州卷(第頁)有王浦,貞元十年()在任。據王浦墓誌可知,遲至貞元十二年夏王浦方自建州改湖州。又王浦妻李氏志文(貞元十年二月二十六日):“唐貞元八年()歲次壬申朔十二月廿三日建州使君隴西李夫人終於州宅之正堂。”可知貞元八年時,王浦已官建州刺史。全編 建州卷所考不確,當校正。卷一四三明州(餘姚郡)裴定大和八年開成二年()裴定墓誌(開成二年十一月日):“元和末,憲

    26、宗皇帝山陵,朝廷以復土之重,分務難人。公勤敏著稱獎授盩厔縣令尋除刺開州,郡事大理大和八年,使持節于明州。”裴定於開成二年卒於明州官舍。郁賢皓於明州卷補充裴定,以爲約開成二年前在任,不確。憲宗崩於元和十五年,裴定時爲盩厔縣令,則其改開州刺史或在長慶中。全編 開州卷不載裴定,當據補。卷一四四台州(臨海郡)韋銑約中宗時説見卷五四汝州韋銑條。長孫元翼約睿宗時説見卷一五趙州長孫元翼條。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第頁。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第頁。全唐文補遺 第八輯,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補遺,第頁。賈長源開元二十九年天寶元年()全編 台州卷(第頁)唯作開元二十九年。又引

    27、 唐文拾遺 卷五徐靈府 天台山記:“天寶六載,郡守賈公長源及玄静先生等立碑。”以爲“六載”可能爲“元載”之誤。唐天台山桐柏觀頌:“朝散大夫使持節台州諸軍事守台州刺史上柱國賈公,名長源,有道化人,有德養物,常謂别駕蔡欽宗等曰:且道以含德,德以致美,美而不頌,後代何觀?乃相與立石紀頌。”碑立於天寶元年三月二日。以此可以確定天寶元年時,賈長源仍在台州任。卷一四六衢州(信安郡)鄭灒當删 全編 趙州卷(第頁)、衢州卷(第頁)皆引開成五年李潘墓誌:“先世趙郡贊皇人家於常山。太守鄭公灒性樂善,喜後進,目之爲奇童,薦於帥,特表奏聞敕同孝廉登第,時纔年八歲。”以爲貞元十四年()時鄭灒見在本州刺史任。趙州、衢州相

    28、隔數千里,顯然鄭灒不能同時任兩州刺史,全編兩卷必有一誤。李潘爲趙郡人,曾祖爲趙州司馬李詮,祖父爲檢校司門員外郎李章,父爲趙郡贊皇縣令李并。以此推知,李潘當世居趙郡,幼年徙居常山。此常山應爲河北道常山郡,亦即恒州,而非江南東道衢州常山縣。全編 衢州卷此條當删。全編 恒州卷(第頁)載王武俊於建中三年至貞元十七年()在任。恒州時爲成德軍節度使治所,下轄恒、趙、冀、深四州。趙州爲李潘鄉梓,全編 繫鄭灒爲趙州刺史,甚是。豆盧署元和九年()前定録:“豆盧署本名輔真,貞元六年()舉進士,下第,遊信安,以文謁郡守鄭式瞻,甚禮之其夕宿於館,夢一老人謂曰:聞使君與子更名,子當四舉成名,四者甚佳。後二十年爲此郡守。

    29、大和九年,署自秘書少監爲衢州刺史。”貞元六年下推二十年爲元和五年,下距大和九年四十餘年。據此則大和當是元和之誤。全編衢州卷(第頁)有豆盧署,大和九年在任,誤。卷一四八歙州(新安郡)權若訥景雲時 張樽墓誌(天寶十載二月十八日):“解褐同州參軍。英掾盧齊卿、李日知并卷懷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明)都穆:金薤琳琅卷十五,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十册,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年,第頁。唐代墓誌彙編,第頁。舊唐書 卷三八 地理志一,第頁。(唐)鍾輅:前定録,全唐五代筆記,第頁。前古,獎拔當時時李公已當軸秉鈞尋擢拜監察御史。時歙州刺史權若訥深理社鼠,大庇平人。權臣中以危法,公受命按之。”李日知拜相是在景雲元年(

