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道路桥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825833       资源大小:107.20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1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道路桥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一、 工程概况本报告所研究的XX渡改桥工程“XX桥”,位于XXXX乡排沙村XX水库尾端,是排沙村通往XX村民小组的必经之路,横跨XX水库。如今,水库两岸村民依靠人渡来往,区域人口1500余人。拟建桥梁长109米,引道长300米。二、 编制依据根据交通部有关农村公路渡口改造建设的精神要求和建设计划,参照XX2000年2020年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XX公路网建设总体规划,遵照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并按交通部颁水运、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办法、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以及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

    2、数编制本报告。第二节 研究过程及内容一、 研究过程为加快XX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中央有关渡口改桥、解决水上交通隐患的目标。我院于2005年3月组织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经济人员承担此项工作,并进入现场做了全面现场踏勘,调查了路线、地质、水文、气候情况,并收集了工程所在县和相关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交通运输状况等有关资料,并在广泛征求当地交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遵照交通部和国家计委有关规定、办法,通过调查、分析,编写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调查研究桥梁位置和桥型方案,推荐桥位及桥型方案;3、调查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

    3、状和发展趋势,并预测未来拟建桥梁断面的交通量;4、研究拟建项目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结合交通量预测结果,确定桥梁建设规模和标准;5、预测项目建设后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环保措施;6、计算主要工程数量,估算工程造价;7、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研究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8、根据工程规模研究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9、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一、 建设理由(一)、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拟建桥梁位于XXXX乡排沙村XX水库尾端,是排沙村通往XX村民小组的必经之路,横跨XX水库。如今,水库两岸村民依靠

    4、人渡来往,区域人口约1500余人,当地群众与外界的交往和物资的运输只能依靠人渡,不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而且潜伏着极大的水上交通隐患。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交往,发展地方经济,急需修建该桥。(二)、是XX农村公路网建设的需要XX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的西侧。XX现有公路网布局主体以瑞码公路、瑞南公路和316国道为主骨架,其他省道和主要县道为干道,部分县道和乡道为支干,形成网状主干公路骨架。该市由于地域大,乡镇多,农村公路数量也较多。截至2005年3月,该市已大部份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但不少乡镇尽管已通了水泥路,在跨越河流时却还必须借助人渡,严重制约着汽车的畅通行驶,降低公路网的

    5、辐射作用。该桥新建后,可使XX公路网更臻完善,通行能力和行车舒适度得到较大改善,充分发挥干线公路的覆盖辐射作用。(三)、是XX实现“十一五”计划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需要2000年XX国内生产总值11.57亿元,规划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8亿。“十五”期间XX的农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将得到空前的发展。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人流、物流将成倍的增长。只有尽早的完成农村公路网的建设,将干线公路上的渡口改渡建桥,才能使公路畅通无阻,促进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十一五”计划工农业生产指标。(四)、是全市人民奔小康的需要2003年XX农业人口年均纯收入仅1821元

    6、,距离小康生活水平差距还较大。只有大力发展工业、特色农业和加快特色农产品的流通,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去,才会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解决“三农”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改善公路交通状况,完善投资环境,使各项开发事业蓬勃发展,百业兴旺,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五)、是交通量增长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交通量的增加,据交通量调查资料显示,在目前该桥还未建成仍依靠人渡的情况下,周边地区交通量已有70辆/日。随着经济发展,交通量将有更大的增长。据预测,到2025年日交通量将达到675辆/日。如仍借助于人渡,将很难满足交通量的发展要求。二、 交通量发展

    7、预测本项目的交通量预测采用“直接法”,预测基年2003年,未来特征年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特征交通量如下表:交通量预测表三、 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量分析预测结果,该桥建成后当地交通量加上吸引交通量,规划年内即可达675辆。参照交通部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 桥梁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人群荷载:3KN/m2;2、 桥面宽度:净4.520.25m安全带;3、 设计洪水频率:1/50; 4、 引道公路等级:四级;5、 通航等级:不通航。四、 桥位和桥型方案根据沿线地形和综合考虑路线与水库关系,拟定两个桥位,桥位位于原人