    30、)六月壬寅至二年十月甲辰,張樽按察權若訥事不能出此範圍。全編 歙州卷(第頁)有權若訥,以爲約開元中在任,誤。卷一五温州(東嘉州、永嘉郡)李江天寶十二載十三載()李適之墓誌(天寶十三載正月十三日):“侄男汲郡長史粹、大理評事黯、蜀郡功曹參軍震、永嘉郡太守江、司議郎冰、少府監丞泳、文部員外郎廙,實猶子之名,深如父之痛。”李静妻韋大通墓誌(天寶十三載十一月二十九日):“次子江,朝請大夫、永嘉太守。”全編 温州卷(第頁)有李江,天寶十二載在任。現據墓誌可以確定天寶十三載時李江仍在永嘉太守任。卷一五二建州王浦貞元八年十二年()説見卷一四湖州王浦條。卷一五三泉州(豐州、武榮州、清源郡)李構大曆十三年()鄭

    31、曜妻李氏墓誌(大曆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六女適泉州刺史隴西李構。”全編 泉州卷(第頁)有李構,大曆中在任。當據墓誌確定爲大曆十三年。第十編江 南 西 道 卷一五六宣州(宣城郡)長孫元翼約中宗時説見卷一五趙州長孫元翼條。楊收咸通八年()楊收墓誌(咸通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拜尚書右僕射,依前門下侍郎平章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秦晉豫新出土墓誌蒐佚三編,第頁。新唐書 卷六十一 宰相表上,第、頁。河洛墓刻拾零,第頁。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第頁。洛陽新獲七朝墓誌,第頁。事後數日罷相,出爲宣州觀察使,未期月,重貶端州司馬。又明年,徙於驩州。”舊史對於楊收罷相的時間記載迥異。毛陽光於此有詳

    32、論,他認爲:“楊收於咸通八年八月被貶端州,他罷相被貶宣歙的時間當在咸通八年七月。”全編 宣州卷(第頁)有楊收,咸通七年()至八年在任,誤。卷一五八江州(潯陽郡)裴諷(裴行諷)大中十三年十四年()韋君室女墓誌(大中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士曹少從宦職,夫人天薑氏,生三女,一歸河東裴氏,一嫁京兆杜氏裴刺潯陽郡,杜任殿中少監都四方館事,爲天子禮儀之臣,并振休譽。”裴氏卒年不詳,壽二十二歲。全編江州卷(第頁)有裴諷,大中十四年在任。墓誌所謂河東裴氏當即爲裴諷,大中十三年已見在任。卷一六一虔州(南康郡)源敭翰約大曆七、八年(約、)王浦妻李氏志文(貞元十年二月二十六日):“夫人即國朝宗室之望,蔡王之後故虔

    33、州刺史源公諱敭翰之生也。”全編虔州卷(第頁):“源敭幹(源敷翰),約大曆七、八年。”舊史作敭幹、敷翰皆誤,當據墓誌正作敭翰。卷一六二吉州(廬陵郡)徐嶠之開元二十一年二十三年()全編 吉州卷(第頁)引古刻叢鈔唐徐氏山口碣石題刻及嘉泰吴興志 確定開元二十三年時,徐嶠之自吉州刺史遷拜湖州。推測其遷入約在開元二十一年。張之輔墓誌(開元二十一年三月五日):“吉州刺史東海徐嶠之書。”故可確定開元二十一年初,徐嶠之已在吉州任。卷一六三沔州(漢陽郡)崔恒約肅宗時説見卷四同州吴士矩條。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第頁。毛陽光:晚唐宰相楊收及其夫人韋東真墓誌發微,唐史論叢 第輯,第頁。趙力光:西安

    34、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續編,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年,第頁。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第頁。洛陽新獲七朝墓誌,第頁。卷一六六潭州(長沙郡)李恪貞觀十年(未之任)()説見卷一三五安州李恪條。皇甫翼約開元二十一年(約)説見卷五二懷州皇甫翼條。卷一六九連州(連山郡)李紹約大中時 李元嗣墓誌(咸通十四年二月十四日):“五代祖皇朝常州刺史,名列十八學士諱玄道。玄道生給事中亶。亶生昭王府司馬成休。成休生潤州丹徒尉霸。霸生檢校屯田郎中、連州刺史紹。君即連州府君之次子也。”李元嗣卒於咸通十三年,壽四十六歲。則其父李紹刺連州或即在大中時。全編 連州卷(第頁)有李紹,繫於待考録,當校正。崔元膺約咸通四年咸通十年(

    35、約)崔元膺墓誌(乾符三年二月六日,):“(大中)十四年,鹽鐵使孰其能,奏爲檢校户部郎中,知利國監事。明年,課溢户安,俾其大務,領嘉興監。又二年,檢校駕部郎中。朱衣象板,移江陵院,益稱職遂遷連州刺史(咸通)十年,改刺郢州,治郢如連。十一年(),詔褒以金紫。十二年,加朝散大夫,將徵於朝,以盡其用者數矣。然公中立無所黨附,不以金帛笑語買交取容於時,竟受代。”崔元膺卒於乾符二年(),壽七十二歲。大中十四年時,崔元膺知鹽鐵利國監事。咸通元年(),領嘉興監。咸通三年,知江陵院。再改連州刺史,至十年改刺郢州,十二年離任。全編連州卷(第頁)有崔元膺,繫於待考録。今據墓誌可以確定。全編郢州卷不載崔元膺,當補充。

    36、卷一七四澧州(澧陽郡)尹子産開元十八年()説見卷九八魏州卷尹元縡條。斑愻(班愻、班遜)大曆中斑愻墓誌(貞元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前山南劍南副元帥、相國杜公特薦除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秦晉豫新出土墓誌蒐佚三編,第頁。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第頁。梓州刺史,轉刺閬中,尋遷澧、硤二州尋拜夔州刺史。”斑愻卒於大曆十四年,壽六十四歲。山南劍南副元帥杜公即杜鴻漸,“明年(永泰二年)二月,命鴻漸以宰相兼充山、劍副元帥、劍南西川節度使大曆二年(),詔以(崔)旰爲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召鴻漸還京後知政事,轉門下侍郎,讓山南副元帥”。斑愻任梓州是出於前副元帥杜鴻漸的推薦,則其任職當在大曆初。全編

    37、梓州卷(第頁)載大曆年間曾主政梓州的官員有李某(大曆初)、張獻誠(大曆元年,)、杜濟(大曆元年二年,)、李長(約大曆二年三年,)、鮮于叔明(大曆三年貞元二年,)等五人。其中李長的任職時間并無確鑿證據,不過是據員缺而已。據曾澗研究,大曆三年時,李長已見在明州刺史任。由此推知,李長任職梓州當在大曆二年,不久改刺明州,在梓州時間極短。斑愻亦當於大曆二年任職梓州,然不詳其爲李長之前任或繼任,再改閬州刺史。斑愻始官閬州可能在大曆三年,離任時間不詳。歷任澧州、硤州當皆在大曆中。斑愻自硤州遷出後,拜夔州刺史。斑愻妻杜氏墓誌(大曆十三年正月二日):“夫人其先京兆杜陵人也大曆十二年()六月三日寢疾終於夔州官舍,