    8、渡处,北岸引道开阔,南岸紧邻房屋地形狭窄。桥位位于原人渡上游100米处,北岸靠山引道地形狭窄,南岸引道开阔。该桥拟采用两个方案,方案上部构造拟采用钢筋砼空心板结构,下部构造拟采用独柱式墩台配扩大基础,桥长109米,方案上部构造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下部拟采用桩基接盖梁桥台、桩柱接盖梁桥墩,桥长105米。五、 工程环境影响本报告研究了项目建设沿线环境特征,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土地利用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减缓工程环境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六、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本项目投资估算按照交通部交工发(1996)611号文发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交通部交工发

    9、(1996)612号文发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江西省交通厅赣交计发(1996)146号文关于江西省公路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等规定进行编制。其估算主要成果如下表所示:投资估算汇总表方案(比较方案)投资估算汇总表方案(推荐方案)2、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车购税和地方自筹资金组成。项目估算总投资141.6628万元,其中计划中央车购税48.0万元,地方自筹剩余部份。七、 建设安排及实施方案1、建设安排本项目计划1年完成。初步拟定为2005年10月开工建设,2006年9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12个月。2、实施方案该桥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地方政府负责

    10、完成建桥所需的征地拆迁工作,引道土方工程根据投资可由地方政府完成,但必须达到技术标准要求。根据初拟桥型,桥梁施工应采用预制安装方式。具体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应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质量、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检测试验设备的要求应严格按照各相关标准及规范的规定。八、 项目经济评价结果根据投资估算及远景交通量,本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如下表所示: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推荐方案)上表可知:当社会折现率为10%时,内部收益率EIRR均大于10%,效益费用比大于1,在使用期内能回收投资,说明本项目经济上可行。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表 EIRR投 资 变 化0.80.91.01.11.2

    11、交通量变化0.814.5614.0113.5212.9712.250.915.5815.0214.2313.8112.891.016.6716.1115.0214.2313.411.117.8317.1216.0315.2714.021.219.0817.8617.0316.2114.56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即建设费用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时,其内部收益率仍大于社会折现率(10%),说明本项目在国民经济方面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九、 问题与建议1、从目前资金渠道上来看,资金筹措尚有一定的难度,建议省地有关部门给予相关优惠政策。2、本桥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方

    12、案采用钢筋混凝土T梁,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采用公开招投标办法选择技术和设备较好的桥梁专业施工企业施工,并按交通部相关规定选择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理。3、由于水库蓄水位季节性变化较大,建议下部结构施工应安排在枯水季节进行。第二章 现状及发展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一)江西省一、 社会发展概况江西省现辖11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71个县、13个市辖区。2000年末,全省总人口4148.54万元,比1990年增长1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4人,全省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靠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是东南沿海经济带的

    13、腹地,中部经济带的前沿地区,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是二个经济带联系的通道、运输走廊。江西省地下矿藏丰富,是我国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的省份之一。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220多种矿产中,江西省就有146种,其中37种居全国前6位,21种居全国前3位,铜、银、铀、钽等11种居全国第一位。钨、金等8种居全国第二位,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金属和放射性矿产具有突出优势,尤其是铜、钨、钽铌、稀土、铀以储量多、品位高、开采条件好,被誉为江西的“五朵金花”。江西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6.219.7度,全省生物资源分布广泛,珍稀种类较多,森

    14、林储量2.53亿立方米,在华东地区仅次于福建省居第二位,毛竹蓄量居全国第二位,油茶林面积居全第二位。本省水面辽阔,渔业发达,是全国淡水鱼重点省份之一。江西省历史悠久、山川锦绣、人文荟萃、蕴藏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和灿烂的历史文物,且分布广泛,各有特色。现有庐山、井岗山、三清山、龙虎山等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浏览区和24个省级重点胜区。名山寺庙众多、佛教寺庙有九江“能仁寺”、吉安“净居寺”、云山“真如寺”、庐山“东林寺”;道教有贵溪市“天师府”国家重点寺道观;江西书院以“白鹿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为代表。南昌市和景德镇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鄱阳湖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 经济发展状况改革