    38、春秋卌有五。”顯然,大曆十二年六月時,斑愻已在夔州任,直至十四年卒官。全編梓州、閬州、澧州、硤州、夔州等卷皆不載斑愻,當補充。又,全編 夔州卷(第頁)引 元和姓纂 卷四扶風班氏,認爲班震可能在大曆末官夔州刺史。查,班震爲班肅之子,班弘之孫,班景倩之曾孫。景倩有七子:鈞、杭、懸、涣、弘、映、榮。“懸”“愻”兩字形近,姓纂所謂“懸”似當正作“愻”。如此,則班愻(斑愻)爲班震之伯祖。斑愻任職夔州刺史已在大曆末年,其侄孫班震牧守夔州必在此後,或在貞元時?俟考。張屺長慶三年(未之任)()説見卷一二九廬州張屺條。王宰大和七年()説見卷八七澤州王宰條。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洛陽新獲墓誌二一五,第頁。舊唐書

    39、卷一百八 杜鴻漸傳,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訂正,第頁。秦晉豫新出土墓誌蒐佚三編,第頁。元和姓纂(附四校記),第頁。第十一編黔 中 道 卷一七五黔州(黔中郡)魏義通元和十一年十四年()盧處約墓誌(大和九年四月十日):“(元和)十一年冬,魏義通帥黔中,辟爲經略推官,不就。”全編 黔州卷(第頁)有魏義通,約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在任。現據墓誌可以確定,魏義通始任黔中觀察使是在元和十一年冬。第十二編山 南 東 道 卷一八九襄州(襄陽郡)徐惲天寶初曾澗引天寶五載 徐惲墓誌補充,以爲徐惲於開元末或天寶初在襄州任。復查 徐惲墓誌:“又拜公豫章太守兼江西采訪使除襄陽太守兼山南東路采訪使又除陳留郡太守兼河南采訪使。”

    40、徐惲是自洪州太守改授襄陽郡守。全編洪州卷(第頁)有徐惲,以爲開元二十九年至天寶元年在任。既然徐惲任洪州已在天寶元年,則其牧守襄州斷不能在開元末,曾澗考有誤。卷一九一唐州(顯州、淮安郡)韋銑武后時説見卷五四汝州韋銑條。卷一九二隋州(漢東郡)王裕武德八年()王裕墓誌(貞觀元年二月十九日):“武德八年,詔除隨州諸軍事、隨州刺史。”當年卒官。全編 隋州卷(第頁)以爲王裕武德初期在任,今可據改。李權大曆十年()盧構妻王氏墓誌(大曆十年十月十八日):“四女適隨州刺史李權。非府君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河洛墓刻拾零,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增訂,第頁。河洛墓刻拾零,第頁。洛陽新獲墓誌二一五,第頁。鍾美

    41、流慶,非夫人閨德淑行,孰能若斯。”王氏卒於大曆六年(),壽八十六歲。河洛墓刻拾零收録有此通墓誌拓片,編者以爲盧君當是盧楫。楊曉、吴炯炯引此通墓誌補充李權非於大曆十年在隋州任。顯然,楊、吴句讀有誤,李權非是李權之訛。卷一九三郢州(富水郡)陸紹開成五年會昌三年()説見卷一三三申州陸紹條。崔元膺大中十年十二年()説見卷一六九連州崔元膺條。卷一九六均州(武當郡)趙慎微約中宗時説見卷七五濟州趙慎微條。盧玄明開元中 盧玄明墓誌(開元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遷均州刺史。無何,改牧巴郡。所莅有能名,抗疏請老,天子優而許之。”全編 均州卷(第頁)有盧玄明,繫於待考録,現可確定是在開元中。全編 巴州卷不載盧玄

    42、明,當補充。卷一九七房州(房陵郡)李縱興元元年貞元四年()曾澗引寶曆二年()李縱墓誌於金州卷補充:“李縱,貞元四年六年。”復核 李縱墓誌:“惟興元元年十二月,詔以公爲房州刺史,比加朝議郎、朝散大夫、上柱國,開國爲高邑縣男,遷金州刺史。在位三年而寢疾,以貞元六年八月三日薨。”曾澗考遺漏李縱刺房州事,當補充,興元元年至貞元四年在任。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全唐文補遺 第八輯,第頁。河洛墓刻拾零,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補正(二),第頁。全唐文補遺 第八輯,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訂正,第頁。洛陽新獲墓誌二一五,第頁。卷一九八硤州(夷陵郡)斑愻(班愻、班遜)大曆中説見卷一七四澧州斑愻條。卷二夔州(信州、雲安郡