    15、开放二十处来,江西省国民经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济结构已转向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1、 主要经济指标及产业构成江西省的经济在“八五”计划期间增长较快,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4.6%,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13.7%,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33.6%,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7.5%。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达200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达2311.39亿元。1995年至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分别为9.9%,13.7%,12.8%,“七五”计划以来,江西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

    16、成情况见下表。江 西 省 主 要 指 标 表 年份 指标1986年1990年1995年2000年年平均增长率(%)1986-19901991-19951996-1998人口(万人)35763811406341481.601.290.4工业总产值(亿元)276.16443.03859.381551.1212.5414.212.5农业总产值(亿元)226.52284.38399.99760.275.857.113.7工农业总产值(亿元)502.68717.411259.372311.399.6811.612.9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30.82428.621245.11200016.7313.69.

    17、9注:1.资料来源江西统计年鉴 (2000年)2.国内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工业、农业总产值均为90年不变价。2、产业构成江西省产业构成近几年有明显变化。2000年产业构成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第一产业占24.3%,第二产业占40%,第三产业占35.7%,与1985年相比,第一产业降低15.7个百分比,第二产业提高3.4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2.7个百分点。这显示江西省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趋势,详见下表。江西省产业构成表产 业 构 成1985年1990年2000年按社会从业人数计第一产业65.80%65.70%46.6%第二产业20.40%20.30%26.2%第三产业13.80%14.00%27.

    18、2%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第一产业40.40%41.40%24.3%第二产业36.60%31.20%40.0%第三产业23.00%27.80%35.7%注: 资料来源见江西省统计年鉴。(2)工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至1996年期间,江西省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月度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平均值达到16.23%,在全国位居第八,2000年工业总产值为1551.12亿元(90年不变价)。比1997年增长10.2%,为1978年27.9倍,年平均增长18.1%,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占55.2%,轻工业产值为44.8%,主要工业有冶金、机械、食品、纺织、化工、钢铁、煤炭、电子等。至今已建立起了一批在

    19、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大型企业,如江西铜业公司、江西光学仪器集团、南昌柴油机厂、九江化纤厂、赣南稀土集团、南飞制造公司、景德镇瓷厂、东风制药厂、华意家电公司、江铃汽车集团等。(3)农业江西省是农业大省,现有耕地面积3447.21万亩。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大为增强,商品性生产占主导地位,农村经济有序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向“高效、高产、优质”方面迈进。2000年农业总产值为760.27亿元(90年不变价),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3.1倍,年平均增长5.8%,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732.7万吨,比1999年1614.60万吨增加了118.1万吨,比1978年增长

    20、1.4倍,棉花、油料、芝麻、蔬菜、烟叶、水果等主要农产品比往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增产。(4)人民生活“八五”以来,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年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大部分居民解决了温饱,迈进小康之路,一部分居民已过上“宽裕型”、“富裕型”生活。1999年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5103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78年增长1.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135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78年增长3.7倍,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普遍提高。(5)旅游江西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风景名胜区28个,自然保护区39个,森林公园50个。2000年,全省接待海外游客11.49万人次,全年旅游外汇收入4

    21、282万美元。(二)九江市 一、社会发展概况(1)地理位置九江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交接处南岸。东起波阳县与安徽省东至县毗邻,南接新建、安义、靖安、奉新和铜鼓五县相连,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通城、通山、阳新四县搭界、北至长江与湖北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省宿松、望江两县隔江相望,是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十大港口城市之一。九江地理坐标为东径1135711653,北纬28473006,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23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九江地貌较为复杂,地形变化大,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部“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中部为鄱阳湖平原,水网交错;西