    43、)李道謙約武后時説見卷十延州李道謙條。斑愻(班愻、班遜)大曆十二年十四年()説見卷一七四澧州斑愻條。斑震(班震)約貞元時?説見卷一七四澧州斑愻條。卷二三金州(安康郡、漢陰郡)韓偕上元元年儀鳳二年()全編 金州卷(第)有韓偕,儀鳳二年在任。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二:“上稱天皇,后稱天后。是歲讓和上四月八日生,有白氣六道貫天。太史奏聞有頃,金州太守韓偕具表奏聞。”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是在上元元年。可知韓偕早在上元元年已在金州任。楊令本高宗時 全編 沂州卷(第頁)有楊令本,武德或貞觀中在任。吴炯炯、田衛衛引儀鳳三年 柳冲墓誌 確定高宗上元元年時楊令本在沂州任。以此觀之,楊令本牧守金州也當在高宗時。全編

    44、金州卷(第頁)有楊令本,以爲約貞觀中在任,誤。卷二四商州(上洛郡)姚彝開元初説見卷七二海州姚彝條。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全編 作峽州(夷陵郡),所據當是 新唐書地理志四(第頁)。舊唐書地理志二作硤州(第頁)。括地志輯校(李泰著,賀次君輯校,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通典(第頁)亦作硤州。宋史地理志四 載峽州:“峽 字舊從硤,今從山。”(脱脱撰,北京:中華書局,年,第頁)。似乎是唐人作“硤州”,宋人改爲“峽州”,如此則論及唐代夷陵郡時當以硤州爲正。(元)念常:歷代佛祖通載,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年,第頁。舊唐書 卷五 高宗紀下,第頁。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所見

    45、唐刺史資料輯考,第頁。第十三編山 南 西 道 卷二五梁州(褒州、漢中郡、興元府)竇誕貞觀元年二年()竇誕墓誌(貞觀二十二年八月):“貞觀元年,除使持節都督梁集洋巴興璧六州諸軍事、梁州刺史二年,遷殿中監,加左光禄大夫。”全編 梁州卷(第頁)載貞觀元年,竇誕見在任。據墓誌可以確定,竇誕自梁州入朝是在貞觀二年。蕭嵩?約開元初?説見卷一一三易州樊偘偘條。樊偘偘開元五年七年()説見卷一一三易州樊偘偘條。卷二七興州(順政郡)李德穎龍朔二年()以後説見卷六七濮州李德穎條。卷二八利州(益昌郡)李玄成約開成時毛陽光引大中十四年 盧重墓誌 於利州卷補充李玄成,認爲任職時間待考。崔璠墓誌(會昌元年八月五日,):“有

    46、女一人適故利州刺史李玄成。”從墓誌看,會昌元年時李玄成已故,則其刺利州或在開成時。卷二一通州(通川郡)秦昌舜開元二十三年(),初任;開元二十六年天寶元年(),再任 全編 通州卷(第頁)引 嘉泰會稽志:“秦昌舜,天寶元年自通川郡太守授;六載,移江華郡太守。”以爲秦昌舜於天寶元年至六載在通州任。顯然,據 嘉泰會稽志,天寶元年至六載,秦昌舜所任乃會稽郡守,絶非通川郡守。全編 解讀有誤。秦守一妻沈和墓誌(開元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九日):“時昌舜自右衛率府中郎將,拜通州刺史,表以求仕,有詔不許,遂極輿扶疾(沈和)以開元廿三年十二月廿一日終於河南府永寧界之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第頁。唐刺史考