    22、部为丘陵、山区,层峦起伏;九岭、幕阜两大山脉,分立西部南北两侧,延绵耸翠。九岭山九岭尖海拔1794米,为九江之巅。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北沿,流域面积3940平方公里,在本境长度143公里。(2)气候九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17。本市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3001600毫米,雨量分配不均匀,年降水量的4050%集中在第二季度。全年日照充足,太阳贴身的年总量均在102.3114.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均在16502100小时之间。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847%。年无霜期为239266天。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年平均温度达7580%。区域分布明显,垂直

    23、差异较大。 二、区域资源九江矿产资源品种繁多,目前全市共发现九大类矿产10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66种,目前列入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有51种,矿产地671处。铜、钨、锡、锑、黄金、萤石等储量丰富,其中锑、钨储量全省第一位,钨储量在全国保有储量中居第二位;黄金、铜居第二位;石灰石、砂、石英砂、大理石、花岗岩、瓷土等建筑材料更是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很大。九江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九岭、幕阜山脉的修水和武宁两县。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1679万立方米,竹林总株数14166万株,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37种。九江水力资源丰富。全年河川年径流深度777毫米、地表水资源136.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41.8亿

    24、立方米,可开发的水力资源32.9万千瓦。九江素有“江南鱼乡”之称。境内水域辽阔,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鱼类有109种,主要经济鱼尖有鲤、鲫、青、草、鲢、鳙、编类、银鱼、鲤类等三十余种。九江动物资源丰富。现有留鸟类115种,两西类11种,哺乳类20种。在永修县吴城镇和星子县的鄱阳湖滨沿湖多为草洲湖滩沼泽地带,是候鸟良好的栖息场所,这里越冬的候鸟有126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禽有白鹤840只,天鹅3000多只,占世界首位,还有丹顶鹤、黑鹤、大鸨、白头鹤、水禽雁、野鹤等。彭泽县境内的桃红岭是稀有野生动物梅花鹿栖息之地,现存梅花鹿120只以上。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1983年先后决定建立了彭泽县桃红

    25、岭梅花鹿和鄱阳湖候鸟保护区。 三、区域产业结构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13.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9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97.7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增加值74.66亿元,增长10.2%。(1)农业:是九江地区赖以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普及,特色农业、水产养殖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产品为主,农副产品加工为辅的新农业格局。2000的,全市农业总产值62亿元,粮食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6%。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的总产量达到3193万吨,200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

    26、19.68万吨。(2)工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在深化改革、抓大放活上取得了新进展。以重工业为主,带动食品工业、乡镇工业的发展,改善了大、中型企业的负债状况。2000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89.34亿元。(3)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结构及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国家经济结构由95年的31:40.7:28.3调整到2000年的20.2:45:34.8。具体详见表01,02。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从宏观经济整体结构来看,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2000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3.09亿元,占20.2%,比重由1999年下降0.2个

    27、百分点;第二产业95.94亿元,占45%,比重上长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74.09亿元,占43.8%,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要素来看,全年劳动者报酬114.4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7%;生产税净额34.4%亿元,占16.1%;固定资产折旧35.19亿元,占16.5%;营业盈余29.09亿元,占13.7%。从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情况来看,2000年总消费12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居民消费104.27亿元,增长10.8%,政府消费21.55亿元,增长9.1%;资本形成总额8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3%。从三大产业的协调发

    28、展情况来看,全年第一产业增长3.3%;第二产业受建筑业的拉动也保持快增长,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工业保持稳定增长,比上年增长10.6%,建筑业增长17.9%;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增加,增长10%。九 江 地 区 产 业 构 成 01产业类别1995年2000年第一产业(万元)443598430901第二产业(万元)582093959387第三产业 (万元)405072740949九 江 市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表单位: 万元 02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工业生产总值(90价)农业生产总值(90价)19915025076108593081751992609409760020329552199

    29、37877201069089346499199411071161501583397145199514307631004352396034199617005331043566422640199719296461166830461679199817014691149582314115199919195001323285363407200021312001537695375888平均增长率(%)1991 - 200018.2913.113.28从人均看,2000年,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6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9年增长11.2%。(三)XX一、社会发展概况瑞昌,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北倚长江与

    30、湖北武穴隔江相望,南与德安,武宁两县毗邻,东沿赤、赛两湖与九江县为邻,西与湖北阳新接壤,土地面积1423平方公里,人口41.7万人,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14个乡,共203个村委会。二、主要经济指标2000年,XX国内生产总值达115730万元,比1995年增长38%,年均递增12.9%。2000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05.2万元,比1999年增长4.54%,1994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如表瑞 昌 市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表单位:万元 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工农业生产总值(90价)工业生产总值(90价)农业生产总值(90价)1994590181052352901113428119958

    31、3832607863064491430199696204696733251799490199710472178775347451135201998938957675225293102045199910770920792946912154820001157309810230392128494平均增长率(%)1994 - 200012.91.571.840.95三、产业结构XX历年来以工、农业为主导,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构成得到优化,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增加,产业结构得到新的调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40:38:22调整至2000年的24:41:35。具体情况

    32、详见表瑞 昌 市 产 业 构 成 产业类别1995年2000年第一产业(万元)3390727960第二产业(万元)3145147620第三产业 (万元)1847440150四、农业2000年,农业总产值48636万元,比上年下降5.2%,粮食总产量61086吨,比上年下降24.9%。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展了一大批特色农业,横立山、和平等地利用地理优势,开发高山反季节蔬菜,远稍九江、南昌等地;XX、夏畈等乡镇扩大瑞昌特产山药的种植基地,峨眉的紫长匣种植,武蛟的螃蟹养殖,都形成了规模,市场前景广阔,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五、工业2000年,工业总产值98102万元,比上年增长6.

    33、5%。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6302万元,比1999年增长9.5%。工业产品产量中,软饮料、机制纸及纸板等产量比上年增长较多,原煤、水泥、服装、纱等产品的生产继续低速增长或下降。工业产品销售率96.5%,比1999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节 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一、XX的交通运输现状XX位于江西省北部,交通运输主要以公路、铁路、水运为主,交通运输四通八达、航空只能借助公路网到九江和南昌成行。公路运输网现状:XX现有公路网布局主体以瑞码公路、瑞南公路和316国道为主骨架,其他省道和主要县道为干道,部分县道和乡道为支干,形成网状主干公路骨架,实现以瑞昌为经济中心枢纽,东联九江市、九江县;

    34、西联湖北阳新;南达德安、武宁至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骨架网。水路、铁路运输网现状:XX的水路运输依托位于其北部的黄金水道长江而通往长江流域各地。武九铁路穿城而过,东达九江,西联武汉,交通运输极为方便。二、XX桥工程在公路运输网中的作用拟建桥位于排沙村通往XX村民小组的必经之路,横跨XX水库尾端,水库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乡村公路与县乡公路之间的联系。现如今,河两岸人民与外界的交往和物资的运输只能依靠人渡,不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而且潜伏着极大的水上交通隐患。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交往,发展地方经济,急需修建该桥。截至2003年底,该市已大部份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但不少乡镇尽管已通了水泥路

    35、,在跨越河流时却还必须借助人渡,严重制约着汽车的通行网络,降低公路网的辐射作用。该桥新建后,可使XX公路网更臻完善,通行能力和行车舒适度得到较大改善,充分发挥干线公路的覆盖辐射作用。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XX桥工程,基本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桥址位于水库区内,防止桥头引道过多侵占库容;二、水库丰水季节与枯水季节水位落差较大,应合理安排施工季节与工期进度。第三章 交通量分析与发展预测第一节 公路交通量调查为了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地区的公路交通特性和构成以及交通增长规律,本报告收集了相关公路历年的交通量观测资料并于2005年3月1日2005年3月1日对附近公路来往的车辆进行交通量调查。调查的内容:调查