    47、全編 新補訂,第頁。秦晉豫出土墓誌蒐佚三編,第頁。客舍,春秋七十有二。”秦昌舜是沈和之子。據墓誌可知,秦昌舜早於開元二十三年已在通州任,當年末丁母憂去官。開元二十六年服闋,復舊任,至天寶元年改會稽郡守。陶遜會昌三年六年()董秋實引大中六年 陶遜墓誌(大中六年五月四日)於通州卷補陶遜,以爲會昌三年在任。陶媛墓誌(會昌六年二月十三日):“夫人仲兄通州刺史遜與(郭)彀中外,有加等之分。”故知會昌六年時陶遜仍在通州任。卷二一四巴州(清化郡)盧玄道開元中説見卷一九六均州盧玄道條。卷二一六閬州(隆州、閬中郡)鄭仲達武德時 鄭欽祚墓誌(顯慶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祖詮,隨蜀郡咸陽二郡太守、御正御伯納言三中大

    48、夫、許昌公。父諱達,隨朝散大夫,皇朝使持節隆州諸軍事、隆州刺史。”鄭欽祚卒於永徽三年,年壽無考。趙望秦引天寶十載盧藏用妻鄭冲墓誌於閬州卷補充鄭仲達,太宗時在任。王化昆亦引 鄭冲墓誌,以爲鄭仲達任閬州刺史約在武德、貞觀間。鄭達與鄭仲達世系相同,即爲一人。據鄭欽祚墓誌可知,鄭仲達於楊隋時已爲朝散大夫,入唐後即爲隆州刺史,以此推知似當在武德時。楊仲嗣約開元時説見卷六一豫州楊仲嗣條。斑愻(班愻、班遜)約大曆三年(約)説見卷一七四澧州斑愻條。卷二一八合州(巴川郡)徐申貞元五年六年()徐君妻侯莫陳氏墓誌(貞元七年八月二十六日,):“朝請郎前合州刺史賜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四十七輯)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

    49、究院:西安南郊唐吴興郡夫人沈和墓發掘簡報,文物年第期,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補正以新出唐代墓誌爲中心,第頁。洛陽新獲墓誌二一五,第頁。秦晉豫新出土墓誌蒐佚三編,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補遺,第頁。唐刺史考全編 再補遺,第頁。魚袋徐申撰。”從撰者題銜看,貞元七年八月時徐申已離任合州,且尚未履新。全編景州卷(第頁)有徐申,貞元五年至十七年在任,後改邕州刺史,與墓誌顯然不合。徐申行狀 曰:“既滄景觀察使奏請景州刺史闕,其帥輒以其僚屬將校自爲之,不請有年矣。宰相累進刺史名,皆不出。及召公入,言合上旨,遂下詔遷朝散郎、使持節景州諸軍事、景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尋加節度副使。其明年滄景節度

    50、使始朝,二年又朝,遂留。詔以其從父兄代之,奏以公充行軍司馬。”資治通鑑載貞元五年二月:“(程)懷直請分弓高、景城爲景州,仍請朝廷除刺史乃以員外郎徐申爲景州刺史。”合觀之,滄景節帥程懷直於貞元五年請置景州,然景州初置時,刺史皆由節帥所屬將校兼任,并不經朝廷除授。徐申係朝廷正授的第一任景州刺史,然并非貞元五年初設景州時即在任。通鑑繫徐申出刺景州於貞元五年,不妥。又舊唐書德宗紀 載貞元十年三月,“滄州程懷直來朝,賜安業坊宅,妓一人,復令還鎮”。十一年九月,“滄州大將程懷信逐其帥程懷直”。舊唐書程懷直傳:“(程)懷直荒於畋獵,數日方還,不恤軍政,軍士不勝寒餒。其帳下將從父兄懷信因衆怒閉門不内,懷直因來


    注意事项

    本文(《唐刺史考全編》校正(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