    36、的范围除军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外在调查期间通过调查点的一切汽车交通量。调查的内容为车型额定吨位、实载率、装载货类等到四项。调查如果如下表所示:交通量观测资料 单位:辆/日路线名称混合交通量(折算为标准中型车)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含农用车)非机动车合计附近公路34221470通过对本次交通量的调查,并结合相关公路的历年交通量的资料数据分析,计算得区域内公路年平均汽车车辆构成比例及分车型交通增长率,如表3-1及表3-2所示:表3-1 年区域内公路汽车平均车辆构成 单位:%车 型小货中货大货小客大客拖挂车拖拉机混合车比例(%)18.520.511.0635.5210.862.

    37、561.0注:车辆构成比例,按折算为中型载重汽车车型计算。表3-2 近三年分车型交通量增长率 单位:%车型小货中货大货小客大客拖挂车拖拉机客车合计货车合计汽车 合计增长率(%)17 .53 .58 .317 .17 .86 . 5-2 .516 .910 .312 .9经以上分析,汽车交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拖拉机逐年减少,非机动车所占比重基本稳定。拖拉机所占比重逐年减少,说明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慢速机动车若干年后将会被快速机动车取代。第二节 交通量发展预测1、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交通量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的快慢将决定交通量增长的速度,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又将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区域

    38、内历年的交通量资料和历年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情况计算分析,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经济增长速度后,拟定与公路运输的弹性系数,测算交通量增长速度。从而预测未来交通量。2、交通量预测方法本次交通量预测采用直接法预测,分二步进行,即正常交通量的预测和诱增交通量预测。正常交通量预测采用相关分析法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诱增交通量预测通过综合分析新路的建设,区域内路网功能进一步改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而诱发新的交通量在拟建公路上运行。3、预测年限和特征年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00-97规定四级路远景设计年限为10年,但考虑到水泥砼路面的设计年限三四级公路为20年,故预测年拟定为桥梁建成通车后20年,

    39、预测基年为2005年,预测特征年取2010、2015年、2020年、2025年。4、预测远景交通量组成由于该桥梁为在原有公路上新建桥梁,交通量由正常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组成。(一)、正常交通量:通过对2003年交通量调查资料的分析,联接桥头引道县乡公路的交通量为本公路的正常交通量。(二)诱增交通量:由于本项目的建设,改善了该区域的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刺激经济加速发展而诱发的交通量。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的经济影响,难以用趋势说明。通过对相关的公路建成的诱增交通量与正常交通量之间的关系,即诱增交通量是正常交通量的6%。5、交通量预测模型根据回归分析得出的断面交通与国民经济及年序列相关方程,如表3-8。表

    40、3-8 交通量预测模型表名称交通量模型相关系数客车VK=13.256GDP-21.5980.985货车VH=16.081GR0.8250.996拖拉机VT=3.258T+30.2260.978非机动车VF=0.4469T+52.3680.992注:VK客车交通量VH货车交通量VT拖拉机交通量VF非机动车交通VJ简易机动车交通量GDP国民生产总值GR工农业生产总值T与85年时间序列差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速度和交通运输发展速度并不同步,不同的经济阶段,有着不同的交通弹性系数。根据历年交通及经济资料分析得出交通量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弹性系数,见表3-9。表3-9 弹 性 系 数发展阶段1980-19851985-19901990-1998客车弹性系数1.3381.7011.516货车弹性系数0.830.660.734根据国民经济预测结果及弹性系数,确定未来交通量增长速度如下表3-10所示:表3-10 交通量增长率 单位%年份2005-200152015-2025交通量12106、 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交通量增长速度和基年(2005)年交通量观测资料考虑6%的诱增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表3-11。表3-11 交通量预测表预测年份预测交通量(辆/日)20057020067820078


    注意事项

    本文(道路桥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